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小學音樂教案

    時間:2024-06-26 09:30:29 小學音樂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小學音樂教案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音樂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小學音樂教案15篇

    小學音樂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捉泥鰍》

      2、認識四四拍,了解其含義及強弱規律,能用聲勢語言為歌曲伴奏。

      3、正確掌握附點節奏,通過聽、唱,找出節奏相同、旋律相同的樂句。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用歡快、活潑、風趣的情緒演唱好歌曲《捉泥鰍》;

      2、難點:

      1)正確掌握附點節奏,找旋律相同、節奏相同的樂句;

      2)用聲勢語言為歌曲伴奏。

      課前活動:

      唱唱跳跳《閃爍的小星》

      一、談話導入:

      從與學生交談中,引出大家都熟悉的動畫片《灰太狼與喜羊羊》,從而以故事引入情境學習。

      二、闖關活動——第一關:聽一聽,拍一拍

      師口述節奏,生拍手模仿

      1、X X |

      2、 X — |

      3 X — |

      4、XX X |

      5X |

      三、闖關活動——第二關:辨一辨,學一學

      1、師彈奏音符,生聽辨,說出唱名,唱出旋律。

      (1)、653 66 5 3 |

      (2)、532 5 3 3 2 3 —|

      (3)、1=C 66 5 3 | 5 3 3 2 3 —

      2、出示第一組樂句,師彈奏其中一句,生聽辨并指出師彈的是哪一句。

      (1)1=C 6 3 | 3 —|

      (2)1=C 6 3 |3 —| 師指導附點節奏

      3、同上學習第二樂句

      4、比較第一樂句與第二樂句的異同

      (第1、3小節節奏相同,旋律不同;第2、4小結節奏旋律都相同)

      5、試唱第三、第四樂句,并比較異同,提醒學生附點與無附點的.區別

      6、學唱第五、第六樂句,提醒學生附點與無附點的區別

      7、把六個樂句組合起來,師彈奏,生唱旋律。(提示反復記號)

      四、闖關活動——第三關:唱一唱,動一動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情緒(輕快、活潑、風趣)

      2、生跟讀師按節奏讀歌詞

      3、師帶唱歌曲

      4、跟琴學唱歌曲

      5、完整地歌唱歌曲,請一到兩名同學個別歌唱表演,其他學生討論,取長補短。

      6、感受四四拍子的強弱關系,用聲勢為歌曲做伴奏

      (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一首幾幾拍的歌曲嗎?”

      (2)聲勢練習。“根據四四拍的節奏,我們來玩一個聲勢練習。”老師動作講解。

      (3)學生聽伴奏歌唱,老師運用聲勢練習為歌曲伴奏。

      (4)老師提問:“在剛的這四個動作中,你認為哪幾個動作聲音比較響亮?(力度比較強)”

      老師揭示四四拍的強弱規律。(強—弱—次強—弱)

      (5)老師鋼琴伴奏,學生嘗試進行聲勢練習和演唱。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大家都愛玩,今天我們學習了《捉泥鰍》,在音樂課上也玩了一把,不過在玩的同時也不能耽誤了學習。老師希望大家合理分配時間,在玩耍和學習中快樂地成長!”

    小學音樂教案2

      課型:綜合課

      年級:一年級

      課時:一課時

      教學內容:

      唱:《小雨沙沙》;

      動:歌表演《小雨沙沙》;

      畫:簡筆畫小雨點、種子、花、草等;

      講: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畫面;

      敲: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用活潑、親切的情緒演唱歌曲,懂得種子發芽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

      2.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創造性地參與音樂活動。

      3.通過唱、表演、敲、畫、講等,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學難點:歌曲處理與表演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圖片、打擊樂器、頭飾等。

      教學過程:

      一、 以情感為紐帶,組織教學

      1.學生隨音樂進教室,跟老師做拍手律動。

      2.師生問好。

      二、 基本訓練

      練聲曲:模仿小雞、小貓、小鴨叫。

      三、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老師創設情景

      a.(出示圖一)小朋友,小猴子在干什么?對,勤勞的小猴子在洗衣服,發出“刷刷 刷刷 ”的聲音。老師先請一位學生學小猴,然后請全體學生邊做洗衣服動作邊學它的.聲音,出示節奏: (模仿)

      b.(出示圖二)笨拙的小熊在拔玉米,它一邊拔玉米一邊哼著小曲,請學生創編節奏,最后老師再出示節奏: 全班練,點到哪組那組練。(創編節奏)

      c.(出示圖三)小兔子坐在大樹下聽小熊一直唱這幾句,忍不住叫了起來:“我會唱歌呢,讓我來唱:“嚕嚕 嚕 嚕嚕 嚕嚕 嚕 ……”

      師:“讓我們一起來學小兔唱”。學生跟著小兔唱,出示節奏: (音高練習)

      d.教師伴奏,學生拍節奏(感受樂曲)

      2.導入新課

      a.師邊放欣賞帶,邊講故事導入(出示背景圖)

      師提問后講故事:小動物們正唱得高興時,風妹妹和春雨弟弟來了,風妹妹把綠綠的小柳樹吹得搖搖擺擺,春雨弟弟“沙沙沙”地下起了春雨,滴落在嫩綠的小草、鮮艷的小花身上,地里的種子在努力地向上生長著……歡迎春天的到來。

      b.揭示課題,播放錄音歌曲《小雨沙沙》,要求學生邊仔細聽邊想象春天下小雨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c.教師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后提問,種子在說什么話?為什么?

      d.帶領學生唱讀

      e.請學生用“嚕”模唱

      f.學生跟音樂輕聲的演唱歌曲。

      g.師生對唱。

      h.全班進行表演。

      四、分組活動

      (師)剛才我們用優美的歌聲來表達了對這首歌曲的喜愛,那我們還能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你對這首歌曲的喜愛呢?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喜歡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創造、表現這首歌曲的?告訴老師好嗎?

      1.學生分組討論,說出自己喜愛的方式:演唱、表演、畫畫、樂器伴奏等。

      2.教師巡回指導,啟發學生開闊思路。

      3.分組展示表演

      a.圖畫組:這組同學運用圖畫的形式,發揮自己的想象,用彩筆畫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話得真漂亮。

      b.樂器組:這組同學運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棒極了。

      c.表演組: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模仿“風”、“雨”、“種子”,把春天的景象用動作表現出來,真棒。

      e.歌唱組:同學們用甜美地歌聲演唱歌曲,仿佛把我們帶入了春的世界。

      4.師,剛才同學們都運用了自己喜愛的方式來表達了這首歌曲,大家表現的非常好,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表演吧!

      五、小結:

      學了這首歌,我們知道了種子生長離不開雨水,現在就讓我們帶者愉快的心情,邊唱邊跳離開教室吧!

    小學音樂教案3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演唱《郊游》使學生喜愛春天,從而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用廢舊物品自制沙錘等無固定音高的簡易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3、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自信、有表情、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準確地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歌曲的三、四、五樂句。

      教學方法

      啟發法、情景創設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要帶你們到美麗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們聽!

