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之、輪”等9個生字,會寫“之、令、布、直”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教學重難點
1.認識“之、輪”等9個生字,會寫“之、令、布、直”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獅子是“萬獸之王”可是現在它想找一個動物接替它做“萬獸之王”。都選誰了呢?請看(出示三幅圖片:貓頭鷹、袋鼠、小猴子、當大王圖片)這樣換來換去,現在究竟誰成為森林里的新首領了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21課——《從現在開始》(板書課題)
sh 始。加注拼音、認讀,然后齊讀課題。
二.讀通課文,學習生字。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邊讀課文,邊用筆畫出不認識的字。
2.對于本節課出現的生字,你有沒有不認識的?
對于這些不認識的字,可以小組合作學習。(前后桌4人一組)
方法:可問同學,也可問老師,借助拼音,字典等。
3.出示生字,讓學生認讀
可領讀,開火車讀,齊讀等形式。
4.這些字,你有什么好辦法把它記住?
例如學生可能答出:
用加一加方法識字“瞇”:目+米——瞇
用編順口溜方法識字“鄭”:把耳朵關起來就是鄭。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還想說的,就讓學生同桌,前后桌再說一說。
5.鞏固字詞:
老師準備帶同學們到森林去,那里有許多小動物,你想和它們交朋友嗎?(想)不過有一個條件,只有把小動物后面的詞語讀對,才可以交朋友。
三.正確讀文,感悟內容。
1.誰能給大家讀一遍課文?
邊聽邊想:獅子都選誰做大王了?最后誰成為了森林里的新首領?
然后指名評議讀文情況,指名說問題答案。
老師板書。
2.根據學生評議情況,讓學生再自由讀文。
四.賽讀課文,探究感情。
1.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對這篇課文,已能達到正確朗讀,那么你還能感情地朗讀嗎?把你最喜歡的一段朗讀出來。
2.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讓學生再讀。
為了進入情境,指名讓學生戴上頭飾表演讀一段。
然后師生共同評議。
3.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誰還想讀,課后再讀一讀,好嗎?
五.比一比,把生字寫好。
1.出示要寫的'字,讓學生認讀。
2.教師重點指導難寫字——“之”。
3.在教師指導下,臨摹書寫。
4.看一看,其它同學寫的如何,結合優秀的,再書寫一遍。
課后習題
一、看拼音,寫詞語。
xuān bù xiàn zài lún liú dì yī mìng lìng xīng qī
( )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今( ) 直( ) 弟( ) 觀( )
令( ) 真( ) 第( ) 現( ) ,
三、讀一讀,照樣子寫一寫。
神氣極了 蕩來蕩去 立刻喊起來
可怕極了 跑來跑去 立刻歡呼起來
________極了 _______來_______去 立刻___________
四、照樣子寫句子,再讀一讀。
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跳著走路!
從現在開始,你們要_______!
從現在開始,__________!
語文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天上的街市》是新編九年義務教育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個新詩單元,教材編者稱之為“詩海徜徉”。單獨設立一個“新詩單元”,這在初中語文教材編輯史上還是第。這反映了人們對詩歌,尤其是對新詩在觀念上的一些變化。
本單元編選中外九位現代詩人的十首詩歌,可以說都是精品佳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天上的街市》選自郭沫若第一部詩集《星空》。《星空》寫于五四以后詩人最苦悶的時期。當時詩人正在日本留學,其間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兩度回國。面對當時中國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來。但五四期間那種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熱情已經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語)。所以,在《星空》中,詩人流露出較濃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緒,雖然表現了要求奮飛、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現實、獨善其身的消極情緒。這是《星空》給人的整體閱讀印象。而《天上的街市》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世界。(1)《天上的街市》詩內有豐富的想象,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描繪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有寫實的詩句,有想象的詩句,而想象的正代表著詩人的向往和追求。(2)《天上的街市》由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明星聯想到天上的街燈,再由天上的街燈聯想到天上的街市,于是想象便在作者一連串的聯想當中放飛了,而這個聯想的“中介”便是比喻。“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兩個比喻,兩層聯想,把我們引進了想象中的天上的街市。(3)《天上的街市》對牛郎織女的傳說的全新詮釋,這個反傳統的創作,形象地抒發了詩人的理想和追求。
《天上的街市》編入本單元的第一篇,因為它很好體現新詩的特點,它能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新詩的領域。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編排意圖及本課特點,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2)嘗試聯想和想象的寫作方法。(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強烈的愛憎情感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4)領略這首詩所表現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新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文字淺顯、明白,形象鮮明,意境深邃。由于文字上沒有障礙因而往往深入不下去,對詩歌的理解浮在表面上,反過來要埋怨新詩“沒勁”。這首詩節奏和諧,音韻優美,讀來瑯瑯上口,語言清新樸素,描繪出一幅浪漫溫馨的天國樂圖。