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三年級數學教案>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時間:2025-01-13 14:04:50 嘉璇 三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熱門]3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熱門]35篇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1

      教學目標

      1、知道買文具時應該說些什么,能正確表達自己購買文具的愿望。

      2、買文具時,能與售貨員正確對話。

      3、教育學生說話時態度要大方,語言親切、有禮貌,聽別人講話時要認真耐心。

      教學重點

      1、能進行買賣文具的對話并使用禮貌用語。

      2、分角色對話時做到態度大方自然。

      教學難點

      在買文具過程當中遇到問題時(如質量差、價格貴、售貨員或顧客出現差錯……)能及時應付。

      課前準備

      1、課前,教師可布置學生到文具店或商場文具柜臺買文具,也可以觀察別人買文具,記住買文具的過程,感知買文具的一般知識。

      2、每個同學準備一兩件文具,并貼上價格標簽。

      3、用紙作一些錢。

      4、有放文具的柜臺——課桌。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看圖想象,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到文具店買過文具嗎?今天我們去文具店買文具,好嗎?(板書課題)(出現掛圖)

      1、你們瞧,已有兩位小朋友比我們先去文具店買東西了。你們想想他們會說些什么?售貨員阿姨又會怎樣說呢?

      2、(下面我們請三位同學來扮演圖中的'售貨員和顧客。板書:售貨員顧客看看他們是怎樣買文具的,好嗎?)分角色表演。

      3、師生評議。(他們表演得過且過怎樣?誰愿意來說一說。他們都很講禮貌,顧客表達也很清楚。師:說得真好。)(板書:文明禮貌,表達清楚)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做個這樣的顧客呢?

      二、學生試練,進行合作,實踐。

      1`、利用自備學具,小組演練。(請同桌的同學把各自的文具盒打開,放在桌子中間,然后一人當售貨員,一人當顧客,練習一下怎樣買學習用具。開始吧。)

      2、指名表演。

      3、師生評議。(你們說他們表演得好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說得真棒。)

      三、舉一反三,深化訓練

      1、師生表演,設置訓練情境。

      (1)是啊,這位售貨員非常熱情周到,現在連老師也想向她買學習用具了。)

      (2)師邊說邊走向扮售貨員的女生進行交際。

      (3)師拿著剛買的圓珠筆在手心寫寫畫畫說:這支圓珠筆真不錯,還有香氣呢。咦?怎么斷水不能寫了呢?這可怎么辦呀?同學們,如果你們遇到了這種情況(小黑板出示:買學習用具,發現質量有問題,應該怎么辦?),請同桌的`同學進行討論。

      2、鼓勵發表意見。(如:退換圓珠筆;還可以怎么辦?打投訴電話。你還懂得拿起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做得真棒。)

      3、同學們平時買東西時,還遇到過別的情況嗎?

      如:以次充好;價錢太貴;忘了找錢;多找錢;態度不好……

      4、面各小組自主選擇一種情況,然后在小組里說一說,演一演。

      5、根據學情,選擇上臺表演。

      6、師生評價,激勵擴展求異。

      師小結:大家在買東西時,不管遇到任何意外情況,都要動腦筋,想辦法,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四、讀一讀兒歌

      五、總結提高,課外延伸

      師:今天,小朋友們特別能干,學會了怎樣買自己所需要的文具。回家后,能不能為媽媽分擔一些家務,幫媽媽購買一些日用品?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一)(p12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三步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比較熟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掌握連除、連乘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解答。

      教學重點:

      復習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并能比較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小黑板、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混合運算及兩步計算應用題,今天我們要復習這部分內容。通過復習,要使同學們更好地熟練地進行解答。

      二、復習運算順序

      1、提問:有哪幾種計算?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2、請學生歸納:(運算順序及小括號)

      3、練習復習(一)第2、3、4題。

      (1)各自獨立完成。

      (2)校對,講評2、3題,校對后講評第4題。

      三、復習應用題。

      1、各自分析,解答第5、6題。

      2、完成后,說說分析思路解題步驟。

      3、引導歸納:解兩步計算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

      四、小結:(混合運算順序,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五、作業《作業本》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二)(p126)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會用分析法或綜合法分析所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解答。

      2、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正確分析各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熟練地解答。

      教學準備:

      小黑板、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1、練習第8、9題題組練習。(觀察比較得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強調解題時認真審題)。

      2、練習10、11、12題,獨立完成,逐題講出思考過程,講評。

      3、練習第13題,明確題意,用移多補少的方法解答。

      4、第14題是移多補少的逆向應用題。

      師生共同探討完成。

      5、小結: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應注意什么?

      6、作業《作業本》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三)(p127)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數量關系,并能比較熟地進行解答。

      2、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滲透對應的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所學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數量關系。

      教學準備:

      小黑板、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基本訓練,投影儀顯示下列題目

      1、根據下面問題聯想條件,并說出數量關系式。

      ①兩個雞場一共養雞多少只?

      ②兩個雞場養雞的只數相差多少?

      ③平均每個雞棚里養成雞多少只?

      第二養雞場要給第一養雞場多少只雞,兩個雞場的雞同樣多?

      2、根據下列條件提出問題,并說出數量關系式。

      ①有桔子2500千克,蘋果是桔子的3倍。

      ②有蘋果7500千克是桔子的3倍,桔子有多少千克?

      三、重點訓練:圍繞上面第1題聯系第15題訓練。

      四、獨立完成其余幾題。

      五、引導完成思考題

      六、作業《作業本》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萬以內的數和簡單的分數有進一步的認識;對千克和克以及24時記時法有進一步的了解;提高運用學過的數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數感。

      2、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口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等計算,在正確率和速度兩方面都能達到基本的要求,使計算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學會觀察物體,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認識周長的含義,解決有關周長計算的實際問題,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4、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認識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體會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統計過程。

      5、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意識,發展數學思考。

      二、具體安排

      1、乘法、除法(第一、七單元)

      2、認數、千克和克(第二、三單元)

      3、24時記時法(第五單元)

      4、長方形和正方形(第六單元)

      5、觀察物體、統計與可能性、認識分數(第八、九、十單元)

      6、加和減(含應用題)(第四單元)

      整理與復習1

      復習內容:乘法、除法(第一、七單元)

      復習目標:

      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等計算,在正確率和速度兩方面都能達到基本的要求,使計算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復習過程:

      一、 出示題目

      1、238×4 208×4 280×4 800×4

      要求說出題目之間的區別。

      指名板演,并齊練。

      評講:計算過程、計算的注意點、格式的書寫要求。

      說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并熟記。

      2、64÷2 65÷2 65÷6

      指名板演,并齊練。

      評講:計算過程、計算的注意點、格式的書寫要求。

      要求說出題目之間的區別。

      說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并熟記。

      二、 練習指導

      1、 P109.4

      估算得數大約是幾十多,并要求說出估算方法。

      指名計算,再進行比較異同。

      2、 P109.6、7

      獨立審題,理解題意,對學生中存在的解決問題中出現的困難給予解答。

      三、 全課總結

      四、 作業

      1、 P109.4、6、7

      2、 補充應用題(略,五題)

      整理和復習2

      復習內容:認數、千克和克(第二、三單元)

      復習目標:

      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萬以內的數有進一步的認識;對千克和克有進一步的了解;提高運用學過的數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數感。

      復習過程:

      一、認數

      1、回憶在"認數"單元學會的知識內容。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2、課堂練習

      ⑴回憶萬以內數位順序表,要求熟記。

      ⑵讀數:3245 3045 3005 3050 10000 3500

      要求:讀出上面各數。說出讀數過程的注意點。說出各數的組成。

      ⑶寫數:五千四百一十三

      四千零七十

      八千零六

      一萬

      二百三十

      九千九百

      要求:寫出上面各數。說出寫數過程的注意點。說出各數的組成。

      ⑷萬以內數的比較大小。比較上面第⑵中各數的大小,并能說出比較方法。

      3、練習指導:P108.2

      指導看圖,獨立完成。

      全班交流,組織討論:你是怎樣解答第2小題的?

      二、千克和克

      1、回憶已學過的質量單位。

      名稱、實際重量、進率。

      2、P108.3

      獨立完成,組織交流。

      問:怎樣比較出商品的重量?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布置

      1、練習冊上相關內容。

      2、補充應用題(略,五題)

      整理與復習3

      復習內容:24時記時法

      復習目標:

      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24時記時法有進一步的了解;提高運用學過的時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復習過程:

      一、引導梳理知識

      1、在"24時記時法"中你學會哪些內容?

      2、你在這一單元中哪些內容學得最好?有什么學習經驗或學習中要注意的地方介紹給同學們?

      二、組織復習

      1、時間的轉換

      ⑴將普通記時法轉換成24時記時法

      上午6:20 上午9:30

      中午12:00 下午1:40

      晚上7:50 晚上11:25

      ⑵將24時記時法轉換成普通記時法

      6:40 15:40

      12:00 24:00

      20:40 17:30

      ⑶指名學生口述轉換的方法。

      2、P108.1

      獨立看圖,理解圖意

      獨立完成,組織評講。

      歸納總結。

      二、課堂練習

      1、小明每天晚上8:30睡覺,第二天早晨6:30起床,他每天的睡眠時間有多長?

      2、一家快餐店5:30營業,23:00結束一天的營業,求這家快餐店每天的營業時間。

      3、圖書館每天的開放時間是:8:00--11:30,13:30--18:00,求這家圖書館的開放時間。

      4、一列火車7:15從南京開出,8:10到達鎮江,8:21分再從鎮江開往常州,你能算出這列火車從南京到鎮江的`運行時間和這列火車在鎮江的停靠時間嗎?

