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音樂教案>《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

    《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

    時間:2024-06-23 17:24:00 音樂教案 我要投稿

    《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11篇【熱門】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11篇【熱門】

    《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1

      一、預設目標

      1、繼續欣賞樂曲,體會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了解樂曲基本的節奏型,能夠看指揮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3、感受集體合作演奏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一)知識準備:

      1、幼兒已經有了牧羊的概念,了解牧羊人。

      2、幼兒已經熟悉這首樂曲的旋律。

      (二)物質準備:

      1、音樂《孤獨的牧羊人》。

      2、自制打擊樂圖譜、樂器標記圖。

      3、打擊樂器若干(碰鈴,圓舞板,鈴鼓,沙錘)

      三、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完整的欣賞樂曲《孤獨的牧羊人》一遍。

      提問:

      1、前兩天我們一起聽了一首曲子,誰還記得叫什么名字?《孤獨的牧羊人》。

      2、孤獨的牧羊人在放牧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呢?你們想不想知道?(他的羊群里有大羊有小羊,剛到山坡下,他的羊看到青草一下子都跑了,大羊跑,小羊追,牧羊人這下可著了急,為什么呢?他怕羊跑丟了,于是他拿著牧羊鞭連忙追過去,你們猜他追上了沒有?)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看圖譜學習節奏兒歌,并分組通過肢體動作練習節奏型。

      1、看圖譜,讀兒歌熟悉節奏型。

     、佟⒔處熓痉犊磮D譜讀節奏兒歌。

      前奏: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拿起鞭子的`準備動作。

      A段:(重復1遍)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快 快 追 0 |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追 0 0 |

      B段:

      我 是 | 牧羊 人呀 |

      揮 起 | 小皮 鞭0 |

      我 是 | 牧羊 人呀 |

      揮起 小皮 | 鞭0 0 |

      間奏: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拿起鞭子的準備動作。

      A段:(重復1遍)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快 快 追 0 |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追呀追呀 追 上 | 了 0 0 ||

     、凇⒖磮D譜練習讀節奏兒歌。

      師:我知道你們都是有愛心的小朋友,那你們可以幫他一起追他跑掉的羊嗎。牧羊人說了,只有學會了這首兒歌,才可以啊。你們有沒有信心把兒歌用最快的時間學會。我們來試一試。

     、邸⒙犚魳肪毩曌x節奏兒歌。

      師:加上音樂來一次好不好?

      2、分組練習用肢體動作打節奏。

     、、一起確定4種角色的身體動作。

      師:我來看一看圖譜上有大羊、小羊、牧羊人、和揮皮鞭,現在我們要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大羊,小羊,牧羊人和皮鞭,比如大羊可以用拍腿動作來表現,誰來說一說小羊用什么動作?牧羊人用什么動作?揮皮鞭用什么動作?好的我們一起說著兒歌試一試。

     、、分組嘗試邊聽音樂邊打節奏。

      師:好我們現在分成四組,大羊組,小羊組,牧羊人組和揮鞭組,到誰的時候誰做動作。

      (三)、根據音樂形象選配樂器并分組進行演奏

      1、根據音樂形象選配樂器

      師:終于追上了,牧羊人要慶祝一下,你們瞧他還帶來了樂器呢,看看都有什么? (碰鈴、圓舞板、鈴鼓、沙錘、)

      師:大羊,小羊,牧羊人和揮鞭分別應該用哪種樂器演奏呢?誰來說一說?

      (教師綜合幼兒建議在圖譜上貼上相應的樂器圖片,并一起嘗試。)

      2、分組進行樂器演奏練習

      ①幼兒自由選擇樂器。

     、诜纸M練習運用樂器看圖譜練習演奏。

      3、嘗試看指揮分組演奏樂曲

      教師跟隨音樂指揮,幼兒看指揮集體演奏。

      活動延伸:

      師:牧羊人說今天他一點也不孤獨因為有小朋友們為他演奏,他的大羊和小羊也為他跳舞呢,他還說演奏時再可加入一種樂器會更好聽,你們猜猜是什么樂器,好的,下一次我就把它帶來跟小朋友一起演奏好不好?

    《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2

      教學目標

      1、欣賞樂曲,體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了解樂曲基本的節奏型,能夠看指揮用打擊樂器為樂曲配伴奏。

      3、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重點難點:

      欣賞樂曲,體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環境與材料:

      1、幼兒已有了牧羊的概念,了解牧羊人。

      2、播放這首樂曲,使幼兒熟悉旋律。

      3、自制大樂譜,大羊、小羊、牧羊人、牧羊鞭圖片若干。鈴鼓、镲、雙響筒、碰鈴、三角鐵。

      4、音樂錄音帶。

      重點指導:

      了解樂曲基本的節奏型

      一次備課

      一、看圖講故事

      教師結合音樂,邊擺圖片邊講故事(圖片擺放格式按樂譜的格式):

      [1—2]小節:"草地上走來四只羊"。教師講完這一句話之后,邊哼唱[1—2]小結的旋律,邊在大樂譜上每拍擺一個大羊圖片,并試著拍一拍。

      [3—4]小節:"草地上又走來七只小羊"。教師講完這一句話之后,邊哼唱[3—4]小結的旋律,邊在大樂譜上相應的位置,每半拍擺一個小羊圖片。

      [5—6]小節:同[1—2]小節。

      [7—8]小節:同[3—4]小節。

      [9—10]小節:"牧羊人大步走來"。教師講完這一句話之后,邊哼唱[9—10]小結的旋律,邊在大樂譜上相應的位置,每拍擺一個牧羊人的圖片。

      [11—12]小節:"牧羊人揮舞著鞭子"。教師講完這一句話之后,邊哼唱[11—12]小節的旋律,邊在大樂譜上相應的位置,每拍擺一個牧羊鞭的圖片。

      [13—14]小節:同[9—10]小節。

      [16—17]小節:同[11—12]小節。

      [18—20]小節:同[1—4]小節。

      [21—23]小節:同[5—7]小節。

      [24]小節:"牧羊人揮舞著鞭子,把大羊、小羊趕到了一起"。教師講完這一句,邊哼唱[24]小節的旋律,邊把牧羊人、牧羊鞭、大羊、小羊的圖片擺在[24]小節相對應的位置上。

