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教案>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4-07-07 09:03:19 四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5篇(精品)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5篇(精品)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用計算器計算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會用鄰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數進行估算,逐步養成估算的習慣。

      3.能利用計算器探究計算規律。過程與方法:

      在利用計算器探究的過程中,敢于提出疑問,愿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逐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知數學是有用的。

      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利用臨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數估算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利用計算器進行探究的能力。

      教學準備:

      計算器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常規積累

      運用加減、乘除關系,用計算器驗算392-279=123364×72=4568

      2689÷45=34837+2689=3416

      獨立操作

      交流方法答案

      既復習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又對加減乘除關系進行運用。

      一、開放引入

     。ㄒ唬┍O控選擇題1.理解題意

      2.計算器的演示過程展示

      補充圖示的算圖,讓學生學會看圖

      示。

      小結:靈活使用計算器

      獨立思考討論交流

      針對學生上學期使用計算器遇到的問題進行回顧、反思,進一步明確算圖的意義和計算器的靈活運

      用。

      二、核心推進

      (一)用計算器計算4386+5237+2705

      你是怎樣想的?怎樣才能又快又對?先估再算

     。ǘ┏顺ㄓ嬎銍L試用計算器計算小結:先估后算

      獨立操作

      過程中發現

      方法

      嘗試練習交流反饋

      在經歷學生的自主學習后,由學生的資源,發現總結方法。

      嘗試用剛才的方法自主學習乘除法混合運算。

      三、靈活運用

     。ㄒ唬┦褂糜嬎闫饔嬎阏乙幝蓵鴓7T2

      小結規律

     。ǘ┱乙幝

     。1)5×7=55×7=

      555×7=5555×7=

      (2)9876543×9+1987654×9+2

      98765×9+3

      9876×9+4

      根據上面的發現,直接寫答案。55555×7=

      555555×7=

      5555555×7=

      987×9+5

      98×9+6

      9×9+7

      小結:觀察發現規律

      獨立記錄本

      記錄

      思考發現交流反饋

      獨立練習

      同桌討論、交流

      生獨立練習

      讓學生通過已有計算器操作經驗,操作中掌握方法,并不斷觀察,從操作到自主寫出答案,發現規律。

      掌握方法鞏固練習。

      四、拓展延伸

      計算器的靈活使用與生活運用(網上資料)

      觀看

      多層面了解計算器的使用。

      反思

      板書:

      用計算器計算

      利用關系靈活使用先估后算經過觀察

      驗證結果估整十、百、千發現規律接近

      練習:

      一、運用加減、乘除關系,用計算器驗算,并寫出正確結果。

      392-279=123364×72=45682689÷45=34837+2689=3416

      二、找規律

      (1)5×7=55×7=555×7=5555×7=

     。2)9876543×9+1987654×9+298765×9+39876×9+4

      根據上面的發現,直接寫答案。

      55555×7=555555×7=5555555×7=

      987×9+598×9+69×9+7

      三、用計算器探究為什么會還原?探究p44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結合問題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數進、退位的加減法。

      2、能運用本課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一、創設問題情境

      學校每年都安排學生進行體檢,第一關是量體重。只聽見淘氣說,我的體重是45千克;丁丁說,我的體重是33.4千克。我們可以提什么問題?

      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二、探究計算方法

      1、根據所提問題,列式計算。

      2、討論:怎么算?

      3、智慧老人說,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為了計算需要,45可以怎么寫?

      4、自主計算,檢查反饋。

      三、鞏固與應用

      1、獨立完成第17頁1、4

      2、第17頁2、5

      四、總結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拓展

      第17頁3、6

      小學四年級教案數學教案2

      一、復習鋪墊,引入新課。

      1.口算.

      0.3+0.4=   0.2+0.6=   1.4+1.5=   0.33+1.25=   0.9- 0.5=

      4.8+2.2=   3.5-2.1=   5.5+4=   19.5-0.5=   7.2+1.6=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對答案。

      2.豎式板算:(每組叫一名同學上黑板算,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計算)

      4.89-2.64   3.61+1.37   7.75-6.35   2.82+3.17

      點撥: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強調: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加或減起。)

      3、揭示: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的小數減法.

      二、目標實施

      1、創設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為了促進你們健康成長,每學期我們都進行體檢,其中有一項是量體重。你知道你的體重是多少嗎?今天希望小學的孩子們也在量體重,想不想去看一看?

      2、出示情境圖:你獲得了哪些信息?指名匯報:(笑笑體重38千克、淘氣體重45.2千克、丁丁體重33.4千克。)教師板書

      3、根據情境圖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1、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淘氣比笑笑重多少千克? 3、丁丁比笑笑輕多少千克? 4、丁丁比淘氣輕多少千克? 5、笑笑比淘氣輕多少千克? 6、笑笑比丁丁重多少千克?7、淘氣和丁丁一貫共重多少千克?......)

      下面我們試著解決兩個問題好嗎?

      4、課件出示: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指名列式:45.2-33.4= 為什么這樣列式?

      (1) 自主嘗試計算:

      (2) 交流匯報:

      啟發學生思考:根據45.2-33.4這個算式,想:計算小數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3)交流后師生共同小結

      計算小數減法時,小數點要對齊即相同數位要對齊;十分位不夠減要從個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減.

      (4)計算:23.5-16.8

      (5)討論歸納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傧嗤瑪滴粚R;②從低位減起;③十分位不夠減向個位借1,然后再減.