      (教師范唱《郊游》歌曲。)

      (學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題目。)

      二、新課講授——熟悉旋律

      1、學生隨著歌曲伴奏音樂做乘車動作去郊游:

      請學生用動作模仿出坐交通工具去郊游的樣子。

      2、PPT出示春天的田野等一些圖片,并請同學們用優美的語言來贊美春天。進而引出歌曲歌詞,讓同學們熟悉歌詞。

      3、學生隨著歌曲伴奏音樂用舞蹈動作表示出春天美麗的.景色。

      4、熟悉了旋律和歌詞,教師開始彈奏鋼琴教唱。

      5、歌曲中三、四、五是難點,學生唱歌時容易出錯,因此多次重復,帶領同學們反復演唱。

      6、播放伴奏,完整地唱歌曲:

      7、增加難度,讓同學們用手拍桌子,敲打節奏。

      三、鞏固提高

      請同學們分小組上來表演歌曲,一組唱歌、一組跳舞、一組用打擊樂伴奏,之后請同學之間互相評價,最后老師進行鼓勵性的評價。

      四、小結與作業

      請學生一起總結出本節課教學內容。

      布置作業讓同學們回家把這首歌曲表演給爸爸媽媽看。

    小學音樂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花喜鵲和小烏鴉》,同時初步認識下滑音和波音記號。

      2,這是一首兒童寓言歌曲,通過歌曲的學習,引導學生對花喜鵲和小烏鴉的品格進行深思,并且教育學生在生活中要踏踏實實做人。

      二、教材分析:

      《花喜鵲和小烏鴉》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第6冊第二課的一節歌唱課,這是一首輕快而詼諧的兒童寓言歌曲。歌詞是一個寓言,用擬人化的對比手段評價花喜鵲與小烏鴉的“品格”,前者不講真話“報喜不報憂”卻“還真有人夸”,后者說真話“不摻半點假可也有人討厭他”。這是作者對現實生活中不正常現象的寫照,發人深思。歌曲詞曲結合貼切,平穩的'敘述性音調,插入大跳音程加上波音的唱法,生動地表達了兩只鳥的形象,兩處的“呀哈哈”是發自內心的笑聲,耐人尋味。

      三、教學重點:

      1、讓學生體會這首兒童寓言歌曲的情緒。

      2、處理歌曲中的修飾符號,并有感情的表演唱。

      四、教學難點:

      1、讓學生初步了解裝飾音的唱法,能夠準確把握歌曲的情緒。

      2、歌曲中音程跳躍大,要求同學用聽唱法完成歌曲。

      五、教學準備:

      1、電教平臺。

      六、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聽音樂進課室

      2、師生問候。

      3、發聲練習,用花喜鵲和烏鴉的叫聲唱下旋律。

    小學音樂教案5

      教材:人音版第二冊

      教學設想:

      “音的高低”是小學音樂第二冊第五課“跳起舞”中的一個教學內容。本課通過“學一學”、“敲一敲”、“唱一唱”“跳一跳”四個教學環節,使學生在嘗試探索中發揮自主學習,初步了解音的高低變化。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喜愛,激發他們的探究、創造能力。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大膽嘗試、探究,通過多種方式初步了解音的高低變化。

      教學過程:

      一、聽一聽,學一學

      播放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如:汽車、輪船、敲大鼓、敲三角鐵、鳥叫、牛叫等,請學生說一說是什么聲音。

      出示圖片,請學生模仿它們的聲音,討論一下誰的音高,誰的音低,相互交流。

      提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奇妙的'聲音,你能說說還有哪些高低不同的聲音?請你模仿聽。

      高音低音

      例:拍手――――跺腳

      雨聲――――雷聲

      貓叫――――虎叫

      馬蹄聲―――象的腳步聲

      高跟鞋聲――平底鞋聲

      老爺爺說話――小朋友說話

      活動延伸:鼓勵學生回家后繼續尋找生活中高低不同的聲音,和家人朋友一起討論

      (從自然界的聲音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體驗,使學生對音有了一個基本的高低概念,為后面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唱一唱

      出示兩只貓的圖片,一只小貓,一只老貓。說說他們的叫聲有什么不同的。

      學讀兒歌《兩只貓》。

      學唱歌曲《兩只貓》。

      附:歌詞

      有只老花貓,喵嗚喵嗚叫。

      有只小花貓,喵嗚喵嗚叫。

      喵嗚喵嗚叫,喵嗚喵嗚叫。

      喵嗚喵嗚老鼠嚇跑了,

      喵嗚喵嗚老鼠嚇跑了。

      分組扮演兩只貓表演動作、形象。

      (歌曲中老貓叫為43432―,小貓叫為17176―,由自然界中的聲音過渡到音樂中的高低音,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通過演唱和表演投入到音樂中來。)

      三、敲一敲

      教師在桌子上放上七只透明的玻璃杯,杯子里分別倒入不同容量的水(敲擊時可以發出不同音高的音),準備一根筷子,告訴學生音樂可以在這七個杯子里找,今天我們來找音樂。

      請個別學生用筷子敲擊杯子,聽一聽音高不同的七個音。小組討論:給這些音起名字。告訴學生七個音的唱名,在琴上彈一遍音階,從低到高唱一唱。鼓勵學生自己來創造音樂,用筷子按不同的順序敲擊杯子,變換不同的旋律。

      評獎激勵:比一比誰的創作最優美,評出小小作曲家。教師作記錄,全體學生來唱一唱。

      四、跳一跳

      教師在琴的高、中、低三個音區彈奏兒歌《秋天來到了》,要求學生用不同位置的體態動作模仿樹葉飄動,表示自己聽到的是哪個音區的音樂。

      1、集體聽辨模仿

      2、個別學生聽辨模仿

      3、隨音樂“飄”出教室

    小學音樂教案6

      教學內容:音的高低

      教學目的:學習音的高低,通過聽、唱、做感受音的高低變化,懂得音有高低。

      教學重點:學習音的高低。

      教學難點:辨別音的高低。

      解決手段:

      1、做小實驗。(實踐法)

      2、模仿動物的叫聲。(對比法)

      3、敲音條。(聽辨法)

      教材分析:

      音的高低是音樂八個要素之一,而這一認識是第一次出現,所以,著重要求孩子們聽辨音的高低,認識音的高低的位置(主要是八度音高的辨別),初步了解大音條聲音低,小音條聲音高。

      教具準備:

      1、教學圖片

      2、打擊樂器

      3、錄音機及教學法磁帶

      4、投影機

      5、鋼琴

      6、水杯二個

      7、音條

      8、國旗一面

      教學過程:

      1、音樂進教室并向師生問好。(用歌唱形式互相問候)

      2、復習音的強弱f、p:

      (1)用強(f)的聲音唱一遍地開花《鈴、板、鑼、鼓》。

      (2)用弱(p)的聲音唱一遍《人人叫我好兒童》,并做動作。

      3、用這兩個記號拍下面的節奏。

      4、用編一句兒歌。

      如:小白兔真可愛

      方法:老師用響板打著節奏,讓學生用“開火車”的形式編兒歌做游戲。

      5、做實驗:

