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知識與技能目標:
正確認讀本課五個會認的生字,掌握九個會寫的生字。
過程與方法:
1.多種形式朗讀詩歌達到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讀中感悟,邊讀邊議,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引起情感的共鳴。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品讀詩歌與詩中的小朋友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2.激發孩子們讀詩的興趣,享受美好的兒童詩的潤澤。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師:“看到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式解決,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質疑:課文還有不會讀的嗎?
3.出示文中的生詞,指名讀,開火車讀。
4.認讀生字并組詞。
質疑:還有不認識的生字嗎?
5.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誘餌”等詞語可以利用圖片進行理解。
如:“盡情”、“香甜”、“原諒”等詞語可以結合詩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對于其他詞語可以師生共同解決。
三、淺悟課文。
1.讀文,看看自己都知道了什么?
2.交流。
四、小結。
談談自己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師生談話導入。
師導:孩子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金波爺爺的詩《帶雨的花》,這首詩真美,把你把我都深深的陶醉了,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第19課《帶雨的花》,那誰還記得,這首詩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生作答。
師激情導入范讀文本。(意圖:學生在引導下回憶所講內容,積淀情感。)
二、教師范讀課文。
師配樂范讀課文。調動興趣:你們想有滋有味的讀讀嗎?(意圖:教師的范讀可以激發孩子們的情感,促使學生有朗讀的欲望。)
三、細讀文本,深入品味,并指導情感朗讀。
1.結合自己生活實際去體會文中小女孩當時的心情。
(1)找生說說自己和文中的小姑娘一樣的經歷。
(2)教師通過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偷偷的” 、“盡情”等詞語指導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
2.以文中的“我”偷跑出去都發生了哪些開心的事為主線索,繼續朗讀文本。(出示大屏幕)
教師提問:你有沒有追過蝴蝶?說說自己追蝴蝶的情景和當時的心情。并體會著去讀讀文本。
意圖:(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充分調動他們的'經驗世界、情感世界產生情感共鳴。)
3.繼續故事情節的發展。找生讀3、4小節。
師提問:小魚小蝦給我們帶來了那么多樂趣,小女孩是怎樣對待它們的?指導:下保證時的態度?
師小結,過渡到下環節。
4.朗讀5、6小節。
(1)師提問:下雨了,人們都在跑,小女孩又是怎么做的?生回答并體會試讀文本。
(2)教師追問:她給媽媽采花時心情怎樣?都想到些什么?生回答,并體會著讀文本。
(3)指導“一束帶水珠兒的鮮花!”最后為什么用感嘆號?出示大屏幕。
教師小結標點的作用。 (意圖:標點符號的設計達到文本性和工具性的結合。)
5.故事的尾聲。
師過渡:玩了那么久,也玩痛快了,現在該回家了,此時小女孩是怎樣的心情呢?
學生自讀第7、8小節。
(1)學生自讀文本,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當時小女孩的心情怎樣?
(2)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著小女孩當時的心情讀。
四、小練筆。
回到家里,小姑娘會挨媽媽一頓罵,甚至一頓打嗎?如果你是那位媽媽,你會怎樣對待孩子呢?。代替媽媽給孩子說說心里話。(課上時間充足可在課上寫在小本本上。)
(意圖:換位思考,讓孩子體會做家長的那份愛與關心,注重聽說讀寫結合。)
五、回讀整首詩,整體感悟。
1.配樂朗讀文本,并思考文中的小女孩是個怎樣的孩子?(同時板書主要詞語)
2.在美妙的音樂中讀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結束本課。(播放音樂)
(意圖:整體感知文本,體會詩歌的韻味美。最后音樂中升華朗讀。)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指導學生讀書做記號以及邊讀邊思考的讀書方法。
技能:引導學生細細地品讀例文,了解讀后感的一般方法。
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概述所讀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題和精彩的部分。
情意:激發學生讀書和寫讀書筆記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細細地品讀例文,感受字里行間飽含的真情,體會文章的感情,從多個角度中選擇一兩個角度寫己讀后的感受。
對策:指導學生反復讀例文,感受寫讀后感的方法。
