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7-12 16:41:19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抓住課文對鳥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抓住名子中的重點詞語,體會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文章內容,懂得榮譽不是靠“爭”得來的,只有踏踏實實做好,默默為大家做貢獻的人,才配得到榮譽,最受人尊敬。

      2、抓住課文對鳥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根據文章內容給文章分段,并能簡單說說段落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自學課文。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句認讀本課生字。

      (2)理解詞語。

      三、整體把握,理清文章脈絡。

      1、指名讀分段朗讀課文:1~14,15~25。

      2、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老師為什么讓同學這樣讀?

      3、引導學生認識到:根據課文的不同內容進行朗讀。

      4、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4):當聽到地球環保組織要派使者來鳥國頒發金獎章時,群鳥紛紛爭著說獎章應該歸自己的,烏鴉在一旁收拾大家吃剩的殘渣碎屑。

      第二段(15~25):使者代表地球環境保護組織把金獎章頒給烏鴉,烏鴉受到大家的尊敬。

      四、自主學習課文。

      1、同桌互相朗讀。自主學習課文。

      2、、同桌互相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梳理出主要的問題。

      五、小結。

      1、課文寫一件什么事情?

      2初讀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布置。

      1、書寫生字、生詞。

      2、熟讀課文。

    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教材。

      2.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導入課題

      同學們,你有過鄉村生活的經歷嗎?想了解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嗎?那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麥哨》這篇教材,讀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讀教材,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教材,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應”和“樂”多音字在本課的讀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點。

      2.同桌互讀教材,想一想:教材描寫的'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從中感受到了什么?(鄉村孩子淳樸可愛,鄉間景色美麗親切,孩子的活動豐富多彩,孩子們的情感熱烈活躍。)

      3.同桌交流,小組交流。

      細讀教材,品味語言

      1.默讀教材,畫出你做喜歡的部分,試著有感情地讀一讀。

      a.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這是一個比喻句,這里把“孩子們的臉蛋”比作了一朵朵晶瑩剔透的月季花,這樣形象生動的語言,會產生一種意境的美)

      b.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這是一個排比句。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將一個五彩斑斕的田間世界再現出來,同時也蘊涵著一種豐收的喜悅)

      c.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里的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簡直”表示完全如此,這里運用對比、比喻的手勢形象地寫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軟,也寫出了孩子們的玩耍是那樣地貼近自然,更寫出了作者由衷的贊嘆。閱讀時,要讀出贊嘆的語氣)

      2.把你最喜歡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感受全文,積累語言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課外拓展,豐富語言

      按照本組教材的讀書方法,閱讀選讀教材中的《可愛的草塘》和《同步閱讀》中的相應文章。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會認本課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射箭、打獵、大雁、大吃一驚、悲慘、愈合、孤單、拼命”。懂得“驚弓之鳥”這一成語的意思。能用“只要……就……”和“一……就……”寫句子。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二、能力目標:

      能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動腦、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培養學生樂于觀察、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三、情感目標:

      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習生字,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教學步驟

      一、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讀課文,畫出與生字有關的詞,多讀幾遍。

      2.遇到不理解的詞用“△”標出,不理解的句子用“ ”標出。

      3.標出自然段序號,

      二、檢查自學情況。

      1.指導讀文,糾正讀音。

      “更羸”的“更”讀音是“g5ng”。

      “因為”的“為”讀音是“wèi”

      2.用同音字,形近字組詞作鞏固練習。

      慘( ) 愈( ) 魏( ) 箭()

      滲( ) 愉( ) 巍( ) 劍()

      獵( ) 雁( ) 悲( ) 痛()

      蠟( ) 燕( ) 輩( ) 疼()

      三、理解詞語。

      1.讓學生質疑。

      2.引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如:理解“大吃一驚”一詞時先重點理解“驚”字的意思,驚,出人意料的意思。再理解詞的意思,“大吃一驚”的意思是:感到突然而吃驚。接著找出文中帶有這個詞的句子讀一讀,聯系上下文理解此詞,即魏王沒有料到更羸真的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讓大雁掉下來,感到十分驚奇。

      3.出示重點詞,讓學生鞏固練習。

      能手:是有某種技能,對某項工作、運動特別熟練的人。本文指更羸是個對射箭非常熟練,有這方面高超技藝的人。

      本事:口語,指本領、能力。本文指魏王不相信更羸是具有只拉弓,不射箭,就能讓大雁掉下來的本領。

      孤單失群:指失去了同伴,無依無靠。孤單:單身無靠。失:離開。本課指受傷的大雁沒有同伴,自鳴自飛。

      魏國:我國戰國時候的一個國家,在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陜西東部和山西南部,離現在有兩千多年了。

      悲慘:(處境或遭遇)極其不幸,令人傷心。

      愈合:指傷口合上了,長好了。

      拼命:把性命豁出去;舍命。比喻用最大的力量。

      四.自由讀文,鞏固生字詞。

      五、布置作業

      抄寫生字、詞;讀課文三遍。

      第二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發質疑

      1.教師講故事導入新課,設置懸念(那只大雁落下來沒有呢?)激發學生朗讀課文。

      2.同學們剛才認真朗讀了這個有趣的故事,在讀的時候,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呢?