      三、全課總結

      四、完成作業

      補充題目(包括時間的轉換和有關時間知識的應用題)

      整理與復習4

      復習內容:長方形和正方形

      復習目標:

      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認識周長的含義,解決有關周長計算的實際問題,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復習過程:

      一、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出示

      2、 要求說出圖形名稱。

      問:你還知道哪些關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

      教師相機板書(特征,關系,各部分名稱,周長計算方法)

      二、周長計算方法

      1、計算圖形周長

      長是4厘米,寬是3厘米,求它的周長。

      長是5分米,寬是3分米,求它的周長。

      長是6米,寬是3 米,求它的周長。

      邊長是5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邊長是6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邊長是8米的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2、課堂練習

      ⑴給一塊邊長是25厘米的正方形手帕縫制花邊,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花邊?合多少分米?

      ⑵小紅沿著長30米,寬20米的長方形操場跑了2圈,她一共跑了多少米?

      ⑶給一塊長20米,寬8米的長方形菜地圍籬笆,籬笆長多少米?

      ⑷給一塊長20米,寬8米的長方形菜地圍籬笆,如圖:

      籬笆長多少米?

      ⑸用兩個邊長都是2分米的小正方形拼圖形,拼成的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分米?

      ⑹用兩個長都是4厘米,寬都是2厘米的小長方形拼圖形,拼成的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

      1、P111.10--12(完成在書上)

      2、練習冊上相關習題。

      整理與復習5

      復習內容:觀察物體、統計與可能性、認識分數

      復習目標:

      1、 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認識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體會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統計過程。

      2、 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簡單的分數有進一步的認識,提高運用學過的分數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數感。

      復習過程:

      一、練習指導

      1、P110.9

      ⑴獨立看圖,理解圖意。

      指導學生從正面依次觀察六幅圖,說出看到的圖案。

      ⑵再要求從側面、上面進行觀察。

      ⑶按課本中的要求練習。

      ⑷組織討論交流。

      ⑸拓展:按教師要求畫出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圖案。

      2、P110.13

      ⑴引導看圖,了解圖中每一份所用的分數。

      ⑵引導審題,明確題目要求。

      ⑶指導思考。

      ⑷組織交流。

      ⑸教師小結。

      3、P112.15

      ⑴指導理解題目意義,分小組活動。

      ⑵組織討論題中第⑶⑷問。

      ⑶全班交流,歸納總結。

      二、全課總結

      三、布置作業(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習題)

      整理與復習6

      復習內容:加和減(含應用題)

      復習目標:

      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意識,發展數學思考。

      復習過程:

      一、應用題解題能力指導

      1、一條褲子28元,一件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 ?

      2、一條褲子28元,一件上衣的價錢比褲子的3倍多(少)5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一條褲子28元,一件上衣的價錢比是褲子多(少)3元。 ?

      4、一條褲子28元,一件上衣84元,一件毛衣的價錢比褲子和上衣的總價錢少15元,一件毛衣的價錢是多少?

      5、商店有6袋乒乓球,每袋有5個,每個乒乓球售價2元,這些乒乓球一共售價多少元?

      6、一頭牛一天吃草15千克,照這樣計算,5頭牛一個星期吃草多少千克?

      7、看圖,算出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

      二、全課總結

      三、布置作業完成練習冊上相關習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4

      教學內容:

      教材第63頁例3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長度單位、面積單位。

      2、區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并能正確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重點:

      通過圖形和直觀演示加深對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由直觀到抽象地區別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10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長的毛線和1個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請同學們說一說你都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

      2、你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引入新課: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學習教材第63頁例3。

      1、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請同學們動筆畫一條1厘米的線段和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提問:

      ①什么樣的圖形為1平方厘米?

      ②小組討論說一說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③你能與用手勢比畫1厘米和1平方厘米嗎?

      2、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請同學們用手勢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2)教師手里有一根毛線,它的`長大約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長的毛線)

      (3)出示正方形請同學們估測這是1什么?

      引導:你們看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區別了嗎?

      (4)請你們在練習本上畫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5)展示學生畫的.圖。

      3、比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師的講桌的長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認一下是從哪里到哪嗎?

      (2)講桌的面積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區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同學們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說一說1米和1平方米的區別嗎?(小組合作到前面演示,雙臂張開大約是1米,四個同學把伸開的雙臂手搭手圍成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4、通過估算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1)先小組合作估計同學們所用課桌的長度和寬度,教師用皮尺幫助學生驗證。

      (2)估計自己課桌面的面積大小,再用同學們準備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3)說一說,你周圍哪些物體的一個面分別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教材第64頁練習十四第5題。

      2、畫一個正方形并標出這個人正方形的邊長和面積。

      3、用9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擺圖形,算出它們的面積和周長。

      4、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一條線段長1平方分米。

      (2)一居室的面積大約是10米。

      (3)一根鉛筆長15厘米。

      (4)一座高樓高約100平方米。

      (5)小明從學校要走50米的路才能到家。

      四、思維訓練

      動腦筋,想一想。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直觀圖形的學習,學生進一步鞏固了面積單位的概念,能夠正確區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能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加深了對年級單位和長度單位概念的理解。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5

      教學內容:

      練習一第1~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聯系,鞏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學生能夠熟練計算。

      2、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

      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口算乘法

      教學難點

      在能夠正確迅速計算的同時,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練習。

      2、一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3、一位數乘兩位數(進位)

      二、練習。

      完成練習一的.第1~6題。

      1、教師組織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2、組織學生看圖,思考,列式,計算,寫答語。

      第2問有學生自己提問題并解答,教室可組織小組進行交流

      3、先出示題目,問學生應該先做什么,再比較,哪些題還有其他方法?

      4、本題數字信息較多,問題由簡單到復雜,可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后再個別輔導。

      5、先讓學生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齡學生計算是沒有問題的,媽媽的年齡,可給與一定的提示。

      三、課堂評價

      你覺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樣,你能解決那些實際問題?

      學生聽算,集體訂正,并與同伴交流計算的方法。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并說說計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觀察圖片從中獲取數學信息,然后思考問題,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學生提出問題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組內交流。

      比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結果,也可觀察因數的變化。

      學生先觀察圖片,獲取信息,再根據問題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解答。可以請求教師幫助。

      學生弄清楚運算順序后再解答,最后訂正。

      先獨立思考,在完成題目。

      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說,可與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幫助。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周長的概念,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2、讓學生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它們之間的進率,并進行簡單的計算和估計。

      3、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建立噸的質量觀念,知道千克和噸之間的進率;能夠進行時間和質量的簡單計算和估計。

      4、讓學生初步認識簡單分數的含義,懂得簡單分數的大小比較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時、分、秒”

      1、結合實例說說時、分、秒在實際生活中的用法。

      (1)一節課的時間是40(),課間一般休息10(),再加上()分鐘就是1小時。

      (2)眨一下眼大約是1(),呼吸一次約需3()。

      (3)時針從數字2走到數字5是()時,分針呢?

      2、時間的計算。

      (1)3時=()分4分=()秒

      (2)一列火車7:52停靠站臺,8:05駛出,在站臺停留()分鐘。

      3、完成教科書第122頁的第9題。

      二、復習長度單位和噸

      1、說一說你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分別用手勢比劃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長。

      2、舉例說說身邊常見物體(或常用到的單位)的長度。

      3、進率換算。

      (1)1厘米=()毫米1分米=()厘米

      1千米=()米1噸=()千克

      (2)完成教科書第122頁的第10題。

      三、復習四邊形

      1、完成教科書第121頁的第7題。

      (1)、先讓學生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

      (2)、歸納,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聯系和區別。

      (3)、任選一個圖形說說什么是周長,并估算出它的周長。

      2、完成教科書第122頁的第8題。

      先引導學生找一找哪些線段屬于周長,并用鉛筆描一描,再計算出各自的周長,在全班交流訂正。

      四、復習分數的初步認識

      1、完成教科書第123頁的第11題。

      (1)數一數,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了幾個小正方形。

      (2)涂一個小正方形,并說說占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3)涂兩個小正方形,并說說占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有幾種分數表示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結合題目引導學生理解分數的含義。

      (4)讓學生接著涂完,填在書上,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如何計算。

      五、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二十六的第7—11題。

      第7題,先引導學生看圖觀察,彩帶的長度與哪些數據有關,待學生理解題意后,再讓學生獨立解答。

      第8題,先讓學生從情境中提煉信息,敘述提意,然后解答交流。

      第11題,屬于排列,每個人都有可能出石頭、剪子、布,共有9種可能。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7

      一、教學內容:

      練習二十六的第14—18題。

      二、教學目的:

      通過綜合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4—18題

      1、做第14題。

      讓學生同時做,教師計時,做完了舉起手來,教師告訴所用時間,學生把時間記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到3分時,看有多少人做完,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要給予表揚.

      2、做第15題。

      先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注意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個別輔導.在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做第16題。

      做題前,先小聲地說一說運算順序,然后再做.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2700÷5+306×4,85×6—1799÷7是怎樣脫式的,為什么乘除法可以同時脫式.

      4、做第17題。

      先讓學生自己做,如果有些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稍加提示:這道題的問題是什么?要想求出平均每月節約水費多少元,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今年前6個月平均每月的水費知道嗎?該怎樣求?

      5、做第18題。

      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可以問一問學生:第二問缺少什么條件?缺少的條件在哪里?

      (二)根據學生做題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或補充練習。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9頁的第7~1.1題,練習二十六的第10—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認識,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

      2.使學生掌握正方形、長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能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千米、噸

      1.第做109頁的第7題。

      教師提問,學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噸

      是多少千克?

