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時間:2024-07-06 10:45:19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經典)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經典)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73-74頁例1、例2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數,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體會數學的簡潔美。重難點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數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請學生瀏覽主題圖,然后齊唱字母歌。

      師:我們都知道,上英語課要用到字母。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還用到了字母?并說說它表示的意義。

      師:在生活中要用到字母,在數學中也不例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字母表示數。(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

      1、師:請同學們回憶我們前面學過了哪些運算定律?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完成書的表格。

      (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實際上,用字母表示數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著廣泛的作用。

      2、(多媒體課件出示青蛙圖)

      師:1只青蛙是幾條腿呢?

      生:4條腿。

      師:想想2只、3只、4只、5只青蛙分別有多少條腿?

      生:2只青蛙有2×4條腿,3只青蛙有3×4條腿……

      (多媒體出示一大群青蛙)

      師:這些青蛙有多少條腿呢?

      生:這么多青蛙,多得數都數不清。

      師:這些青蛙的數量是確定的嗎?

      生:不能確定,用字母x來表示,這些青蛙有x×4條腿。

      師:這里的x可以表示哪些數呢?

      生: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也可以表示100,也可以表示1 000。

      師:這就是用字母表示數的好處,它表示了青蛙只數與青蛙腿的關系,不管是多少只青蛙,只要把它的只數代到這個式子里,就可以求出這些青蛙有多少條腿了。在這樣的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也有一些特殊的寫法,我們看看書上是怎樣說的。

      3、探究字母和數相乘、字母和字母相乘的簡便記法。學生看書73頁后交流。

      4、自主學習例2.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3)

      師:你能找出哪句話能說明小麗的歲數與小強歲數的關系嗎?

      指導學生找出表明小麗的歲數與小強歲數關系的那句話是“我比你大2歲”,也就是說“小麗比小強大2歲”。

      師:有了這句話以后,我們就可以推測小麗的歲數了。下面請同學們用這句話來完成大屏幕上的.表格。

      多媒體課件顯示。

      小強的歲數(歲)9 10 11 12 a

      小麗的歲數(歲)9+2

      學生完成后,抽一個學生的作業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老師作如下提問。

      師:小強的歲數是a歲是什么意思?

      生:小強的歲數是一個未知數。

      師:那么你為什么可以用“a+2”來表示小麗的歲數呢?

      學生討論后回答:因為小麗總是比小強大2歲,所以小強是a歲時,小麗的歲數就是(a+2)歲。

      師:a+2不僅能清楚地表示出小麗的歲數,還清楚地表明了小麗與小強歲數的關系,憑這個數量關系我們就可以根據小強的歲數來算小麗的歲數了。如果小強2歲時,小麗多少歲?

      生:2+2=4(歲)。

      師:小強15歲時,小麗又是多少歲呢?

      生:15+2=17(歲)。

      師:下面同學們可以像老師這樣隨便說一個小強的歲數,讓你的同桌猜出小麗的歲數。

      學生活動,略。

      師:你發現用a+2來表示小麗的歲數有什么好處?

      引導學生總結出用a+2可以清楚簡明地表示出小強歲數與小麗歲數的關系。

      三、鞏固測評

      1、1只青蛙2只眼,2只青蛙4只眼,y只青蛙()只眼。

      2、完成75頁課堂活動。

      四、拓展總結

      1、完成練習二十一1-3題。

      2、總結這節課學習內容。

      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數

      青蛙只數腿的條數

      1      4

      2      8

      …      …

      X      4x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能夠知道體積和容積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學知識合理靈活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學生的合作交流中,注意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體積和容積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準備:

      PPT、可樂瓶,茶葉罐,水杯,紙箱、兩個大小不同的裝滿水的水杯、量杯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師: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引導學生概括出: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間。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物體所占空間有大小。

      教師里哪些物品占的空間大?哪些物品占的空間小?

      2、提出問題,討論解決方法。

      出示土豆和紅薯,哪一個占的空間大呢?

      (1)、學生觀察并獨立思考。

      (2)、指名說說看法。

      (3)、觀察實驗,感知體積的意義。

      演示:將土豆和紅薯放入兩個裝有同樣多水的杯子里。

      A、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B、水面為什么會升高呢?上升的高度一樣嗎?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引導生理解:土豆和紅薯放在量杯中都會占一定的空間。所占的空間大,水面上升的就高;所占空間小,水面上升的就少。(揭示課題: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

      (4)、觀察實驗,認識容積的意義。

      A、認識容器。

      今天老師帶來了這么多的物品,都可以用來裝東西。如:可樂瓶,茶葉罐,水杯,紙箱,這樣能裝其它東西的物體叫容器。你還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裝的東西多,哪些容器裝的東西少?

      B、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裝滿水的水杯。哪個水杯裝的水多?設計一個實驗解決這個問題。

      引導學生認識:兩個杯子所能容納物體的大小是不同的。

      揭示:容器所容納物體的體積,叫作這個容器的容積。

      師:杯子里裝滿水,水的體積就是這個杯子的容積,茶葉罐裝滿茶葉,茶葉的體積就是這罐子的容積。

      三、解決問題,鞏固應用。

      四、總結體積與容積的區別與聯系。

      五、談收獲。

      六、作業。

      板書設計:

      體積與容積

      體積是指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

      容積是指容器所容納物體的多少

      一種物體體積一定大于它的容積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復習鞏固小數四則運算的意義、算理。

      2.正確計算小數四則運算。

      【過程與方法】

      1.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問題。

      2.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觀察、推理、運用知識的能力。

      3.能按要求對積或商進行湊整,培養思維的合理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思考的過程。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計算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及難點:

      復習鞏固小數四則運算的意義、算理。

      教學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9.5-6.7= 2.4+6.6= 4.5×6= 3.5÷0.35=

      6-0.6= 0.9+0.91= 20×0.2= 0.92÷0.4=

      2.說說每組題的特征及算法。

      8.7×0.1=

      8.7÷0.1=

      8.7÷10=

      8.7×10=

      3.比較上面4個算式的意義:

      ① 預測結果:與8.7比較。

      ② 說說4道題之間關系:

      8.7÷0.1和8.7×10 8.7×0.1和8.7÷10

      聯想: 8.7×10和8.7÷0.1

      8.7×0.01和8.7÷100

      4.小結:小數乘除法計算方法比較:

      乘法: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

      除法:商不變性質

      [通過小數的乘除法練習,建立數的敏感性。]