      5. 課件出示:丁丁比笑笑輕多少千克?

      (1)自主列式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2)獨立嘗試計算

      (3)小組內交流

      (4)匯報:

      (5)點撥:把38寫成38.0你知道是根據什么嗎?(這是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即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6、課件出示: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的基本性質。 練習說一說。

      7、嘗試做:

      1.25+6.05=   78.3-6.9=

      (1)觀察第一題的'計算結果你發現了什么?(在小數的末尾添有0。)

      我們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計算結果如果在小數的末尾有0可以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把0去掉,小數的大小不變。)

      (2)強調:哪一位不夠減要從本位退1作10,在前一位加10再減.

      8、小結:今天通過量體重我們學習了什么?(小數加減法的進位加、退位減)

      討論交流:計算這樣的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

      總結:(1)小數加、減法要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加起或減起;

      (2)哪一位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哪一位不夠減就要向前一位借1;

      (3)確定好小數點的位置.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56頁-57頁。

      【教學目標】

      1、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2、使學生掌握“相互平行”與“相互垂直”的含義。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垂直和平行的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平行線定義中“在同一個平面內的”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整理明標

      1、復習導入:

      師:我們在第三單元學習了線段、直線和射線,現在請你在你的本子上畫出一條直線,再回憶一下直線有哪些特征?

      預設:(1)直的(2)向兩邊無線延伸(3)無法測量(2)沒有端點

      師:在你剛才所畫的直線旁邊隨意再畫一條直線,會發生什么情況?

      預設:

      預設:通過回憶直線的特征,構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引入本節課的知識點——平行與垂直。

      2、整理明標

     。1)認識平行

      (2)認識垂直

      二、明確路徑,合作探究

      問題一: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進而發現什么是平行。

      問題二:通過學生觀察,教師講授,得出兩條直線相互垂直的概念。

      三、展示反饋,對抗質疑

      問題一:認識平行

      (1)提出問題:觀察一下每組中的兩條直線,它們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你能按位置將他們分分類嗎?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2)操作: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標準將它們分類。

     。3)匯報:

     。1) 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

     。4)出示定義:我們將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下了一個定義: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5)提出問題:你從剛才讀的這句話里找到那些重要的信息?

     。6)匯報:①同一個平面內②不相交

     。7)對抗:為什么要強調一定要在同意平面內?不在同一平面內行不行?

      (8)演示:出示畫著兩條平行的直線的.白紙,然后將紙沿著兩條直線中間剪開,成兩個平面展示。

     。9)提出問題:如何表示兩條直線互相平行?(a∥b);生活中有平行線嗎?

      (10)小結: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有平行線的存在,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問題二:認識垂直

      (1)操作:跟著老師一起來量一量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2)匯報:成90度和不成90度

     。3)出示定義:我們將兩條直線相交成90度的情況下了一個定義: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相互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4)對抗:你從剛才所讀的這句話中得到哪些重要的信息?

     。5)匯報:①相交②成直角

      (6)提出問題:我們如何表示他們呢?(a⊥b);生活中有垂直的例子嗎?

     。7)小結:生活中有很多垂直的例子,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相互垂直。

      四、檢測總結,拓展延伸

      1、練習

      (1)教材第57頁做一做:獨立完成

      2、全課總結: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3、課后拓展:

      (1)判斷

     、佟⒉幌嘟坏膬蓷l直線叫做平行線。

     、凇⒃谕黄矫鎯龋瑑蓷l直線不平行就一定垂直。?

     、、過直線外一點能畫無數條直線的平行線.

     。2)下面的圖形有平行和垂直的情況嗎?

      出示“雙杠”圖讓學生找出平行與垂直。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4

      一、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P112—P113第七單元《數學廣角》例1、例2

      二、設計理念

      “數學廣角”(第一課時)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新增設的一個內容,和前面幾冊教材一樣,在本冊中也專門安排“數學廣角”一單元,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標準》中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北菊n時主要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找到,而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策略,本課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通過簡單的實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方案的意識。

      2、能力目標:

      (1)使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積累從事數學活動的經驗,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通園片、紙片、、、等。

      五、活動設計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景走進生活

      師: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門鈴響了,原來是王阿姨到小明家來了。(多媒體出示)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課件上的圖,你了解到了什么?誰來說給大家聽一聽。師:我們來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別需要多長時間?(多媒體出示沏茶的各項工序圖)

      2、學生自主設計方案(小組合作學習)

      師:小明需要做這么多事,你幫小明想一想,他應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樣才能讓客人盡快喝上茶?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種能盡快讓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示學生不同的方案

      小組的同學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這里課堂生成的資源可能很多,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維過程。展示出各小組不同的設計方案。(學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個過程)

      4、學生比較選擇并選出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讓學生從不同的方案中,通過觀察比較,找出自己認為能讓客人盡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結:剛才的方法都是通過同時做幾件事才節省時間,那么我們在做一些事時,能同時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時間也就越短。

      (設計意圖:客人到了,先為客人沏杯茶,這是常見的招待客人的禮儀之一,也是孩子們熟悉的,因此我調整了教材的內容例1和例2的順序,濃郁的`生活氣息把學生請進招待客人的具體環境中,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講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現熟悉的生活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活動二:探究新知,研究問題1、出示例1,呈現研究問題:請王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媽媽準備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餅招待她,(多媒體出示例1圖)

      (1)你從畫面上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張餅,需要多長時間?