      隨著回答,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噸=1000千克

      2.做第109頁的第8題。

      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東西的高大約1毫米(1分硬幣),什么東西的長大約1分米.然后再用手勢比劃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長.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0題。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4千米=( )米,讓學生想一想該怎樣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師再說一遍推想過程:因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個1000米,就是4000米,所 以4千米=4000米。

      接著,教師再板書出:5000千克=( )噸,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學生明確它的推想過程,然后讓學生完成第10題,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推想過程.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1題。

      先讓學生把相等的數量用線連起來,然后再指名說一說道理。

      二、復習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1.做第109頁的第9題。

      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然后讓學生分別說出是什么圖形,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每個圖形下面板書圖形的名稱.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大家想一想,這幾個圖形各有什么特點?

      指名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寫在黑板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順序說,如先說邊的特點,再說角的特點,或每個圖形分別說.最后使學生看到它們 的區別和聯系。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教師只說明題意,讓學生在點子圖上任意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正方形.教師巡視,看學生畫的方法是否正確,學生畫完以后,要說出是怎樣畫的.對畫得 又對又快的學生應給予表揚。

      3.做第109頁的.第10、11題。

      教師:什么叫一個圖形的周長?

      讓學生做第10題.要求量的時候,精確到整厘米.每量一邊,在邊的旁邊注上該邊的長度.算完以后,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教師注意糾正學生中的錯誤.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3題。

      教師可以根據班里的情況,讓學生準備兩張邊長15厘米的正方形紙。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注意學生中出現的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指出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后,求長方形的周長是求哪幾條邊的和,有沒有 不同的解法?對想出不同解法的學生應給予鼓勵。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8~109頁的第3~6題練習二十六的第5~9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會計算比較容易的三步式題

      2使學生進一步學會分析數量關系,能夠比較順利地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個已知條件和含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混合運算

      1做第108頁的第3題

      先出示第1小題,讓學生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然后再出示第2小題,也讓學生說說怎樣脫式計算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練習機會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5題

      讓學生獨立做,先審題,再填空可以讓比較好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能夠按圖示的每一步計算正確就可以了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6題

      先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集體訂正訂正時對有錯誤的學生,讓他們找出原因并改正

      二、復習應用題

      1做第108頁的第4題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然后讓學生改變題目的問題,口頭改編成一道兩步應用題

      2做第108頁的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題目里的數量關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讓學生改變第三個條件口頭編成不同的兩步應用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改編,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將學生口頭改編的'應用題的要點寫在黑板上如:

      (1)一個糧倉存小麥85噸,存大豆60噸,存的玉米比小麥和大豆的總數多38噸,存玉米多少噸?

      (2)總數多38噸

      (3)存的玉米是小麥和大豆的總數的2倍

      (4)存的小麥和大豆的總數比存的玉米多38噸。

      (5)存的小麥和大豆的總數比存的玉米少38噸

      3做第109頁的第6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做完后說一說是怎樣分析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畫出線段圖加以說明

      然后讓學生把問題和已知條件調換,變成不同的兩步應用題。改編后,可以再讓學生說一說線段圖怎樣改,再解答出來

      三、作業

      練習二十六的第7~9題

      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做第21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10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進一步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筆算以及驗算的方法,溝通知識間的聯系,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熟練程度。

      教學重難點:

      熟練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的口算、筆算方法以及驗算的`方法;在計算時對各種情況進行比較,弄清聯系和區別,加深理解,組建良好的知識結構。

      教學過程:

      1、做P12(1)直接寫出結果。

      集體訂正。

      選擇幾道題要求說說口算方法。

      2、做P12(2)做第一組。

      強調末尾有0的除法筆算。

      先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

      做完集體訂正。說說上下兩題在計算方法上的區別和聯系。

      3、做P12(3)做兩題

      做完后說說驗算方法。

      4、做P12(4)看懂題意。說說單價的.意思。

      直接填在書上。

      集體訂正。

      5、做P12(5)先看圖,說說從圖中看到些什么。

      小組交流,試著提出各種不同的問題并進行解答。

      6、課堂作業:P12(2)后兩組,P12(3)剩下兩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進一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在練習的同時不僅僅會做題目,還要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1、做P12(6)出示題目,要求先算一算,然后比一比上下兩題有什么規律。

      出示54÷18,讓同學們根據剛才得出的規律進行試算。

      2、做P13(7)看圖理解題意。

      做在本子上。

      指名說說是怎樣解決的。

      3、做P13(8)先獨立完成,再說說是怎樣解決的。

      4、做P13(9)看圖理解題意。

      小組先討論準備怎樣租船。

      交流租船方案。

      再討論租金的計算方法。

      交流,并選擇較合理的方案。

      (9只大船,2只小船最為合理)

      5、課堂作業:P13(9)思考思考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11

      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是第一學段的最后一冊教材,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數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等得到發展,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全面達到本冊教材和第一學段的教學目標。

      教材說明

      本單元的復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復習共分為八部分:位置與方向,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統計,年、月、日,面積,小數的初步認識,解決問題。復習的重點是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統計,面積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其他內容也比較重要,也要讓學生切實理解和掌握。本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主要是培養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總復習中沒有單獨安排復習。可讓學生通過練習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

      總復習的編排注意突出以下幾點。

      1.注意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便于在復習時進行整理和比較,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第112頁的第1題,既復習了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北、南、東或西)辨認其余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方向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同時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另外,也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描述簡單的路線圖等知識打下了基礎。

      2.注意加強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加強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如第112~113頁的第2、4題,第2題設計了估算和筆算3個家庭平均每月用電數的題目,讓學生體會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3.加強統計觀念的培養。如第113頁的第5題,既復習了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并根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也復習了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同時滲透了環保教育。

      4.加強空間觀念的培養。如第114頁的第7、8題,既復習有關面積的基本知識,也復習了估計給定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能夠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

      5.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總復習中,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內容的應用本身就是解決問題;另外,也單獨安排了一些聯系生活實際的解決問題的內容,如第115頁的第11、12題,讓學生了解用連乘、連除可以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用5課時進行復習。復習時,對于本單元的主要內容要重點復習,教師應了解每一名學生在學習中還有什么問題,啟發、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解決問題;其他內容的復習,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對學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內容要重點復習,使學生都能夠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如果有機動時間,教師可適當安排時間對第一學段(前六冊教材)的內容按照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等領域適當進行系統整理和復習,全面完成第一學段的教學目標。

      2.復習位置與方向時,結合教科書第112頁的第1題,可以先讓學生用八個方向詞語說一說小清家的周圍有什么;然后再進行小組和全班交流,結合學生表達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說一說怎樣識別方向和用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看懂簡單的路線圖。教師可以在圖上加幾條公共汽車路線,豐富情境的內容;也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重新繪制簡單的地圖,讓學生描述。

      3.復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時,通過讓學生做第112頁的第2題,了解學生計算時還存在什么問題,啟發、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錯誤所在,并通過反思自己糾正;還應注意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達到計算熟練。

      4.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時,結合第113頁第3題復習口算,結合第4題復習估算和筆算。教師針對計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訂正,再通過練習二十五中的有關練習或出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使全體學生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5.復習統計時,讓學生分析第113頁第5題中的數據,對近年來該地區沙塵天氣的發展變化趨勢有一個判斷;讓學生談談感想,有什么辦法減少沙塵天氣,使學生受到環境保護的思想教育。

      6.復習年、月、日時,要注意全面復習學過的時間單位和有關知識,可借助表格進行系統整理時間單位,結合實例讓學生體會這些單位的大小,培養學生的估計能力。

      7.復習面積時,結合第114頁第7題,讓學生結合實例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知道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第114頁的第8題,先讓學生獨立估計,再合作進行測量,然后進行全班交流;讓估計得比較準確的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估計的,讓估計得不夠準確的學生說一說誤差出現在什么地方,從而提高學生的估計能力和測量的能力。

      8.復習小數的初步認識時,除了結合第115頁的第9、10題外,還可用一些實例引導學生理解小數的基本含義,體會到小數與分母是10和100的分數的聯系。

      9.復習解決問題時,可結合第115頁的第11、12題,了解學生是否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能否正確列式計算。啟發、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注意讓學生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不要求一個學生掌握多種方法。

      10.關于練習二十五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3題,先讓學生估算,再用筆算。有的學生可能估算的結果與筆算的答案不同,如把58看成60,11看成10,估算結果是600,答案是不能一次送走這批人;實際情況是58×11=638,一次能送走這批人。上面的估算方法按照一般思路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卻得出了相反的答案。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面對實際問題時怎樣選擇比較合適的估算策略,才能解決問題。上面的估算方法問題出在:1輛車能坐58人,如果把11看成10,等于少運了58人,58相對于620人來說誤差較大。因此,估算時計算60×11=660比較合適。因為把58看成60,1輛車多運2人,10輛車才多運20人,誤差相對較小。這樣就能得出“一次能送走這些人”的正確答案。

      第5題,讓學生通過分析數據,對人均消費糧食的變化趨勢有一個判斷。在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供人們吃的東西越來越豐富,所以人均消費糧食越來越少。

      第9、13題,教師注意結合題目進行環保教育。

      練習二十五最后的思考題,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到第三學段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時要用到這種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思路如下。

      由題中的條件可知:

      3杯水+空瓶=440,

      2杯水+3杯水+空瓶=600,

      所以2杯水+440=600,2杯水=600-440,得出1杯水=80克。

      空瓶=200克。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12

      教學目標:

      1、復習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及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及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及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夠迅速、準確的計算。

      2、進一步掌握一位數乘兩、三位數,一位數除兩、三位數的筆算乘除法。

      3、鞏固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能夠準確地進行計算。

      4、鞏固常用的計量單位以及相互之間的進率關系,進一步建立噸、千克、克的概念。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

      2、通過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計量單位進行回顧和整理;能夠采用比較法、排除法等方法結合實際,正確使用計量單位。

      3、通過復習,激發學生自己整理知識的`興趣,加深對數學的喜愛,使學生更加樂于學習數學。

      教學設計:

      1、談話激趣:同學們,到今天為止,我們三年級上學期的新課程全部結束了。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將對本學期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到了現在,我們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學能幫助其他同學進行復習鞏固。看誰最認真,做得最好!