      實驗一:用《敲杯子》的實驗引入新的音樂知識《音的高底》。

      方法:用二個杯子裝上一樣多的水,敲一敲,讓學生聽一聽有沒有沒變化,把一個杯子的水倒一部分水至另一個杯子中,出現一個杯子有大半杯水,另一個杯子有小半杯水,再敲一敲,讓學生辨別音是否變化?變成怎樣?得出什么結論?(水少音就高,水多音就低,再讓學生來敲一敲,感受音的高低。)

      實驗二:辨別大鼓和小鼓的.時高。(讓學生敲)

      實驗三:辨別音條的高低。(讓學生敲)

      實驗四:辨別等級牛和小鳥的聲音誰高、誰低。(聽錄音)

      6、模仿音高和音低的叫聲(用音條敲出旋律,學生模仿其音高)

      7、找出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的最高音和最低音。

      (1)給歌曲中最高音插上國旗,給最低音插上少先隊員。

      (2)進行愛國旗教育。

      (3)聽到高音舉起雙手,聽到低時垂下雙手。

      8、小結:(由學生回答)

      (1)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一個什么新的音樂知識??D?D音的高低。

      (2)大音條聲音低,小音條聲音高。

      (3)小鳥唱歌聲音高,老牛唱歌聲音低。

      (4)紅旗應插在最高音的位置上,少先隊員應該站在最低位置上。

      9、布置作業,下課,用唱歌的形式和學生道別,聽音樂離開音樂教室。

    小學音樂教案7

      教學內容:

      以京劇欣賞《燈官報燈名》為基點,通過學念、表演、有獎競猜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初步了解京劇。

      教材分析:

      京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在一節課中根本無法把它全部講完,因此,本課選取了最為重要的京劇行當、京劇表演形式做了淺近的介紹,讓學生對京劇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戲曲的興趣。

      教學目標:

      1、通過感受、體驗京劇的唱腔及音樂情緒、能初步分辨京劇的行當、角色,知道京劇中四大功夫等知識。

      2、愿意嘗試參與表演《燈官報燈名》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念出京劇念白的韻味。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板鼓、圓柱形盒裝爽身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聽《京調》走近音樂教室)

      二、“侃談”誘趣

      師:同學們,你知道元宵節嗎?你們一般怎么過元宵節呀?

      生:吃元宵、觀燈……

      師:你都見過哪些燈呀?你能報幾個報燈名?

      (生說燈名)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些燈,我們一起來念一念。

      兔子燈,許愿燈。

      荷花燈,金魚燈。

      老鼠燈,飛機燈。

      孔雀燈,公雞燈。

      娃娃燈,鴨子燈。

      (出示幻燈片,師敲板鼓,學生按節奏報燈名)

      師:小朋友們剛才說的都是現在的燈名。元宵節古代的時候就有了,每到元宵佳節,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結伴去看花燈。那個時候的皇帝也想去觀花燈,可他們貴為天子出行不方便呀,怎么辦呢?

      師:那個時候專門有一個燈官為皇帝報燈名,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京劇中的燈官報了哪些燈名?

      (第1次播放《燈官報燈名》音頻,生答有哪些燈名,師評價)

      師:小朋友的耳朵真靈,我們一起來念一念燈名,邊念邊觀察一下古時候的燈名和現在的燈名有什么區別?

      (出示幻燈片,內容為十個燈名。生齊念燈名后,回答問題,師評價)

      師: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把古代燈名的特點都說出來了,真不簡單!

      小朋友們仔細聽,京劇中的燈官報燈名和咱們念燈名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第2次播放《燈官報燈名》音頻,生答不同之處,師評價)

      三、“學”中找趣

      師:我們剛才欣賞的十個燈名是選自京劇《打龍袍》中《燈官報燈名》的念白,今天就請小朋友們跟老師學一學用京劇的腔調來報燈名。

      一團和氣燈,和合二圣燈。

      三羊開泰燈,四季平安燈。

      五子奪魁燈,六國封相燈。

      七擒孟獲燈,八仙過海燈。

      九子十成燈,十面埋伏燈。

      (1)慢速念

      師領生跟,一句一句的慢速跟讀,把每個字讀到位,強調“字正腔圓”,讓學生找讀的感覺;(師用板鼓敲節奏,慢速)

      (2)找拖腔

      師范念,讓學生聽老師哪些字拖腔了。

      (生答,并范念所說燈名,全體學生跟讀)

      師出示幻燈片,標出拖腔的字,每標一個字,全體學生就念出拖腔的字所在的燈。

      (3)區音調

      師范念,讓學生聽老師哪些燈讀得音調高,哪些燈讀的音調低。

      (生找規律,前面的燈的音調低,后面的燈的音調高。規律找出后,生按照規律齊念燈名。)

      (4)評速度

      師快速范念,讓學生評價師報燈名的速度。

      (生評價后,師用板鼓敲節奏,快速,并強調某些字的拖腔和某些燈的音調,全體學生齊念)

      (5)接龍念

      以小組為單位,分配各小組所念燈名。小組自行練習后,接龍報燈名,兩燈一換。

      (師觀察各小組念得好的學生,并給與獎勵。獎勵為丑角形象一個,讓學生閉上眼睛,在其兩眼之間用圓形粉撲拍些爽身粉。)

      (6)齊表演

      請獲得丑角獎勵的學生到前面表演,兩燈一換,全體學生和老師一起為他們拍手伴奏。

      同桌合作接龍讀,請兩三組同桌上前表演。(生評價,評出一二三等獎,禮品獎勵。)

      (5)師模仿《真假美猴王》中的老猴的念白“大圣,你們哪個(guo)是真哪個(guo)是假?”(讓學生學著說一說,并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設計臺詞,比如“問:你在做什么?答:我在學京劇”等等,請兩組學生進行表演)

      四、“競猜”激趣

      1、四大功夫

      師:京劇被成為國劇,是我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戲劇,京劇的表演形式基本可以分為四種,剛才我們學的.是京劇表演形式中的“念”,還有其他三種是“唱”、“做”、“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師具體介紹“四大功夫”。多媒體展示)

      (1)唱:演唱

      從總體來說,京劇以“唱”為主,聲腔主要有“西皮和二黃”兩種。

      西皮:曲調活潑、剛勁,適合于表現慷慨激昂的感情。

      二黃:曲調蒼涼、深沉,善于表現憂郁、激憤的感情。

      (2)念:念白,具有音樂性,象唱歌。

      (3)做:只表演,不出聲,有節奏性,象舞蹈。

      拍電影、拍電視劇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拍攝,而京劇是在真實的舞臺上表演,那怎樣表現生活中的場景呢?京劇是虛實結合的藝術,用一套特定的程式體系,來表現生活中的場景。例如一個馬鞭加上揚鞭的動作,就表示正在騎馬;一只槳加上搖槳的動作,表示正在行舟。

      (4)打:武打,打斗時的表演動作。

      “打”是戲曲形體動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武術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場面的縮影,而且京劇的武打范圍廣,難度也很大,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2、四大行當

      除了從表演形式上把京劇分為“四大功夫”之外,京劇根據人物的性格、個性把人物分成四大類,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四大行當“生、旦、凈丑”(多媒體展示四大行當,點擊進入展示各行當的簡介和圖片,談到花臉時,講解臉譜知識)