根據這一提示,教學目標(1)(2)應確定為本課重點。在朗讀中感受音樂美,繪畫美、情感美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教學詩歌,要以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精煉的詩句中解詩讀歌的豐富內涵來。為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也為了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1)適當介紹詩人在創作《天上的街市》(1921年)前后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情緒,以幫助對詩歌內容的理解。(2)圍繞朗讀來設計教學,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在朗讀中想象詩歌的圖畫美,在朗讀中品析詩歌的情感美。(指導誦讀)。(3)啟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天上的街市》有豐富的想象和由此及彼的聯想,因此指導學生也要通過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去品味詩歌的意境和蘊含。(4)比較——把《天上的街市》對牛郎織女的描寫與民間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做比較,從兩者生活狀況的不同上去理解詩人的理想和追求。在教學手段上,采用配樂朗讀磁帶。
三、說學法
葉圣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升,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1)誦讀法。反復誦讀逐步加深理解。誦讀時注意節奏和重音。(2)想象法。在誦讀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在自己腦海中構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體形象在意念中創造出一個與詩歌內容相一致的生動而豐富的境界。(3)比較法。比較詩歌與民間傳說的異同,了解詩人對自由、美滿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四、說教學程序
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體現。為此,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程序的。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用民間故事導入。教師或學生講故事均可。故事中的牛郎織女過著被禁錮,被束縛,難得一見的不幸生活。然而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里,我們將會見到與此完全不同的牛郎織女……。然后板書課題。
(二)、出示目標,整體感知
在學生積極性已被調動,課堂氣氛比較活躍的情況下,我因勢利導,出示教學目標。讓學生對作者、時代背景做一些介紹。通過朗讀,理解領悟全詩,立意在通過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繪,表現其對黑暗社會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三)、理解內容,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詩歌的學習不是被動的而是有目的,通過讀來領會內容、探索問題。為了能抓住實質問題,我不按照逐段來分析,而依照:學讀——想讀——析讀來分析課文。
1、學讀
(1)、學生聽朗讀帶或老師的范讀,然后自己試讀,在書上標記節奏和重音。
(2)、指名讀,教師評點、指導,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和重音。
(3)、配鋼琴曲《星空》,全班小聲讀,享受詩歌的音樂美。
2、想讀
(1)、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課外收集的關于星空的想象的傳說、故事、詩文。
(2)、教師示范(出示牛郎織女行空圖):我看見牛郎騎著牛兒,臉上寫滿了幸福溫暖,他在想什么呢?在想織女昨天的新花樣織出來了沒有?織女是個巧手的女子,也是個倔強的女子,什么事情不做到最好決不罷休。不過牛郎今天給她帶的這本《中國織染》一定可以幫助她的。天河淺淺的,眨眼功夫牛郎就望見那似錦的云霞和云霞中春花般的織女……
(3)、學生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
(4)、配樂,沉醉在想象中默讀。
3、析讀
(1)、夜幕降臨,剎那間,遠遠的街燈全亮了;而這時,夜空中的星星也一下子現出了它美麗的容顏。試著讀這一節,讀出你看到這幅流光溢彩的美景時的心情。
①老師示范讀,指導朗讀技巧:懷著驚喜的心情去讀,重讀“明”“閃”“明星”“現”“點”“街燈”。②學生練習讀。③學生演讀。
(2)、①請學生讀自己寫的表現天街美麗富足的文字,其他同學閉目聽。②作者在想象這一切的時候,有著怎樣的心思呢?試一試,把你的心思讀出來。③指名說出朗讀時的體會,教師點撥:有一點向往、有一點贊嘆、有一點想飛的感覺。④女生齊讀。
(3)、①詩中的牛郎織女和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請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②學生輕聲讀。③指名學生讀,在點評中引導學生總結:牛郎織女生活的幸福溫馨是通過重讀“淺淺的”“不甚”“來往”“閑游”“提著燈籠在走”表現出來。④在注意重音的同時,嘗試用語音語速來表現牛郎織女生活的幸福美好。⑤指名朗讀好的同學讀。⑥師生交流聽讀時的感受。點撥引導學生明確讀三、四節的要領:要讀得輕柔舒緩,仿佛是坐著小船在微波蕩漾的湖面上搖曳,有一種沉醉其中的感覺。
(4)、背誦。
(四)、總結擴展,領會內涵
本詩的重點是學習聯想和想象的寫法,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1、介紹聯想和想象這兩個概念。
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由當前的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另一件事物,都是聯想。如詩中由“街燈”想到“星星”是聯想。
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情感形象的基礎上創作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這些新形象是已積累的知覺經過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如詩中由“天上的街市”想到“牛郎織女的自由生活”是想象。
2、仿照示例寫句。
發揮你的聯想和想象,續寫下邊的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1)、牽牛花開放了……