      (1.更羸為什么只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落下來了?)

      (2.魏王為什么不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

      (3.為什么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

      二、激情朗讀,用心揣摩。

      讀2-6自然段,抓住魏王的兩句對話指導朗讀,加深對課文的內容理解,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這兩句話是:

      “是嗎?你有這樣的本事?”

      “啊!真有這樣的本事!”

      1.聽老師讀一遍這兩句話,邊聽邊想:這兩句話是在同一情況下說的嗎?

      (第一句話是在大雁掉下之前魏王說的;第二句是魏王在親眼看見大雁掉下后講的。)

      2.請再聽老師讀一遍,大家注意聽,聽老師在何處停頓,在哪些地方突出了哪些詞語。

      (老師讀“是嗎”的后面停了一下,讀“你有這樣的本事”時“這樣”讀得重。)

      3.再聽一遍,你們還能發現什么?

      (老師讀:“啊”后也停了一下,讀“真有這樣的`本事”時“真有”讀得重。)

      4.老師為什么要這樣讀呢?這樣讀能起到什么作用?

      (1.老師這樣讀可以讓大家聽得更清楚。)

      (2.這樣讀,能讀出魏王懷疑的語氣。)

      (3.這樣讀,可以表現魏王的心理活動。)

      (4.這樣讀,可以表現魏王對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的本事表示懷疑,能表現魏王親眼看見更羸真有這樣的本領時的驚奇和佩服。)

      5.同學評一評誰體會得最好?

      (第四個同學體會得最好。)

      6.老師重點指導這兩句話對學習課文起什么作用?

      (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幫助我們知道更羸是怎樣觀察、分析、作出判斷的。)

      7.請同學們像老師這樣朗讀。

      8.分角色練習朗讀。

      三、創設語境,領悟寓意。

      讀7-9自然段,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1.更羸你能說到做到,可真叫棒!)

      (2.更羸天上飛來飛去的鳥兒這么多,你卻能看出哪只是受傷的鳥,眼力可真不錯啊!)

      (3.更羸,聽你這么一分析,我才知道射箭還有這么多學問啊!)

      (4.更羸你的經驗可真豐富呀!)

      (5.更羸你的本領真是無人能比擬呀!)

      (6.更羸你的本領真是令人折服呀!)

      四、深入探究,領悟方法。

      1.更羸使大雁掉下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請你讀給大家聽。

      (只聽得“嘣”的一聲)

      2.現在你對課題中的“弓”有什么新的理解?

      板書:嘣

      請你加上這半句,再做更羸的動作,找三人做,大家看他們做的跟圖上更羸的動作有什么不同?說明了什么?

      3.正是因為這“嘣”的一聲響,大雁真的掉下來了,下面請同學們出聲讀第5自然段,體會一下兩個“直”的意思一樣嗎?

      4.請你判斷一下,

      (意思不一樣,第一個直:使勁,第二個直垂直。)

      5.這兩個“直”該怎樣讀?試一試,指讀,思考:為什么不說射下來,而說掉下來?

      (因為沒用箭。)

      6.分角色讀,師生共同讀“嘣的一聲響”想想更羸怎么使大雁掉下來的?

      7.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他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來?請同學們讀第9自然段。

      8.說一說更羸一共說了幾句話,你從他的話中知道了什么?

      9.同桌兩人互讀一、二句,看看這兩句什么關系,你從哪看出來的?

      (因果關系,“因為”)

      10.這兩句哪句說原因,哪句說結果?

      ((1)句說結果。(2)句說原因)

      11.你能不能先說說結果后說說原因?

      12.看投影,默讀這四句話,找找還有哪句和哪句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小組討論。

      (②③句,③④句)

      13.因果關系的句子該怎么讀?誰來試試,評一評,他哪讀的好,好在哪里,哪讀得還不夠,該怎樣讀?

      14.小結:你們學得真好,通過第9自然段的學習,我們理清了四句話之間的關系,同時我們也知道了因果關系的句子;句序是可以調換的,現在你們能解決更羸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來了嗎?誰愿意讀給大家聽?大家邊聽邊想更羸是怎么知道的。

      板書:觀察 分析 判斷

      15.你們再看看一、二兩句話,能不能顛倒順序?

      (明確:觀察是基礎)

      16.更羸的本事到底是什么?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準確判斷)

      五、總結全文,領悟含意。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是個成語故事,學后你對課題中的四個字都有了新的認識,你能不能把四個字的意思連在一起說說成語的意思?