      (3)如果要烙兩張餅,最快要用幾分鐘?

      (4)學生回答后并共同總結:我們烙兩張餅的時候,可以同時烙兩張餅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時間是6分鐘。(教師邊敘述,課件出示表格)

      (5)那如果烙4張、6張、8張、10張呢?

      自主設計方案(自主設計方案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A、如果媽媽、王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張餅,一共需要烙幾張餅呢?

      B、請你們幫小明媽媽想一想,她應該怎樣烙“才能讓大家盡快地吃上烙餅?”先用你們小組內準備好的卡通圓片,擺一擺,小組的同學說一說,然后把你們的設計方案填在表格里。

      C、展示學生不同的方案這里是學生思維過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學資源一定很多教師要注意傾聽,同時讓學生們也要注意傾聽其他小組的不同方案。

      D、學生比較并選擇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E|教師演示,烙三張餅的方法和最短時間。

      F、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張餅,怎樣烙才能盡快吃上餅呢?7張呢?9張呢?這里讓同學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后集體交流。同時把表格填完整。

      3、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在數學廣角里遇到的問題,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我們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活動三:結合生活,實踐應用

      1、同學們談談,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過合理的安排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2、一個小女孩遇到一個問題,看我們能不能幫她解決?出示做一做2

      3、誰來告訴大家你按照怎樣的順序呢?(也可進行討論)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到生活中用,在課堂中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你有什么想說的嗎?(讓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

      五、生活回歸

      回家后,請你給媽媽燒壺水,給爸爸沏杯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后反思:

      這一節課通過簡單化的問題向學生滲透優化思想,讓學生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解決問題中的作用,來感受數學的趣味。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靈活運用教材,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由于小學生比較常見熟悉的沏茶這一生活現象作為教材入手,調整了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了先為客人沏茶再為客人吃烙餅的生活情境。當畫面上呈現媽媽讓小明幫著給王阿姨沏茶這一數學信息時,沒有急于想去解決如何讓王阿姨盡快喝上茶,而是讓學生想想平時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處于主動思考積極動腦的狀態,有效地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2、給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相信學生,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課堂上以一個個具體事例讓學生觀察、操作、討論和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中體會數學的方法及應用價值,學會優化思想,從課堂教學中不難看出多次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從日常的沏茶的問題入手到探索烙餅的過程及方法,再到解決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都是學生在思考、探索是學生在操作實踐,使學生交流比較,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3、發揮引導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考慮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提升認識。利用學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現烙3張餅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理解烙3張餅的過程,驗證了學生的發現,提升了學生對烙3張餅的理解。最后讓學生烙多張餅的方法,在組織交流中師生相互又調整了教學的節奏,這些活動讓學生了解小伙伴的發現。學生在活動中經歷了發現過程,領悟了數學思想方法,體現了數學活動充滿探索與創新,還帶給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的啟迪。上述活動即是探索數學知識,又是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對科學精神積極探索數學知識,又是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對科學精神積極探索的前提,有利于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本節課也存在許多的不足,由于時間上的處理前段放長了一些,因此后面在小結時有些匆忙。沒有讓學生細心觀察表格發現每多烙一張餅就多用3分鐘這一問題,從而讓學生明白計算餅的張數只要乘3就是烙餅的最短時間的結論。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

      2.使學生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明的媽媽記錄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師出示P110例2的統計表)

      引導學生看到統計表想提什么問題,激發學生繪制折線統計圖的興趣。

      二、動手制作折線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折線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內的數據,獨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折線統計圖。

      教師先演示其中一個數據的畫法,然后再讓學生動手畫。

      分為兩個層次動手實踐:第一層次為學生練習2分鐘,教師將巡視發現的問題組織學生分析,再推進第二個層次的練習。

      師指導個別學生。

      2.小組交流作品,欣賞折線統計圖

      A學生根據折線統計圖說說發現了哪些信息?

      解決以下問題:小明幾歲到幾歲長得最快?(師小結:折線中線段最長的`那條就是長得最快的那段時間,也可以通過計算所有差值得出結果。)長了多少厘米?是怎么發現的?

      小明115厘米時幾歲?

      5歲半時小明身高大約多少?

      師引導學生從前幾年身高的增長情況來猜測小明5歲半時的身高。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3.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合理推測:小明身高的發展趨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11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

      2.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二小題的問題解答;

      四、小結評價。

      五、作業:完成書中P113練習十九第3小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和整理,我能夠掌握前三個單元所學到的知識,能熟練掌握小數意義,正確、迅速地計算。

      2、我要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鞏固前三單元所學知識。

      教學難點:我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法:歸納總結法

      學法練習法、測試法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復習前三單元的內容,分類整理。(自學)

      二、情景導入:呈現目標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情況進行小結、導入新課,并出示學習目標。揭示課題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學情況。

      1、復習、整理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2、復習、整理認識圖形。

      3、復習、整理小學乘法。

     。ǘ┛梢宰寣W生翻閱課本中的第一、二、三單元,然后通過表格、網絡圖或列舉的方法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

     。ㄈ┓謱泳毩暎晟普J知。

      1、完成課本P50頁第1題。

      2、教材P50頁第2題。

      四、點撥升華

      當乘數大于1時,積就大于被乘數。

      當乘數小于1時,積就小于被乘數。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或者還有什么疑問?