      2、整理回顧口算方法:

      (1)出示口算卡片,讓學生利用開火車形式快速計算。

      (2)強化口算方法:指名說出204×3和408÷4的口算方法。

      (3)計時訓練:我們開始一個小競賽,看誰做的又對又快。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總復習的第1題,準備好,“開始!”交流,訂正。

      3、回顧整理筆算的方法:

      (1)口算同學們做得又對又快,筆算是不是也掌握得非常好呢?書上的第5題的算式。

      (2)交流,評價。

      4、整理回顧兩步計算式題。

      (1)在以前我們學生的兩步計算試題中,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2)試著做一做第9題。

      (3)全班訂正。

      (4)出示改錯題:判斷下列各題計算是否正確,為什么?

      5、復習常用的計量單位。

      (1)剛才,同學們計算題掌握的都非常好!這學期我們不僅學會了口算、筆算、兩步計算式題的一些計算方法,而且我們還學會了好多的計量單位。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本學期我們都學過哪些計量單位?

      (2)指名回答,師板書:時間單位:年、月、日質量單位:克、千克、噸

      (3)請同學們自己完成第2題。填完后再小組內進行交流。

      (4)全班訂正。

      (5)做第3題。

      6、拓展交流:自己再把今天復習的相應的單元內容看一看,有沒有疑難問題,可以詢問老師或其他同學。板書:常用計量單位:1年=12個月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13

      教學目標:

      1、能夠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具有一定的空間觀念。

      2、復習鞏固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辦法,能夠準確進行測量并求周長。

      3、利用周長的相關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

      4、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

      5、在交流的過程中回憶求周長的計算方法,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1、同學們,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如何觀察立體圖形,通過我們自己親自動手搭積木,我們學會了什么?

      2、除了學習觀察立體圖形,我們還學習了求什么圖形的周長?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有關圖形方面的知識。

      二、鞏固探究

      1、復習觀察立體圖形每出示一個,讓學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積木照樣子搭一搭。搭出圖形之后,認真觀察,說一說從正面、側面、上面可以觀察到什么樣的形狀?交流,訂正。

      2、復習周長的計算方法。什么叫周長?怎樣求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又該怎么求呢?自由完成第12題,匯報訂正。

      3、完成第13題。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20厘米長的鐵絲,用它圍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還是用這根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通過剛才的操作,你發現了什么?

      4、剛才我們又是動手操作,又是測量計算,累了吧?我們一起到足球場去輕松一下吧!看!這就是我們將要去的足球場。出示第14題。自己看圖、讀題,想一想,在這道題中都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這道題一共讓你求出幾個問題?會不會解答?做完這道題,你有什么想法嗎?

      三、拓展實踐

      我們再獨立解決幾個實際問題:

      1、足球場是個長方形,長120米,寬95米。李林繞著足球場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學校北面有一塊長方形的實驗園,長是30米,寬是20米,如果四周圍上籬笆,籬笆長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墻,籬笆長多少米?

      3、小結: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

      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全過程,真正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2、使學生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應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使學生正確地應用面積單位,估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重點:

      1、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2、應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面積是1cm2小方格,課件、同圖①②③一樣大的硬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大熊組織競賽,讓小兔、小馬、小羊來搶答以下幾個問題,你們會嗎?

      (1)什么是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怎樣知道圖形的大小?(看它含有幾個面積單位。)

      2、點明課題:今天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二、探究新和。

      1、出示P48(圖①、圖②、圖③課件)①讓學生估一估哪個長方形面積大?②要表示這三個圖形的面積,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③怎樣來表示這三個長方形的準確面積?

      2、探索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1)分組操作(一、二組用小方格擺圖①、三四組擺圖②、五六組擺圖③、并將擺放小方格每行個數與行數的數據填在下邊表中相應的格中。)集體交流。

      (2)集體交流,讓每小組匯報擺放的結果。

      (3)得出結論。

      你們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了什么規律?(方格總數等于每行個數與行數的乘積。)

      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為什么長方形面積等于長×寬?(找出回答)

      (4)應用練習

      出示課件,求下面長方形的面積。

      面積cm2

      100cm2是哪個長方形的面積?

      小組討論,正方形的面積怎樣求?它與長方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交流時板書: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3、小結:

      (1)怎樣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計算面積時注意什么?(面積單位的.使用)

      三、思維訓練、實踐活動。

      P49、1、2、3、4題

      四、課堂小結。

      1、生談收獲

      2、師強調

      今天這節課,我們用擺面積單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寬,又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積等于邊長×邊長,并能應用得出的面積公式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希望同學們牢記這兩個公式,解決更多的問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15

      教學目的:

      通過練習一的練習題目,使學生鞏固本單元所學的兩位數乘兩位數基礎知識,并能把這些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來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進一步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時間分配:

      2課時

      一、教學內容

      課本第28頁“練一練”和第33頁“練習一”的第1---7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熟練準確地計算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幫助學生鞏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并強化混合運算的基本技能。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與計算習慣,提高學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重點難點

      1、使學生能熟練準確地計算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

      2、提高學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四、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圖片。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前準備

      上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誰能給大家出一道這樣的題?

      學生匯報所出的題,教師把學生出的題板書在黑板上。

      提問:怎樣計算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

      (先省略因數中的0,先算出乘積,最后在積的`后面再添上原來因數中被省略的0)

      (二)復習舊知,提高能力。

      1、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中的第1——3題。

      集體訂正。

      2、四則混合運算

      出示圖:蘋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

      買蘋果16箱,梨18箱。

      (1)兩種水果各應付多少錢?

      (2)一共付多少元?

      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30×16=480(元)

      40×18=720(元)

      (2)480+720=1200(元)

      提問:求第(2)問時,你能列綜合算式嗎?在練習本上試一試。

      板書:30×16+40×18

      提出問題: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什么?

      (1)一個算式中如果只有加、減兩種運算,或者只有乘除兩種運算,或者只有一種運算進,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一個算式中如果有加法和乘法,或者有減法和乘法,或者有加法和除法,或者有除法和減法時,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減法。

      (3)一個算式中如果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獨立完成,兩名學生在黑板上完成,然后同桌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三)課堂作業設計

      1、練一練的第4、5題。

      2、第33頁第1——7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計算能幫助我們解決諸多的實際問題,也是生活中的一項基本技能。希望大家平時多煅練自己的頭腦,成為一個思維敏捷的好學生。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練習一8---15題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估算方法,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幫助學生鞏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體會到

      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重點難點

      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

      四、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

      五、教學過程

      (一)概括總結,點明課題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已經完成了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研究,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估算方法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節課,我們就把這部分內容進行一下復習。

      板書:復習課

      (二)復習舊知,提高能力

      1.口算下面各題(投影出示):

      200×8=17×100=12×400=

      42×20=50×60=14×200=

      23×30=43×200=21×40=

      2.解決實際問題。

      實驗小學共有24個班。運動會前夕,學校為每個班買了一副羽毛球拍,又買了12套飛鏢玩具作為獎品。請你算一算:

      (1)買羽毛球拍需要多少元?羽毛球拍19元每付

      (2)買飛鏢玩具需要多少元?飛鏢25元/套

      (3)一共需要多少元?

      教師:先估算一下,然后在練習本上獨完成。

      集體訂正:

      學生甲:羽毛球拍19元/付,把它想成20元,2OX24=480(元),買羽

      毛球拍的錢數不會超過480元。

      學生乙:我把它想成20元/付,24個班想成25個班,20×25=500(元),買羽毛球拍不會超過500元。

      學生丙:飛鏢每套25元,把12套想成了10套,25×10=250(元),買飛鏢的錢數比250元多。

      計算準確結果:

      (1)19×24=456(元)

      (2)25×12=300(元)

      (3)456十300=756(元)

      質疑:有什么疑問?有不同的方法嗎?

      學生丁:在計算25×12時,我想成25×4×3,就很快地算出了300。

      教師:你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的非常好,當一個數與25相乘時,如果乘數中含有因數4,就先算25×4,這樣簡便。那你知道怎樣計算26×35嗎?

      3.數學規律。

      (1)先口算下面各題,然后觀察這些算式,看你發現了什么?可以怎樣計算?

      2×25=()200÷4=()

      4×25=()400÷4=()

      6×25=()600÷4=()

      8×25=()800÷4=()

      12×25=()1200÷4=()

      (2)集體交流,得出結論:

      一個數與25相乘時,可以把這個數先擴大100倍,然后再除以4,結果不變。

      (3)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律呢?

      因為擴大100后再除以4(縮小4倍)實際上就是擴大25,就是求25,所以存在這樣的規律。

      小結:對于這樣的規律,同學們要靈活運用,分析一下是乘25簡便還是除以4簡便,切不可盲目計算。

      (三)思維訓練8---13題

      (四)課堂作業設計14、15題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最滿意自己的哪一方面表現?你有什么話想對大家說?你還有哪些困惑?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1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

      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教學重點: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種可能的方案。

      教學難點:

      分析數量關系。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完成下列填空

      2×()+3×()=18

      (1)括號里可以填哪些數?其中一個括號的數確定了,是否另一個括號里的數就能確定?

      (2)如果前面括號里填3,后面括號里填幾?

      (3)如果后面括號里填2,前面的括號里填幾?

      2、導入。

      談話:在日常生活和數學學習中,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常常需要運用各種策略。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運用策略來解決一些問題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題意。

      (1)從圖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談話:求怎樣派車恰好把8噸煤運完就是求載質量2噸的車、載質量3噸的車各安排運幾次,使得這兩輛車運載煤的總質量等于8噸。實際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要求出滿足這個條件的所有情況該怎么辦呢?

      2、探索方法。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匯報交流。

      師:如果用“載質量2噸”的車子裝煤,最多運幾次?