      (表面意思:害怕弓弦響聲的一只受過傷的大雁。)

      (比喻意:比喻受過驚嚇后,遇到一點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六、布置作業

      1.回去把這個成語故事講給家長聽。

      2.想一想這個成語可以在什么時候使用?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新詞,能順暢、有感情地朗讀文章。

      2.按時間順序,理清文章條理。

      3.真切感受施光南對音樂的執著與熱愛。

      【教學重點】

      抓住重要詞句,體會施光南對音樂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樂欣賞,導入新課

      1.欣賞音樂片斷《祝酒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2.同學們,這些優美動聽的音樂都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我國偉大的音樂家施光南。從小他就喜歡唱歌,喜愛音樂。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這位偉大的音樂家,結識這位愛唱歌的`男孩兒。

      3.施光南簡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讀課文,要求:

      (1)讀通讀順,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2)畫記生字、新詞,在不懂的詞語上做記號。

      (3)想想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2.學生獨立自學。

      3.小組內交流。

      (1)互相抽查生字、新詞。

      (2)分自然段檢查課文的朗讀。

      (3)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學生評價。(字音準確,朗讀流利)

      (2)黑板出示讀錯的字音,不容易理解的詞。

      (3)交流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瀏覽課文,理清思路

      文章從哪些階段分別體現了施光南對音樂的喜愛?

      (襁褓之中、四歲時、五歲時、十歲時、高中畢業)

      四、再讀課文,自學感知

      1.從文中的那些詞句看出施光南“愛”唱歌,“愛”音樂?

      要求:(1)默讀課文,動筆圈點批注。

      (2)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3)學習小組同學相互交流。

      2.班級內交流。

      五、結合內容,思維拓展

      正因為有了這份執著與熱愛,有了這份勤奮與努力。施光南終于成為了一代著名音樂家。同學們,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應該從施光南身上學到什么呢?

    語文教案 篇5

      課時目標:

      1、學習課文2——5節,了解樹葉枯落,侯鳥南飛等到秋天的自然特征,理解詞語。

      2、培養學生想象力。

      3、學習按問題要求把句子寫具體,初步學會按課文中的句式寫句子。

      教學重點:學會把句子說完整,知道課文共有幾段,能把段落主要意思補充完整。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想象力和說話能力。

      教學準備:《落葉》投影、樹葉剪貼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用卡片認讀生字,口頭說詞(開雙軌雙車)

      2、說“藏”的筆順

      二、看圖說話

      1、(出示秋天的落葉圖)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圖的內容

      2、在教師的提示下不斷補充完整

      三、齊讀第一段

      啟發語:秋風起,開氣涼,樹葉黃了,一片一片地從樹枝上落下來,多么美呀!大家齊讀這一段,體會一下,秋天樹葉的美麗(生齊讀)

      四、新授

      1、整體感知2——5自然段

      (1)這節課,老師要求大家學習課文第2、3、4、5自然段的內容。

      (2)請四位同學分段讀2——5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出示小黑板)

      秋天,樹葉落下來,有的 ,有的 ,有的 ,還有的 。

      (3)指名回答板書:

      地上 甲蟲

      溝中 螞蟻

      河里 小魚

      院子里 燕子

      2、細學課文2——5自然段

      (1)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樹葉落呀落,落到了地上(從落葉圖上扯下一片樹葉貼到板書上)被甲蟲看見,甲蟲是怎樣做的呢?

      ②自讀第二自然段,用“0”圈出描寫甲蟲動作的詞語

      ③生回答,出示甲蟲圖貼到落葉里邊,并讓學生理解“爬”、“躲”的意思

      ④想象說話:小甲蟲躲在落葉里會怎么想,怎么說?(板書:屋子)

      ⑤朗讀指導

      (2)自學第3、4段

      ①學法指導

      課文第二段我們是怎么學的?(引出學法)

      你能仿照第二段的學習方法學習第三、四自然段嗎?(四人小組中學習)

      ②檢查自學情況

      a、找出描寫螞蟻,小魚動作的詞

      b、 檢查朗讀情況

      c、 補充板書:船、傘

      d、 小結2——4段

      學習了第二至四段,你們有什么發現嗎?句子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都是先寫樹葉落在一個地方,再寫小動物看見了怎么做,把落葉當作什么東西,不同的地方:由于小動物的.特點各異,因此表達小動物的動作和把落葉當作什么的詞語也有所不同。)

      (3)學習第5自然段

      樹葉落呀落,還落到了院子里(貼樹葉),被小燕子看見了,小燕子又把樹葉當作什么呢?

      ①四人小組學習,理解“電報” 板書:電報

      ②電報是誰發來的?

      如果你是秋公公,你會對小燕子說些什么?