課前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教師再次明確習作的要求:
引導學生寫出所讀書本的.讀后感。
二、錯別字(投影出示這些詞語)
靄侯(諸侯)小年(少年)
做在(坐)手搞(手稿)
永往直前(勇往直前)柏年(拜年)
再帽子(摘)雙體日(雙休日)
檢險(艱)白織燈(熾)
退鎖(退縮)晃張(慌張)
那為(位)
1、學生讀一讀,辨別這些同音字。
2、交流,分別給它們組詞。
三、文章中的句子存在的問題。(投影出示)
1、來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2、他曾多次住進醫院,卻頑強地堅強的活了下來,它的一生充滿了坎坷。
3、后來就不見了,雙休日就然還睡懶郊。
4、讀了著文章,讓我想到一件事。
5、大兒字捷克借蠟燭去搬捆柴,還是失敗了。
6、而司馬光小時候發生的其中的一件事令我很敬佩,
交流說說這些句子存在的問題:
有些語句寫的太哆嗦。
前后的語句不連貫,看不懂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正的意思。
四、
從小作者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們的讀后感大多數寫出了文章中印象最深的內容,并且能寫己的真實感受和見解。但有許多同學的文章語句不夠通順,前后也不能很自然的連接,個別同學的錯別字較多。希望他們今后認真讀課外書,寫好。
五、集體修改。
1、投影出示(黃天倫)較差學生的習作。
學生讀這習作,說說存在的毛病(內容空洞,錯別字、病句較多,結構安排較零亂)
2、分小組討論并修改這習作。
3、交流修改意見。
4、指名讀修改后的這習作。
5、學生自由讀自己的習作并加以修改。
六、板書設計:
讀后感
真實感受
語文教案 篇3
【內容簡析】
這是一首短小優美的詩歌。全文只有三句話,第一句寫山、水、鳥;第二句寫樹、草、花;第三句寫苗、田、春風春雨。詩畫相配,內容生動,更富有想象力,讀起來瑯瑯上口,饒有趣味,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麗
【設計理念】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自主讀書,著力培養學生愛讀書的習慣。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讀中成誦,讀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目標】
1.認識鳴、聲等六個生字,會寫叫、苗等六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閱讀中積累語言,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麗。
【重點難點】
重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正確認讀會認的字和正確書寫會寫的字。
難點:從誦讀中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1.看圖說話。
屏幕顯示:山青水秀、鳥語花香、和風細雨的春景。看了這幅圖,你有什么感覺?你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嗎?(也可看圖說話)
2.引入課題。
這么美麗的.景色是什么季節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課《山青青》。
3.齊讀課題。看到課題,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生字詞,多讀幾次。如果遇到不會讀的字也可以用筆畫出來,然后虛心地向同學請教或者請拼音朋友幫忙,再多讀幾次
2.同桌互相認讀畫出來的詞語,認真聽對方讀,互相糾正錯音
3.指名讀生字詞。齊讀,開火車讀。去掉拼音認讀生字詞
4.再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四人一小組,每人讀一遍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6.指名讀全文;評讀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朗讀課文,你想怎么樣讀就怎么樣讀,想讀多少遍就讀多少遍。邊讀邊標出課文一共有多少句話
2.小聲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哪些景物?用橫線畫出來
3.你覺得哪些景物最美?請你先挑選你喜歡的這一句話認真、反復地讀一讀,直到能把這一句話美美地讀出來為止
4.指名讀、評讀
5.聽錄音讀,閉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
6.再聽錄音,播放課件
7.把課文美美地讀給你的同桌聽
8.配樂誦讀課文
9.指導背誦課文
10.你能用你的畫筆把你讀到和想到的春天美景畫出來嗎?
四、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讀了課文,你想說什么?現在,你想用自己的什么方式來贊美一下美麗的春天?(可以唱一支贊美春天的歌;可以朗誦一首描寫春天的詩;可以說幾句贊美春天的話)
2.認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上節課,小朋友們讀了課文,知道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2.再放課件,邊看邊感受春天的美麗。看到這么美的春天,你能不能美美地把課文背出來?
二、學習生字
1.屏幕顯示生字詞,拍著手掌有節奏齊讀
2.去掉拼音讀生字詞,開火車讀
3.自由認讀生字,想想:你最快記住了哪些字?你是怎么樣記住它的?
4.你能用哪個字來組詞或說一句話?
5.觀察這幾個要求寫的字,你發現了什么?