      二、配樂器

      教師啟發幼兒根據音樂形象選配樂器。

      三、演奏

      1、在教師的指揮下看圖譜演奏。

      2、請幼兒做指揮,進行演奏。

      活動反思:

      上本課時,我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喚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興趣和熱情,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表現欲。充分挖掘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同時,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藝術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通過和學生一道參與各種音樂實踐活動,如:旋律模唱、體態律動、情景表演等形式,讓大家在舉手投足、分工合作演奏、創造性表演中鑒賞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讓學生在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獲得審美體驗、享受成功的喜悅的同時,獲得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本課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整體構思清楚,能從不同角度設計、穿插多種學習活動,最終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2、注重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出發,運用多種藝術形式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提倡個性張揚。在愉悅的學習氣氛中體驗、表現和享受音樂,提高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并獲得心靈感悟和情感體驗。

      3、積極構建民主、開放、合作的教學模式,采用互動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音樂實踐中感受教學的民主性。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感受美、表現美的意識和能力,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創造。

      不足的是,

      1、本課的主要目的在于感受樂曲的幽默和約德爾調的風格,所以拓展時選擇影片中具有活潑快樂情緒的音樂進行欣賞,讓學生感受這樣的情緒,逐步培養他們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如果能找到更多的約德爾調的歌曲作為拓展欣賞曲目,效果會更好些。

      2、課堂容量較大,有些環節學生探究的不夠深入。

      小百科:牧羊人所謂牧羊人就是放養羊的人,電影牧羊人

    《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情緒愉快地用不同速度,不同音色表現歌曲中襯詞部分,并能按不同角色的形象,用相應的歌聲演唱。

      2、在學唱過程中體驗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協調與快樂。

      教學準備

      1、電視機、影碟機、電影《音樂之聲》片斷。

      2、錄音機、《孤獨的牧羊人》音樂伴奏帶。

      3、《牧羊人》圖譜一張

      教學過程

     。ㄒ唬┞牎赌裂蛉恕芬魳罚杂捎酶鞣N動作跳進活動室。

      (二)看錄像,了解歌曲內容,引起學唱興趣。

      1、聽了剛才的音樂,你有什么感覺?

      2、第二次聽有歌詞的音樂一遍。你知道她在唱什么嗎?不過有一句我們可以先來學一學,它是這首歌的襯詞。

      3、根據圖示學唱襯詞部分。

     。ㄈ┬蕾p歌曲,并初步學唱襯詞。

     。ㄋ模┏鍪緢D片,教師教唱歌曲。引導幼兒在回答中理解歌詞,根據幼兒回答,教師歌詞,并學唱歌曲

      1、圖片上的人是誰?它在什么地方?

      2、他在干什么?

      3、又有誰來了?

     。ㄎ澹⿲Σ煌巧囊r詞部分進行處理。

      1、引導幼兒用不同音色演唱襯詞

     。1)牧羊人在很高的`地方唱歌,你覺得他的聲音應該怎么樣?

      (2)老山羊年紀一大把,它唱起歌來會怎么樣?

      (3)小山羊最可愛了,它的聲音我們也來學一學

      2、以游戲形式,分角色演唱襯詞部分。

     。┘磁d打擊樂演奏,充分感受樂曲旋律。

      今天我們又唱又跳,又看錄像又打擊樂器,這首好聽的歌曲就叫做《孤獨的牧羊人》。

    《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4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理解歌詞大意,嘗試唱歌曲中襯詞部分,感受歌曲活潑詼諧的風格。

      2.理解“孤獨”,知道在孤獨時,可采取唱歌等積極的方法使自己和別人快樂。

      3.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音樂視頻、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引出歌曲

      組織幼兒聽歌曲《叨來咪》做律動,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歌曲嗎?”

      師:這首歌曲是電影《音樂之聲》的插曲,他是一部和音樂有關的電影,里面還有很多好聽的歌曲,如《孤獨的牧羊人》。

      (二)完整欣賞歌曲,感知歌曲的旋律、演唱速度及襯詞的活潑詼諧

      1.播放視頻,介紹歌曲名稱《孤獨的牧羊人》,讓幼兒理解“孤獨”的意思。

      師:那你們知道“孤獨”是什么意思?(寂寞、一個人、沒有朋友、很憂傷、很可憐)那我們現在來聽一下《孤獨地牧羊人》這首歌曲,看看歌中的牧羊人是不是像小朋友說的那樣?播放視頻,聽了這首歌后,你認為他是一個孤獨的牧羊人嗎?你是從哪里聽出來的?

      2.完整欣賞歌曲,引導幼兒從歌曲的旋律、演唱的速度及演唱方式等方面感受音樂性質,理解“牧羊人”不是孤獨的,而是快樂的。

      沒聽出來,沒關系,我先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故事:一個牧羊人感覺自己特別孤單,就來到山頂上唱歌“來咿噢都來咿噢都來咿噢”,歌聲嘹亮,城里的人們在遠處就聽到了這好聽的聲音,這時候城邊的王子、挑扁擔的農民、餐桌旁的人們、喝啤酒的人們都聽到了他的歌聲,這時一個小姑娘和她的媽媽聽到牧羊人的歌聲后,也用相同的歌聲回應他。

      現在咱們再來聽一遍歌曲,但是是有任務的哦。你認為歌曲什么地方最有趣、好玩?(襯詞“來咿噢都來咿噢都來咿噢”、低音處、唱歌中聲音等好玩。)為什么?好像在做什么事?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3.教師示范演唱襯詞“來咿噢都來咿噢都來咿噢”部分,請幼兒跟著學唱。進一步體驗歌曲活潑詼諧的風格。(為下一個環節的對唱作好準備)

      (三)出示相應的圖片,分段欣賞歌曲,知道快樂的方法

      1.欣賞歌曲第一段。師隨音樂貼牧羊人等圖片,畫圖譜,引導幼兒跟唱襯詞。

      提問:這個牧羊人到底是孤獨的還是快樂的?(快樂的)他用什么方法使自己和別人快樂的?(通過歌聲將所有人都吸引過來,用歌聲給自己帶來快樂)

      2.欣賞歌曲第二段。師隨音樂貼王子、農夫、餐桌、啤酒圖片,引導幼兒看圖譜跟唱襯詞。

      提問:牧羊人的歌聲都把誰吸引過來了?他們都聽到了什么歌聲?