      ③(出示裝在信封里的電報),老師昨天在操場里撿到一張秋公公發給小燕子的電報,誰愿意上來讀讀電報上的內容?(指名讀、齊讀)

      (4)感情朗讀全文

      五、總結全文

      1、概括語:(結合板書)在甲蟲的眼中,落葉是一位美麗的小房子,在螞蟻和小魚里的眼中,落葉又變成 ,在小燕子看來,落葉還是一張 。秋天的樹葉是多么可愛呀!你們平是玩過樹葉嗎?你們又把樹葉當作什么呢?(想象說話)

      2、作業:《課堂作業》第4、6題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聯系上下文及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的詞句,讀懂故事,體會成語的含義。

      B、用------雖然---------,可----------說句話。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的質疑,理解能力

      B、能夠表演,再現課文情境

      3、情感目標

      做什么事必須把方向搞正確,要聽從朋友善意的勸告。

      教學重點:

      能聯系上下文及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的詞句,讀懂故事。

      教學難點:

      體會南轅北轍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須先把方向搞正確,還要聽從朋友善意的勸告。

      教學過程:

      (一)課本劇導入,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南轅北轍》這個故事,我們班有幾位同學對這個寓言故事很感興趣。他們想編了一個課本劇讓同學欣賞,同學們歡不歡迎呢?

      (二)讀中生疑,讀中探究

      1、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問也可以提出來交流交流。

      2、學生交流學習心得

      3、師:這個人要去南方,卻往北行駛,有人告訴他方向錯了嗎?這個人是誰呢?季梁勸了他幾次呢?季梁是怎么勸,那個朋友又是怎么說的?你們能不能把它們找出來?

      4、師:出示:------雖然------可是-------

      (1)你們能不能仿照這個例子說說話?

      5、師:板書:不解、告訴、誠懇

      6、能不能來說說不解、誠懇的意思?

      7、季梁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8、季梁勸了車上的朋友三次,那么這個人接受了嗎?像這樣總是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想法而不聽別人意見的人,我們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他,叫做什么?

      9、理解固執己見的意思。

      10、師:你們能不能通過朗讀表現季梁的`誠懇,車上朋友的固執?請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11、師:我們一起來聽聽錄音機小博士是怎么讀的。

      12、學生進行評議

      13、師生分角色朗讀

      (三)放飛想象,體會寓意

      1、請同學們想象:楚國在南方,而那個去楚國卻往北走,結果會怎樣呢?

      2、通過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師小結: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還知道一個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對,是實現不了目標的。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讓我們跨越時空,飛到古時候去感受一下南轅北轍的故事。

      1、小組合作演一演故事

      2、反饋交流

      3、如果你是車上的朋友,發現自己方向錯了,你會怎么說、怎么做?

      (五)拓展升華,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錯了,聽了別人的勸告才改正了,能說說看嗎?

      (1)小組合作交流(2)反饋交流

      2、師小結:是呀,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認準方向,還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勸告。作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發生了南轅北轍的行為,我們也應該要提出善意的勸告。

      3、師:你們還知道道哪些成語故事呢?能不能講一講。

      (七)布置作業,課外拓展

      搜集成語故事,舉行成語故事會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壁”、“虎”等9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對話的不同語氣。

      3、初步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作用。

      認識9個生字,會寫6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讀好對話的不同語氣。

      小組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小朋友,你們見過壁虎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小壁虎借尾巴》。(板書課題,齊讀)

      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借助圖畫獨立讀課文,同學之間互相提醒字的讀音,注意平翹舌音。

      2、分小組互助讀書,把課文讀通順。全班交流:你們小組新認識了什么字?是怎么認識的?(學生沒說到的,教師幫助)

      3、出示詞語(帶拼音):

      小壁虎 借尾巴 蚊子 一條蛇 逃走 難過 姐姐 新尾巴

      A、指名讀,齊讀。

      B、去掉拼音再讀。

      4、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生字。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壁虎向誰借尾巴了?借到了嗎?請大家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

      2、指名回答,學生邊回答教師邊相機貼出小魚、老牛、燕子的圖片。

      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很難看時,它心情怎樣?(傷心、難過)那就請你們難過地讀一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難過。(指名讀、齊讀)

      2、小壁虎先向誰借了尾巴?(自由讀第三段)學生比賽讀小壁虎說的話,比比誰讀得最好。

      2、從哪個詞可以看出它很有禮貌?為什么小魚不把尾巴借給它呢?(出示:小魚的尾巴要用來 。

      小魚的.尾巴是用來撥水的,請你們用手做做撥水的動作。

      小結:如果尾巴沒了,小魚就會淹死,所以它不能借給小壁虎。

      3、分角色朗讀小壁虎與小魚的對話。(教師范讀,男女分角色讀。)