      生:在不用“載質量3噸”的車子裝煤時,次數最多,最多8÷2=4(次),剛好裝完。

      師:通過這個計算,我們知道“載質量2噸”的車子只可能運0-4次,運4次時符合條件,如果安排這樣的車運3次,那么,“載質量3噸的車”應該運幾次才能把煤運完呢?

      生:“載質量2噸”的車運2次,能運煤2×2=4(噸),剩余4噸需要“載質量3噸”的車運2次才能運完,但是同樣的它們的總運量不能恰好等于8噸。

      師:如果1次呢?0次呢?

      學生獨立完成。

      (3)列表法解決問題。

      師介紹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種方案列舉出來,這樣更好的簡便、直觀。列表如下:

      派車方案載質量2噸載質量3噸運煤噸數

      14次0次8噸√

      23次1次9噸

      32次2次10噸

      41次2次8噸√

      50次3次9噸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條件。

      3、回顧與反思。

      (1)我們在列舉的時候應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順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無限多,適合用列舉的方案嗎?(不適合,在能列舉出所有方案的情況下選擇用列表法列舉)

      (3)檢驗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運完8噸煤。

      學生自我探究。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33頁“做一做”。

      (1)由題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師明確要求怎么付錢,就是求30元里面有幾個5元和幾個2元,同時需考慮到5元和2元的張數各自只有6張,即最多只能取6張5元或2元。試問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怎么做,加上這個條件后怎么做?這樣有什么區別?

      (2)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用列表法把各種可能的方案列出來然后選擇合適的`。方案。

      (3)匯報交流結果,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七”第7題。

      (1)求“每條船都坐滿,怎樣租船?”就是求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2)求“哪個租船方案最省錢”怎么做?(學生把每一種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別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計算價格,然后比較大小。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哪些收獲?在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比較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列表的方法來列舉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選擇符合條件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對于這堂課的學習,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17

      教學目標:

      進一步了解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能列式解決這類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進一步了解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能列式解決這類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三(4)班有三個小組,每組有6個同學,一共做了108朵紅花,平均每個同學做了幾朵紅花?

      2、王叔叔2分鐘打了106個字。他平均每分鐘打了多少個字?如果他照這樣的速度用了8分鐘打完一篇文章,你知道這篇文章有多少個字嗎?

      3、三、四年級各有3個班,要選150名同學參加校園文化藝術節的活動,平均每班要選多少名同學?

      4、一個旅行團有153人,他們入住的酒店現在只有5人間的房了,想一想至少需要多少個房間呢?

      5、圖書室有3個書架,每個書架5層,一共有750本圖書。平均每層有多少本?

      7、三(4)班有4個小組,每組8人,平均每人采5個昆蟲標本。他們班一共采集多少個昆蟲標本?

      (以上各題均由學生先獨立思考解答,再班級交流反饋。)

      二、拓展練習

      1、想想做做9

      讓學生充分理解題意,收集題中信息,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班級交流匯報。

      2、P14思考題

      獨立完成,組織交流討論。

      對學生正確的解法給予充分的肯定。

      3、商業大廈的'。牛奶,原價每盒7元,現降價為每盒6元。人民商場同樣的牛奶每盒7元,買4盒送1盒。小華要買5盒牛奶,你建議他在哪家商店買比較合算呢?

      4、校園美了,我們的城市更美了。不過,一些非法廣告到處張貼,損害了城市的形象。少先隊員們積極地清除亂貼亂畫,請觀察下面的數據。

      三年級以每分鐘清除18張的速度,共清除252張廣告。

      四年級清除亂貼亂畫387張,共用9分鐘。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⑴⑵

      做完這道題,你有什么想說的?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

      1、對想想做做6、7兩題進行質疑,對困難學生進行啟發。

      2、作業:

      P14:6、7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18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萬以內加減法的。筆算原則,能正確、熟練地運用加減法算式之間的關系進行驗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混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進行兩步計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筆算加減法復習

      1、完成復習第5題。

      (1)學生筆算。

      (2)比較每組題的異同之處,萬以內加減法筆算法則。

      2、分組完成復習第6題。

      (1)學生分組練習。

      (2)分別說說筆算加減法驗算的'根據。

      三、混合運算復習。

      1、完成復習第8題,只口答運算順序,不計算。

      2、學生混合兩步式題的計算順序。

      四、課堂作業

      復習第7、8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1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0頁復習第9–12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重量及其單位千克和克,進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并能比較表示重量的各數大小。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單位時間的觀念,以及時、分、秒之間的進率。

      3、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和只角的特征,能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進一步鞏固畫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準備:

      1千克鹽、教具鐘面、一副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長度單位、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分別有哪些?(板書)

      2、揭示課題。

      二、千克和克的復習

      1、長度單位復習。

      (1)問:長度單位哪個大,哪個小?一米大概有多長?(手勢比較)1分米、1厘米呢?

      (2)問:長度各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復習。

      (1)問:重量單位哪個大,哪個小?問: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掂一掂1千克鹽和1個2分硬幣的重量。

      (3)問:什么時候應用到長度單位,什么時候應用到重量單位?

      三、時、分、秒的復習

      1、問:時間單位有哪些?哪個大?哪個小?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問:1小時內我們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鐘內你的`脈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鐘面,讓學生說出所表示的時刻并記錄下來。

      四、綜合練習

      完成復習第9、10題。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

      1、問: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2、找出下列圖形中的直角,并說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復習第11題。

      4、復習畫角。

      (1)說說畫角的步驟。

      (2)畫一個角。

      (3)畫一個直角,并用符號標出來。

      5、練習復習第12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20

      一、 教學目標

      1.在回顧和整理本單元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熟練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正確的進行乘法口算、筆算、估算。

      2.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靈活解決生活的簡單問題。

      3.在復習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

      正確的進行乘法口算、筆算、估算

      三、教學難點

      滲透學習方法

      四、教學具準備

      練習小篇子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今天我們要一起復習《多位數乘一位數》(板書課題)。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內容。這個單元包括哪些內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決計算再添0,因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幾個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筆算:從個位算起,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說算法) 80×5=(注意0的個數) 103×4=(十位要加進位數)

      2.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1)學生獨立完成

      (2)同桌訂正

      (3)全班交流

      3.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

      (1)第1個問題你選擇什么方法?

      (2)第2個問題你怎么選擇筆算呢?

      (3)第3個問題可以估算吧嗎?

      (4)小結:我們要根據問題和數據的特點合理選擇算法,考慮清楚什么時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時候必須用準確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搶答爭第一

      (1)出示題目:

      (2)學生搶答

      2.認真觀察填表格

      (1)出示題目:

      (2)觀察: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看看從第一行的數怎樣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數。

      (3)根據規律填數:同學們真的很了不起,通過觀察、計算,大家發現了第一行的數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數,請同學們運用我們發現的規律,把表格填寫完全。

      3.趣味數學找規律

      (1)觀察:認真觀察下面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2)發現規律:通過觀察,大家發現了很有趣的數學算式,你能在方塊里填上合適的數嗎?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2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46~125頁乘法與除法、分數的初步認識,并完成練習二十三第1~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對本學期所學知識回顧、梳理的過程,初步學會和復習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所學知識的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進一步理解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算理,提高學生的計算熟練程度和正確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養成估算習慣。

      3.進一步鞏固分數的意義,熟練地讀寫分數,會用分數表示實際操作結果,能熟練地進行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計算。

      4.體會到小組合作在復習中的作用,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

      教學重難點

      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教學過程

      一、回憶梳理本學期學習的內容

      (1)出示教科書第126頁主題圖,學生看圖,說說他們在做什么。

      (2)你能像他們一樣,回顧一下本學期的學習內容和自己的學習情況嗎?

      (3)小組討論:四人小組議一議本冊書包含哪些知識?在討論的基礎上,將小組的.共同意見寫在卡片上。

      教師巡視,關注學生交流情況,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梳理知識。

      (4)小組匯報

      出示小組匯報要求:

      ①請全體同學認真傾聽每一位小組代表的發言。

      ②請各小組記錄員邊聽邊用筆將其他小組與你們小組相同的地方勾畫出來。

      ③勾畫完之后,請各小組發言的代表對前面同學的發言只作補充,不作重復匯報。

      二、復習乘法與除法

      1.復習口算

      先以口算比賽的形式完成教科書第126頁第1題,補充以下口算題。

      80÷8=×5=4×25=65÷8=

      指名匯報,并分別說說是怎樣算的。

      2.復習筆算

      (1)問:用豎式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時要注意什么?

      (2)學生獨立計算教科書第126頁第2題,教師巡視,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及時進行指導。

      (3)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結合題目說一說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重點讓學生說一說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如:304×5=

      3.復習估算

      (1)學生先談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應用過估算,是怎樣用的?

      (2)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127頁乘法與除法的第3題,同桌再相互說說自己是怎樣估算的。

      全班交流,指名說出估算方法,如果學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給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進行估算。

      三、復習分數的初步認識

      1.認識分數

      (1)學生先獨立完成教科書第127頁分數的初步認識第1題。

      (2)指名口答填寫結果,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填。通過交流進一步強調平均分。

      2.簡單的同分母加減法

      (1)獨立完成教科書第127頁分數的初步認識第2題。

      (2)全班交流,匯報結果時,結合分數的意義讓學生說一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四、全課

      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是怎樣進行和復習的?你有什么收獲?