6.看老師在田字格中示范寫字,邊聽老師念筆順邊書空。注意看清楚難寫的地方,再自己動筆寫
7.同桌互相交換欣賞所寫的字,說說別人寫的字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還有哪些地方你可以做小老師指出它的缺點
8.老師檢評
三、布置作業
1.把你喜歡的詞語寫進你的詞語花籃里
2.回家把課文美美地背給爸爸媽媽聽。
語文教案 篇4
第1課時
一、教學目的和要求: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并歸納其規律;
2、初步了解文章大概思路。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掌握“保”“愛”“道”等重點詞語;
2、掌握賓語前置的一般規律(倒裝句);
3、培養學生在淺易的問題上自主學習。
三、主要教法:問題討論法自主研讀
四、教具:實物投影。
五、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語設計:
二)、解題:
戰國時期,列強紛爭,以征伐為能事,各諸侯國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霸主的地位。對外連年征戰,對內盤剝人民,致使廣大人民過著苦難的生活。
而齊國在東方諸侯中又號稱強國,齊宣王野心勃勃,擴置學官,招攬學士,任其講學議論。孟子這時在齊宣王身邊供職。
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齊宣王問有關齊桓晉文稱霸之事的時候,針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闡發他的“發政施仁”、改革政治,實行王道的主張,這就是著名的《齊桓晉文之事》。
三)、研讀課文1——14節
(一)學生朗讀課文1——14節;
(二)指名學生翻譯課文;
(三)學生質疑;
(四)教師點撥歸納:
1、詞類活用:
(1)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聞,使(我)聞;
(2)無以,則王乎?王,動詞,行王道以統一天下。
(3)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異,對……感到奇怪。
2、特殊句式:
(1)臣未之聞也。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何由知吾可也?
(4)牛何之?
歸納:
賓語前置的條件:
A。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B。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
C。用“之”或“是”將賓語提前,予以強調;
例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惟利是圖、惟命是從。
(5)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主謂倒裝)
看來老百姓說我吝嗇是應該的。
3、重要句子翻譯: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翻譯:通過安撫百姓實行王道,沒有誰能阻擋得了。
(2)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翻譯:老百姓都還以為是您吝嗇,我本來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
(3)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翻譯:我并不是吝惜錢財才拿羊去替換它(牛),看來老百姓說我吝嗇是應該的。
4、一詞多義:
愛 A。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吝惜)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吝惜)
B。吳廣素愛人(《陳涉世家》)(愛護)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護)
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E。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六國論》)
道 A。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述說、談論
B。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說、講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丑下》)道義、道理
D。任重道遠路、道路
E。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取道,動詞)
四、作業
1、誦讀課文;
2、記憶重要的詞句。
第2課時
一、教學目的和要求:
1、疏通15——35節文意,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并歸納其規律;
2、初步了解文章大概思路;
3、分析鑒賞本文出色的論辯藝術,品味辯駁技巧和修辭方法。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掌握重點詞語;
2、翻譯重要的句子;
3、體味并分析文章在論證說理方面的獨到之處;
4、培養學生在淺易的問題上自主學習。
三、主要教法:問題討論法自主研讀
四、教具:實物投影。
五、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復習鞏固第一課時內容
1、重點詞語;
2、重點句子(倒裝句);
3、句子翻譯;
二)、疏通15—35節大意;
1、學生自行翻譯;
2、學生質疑;
三)、問題討論:
1、教師提議并引領學生把齊宣王所有的問題都挑選出來,對其進行考察,由此可以抓住線索,反觀孟子的理論論述過程。
——從齊宣王的問題變化可以看到他的關注點的變化,由此可見,孟子的誘導重點不斷深化。
2、孟子并非真的不知道“桓文之事”,在《論語》的其他篇目中對此事都有所評價,那么他為什么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聞也”呢?
——(1)齊宣王問“桓文使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討稱霸天下的辦法,而孟子如果直接回答了就必然會使話題與自己“行王道”的政治主張背道而馳。
(2)所以,他巧妙地用“臣未之聞也”回避了這個問題。這并不是有意說謊,而是采用了避實就虛的戰術,他在設法給自己將要講的內容鋪設道路。
(3)后文,“無以,則王乎”抓住齊宣王的關注點,化被動為主動,引導齊宣王步步走向自己的理想王國了。
板書:
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論點:“保民而王”(迂回論戰、棄異求同)
3、詩云:“他人有心,余忖度之。”齊宣王說這是“夫子之謂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氣焉。”看來,齊宣王對孟子比較信服了,那么,孟子是怎樣達到這種效果的?