      先小組內說一說,最后班上交流。

      六、達標檢測

      完成學案中的課內鞏固練習題目。學生獨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P50頁第3題

      (1)兩個乘數相乘,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或縮小幾倍,積就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2)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兩個乘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2、教材P50頁第4題。

      兩個相鄰整數之間有無數個小數。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業布置:教材第50頁的第6題,完成相關配套練習。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7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的內容主要講授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以及加減法的簡便運算.這一節安排了一組問題和2道例題。這組問題共分為3道小題.第1小題是學生已經學過的已知兩個加數求和的應用題,第2道和第3道是由第1題變換條件和問題而形成的減法關系的應用題.教材力圖通過學生熟悉的3個問題,以加法為基礎,從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的角度來了解減法的意義,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此外還通過2道例題的講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加、減法的簡算方法.

      教法建議

      教師在講授新課的同時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概括出減法的意義,然后教師再通過具體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在教學中對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師要加以鞏固練習.只有這樣才能為下學期教學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做好鋪墊.

      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習題內容時盡量與生活貼近,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編應用題,然后從中互相提出問題,這樣,不僅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互問互答的好習慣.從而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效果.從而突出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以此來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實踐能力.

      教學中要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知識遷移,這樣才可以做到突出重點,強化新知,掌握舊知.

      教學設計示例

      減法的意義和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充分利用學生已學過的減法知識,概括出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會在實際計算中應用.

      3.通過學習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法、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轉板).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35+20 55-30

      73-50 23+50 24+19 43-24 43-19

      2.加法的意義是什么?

     。ǘ┨角笮轮

      l.導入:小明遇到這樣一題,根據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說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很想幫助他,那好首先我們來學習減法的意義一起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課題

      2.教學減法意義: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問題

     。1)出示第(1)題,啟發學生讀題,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問:①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谝龑W生說一說這個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板書;加數、加數、“和”)

     。2)出示第(2)題,啟發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從全班人數里去掉男生人數就得女生人數,去掉女生人數就得男生人數.

      (3)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第(2)、(3)題與第(1)題有什么聯系,各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

      第(1)題已知男生、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

      第(2)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求女生人數;

      第(3)題是已知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求男生人數.

      啟發學生:

      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

      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板書:“和”、“加數”、“另一個加數”)

      想一想: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呢?繼續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 教師強調說明: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4)分組討論.引導學生結合生活舉出具體實例,再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5)教學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在減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數叫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被減數、減數、差數各是哪些數。

      教師提問:減法與加法又有什么關系呢?

     。p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減法中就變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則變成了已知.因此說減法中是加法的“逆運算”.)

     。6)完成第54頁上的“做一做”.

      根據2468+575=3043,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3043-2468=□3043-575=□

     。7)教學0在減法計算中的特性:

      教師提問:舉例說明0在加法計算中有幾種情況?那么有關0的減法又有哪幾種情況呢?(同桌討論)

      教師舉例寫出三種情況:

      5-0=55-5=00-0=0

      教師強調:一個數減0,還得原數;

      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3.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演示課件“減法的意義”,出示各部分間的關系式

      教師:①加法各部分間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學生:和=加數+加數(板書)

      教師:②如果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應該利用哪一個關系式呢?

      學生: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板書)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差=被減數-減數(板書)

      如果知道被減數和差,求減數是:減數=被減數-差(板書)

      如果知道減數和差,求被減數是:被減數=減數+差(板書)

     。3)反饋練習:

      練習十二第2、3題,兩道題可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用其意義說明.

     。差};根據2100-695=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

     。愁}:根據3427-428=2999,直接說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運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

      教師說明: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出示1234+845,指2名學生板演

      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來驗算?你的根據是什么?

      教師提示:要注意,因為加數有兩個,驗算時用和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所以驗算此題時出現兩種豎式解答,在以后的驗其中,可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出示1234-987,指名板演

      教師提問:加法可用減法來驗算,那么減法可用什么方法來驗算呢?你的根據是什么?

      (3)教師小結:應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進行驗算,這樣可以檢查同學們在計算中出現的差錯.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8

      學習目標:

      1、理解和掌握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方法。

      2、會運用這個除法運算性質,使一些計算簡便。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560÷8÷7 1800÷3÷6 480÷6÷8 720÷9÷8

      560÷56 1800÷18 480÷(6×8) 720÷(9×8)

      2、簡便方法計算

      609-51-49 846-121-279

      3、動手做

      24個圓片平均分成2組,再把每組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體會連續等分:可以分了再分,也可以先求出兩次一共分成多少份,然后一次分完。)

      4、引入新課:除法的運算性質。

      5、出示目標(見學習目標)

      二、自互學習:(出示例3)

      一共有25個小組,每個小組種了5棵樹苗。購買樹苗花了1250元,每棵樹苗多少錢?

      1、指名讀題。

      2、(出示學習指導)

      (1)根據題中的信息列出算式,并計算。

      (2)試一試,你還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嗎?如果有困難,可以與書進行交流。

      (3)對比一下,兩種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4)能用語言概括一下你發現的規律嗎?

      (5)試著用字母表示出這個規律。

      自學時間5分鐘。

      3、學生自學(學生對照學習指導,自學,并完成學習指導的問題,將不會的問題做標注)

      4、小組互探(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小組內互相交流。把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好,到學生質疑時提出,讓其他學習小組或教師講解)。

      三、精講要點

      1、小組匯報。

      2、解決各小組中在自學中遇到的不會的問題。

      3、小結:除法的運算性質。

      4、練習:教材P43做一做,指名板演。

      四、當堂檢測

      1、判斷

      (1)1456-(324+456)=1456-456-324

      (2)100÷(25×4)=100÷25×4

      (3)400÷(40×25)=400÷40÷25

      2、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3200÷25÷4 20xx÷25÷8 350÷14

      3、有1440個玩具,每24個裝一盒,每6盒裝一箱,一共要裝多少箱?