      3.欣賞歌曲第三段。師隨音樂貼小姑娘、媽媽圖片,引導幼兒看圖譜跟唱襯詞。

      提問:誰用歌聲回應了牧羊人?怎樣唱的?

      4.小結。

      你在孤獨的時候,除了唱歌還會用什么和他不一樣的方法,使自己和別人快樂呢?

      (引導幼兒說出:可以開玩笑、看漫畫書、看電視、跳舞、找好朋友聊天、玩游戲等多種方法來排除孤獨。)

      5.播放歌曲,師幼邊唱邊跳,進一步感受歌曲的歡快活潑。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唱唱這首歌曲,做一個快樂的牧羊人吧?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5

      活動目標

      注意傾聽錄音音樂、教師演唱、觀看電影資料、自己演唱等方式,感知、分辨牧羊人“唱歌”中獨唱、齊唱、合唱的不同。

      理解“孤獨”,知道在孤獨時,可采取唱歌等積極的方法使自己和別人快樂。

      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性質,嘗試唱歌曲中襯詞部分,通過和教師對唱,進一步感受襯詞的重復和趣味,體驗歌瞳活潑、詼諧的風格。

      活動準備

      手提電腦、采集的“孤獨牧羊人”錄音和電影資料。

      在此之前,最好幼兒已學過簡單的兩部合唱歌曲,有初步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出歌曲

      (1)你們知道“孤獨”是什么意思?你們有過孤獨時候嗎?在什么時候會感到孤獨呢?

     。2)“牧羊人”是干什么的?在哪兒放羊?

      教師通過問題幫助幼兒提取自己的已有經驗來理解“孤獨的牧羊人”是怎樣的'?引導幼兒說出是“寂寞、一個人、沒有朋友、很憂傷、可憐”。

     。3)教師引導說:“今天老師給你們欣賞一首歌曲,名字就叫《孤獨的牧羊人》。你{:門_仔細聽聽看,這個牧羊人是不是像你們說的那樣?為什么?”

      二、完整地欣賞歌曲《孤獨的牧羊人》

     。1)“聽了這首歌,你們認為他是一個孤獨的牧羊人嗎?你是從那里聽出來的?”教師引導幼兒從歌曲的旋律、演唱的速度、演唱者人數等方面感受出“牧羊人”不是孤獨的,而是快樂的。

     。2)欣賞歌曲錄音:“你認為歌曲什么地方最有趣、好玩?學一學。為什么?好像在做什么事?”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感受最好玩的地方:襯詞“來咿噢都來咿噢都來咿噢”、低音處、唱歌中聲音等好玩。

     。3)教師先演唱襯詞“來咿噢都來咿噢都來咿噢”部分,接著請幼兒跟著學唱。滿足幼兒對此部分演唱的需要。同時進一步體驗其幽默性。也為下一個環節的對唱做好準備。

      三、教師用中文完整地演唱歌曲

      (1)教師演唱前引導:“這個牧羊人到底是孤獨的還是快樂的,這首歌里說的是什么呢?現在老師用中文來唱,你們仔細聽歌詞,說的和你聽到的感受是一樣的嗎?”

      (2)教師演唱后引導幼兒討論:

     、偎鞓穯幔克檬裁捶椒ㄊ棺约汉蛣e人快樂的?引導幼兒說出:通過歌聲將所有人都吸引來,用歌聲給自己帶來快樂。

      ②你在孤獨的時候,除了唱歌還會用什么和他不一樣的方法,使自己和別人的快樂呢?引導幼兒說出:可以開玩笑、看漫畫書、看電視、跳舞、找好朋友聊天、做游戲等多種方法來排除孤獨。

     。3)教師用中文與幼兒完整地對唱歌曲。教師唱歌曲敘述部分,幼兒演唱襯詞“來咿噢都來咿噢都來咿噢”部分。

      四、再次完整地欣賞歌曲,用英文演唱

     。1)教師在欣賞歌曲前引導:這首歌曲有多人在唱,從頭到尾唱的都是一樣嗎?你能聽出有幾種唱法?

     。2)教師在欣賞歌曲后引導:什么叫二重唱?哪個地方是二重唱?

     。3)教師分別讓幼兒欣賞齊唱和合唱部分請幼兒分辨,感知、體驗二者的差異。

      五、欣賞電影

      《音樂之聲》中《孤獨的牧羊人》的片段。

      觀賞《音樂之聲》中《孤獨的牧羊人》的片段。幼兒進一步體驗歌曲的活潑和幽默的風格。

    《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6

      教學目標

      1、欣賞樂曲,體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了解樂曲基本的節奏型,能夠看指揮用打擊樂器為樂曲配伴奏。

      3、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4、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重點難點

      欣賞樂曲,體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環境與材料

      1、幼兒已有了牧羊的概念,了解牧羊人。

      2、播放這首樂曲,使幼兒熟悉旋律。

      3、自制大樂譜,大羊、小羊、牧羊人、牧羊鞭圖片若干。鈴鼓、镲、雙響筒、碰鈴、三角鐵。

      4、音樂錄音帶。

      重點指導

      了解樂曲基本的節奏型

      一次備課

      一、看圖講故事

      教師結合音樂,邊擺圖片邊講故事(圖片擺放格式按樂譜的格式):

      [1-2]小節:"草地上走來四只羊"。熟悉舞蹈音樂及動作結構,學習跟隨音樂跳集體舞。教師講完這一句話之后,邊哼唱[1-2]小結的旋律,邊在大樂譜上每拍擺一個大羊圖片,并試著拍一拍。