——孟子知道,齊宣王看似饒有興趣地問自己:“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但是,他真正的目的是想“王天下”,而根本沒有“保民”的行動甚至想法。但是,孟子為了能使談話進行下去,達到自己游說的目的,便利用齊宣王“以羊易牛”這件小事來大做文章,說這種“不忍之心”就是仁愛的表現,大大縮短了彼此的思想距離。
板書:
第二部分:“保民而王”的前提—“不忍”(欲擒故縱、縮短距離)
4、等到齊宣王發出“此心所以合于王者,何也?”的問題之后,孟子似乎就可以大講推恩、行仁政的一番話了。但這里又有一個曲折,孟子提出了“百鈞”“輿薪”等比喻,這是為什么?
——(1)這是因為齊宣王心理上以為行王道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這種畏難情緒不解決,空談推
恩、制產還有什么效果。
(2)于是以一組巧妙的比喻,正面引出“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的結論,其次又以“挾泰山以超北海”和“為長者折枝”這組對照性比喻,進一步闡明“不為”和“不能”的區別。最后,順其理勢,引經據典,加以正面曉諭,說明王道并不難,最基本的就是“推恩”,消除了齊宣王的畏難心理,宣王既已做到了“愛物”,那么推恩、性仁政的事不是比較容易了嗎
(3)“推恩足以保四海”,為齊宣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板書:
第三部分:“保民而王”的行動——“推恩”(乘虛而入由近及遠)
5、“王笑而不言”,為什么?孟子是如何讓宣王去“大欲”的?
——(1)齊宣王不得不承認自己所懷有的“大欲”,但還是不肯具體說出它的內容;
(2)孟子于是就故意提出“肥甘”、“輕暖”“采色”、“聲音”“便嬖”五項,旁敲側擊地襯托出宣王“欲辟之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的稱霸天下的“大欲”;
(3)接著又用“緣木求魚”的比喻,小不敵大、寡不敵眾的道理,使宣王死心塌地地暗中承認這種“大欲”是完全沒有可能的。
板書:
第四部分:只有實行王道才是前途光明的。(明知故問步步緊逼)
(4)能破才能立,于是“發政施仁”“制民之產”便得到宣王的接受了。
板書:
第五部分:“保民而王”的措施——“制產”
四)、課堂總結:
全篇的主旨:說明
王天下的關鍵,在于保民;
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
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推恩于民;推行仁政的具體措施在于制民之產。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體會燕子過海的辛苦和艱難,懂得要愛護益鳥燕子。
2.學會本課生字11個,理解“寒冷、晝夜、疲倦、崇敬”等詞義。
3.運用前兩課學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讀懂描寫燕子過海不怕辛苦、艱難和寫水手們對待燕子的態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能按提示用“……懷著……心情(干什么)”寫句子。
6.能聽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重點、難點:
理解寫燕子過海不怕辛苦、艱難和寫水手們對待燕子的態度的句子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燕子過海的辛苦和艱難。
2.學會本課生字11個,理解“寒冷、晝夜、疲倦、崇敬”等詞義。
3.運用前兩課學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讀懂描寫燕子過海不怕辛苦、艱難和寫水手們對待燕子的態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寫燕子過海不怕辛苦、艱難和寫水手們對待燕子的態度的句子
教學難點:體會燕子過海的辛苦和艱難。
教學準備:地圖、地球儀、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題。
每當春天,燕子就會從南方飛到北方;到了秋天,燕子
又要從寒冷的北方飛到溫暖的南方去。同學們你知道嗎,燕子從北方飛到南方去,會飛過哪些地方?今天,我們來學習《燕子過海》一課,看看小燕子是怎樣飛越大海的。
二、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
1.聽錄音。
2.看地圖或地球儀,知道燕子過海要飛過哪些地方。
3.請學生簡單地說說課文什么地方令人感動。
4.再聽錄音,說說課文的哪句話寫得特別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研究課文的開頭。
1.許多同學說課文的開頭寫得好,我們來讀一讀,具體說說好在哪里。(運用了設問——自問自答的寫法)
2.自問自答的寫法在本單元的哪一課學過?這樣開頭有什么好處?(《這是我小學的老師》)
3.練習朗讀,把大海無邊無際、很遼闊的感覺讀出來。
四、學習第2自然段。
1.輕聲自讀這一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理解詞語“不分晝夜”。
討論:燕子干嗎要“不分晝夜”地飛呀飛?