      指導寫字

      1、學生認讀要寫的生字。

      2、學生觀察特點,并說一說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4、學生練寫,展示評議。

      第二課時

      復習舊知

      1、找好朋友,把認識的生字讀給對方聽。

      2、看圖說說小壁虎向 借尾巴,結果 。

      繼續學習課文,感悟理解

      1、自由讀四、五段,學生交流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2、全班交流讀懂的問題,教師相機指導。

      3、學生讀老牛與小燕子說的話,想想為什么他們都不借尾巴給小壁虎。

      4、教師利用掛圖,幫助學生了解動物尾巴的用途。

      的尾巴要用來 。(學生用黑板上的圖片邊擺邊說)

      5、指導學生讀好老牛、燕子的話(注意各自的語氣)。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

      小結延伸,拓展交流: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傷心呀!它還會去向誰借呢?他們會怎么說呢?(仿照課文續說)

      學生借助收集來的資料,分小組說說其他動物尾巴的用途,并演一演。

      6、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難過,他該怎么辦呢?(師引讀第六段)

      7、結果怎樣?為什么?

      指導朗讀:優生范讀,學生自由讀,男女比賽讀。

      課堂演練,加深理解

      1、分角色朗讀全文,喜歡誰就讀誰說的話。

      2、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長分配角色,學生進行表演。

      3、指名小組上臺表演,全班評議。

      課堂總結,課后延伸

      1、再分角色朗讀全文。

      2、布置課后作業——編故事:小壁虎長出了一條新尾巴,它高興極了,它會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誰呢?朋友們又會說些什么呢?請小朋友們來講給家長聽。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可愛”“親切”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動畫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蒲公英傳播種子的動畫,畫面音:

      蒲公英媽媽準備了降落傘,把它送給自己的娃娃。

      只要微風輕輕一吹,孩子們就乘著風兒紛紛出發。

      2、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蒲公英的孩子們紛紛出發,你們知道它們去干什么嗎?

      生:傳播種子

      師:對,在它們播種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個故事,題目就是:蒲公英

      點評:以動畫這種學生喜歡的形式及從舊知識來設置懸念,揭示課題,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自讀要求:讀準生字字音,讀不通的句子要多讀幾遍,不能隨意放過。

      三、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二類詞語,抽讀,再齊讀。

      2、出示要求掌握的詞語,爭做小老師領讀,從幾位同學中選出一位“最佳小老師”,得到一顆紅五星。

      3、請同學進行新舊生字的'比較,說說哪些詞容易寫錯,應注意什么。教師范寫,學生練寫描紅。

      4、選擇自己喜歡的課文段落來讀,其余同學認真聽,指出優缺點。

      四、細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組織評議,引導學生讀出景色的美。

      2、配上動畫朗讀課文。

      3、出示句子:

      “一陣陣風吹過,那可愛的絨球就變成了幾十個小落降傘,在藍天白云下隨風飄蕩。”

      師:這句話中說什么東西可愛?

      生:絨球。

      師:在平常的生活中,你還覺得哪些東西可愛?

      生:……

      師:這么多可愛的東西,誰能用“可愛”說一句話?

      生:奶奶家的小鴿子真可愛。

      ……

      師:我們可以說什么東西可愛,也可以說可愛的什么怎么樣。誰來說說看?

      生:可愛的小白兔在吃青菜。

      ……

      師:其實,我們還可以把“可愛”這個詞安排在句子當中,可以說哪兒有可愛的什么。

      生:奶奶家一只可愛的小白兔。

      師:小朋友看,“可愛”這個詞的脾氣多好,它可以在句子末尾,也可以在句子開頭,還可以在句子中間。其實,我們學過的詞語中,有很多詞都和“可愛”一樣,能變動位置。希望小朋友們以后在用詞造句時,盡量多考慮給它們多安排些位置。

      四、找出課文中人物語言,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抓住重點

      1、自由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人物的語言,讀一讀。

      2、細讀太陽公公、降落傘和另個兩個小降落傘的話,

      ①太陽公公話:“孩子們記住,別落在表面金光閃閃的地方,不要被銀花朵朵所迷惑,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們生根長葉的地方。”

      師:老師要考考你們,太陽公公的話有沒有讀懂。

      出示卡片,讓學生填一填:太陽公公告訴蒲公英的種子,能去,不能去。

      師:但是,太陽公公是這樣說話的嗎?

      生:不是。

      師:他是怎樣說的?(指幾名同學讀一讀,組織學生進行評議,要注意讀出“親切”的語氣。)

      師:小降落傘們聽了太陽公公的話,他們是怎樣說的?

      分別出示以下三句話:

      ①“放心吧,太陽公公!我們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長!”

      ②“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閃閃的地方一定有數不清的寶貝。到那兒去,我準會變成百萬富翁。”

      ③“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給我帶來歡樂!”