      二、探究新知

      出示(書本P69頁第4大題)獨立思考

      9.5×0.8○9.5; 0.6×1.2○0.6

      9.5×1.8○9.5; 0.6÷1.2○0.6

      9.5÷0.8○9.5; 0.6×0.2○0.6

      9.5÷3.8○9.5; 0.6÷0.2○0.6

      (1)說出思路

      (2)舉例9.5×0.8和9.5×1.8說說積大約是多少

      (3)補充填空:在○內填上運算符號,在□內填上適當的數。

      9.5×□<9.5 9.5○3.2>9.5 (可填×或+)

      9.5÷□>9.5 9.5○3.2<9.5 (可填÷或-)

      [借助小數計算練習,引導學生對積或商的預測。]

      三、分層練習

      1.乘法豎式練習:

      0.67×3.5 (比0.67大,比3.5小,積是三位小數)

      (確定范圍意識)

      4.36×0.25 (末尾有0,0.25=1/4,結果大約1點幾)

      (預測數值)

      0.32×0.29(比0.32小,比0.29小,越乘越小)

      (結果的趨向)

      2.除法豎式練習:

      1.89÷0.54(一般情況)

      0.448÷32(保留兩位小數)

      34÷11 (商用循環小數表示)

      3.填表練習

      書上P68頁用“四舍五入”法將得數湊整。

      湊整到十分位湊整到百分位湊整到千分位0.27×1.450.65×0.08688.37÷312.749÷2.5

      4.應用

      A.有65.8千克蘋果,每4.5千克裝一籃,最多可以裝滿幾籃?還剩多少千克?(去尾法)

      B.碼頭上有貨物66.7噸,用一輛載重4.5噸的卡車來裝運,至少要幾次才能運完?(進一法)

      [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你有哪些收獲?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了解身份證的編碼方法,體會編碼編排的特點,初步學會編碼。

      2、讓學生在收集信息,編碼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的個性創新意識,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3、在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身份證編碼,體會編碼編排的特點,學會編碼。

      難點: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與處理。

      教具準備:

      1、多媒體教學課件。

      2、課前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編碼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的編碼現象,引出課題:數字與編碼

      二、探究身份證號碼的規律

      1、請同學們觀察一組身份證號碼:你從中得到哪些信息?

      2、(大屏幕出示)身份證的號碼信息。

      3、結合具體的身份證實例加以說明:330127

      19790415

      5925

      三、實踐與運用

      1、同學們互相介紹自己的身份證號碼。

      2、猜一猜,你的身份證號碼可能是多少?

      3、小馬虎在課前收集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四個人的身份證號碼,但是不記得這四個號碼分別是誰的了,你能幫幫他嗎?

      4、聽故事想問題。

      一個小伙子偷了一戶人家的東西之后猖狂逃跑,并連夜趕制了一張假身份證去登記住宿,結果被服務員一眼認出,你猜到底哪里出現問題?

      四、總結與提高

      1、我們說了這么多關于身份證的知識,你們知道身份證有哪些作用嗎?

      2、(大屏幕出示)溫馨提示

      身份證是我國目前唯一的法定個人身份證件,將來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不要隨意借給他人使用。

      3、昨天,橫沿村的一個老奶奶告訴我,讓我幫她找位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學生,她知道這個同學是我們學校的,校徽上寫著5125,我們該怎樣找到這位學生呢?

      4、請你給自己設計一個編碼。

      5、讀一篇短文:《假如生活中沒有編碼》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頁的例1以及相關的練習。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單位“1”的含義,知道分母、分子的含義和分數各部分的名稱,知道生活中分數的廣泛用途,會用分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索,培養學生的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和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中秋節到了,小華家買了很多月餅,分月餅的任務當然就落到小華的身上了。你看,小華一會兒就把這幾塊月餅分好了。你能用分數分別表示這些月餅的陰影部分占一個月餅的幾分之幾嗎? 多媒體課件展示:

      等學生完成后,抽學生的作業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集體訂正。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理解單位“1”

      師:第二天,小華的爸爸又買回一盒月餅共8個,并且提出了一個新的分月餅的要求。 課件演示:爸爸對小華說:小華,你把這8個月餅平均分給4個人吧。

      師:同學們,你們能用小圓代替月餅,幫小華分一分嗎?

      等學生分好后,抽一個學生分的小圓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

      師:這時,小華的爸爸又提出了問題。

      課件演示:爸爸對小華說:每個人得的月餅是這8個月餅的幾分之幾呢?

      引導學生理解把8個月餅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這8個月餅的14。

      師:老師也有個問題,剛才小華分出了1個月餅的1/4,這兒又分出了8個月餅的1/4,同學們看一看,這兩個1/4表示的月餅數量一樣嗎?

      多媒體課件演示下面的月餅圖:

      引導學生理解兩個1/4代表的數量不一樣。

      師: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引導學生說出前一個1/4是1個月餅的1/4,而后一個1/4是8個月餅的1/4。課件中隨學生的回答在圖形下出現相應的文字。

      師:對。前一個1/4是以1個月餅為一個整體來平均分的,而后一個1/4是以8個月餅為一個整體來平均分的。平均分的整體不一樣,對分出來的每份數量有影響嗎?

      讓學生意識到,整體“1”的變化對每份的數量是有影響的。以1個月餅為整體“1”,每份就是1/4個月餅;以8個月餅為整體“1”,每份就是2個月餅。

      師:像這樣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來平均分的分數還很多,請同學們看一看下面這幅圖。 課件出示第2頁的熊貓圖。

      師:這里是把多少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請分一分,并填空。

      課件出示單元主題圖,要求學生說一說圖中的'每個分數分別是以什么作為一個整體來平均分的。 師:通過上面的研究,同學們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這些分數都是以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來平均分的。

      師:像這樣由一個物體或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

      板書單位“1”的含義。

      師:把12個學生看作一個整體,其中的6個學生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這里是把誰看作一個整體? 教師再舉兩個例子,深化學生對單位“1”的理解。

      2?理解并歸納分數的意義

      師:請同學們拿出一些小棒,把它們平均分成5份或6份,想一想,其中的1份是全部小棒的幾分之幾?其中的2份呢?其中的3份呢?

      學生操作后回答,如:我拿了10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有2根小棒,這2根小棒是10根小棒的1/5。2份有4根小棒,這4根小棒是10根小棒的2/5??

      師:想想自己操作的過程,你能說一說什么是分數嗎?