      小學四年級數學《乘除法的運算性質教案》教學反思

      這節課進行當中,我就覺得自己的準備不充分,對所教學的內容理解不到位?吹綄W生沒能掌握學習的重點知識,我頭上冒出了一層細細的汗珠,心里就一個詞“砸了”……第一次嘗試“探究式教學”我就遭遇了“滑鐵盧”,心里很不是滋味。痛定思痛,我靜下心來找失敗的原因。在聽課領導的指導下,我認為導致第一次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自己對教學內容理解不深刻,對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在教學中重難點沒有突破。另外,由于選擇的是五年級的學生,我對學生的了解不多,而且也沒有提前和班主任溝通,對學生的知識底細沒有清楚地認識?傊痪湓,備課備得不夠充分,備學生備得不夠深入!

      2、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指導不到位。例如,學生在開始計算后發現“先乘后除以與先除以后乘的結果相同”規律的時候,孩子的回答不規范,我并沒能及時指正學生“先乘3后除以5與先除以5后乘3的`結果相同”,導致有37.5%的學生沒有真正明白是交換運算順序,而不是交換前后的數字。如果,在教學中我能把學生發現的規律板書出來,讓學生有直觀的文字刺激思維,把重點突破,這樣學生在接下來的探究過程中就不會迷茫了。

      3、對“探究式學習”的認識不深,不能在合適的環節提出問題,沒有設置讓學生有興趣的進行探究學習的情景。探究式學習分為五個主要環節:

     、盘岢鰡栴};⑵收集數據;⑶合理解釋;⑷評價結果;⑸檢驗結果

      對于這五個環節,我沒能深入分析每個環節之間的聯系,還不懂得如何收集數據、怎樣引導學生合理解釋,評價結果。傳統教學的痕跡還存在,不能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而仍然是受教師的牽引。

      有失敗的經驗就會有成功的收獲,面對這次“滑鐵盧”我積極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深入學習“探究式學習”的理論,準備第二次上陣嘗試。我相信會有成功的體驗!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9

      第八單元確定位置

      課題:練習十五第1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在具體的情境中確定位置的方法。

      2、通過練習,熟練掌握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3、在練習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數對確定位置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提問:怎樣用數對確定位置?

      2、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和數對有關的問題。(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組織學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頁“練習十五”習題。

      1、第2題。

      這道題在鞏固用數對表示物體位置的方法時,引導學生對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磚位置的數對進行觀察和分析。

      讓學生認識到:表示同一列瓷磚位置的數對第一個數都相同;表示同一行瓷磚位置的數對第二個數都相同。

      2、第3題。

      這道題紅花位置的排列規律是開放的,如這些紅花的位置都在偶數列,第2到第6行之間;這些紅花的排列是對稱的,第6列或第4行可看作對稱軸;這些紅花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圖案,中心在(6,4)……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發現,能讓學生的形象思維得到充分展開。

      練習時,先讓學生用數對表示紅花的位置;再讓學生說說紅花位置的排列規律。

      3、第5題。

      (1)課件出示第5題平面圖。

      讓學生看圖,用數對表示實驗小學和文化館的位置。

     。2)提問:圖上(6,2)和(2,6)表示的位置相同嗎?

     。3)小明從實驗小學到文化館,要向東走幾格,再向北走幾格?他從實驗小學到電影院可以怎樣走?

      4、第6題。

      這道題是根據數對來畫路線。畫路線時先在方格紙上描出點,再連線,連線時要按題目要求的順序來連。

      小樂從家到學校的路線有許多種畫法,可以讓學生先在圖中畫出一條路線,再描出相應的點,最后用數對表示出這些點所在的`位置。

      三、綜合練習

      1、第7題。

      第(1)題,讓學生先說一說每個年級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數對表示出來。

      第(2)題,這道題出現的數對是(△,4),列數用符號表示,不能確定是第幾列,只能確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潔是四年級的學生。

      第(3)題,這道題出現的數對是(4,○),行數用符號表示,不能確定是第幾行,只能確定都在第4列,因此可能是四班的。

      2、第10題。

     。1)組織學生觀察國際象棋棋盤的示意圖,說說是怎樣記錄棋子位置的。

     。2)學生獨立記錄棋盤上“黑王、黑車、白兵”的位置。

      (3)觀察思考“c6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包裝問題,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展優化思想。

      2。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利用表面積等有關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策略。

      教學重點:

      應用表面積等知識來討論如何節約包裝紙。

      教學難點:

      引導觀察、比較、交流、反思,得出節約包裝紙的策略。

      教學用具:

      課件、盒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收過禮物嗎?能說說你都收到了什么禮物?

      生:玩具車,變形金剛……

      師:你們的禮物包裝過嗎?老師也收過一些禮物,而且是包裝過的禮物,想看看嗎?(課件演示,欣賞包裝好的各種禮物)

      師:剛剛大家欣賞的禮物怎么樣?

      師:生活中我們如果要送某種禮物給別人,通常會用漂亮的包裝紙包起來更漂亮,要包裝一個禮品,要考慮哪些數學問題呢?