      3、指名讀這三句話,引導學生進行評議,特別要注意引導學生讀出第一顆小種子輕視土地、向往沙漠的語氣和第二顆種子得意的語氣。

      4、同桌分角色對話。

      5、抽幾桌起來朗讀,評出最佳小組,得紅五星。

      6、前后四人一小組朗讀課文3-4節,可小組商量決定采用什么方式。

      7、抽2~3組朗讀,評出最佳小組。

      二、細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1、過渡:小降落傘們聽了太陽公公的話,說法和做法各不相同,它們結果怎樣呢?

      2、自讀課文,指名說說有什么結果。

      3、小組討論:它們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果。

      4、派代表進行交流。

      三、故事表演

      1、師:這個故事有意思嗎?我們把這個故事表演出來,在下次學校的文藝匯演中讓其他的同學也得到啟發,好不好?那怎么演呢?現在要請大家來當小導演,為我們的演出出謀劃策。如果誰提的建議最多最好,那他這將成為我們班的最佳小導演。要想當上最佳小導演有一個竅門,那就是認真讀課文,一定要認真讀課文,才能導演同學演好故事。現在請同學們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該怎么演。

      2、學生讀課文提表演建議,同學評選出最佳小導演,獎一顆紅五星。

      3、分大組練習表演,教師指導:1、語言要通順,所以第一步要熟悉臺詞。

      2、加上動作,表情,可適當加入想象。

      4、小組表演,評選出最佳演員,分別得一顆紅五星。

      四、延續故事

      1、同學們,落在泥土中的蒲公英的種子茁壯成長,它們在陽光下競相開放。到了秋天,它們也有了自己的種子,當上了蒲公英媽媽。當她們的孩子即將出發時,她們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些什么呢?請你來當一回蒲公英媽媽,囑咐一下自己的孩子。想一想,該怎么說,才能讓它們落到泥土中去,不去那金光閃閃的沙漠和銀花朵朵的沙漠?

      2、學生練習說話。

      3、評議,選出最佳學生。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①認清科學與藝術的相同之處

      ②理解文中例證法及其作用

      ③學會用研究、討論的方法就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討。

      ④理解“科學”“藝術”“創造力”“真理”這些標志人類文明進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學會用研究、討論的方法就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討。

      教學難點:

      理解“科學”“藝術”“創造力”“真理”這些標志人類文明進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間的關系。

      第1課時

      教具準備:幻燈片、幻燈投影儀、電腦

      作 業:見自測

      板書設計:

      科學與藝術

      李政道

      共同基礎:人類的創造力

      共同目標: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時間 教學過程

      一、導向:

      1、導語:

      運用多媒體播放或解釋李可染的水墨畫“曉陽輻射新學光”和“超弦生萬象”。

      2、揭示目標:

      ①認清科學與藝術的相同之處,理解文中例證法及其作用

      ②學會用研究、討論的方法就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討。

      ③理解“科學”“藝術”“創造力”“真理”這些標志人類文明進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間的關系。

      二、自學:

      1、自讀課文后,把文中不認識的字寫在黑板的左邊,認識的同學就把拼音注上去。

      闡(chǎn) 嬋(chán) 奠(diàn) 輻(fú)

      2、積累下列詞語:

      ①潛意識②嬋娟③共鳴④依賴⑤奠定⑥鑒賞⑦意境⑧跨越⑨狹義⑩廣泛

      2、作者作品及相關知識簡介: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愛因斯坦科學獎(1957)、法國國立學院布德埃獎章(1969,1977)、伽利略伽利萊獎章(1979)、意大利共和國最高騎士勛章(1986)、埃.馬諾瑞那愛瑞奇科學和平獎(1994)等。

      背景資料:20xx上海科學與藝術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學與藝術》的演講。他旁征博引,從李白的《把酒向月》、蘇軾的《水調歌頭》,到邁克爾遜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試驗,普朗克1900年發現的黑體輻射公式;從科學與藝術對稱和不對稱的表現方式到歐幾里德和非歐空間、超弦理論等方面,對科學和藝術的關系作了精彩的闡述。

      3、感知內容:

      ①逐字逐句地讀懂課文,最好能把一些概括抽象地話,通過理解,在頭腦里形成具體的事物。

      ②議論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議論文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

      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閱讀議論文,首要的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論點。

      本文的論點是: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③為什么說“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科學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創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種藝術品更是人的創造力的體現,沒有人的創造力就談不上科學和藝術。

      ④再次速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文章的結構。

      第一部分(1)開門見山,提出論點。

      第二部分(2-10)具體論證論點。

      第三部分(11-12)綜合論述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異同。

      三、討論:

      小組合作探究

      過程:學生先獨立選擇探究品味點,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組內探究、討論、交流。

      1、科學與藝術有哪些相同點?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2、文章列舉李白的《把酒問月》和蘇軾的《水調歌頭》,是為了說明什么?是為了說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寫同一題材——詠月,雖然有相似和不同,卻同樣感動著不同時代的人們。這就是藝術珍品的“真理的普遍性”。

      四、質疑:

      再讀課文,自由設置疑問,師生共同探究,合作解決。

      五、自測:

      1、(1)簡要說說科學與藝術在哪些方面本質是一致的?