3.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這一段,邊聽邊想像:你腦
海里有沒有出現一幅美麗的圖畫?你覺得課文的哪些詞語用得特別好?
(①風平浪靜:沒有風浪。
②“藍色”一詞寫出了顏色。
③“寒冷”、“溫暖”是一組反義詞,用在句子中很具體。)
4.讀讀寫寫這些好詞語。
5.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五、學習第3自然段。
1.自讀這一段,說說從哪里可以看出燕子實在是太疲倦了。
2.理解重點句: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見我們的船像雨點一樣地落下來,伏在甲板上休息。”
①出示句子,齊讀;
②比較讀,說說加點字作用;
A“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見我們的船像雨點一樣地落下來,伏在甲板上休息。”
B“燕子一定是疲倦了,看見我們的船像雨點一樣地飛下來,停在甲板上休息。”
播放錄音
出示句子
③交流:
(“太”寫出疲倦程度深;“落”說明已經飛不動了;“伏”是說燕子已經疲倦到連站都站不動了,只能伏在甲板上休息
④讓學生做“伏”的動作
⑤對比讀,體會
3.那為什么燕子只休息“一會兒”就又“展翅起飛”了呢?
4.理解“崇敬”的意思:
討論:水手們為什么“崇敬”小燕子?
你是怎樣學懂這句話的?
5.再讀讀這一段,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如:停止了呼吸的燕子,已經沒有知覺了,水手們為什么要“輕輕放”)
六、小結,朗讀。
1.小結:
每當春天,燕子就會從南方飛到北方;到了秋天,燕子又要從寒冷的北方飛到溫暖的南方去。一路上,它們要歷盡千辛萬苦,飛過遼闊無邊的大海。在過海時,有的勇敢的展翅飛翔,有的卻永遠不能飛起來了,它們回到南方真不容易!這些小燕子為了回到南方不怕辛苦,不畏艱難,真值得我們贊美和學習!
2.感情朗讀。
七、作業布置。
1 抄寫詞語4遍。
2 作業本1、2。
3 感情朗讀課文3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燕子過海的辛苦和艱難,懂得要愛護益鳥燕子。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按提示用“……懷著……心情(干什么)”寫句子;
4.能聽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對祈使句和設問句的作用理解
教學難點:仿寫句子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感情朗讀課文1、2、3自然段。
2.說說課文插圖的內容。
二、學習第4自然段。
1.讀這一段,思考:這些話是誰對誰說的?
2.為什么作者讓我們不要傷害燕子?
3.讀下面的話,與課文最后一段比較讀,體會:
“因為燕子在到達目的地以前飛過大海十分辛苦、艱難,所以我們不要去傷害它們。”
“當你看見燕子飛來的時候,請不要傷害它們吧!你可知道,在到達目的地以前,它們飛過大海,是多么辛苦、艱難!”
(文中第一句是祈使句,帶有命令的口氣,要求我們愛護燕子;第二句是感嘆句,帶有對燕子不怕辛苦、不畏艱難的贊美。)
4.感情朗讀。
5.當你看見燕子飛來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你還想對有可能傷害燕子的人說些什么?
6.讀讀背背這幾句話。
7.朗讀全文,選擇自己最感動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三、仿寫
1.仿寫第一段的設問句。
2.用“有的……有的……”寫句子。
3.用“……懷著……心情(干什么)”寫句子。
四、課堂作業
1.完成作業本上的第3、4題。
2.聽寫第4自然段(作業本第6題)。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讀出生字組成的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繼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不懂的問題。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習難字:擦旗衛丹
2、鼓勵學生進行獨立學習,大膽地提出問題。
教學用具:
電腦、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板書——風,讓學生認一認:這個字念什么?