(2)、籠中的小鸚鵡……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簡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顯示這點,進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滕王閣序》的寫作背景。
2.了解《滕王閣序》之所以成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賞《滕王閣序》的景美。
4.培養學生欣賞古代散文的能力。
5.訓練學生能將名句改寫成優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解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討論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網絡篩選信息法、總結歸納法
2.研究創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寫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是學生體味山川美景,欣賞千古名句,感受音韻美感,領受美的熏陶。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樂觀豁達的情懷
教學方法:
1.討論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網絡信息篩選法、總結歸納法、改寫法
2.利用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教材處理:
《滕王閣序》是一篇記述盛會的序文。是初唐文學家王勃一揮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親途中,到達洪州,正好趕上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滕王閣成,宴請賓客,閻都督聽說王勃之才,因此邀請王勃參加。
作者用生動的文筆,由地理風貌到自然、人文景觀,再到宴會,層層鋪敘,突現了滕王閣的壯麗,描繪出歡飲娛樂的場景;并且即景生情,抒發了他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在表現技巧上,文章的詞藻極為豐富華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時人和后人的贊賞。文章多用典故,簡練含蓄。結構也很緊湊,前后互相呼應,脈絡十分清楚。
《滕王閣序》能成為千古傳頌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獨到之處,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學時的課堂教學設計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確立本課時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為:
1.欣賞《滕王閣序》的景美。
2.欣賞千古名句,體味名句之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出示一段中學生創作的文言習作:
悲哉秋心,蕭條凄瑟,西風颯過,萬木咸荒。葦葉紛下,蕪桿遷黃。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觸目生涼。離人頻顧,羈客成傷。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騷辭,從風流蕩,魚雁聞聲,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編《高考狀元作文》P271,文匯出版社)
教師引入:
大家相信嗎?這段文字出自一位17歲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這位同學參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氣息的作文獲得了高考作文滿分的好成績!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語文閱卷中心組組長王光祖先生對他的作文評價是:思想嚴密,層次清楚,語言老到,體現出良好的語言素養。
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其作者則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少年,這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初通文意,力爭有所印象。
2、初步理解,打好導讀教學的基礎。
A、知文體:
從寫作目的.看,《滕王閣序》是一篇序。序,文體的一種。有書序、贈序、宴集序等。書序是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或評價性文字,本文是餞別序,《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即臨別贈言,屬于贈序類的文章。
從行文特點來看,《滕王閣序》又是一篇駢體文。駢文,是魏晉后產生的一種新文體,又稱駢儷文。南北朝是駢體文的全盛時期。其特點是:講求對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對;多用典故,講求藻飾。
B、知背景、作者:
滕王閣在江西南昌贛江之濱,為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嬰所建,歷代屢有興廢。為三大名樓之首,現樓高25米,為明三暗五層結構。詩文以王勃的《滕王閣序》和《滕王閣》詩最著名。
王勃(649—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初唐文學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祖父是隋朝學者王通。王勃六歲即寫文章,十四歲便科舉中第。沛王李賢聞其名聲,邀請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戲文章觸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后又因殺官奴而犯罪,父親也受連累貶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親,途經南昌正趕上當地都督在滕王閣上設宴。王勃在宴會上賦詩并寫下了這篇著名的《滕王閣序》。隨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驚悸而死。本文遂成為他的“絕唱”。
C、再讀課文,力求讀準::
①四字句的讀法有“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讀法大致有五種:“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種讀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D、知結構:從內容上看,文章可分為幾部分?