      2、(2)細讀下面的句子,并結合實例談談你的理解。

      ①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秀。

      ②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

      六、自結:

      學習本課時你有什么收獲?

      略

      第2課時

      教具準備:幻燈片、幻燈投影儀、電腦

      作 業:見自測

      板書設計:

      略

      時間 教學過程

      一、導向:

      1、導語:

      復習上課時內容,導入本課時內容:請一個同學說出:《科學與藝術》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其實在我國古代就有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實例。講講我國古代的人們面對冰清玉潔的月亮表面的蒙蒙黑影編出的嫦娥奔月的故事。

      2、揭示目標:

      ①認清科學與藝術的相同之處

      ②理解文中的一些句子的含義。

      ③理解文中例證法及其作用

      二、自學:

      1、找出點明藝術的“創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談談如何來理解它們。

      強調藝術的創造力句子:藝術,例如詩歌、繪畫、音樂等等,用創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地情感。

      就是說,只有用創新的手法,才能創造出真正的.藝術珍品,也才能喚起深藏在內心的情感。強調藝術“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秀。“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反響”是指藝術接受者欣賞者的共鳴反映。

      2、說說什么是科學的“創造力”和“普遍性”?如何來理解它們。

      科學的創造力的句子:盡管自然現象不依賴于科學家而存在,但對自然現象的抽象和總結實一種人為的,并屬于人類智慧的結晶,這和藝術家的創造是一樣的。這句話強調了人對于科學的“創造力”

      科學的普遍性: 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這就是說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來,它的覆蓋面是極廣的,它的應用形式再多再發展,也只是它的應用形式,它本身是不會變的。

      3、找出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方面的“異”,它們的關系。

      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方面的“異”:科學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學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藝術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植根于整個人類。科學家和整個人類只是外部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科學的普遍性根植的范圍要大于藝術家所追求的。

      4、“科學和藝術的關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聯的”表現

      科學和藝術的關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聯的”表現:藝術和科學都需要智慧,而要發揮發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

      三、討論:

      小組合作探究

      過程:學生先獨立選擇探究品味點,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組內探究、討論、交流。

      議一議本文運用的例證法及其作用。

      例證法就是一種用個別、典型的具體事例實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

      本文2至4段中舉了李白的《把酒問天》和宋蘇軾的《水調歌頭》,說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寫同一題材——詠月,雖然有相似和不同,卻同樣感動著不同時代的人們。

      本文第5段舉了莎士比亞的例子,說明中外一理。

      本文第10段舉了“邁克耳孫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實驗”和“普朗克在1900年發現的黑體輻射公式。”的事例來論證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

      四、質疑:

      再讀課文,自由設置疑問,師生共同探究,合作解決。

      五、自測:

      1、仔細觀察生活,從中找出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事例。(例如:“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雜技、魔術、戲法里有許許多多物理、化學、心理學的學問。)

      六、自結:

      學習本文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談認識

      七、教后記:

    語文教案 篇10

      1.認識“慮、職”等6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屏、折”,會寫“憂、慮”等15個字,會寫“無憂無慮、呼喚”等17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3.學習文中的“說……吧……可是……”的句子,思考這種寫法是如何具體展現貓的性格特征的,并照樣子寫一寫。

      4.結合“閱讀鏈接”,體會不同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激發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 第一課時 -

      一、激發興趣,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貓嗎?貓給你的印象是什么?

      2.哪位同學養過貓?它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

      3.貓是那么活潑可愛,充滿靈性,它不僅是畫家愛畫的小動物,也是作家愛寫的小動物。大作家老舍先生還特地為貓寫了一篇文章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1.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無憂無慮 任憑 盡職 蹭 稿紙 豐富多腔 遭殃 枝折花落 責打

      生氣勃勃

      教師根據學生的認讀情況進行讀音上的再強調。

      重點指導:“蹭、腔、殃”的讀音,注意“屏、折”的多種讀音。

      2.指名說說生字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

      重點注意“憂”與“擾”、“慮”與“虛”、“稿”與“搞”的區別。

      3.教師再次出示以上生字新詞,讓學生一起讀一讀,在讀中鞏固對生字新詞的掌握。

      4.理解詞語的意思。可以結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結合文中的語句理解。

      無憂無慮:沒有一點兒憂愁和顧慮。

      任憑:無論,不管。

      盡職:盡力做好本職工作。

      屏息凝視:抑制住呼吸,集中注意力地看。

      ①貓怎樣屏息凝視?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貓“屏息凝視”的情形?