      學生討論后可能這樣表述: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其中1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師:同學們歸納得很好,但是這句話中出現了兩個“幾份”,所以我們一般把前一個“幾份”說成是若干份。

      歸納并板書分數的意義,板書課題。

      試一試:涂色部分占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師:看看最后(五星圖)這個分數,請同學們說說這個分數的意義。

      生:這個分數表示把15顆五角星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占這個圖形的35。

      師:把15顆五角星平均分成了5份,其中的1份占這個圖形的幾分之幾?(生:1/5)其中的3份呢?(生:3/5)35是由多少個15組成的?(生:3個)所以,35的分數單位是1/5,35/里面有3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說一說:3/7的分數單位是多少?它有多少個這樣的分數單位?5/6,9/10呢??

      3?說生活中的分數

      師:分數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得非常廣泛,書上第3頁課堂活動中的兩個小朋友正在說生活中的分數,你們能像他們這樣說一說生活中的分數嗎?

      學生說生活中的分數。

      三、課堂小結

      (略)

      四、課堂作業

      1?第4頁課堂活動第2題。

      2?練習一第1,2,3,4題。

      分數的意義

      師: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初步認識了分數,你能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分數嗎?

      課件出示如下的題目:

      (1)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這個月餅的();

      (2)把一張手工紙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比大小的方法,會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

      2.讓學生經歷從具體—表象—抽象的學習過程,獲得小數比大小的方法,并發展遷移能力。

      3、讓學生感受小數比大小的方法是有價值的。

      教學重點:會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讓學生經歷從具體—表象—抽象的學習過程,獲得小數比大小的方法,并發展遷移能力。

      教學過程:

      全免費中小學課件、教案、試題盡在“八佰教育網”

      一.復習導入:

      1、在數射線上放一放下面各數,并選兩個數比一比大小。

      502510055

      2、在○里填上“><=”

      ○○○

      3、揭題:小數的大小比較

      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數射線上比大小。

      1、出示情景

      這是四(3)班同學在進行跳遠比賽呢?

      徐夏豪的成績是:2.90米。

      沈珺的成績是:3.60米。

      夏陳的成績是:3.45米。

      你能給他們排出名次嗎?

      2、學生操作交流并排出名次

      3、練一練:

      用數射線上的點表示下面各小數,并比較每組數中兩個數的大小。

      (二)、腦子里比大小。

      1、出示

      沈佳妮的成績是:2.98米。

      徐璐婕的成績是:2.89米。

      顧雨菲的成績是:3.05米。

      (2)、離開數射線,把三張卡片在桌上排一排。

      (3)、交流說出她們排列的名次。

      (三)、歸納比較小數大小的一般方法

      1、還有其他的方法排出名次嗎?

      2、小組討論

      3、交流并出示: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那個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再比較十分位上的數,十分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

      4、小結: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與多位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是相通的。

      三、鞏固運用

      1、比較下面每組中兩個小數的大小。

      3.14○4.130.473○0.46

      5.0192○5.01297.281○8.001

      2、綜合運用。

      2004年雅典奧運會男子110m欄決賽真激烈!

      加西亞的成績是13.20秒

      劉翔的成績是12.97秒

      特拉梅爾的成績是13.18秒

      (1).提問:劉翔(中國)、加西亞(古巴)、特拉梅爾(美國)跑在前三位,你能給他們排出名次嗎?

      (2).獨立思考:有哪些好辦法能很清楚地比較出這三個小數的大小?

      (3).學生交流。

      思考:跑步比賽與跳遠比賽的成績排名有什么不一樣?

      四、總結:這節課學習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

      本設計注意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學生創建了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運用大量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培養學生的初步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1、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

      2、體現了活動是學習的.載體,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3、聯系實際,靈活應用,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4、通過學生間的合作探索,并將學習成果展現,使學生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建立學習自信心。

      教材分析:“分數比較大小”這部分內容是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教材改革的新變化之一。數學課程標準在探索規律的內容中明確說明:“發現給定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并給出了具體例子。我在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選取了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從而培養其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材處理:興趣是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就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采用了“以情激學、導入新課——引導觀察、探究規律——實踐操作、合作互動——聯系生活、開放應用——評價體驗、暢談收獲”這一教學模式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索,通過找一找、擺一擺、涂一涂、演一演等活動去發現事物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意識。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熟悉三視圖以判斷不同角度面的個數,掌握查找長方體露在外面面的個數。

      2、過程與方法

      通過三視圖查找露在外面的面的個數,以及自主探尋規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有利于學生對于立體三維結構的理解,以及不同角度空間想象力等的認知。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

      2、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為6cm、4cm、5cm,請問它的表面積是148cm2。

      3、一個無蓋正方體玻璃魚缸的棱長是5cm,玻璃的面積是125cm2。

      二、新課引入

      1、計算

      4個棱長為50cm的正方體紙箱放在墻角處,如圖。

      (1)有幾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從正面、上面和側面看各有三個面露在外面,因此一共有9個面露在外面。

      50x50x9=22500(平方厘米)

      答:露在外面的面積是22500平方厘米。

      (2)把這4個紙箱換一種方式放在墻角處,可以怎樣擺,各有幾個面露在外面?

      2、根據圖填寫下列表格。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小正方體個數123456……露在外面的面/個5811141720

      小正方體個數123456……露在外面的面/個5913172125

      (1)n個小正方體:3n+2

      (2)n個小正方體:4n+1

      3、總結歸納

      正方體露在外面的面的個數可通過不同角度觀察總和得到。

      4、練習

      3個棱長為100cm的正方體紙箱放在墻角(如圖)。請問有幾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7x100x100=70000(平方厘米)

      答:有7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是70000平方厘米。

      三、例與練

      例1:有5個棱長為40cm的正方體放在墻角處。請問有幾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10x40x40=16000(平方厘米)

      答:有10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是16000平方厘米。

      例2:如圖是用8個小正方體拼成的,如果拿走其中的'一個,它的表面積會發生變化嗎?

      答:同樣都是24個面,不會發生變化。

      練習:將4個棱長為6cm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與原來的4個正方體的表面積之和相比,會發生變化嗎?變化了多少?

      36x6=216(平方厘米)

      答:會發生變化,變化了216平方厘米。

      四、課堂小結

      五、拓展延伸

      1、有5個棱長為40cm的正方體放在墻角處。有幾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共有多少平方厘米?

      40×40×10=16000(平方厘米)

      答:有10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是16000平方厘米。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P38-40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的概念。

      2、結合生活實際經驗,能直接比較物體的體積大小。

      3、通過實驗活動、討論交流等形式,獲得體積的守恒性的經驗。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體積的概念。

      教學難點:在不計損耗的情況下,獲得體積的守恒性的經驗。

      教學過程:

      一、揭示“體積”概念

      1、理解“空間”

      (1)出示:一個空杯子

      師問: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呢?看不見的東西有嗎?