      生1:如何進行包裝(師:問的真好,等我們動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

      生2:怎樣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裝紙(師:你一定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生3:怎么包裝最省紙呢?(師:聰明的你上課認真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想出的)

      師:哦,包裝禮物中有這多的我們還不知道的學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包裝的學問(板書:包裝的學問)

      二、提出問題:合作探究

      1。師:老師收了這么多的禮物,老師懷有一棵感恩的心,我也想給我的親人送上一些黃金搭檔,(課件出示圖片)首先我要送給我的第一個親人。猜猜他是誰呢?請聽廣告詞——黃金搭擋送小孩,個子長高不感冒,你說他是誰?

      師:老師準備送一盒黃金搭擋送給我的弟弟,希望他健康成長。我也想用包裝紙包裝成精美的禮物。

      師:可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裝紙呢?你能幫幫老師嗎?

      生:求出表面積,量出長,寬,高(課件出示有關數據)

      生:求出的表面積就是包裝紙的大小。(師用驚奇的表情注視)

      師:這個同學真厲害,知道包裝紙的大小就是表面積的大小,你們和他一樣聰明嗎?試試看,怎么樣來計算包裝紙的大小了嗎?動手算一算。

     。ㄉ毩⑼瓿,投影出學生答案,并對其進行講解)

      師:來,你來給大家展示一個你的結果,你是怎么來算的?并說說你的想法)

      師:你們都是這樣算的嗎?同學們真不錯,來,掌聲歡送她。

      2。師:剛才老師在同學的'幫助下,知道包裝一個黃金搭擋至少需要1300m2的包裝紙,我想我弟弟收到這么漂亮的禮物,一定會很高興,在這里老師替弟弟謝謝大家了。現在我想送給第二個親人,我要送給誰呢?請聽廣告詞——黃金搭擋送女士,細膩紅嫩有光澤

      師:對,同學們真是我知心朋友,老師想送給我尊敬的媽媽。我要送給她兩盒黃金搭擋。(手勢)師:你覺得可以怎么來包裝呢?有幾種包裝方式呢?你建議老師選擇了哪種方式包裝?為什么?(手勢配合指向屏幕)

      師:想想看(凝視5—6鈔鐘)來,同桌之間借助手中的模型擺擺看。

      小組反饋,小組登講臺進行解說。

      師:同學們不僅是個愛動手,也是一個愛動腦的好學生。掌聲贈送給他們精彩的解說。

      師:有3種包裝的方法,那你想建議老師選擇哪種包裝的方法。(第C種)

      生1:第C種,因為遮住了的面,所以最省紙。

      師:你這個想法真好,很有節約意識,你真是個懂節約的好孩子。(板書:節約用紙)

      師:但這種包裝方式真的是最省紙嗎?(表情懷疑狀)有什么方法證明是最節約的呢?

      生2:計算出包裝后的表面積。再進行比較。

      師:真不錯,我們試試看。(學生反饋,展示學生計算結果)

      找兩位學生上臺板演,方法不一,并扣留這兩位同學,要求學生聽聽這兩位學生的想法,(掌聲歡迎我們小老師為我們說說他的想法)

      師:通過剛剛的活動,我們發現果然是第C種最省包裝紙,那現在你能發現包裝的秘密嗎?

      生反饋。

      師板書L節約用紙:重疊的面越大,表面積越小,就越節省包裝紙

      三、再次嘗試,總結規律: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發現了包裝中最省包裝紙的學問。現在老師要送出最后一個禮物,請聽廣告詞,(黃金搭擋送長輩,腰好腿好精神好)

      師:我想祝我的爺爺,奶奶身體更加的棒,(動作配合)我要送3盒黃金搭擋。

      師:看大屏幕,你能回答這的問題嗎?(課件呈現)

      師:用你們探索出的包裝的學問,想一想?(如果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借助模型擺一擺)

      3。小結。師:非常感謝同學們幫我包裝出了這么漂亮而精美的禮物,你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嗎?

      四、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什么節日嗎?(母親節)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

      母親節快到了,小明和爸爸為媽媽挑選了一套分為上、中、下集的書,每本書長、寬、高分別為20厘米、15厘米、8厘米。小明想親手將這套書用彩紙裝飾起來,請你為他設計一個裝飾方案

      五、板書設計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了解算術型計算器表面各按鍵的功能。

      2、了解算術型計算器工作的基本過程。

      3、掌握算術型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電子計算器的認識和使用是本冊書新增加的內容。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高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手段層出不窮,因此計算機、計算器這些新時代的高科技產品進入課堂是歷史的必然。計算器的一個基本特點是計算迅速準確,使用計算器,可以把學生從煩瑣的.數字計算中解脫出來,這樣既減輕了中年級學生的課業負擔,又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數學靈感,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

      電子計算器的使用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認識和使用方法。由于大部分學生已經接觸過計算器,因此教材只通過一幅計算器的外型 結構圖,逐漸讓學生了解計算器的鍵盤結構(數字鍵,四則運算鍵,清除數字鍵),同時通過一些簡單的練習題,使學生學會這些按鍵的使用方法。第二部分是計算器的具體應用。教材一共安排了三個例題,例1是一步的四則運算,例2是兩步的四則混合運算,例3是帶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這三個例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教師在實際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具體實踐操作,逐步掌握,而不是僅僅由教師告訴學生操作步驟和結論,讓學生記住。這不是把簡單問題復雜化,而是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教法建議