      五、練習:

      完成練習二十三第1,2,3,4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22

      教學內容:

      教材26頁復習1-7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能正確快速口算,能筆算三位數乘一位數,能估計三位數乘一位數積的大致范圍,進一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2、初步形成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熟練進行三位數乘一位的計算。

      教學難點:

      恰當選擇所學知識解決不同類型的題目。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梳理本單元學過的內容。

      提出復習的必要性。

      二、練習指導

      1、第1題。

      同桌相互口算練習。指名隨機口算得數,并要求說出口算方法。

      小結:口算要注意口算的方法,經常進行口算練習,有利于提高口算的能力和速度。

      2、第2題。

      先讓學生進行口算,比一比誰做得又以又快。

      3、第3題。

      男、女生進行筆算比賽(2、3兩組題)。完成后要求學生說出自己完成的一組題中的算法,進行交流。

      小結提問:

      (1)乘數的末尾有1個0,積的末尾至少有( )個0。

      (2)乘數的中間有1個0,積的末尾至少有1個0嗎?

      (3)乘數的末尾和中間都沒有0,積里面也一定沒有0嗎?

      4、第4題

      (1)獨立進行估算。

      (2)組織交流估算方法。

      (3)分組進行豎式計算。

      (4)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5、第5題。

      (1)學生獨立審題。讓學生說說獲得了哪些信息?

      (2)明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用除法做。

      (3)你還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6、第6題。

      (1)學生讀題審題。讓學生說說獲得了哪些信息?

      (2)明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來做。

      (3)兩個月一共收獲多少個?

      7、第7題。

      (1)學生獨立審題,明確題目要求。

      (2)你打算如何估算?

      (3)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三、課堂總結。

      今天你哪些收獲?

      教學反思:

      對豎式計算的每一步,都看看有沒有進位,進的是幾,把進上來的數記在豎式相應位置的橫線上。算前一位的積時,要想想有沒有漏加后面進上來的數,算完以后,再查一遍。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中滲透筆算、估算、口算,讓學生不但掌握了計算技能,并能利用計算更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23

      復習目的:

      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全面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復習內容:

      一、數與計算:

      1、萬以內的加減法(筆算)

      2、多位數乘一位(口算、筆算)

      3、倍的認識

      4、分數的初步認識

      二、量與計量:

      1、測量(毫米、分米、千米、噸)

      2、時、分、秒

      三、空間與圖形:

      1、四邊形

      2、周長

      四、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廣角(集合)

      復習目標: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兩、三位數,并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于10),會讀、寫分數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使學生感知韋恩圖的產生,初步培養學生建模意識和能力,體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并初步滲透集合思想。

      7、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明確學習數學的目的。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重點: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四邊形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24

      復習內容:第二單元和第四單元的知識點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萬以內的加、減法"和"有余數的除法",并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的加、減法的復習。

      有余數的除法的復習。

      教學難點:系統地出萬以內的、加減法豎式計算該注意的地方。

      熟練地計算連續進位的加法和連續退位的減法。

      利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具體問題。

      教學過程

      一、萬以內的加、減法的復習

      師:時間過的真快,我們已經把這本厚厚的數學書快學完了。同學們還記得你自己都學了些什么嗎?

      生根據課本目錄會回答不同的內容。

      師:學了那么多知識,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第二單元的知識。是什么呢?

      生:萬以內的加、減法

      師:老師這里有幾道題要來考考大家,看大家有沒有信心接受老師的挑戰呢?

      ⑴出示例題1題目:用豎式計算計算下列各題

      175+162=310-207=259+148=

      985-423=325+464=806-774=

      師:老師先請同學來說說如果讓你來完成你會怎么做?

      多種回答:①口算

      ②豎式計算(引導豎式計算的注意點并及時板書)

      師:三(1)班有三位同學已經把前面的三題做好了,我們一看他們做的怎么樣?

      出示錯題:175+62=795310-207=113259+148=

      175310259

      +62-207+148

      795113397

      學生評判并分析錯因:題1數位沒有對齊

      題2沒有退位

      題3沒有退位,橫式上沒有寫結果

      師:你們能幫他們改正嗎?

      學生口答改正。

      師:三(1)班的同學可真粗心,他們為什么沒有發現自己做錯了呢?

      預設回答:沒有驗算。

      師:我們在做加減法時可以通過驗算來檢查自己剛才有沒有做對。一道加法題的驗算方法有哪些?減法題的驗算方法又有哪些?

      預設回答:加法題目: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加一次

      ②和-加數=加數

      減法題目:①被減數-差=減數

      ②減數+差=被減數

      師:加、減法題分別有2種驗算方法,在驗算時同學們只要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就可以了。現在請同學們認真地把剩下的三道題完成在數學課堂練習本上,其中最后一題要求驗算。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發現問題。三位有問題的同學板演。

      可能出現橫式上寫驗算的結果。

      師強調:驗算是真正地再算一次,橫式上應該寫豎式計算的結果不能寫驗算的`結果。

      ⑵出示例題2:從西村到東村有幾條路?哪條路近?近多少米?

      看到題目集體回答從西村到東村有幾條路?(2條)

      師:同學們反應可真快,哪位同學眼更尖已經看出哪條路近了?

      生:經過北村的那條路近。

      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預設回答:西村到北村的152米可以看成150米,北村到東村的534米可以看成530米,150+530=680米;西村到南村的455米可以看成450米,南村到東村的368米看成360米,450+360=810米。680小于810所以經過北村的那條路近。

      生有不同的估算結果,應給予肯定。

      師:大家都是用估算看出來的,那到底近多少米呢?

      學生獨立完成:534+368=902(米)455+152=607(米)902-607=295(米)

      集體交流,強調單位不要漏寫。

      ⑶練習

      填上合適的數字

      □6□□2□8□9

      +3□4-6□7+14□

      9072411031

      ②

      科技書

      故事書

      連環畫

      原有

      674

      907

      715

      借出

      253

      416

      378

      還回

      137

      245

      169

      現有

      要求獨立思考后完成在課本上。題②理解借出又還回。

      二、有余數的除法的復習

      師:剛才大家一起回憶了加減法題,老師又帶來了口算題。

      ⑷出示口算題25+10=36+21=50+50=

      69-48=86-54=46-20=

      6×7=60×7=80×3=

      54÷9=36÷6=38÷8=

      師:同學們先觀察一下上面的口算題有什么特點?

      預設回答:第一行是加法題,第二行是減法題,第三行是乘法題,第四行是除法題。

      師:原來這里的口算加減乘除都有了。口算題老師相信肯定難不倒大家的,不過現在老師有個問題需要

      大家來解決。假如老師要請一個同學做2題,那老師需要請幾位同學來做啊?

      預設回答:一共有12題口算,每人做2題,12÷2=6(人)所以需要6人來做。

      開小火車的形式每個同學做兩題,檢查是不是需要6人。

      師:看來這個問題也難不倒大家,確實是需要6人來完成。他是用什么方法把問題解決的?

      預設回答:除法。

      師:上面的口算第四行中,大家找一下哪題挺特殊的?

      生:38÷8=4……6,因為它有余數。

      師:對,現在我們不光會表內除法還會做有余數的除法了。那你們對有余數的除法還知道些什么?

      預設回答:在豎式計算時商要寫在被除數的個位上。

      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⑸出示例題3

      26÷3=□……□35除以4,商,余。

      要求獨立完成。

      ⑹解決具體問題(區分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出示例題4:媽媽買了38個紐扣,每件衣服釘5個,可以釘幾件?還剩幾個紐扣留作備用?

      要求:先與同桌討論,然后獨立完成。

      師組織交流:說一說你是怎么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預設回答:有38個紐扣,每件衣服釘5個,38里有7個5還多3,所以

      38÷5=7(件)……3(個).就是說可以釘7件衣服還有3個紐扣留作備用。

      重點講解商的單位是"件",余數的單位是"個"。

      ⑺練習

      練習二十六第3、4題。

      要求獨立思考后認真完成,兩位同學板演。

      三、課時

      今天我們一起回憶了加減法和有余數的除法,大家還會把它們給忘了嗎?

      四、作業設計

      1.豎式計算,帶△的要驗算

      310-52=545+98=△387+143=△900-389=

      48÷8=67÷9=

      2.估一估,連一連

      289+90682-79420-308624+128

      603802379112

      3.三(2)班一共有50本課外書,把這些書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本?還剩幾本?如果要平均分給9個小朋友,最少需要增加幾本?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25

      【教學內容】

      教材第47~49頁整理和復習、練習十。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復習,梳理所學內容,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計算能力,培養初步的整理、歸納能力。

      2、進一步體會學習計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體會與同伴相互交流學習的樂趣,養成認真計算、自覺驗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進一步掌握萬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難點:學會整理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小組互動,再現回憶

      1、出示整理和復習第1題,提問引入復習。

      (1)這是我們學過的三位數加三位數,你知道哪些算式中的個位相加不需要進位?哪些算式中個位、十位都要進位?

      (2)計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小組內議一議,說一說,再指名回答問題,然后教師歸納出萬以內加法的計算方法。

      (3)算一算。

      學生獨立練習,同時指名板演。

      2、出示整理和復習第2題,提問:

      (1)這個單元我們除了學習萬以內數的加法,還學習了哪些知識?