      師:像這樣杯子里被空氣占領的地方就是杯子的空間。板書:空間

      (2)問:那假如我們教室沒有桌子也沒有學生,都被什么占領了?被空氣占領的地方叫做教室的“空間”。

      (3)問:你們知道我們外面最大的空間是什么?

      (4)師:剛才我們說這里面就是杯子的空間,(師倒水),現在這一部分的空間被誰占領了?(水),說明水也占有一定的“空間”。

      2、理解“空間有大有小”

      (1)師:現在如果我將這個小石塊放入杯中,請大家先想象一下,可能會怎樣呢?(水面會上升)你們都同意嗎?

      (2)師操作,學生觀察,問:水面為什么會上升呢?(因為石塊占有一定空間。)

      (3)師:如果老師把這一塊石塊放入杯中,現在又會怎樣呢?(水會溢出來)都同意嗎?

      (4)師操作,學生觀察,師:水真的溢出來了,那為什么后面這一次水會溢出來呢?(因為第二塊石頭占的空間大。)

      師:也就是石頭所占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是嗎?

      3、揭示體積概念:從剛才的實驗中,我們知道兩塊石頭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并且它們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其實,生活中任何一個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物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物體的體積。板書:概念、齊讀、出示課題、問:什么是體積?

      二、“體積”的直接比較

      1、出示:小老鼠和大象

      師:現在你看到了什么?誰占的空間大?誰占的空間小?

      那么我們還可以用剛剛學過的哪個詞來描述一下這副圖?

      (大象的體積大,老鼠的體積小。)

      師:大象占的空間大,體積也就大;老鼠占的空間小,體積也就小。

      2、下面兩幅圖中,你能直接說說,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

      師:西瓜和橘子,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為什么?

      3、師:那么你能舉例說說我們身邊的物體,誰的體積較大,誰體積較小?

      4、比較兩根木棍的體積大小

      師:剛才我們舉的這些物體非常明顯地可以判斷出體積的大小,所以我們用眼睛直接來判斷了,下面老師提供這樣一種情況:

      1)甲乙兩根木料一樣長,他們的體積()

      (1)甲>乙(2)甲=乙(3)甲<乙(4)不能確定

      (用手勢表示)師:大家意見不統一,誰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2)(出示圖片)師:我們來看圖,現在你們覺得選擇幾呢?說說為什么?

      3)小結:雖然兩根木棍一樣長,但是紅色的木棍比較粗,它所占得空間大,所以它的體積比較大。在一樣長的情況下,還要看粗細。

      5、比較兩本書的體積大小。

      師:下面老師再提供一種情況:

      1)丙丁兩本書的封面面積一樣大,它們體積()。

      (1)丙>丁(2)丙=丁(3)丙<丁(4)不能確定

      (用手勢表示)師:大家意見又不統一,誰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2)(出示圖片)師:我們來看圖,現在你選幾呢?為什么?

      3)小結:雖然兩本書的封面面積一樣大,但乙書比較厚,所占空間比較大,所以它的體積比較大。在封面面積一樣的情況下,還要看厚度。

      5、師小結:從剛才的比較活動中,我們知道在比較物體體積大小的時候,要全面考慮,也就是要看他所占的空間大小,它占的空間大,那么它的`體積就大。

      三、“體積”的守恒性

      師:接下去,老師要請你來思考這樣3個問題:

      1、思考1:將一杯水倒入長方形盒中,水的高度變了嗎?水的體積變了嗎?

      (同桌交流意見,全班交流)還有不同意見嗎?

      實驗操作,問:水的高度發生變化了嗎?水的體積發生變化了嗎?

      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來證明?

      (總量沒有變,還是同樣這些水,體積沒有變;把水倒回去,還是達到杯中原來的地方,這些水占的空間還是原來這些空間;把杯中水、盒中水分別倒入第三個容器中,到同樣一個高度)

      師操作:水在倒的時候,可能有少許水會沾在杯壁上,但是在不計這種損耗的情況下,可以說水的體積是不變的。

      2、思考2:同一塊橡皮泥,捏成各種樣子,形狀變了嗎?體積變了嗎?

      (同桌交流意見,全班交流)不同意見有嗎?

      實驗操作:將一塊橡皮泥搓成一個球、搓成一長條

      問:橡皮泥的形狀發生變化了嗎?橡皮泥的體積發生變化了嗎?怎么證明體積沒有發生變化?

      (將球和長條分別放入水杯中,水上升的高度一樣,水上升的高度就是橡皮泥的體積)

      師操作:在搓的過程中間,既沒有又添加橡皮泥,也沒有拿掉橡皮泥,所以在不計損耗的條件下,橡皮泥的體積沒有發生變化)

      3、思考3:把一個西瓜切成幾塊,它的體積發生變化了嗎?

      (同桌交流意見,全班交流)都同意嗎?

      圖片出示:把一個西瓜切成4份

      問:怎么證明體積沒有發生變化?

      (把切開西瓜再合起來,發現在不計損耗的條件下,體積沒有發生變化)

      4、問:請你們想一想,剛才我們的3個實驗,從數學角度出發,你發現了什么?

      生:物體的形狀發生了變化,但只要總量不變,體積就不變。(板書)

      四、鞏固“體積”知識

      1、師:分散的3塊體積和疊起來的3塊體積變化嗎?形狀發生變化了嗎?體積沒有變?為什么?

      2、下列各種情況體積會發生變化嗎?為什么?

      一個足球被踢進球門。

      一個人從嬰兒到成年。

      一塊磚被敲碎了。

      3、哪個杯子里的水的體積大?為什么?

      (用手勢表示)

      師:如果讓你證明,你怎么證明?

      (把兩個蘋果全部拿出來,你說哪一杯水的高度高?)

      4、比較體積大小(同桌互講)

      5、比較出這兩個長方體的體積大小

      1、甲>乙2、甲<乙3、甲=乙

      師:老師這里有2個長方體,哪一個長方體的體積大?(同意1的舉手,2的.....)

      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分歧?(這兩個長方體體積很難看出)

      憑眼睛看,很難看出,那么你們有什么好辦法?(生自由回答)

      現在老師把這2個長方體分割成幾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現在你們能判斷他們的體積大小了嗎?