      (1)“生”是指男演員的一種行當,在每個行當里,不同年齡職業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當名。有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紅生、娃娃生等。(展示生行扮相的圖片)

      (2)“旦”是指女演員的一種行當,年齡大的叫老旦,年紀輕的叫花旦,還有青衣、武旦、刀馬旦、貼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圖片)

      (3)“凈”則指“花臉”就是通常說的有臉譜的角色(展示圖片)

      (4)“丑”是指詼諧滑稽或者小奸小惡的人,像《燈官報燈名》中的燈官就是屬于丑角(展示圖片,播放視頻)

      有獎競猜

      1、(欣賞京劇武打戲,,觀后請學生猜哪種表演形式)

      A.唱B.念C.做D.打

      2、(欣賞《貴妃醉酒》,讓學生辨別行當和表演形式)

      A.生、唱B.旦、念C.旦、唱D.凈、打

      3、(欣賞《鍘美案》選段,判斷屬于什么聲腔)

      A.二黃B.西皮

      4、(欣賞《三岔口》,讓學生猜猜劇中兩個人在干什么)

      猜對的。獎勵一個丑角形象

      五、拓展增趣

      師生齊念《燈官報燈名》,表演

      四、總結本課

      師: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京劇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你們有怎樣的認識和感受呢?(請學生暢談)也許同學們還不能完全領略到京劇的迷人魅力,腦袋中還有很多疑問?為什么稱它為“京劇”?京劇是怎樣形成的?它的音樂里有哪些伴奏樂器?我國有四大名旦之說,他們是誰?老師把這些問題留給大家,課堂是有限的,而京劇學習的空間卻是廣闊的,讓我們走出課堂,走近京劇,進一步感受京劇的無窮魅力,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很喜歡京劇的。(學生在戲歌《梨園英秀》的歌聲中離開教室)

    小學音樂教案8

      一、教材分析:

      《踩雨》是湖南文藝出版社四年級上冊的一首演唱歌曲,表現了一個少年在夏日的雨里踩著雨花在玩耍的情景,富有想象的歌詞與歡快的旋律相結合后,使歌曲更具有童趣、樂觀、浪漫的氣息。

      教學分析:

      歌曲《踩雨》分三個層次描繪了孩子們夏日在雨中踩著雨花玩耍嬉戲的情景,塑造了孩子們輕松、活潑、可愛的形象,反映了他們熱情純真的童心世界。歌詞的詞意充滿著童趣,聽“踩雨呀!踩雨呀!”,這是孩子們興高采烈地發出的呼喊聲。特定的象聲詞“沙里格沙”、“叭里格叭”親切而通俗。富有想像的歌詞與歡快的旋律結合后,使歌曲更具有童稚、樂觀、浪漫的氣息。

      學生分析:

      四年級學生正處于十歲這個階段,他們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究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這時的他們已有自己的思想觀念。教師因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魅力吸引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體現生本理念。

      二、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始終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差異。音樂課的教學課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鼓勵音樂創造,完善評價機制。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甜美輕松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能力目標:創編動作,隨音樂即興表演,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能感受到雨帶給人們的遐想,讓孩子們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音樂。

      教學重、難點:學唱歌曲,感受雨和音樂的美妙,能輕松甜美的演唱歌曲。

      四、教法、學法:

      從新課標倡導的理念出發,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1、體驗探究法2、合作學習法3、模仿學習法4、媒體演示法

      五、設計流程:

      本課選擇了人教版第九冊第七課《雨花》中《踩雨》一課為教學內容,以“雨”為主線,按“聽雨——賞雨——唱雨——踩雨——戲雨”為線索,對整堂課進行設計,力求讓學生感受自然美、音樂美、創造美。

      教具準備:多媒體播放器、音效光盤、錄音機、磁帶、電子琴、學生準備自制樂器

      六、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課前播放鋼琴曲《雨滴》,營造課堂氣氛。

      2、聽上課鈴,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授課過程:

      課前導入:

      1、教師設問:“在這段優美的鋼琴曲中你能聽出什么?請你說說看,它描述了什么內容。”

      2、教師敘述:“其實我們生活的環境就象是有一個交響樂團,每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時刻演奏著不同情緒的旋律,我采集了一些聲音樣本,你能聽出它們是什么聲音嗎?”

      過程:運用多媒體播放音效光盤

      內容:雨滴 p輕巧

      大雨 f強

      雷雨 ff猛烈

      要求:[1]“你能聽辨是什么聲音嗎?”

      [2]“你能比較并說出強弱嗎?”

      [3]“你能用嘴模仿出它們的聲音嗎?”

      [4]“沙沙沙、嘩嘩嘩,這些聲音能構成美妙的音樂嗎?”

      引入:“小的時候,老師特別喜歡在夏天的.雨后和附近的孩子一起在水里奔跑嬉鬧,有時干脆脫了鞋赤腳踩水,一雙雙小腳丫在水里跳來跳去,追逐打鬧。夏日的雨聲“沙沙沙”;赤著腳丫踩在雨中“叭叭叭”,這聲音構成了美妙的音樂。今天,老師把我心中一段最美好的童年回憶帶給你們,聽!……”

      【設計意圖】教師從聽鋼琴聲音入手,讓學生從聽覺上感知音樂,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聆聽:播放《踩雨》

      1、初聽提示:“歌曲給你帶來了什么樣的感覺?表現了怎樣的情景?”

      組織:簡短討論

      2、復聽提示:“感受歌曲情緒,注意樂句之間異同之處。”

      組織:簡短討論

      【設計意圖】繼續從聆聽入手,讓學生對音樂有一個整體的感受過程,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唱譜過程:

      1、模唱:“誰能模唱開始的四小節“沙里格沙沙……”的曲調?說明他既聽的認真,而且記憶力又非常強!“

      旋律:3 23 2 5∣ 2 21 2 0 ∣ 3 23 7 67 ∣ 1 1 1

      0∣2、教師范唱曲調,學生隨琴視唱曲調,期間教師要及時糾正錯誤并指導學生對前四小節連音與斷音進行比較,以及力度的把握。

      2、“我相信全體同學能自學唱出前面12小節曲調,注意輕聲唱,不要影響周圍同學。”

      3、“聽琴彈接下去的8小節。尤其是這8小節中的最后兩小節曲調,有些難度,有一個什么節奏?”

      組織:簡短討論

      講解并指導學生進行切分音、附點、前松后緊音型的學習和演唱

      4、把歌曲的20小節曲調連起來唱一唱。

      5、“最后8小節曲調不難,但注意有兩小節稍有變化,要看仔細,唱準確。”

      6、“讓我們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把全曲連起來進行演唱。”

      7、鼓勵:教師要及時的鼓勵學生

      【設計意圖】由聽到學唱歌譜,一層一層的深入,由易到難的逐步學習知識。

      唱詞過程:

      1、聽辨相同旋律,聽后指出并模唱。隨琴唱一唱詞

      [1]老師唱,請學生比較用哪一種方法唱這首好?