      ②引導學生說:“貓一聽到老鼠的響動,就弓起背,悄悄地來到洞口,只見它瞪大眼睛,連呼吸也不敢。”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需要屏息凝視的情形嗎?聯系生活經驗,運用“屏息凝視”進行說話練習。

      豐富多腔:本課指貓的叫聲種類多。

      遭殃:遭受災殃。

      三、再讀課文,了解內容。

      1.讀課文,劃分段落。想一想:課文第一部分,主要寫貓的'什么特點?課文第二部分,寫小貓的什么特點?

      第一部分(1~3):貓的性格實在古怪。

      第二部分(4):滿月的小貓的可愛。

      2.請你把兩部分內容串聯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寫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剛滿月的小貓的可愛。)

      四、課堂小結。

      讀了課文之后,老舍先生筆下的貓,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古怪、可愛)

      - 第二課時 -

      一、檢查生字,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詞語,檢查掌握情況。

      2.上一節課,通過讀課文,我們知道了作者主要寫了貓的古怪和可愛,表達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這節課,我們繼續品讀課文,看看貓的古怪和小貓的可愛分別具體表現在哪里。

      二、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一)貓性格的古怪。

      1.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 找出描寫貓“古怪性格”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2.交流:

      ①你能找出概括貓性格的詞語嗎?(老實、貪玩、盡職)

      ②它的老實、貪玩、盡職各體現在哪里呢?

      引讀:說它老實,是因為——

      說它貪玩,是因為——

      說它盡職,是因為——

      ③“古怪”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它性格古怪?(古怪:跟一般情況很不相同,讓人感到奇怪。因為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

      ④通過讀這一自然段,你體會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對貓的喜愛)

      ⑤反復讀,讀出對貓的喜愛之情。

      3.課文第2、3自然段也寫出了貓性格的古怪,請你速讀課文,找出表示古怪的重點詞語。(溫柔可親、一聲不出;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4.哪些句子體現了作者對貓的喜愛?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

      ①“小梅花”指的是什么?(貓的腳印)

      貓在寫作的干凈的稿紙上任意踩踏,老舍先生非但不冒火,反而戲稱是“踩印幾朵小梅花”。

      ②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貓的叫聲是否總是那么動聽,為什么在作者聽來會是“豐富多腔”的。

      模仿貓的叫聲,理解“豐富多腔”。

      ③貓的叫聲是“豐富多腔”的,這表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對貓的喜愛)

      ④有感情地朗讀第2、3自然段。

      (二)貓的可愛。

      1.出示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

      ①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啟下)

      ②你從“更”字體會到什么?(這個“更”字告訴我們,作者愛貓,更愛小貓。)

      2.小貓的可愛,你感覺到了嗎?找出寫小貓淘氣的句子。

      ①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它的淘氣?(沒完沒了、再跑再跌、膽子越來越大、摔跤、打秋千)

      ②作者在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擬人)

      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把小貓當成一個孩子來寫,突出了它的天真可愛。)

      ④出示老舍先生的《養花》片段,讀一讀。再讀課文中的相關內容,看有什么新的體會。(從《養花》一文,可以體會到老舍對花的喜愛,再聯系課文中小貓對花的糟蹋,可以看出老舍對小貓的愛更深。)

      ⑤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

      (三)朗讀全文。

      一只普通的貓,在老舍筆下是那么栩栩如生,這都源自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讓我們再來讀讀這篇文章吧!

      三、拓展延伸。

      1.不僅老舍愛貓,很多作家都喜歡貓,如夏尊、周而復等,認真讀讀“閱讀鏈接”中的文字,體會作者的感情。

      2.交流。(相同之處:表達了對貓的喜愛之情。不同之處:老舍——貓的性格古怪、可愛淘氣;夏丏尊——人們對貓的態度;周而復——貓的外貌和神情。)

      四、布置作業。

      1.搜集關于老舍的資料,閱讀老舍的作品。

      2.選擇自己喜愛的一種小動物,寫出它的特點,表達出對它的感情。

      貓

      性格古怪 小貓可愛

      1.抓住關鍵詞語“老實、貪玩、盡職”,引導學生體會貓的古怪性格。在思考中,學生明白了,作者把這些矛盾的詞語用“可是”連接起來,說明在貓的身上同時具備這些特點,從而理解了它的古怪。

      2.在學習滿月小貓的可愛時,通過對《養花》一文的拓展閱讀,感受老舍對花的喜愛之情,又與課文中的相關內容聯系起來加以體會,從而品悟到老舍對貓的愛之深。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試講教案03-1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h片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Aⅴ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 日本迷奷系列在线播放97 |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日韩女同在线二区三区 | 伊人久久精品青青草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