      [3-4]小節:"草地上又走來七只小羊"。教師講完這一句話之后,邊哼唱[3-4]小結的旋律,邊在大樂譜上相應的位置,每半拍擺一個小羊圖片。

      [5-6]小節:同[1-2]小節。

      [7-8]小節:同[3-4]小節。

      [9-10]小節:"牧羊人大步走來"。教師講完這一句話之后,邊哼唱[9-10]小結的旋律,邊在大樂譜上相應的位置,每拍擺一個牧羊人的圖片。

      [11-12]小節:"牧羊人揮舞著鞭子"。教師講完這一句話之后,邊哼唱[11-12]小節的旋律,邊在大樂譜上相應的位置,每拍擺一個牧羊鞭的圖片。

      [13-14]小節:同[9-10]小節。

      [16-17]小節:同[11-12]小節。

      [18-20]小節:同[1-4]小節。

      [21-23]小節:同[5-7]小節。

      [24]小節:"牧羊人揮舞著鞭子,把大羊、小羊趕到了一起"。教師講完這一句,邊哼唱[24]小節的旋律,邊把牧羊人、牧羊鞭、大羊、小羊的圖片擺在[24]小節相對應的位置上。

      二、配樂器

      教師啟發幼兒根據音樂形象選配樂器。

      三、演奏

      1、在教師的指揮下看圖譜演奏。

      2、請幼兒做指揮,進行演奏。

      反思

      歌曲《孤獨的牧羊人》選自堪稱經典之作的影片《音樂之聲》。音樂以木偶為主要線索,貫穿始終,為我們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各種形象,并通過多姿多彩的各種形象來提升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情趣。

      這首音樂最有特點的地方就是它的襯詞部分,詼諧、有趣,又朗朗上口,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從幼兒角度出發,木偶劇的欣賞恰好是“投其所好”,木偶劇間接成為一種教學手段。從教師角度出發,要剖析音樂內部結構,找出幼兒的興趣點——襯詞進行模仿、創造,并幫助和引導他們領悟到音樂的深層結構(這首音樂表現的是牧羊人和羊群們之間的事情),挖掘幼兒的興趣所在,使他們在耳濡目染中主動接受新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生出新的`課題。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和揣摩,《孤獨的牧羊人》向幼兒展示的是一幅富有童趣的畫面:一個孤獨的牧羊人,通過自己那清脆而嘹亮的歌聲吸引了王子、登山人、旅店里的人、喝酒的人、小姑娘等。為什么他的歌聲能達到這種效果呢?就是因為他的羊群們為他的歌聲進行了伴唱,這句是其中的襯詞部分。于是對襯詞的學習便成了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單單學習襯詞的演唱,形式過于單一,再繼續深入挖掘其教材,我們會發現,原來可以賦予襯詞相應的角色形象——老山羊的歌聲和小山羊的歌聲。從兩種形象其自身的形象特征出發,以聲音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就是對音樂理解的升華部分。讓幼兒在學習掌握襯詞演唱的基礎上進一步創生出新的知識點,這就需要教師的“指點迷津”了。

      從幼兒的情感體驗來分析,與教師合作完成一樣東西,便是一次愉快的體驗,由此也可以達到師幼互動的良好氛圍。“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是必要的,師幼師幼合作演唱歌曲,也將成為歌唱藝術中不容忽視的一種手段。

      以上便是本人對此活動教材的粗淺分析,并在基礎上做的一些藝術處理?赡苓有不到位的地方,敬請批評指正,謝謝!

    《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7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理解歌詞大意,感受歌曲活潑詼諧的風格。

      2.體驗歌曲創作中的約德爾手法,嘗試用輕松快樂的情緒演唱歌曲中的襯詞部分。

      活動準備

      1.《DO—RE—MI》《孤獨的牧羊人》音樂CD及伴奏音樂。

      2.《音樂之聲》視頻《孤獨的牧羊人》片段。

      3.畫筆、紙;牧羊人、田野、城里人、王子、農夫、餐桌、啤酒、穿紅裙子的小姑娘、帶圍裙的媽媽圖片。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聽《do—re—mi》,介紹這首歌曲是電影《音樂之聲》的插曲,它是一部和音樂有關的電影,里面還有很多好聽的歌曲,引出《孤獨的牧羊人》。

      2.完整欣賞歌曲,感知歌曲的旋律、演唱速度及襯詞的活潑詼諧。

      (1)播放視頻,介紹歌曲的名稱《孤獨的牧羊人》,理解孤獨的意思。

      (2)完整欣賞中文版歌曲,引導幼兒從歌曲的旋律、演唱的.速度及演唱方式等方面感受音樂性質,理解“牧羊人”不是孤獨的,而是快樂的。

      (3)教師示范演唱襯詞部分,接著幼兒跟著學唱,進一步體驗歌曲幽默詼諧的曲風。

      3.畫圖譜、貼形象,分段欣賞歌曲。

      (1)欣賞歌曲第一段。見識隨音樂貼牧羊人、田野圖片、畫圖譜,引導幼兒跟唱襯詞。(在襯詞部分教師可畫的螺旋線表示約德爾調)

      (2)欣賞歌曲第二段:教師貼王子農夫餐桌、啤酒圖片,引導喲普而看圖譜跟唱襯詞。

      (3)欣賞歌曲第三段。出示小姑娘媽媽圖片,引導幼兒看圖譜跟唱襯詞

      (4)教師幼兒對唱歌曲。教師唱歌曲敘述部分,幼兒演唱襯詞部分。

      4.隨歌曲兩兩結伴自由跳圓圈舞,進一步感受歌曲的歡快活潑。

      活動延伸:

      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聽音樂演唱或表演歌曲,體驗快樂情緒的傳遞。

    《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8

      【活動設計】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新課改形式下的這句話成了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也成了幼教界教育理念的一大主流。幼兒不感興趣的事物,即使我們教師花的心思進行揣摩,那也只能算是灌輸式教育模式,到頭來仍是事倍功半的成效,且有悖于新《綱要》精神。

      《孤獨的牧羊人》以其有趣、形象的木偶為素材,通過欣賞木偶劇的形式,融音樂于劇情的發展中,讓幼兒在欣賞木偶劇的同時,主動接受了音樂信息,潛移默化進入音樂氛圍中,為音樂教育開啟了另一種形式的門。

      教師通過對教材的處理,如:拎出音樂中詼諧有趣的“襯詞”部分,進行細致分析,并賦予其角色形象,使音樂教育擺脫以往聽賞式的傳統教育模式,符合大班幼兒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有助于音樂活動的開展。

      【活動目標】

      1、能用不同的速度、音色表現歌曲中高音區和低音區兩種不同音區的襯詞分。

      2、根據音符的高低位置,掌握襯詞旋律,按角色的形象特點用相應的歌聲演唱。

      3、在學唱過程中體驗師生合作的協調和快樂。

      4、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著節奏律動。

      5、初步感受歌曲中親切的情緒,用親切的語調唱歌。

      【活動準備】

      歌曲圖譜、視頻材料、鋼琴、老山羊、小山羊圖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之聲》插曲《do,re,mi》營造音樂氣氛

      播放音樂,教師帶幼兒進入活動室,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動作,調動氣氛;

      二、介紹劇情,觀看視頻材料

      1、今天老師不僅給你們帶來了好聽的音樂,還有一樣好玩的東西呢!