2、讓學生結合資料介紹介紹:風。
3、今天我們來學習《畫風》(教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讀一讀,說說看到題目有什么問題?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之間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意,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擦、旗、衛、丹、顯、斜、男、藝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一讀:
(2)指名讓學生到前面選讀:
(3)開火車,分小組讀。
注意: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
看電腦,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旗子擦去潔白顯得眨眼睛小男孩斜斜的雨絲
讓學生說說遇到了哪些難字,分小組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
教師板書學生遇到的難字,大家共同交流。
藝:上面是“草”字頭,下面的“乙”字是一筆寫成,筆畫是:橫折彎鉤。這個字是一個上形下聲的形聲字。
旗:左右結構,部首是“方”字旁,右上邊是“R”下面是“其”字。
擦: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提手旁”右邊是“察”字,右半部分中間的筆順是:撇、橫撇、點、點、橫撇、捺。這個字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
丹:第三筆是點,中間的橫要長一些。
衛:筆順是:橫折鉤、豎、橫。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理解詞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后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講的是李衛、丹丹、小藝一起畫畫,他們遇到了一個共同的問題“誰能畫風”,丹丹說畫不出來,小藝開動腦筋畫出了旗子飛舞的樣子,其他同學在他的啟發下,共同合作,用不同的景物描繪了風的樣子。)
5、學生自己讀課文,一邊讀書一邊提出不動的問題,可以在書中做好記號。教師走下去巡視,收集學生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
四、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思考不懂的問題。
板書設計:
20、畫風
擦旗衛丹顯斜男藝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做游戲:聽字音找生字:
(1)同桌之間進行,一個同學說字音另一個同學找生字。
(2)教師說字音,請一組同桌到前面指卡片,大家當小裁判,看誰反應快。
2、看電腦畫面出示的詞語,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旗子擦去潔白顯得眨眼睛小男孩斜斜的雨絲
二、學習課文:
1、教師范讀:讓學生在文中標出自然段。
2、抓住重點學習課文:
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讀課文一邊標出共有幾句話。
讓學生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談一談讀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講李衛、丹丹、小藝一起畫畫,他們用畫筆畫出了房子、太陽、大樹、小鳥。看著美麗的畫面幾位同學感到非常高興。)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文字體會同學們高興的`心情,讀出高興的語氣。
(讓學生自己練習,而后指名讀,大家進行評價。)
第二自然段——第八自然段:
(1)教師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學生一邊看插圖一邊說說圖畫的意思。
(第一幅圖:重點抓住同學們在畫畫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第二幅圖:同學們共同努力,用畫筆畫出了不同的景象。)
(2)教師:開始同學們不知道怎樣畫風,后來怎么畫出不同的景象呢?咱們一起討論討論:看看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開動腦筋的?
(3)小聲讀第二、三自然段:
①邊讀邊想:這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李衛提出了問題,丹丹說誰也畫不出來)(結合學生回答的情況板書:畫不出來)
②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想法?(讓學生大膽地談自己的感受)
③練習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的想法。
(4)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①讓學生談談讀懂了什么?與大家交流。
②說說小藝為什么這樣做?
③同桌間練習朗讀。
教師小結:在問題面前,小藝沒有退讓,她開動腦筋,想出了辦法,真是一個敢于動腦筋的好孩子。在她的啟發下,同學們怎樣做的,你能認認真真地讀讀書,與大家說說嗎?
(5)讓學生讀第五自
然段——第八自然段
讓學生在書中畫出,同學們是怎么做的。(畫出了被大樹吹彎的小樹、被風吹斜的雨絲、小男孩手中轉動的風車。)板書這些要點。
指名讓學生談想法,相互交流。
學生練習分角色朗讀,而后指名讀,進行評價。
思考:同學們,想一想:大家為什么能畫出風呢?(有小藝的啟發;大家知道通過不同的事物表現風;同學們能開動腦筋等。)
第九自然段: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邊讀邊體會:“為什么說,畫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動,一張張畫顯得更美了?”
進行交流:一陣風吹來,三個小同學對畫中的景物產生聯想,真切地感受到風中景物的動態美。
有感情地朗讀。
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像: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畫面展開想象:如果讓你也畫一畫風,你會怎樣畫呢?如果讓你用動作表現風,你會怎樣做呢?請學生結合一個話題在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大家談想法,看看誰最有創意。
三、布置作業:
1、自己開動腦筋,想想怎樣表現風,試著做一做。
2、在小組內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而后互評。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試講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