      五、總結: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什么是體積、體積有大有小、物體形狀變了,總量沒變,體積不變)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第1課時

      教學課題:可能性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3-134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事例,初步學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在游戲中,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

      3、通過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1、求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體會游戲規則公平性。

      教學難點:

      1、求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體會游戲規則公平性。

      教學具準備:課前預習、各種顏色的球數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你們喜歡下跳棋嗎?下跳棋時你們用什么方法決定誰先走子?

      由學生口答

      同學們有這么多的辦法,我們學校舉行了一場跳棋比賽,李力和方明是四年級的種子選手,他們怎樣決定誰先走子的?

      出示情景圖:摸棋子決定吧,摸到紅子你先走,摸到藍子我先走。

      出示兩袋棋子。

      這里有兩袋棋子,應該摸哪袋呢?為什么?

      學生回答

      看來,同學們一致認為摸甲袋棋子公平,(板書:公平)摸甲袋棋子為什么公平呢?

      甲袋中紅子和藍子的個數同樣多,摸到紅子和藍子的可能性相同嗎? (甲袋中摸到紅子和藍子的可能性都是一半)

      學生說完后老師小結:紅子和藍子的個數同樣多,都占總數的二分之一,也就是摸到紅子和藍子的可能性相等,你能用一個數表示出摸到紅子和藍子的可能性都是多少嗎?

      為什么用二分之一表示,你是怎樣想的?

      重點引導學生說出紅子和藍子的個數都占總數的二分之一,所以摸到紅子和藍子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

      板書:可能性相等公平

      摸乙袋棋子為什么不公平呢?

      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乙袋中紅旗子有1個,摸到紅子的可能性是三分之一,藍子有2個,摸到藍子的可能性是三分之二,所以摸乙袋不公平。紅子的個數占總數的三分之一,藍子的個數占總數的三分之二,摸到藍子的可能性大,所以摸乙袋不公平。】

      這節我們就學習可能性的大小。

      板書:可能性有大小不公平,老師就說,在甲袋中紅子和籃子各一個,都占總數的,我們就說在甲袋中摸到紅子和籃子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然后問學生:在甲袋中摸到紅子很籃子的可能性為什么都是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拋硬幣

      剛才李力和方明用摸棋子的方法決定誰先走子,用拋硬幣的方法可以嗎? 請同學們認真的讀一讀游戲規則。

      游戲規則:任意拋出一枚硬幣,如果正面朝上李力先走,如果反面朝上,方明先走。

      你認為這種方法公平嗎?為什么?把你的想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聽。 其實拋硬幣這種方法科學家們經過大量的試驗證明是公平的,現在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他們的實驗數據。

      瀏覽拋硬幣的數據:

      法國數學家、自然科學家蒲豐的實驗數據,他做了4040次實驗,其中有xx次正面朝上,1992次反面朝上。

      美國數學家費勒的實驗數據,他做了10000次實驗,其中有4979次正面朝上,5021次反面朝上。

      英國統計學家皮爾遜的實驗數據,他做了24000次實驗,其中有1xx次正面朝上,11988次反面朝上。

      這些數據說明了什么?找學生回答

      通過大量的'實驗科學家們發現實驗的次數越多,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就越接近二分之一,所以拋硬幣的游戲規則是公平的。

      2、轉盤摸獎游戲

      剛才同學們通過研究摸棋子和拋硬幣的游戲規則,知道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當可能性相等時游戲規則就是公平的,現在我們就利用剛才的知識做個幸運轉轉轉的游戲好嗎?

      教師出示顏色大小不等的轉盤。

      老師決定指針停在紅色區域給第一小組發獎品,指針停在綠色區域給第二小組發獎品,指針停在黃色區域給第三小組發獎品,指針停在藍色區域給第四小組發獎品,指針停在紫色色區域給第五小組發獎品。這樣抽獎公平嗎?

      怎樣才能使轉盤公平呢?學生回答

      教師拿出五等分的轉盤,問:使用這個轉盤公平嗎?為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指針停在每種顏色區域的可能性都是。

      3、裝球游戲

      剛才我們做了幸運轉轉轉游戲,我們再來做個裝球的游戲好嗎?。誰愿意給大家讀一讀裝球的要求。

      你能按要求裝球嗎?現在請小組長拿出我們的學具,請同學們按要求裝球,裝完后把你的裝球方法說給小組的同學。

      班內匯報交流:你是怎樣裝的,為什么這樣裝呢?

      (相同的方法只說一次) 備注:如果學生沒有說出可能性是

      4、砸金蛋

      剛才我們在游戲中學習了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隱藏著許多可能性大小的問題,現在讓我們帶著一雙數學的眼睛走進非常6加1砸金蛋的現場。

      你能解決這里面的可能性的問題嗎?

      出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第一次砸到一部手機,第二次再砸,再次砸到手機的可能性是()

      5、摸牌游戲

      同學們喜歡玩撲克牌嗎?在我們經常玩的撲克牌中也有有趣的可能性現象呢。

      6、成語中的可能性

      看來同學們對可能性的問題掌握的很牢固,解決問題已經是十拿九穩了,“十拿九穩”這個成語中用沒有我們今天學習的可能性的大小問題呢?

      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看來語文和數學是相通的,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現象。

      三、課堂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四、限時作業。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材分析

      體積與容積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本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單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教材先讓學生通過小實驗的活動,用兩個相同的量杯倒入相同的水,再放入石頭和馬鈴薯,讓學生觀察水面的變化情況,感受“物體占有一些空間,物體有大有小”。通過觀察,發現兩個物體放入水中后水面上升了,說明它們都占了一定的空間;還能發現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樣,說明兩個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不一樣。當學生有了比較充分感性體驗的基礎上,再揭示體積的概念。接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容器容納物體的體積的大小,再揭示容器的概念和容積的概念。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體積和容積的學習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而且體積和容積又是學生比較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本節課的知識難點在初步理解和區分體積和容積的概念。在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說一說,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切實掌握所學的知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意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能力目標: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增強合作精神和喜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體積和容積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設想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通過實驗和觀察,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教學準備:課件、兩個相同的量杯、石頭、水、土豆、粉筆盒等。

      教法學法: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從前在一個鎮上,有一家面條店,老板非常奸詐,對伙計也很苛刻。月底,要開工資了,老板總想為難伙計,一天,老板煮了一碗滿滿的面條,叫伙計端給客人,但前提是不許灑出一滴面湯,否則,這個月的工錢一分不給。伙計皺眉想了想,胸有成竹去端,結果一滴也沒灑出來。同學們,你知道他是怎樣做到的嗎?