      2、教師出示木偶,提問:這是什么東西?知道它是怎么玩的嗎?你們有沒看過木偶?

      3、教師介紹劇情:老師今天帶來的這個木偶人是有個牧羊人,他個他的羊群——老山羊和小山羊住在一個高高的山頂上,他沒有朋友,覺得自己很孤單。但是他有一樣愛好,就是喜歡唱歌,他的羊群們看到主人唱歌,也跟著唱了起來。他們的歌聲非常好聽,吸引了王子,登山的人們,旅店里的人,酒店里的人,小姑娘。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歌聲吧。

      4、播放視頻,完整欣賞;

      三、欣賞木偶劇,感知襯詞旋律

      1、完整欣賞后,提問:音樂里,唱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什么?

      2、你們的耳朵真靈,老師送你們兩個大拇指!皝硪拎捺健痹谶@首音樂里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襯詞”。這首音樂里,好多地方都出現“來伊噢嘟”,那它們在每一個地方唱的都是一樣的嗎?

      3、幼兒自由討論,并嘗試學一學;

      4、播放兩句襯詞,讓幼兒感受襯詞的旋律;

      5、幼兒模唱襯詞,教師伴唱;

      四、借助圖譜,學唱襯詞

      1、老師還請來了五線譜和音符寶寶來幫助我們學習這些襯詞。這五條線放在一起叫做五線譜,像豆芽一樣的叫做音符。我們來跟它們打聲招呼。

      2、教師把這些音符請到了五線譜上,就能變出好聽的音樂來。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音高,F在請你們猜一猜,位置高的音符唱的音樂高還是位置低的音符唱的高?

      3、請你們比較這兩張音符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4、音符往上爬的我們叫它高音區,它唱起來就像爬樓梯一樣,一級一級往上爬。音符平過去的我們叫它低音區,唱起來像走路一樣,平平穩穩的。

      5、幼兒與教師一起做手勢看圖譜演唱一次。

      6、這兩句襯詞分別表示贍養公公和小山羊唱歌的聲音,請你們猜一猜哪句是老山羊唱的,哪句是小山羊唱的?為什么?

      7、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老山羊老了,嗓子會發出怎么樣的聲音?小山羊呢?

      8、用不同的速度、音色來表現襯詞

      A、高音區——小山羊

      B、低音區——老山羊

      9、觀看視頻,并模仿一下老山羊和小山羊的聲音。

      10、請孩子們到鋼琴旁邊,分別學習老山羊和小山羊的聲音,男孩子當老山羊,女孩子來當小山羊,并請個別幼兒模倡;

      五、師幼合作表現襯詞,體驗師生合作的樂趣。

      1、小朋友們剛剛唱得特別棒,老山羊的聲音都表現出沙啞、粗重、慢吞吞的樣子,小山羊也表現出歡快、明朗、悅耳的樣子了。下面老師請你們跟老師來合作,你們唱襯詞的地方,老師來唱牧羊人的聲音。

      2、播放視頻,師幼合作演唱歌曲;

      3、有些小朋友還不知道地方是牧羊人唱的',哪些地方是羊群們唱的,不要緊,老師也請來了五線譜和音符寶寶來幫忙,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4、出示音樂圖譜,請幼兒找出老山羊和小山羊演唱的地方,并貼上相應的圖片;

      5、教師當牧羊人,男孩子當老山羊,女孩子當小山羊,一起演唱歌曲;

      六、結束部分。

      1、牧羊人現在還孤單嗎?為什么?

      2、教師小結:牧羊人再也不孤單了,因為他不僅有羊群們陪他一起唱歌,還有我們小朋友跟呢,F在老師請你們跟牧羊人一起表演吧。

      播放音樂,教師擺弄木偶,幼兒邊唱,邊隨意做動作,出活動室。

      【課前反思】

      歌曲《孤獨的牧羊人》選自堪稱經典之作的影片《音樂之聲》。音樂以木偶為主要線索,貫穿始終,為我們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各種形象,并通過多姿多彩的各種形象來提升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情趣。

      這首音樂最有特點的地方就是它的襯詞部分,詼諧、有趣,又朗朗上口,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從幼兒角度出發,木偶劇的欣賞恰好是“投其所好”,木偶劇間接成為一種教學手段。從教師角度出發,要剖析音樂內部結構,找出幼兒的興趣點——襯詞進行模仿、創造,并幫助和引導他們領悟到音樂的深層結構(這首音樂表現的是牧羊人和羊群們之間的事情),挖掘幼兒的興趣所在,使他們在耳濡目染中主動接受新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生出新的課題。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和揣摩,《孤獨的牧羊人》向幼兒展示的是一幅富有童趣的畫面:一個孤獨的牧羊人,通過自己那清脆而嘹亮的歌聲吸引了王子、登山人、旅店里的人、喝酒的人、小姑娘等。為什么他的歌聲能達到這種效果呢?就是因為他的羊群們為他的歌聲進行了伴唱,這句是其中的襯詞部分。于是對襯詞的學習便成了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單單學習襯詞的演唱,形式過于單一,再繼續深入挖掘其教材,我們會發現,原來可以賦予襯詞相應的角色形象——老山羊的歌聲和小山羊的歌聲。從兩種形象其自身的形象特征出發,以聲音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就是對音樂理解的升華部分。讓幼兒在學習掌握襯詞演唱的基礎上進一步創生出新的知識點,這就需要教師的“指點迷津”了。

      從幼兒的情感體驗來分析,與教師合作完成一樣東西,便是一次愉快的體驗,由此也可以達到師幼互動的良好氛圍!拜p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是必要的,師幼師幼合作演唱歌曲,也將成為歌唱藝術中不容忽視的一種手段。

      以上便是本人對此活動教材的粗淺分析,并在基礎上做的一些藝術處理?赡苓有不到位的地方,敬請批評指正,謝謝!