明確: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寫洪州的地理風貌,引出參加宴會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閣”,寫三秋時節滕王閣的萬千氣象和周圍的自然、人文景觀。
第三部分(4~5):扣“餞”,寫宴會的盛況,抒發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別”,述說自己的身世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感嘆盛宴難再。
三、布置學生活動:根據上述思路,熟讀和背誦全文,并依據注釋先自譯課文(課后繼續)。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通過口語交際,增強學生表達、傾聽和樂于與他人交往溝通的能力。
2.學會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3.根據交流的情況,選擇一項進行習作。
4.通過交流與討論,發現作文的不足之處并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關于音響的錄音。
學生:1.觀察一種植物或一種動物,或者是一種自然現象。
2.準備自己游覽風景名勝后的照片與及相關文字資料。
3.交流第一項內容的同學可以制作頭飾。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揭題導入
我們生活在這個有聲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們也時時在觀察大自然的美景,傾聽大自然的各種音響,在觀察和傾聽的過程中浮想聯翩。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自己對大自然的獨特感受。
二、自讀提示,明確要求
1.自讀“口語交際習作一”各板塊的學習提示,整體了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
說說本次口語交際的主題和內容分別是什么。
2.師生共同確定每一項口語交際的要求和內容。
成為大自然中的一員: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員,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說清楚。
走進音響世界:說說自己聽到的各種各樣奇特的大自然的聲音。
回顧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說說自己暑假游覽的風景名勝及自己的感受,特別說說在游覽欣賞過程中的聯想和想象。
三、分塊討論,組內交流
1.學生自選某一方面內容,按要求進行準備。
2.同桌或分類進行組內交流。
四、示范帶動,交流評價
1.每一組推薦一名學生進行交流。
2.評議。對向全班交流的同學進行補充、提問等,開展對話,說說聽后的感受。
第二、三課時習作
學習目標
1.通過口語交際,增強學生表達、傾聽和樂于與他人交往溝通的能力。
2.學會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3.根據交流的情況,選擇一項進行習作。
4.通過交流與討論,發現作文的不足之處并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寫作過程
一、交流談話,激趣導入
這節課我們就來加工整理自己對大自然的獨特感受,選擇其中的一項,展開聯想和想象,然后寫下來,一定能成為一篇佳作。
二、選材命題,明確要求
選擇“成為大自然中的一員、走進音響世界、回顧暑假生活”三個話題中的一個,確定寫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寫的內容,這次主要以瀏覽風景名勝后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為主。
1、選擇話題,確定材料。
2、大膽構思,精巧命題。
簡單交流本組課文的題目,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師生共同討論出一些題目:
3、習作要求。
學習本組課文的寫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寫景的文章,注意選取獨特的視角,放飛想象的翅膀。
記事的文章,注意有順序地把事情的經過記敘詳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記敘清楚,語句通順,感情真切。
三、試寫初稿,進行修改
1、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巡回指導,并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學生完成初稿,進行自我修改。
3、組內互讀互改。
四、朗讀賞析,交流評議
1、每小組推薦一至兩位同學,教師作適當調整,分三大類由學生朗讀,引導學生進行賞析。
2、學生交流評議。
五、再次修改,謄抄習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清楚認真地抄寫在作文本上。
第五課時
習作講評
重點難點:
結合自己的習作談優劣。
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一、師總結本次習作的優缺點。
二、對本次習作中存在的共同問題給予指導。對有進步的同學給予鼓勵,組織全班同學進行欣賞評價。
要求認真聽,說說這篇文章寫的怎么樣?