      第一種:連貫不斷續

      第二種:飽滿有顆粒性像下雨的感覺

      [2]討論用怎樣力度演唱?(mf)

      2、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聽范唱模唱。

      要求:請你帶著歡樂、活潑的心情,表現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這首歌。

      3、小結:“‘沙沙沙、叭叭叭’這是多么美妙的音樂啊!聽完這首歌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充滿童趣的圖畫。”

      4、“我們大家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作為一次藝術實踐活動,輕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設計意圖】學習音樂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學唱歌曲,教師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很容易的進入學習狀態,并很快的學會歌曲。

      表演過程:

      1、討論歌曲情緒“誰在雨過后踩過雨,說說你的心情?”

      2、教師:“我想了一個好注意,可以在現場就感受一下踩雨時叭叭叭的聲音快樂,請在句末處加上“XX”,用自制樂器或用雙腳輕輕拍打地面,并用剛才我們所說的心情唱一唱這首歌。”

      譜例:3 23 2 5∣ 2 21 2 XX ∣ 3 23 7 67 ∣ 1 1 1 XX∣

      3、隨音樂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并用自制的下雨音響為歌曲伴奏。

      要求:邊唱邊用神態動作……表現你對音樂發展過程的感受。

      4、教師:“同學們的臉上浮現的笑容真好看,大家想像著“踩雨”的情景,來一次藝術實踐活動,用我們身邊的自制樂器或其他表演形式(唱、跳),重現“踩雨”的情景,我們開始吧。”

      5、分小組討論,師巡視指導。

      6、展示、評價。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拓展延伸,為了提升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音樂的感受力與表現力。

      課堂小結:

      教師:“大家表現的真精彩,老師被你們帶回了童年,在雨中踩雨,你們一定也經歷過這樣愉快的游戲。雨聲、踩雨聲、笑聲編織成一首動聽的交響曲。只要我們留心,相信大家能聽到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更多創作靈感與快樂。”

      課后延伸:

      1、“雨滴帶給人們遐想,課后讓我們尋找并創作自己的音樂作品,主題《雨》,我們可以在下節課進行創作展示。”

      2、構思:從命題出發構思內容框架。根據框架選用素材進行創作。

      3、要求:根據本課內容學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單獨發揮自己的想像,創作音樂——命題創作。

      4、說明:因為是命題的自由創作,所以各種形式不限。

      如:用各種音響的先后交織出現,組成一幅《狂風暴雨》;再如:用數首表現“雨”的歌曲串聯起來,加上打擊樂器、串聯詞等。還可以小品形式、藝術造型、舞蹈等等各種藝術形式進行創作。

      板書:

      童年的歌--《踩雨》

      1、旋律:3 23 2 5∣ 2 21 2 0 ∣ 3 23 7 67 ∣ 1 1 1 0∣

      譜例:3 23 2 5∣ 2 21 2 XX ∣ 3 23 7 67 ∣ 1 1 1 XX∣

      2、切分音、附點、前松后緊音型

      3、力度符號

    小學音樂教案9

      一、自我介紹

      隨著清脆的上課鈴聲,我們的音樂欣賞也即將開始。我是來自泰師附小的一名音樂老師,我姓季,大家叫我季老師就可以了。

      二、導入新課

      從外國人唱《茉莉花》引發學生自豪感,從而更加認真得去感受歌曲的優美。

      過程:

      教師導語:季老師教音樂,也會講故事。不信,我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個美麗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樓蘭國有一位美麗動人的公主,名叫圖蘭多,但也很殘酷。據說她給來自各國的求婚者提了個條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個問題,就可以娶她,并贏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頭。因此很多人包括國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

      看,劊子手們又在磨刀了(開始播放話劇片斷)

      原來有個韃靼國王子也被圖蘭多的美貌打動,決心不顧一切要娶到圖蘭多,對圖蘭多提出的三個問題,對答如流,終于獲勝,可圖蘭多仍不甘心。這時,王子倒慷慨地來幫她,請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沒有猜中圖蘭多的謎語那樣,被處死刑。(播放到百姓的場面)此夜,全城無人入睡,百姓和僧侶們都在向月神祈禱,希望圖蘭多誠服,從此結束殺戮。瞧,月亮出來了,僧侶的祈禱樂響起(茉莉花的旋律響起)

      或許就是這動人的音樂感化了美麗殘酷的公主。終于她良心發現,從此改邪歸正。音樂的魅力在這一時刻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聽過?有誰能哼唱兩句給大家聽聽?

      是的,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我們江蘇的民歌《茉莉花》的旋律(沒聽過沒關系,老師告訴大家,這首曲子原本是我們中國江蘇的民歌《茉莉花》)大家想知道它在世界音樂使上的地位嗎?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剛才大家看到的.便是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劇之王普契尼所創作的歌劇《圖蘭多》的片斷,大家想一想,早在100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可見這首歌是很受歡迎的。(停頓)還有更早的,英國人190多年前就把這首歌寫在書里印刷出版了。

      三、欣賞《茉莉花》與活動

      1.歷史簡介

      在中國,這首歌更是歷史悠久。誰來把大屏幕中次連貫成一句話介紹給大家。(據史料記載,《茉莉花》最早發源于江蘇揚州,大概是明朝時期,原來的歌名是《鮮花調》。)

      2.聽旋律

      老師今天帶來一樣樂器,認識嗎?(對了)這叫二胡,是我國的民族樂器。民族歌曲,就要用我們的民族樂器來演奏才能體現它的韻味。下面就請大家來聽一聽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

      拉完一段,看學生狀態,“抓住”聽得入神的同學:“老師發現有些同學聽得很入神,老師也一樣,快要被著美妙的旋律陶醉了。你們能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達你們的感受嗎?比如說,用手來表示聽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

      教師示范,再拉第二遍。

      3.原版的茉莉花(屏幕顯示歌詞)

      先在江蘇地區廣泛傳唱,清朝時期定名為《茉莉花》。一起聽一聽,邊聽邊留意一下歌詞,看看歌詞是怎樣贊美茉莉花的。(出示歌詞、播放黑鴨子演唱的茉莉花。2-3段之間過門提示學生唱一唱)

      學生回答問題: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真的有這么香嗎?我們一起來切身體會一下。(噴灑空氣清新劑)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真的那么白嗎?老師這里有幾張照片一起來看看(播放照片)

      茉莉花亦稱“茉莉”,為復瓣小白花,小巧玲瓏,清香四溢,素潔光潤,仿佛刻玉雕瓊。該花原產印度、印尼、菲律賓等國。早在宋代傳入我國。

      自明代起,揚州已有少量茉莉引進種植,但大批種植至少始于清光緒初年。

      4.新版《茉莉花》

      民歌總是在人們的傳唱過程中不斷發生著變化。茉莉花小巧玲瓏,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經過多年的傳唱之后,也發生了變化。變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學易唱。可以說就是幾歲的孩童也時常將它掛在嘴邊。(播放新版《茉莉花》

      5.屏幕出現兩首歌的旋律(簡短的一句)。學生對比,知道的確發生了變化。

      6.師生互動,說說茉莉花

      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實茉莉花并不僅僅可以用來觀賞,你們知道茉莉花還有什么用嗎?(泡茶、入藥、做成工藝品等)