      由于大部分學生已經接觸過計算器,并對其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適合采用嘗試法或者實驗法。在教學計算器的認識這部分知識時,應該讓學生提前準備好計算器,通過嘗試,逐漸掌握數字鍵、四則運算鍵、清除數字鍵,等等。接著,可以讓學生自己演算例1,訂正時要強調數字的輸入方式(先輸入高位數字),然后組織學生分小組互相出題練習。教學例2時,要注意與例1對比。例1是一步的四則運算,例2是兩步的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計算器過程中實際上是利用了交換律,所以在用計算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時,要根據四則運算的順序調整按鍵順序,分布進行運算。教學例3時,可以分為四步:第一步觀察:例3和例2的主要區別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還能不能利用交換律運算?第三步驗證結論:到底行不行?第四步考慮方法:怎么辦?需要應用什么按鍵?通過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明白清除數字鍵的作用,并學會應用。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2

      一、素材的選取。

      本單元我們選取的素材是高速運轉的濟南長途汽車總站和高速運轉的濟青高速,選取這個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濟南長途汽車總站,連續多年創下旅客發送量、發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項全國第一,被稱為“中華第一站”。 據說濟南長途汽車站占地110畝,日客流量4萬多,客票年收入達到4—5億元。1999年被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授予“中華第一站”稱號,這個榮譽一直保持到今天。

      (2)山東的高速公路全國聞名。 說起山東的高速公路來,在全國是的,俗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據有關經濟專家研究,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與其公路的優劣,成正相關。可見,我省經濟之所以能夠高度發展,尋其原因,不言而喻。

      (3)以比較真實的數據為素材,體現了數學的價值。 本單元提供的數據與第一單元一樣,都是一些真實的數據。旨在說明交通生活中也實實在在存在著數學,數學無處不在。

      二、本單元的情景串。

      本單元有2個信息窗。

      依次是: 單元知識分析 單元教材解讀 信息窗1的解讀 已學的知識 乘法的.認識 整數的四則混合運算 (三下52×47-50×47 用字母表示數(四上1) 加法運算律 (四上1) 一般行程問題 (二下p105,三上p76,p78,三下5)路程、時間、速度三者 數量關系。 本單元新學知識 乘法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乘法分配律(相遇問題) 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 后續學習的知識 乘法運算律在小數和分數計算中的推廣 用方程解行程問題 (山東版有關行程問題的學習都安排在簡易方程單元。) 高速運轉的長途汽車站 高速運轉的濟青高速

      1、情景圖的解讀。

      此信息窗的題目為“高速運轉的長途汽車站”。情景圖上呈現的是一幅濟南長途汽車總站的真實照片。照片的下面附有一張20xx年濟南長途汽車總站大巴車中巴日發送旅客情況統計表。

      2、情景圖中的信息。

      是2組數據:

      (1)平均每天發車的數量

      (2)平均每車次的乘客人數。

      3、例題的設置與功能。

      本信息窗一共有3個例題,包含的知識點分別是:

      (1)乘法結合律。

      (2)乘法交換律。

      (3)運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 乘除法各部分的關系。(第六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3

      教材內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已經認識了自然數,并初步認識了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通過教學,一方面可以適當拓寬學生對數的認識,激發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在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以及進行有理數運算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偈占钏夭膩頋B透負數的概念。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正、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②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鄢醪綄W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正數、0、負數之間的大小有個直觀的認識。

      ④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培養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質及實際應用能力。

      學者分析:

      本班有學生62人,大部分屬于中上水平,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知水平,他們好奇心強,具有創新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教學策略:

      (1)通過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情景,幫助學生了解負數的意義。負數的產生和發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學本節課應注意為孩子們提供眾多豐富的生活中的正負數現象,既讓學生引起探究的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體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和價值。

      (2)借助直觀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點與“0”的關系。本課的難點在于學生不容易理解負數、正數與0的'關系。如何突破難點,直觀教學手段是關鍵。這其中溫度計的觀察和海拔圖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逐步從直觀到半直觀再過渡到比較抽象地認識到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

      (3)開展有層次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主動建構,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印存折明細記錄貼入,觀察支出(—),存入(+),這一欄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表示()

      “xx”表示()

      他們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還是相反}

      2、上網收索今天的天氣預報,記錄哈爾濱,和福州的氣溫數據。

      哈爾濱()表示—--------------------------------------------

      福州()表示—--------------------------------------------

      它們是以()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16°表示--------------

      —16°與—16°表示兩個()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溫高,哪個地方的氣溫低?

      比較:+16°()—16°{填>,

      3、帶有“+”的數有-------------叫----數

      帶有“-”的數有-------------叫----數

      +16讀作--------------------—16讀作

      4、思考:0是正數還是負數?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負數,并說說表示什么?

      二、講授新課

      1、檢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們表示的意思是(相反){填相同還是相反}

      (2)打開天氣預報圖

      哈爾濱(—9°~~~—19°)表示—----今天氣溫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間,氣侯寒冷,下雪,結冰。------

      福州(11°~~~~~6°)表示—----今天氣溫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間,氣侯較溫暖,看不見下雪,結冰的現象。------

      它們是以(0)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與—16°表示兩個(相反)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溫高,哪個地方的氣溫低?