      生1;分成兩碗。

      生2:用另一個碗蓋著。……

      師揭曉答案:其實伙計的辦法是一只手用筷子把面條夾起來,面湯下降以后,另一只手去端面條碗。其實這個故事蘊藏著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數學知識----認識體積和容積。(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感受體積。

      (一)請一位同學上講臺協助老師完成小實驗。

      桌面上擺了兩個同樣的杯子,裝了一樣多的水,并作好記號。

      1.實驗一:把小石頭放入水杯中,杯子里的水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生:水面上升了,因為石頭占了一些地方。

      師小結:石頭占去了一部分水的體積,所以水升起來了。(板書:石頭占有一些體積)

      2.實驗二:老師有一個比石頭大的馬鈴薯,把馬鈴薯放入水杯中,杯子里的水有什么變化,和第一個杯子相比,哪個的水面上升得更多?為什么?

      生:第二個杯子的水上升得更多,因為馬鈴薯比石頭要大。

      師小結:物體有大有小,所占的空間也有大有小。(板書:物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設計意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感知物體的大小,為下面的探索活動打下基礎】

      (二)進一步理解體積的意義。

      師:粉筆盒放在這里,占了一定的空間,粉筆盒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粉筆盒的體積;老師站在這里,也占去了一定的空間,老師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老師的體積。同學們,你知道老師的體積和粉筆盒的體積,哪個更大嗎?為什么?

      生:老師的體積大,因為老師所占的空間多。

      師:老師的體積比粉筆盒的體積大。你能像老師這樣,舉例比一比兩個物體體積的大小嗎?

      生1:講臺的體積比黑板的體積大。

      生2:課桌的體積比盆栽的體積大。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出示題目:把大、小石子分別放入裝滿水的兩個同樣大的杯里,哪杯溢出的水多?(生:第二杯)為什么?

      生:因為第二個石頭比第一個石頭要大

      師追問:兩個杯子原來都裝滿水,把石頭放進去,水就會溢出來。那么溢出來的水的體積與石頭的體積有什么關系?(生:溢出來的水的體積等于石頭的體積)

      2.出示題目:商店把同樣的盒裝餅干擺成三堆(如下圖)。這三堆餅干的體積相等嗎?為什么?

      生1:相等。

      生2:不相等

      師:請同學們用一分鐘的時間安靜地思考一下,再來回答。

      生:因為每堆餅干都有8盒,每盒餅干的體積相等,8盒餅干的'總體積也相等。

      師:看來餅干的總體積與所擺的形狀無關。

      三、講授什么是容積。

      (一)教師出示兩套書,問:同學們喜歡看課外書嗎?(生:喜歡)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兩套好看的課外書,分別是《四大名著》和《成語故事》,老師把它們裝進了書盒里,你能說說哪個書盒里的書的體積大一些嗎?

      生:《四大名著》

      師:我們把兩套書拿出來驗證一下,同學們都猜對了,四大名著的體積大一些。這個書盒可以裝這本書,粉筆盒可以裝粉筆,水杯可以裝水,像這些可以裝東西的物體,我們把它叫做容器。(板書:容器)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這個容器的容積。(板書: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這個容器的容積),齊讀一遍這句話。書盒所能容納書的體積就是書盒的容積。粉筆盒所能容納粉筆的體積就是粉筆盒的容積。(師舉起一個杯子)這個杯子也是一個容器,你能說說什么是這個杯子的容積嗎?同桌互相說一說。

      生1:水的體積。

      生2:杯子所能容納水的體積就是杯子的容積。

      師:什么是油桶的容積?

      生:油桶所能容納油的體積就是油桶的容積。

      (二)鞏固練習,加深學生對容積的理解。

      1.練習1:下面哪個玻璃杯的容積大一些?

      生1:一號杯。

      生2:二號杯。

      生3:相等。

      師:這兩個杯子的容積比較接近,不能直接看出來,你能想辦法比一比嗎?請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生1:先把兩個杯子都裝滿水,再分別把水倒入第三個杯子,以第三個杯子里水的多少來判斷誰裝的水多。

      師:這個方法可以,但是如果只有這兩個杯子,沒有第三個容器了,你有辦法比較出來嗎?

      生2:先把一個杯子裝滿水,再倒入另一個杯子,如果第二個杯子中的水不滿,說明第二個杯子大;如果第二個杯子中的水不僅滿了,還有溢出來,說明第一個杯子大;如果第二個杯子中的水正好也滿了,而且沒有剩余,說明兩個杯子一樣大。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讓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不僅增強了學生探索的興趣,而且還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和能力。】

      2.練習2:下面兩個盒子,哪個盒子的容積大?為什么?

      生:第二個盒子的容積大。因為第二個盒子能容納6個杯子,第一個盒子只能容納4個杯子。

      四、理解體積與容積的區別和聯系。

      (一)出示題目:從外面看兩個盒子同樣大,那它們的體積相等嗎?

      生:相等。因為從外面看兩個盒子同樣大,它們所占的空間一樣大。

      師:容積呢?

      生1:相等。

      生2:不相等。

      生3:不一定。

      師:容積指的是盒子里面的空間,所以我們要打開盒子來看。(出示打開圖)

      容積相等嗎?為什么?請在小組里說一說。

      生:容積不相等,因為第二個盒子比較厚,所以它里面所能容納的物體體積就變小了,也就是容積變小了。

      師:通過這道題,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小結:體積相等的兩個容器,容積不一定相等。

      (二)(舉起一個保溫杯)同一個容器,它的體積和容積相等嗎?為什么?

      生1:相等。

      生2:不相等。

      師:為什么不相等?

      生2:因為保溫杯的材料有厚度,占了一定的空間。

      師:體積是從外面看的,而容積是從里面看的,容積要扣除材料本身的厚度。也是說同一個容器的體積比容積大。

      (三)選一選。指名回答

      (1)求一個油桶能裝多少油,是求油桶的()。①容積②體積

      (2)求一個木箱占的空間有多大,是求木箱的()。①容積②體積

      (3)求一個木箱能容納多少東西,是求木箱的()。①容積②體積

      (4)盛滿一杯牛奶,()的體積就是()的容積。①杯子②牛奶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讓學生感知“容積”和“體積”的聯系和區別,理解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五、全課總結: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六、板書設計

      認識體積和容積

      石頭占有一些空間

      物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容器的容積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活動情況,經歷測量石塊體積的實驗過程,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在實踐與探索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驗問題。

      3、在觀察、操作中,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量杯,石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回顧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計算

      2、同學們聽說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

      3、出示石塊

      學生觀察石塊。

      師問: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

      生想一想,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學生試、猜測量方法)

      3、以小組為單位,先制定測量方案,再實際測量,能直接用公式嗎?不能怎么辦?