      老師今天帶來了新鮮的茉莉花茶,我們一起來嘗嘗。

      一邊泡茶,一邊介紹茶道。

      要說這泡茶呀,可是個非常講究的活兒。茉莉花茶屬于綠茶,一般是將少量茶葉放在杯子里,然后往里面加入開水。水溫不能太高,80℃左右即可,如果溫度太高,就會傷害茶葉,影響茶的味道。

      所以倒水就很有講究。水壺要高些,這樣水會在進入杯子之前降低些溫度。水壺在倒時要忽高忽低,這樣的倒法還有個好聽的名字——龍鳳三點頭。這樣就使茶葉在杯子里翻滾,讓香味能夠迅速得散發出來。

      請幾位同學來嘗一嘗。說說著茶的味道如何。先聞一聞(有股茉莉花的清香)剛進口怎們樣?(有點苦)再喝一口呢?(還是苦)那么閉上眼睛,吸一口氣,再感覺一下口中的味道(苦后是一陣清香)是的,苦后方覺甘甜正是這品茶的精髓,這里面也蘊藏著人生的哲理——經過艱辛和付出后的得到甘甜才最為珍貴。

      7.學唱《茉莉花》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看花、品茶、聽歌,老師非常高興。大家覺得呢?這自古阿,高興時必當高歌一曲。老師有個提議,不如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首《茉莉花》如何?

    小學音樂教案10

      教學內容

      游 戲

      3課 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一、模唱法學習歌曲《火車開了》,通過錄音與教師范唱,引導同學用

      輕巧的聲音,清晰準確地演唱歌曲。

      二、學習用歡快活潑的動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同學個

      人設計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并養成聽音樂做動作的習慣。

      三、結合自身的感受填寫節奏,并能整齊地讀出三聲部節奏。

      重點、難點

      1、學唱歌曲《火車開了》

      2、扮演歌曲《火車開了》

      3、三聲部節奏練習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無規范動作要求,但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扮演和唱。

      二、新課學習、

      1、投影出示組圖、火車叫聲、大車輪轉動聲;大車輪的小車輪的轉動聲,

      2、先研討各種聲響,再把節奏填寫完整;

      3、分組讀各組節奏,再合。[可進行漸強(火車來了)漸弱(火車開走了)的練習以增強興趣感。]

      4、錄音范唱歌曲《火車開了》。要求同學小聲模唱學習歌曲。提醒同學,在唱的過程中邊唱邊輕輕擊拍。

      5、、教師范唱歌曲《火車開了》,邊唱邊擊拍,引導同學隨教師的.范唱輕輕擊拍,并提醒同學注意歌曲的準確性。

      6、通過自編游戲扮演歌曲《火車開了》,鼓勵同學自創動作,并從同學的自創動作

      中選編成歌扮演進行扮演活動。

      三、小結、鼓勵與褒揚,指出缺乏之處。

      教學隨筆

      教學內容

      游 戲

      課 時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一、通過欣賞樂曲《火車波爾卡》,感受體驗樂曲鮮明的音樂形象,并

      即興扮演,體驗隨意做動作的感受。

      二、以歌曲《火車開了》音樂為伴奏,結合歌謠,歌詞組成“開火車”

      三、游戲活動,引導同學主動參與、積極投入游戲活動中。

      四、通過自主創編動作扮演,增強同學的自信心,激發同學的編創熱情。

      重點、難點

      1、欣賞樂曲《火車波爾卡》

      2、游戲《火車開了》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無規范動作要求,但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扮演和唱。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樂曲《火車波爾卡》。

      1)初聽,啟發同學邊聽邊進行音樂想象;想到什么?并說說;后引導同學通過樂曲軼事的簡介,說說樂曲中的火車是怎樣開的。

      2)復聽,鼓勵同學進入角色地進行扮演,(教師可稍作引導性動作引導同學參與即

      興扮演)

      2、開火車,游戲《火車開了》。

      3、歌謠學習,要求讀拍準確、清晰;

      4、講清游戲規則,先分組,再要求每人準備好自身要報的站名。

      5、分組練習,教師分別指導。

      6、分組扮演。

      二、課堂小結、鼓勵與褒揚,并指出缺乏之處。

      教學隨筆

      教學內容

      游 戲

      課 時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一、通過欣賞樂曲《捉迷藏》,感受體驗樂曲生動活潑的情緒,并能隨

      樂曲即興創編動作進行扮演。

      二、聽唱法學習歌曲《躲貓貓》,通過錄音與教師的范唱,同學能夠通

      過默唱記住歌詞,準確歌中一字多音處。

      三、通過編創游戲《躲貓貓》,引導同學接觸小數民族音樂游戲,拓寬同學音樂視野。

      重點、難點

      1、欣賞樂曲《捉迷藏》

      2、學唱歌曲《躲貓貓》

      3、游戲扮演《躲貓貓》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無規范動作要求,但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扮演和唱。

      二、新課學習、

      1、談話、結合生活,引導同學談談“捉迷藏”的心情與方法。

      2、欣賞鋼琴曲《捉迷藏》。

      1)初聽,啟發同學邊聽邊進行音樂想象;想象“捉迷藏”的經過與“捉”、“藏”兩者的心情并能說出演奏樂器是“鋼琴”。

      2)復聽,鼓勵學自身創編動作(不限動作)進行體驗。

      3、錄音范唱歌曲《躲貓貓》后教師簡明扼要地介紹歌曲的內容、少數民族、苗族,和“躲貓貓”即“捉迷藏”。

      4、教師范唱,讓同學輕聲隨唱默記歌曲。再用琴伴奏,在最短時間內讓同學學會歌曲。

      5、游戲、師生一起商量后進行游戲。要求、游戲進行時參與或不參與者都必需唱歌伴奏。

      二、課堂小結、鼓勵與褒揚,并指出缺乏之處。

      教學隨筆

      本課是圍繞著音樂游戲,在音樂游戲中同學編創動作游戲,培養了同學的膽子,

      和協作能力

    小學音樂教案11

      教學目標

      1.了解舞劇《小刀會》劇情。

      2.通過記憶法,隨錄音哼唱歌曲《花香鼓舞》,記憶主題旋律。通過欣賞歌曲《花香鼓舞》,引導學生喜歡歌曲的江南音樂風格。

      教學重、難點

      記憶主題旋律,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了解樂曲所表達的意境。

      教材分析

      《花香鼓舞》是民族舞劇《小刀會》中的選曲,表現的是小刀會起義軍打敗清兵和英兵,占領了上海城,老百姓跳起《花香鼓舞》歡迎起義軍,慶祝勝利的情景。《花香鼓舞》的旋律取材于江蘇揚州地區的《漁籃花鼓》。如果把它與《茉莉花》對照一下,可以明顯地感到與《茉莉花》在旋律走向和節奏上的相似之處。

      《花香鼓舞》“”《茉莉花》“”

      歌曲為一段體,徵調式轉宮調式,由五個樂句構成。第一樂句六小節,圍繞5音上下回轉,連音與斷音的交替運用和直接上行到音,使音樂顯得明朗、活潑,前兩小節的旋律與《茉莉花》第二、三小節的旋律一樣,一開始就給人明顯的江南音調特征,使人聯想起江南特有的水鄉景色。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復,同頭換尾,后半句從5下行到1在2音上回繞,音樂更顯得柔和。第三樂句和第四樂句是連接的兩個樂句,每個樂句五小節,中間沒有明顯分句的痕跡。前兩小節節奏的變化和八分休止符的運用增添了歌曲的活潑情緒。第五樂句是第四樂句的擴展句,共八小節,前三小節是襯詞,音樂使用了前面部分樂句的元素,然后重復第四樂句結束。全曲始終圍繞著5音,最后轉回宮調,婉轉、細膩,具有典型的江南音樂風格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學要求:老師利用多媒體手段播放舞劇小刀會的.片斷,介紹《小刀會》的劇情,介紹《花香鼓舞》在整個舞劇中的地位,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欣賞《花香鼓舞》

      1.教學要求:初次聆聽歌曲《花香鼓舞》。

      師:說出歌曲的情緒、節奏、速度有什么特點?