      小百科:牧羊人所謂牧羊人就是放養羊的人,電影牧羊人

    《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9

      課時:一課時

      課題:孤獨的牧羊人

      課型:以歌唱為主的綜合課

      教學目標:

      1、能用彈性的聲音和幽默、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孤獨的牧羊人》。

      2、了解音樂劇和約德爾調特點。

      3、通過欣賞、演唱接觸歐美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領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激發對世界優秀文化了解的愿望和興趣。

      4、學會小組內合作探究性的學習。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孤獨的牧羊人》

      2、分角色表現歌曲,嘗試自己設計歌曲演唱形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告知學生今天要選出金牌團隊和表現優秀的同學,請每一位同學都要努力。

      二、視頻導入

      觀視頻《孤獨的牧羊人》

      思考:作品中的歌曲帶給你怎樣的情感體驗

      三、新歌教唱

      1、第一遍聆聽聽出歌詞的演唱順序

      2、第二遍聆聽生談談自己對歌曲印象最深的`一句

      生自由談談,師小結。

      找出襯詞有幾處?哪幾處是相同的?

      唱一唱,用手畫畫旋律線,體會旋律的特點

      3、師生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

      師演唱主體部分,生演唱襯詞部分。要求生思考主體部分旋律有何共性。

      4、生完整演唱歌曲師適時糾正

      5、主體部分有幾個角色?他們在做什么呢?

      四、拓展與延伸

      再次觀看視頻《孤獨的牧羊人》

      1、看看歌曲的演唱聲音有何特點?

      2、了解約德爾調的特點

      3、了解音樂劇

      五、活動與創造

      嘗試自己設計演唱形式

      六、 總結

      七、評出金牌團隊以及優秀表現個人

    《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10

      活動設計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新課改形式下的這句話成了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也成了幼教界教育理念的一大主流、幼兒不感興趣的事物,即使我們教師花的心思進行揣摩,那也只能算是灌輸式教育模式,到頭來仍是事倍功半的成效,且有悖于新《綱要》精神、

      《孤獨的牧羊人》以其有趣、形象的木偶為素材,通過欣賞木偶劇的形式,融音樂于劇情的發展中,讓幼兒在欣賞木偶劇的同時,主動接受了音樂信息,潛移默化進入音樂氛圍中,為音樂教育開啟了另一種形式的門、

      教師通過對教材的處理,如:拎出音樂中詼諧有趣的“襯詞”部分,進行細致分析,并賦予其角色形象,使音樂教育擺脫以往聽賞式的傳統教育模式,符合大班幼兒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有助于音樂活動的開展、

      活動目標

      1、能用不同的速度、音色表現歌曲中高音區和低音區兩種不同音區的襯詞分、

      2、根據音符的高低位置,掌握襯詞旋律,按角色的形象特點用相應的歌聲演唱、

      3、在學唱過程中體驗師生合作的協調和快樂、

      4、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著節奏律動、

      5、初步感受歌曲中親切的情緒,用親切的'語調唱歌、

      活動準備

      歌曲圖譜、視頻材料、鋼琴、老山羊、小山羊圖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之聲》插曲《do,re,mi》營造音樂氣氛

      播放音樂,教師帶幼兒進入活動室,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動作,調動氣氛;

      二、介紹劇情,觀看視頻材料

      1、今天老師不僅給你們帶來了好聽的音樂,還有一樣好玩的東西呢!

      2、教師出示木偶,提問:這是什么東西?知道它是怎么玩的嗎?你們有沒看過木偶劇?

      3、教師介紹劇情:老師今天帶來的這個木偶人是有個牧羊人,他個他的羊群——老山羊和小山羊住在一個高高的山頂上,他沒有朋友,覺得自己很孤單、但是他有一樣愛好,就是喜歡唱歌,他的羊群們看到主人唱歌,也跟著唱了起來、他們的歌聲非常好聽,吸引了王子,登山的人們,旅店里的人,酒店里的人,小姑娘、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歌聲吧、

      4、播放視頻,完整欣賞;

      三、欣賞木偶劇,感知襯詞旋律

      1、完整欣賞后,提問:音樂里,唱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什么?

      2、你們的耳朵真靈,老師送你們兩個大拇指、“來伊噢嘟”在這首音樂里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襯詞”、這首音樂里,好多地方都出現“來伊噢嘟”,那它們在每一個地方唱的都是一樣的嗎?

      3、幼兒自由討論,并嘗試學一學;

      4、播放兩句襯詞,讓幼兒感受襯詞的旋律;

      5、幼兒模唱襯詞,教師伴唱;

      四、借助圖譜,學唱襯詞

      1、老師還請來了五線譜和音符寶寶來幫助我們學習這些襯詞、這五條線放在一起叫做五線譜,像豆芽一樣的叫做音符、我們來跟它們打聲招呼、

      2、教師把這些音符請到了五線譜上,就能變出好聽的音樂來、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音高、現在請你們猜一猜,位置高的音符唱的音樂高還是位置低的音符唱的高?

      3、請你們比較這兩張音符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4、音符往上爬的我們叫它高音區,它唱起來就像爬樓梯一樣,一級一級往上爬、音符平過去的我們叫它低音區,唱起來像走路一樣,平平穩穩的、

      5、幼兒與教師一起做手勢看圖譜演唱一次、

      6、這兩句襯詞分別表示贍養公公和小山羊唱歌的聲音,請你們猜一猜哪句是老山羊唱的,哪句是小山羊唱的?為什么?

      7、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老山羊老了,嗓子會發出怎么樣的聲音?小山羊呢?