      板書課題:有趣的測量

      二、進行實驗

      (一)采用淘氣的方法進行實驗

      1、出示一盛有不滿水的長方體容器。師生討論可以怎樣測量出石塊的體積。

      2、按照討論的結果師操作:將石塊放入盛有水的長方體容器里。(或課件演示)

      3、學生測量出容器的底面長、寬和高分別是多少。

      4、放入石塊前水高10cm,放入石塊后水面高15cm。石塊的體積是多少?

      師板書:15×10×(15-10)=750(cm3)

      =7.5(dm3)

      5、小結:放入石塊后水面升高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二)實驗二:溢出水的體積即石塊體積的方法

      1、除了剛才用求升高水的體積的'方法,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石塊的體積呢?

      學生討論,交流。

      2、小組內操作實驗。

      (放入石塊前,容器里的水是滿的,放入石塊后,溢出的水在水槽中,倒入量杯里,有多少毫升,就是石塊的體積。)

      (三)小結: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了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方法,誰能說一說有哪些方法?在測量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注意:在測量時水要沒過物體)

      三、鞏固練習

      課本47頁“練一練”的1、2題。

      板書設計

      有趣的測量

      15×10×(15-10)=750(cm3)

      =7.5(dm3)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到體積與重量的關系。

      2.知道單位體積的重量,體積與物體重量之間的數量關系。

      3.會計算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物體的重量。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重量,體積與物體重量之間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這是兩塊同樣的木料,你估計哪塊更重一些呢?

      (生猜測,會出現不同的猜測結果。)

      師:怎樣來驗證我們的猜測呢?

      (生可能出現的回答:稱重量,比大小)

      師:其實這里的大小也就是我們已經學習過的體積。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有關重量與體積的知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長方體木料

      (1)問:如何能知道1立方厘米這樣木塊的重量嗎?

      你覺得需要哪些條件才能求出答案?

      小組討論

      (2)交流

      小結:需要知道木塊的重量和體積。

      可以先稱出這塊木料的重量,再量出它的長、寬、高,算出體積。最后,用木料的重量÷木料的體積=1立方厘米木料的重量。

      (3)出示測量數據

      木料重42g,體積為60cm3

      生計算匯報:42÷60=0.7(g)--1立方厘米重0.7g。

      2. 1立方分米、1立方米這種木料重多少克?是多少千克?

      生獨立解答,交流。

      0.7×1000=700g=0 .7kg

      700×1000=700 000g=700kg

      師: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示呢?

      3.小結:

      ①同樣的物體體積越大重量越大。

      ②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物體的重量統稱為單位體積的重量。

      4.練習

      ①1立方米這種木料重700千克,倉庫里堆放了39立方米這種木料,這些木料重多少千克?

      ②1立方米這種木料重700千克,一輛卡車一共裝了3.5t這種木料,這些木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這兩道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能夠熟練解答關鍵要知道單位體積的重量,體積與物體重量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

      木料的'重量÷木料的體積=1立方厘米木料的重量

      1立方厘米木料的重量×木料的體積=木料的重量

      木料的重量÷1立方厘米木料的重量=木料的體積

      5.解決情境中的問題

      只要比較兩個木塊的體積就能比較他們誰更重。給出數據:長方體長4分米、寬3分米、高5分米,正方體棱長4分米。

      生獨立解答。

      三、鞏固練習

      1.一塊鋼板長3.2米,寬1.4米,厚0.02米,每立方分米鋼重7.8千克,這塊鋼板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2.一塊正方體花崗巖,棱長是2分米,如果這塊花崗巖重20千克,那么每立方分米石料重多少千克?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感想嗎?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掌握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間的進率。

      3、會進行簡單的體積單位之間的化聚。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間的進率。

      難點:會進行簡單的體積單位之間的化聚。

      教學媒體:教學平臺

      課前學生準備:課堂練習本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直接寫得數:

      3-0.5÷0.5= 7.8÷3-2= 3.9÷3-0.7=

      3.85×100÷0.1= 0.6×0.5+1= 5.5-5×0.1=

      一、復習導入:

      我們是如何規定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

      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1立方厘米,也可以記作1cm2。

      這節課讓我繼續學習立方分米、立方米。

      揭示課題:

      立方分米、立方米

      一、探究新知:

      1、 讓學生體驗1立方分米。

      2、 這塊小正方體的`體積有多大呢?(課件演示)

      3、 棱長為1分米的小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1立方分米,可以記作1dm2。

      板書:1立方分米 1dm2

      4、 請學生感受一下1立方分米的大小。

      5、 立方厘米與立方分米:

      a) 讓我們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積木來搭1立方分米,找一找它們之間的規律?(課件演示)

      c) 小結。

      6、 立方分米與立方米:

      a) 讓學生體驗1立方米。我們如何規定體積為1立方米?(課件演示)

      b) 棱長為1米的小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1立方米,可以記作1m2。

      板書:1立方米 1m2

      c) 讓我們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積木來搭1立方米,找一找它們之間的規律?(課件演示)

      板書: 1000dm3=1m3

      e) 小結。

      7、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間的進率:

      a) 多少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積木可搭出1立方米?

      b) 學生討論交流。

      c) 課件演示。

      d) 說一說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間的關系。

      板書:1m3=1000000 cm3 1m3=1000dm3 1dm3=1000cm3

      e) 小結。

      a) 練一練: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間的化聚:

      8 m3=__________dm3=__________ cm3

      0.8 m3=__________dm3=__________ cm3

      3 dm3=__________ cm3 0.568 dm3=__________ cm3

      18 dm3=__________ cm3 0.006 dm3=__________ cm3

      8000 cm3=__________dm3 5468 cm3=__________dm3

      0.006 m3=__________dm3 0.64 m3=__________dm3

      6000 dm3=__________ m3 17000 dm3=__________ m3

      50 dm3=__________ m3 6523 dm3=__________ m3

      三、鞏固練習:

      1、 填空:

      (1) 一根木料長____________;一間客廳____________;

      一瓶眼藥水____________;一個倉庫能容納____________;

      450立方米 65毫升 3米 25平方米

      (2)一只鉛筆盒的體積是360( )。

      (3)物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判斷:

      (1)體積單位比面積單位大。 ( )

      (2)3.04立方分米=304立方米。 ( )

      (3)把一個長方體鐵塊熔鑄成一個正方體,形狀變了,所以所占空間的大小也變了。 ( )

      3、 至少要用多少個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又可以拼成一個正方體?