      生:優美、婉轉,速度稍慢,具有江南地區的音樂特征。

      2.再次聆聽歌曲《花香鼓舞》。

      師:聽辨這首歌曲的旋律和哪首江南民歌的旋律相似?

      生:茉莉花……

      分析《花香鼓舞》《茉莉花》的相似之處。

      教學要求:聽辨兩首歌曲,感受兩首歌曲在旋律、音樂風格上的相同之處。

      教師播放歌曲《花香鼓舞》和《茉莉花》。

      生:都是優美婉轉具有江南小調的音樂風格特點的樂曲。

      3.教師出示《花香鼓舞》歌曲譜例,學生哼唱歌曲的旋律。

      教學要求:學生隨錄音劃拍子演唱,注意十六分音符演唱時要連貫,把握歌曲婉轉的藝術風格。

      4.欣賞《小刀會》序曲。

      教學要求:通過欣賞,再一次熟悉《花香鼓舞》的音樂,感受歌曲優美抒情的情緒,加深對作品的了解。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的歌曲《花香鼓舞》具有江南地區的音樂風格特征。同學們在熟悉這首作品以后,還可以找一找與其類似的音樂作品,拓寬我們的音樂視野。

    小學音樂教案12

      教學目標:

      1、能認真聽賞樂曲《峨眉山金頂日出》,體驗樂曲的基本情緒及意境。

      2、能學會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3、能積極參與表演活動,并從中得到快樂。

      教學重點:

      用明亮、活潑、和諧的聲音演唱《七色光之歌》

      教學難點:

      唱準波音、下滑音,把握休止符時值。

      教學方法:

      講授法 、互動法

      教學準備:

      電子鋼琴、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看過日出嗎? ( 生:看過 ) 師:那好,接下來,老師放一段音樂給大家聽,并帶大家去領略峨眉 山金頂日出的奇特景象。在欣賞的過程中你能感受到一副怎樣的畫面呢?好我們帶著問題去欣賞。

      師:同學們,從你們的發言中,老師仿佛正享受著日出這美妙的一刻, 你們知道太陽光是由哪幾種顏色組成的呢?(紅、橙、黃、綠、青、藍、紫)

      師:說得真好。接下來這堂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七色光之歌》 設計意圖:通過初次聆聽和觀看描述日出的情景,讓學生感受日出的

      壯觀景象。

      二、學唱歌曲,完美感受

      1、師:讓我們來聽一聽《七色光之歌》,一起來感受歌曲的情 緒是怎樣的?速度是怎樣的呢? 教師歸納:歌曲情緒熱情活潑,速度稍快。

      2、師:剛才我們初聽了《七色光之歌》同學們說得真好,下面老師為你們唱一遍。在聽的同時要帶個問題去聽。你發現哪些樂句的旋律或節奏是相似的呢?(學生回答,教師出示歌譜) 3、學唱歌曲。

      A 學生隨琴哼唱旋律

      B 隨琴學唱歌詞 (A、B要求:(1)速度不宜過快,學生用中速跟琴演唱(2)聲音自然統一氣息通暢,避免讓學生用喊叫的聲音演唱,注意保護嗓音。)

      C 跟原聲一起唱

      D 下面檢查同學們學習的情況,(男同學唱一段,女同學唱二段) (我們跟著伴奏一起演唱。)

      E歌曲藝術處理:陽光明媚,我們的心情很愉快,怎樣才能將這樣的感受唱出來呢? (以稍快的速度、熱情活潑地情緒唱好全曲)

      F 學生齊唱歌詞 (邊唱邊拍節奏)

      設計意圖:采用聽賞、描述、哼唱、動作參與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全身心融入到樂曲之中

      三、體驗創新

      在同學們能夠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將全班同學分為兩個表演組,一個是合唱組一個是舞蹈組,每個組推薦一名組長。大家在組長的帶領下能夠很好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培養同學們團結協作的精神。

      最后把你們的作品向大家展示。看看哪組表演的最好。(師評價)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鼓勵他們大膽創編,積極排練,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展示合作學習的`成果。

      四、總結

      師: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發言。)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了美麗壯觀的日出,用動聽的歌聲表達了我們對生活的熱愛,還開動腦筋創編出了流暢的歌詞,動人的舞蹈和美妙的圖畫,老師高興極了,因為我們班個個都是小表演家,小創作家,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了,老師期待下節課的到來。

    小學音樂教案13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人。

      導言: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老師帶來了一些美麗的圖片給大家欣賞一下,和老師一起說說它叫什么名兒好嗎?(欣賞圖片)

      2、大家喜不喜歡啊?(喜歡)

      3、漂亮嗎?(漂亮)

      4、它美不美啊?(美)

      5、我們用學過的形容詞來形容一下?(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爭奇斗艷、萬紫千紅……)

      6、接下來兩張你們可注意啦……問題:你們能說出兩張圖片的不同之處嗎?(課件顯示圖一一朵花圖片二茂密的花)

      二、探索嘗試。

      1、剛才同學們說的真好,用的詞匯也很豐富,說明我們同學平時都很注意的積累,熱愛生活。花的作用很大,它不僅可以供人們觀賞,陶冶情操,還有藥用價值。例如我們最常見的月季花。它享有“花中皇后”的美稱。它不僅外觀美麗大方,花朵還有活血消腫的功效。(欣賞圖片)

      2、雖然我們平時都看見過花可你們仔細觀察過嗎?

      3、提問:誰能告訴老師花是由幾部分組成的?(學生回答)

      課件演示小結:(根、莖、葉花、果實花是由花瓣、花芯、花萼組成的'。

      4、花和葉子最接近哪種形狀?

      課件演示小結:(橢圓形、圓形、三角形……)

      5、我找同學畫畫好嗎?學生上黑板演示,做出評價。

      6、我們來看看剛才這幅畫能稱得上“茂密”嗎?引導同學回答“茂密”是什么意思?