      (2)想一想,哪些算式中的十位相減不需要退位?哪些算式中個位、十位相減都要退位?計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怎樣檢驗自己算得對不對?小組內討論交流,說一說,議一議,再指名回答,師歸納出萬以內減法的計算法則和驗算加、減法的方法。

      (3)算一算,并從以上的加減法算式中各選一個驗算。

      3、出示整理和復習第3題。

      (1)兩小題有什么不一樣?指名回答。(第(1)小題要計算出準確得數,第(2)小題估算就行)

      (2)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檢查。

      (3)訂正時針對第(2)小題各式,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的?小組內交流,小組代表回答估算方法。教師歸納萬以內的加減法估算的方法。

      (4)第(3)小題:從題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問題?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小組討論交流,互相說一說,由小組代表匯報。

      二、歸納整理,構建知識網絡

      本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板塊進行梳理、歸納、小結。

      然后小組代表匯報整理結果。

      三、復習提高

      1、練習十第1題。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然后引導反饋,集體訂正。

      2、練習十第2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注意所求的問題不一樣,需要的信息也不一樣。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最后匯報解決問題的方法,集體訂正。

      3、練習十第3題。

      仔細檢查,這幾個豎式算得對嗎?錯在哪里?小組交流后,學生在教材上修改。

      4、練習十第4題。

      學生獨立練習,指幾個學生板演,然后以1000-7為例,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集體訂正。

      5、練習十第5題。

      先說說每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組交流。指名回答運算順序。

      然后學生獨立練習,強調要注意運算順序。

      6、練習十第6題。

      用500元可以買哪些商品?小組討論交流后完成,小組內交流檢查。

      7、練習十第7題。

      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選擇合適的策略來解決。

      學生獨立練習,完成后小組內交流檢查。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的復習整理,你有哪些收獲?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26

      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復習,梳理所學內容,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計算能力;培養初步的整理、歸納能力。

      2.提高計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初步的整理、歸納能力及數學應用意識。

      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體會與同伴相互交流學習的樂趣;養成認真計算、自覺驗算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

      通過整理和復習,梳理所學內容,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計算能力;培養初步的整理、歸納能力。

      三、教學難點:

      進一步學習計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聯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四、教學具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歸納整理

      1.同學們,我們剛學過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節課我們就來進行這一部分內容的整理和復習。(板書課題:整理和復習)

      2.這一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容,你能把這些內容進行整理嗎?

      3.把整理的結果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4.針對小組匯報的各部分內容進行板書,同時對學生的匯報予以肯定和鼓勵。

      5. 同學們整理的非常全面。那么筆算減法要注意一些什么呢?怎么樣進行驗算?怎么樣估算?接下來,我們就先對筆算加、減法進行整理和復習。

      (二)復習提高

      1.梳理算法。

      (1)誰能分別編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連續進位加、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三位數減三位數連續退位的題呢?(老師板書)

      (2)獨立完成黑板上這些題。

      (3)訂正。

      在計算筆算加法時我們應該怎么做,應該注意些什么?

      在計算筆算減法時我們應該怎么做,應該注意些什么?

      它們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4)要想知道我們算的對不對,我們可以怎么辦呢?

      (5)誰來說說加、減法有哪些驗算方法?

      (6)把剛才的題進行驗算,全班集體訂正。

      2. 反饋測試。

      (1)練習十第1題。

      ①獨立完成

      ②任挑2道題進行驗算,寫在旁邊。

      ③(出示課件)全班訂正、反饋。表揚鼓勵。

      (2)小老師。

      ①比一比哪個老師當得好?看誰不但可以挑錯,還能給同學們講清楚。

      ②集體訂正

      (三)拓展應用

      其實計算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學好計算還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好多問題呢!

      (1)練習十第2題。

      ①(出示課件)

      ②從圖上你都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③你能提出什么跟它有關系的數學問題?

      ④邊出示問題邊訂正答案:

      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雞? 337+118=455(只)

      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雞? 455+337=792(只)

      還剩下多少個雞蛋? 900-792=108(只)

      (2)整理圖書

      ①(出示課件)

      ②從圖上你都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③同桌合作完成這道題。

      合作要求:A. 給同桌提一個問題。

      B. 每人根據同桌提出的問題,先估計一下得數大約是多少。

      C. 根據這個問題列式計算。

      D. 提問題的同學進行驗算,檢查其計算的對錯。

      ④全班交流。

      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27

      設計說明

      本節課圍繞“混合運算”“加與減”“乘與除”等數的運算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是筆算乘法的開始,要讓學生切實掌握。本節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對以下幾個方面比較關注:

      1、重視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

      數的運算這部分內容的知識點比較多,在復習時必須進行系統的整理,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清晰的知識體系,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算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復習鞏固計算方法和運算順序的同時,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對自己以往練習中出現過的錯誤進行回顧和整理,反思自己在計算中經常會出現的錯誤,組織學生思考如何避免這些錯誤的再次出現。

      3、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廣泛搜集各種類型的習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答,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大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回顧本學期學習的知識。

      師:上節課我們復習了小數的相關知識,本節課我們復習“數的運算”部分的知識。請同學們回顧本學期你都學過哪些運算?

      預設

      生: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兩步)的.運算順序;整十、整百、整千數乘(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師:小數的加減法我們上節課已經復習過了,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一下整數的相關運算。

      2、結合教材習題,復習“數的運算”的相關知識。

      (1)復習兩位數乘(除以)一位數的筆算。

      課件出示教材92頁3題。

      師:請同學們圈一圈,算一算,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獨立完成后與同桌交流,師巡視指導)

      個體匯報。

      師相機指導,學生結合點子圖和小棒圖重點說清每步計算的實際意義,鞏固算理。

      (2)復習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兩步)的運算順序。

      課件出示習題:

      327+46-135   (126-62)×6

      1000-582-10472÷8+75

      學生獨立完成后與同桌交流運算順序。

      讓全做對的學生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

      (3)復習整十、整百、整千數乘(除以)一位數的口算。

      課件出示習題:

      80×3=70×9=40×6=500×9=

      100×5=6×300=420÷7=630÷7=

      900÷3=2×20xx=7×60=400÷8=

      學生開火車計算。

      指名說算法后,一起回顧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

      (先把整十、整百、整千數0前面的數與一位數相乘,計算出積后,再看乘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4)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回顧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課件出示教材92頁7題。

      師:請同學們根據題意獨立解決問題,并根據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思考問題的方法。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師巡視并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體輔導。

      指名匯報思考問題的方法。

      預設

      生1:我從問題入手,要求應找回多少元,要用付的錢數減去買籃球花的錢數。

      生2:我用畫示意圖的方法表示數量關系,先求出4個籃球一共花的錢數,再用200減去買籃球一共花的錢數,所得的就是應該找回的錢數。我認為解決實際問題時應該弄清數量關系后再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按部就班地復習,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28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0—10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加深理解解決問題從條件想起的策略,進一步掌握從條件想起的策略,能比較熟練地用從條件想起的策略解決兩步計算實際問題。

      2、使學生能從條件想起說明解決實際問題的分析推理過程,進一步發展根據條件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進一步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方法、策略的價值;培養分析、推理和嘗試反思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導入:這節課我們復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

      二、回顧策略

      1、根據條件提出不同的問題。

      果園倉庫里原來存放了200箱蘋果,又運來8車,每車75箱。

      林場要栽800棵樹,先栽了200棵,其余的要平均栽在4個苗圃里。

      2、回顧過程。

      提問:回顧一下剛才提出問題的思考過程,你有哪些體會?

      板書:從條件想起→找有聯系的條件→提出可以求的問題

      三、應用策略

      1、做期末復習第25題。

      讓學生讀題,說說條件和問題。

      交流:你是怎樣想的?(指名幾人說思路)

      2、做期末復習第27題。

      讓學生獨立讀題并解答。教師板書算式和得數。

      3、做期末復習第28題。

      出示題目和表格,讓學生讀題并說明知道了什么,表格里填寫什么內容。

      交流:二、三、四年級展出的作品個有多少幅?

      完成思考題。

      指名學生讀題,相互交流是如何思考的。

      讓學生有錯的訂正,沒有解答的列式解答。

      四、課堂總結

      你能說說通過復習,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42+18)×3=180(本)

      (56—8)÷3=16(米)

      45幅61幅86幅

      思考題

      (200—1)×5=995(米)

      教學反思:

      在復習課內容設計上要有層次性,并且沒有進行分組對比,從而導致題型過于多和亂,必須把題型更加有整體性與系統性,而在共同體中沒有讓學生過多的參與進來,自始至終我一直灌輸的太多,使那些會的學生還是會,不會的學生還是不會,這樣就失去復習課的.查漏補缺的目的和真正意義,經過大家的研討課我也有了對復習課的重新認識,比如1。復習課要對知識進行整理,形成知識的網。教師要對學生整理知識進行必要指導,讓學生感覺整理的知識是有系統的,不能簡單地對知識進行“梳理”,“梳理”不是“整理”,要從知識的“面”的角度整理,整理知識之間的聯系。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29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算法。

      2、能正確、靈活地進行計算。

      3、通過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課我們復習、整理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節課我

      們繼續來復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二、復習

      1、回憶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怎么進行簡便計算的?進行簡便算法時要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個別匯報

      當一個兩位數可以分解為兩個一位數相乘時,可以把兩位數除法改為除數是一位數的連除式題。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題目都可以這樣的,有些題目這樣并不能很簡便,做時要靈活運用。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30

      一、教學內容:

      練習二十六的第14—18題。

      二、教學目的:

      通過綜合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4—18題

      1、做第14題。

      讓學生同時做,教師計時,做完了舉起手來,教師告訴所用時間,學生把時間記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到3分時,看有多少人做完,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要給予表揚.

      2、做第15題。

      先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注意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個別輔導.在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做第16題。

      做題前,先小聲地說一說運算順序,然后再做.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2700÷5+306×4,85×6—1799÷7是怎樣脫式的,為什么乘除法可以同時脫式.

      4、做第17題。

      先讓學生自己做,如果有些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稍加提示:這道題的問題是什么?要想求出平均每月節約水費多少元,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今年前6個月平均每月的水費知道嗎?該怎樣求?

      5、做第18題。

      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可以問一問學生:第二問缺少什么條件?缺少的條件在哪里?