有什么優點值得你學習?
還有你認為不足的地方嗎?
你覺得怎樣修改比較好?
學生暢所欲言,范評作文。
三、發放作文
學生讀自己手中的作文,說說你對這篇文章的看法。
可以是全篇作文,也可以是對某段某句的品評。
四、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再謄寫。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蓮、哭”等13個生字,會寫“她、他”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夏夜的美。
3.體會助人為樂的精神美。
4.保護環境、愛護昆蟲。
教學重點:
學習睡蓮姑姑、小蜻蜓、螢火蟲幫助小螞蟻的高貴品質,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意識。
信息資料:
1、范讀錄音帶、課件或動物掛圖、生字卡片、學生自制的頭飾。
2、學生收集一些小昆蟲的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頭飾、生字卡片。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童話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個夏天的夜晚,(板書:夏夜)誰愿意描述一下夏天的夜晚景色?(板書:多美)這么美的景色我們應讀出美感,齊讀課題。
二、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師: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走進童話故事中,讀準字音。畫出生字新詞,可以找朋友幫助解決。
2.用“________”畫出你覺得最動人的句子。
3.師:下面,我們來聽課文錄音,看誰最先聽懂課文中的故事。簡單扼要地講給大家聽好嗎?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把學生的自學落到實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轉換角色,細讀課文。
1.師:課文哪些地方你覺得最動人,讀給同學們聽。(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
2.想像讀:教師范讀,請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夏夜的景美、情美。
3.評價讀:師:請小朋友讀倒數三個自然段。師:你們讀老師來想像,好嗎?老師要根據你們是否讀出夏夜的美來評價。
(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當中去,先齊讀,再請有信心讀好的學生讀,教師指導。)
四、分角色朗讀,體會夏夜美。
出示字幕動畫課件,師生分角色朗讀。教師扮演睡蓮姑姑,學生分別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小螞蟻、小蜻蜓、螢火蟲、旁白。
【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全班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這充分考慮了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好動、喜歡小動物等,學生對分角色朗讀非常有興趣。】
五、歌謠識字,好記好認。
1.師:我們分角色朗讀得真不錯,有幾個生字朋友不知你們剛才認識了沒有?
2.教師加上動作描述。
出示第二段:水池里,睡蓮剛閉上眼睛,就被嗚嗚的哭聲驚醒了。她睜開眼睛一看,是一只螞蟻趴在一根水草上。
學生根據字意做動作,閉上眼睛做睜開的動作。趴在桌子上,想像小螞蟻掉進池塘的樣子。
3.教師加上動作描述。
出示第四段:“快上來吧!”睡蓮彎彎腰,讓他爬了上來。
學生根據字意加動作,學生找到腰的位置和老師一起前后左右動一動。伸出手做爬的動作。區分“趴、爬”。
4.教師根據字意講解。
出示“時”字。師:大家認識嗎?時間的“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同學們要珍惜時間,珍惜每一天。(根據學生的.情況可以詳細說明。)
5.教師出示帶拼音“我會認的字”:“蓮”、“哭”、“根”。認字,組詞,請學生根據課文說一句話。
6.教師加上動作描述:“睡蓮姑姑彎彎腰,讓小螞蟻爬了上來。小螞蟻如何做的?”
出示第9段落:小螞蟻非常感激,連聲說:“謝謝您睡蓮姑姑。”師生達成共識。
7.歌謠:感激,感謝要有心,誠心才感人。感謝有言行,“謝謝”最好聽。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把重點字、詞通過表演加以理解,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活生生的情景。】
六、師生共同表演,走進童話故事。
1.師:說一說當你接受別人幫助的時候,你怎么做的?(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給予表揚。下面我們再合作一次,我要看你們的表現如何。
2.出示頭飾:老師來扮演睡蓮姑姑好嗎?誰愿意扮演小螞蟻、小蜻蜓、螢火蟲。(幾名學生分別擔任角色。)其他同學你喜歡哪個角色就分別為“他們”鼓勁。
【學生對這一環節的設計很感興趣,態度積極,滿懷熱情,進一步了解了課文內容。】
七、小結。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這篇童話故事,從中我們知道,得到他人的幫助要有禮貌地表示感謝。別人需要你幫助的時候,你如何表現?對,要伸出友愛之手。大家相互幫助,生活才更加美好,世界才更加美麗,你們說是嗎?