      課件演示小結:數量多前后遮擋(板書)

      7、把學生的畫補充完整組成一幅茂密的花。

      8、下面我們欣賞一下教材中畫家及小朋友的畫他們是如何表現的?(是用前后遮擋的方法)小朋友的作品有的是用線畫的,有的是用線和水彩相結合畫的。

      9、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花有大小、高矮、前后不同的姿態。

      10、這么多漂亮的花,我們想不想親自動手畫一幅啊?趕快動手吧,把我們的大自然打扮的更美一些吧。

      三、學生作業。

      1、作業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一幅《茂密的花》。

      2、教師巡視指導。

      四、評價交流,拓展升華。

      1、學生互評,師總評。

      2、小結:

      看到這么漂亮的作品,你想對大家說點什么呢?學生回答(保護花草樹木,還要愛護環境;我們的學校因為有了鮮艷的花朵,綠色的草地才美麗,所以我們要愛護它)。

      老師也想說一句:“愿你們像花兒一樣美麗綻放,我們的祖國更加的充滿活力擁有年輕……

      (1)展示用貼、畫結合形式表現的茂密的花,引導學生談感受。

      (2)談感受:花給人們帶來的美感:多樣的外形,豐富的顏色,不同的姿態。

      (3)同學之間利用自己帶來的花的圖片互相介紹花的種類、名稱及外形特點。

      (4)分析討論自然界中的花的前后關系。

      (5)分析、討論畫家、小朋友如何利用前后遮擋等手法表現花的茂密。

    小學音樂教案14

      教學內容:

      綜合表演《狐假虎威》。

      教學目標:

      1.聽故事,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歌曲內容。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

      2.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學會演唱歌曲《狐假虎威》,并能準確表現各部分的不同情緒。

      3.能通過自己的聲音體現歌曲中的力度記號,并生動有趣地表現出來。

      教學準備:

      1.學生熟悉《狐假虎威》的成語故事,能學會唱同名歌曲。

      2.反映狐貍和老虎對話情景的圖片五張、狐貍老虎圖片各一張、狐貍、老虎的頭飾各一個 。

      3.音樂伴奏。

      教學過程:

      一、初聽歌曲《狐假虎威》

      師:下面,我們來聽一首有意思的歌曲,請同學們仔細聆聽歌曲內容,聽完請你說說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師:“狐假虎威”這個成語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個別簡單講述故事)

      二、回憶并學習狐貍和老虎的對話

      1.回憶對話內容

      師:狐貍遇見老虎的時候,對老虎說了些什么?老虎又對狐貍說了些什么?你們能記住嗎?誰來說一說?

      師:你們記住了幾句,我來數一數一二三四……

      現在我來念一遍,請你們聽仔細 (老師完整的念一遍)

      2.用圖文配對的.方法學習對話。

      師:(出示五張圖片)我指一張你們說出相應的狐貍和老虎的對話?(教師有順序地指圖,學生說出相應的對話內容)

      三、選擇角色,有感情的聲音表現狐貍老虎

      1.第一次對話。

      2.第二次練習對話。

      3.第三次練習對話。

      四、學唱歌曲《狐假虎威》

      第一部分:

      1.有節奏、充滿表情地朗讀歌詞。

      2.跟琴視唱歌譜。

      3.隨樂用“la”輕聲模唱。

      4.隨琴聲默唱,難點句解決。

      5.完整演唱第一部分,情緒表現。(力度記號)

      第二部分:

      1.有節奏、充滿表情地朗讀歌詞。

      2.跟琴視唱歌譜。

      3.隨樂用“dong”輕聲模唱。

      4.隨琴聲默唱,難點句解決。

      5.完整演唱第二部分,情緒表現。(力度記號)

      第三、四部分旋律與一、二部分相同,學生自主學唱。

      五、課堂小結

      師: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學會了歌曲《狐假虎威》,很高興你們能準確地表現音樂情緒。下節課我們將進行有趣的游戲表演,希望大家做好準備,期待你們生動的表現哦!

    小學音樂教案15

      教學內容:

      一、表演《愛的人間》《地球是個美麗的圓》

      二、聆聽《愛的奉獻》《大愛無疆》

      三、了解人聲分類并進行聽辨

      教學目標:

      一、在聆聽、演唱、編創和表演等音樂活動中,感受和表達守望相助和互助互愛的人間大愛。

      二、能隨歌曲《愛的奉獻》模唱,說出自己對歌詞的理解和兩段旋律在情緒上的變化。

      三、能聽出《大愛無疆》中兩段旋律的主奏樂器,在哼唱中感悟“大愛無疆”的情感,并說出最令自己感動的地方。

      四、能用優美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愛的`人間》,并與同伴一起在情景表演中表達愛的情懷與愿望。

      五、能用親切和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地球是個美麗的圓》,表達和平共進的友誼之愛,唱出歌曲情緒上的變化,并能背唱歌曲。

      六、在聆聽中認為和聽辨人聲的分類。

      課時安排:共四課時

      1.表演《愛的人間》

      2.聆聽《愛的奉獻》

      3.表演《地球是個美麗的圓》

      4.聆聽《大愛無疆》,了解人聲分類并聽辨。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25

      一、組織教學

      二、復習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二、表演《愛的人間》

      1.談話導入: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演唱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它表達的是一個什么樣的主題?

      2.學生回答后引出今天的課題并板書——愛的人間

      3.老師簡單介紹歌曲的出處:歌曲選自電視劇《光明的世界》,這部電視劇主要講述的是13歲盲女蕾蕾的生活,謳歌了殘疾少年自強自主的精神和偉大無私的母愛,同時也呼喚社會各界對殘疾人和殘疾人事業的理解、關懷和支持。

      4.初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可從速度、音調、音區上引導學生談談對歌曲的感受。

      5.采用聽唱和視唱相結合的方法學唱歌曲

      (1)點譜視唱法學唱歌曲旋律,重點學唱第二樂段旋律,同時讓學生找出第二樂段每個樂句的結束音,將這四個音連起來唱一唱,看看它的走向;

      (2)隨琴用“du”和“la”模唱歌曲,第一樂段用“du”,第二樂段用“la”

      (3)填唱歌詞,提醒學生演唱時要注重語氣的自然、情感的真實,切忌做作。

      (4)結合歌詞分析第二樂段旋律的走向,感受歌曲點燃內心激情到逐步平靜的情感變化。

      (5)請學生根據歌曲內容及段落變化,給歌曲加上適當的力度記號,再進行演唱。

      6.編創活動

      (1)大屏幕出示歌曲的手語表演,學生學習用手語邊唱邊表演。

      (2)試著改編歌曲第一樂段歌詞,唱一唱。教師可引導學生講講自己心中的愿望,然后再進行改編。

      (3)將學生分成三個大組,分組設計、創設情境來表演歌曲。

      7.分組表演并進行點評。

      三、課堂小結

      四、板書設計

    【小學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音樂教案-小學音樂教案—— 《對鳥》08-17

    小學音樂教案07-15

    小學音樂的教案04-23

    【經典】小學音樂教案05-16

    [經典]小學音樂教案06-25

    小學音樂教案【精選】06-25

    小學音樂教案08-23

    小學音樂教案11-21

    (經典)小學音樂教案05-23

    音樂小學教案05-0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成在人网站天堂日本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 日本在线黄免费 | 中文字幕在线观一二三区 | 一本一本久久久精品综合不卡 | 夜夜操国产视频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