      4、 小結。

      三、 總結:

      師:說說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發現了什么,對我們有何幫助?你對你今天的學習評價如何?

      檢測練習:

      3456789 cm3=__________dm3, 1884589 dm3=__________ m3

      35.42 m3=__________dm3, 700.02 dm3__________ cm3

      230 cm3=__________dm3 68000 cm3=__________dm3

      9 m3=__________dm3 2.5 m3=__________dm3

      6 m3=__________cm3

      板書設計:1立方分米 1dm2

      1000dm3=1m3

      1m3=1000000 cm3 1m3=1000dm3 1dm3=1000cm3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提高應用百分數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復習單位間的換算和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

      2.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

      3.提高同學們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各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策略

      小組整理學習內容,交流所學習的知識及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

      寫有試題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整理學習內容

      1.小組合作,回顧所學的百分數知識,說出分數應用題和百分數應用題的區別和聯系。

      2.對整理的內容在班內交流。表彰表現優秀的學生。

      二、練習

      1.第9題。本題是利用方程解決有關百分數的問題,如果讓學生用算術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應讓學生說清自己的思路,教師也應給予肯定,但不做基本要求。

      答案:

      解:設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約是3500元。

      2.第10題。教學時,先讓學生理解題意,說說覆蓋率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同時,教師可讓學生檢閱有關綠化問題的資料,了解綠化的意義及作用。

      答案:175÷960=18%。

      3.第11題。主要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時,可讓學生獨立解決,然后進行交流,注意了解學生的解題思路。

      答案:

      科技館:30000×10%=3000(平方米)

      教學樓:30000×25%=7500(平方米)

      操 場:30000×20%=6000(平方米)

      食 堂:30000×2.5%=750(平方米)

      花 壇:30000×0.03%=9(平方米)

      空 地:30000-(30000+7500+6000+750+9)=12741(平方米)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和復習統計知識,溝通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內在聯系。

      2.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

      3.提高同學們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題目中的單位統一問題。

      教學策略

      小組整理學習內容,交流所學習的知識及學習方法。借助實物演示幫助同學們理解題意。

      教學準備

      寫有試題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整理學習內容

      1.小組合作,整理體積單位間的換算方法,復習統計知識。

      2.對整理的內容在班內交流。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講解。

      二、練習

      1.第12題。本題主要是考查學生相關計量單位的換算。教學時,教師應組織學生回顧相關的知識,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要注意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2.第13題。本題主要考查有關長方體體積和表面積的`相關知識。教學時,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交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對于逆向思維的題目,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同時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

      3.第14題。本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體積(容積)單位實際意義的理解。教學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4.第15題。

      第(1)題,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理解領獎臺底部是不需要涂漆的。學生的思路可能有:可以先數出一共有15個面需要涂漆,再用15×50×50=37500(平方厘米);也可以先求四個正方體表面積之和,再減去不涂漆面的面積。學生可能還有其他的方法,只要合理,就給予肯定。

      第(2)題,50×50×50×4=500000(立方厘米)。

      5.第16題。引導學生理解不規則鐵塊的體積相當于底面積是48平方厘米、高是0.5厘米的長方體的體積,所以是48×0.5=24(立方厘米)。

      6.第17題。此題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問題,教師要利用此情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答案:(1)18×20×30×1.5=16200(立方厘米)=0.0162(立方米)≈0.02(立方米)

      (2)0.02×40=0.8(立方米)

      (3)0.8×365=292(立方米)

      7.第18題。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的讀圖能力,從統計圖中獲取相關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只要學生說的合理,教師應給予肯定。

      (2)根據題目的條件,學生可以求出彤彤家10月份每項開支花了多少錢。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提出問題,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

      8.第19題。根據從大到小排列,中間的那個數即中位數,運用中位數表示這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口的平均水平比較合適。

      答案:1925萬人。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和積極參與活動的能力。

      3、能用所學的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理解分數中的剩余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理解分數中的剩余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課前老師布置了要你們去調查自己同桌的“星期日的安排”。現在我們來看看淘淘和笑笑給我們帶來的“星期日的安排”調查表。(揭示課題:星期日的安排)

      二、提供探索機會,經歷學習過程。

      1、提問:你觀察到了什么?求什么?(課件出示淘淘和笑笑調查圖)

      2、提問:留在家中的男同學占男生總數的幾分之幾,怎么列算式呢?

      3、學生交流討論,匯報自己的算法。(要求學生說出自己匯報的算式里每個數字所表示的含義)

      4、全班交流。圍繞把全班總數看做“1”的問題進行交流,教師歸納小結,明確算式的算理。

      5、師:剛才有很多同學匯報了他們的探索過程,那么為什么同樣的'算式,計算過程不一樣,是不是都正確呢?(課件展示學生兩種不同的算法。)

      6、小組討論:這兩種算法對嗎?各有什么特點?

      7、全班圍繞運算過程進行交流,教師歸納小結,第一種算法是先將分數全部通分在進行加減運算,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第二種算法是把同分母的放在一個括號里先計算,再算括號外面的,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一樣。

      8、再試著用剛才的兩種算法算一算,留在家中的女生人數占女生總數的幾分之幾?

      9、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匯報自己的算式。

      師:那么為什么同樣的算式,計算過程不一樣,是不是都正確呢?各有什么特點?討論分數混合運算的算理。

      10、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算理。

      11、師: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主要有以下兩種計算方法:一是先將所有的分數全部通分,再進行計算的;二是先根據需進行部分的通分。這兩種方法哪種合適,則需要根據具體的算式特點來確定的。

      12、觀察淘淘和笑笑計算時不同的算法,說一說她們兩個這么算對嗎?為什么?

      13、學生討論交流,舉手發言。

      14、老師總結指出:整數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對分數加法同樣適用,而且更簡便。

      三、鞏固練習

      1、用簡便方法計算

      2、一個人一天中大約有1/3時間在學習和工作,1/8的時間在用餐,1/6的時間參加文娛或體育活動,剩下的時間睡覺,睡覺的時間占一天時間中的幾分之幾?

      四、總結

      提問:今天大家都學會了那些數學知識?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具體運算過程中需要注意寫什么?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01-12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4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30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9

    【推薦】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20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薦】01-20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熱門】01-19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1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熱】01-1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尤物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精品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 在线观看日本亚欧视频 | 日本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