      補充:認識數軸表示

      —160+16

      (3)生匯報

      帶有“+”的數有-------------叫正數注:也可省略“+”號

      帶有“-”的數有-------------叫負數注:不可省略“—”號

      +16讀作-正十六-------—16讀作—負十六--------

      (4)0是正數還是負數?把你的思考與小組交流,討論。然后小組匯報。

      總結: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5)、舉生活中正負數的例子

      例如:盈利與虧選,上車人數與下車人數,地上成數與地下層數,水位升高與下降,相反方向的距離等。

      學完這節學生還有疑難問題嗎?,提出,由同學,小組解決,最后困難由老師及時解答。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2、技能目標:能運用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學習的品質,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數學知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的開放(創設情景)

      1、游戲入手,請學生說出幾個任意多位數,老師不用計算就能很快地說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

      2、師生共同驗證老師的判斷,認為無誤后,學生嘗試。

      3、思考:老師是用什么方法這么快就斷定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的?

      設計意圖:采用游戲的形式,引入猜數活動,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帶著歡快、帶著激情,在和諧、寬松、活躍的開放氛圍中,立刻引起好奇性,他們會主動地向老師提出問題:您是用什么方法這么快就能斷定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的?以致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情感,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對知識的探索之中。

      二、展開的開放

      1、探求知識

     、僬垖W生說出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然后讓學生大膽猜想:你認為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與個位上的數字有關嗎?

      (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觀點)

     、谧寣W生說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兩位數:(按照學生的口答板書)

      12、15、18、21、24、27、30、33、36、39、42

      議:這些數的個位上數字有特征嗎?

     。▊位上的數字是0、1、2、3每個數字都有)

      思考: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從一個數的個位上的數字來考慮,有可能嗎?

      ③任意寫出一個能被3整除的數,如:162

      讓學生變換數字的位置,問:你發現了什么?

      再把黑板上所列的兩位數也調換一下數字,想一想,能不能被3整除?

     。ū3整除的數,交換數字的排列順序,仍然能被3整除。)

      2、形成共識

     、僖龑В耗鼙唬痴臄,與各個數位上數字的和、差、積、商有否關系?

     、诜纸M交流,發表觀點:

     。ǔ醪秸J識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與一個數的各位上數字的和有關)

      ③用上面的方法判斷下面的數能不能被3整除。

      54 372 454 837

     。ㄅ袛嗪,通過演算驗證)

     、軐W生看書釋疑

      議:書上用什么方法推導的?怎樣記憶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設計意圖:因勢利導,開放了教學思路,充分重視教師導的作用和學生學的體驗。這一階段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猜想--驗證的探索過程來發現知識,獲得結論,并感悟方法,安排了以下三個層次的教學活動:1、通過學生猜想、舉例嘗試,使學生產生兩次認知沖突;接著通過交換數字的位置,使學生有模糊的'認識,但仍然沒能發現特征 ,產生第三次認知沖突。2、通過計算各數位上的數的和、差、積、商,使結論逐漸顯露。3、通過交流,教師點拔,學生自我釋疑,形成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

      三、應用的開放:

      1、應用知識:(學生獨立完成)

      ①下面哪些數能被3整除,為什么?

      45 51 111 201 437

     、趯懗鰩讉能被3整除的多位數

      2、開放提升:

      ①在下面每個數中的□里填上一個數字,使這個數有約數3。

      23□5 127□ 3□6□ 5□□0

     、谀隳軐懗鰩讉能同時被2、5、3整除的數嗎?想一想,有何特征?

     、勰隳苋フ业侥鼙7、11、13、4、9等數整除的特征嗎?

      設計意圖:練習是對知識的鞏固與延伸,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一階段安排了兩個層次:

      1、主要是為了關注學困生,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方法及已掌握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達到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目的。

      2、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去完成,特別在互相啟發下,使學生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畫垂直。

      3.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畫圖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畫垂線,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會用三角尺畫垂線。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擺小棒活動。

      請大家拿出兩根小棒,擺出互相平行的兩條直線。

      2.思考。

      兩條直線除了平行,還可以怎樣?相交。

      3.板書。

      平行和相交。

      二、學習新知。

      1.擺一擺,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擺出各種相交的圖形。

      觀察,這么多相交的圖形中,你有什么發現?

      小結: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2.比較垂直與相交。

      同桌討論:垂直與相交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擺出垂直的圖形。

      并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它們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長方形的紙,讓學生思考,通過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線嗎?

      讓學生嘗試折一折,如果有困難,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動要求:拿出一張正方形折一折,使兩條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彩筆把每組折線畫出來,便于區分。

      展示學生的作品,并讓學生說一說你是如何驗證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線,你能說說我們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線嗎?

      5.我說你擺。

      完成書本第22頁第1題。

      生活中的應用: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

      6.學習畫垂線。

      提問:你能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嗎?

      學習自己嘗試畫垂直線。

      展示匯報交流:為什么這樣畫?說說這樣畫的原因?

      小結:用直尺畫一條直線,標出一點,畫過這一點的垂線。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教師邊說邊演示。

      同桌操作:直線外一點畫互相垂直的線。反饋交流。

      三、鞏固練習。

      書本上第23頁小實驗。

      提問:去河邊,怎么走最近呢?

      小組合作討論。

      全班匯報交流。

      師提問:從O點到直線AB有多少種可能。

      比較:在這么多線段中,你發現了什么?你認為哪一條是最近的?為什么?

      四、小結

      直線外一點向這條直線引出的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板書設計:

      相交與垂直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

      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小學數學教案10-23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經典】07-06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07-21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01-09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5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 永久免费在线观看全网站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 | 亚洲高清乱码AV在线播放 | 一级a一片久久久精品网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