      8、用不同的速度、音色來表現襯詞

      A、高音區——小山羊

      B、低音區——老山羊

      9、觀看視頻,并模仿一下老山羊和小山羊的聲音、

      10、請孩子們到鋼琴旁邊,分別學習老山羊和小山羊的聲音,男孩子當老山羊,女孩子來當小山羊,并請個別幼兒模倡;

      五、師幼合作表現襯詞,體驗師生合作的樂趣、

      1、小朋友們剛剛唱得特別棒,老山羊的聲音都表現出沙啞、粗重、慢吞吞的樣子,小山羊也表現出歡快、明朗、悅耳的樣子了、下面老師請你們跟老師來合作,你們唱襯詞的地方,老師來唱牧羊人的聲音、

      2、播放視頻,師幼合作演唱歌曲;

      3、有些小朋友還不知道地方是牧羊人唱的,哪些地方是羊群們唱的,不要緊,老師也請來了五線譜和音符寶寶來幫忙,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4、出示音樂圖譜,請幼兒找出老山羊和小山羊演唱的地方,并貼上相應的圖片;

      5、教師當牧羊人,男孩子當老山羊,女孩子當小山羊,一起演唱歌曲;

      六、結束部分、

      1、牧羊人現在還孤單嗎?為什么?

      2、教師小結:牧羊人再也不孤單了,因為他不僅有羊群們陪他一起唱歌,還有我們小朋友跟呢、現在老師請你們跟牧羊人一起表演吧、

      播放音樂,教師擺弄木偶,幼兒邊唱,邊隨意做動作,出活動室、

      課前反思

      歌曲《孤獨的牧羊人》選自堪稱經典之作的影片《音樂之聲》、音樂以木偶為主要線索,貫穿始終,為我們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各種形象,并通過多姿多彩的各種形象來提升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情趣、

      這首音樂最有特點的地方就是它的襯詞部分,詼諧、有趣,又朗朗上口,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從幼兒角度出發,木偶劇的欣賞恰好是“投其所好”,木偶劇間接成為一種教學手段、從教師角度出發,要剖析音樂內部結構,找出幼兒的興趣點——襯詞進行模仿、創造,并幫助和引導他們領悟到音樂的深層結構(這首音樂表現的是牧羊人和羊群們之間的事情),挖掘幼兒的興趣所在,使他們在耳濡目染中主動接受新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生出新的課題、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和揣摩,《孤獨的牧羊人》向幼兒展示的是一幅富有童趣的畫面:一個孤獨的牧羊人,通過自己那清脆而嘹亮的歌聲吸引了王子、登山人、旅店里的人、喝酒的人、小姑娘等、為什么他的歌聲能達到這種效果呢?就是因為他的羊群們為他的歌聲進行了伴唱,這句是其中的襯詞部分、于是對襯詞的學習便成了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單單學習襯詞的演唱,形式過于單一,再繼續深入挖掘其教材,我們會發現,原來可以賦予襯詞相應的角色形象——老山羊的歌聲和小山羊的歌聲、從兩種形象其自身的形象特征出發,以聲音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就是對音樂理解的升華部分、讓幼兒在學習掌握襯詞演唱的基礎上進一步創生出新的知識點,這就需要教師的“指點迷津”了、

      從幼兒的情感體驗來分析,與教師合作完成一樣東西,便是一次愉快的體驗,由此也可以達到師幼互動的良好氛圍、“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是必要的,師幼師幼合作演唱歌曲,也將成為歌唱藝術中不容忽視的一種手段、

      以上便是本人對此活動教材的粗淺分析,并在基礎上做的一些藝術處理、可能還有不到位的地方,敬請批評指正,謝謝!

    《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11

      教學目標

      1、欣賞樂曲,體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了解樂曲基本的節奏型,能夠看指揮用打擊樂器為樂曲配伴奏。

      重點難點

      欣賞樂曲,體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環境與材料

      1、幼兒已有了牧羊的概念,了解牧羊人。

      2、播放這首樂曲,使幼兒熟悉旋律。

      3、自制大樂譜,大羊、小羊、牧羊人、牧羊鞭圖片若干。鈴鼓、镲、雙響筒、碰鈴、三角鐵。

      4、音樂錄音帶。

      重點指導了解樂曲基本的節奏型

      一次備課

      教學過程

      一、看圖講故事

      教師結合音樂,邊擺圖片邊講故事(圖片擺放格式按樂譜的格式):

      [1—2]小節:"草地上走來四只羊"。教師講完這一句話之后,邊哼唱[1—2]小結的旋律,邊在大樂譜上每拍擺一個大羊圖片,并試著拍一拍。

      [3—4]小節:"草地上又走來七只小羊"。教師講完這一句話之后,邊哼唱[3—4]小結的旋律,邊在大樂譜上相應的位置,每半拍擺一個小羊圖片。

      [5—6]小節:同[1—2]小節。

      [7—8]小節:同[3—4]小節。

      [9—10]小節:"牧羊人大步走來"。教師講完這一句話之后,邊哼唱[9—10]小結的旋律,邊在大樂譜上相應的位置,每拍擺一個牧羊人的圖片。

      [11—12]小節:"牧羊人揮舞著鞭子"。教師講完這一句話之后,邊哼唱[11—12]小節的旋律,邊在大樂譜上相應的位置,每拍擺一個牧羊鞭的圖片。

      [13—14]小節:同[9—10]小節。

      [16—17]小節:同[11—12]小節。

      [18—20]小節:同[1—4]小節。

      [21—23]小節:同[5—7]小節。

      [24]小節:"牧羊人揮舞著鞭子,把大羊、小羊趕到了一起"。教師講完這一句,邊哼唱[24]小節的旋律,邊把牧羊人、牧羊鞭、大羊、小羊的圖片擺在[24]小節相對應的位置上。

      二、配樂器

      教師啟發幼兒根據音樂形象選配樂器。

      三、演奏

      1、在教師的指揮下看圖譜演奏。

      2、請幼兒做指揮,進行演奏。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譜學唱歌唱中的襯詞部分。

      2。能用不同的速度、音色,按角色的形象特點用相應的歌聲演唱。

      3。嘗試用接唱得方式演唱,體驗歌曲的快樂情緒

      活動準備:

      圖片、圖卡、伴奏歌譜、視頻。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認識"唻噢嘟"。

      1.觀察圖片

      教師:今天周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副漂亮的圖畫,請小朋友們看看畫上有誰?