語文教案 篇6
【導入】
1、今天老師要來考考大家,多義詞掌握的情況。
請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個“書”字,試試看你能用這個書字,組哪些詞語。
書本、書寫、書信、書桌、書包、書皮、判決書、楷書等
2、請大家一不做二不休,繼續通過查工具書來解釋這些詞中“書”的意思。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書的注解:
書(shū):⑴寫字;記錄;書寫。⑵字體。⑶裝訂成冊的著作。⑷書信。⑸文件。
給剛才大家所組的詞語對號入座。例如:
書本──⑶裝訂成冊的著作。
書寫──⑴寫字;記錄;書寫。
書信──⑷書信。
楷書──⑵字體。
判決書──⑸文件。
【引入課文,感知內容】
一、下面要來考一考大家,讓大家“學以致用”
1、請大家看大屏幕:“答謝中書書”中的兩個書該如何理解?
請大家根據自身的認識,猜測一下兩個書分別該怎樣去理解。(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考慮)
2、讓大家這樣憑空猜測兩個書的.意思,似乎有些為難大家了。這樣吧,老師把“答謝中書書”的出處告訴大家,可能協助大家正確理解“書”的意思。(大屏幕上展示《答謝中書書》一文)
請大家齊聲朗讀這篇文章,了解一下以“答謝中書書”為題的文章,會是一篇怎樣的文章,你能從中得到啟示嗎?
明確:本文屬于書信體裁的文章。
3、請同學們再來說說,讀了文章以后,你想怎樣理解這兩個“書”字?
書⑴:中書,南朝時候的官員稱呼。
書⑵:即書信,是文體的一種。
所以由此我們知道,“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給謝中書的一封信。
二、關于文章的一些知識介紹
1、陶弘景,字通明,號華陽隱居,謚號貞白先生,丹陽秣(mò)陵(今江蘇江寧縣)人。
2、謝中書,名謝微(或作徵),字元度,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豫章王記室,因曾任中書鴻臚(lú),故稱“謝中書”。
三、請大家齊聲朗讀這篇文章,來感受一下讀古人的書信的滋味吧
【深入探究,解析課文內容】
一、根據課文導引局部的語言,引導學生在細讀語文的基礎上,全面品析文章
有人評價《答謝中書書》“宛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像一首流動的山水詩。”請大家再讀課文,回答:
1、說它“宛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那么這幅山水畫中有那些景色呢?
明確:
所描繪的景色有: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曉霧猿鳥
夕陽沉鱗
2、說它“像一首流動的山水詩”,那么這又是怎樣一首詩呢?
請將文中描寫山水美景的語句找出來,并使其出現為詩歌的形式:
明確: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沈鱗競躍。
請大家來朗誦這首詩歌,領略一下詩歌所描繪的美景。
二、比較《答謝中書書》和現在書信的聯系點和不同之處,從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
讀課文回答以下問題:
1、請大家說說《答謝中書書》和一般現在的書信有什么不同?
明確:描述的重點不同。一般書信重在通過文字,或說明寫信者的意圖,或說明寫信者自身的觀點來勸說收信者,寫信有明確的用意。本文則大篇描繪美麗綺麗的景色,似一篇寫景散文。
2、兩者的相同之處是什么?
明確:本文在最后一句“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點明作者的寫作意圖。
3、請大家帶著我們對文章的理解來品味課文。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樣的文章?認真讀,仔細考慮,相信大家會在我們一起學習的基礎上有更大的收獲。
明確:學生可以各抒己見,說說自身的理解,要言之有理。
【課外延伸】
請大家用現代文來大膽地擴展描繪文中的景色,可以合理運用想象。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