      幼兒:牧羊人。

      教師:除了牧羊人,還有誰?

      小結:你們觀察的真仔細,畫上有一個牧羊人,還有山羊爺爺和一只小小山羊。他們呀正在高高的山頂上比賽唱歌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完整欣賞歌曲。

     。1)教師:他們歌里唱得最多的是什么?

      (2)教師:你們的耳朵真靈,他們唱了唻和噢嘟,這個紅色的是唻,黑色的叫噢嘟,他們是一對好朋友,經常手拉手連在一起。連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叫什么名字呢?

     。3)教師:他們手拉手連在一起的.時候叫唻噢嘟,我們一起來喊喊他們的名字。(2遍)

     。ǘ└惺芨枨瑢W習歌曲。

      1.分別學習三種角色的襯詞。

      (1)牧人的歌:

      教師:那剛才唱歌時,你聽到第一個出場的人是誰?牧人唱了兩次歌曲(出示圖卡),牧人唱的兩次都一樣嗎?哪些地方你會唱的?上來指一指。(先個別示范后集體)

      教師:聽牧羊人是怎樣唱的?

      教師:我們一起來把牧羊人唱的歌曲唱一唱好不好?

      教師:歌中說他的歌聲多么嘹亮,什么是嘹亮?那你們能不能用嘹亮的歌聲再來唱一遍?

      教師:我們來做個游戲好不好?老師唱第一句,你們唱第二句唻噢嘟,我唱第三句,你們唱第四句。

      教師:我們來交換下,好嗎?

     。2)山羊爺爺和小小山羊的歌:

      教師:牧羊人唱完了,接下來輪到誰出場了。(山羊爺爺,或小山羊),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誰先唱歌的?(教師范唱)(沙啞)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小山羊怎么唱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細細)山羊爺爺和小小山羊誰先來?

      (三)完整

      教師:我們用嘹亮的,粗粗的,細細的聲音來演唱一遍,行不行?

      (3)分角色演唱。

      教師:我們一起來分角色演唱,好嗎?輪到哪個角色演唱,扮演的人就站起來唱好不好?

      2.學習合唱部分的襯詞。

     。1)傾聽合唱部分。

      教師:牧羊人、山羊爺爺和小小山羊他們聽到小朋友唱的歌那么好聽,他們又要開始唱了,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回他們是怎樣唱的?

      教師:他們是怎么樣唱的?

      教師:合唱的時候他們唱了些什么?我們一起來數數有幾個唻噢嘟?藍色可以表示什么呢?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著圖譜唱一唱。

      教師:這次老師唱的輕一點,請你們唱響一點,看誰唱得最好?

      教師:這么多小朋友一起合唱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我們起立,站著來唱一唱合唱部分。

      教師:我們能不能把這首歌曲完整的演唱呢?

      教師:你們唱的真好,我們分角色演唱好不好?誰想做牧羊人?山羊爺爺?小小山羊?

      教師:聰明的客人老師肯定早就學會了,我們和客人老師一起來合作完整的演唱這首歌曲好不好?

      教師:你們唱的又認真又好聽,和客人老師合作的也很好,表揚下自己!

      (三)介紹背景。

      教師:你們在演唱這首歌曲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這首歌曲的名字叫《孤獨的牧羊人》。我們把這首好聽的曲子去唱給其他弟弟妹妹聽吧!

      教學反思:

      歌唱教學的啟示

      《孤獨的牧羊人》是外國電影《音樂之聲》的插曲。歌詞和曲調都特別好聽,歌詞經過改編后,使得歌曲內容更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讓幼兒感興趣,更容易理解。這首歌曲通過旋律、襯詞的形式表現活潑、詼諧的風格。這樣的作品可以讓幼兒感受優秀的音樂元素。這樣的作品可以讓幼兒感受優秀的音樂元素。除此以外,這首歌曲還表現了孤獨的牧羊人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工作繁忙,生活節奏緊張,幼兒的交往機會較少,孤獨感日益增強。這首歌曲可以啟發幼兒在生活中用更積極的態度和更智慧的策略去面對各種消極情緒。

      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我本人的音樂教學風格,我適當的降低了難度,運用了更多體態、肢體語言和表情的變化來對幼兒記憶歌詞進行感官上的有效刺激,學唱部分刻意用了比較固定的動作和表情來作為提示,以便形成幼兒在記憶中的定型。學唱過程中有意選擇采用教師體態上的高低變化給予幼兒有關音高和音低的教學暗示,以解決教學中旋律上的難點問題。考慮到歌唱活動本身反復練唱的枯燥性,我將幼兒練唱過程變換成對唱游戲,不管是分左右幼兒,還是幼兒和老師,還是我們和在座客人老師,都是對歌曲本身的練唱,都為幼兒盡快掌握該活動的重難點提供了試練的機會。而幼兒練習時伴奏老師始終給予曲調的提示,是為了讓幼兒的每一次練習都能在曲調上有清晰準確的指引。

      為了準確把握幼兒的已有經驗和學習特點,我對班上幼兒的認知水平、情感態度需要進行分析。幼兒對"孤獨"有一些來自生活中的經驗。我可以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遷移到作品中來。雖然歌曲襯詞部分音域較寬,八度音程大跳較多,不容易唱準,不過由于幼兒有看圖譜的經驗,由一定的理解符號的能力,所以圖譜教具是本次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幫助幼兒更直觀地理解歌詞大意,讓幼兒通過視覺來準確觀察和學習。

      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我發現學唱進行到后面部分,發現幼兒大致掌握了,不需要我再用動作暗示,我便馬上調整了教育策略,針對個別重難點,用口型而不發聲的方式加以提示,給了幼兒記憶搜索的過程,促使幼兒產生邏輯反應,唱出了后面的歌詞。

    【《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06-23

    《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合集[11篇]06-23

    【熱】《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11篇06-23

    《孤獨的牧羊人》音樂教案精華11篇06-23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孤獨的牧羊人》01-18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孤獨的牧羊人07-18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孤獨的牧羊人》4篇01-18

    《快樂的牧羊人》大班音樂教案12-07

    孤獨·音樂07-2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一线精品精品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99 | 亚洲无玛中文字幕久久婷婷 | 日本一本之道高清不卡免 | 三级视频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