      (二)根據學生做題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或補充練習。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31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對全冊課本的主要內容進行復習。教材先復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和100以內)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積100以內)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以及萬以內的減法,一個因數和除數是一位數的乘除法的筆算,然后復習兩步混合運算的式題和應用題;再復習時間單位、角和直角的概念;最后是應用題的綜合練習。通過總復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本學期所學的'知識,深化概念,正確計算,進一步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二、復習目標

      1.能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和100以內),兩位數乘一位數(積100以內)和一位數除兩位數。能比較熟練地筆算萬以內的減法,一個因數和除數是一位數的乘、除法。

      2.掌握兩步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計算兩步混合式題。

      3.進一步學會分析數量關系,能分步列式解答以“求剩余”、“相差關系”、“和”等為基本數量關系的兩步計算應用題。

      三、復習重點與難點

      1.復習重點:萬以內減法、一個因數和除數是一位數的乘、除法以及兩步計算式題和應用題。

      2.復習難點:被減數中間,末尾有0的退位減法;一個數乘一位數的連續進位乘法;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分析并正確解答。

      四、教學時間7課時。

      (1)萬以內的減法總復習(一)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復習,能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正確地口整百整十、整千整百減整百整十、整千整百數。

      2.能比較熟練地筆算萬以內減法,能用減數和減數相加等于被減數的方法來驗算減法。

      (二)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重點: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萬以內減法的筆算退位減法。

      難點:連續退位減法。

      (三)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明確復習目標。

      小黑板出示:

      復習目標:

      1.能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

      2.能正確地口算整百整十、整千整百減整百整十、整千整百數;

      3.掌握減法筆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萬以內的減法;

      4.能掌握減法驗算方法,養成驗算習慣。

      2,復習口算。

      口算,直接寫出得數。

      52+2670-5567+972-25

      95-2145+1881-34.47+36

      600+8001500-7005000+400

      900-3007900+120093-71

      (1)檢查校對。,

      (2)同桌互說52+26、95-21、600+800、900-300的口算方法。

      (3)指名說說口算方法。

      3.復習筆算。

      (1)請學生獨立計算:4801-45641600-539

      (2)整理:

      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②萬以內減法的計算法則。

      相同數位對齊;

      從個位減起;

      c.被減數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前尋位退1作10和本位上的數加在一起,再減。

      (3)出示

      9100-27969010-2796

      9001-27964060-2805

      ①學生列豎式計算。

      ②根據學生練習情況,提出計算時要注意的問題:

      a、認真書寫,數字、符號、得數不要抄錯;

      b、認真計算,做一步查一步,計算退位減法時,千萬不要忘記減去退去的數。

      (4)檢查減法計算是否正確,有哪些驗算方法。

      ①四人小組討論匯報。

      ②驗算9001-27964060-2805

      4.綜合練習。

      (1)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980910049475948

      一427-7407一3456-325

      56317035914513

      (2)下面方框可以填幾。

      兩次退位兩次進位

      51383246

      -1口口4+2口3口

      5.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怎樣進行減法計算?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對照復習目標,你能得幾分?

      6.課堂作業。

      計算并驗算:

      6548-3127875+43195000-1284

      1280-7951625+35783020-1456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32

      一、數與計算:

      1、萬以內的加減法(筆算)

      2、有余數的除法

      3、多位數乘一位(口算、筆算)

      4、分數的初步認識

      二、量與計量:

      1、測量(毫米、分米、千米、噸)

      2、時、分、秒

      三、空間與圖形:

      1、四邊形

      2、周長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復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復習共分為六部分:萬以內的加、減法,有余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四邊形,時、分、秒及千米和噸,分數的初步認識。本冊第八單元“可能性”和第九單元“排列、組合”是為培養學生數學思想方法而安排的,只要學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總復習中沒有單獨安排復習。

      總復習的編排注意突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便于在復習時進行整理和比較,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本單元的重點是復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四邊形,有余數的除法,分數的初步認識,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等內容也比較重要,也要讓學生切實理解和掌握。

      下面就各部分內容的復習作一簡要說明。

      1.“萬以內的加、減法”的復習。

      本學期所學的萬以內的加、減法是在二年級下學期學習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三位數的加、減法,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難點是連續進位的加法和連續退位的減法。根據《標準》對數與代數內容的安排,第一學段只學習三位數的筆算加減法,而第二學段沒有安排筆算加減法的內容;也就是說小學階段筆算加減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數的筆算加減法。因此,本單元的內容要讓學生切實學好,并注意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2.“有余數的除法”的復習。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為后面繼續學習除法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要讓學生會解決有余數除法的問題。

      3.“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復習。

      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和掌握計算方法,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估算多位數乘一位數,并能夠解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實際問題。多位數乘一位數是筆算乘法的開始,要讓學生切實掌握。

      4.“四邊形”的復習。

      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周長的概念,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至于四邊形的概念和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學生初步認識就可以了。

      5.“時、分、秒”和“千米和噸”的復習。

      本學期所學的“時、分、秒”是在一年級初步認識時間的基礎上,讓學生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它們之間的進率,并進行簡單的計算和估計。“千米和噸”主要是讓學生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建立噸的質量觀念,知道千克和噸之間的進率;能夠進行時間和質量的簡單計算和估計。這兩部分內容與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比,加強了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加強探索性,并注重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

      6.“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復習。

      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讓學生初步認識簡單分數的含義,初步體會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這樣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都是分數。至于簡單的分數大小比較和計算,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的'含義。

      【教學目標】:

      系統梳理本冊所學知識,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全面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兩、三位數,并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于10),會讀、寫分數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四邊形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用4課時進行復習。復習時,對于本單元的主要內容要重點復習,了解每一名學生在學習中還有什么困難,切實加以解決;其他內容的復習,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對學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內容要重點復習,使學生都能夠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2.復習萬以內的加、減法時,結合教科書第120頁的第1題,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黑板上這道題的計算錯在哪里,應該注意什么;然后再讓大家做第1題,做完后再進行全班交流,結合學生計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說一說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再讓學生做第120頁第2題,筆算之前可先估算一下,最后集體訂正。

      3.復習有余數的除法時,讓學生通過做第120頁的第3題,了解學生計算有余數除法時還存在什么問題,及時糾正;再通過一定的練習達到計算熟練。結合第121頁的第4題,要了解學生列式及單位名稱寫得對不對,讓學生結合題意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解決問題的。

      4.復習多位數乘一位數時,結合第121頁第5題,先讓學生估算,再筆算;然后全班交流算法,針對計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訂正,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5.復習四邊形時,要注意歸納整理,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聯系和區別。結合第121頁第7題,學生畫完幾種四邊形后,讓學生進行全班交流,說一說每種圖形各有什么特征,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是什么。結合第122頁的第8題,讓學生說一說周長的概念,怎樣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6.復習“時、分、秒”和“千米和噸”時,要注意全面復習學過的時間單位和質量單位,結合實例讓學生體會這些單位的大小和培養學生的估計能力。

      7.復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除了結合第123頁的第11、12題外,還要結合一些實例使學生理解分數的基本含義,體會到“整體”既可以是各種實物,也可以是各種圖形。

      8.關于練習二十六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全班交流計算方法,使大家知道解決這類問題可以用簡單的推理的思考方法。如第1小題,先想個位上幾加4等于7,3加4等于7,所以上邊空格填3;十位上6加幾等于10,4加6等于10,所以下邊空格填4;得數的百位上雖然是9,但是十位上向百位進了1,所以要想幾加3等于8,5加3等于8,所以上邊空格填5。

      第7題,可先找幾名學生說一說題意,如果大家理解題意了,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如果大部分學生沒有理解題意,可以分小組討論(不要討論解答方法),再讓學生獨立解答。最后,全班交流解答方法,使大家知道只要分別求出正面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再加上15厘米,就是所求的結果。

      【課時安排】:共4課時

      第1課時:萬以內的加、減法有余數的除

      第2課時:多位數乘一位數四邊形

      第3課時:時、分、秒、千米和噸

      第4課時:分數的初步認識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33

      總復習(四)

      教學目標:

      1、繼續復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能夠正確地觀察日歷,回答問題。

      2、復習可能性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感受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復習有關搭配的知識,能夠按照題意進行正確搭配。

      4、能夠根據已知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通過復習加強鞏固,進一步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在以前的復習中,我們都復習了哪些知識?

      本學期我們學的內容除了剛才說到的,你認為還有哪些知識我們應該再復習整理?

      我們一起來整理回顧這些內容,看誰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最棒!最棒的同學我們可是有獎勵的!

      我們一起來比一比、賽一賽好嗎?

      二、鞏固探究

      1、回顧整理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同學們,你還記得有關年、月、日的.哪些知識?

      出示第16題:一年365天,合幾個星期零幾天?

      請同學們自己試著做一做。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92頁第18題的圖片及文字。

      請同學們認真看圖,誰能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告訴了我們什么?

      你是怎樣設計住房方案的?

      3、復習“搭配中的學問”

      出示第20題:我們剛才解決了住宿問題。現在我們在一起來解決穿衣的問題好不好?

      這是我們學過的搭配中的學問。你能不能自己試著解決呢?

      如果解決得好、搭配得棒,我們將評選它為“出色設計師”。

      自己解決,評選“出色設計師”。

      4、回顧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題,指名讀題,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體回顧:

      在這一學期中,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問題?

      三、小結: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34

      第10課時 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

      教材第7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回顧本單元的知識,在頭腦中形成較為系統的知識結構。

      2.鞏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進一步鞏固提高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分析、解答能力。

      4.學會在系統復習的基礎上理清知識脈絡,進行分類歸納,學會有序整理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5.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觀念,并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重 點:系統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能熟練進行計算,并能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難 點:培養學生掌握簡單的歸納、交流總結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憶再現,整理知識

      教師活動:

      教師:回顧一下本單元我們都研究了哪些數學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進行這一部分的整理和復習。

      (板書課題:整理和復習)

      二、課堂交流,歸納整理

      教師活動:

      1.理清脈絡,整理復習。

      (1)出示學習要求:

      ①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②你認為哪些內容比較難,容易出錯?

      ③你還有什么問題?

      (2)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先自行進行歸納整理,再將歸納的情況,在小組內交流,小組長做好記錄。

      學生活動:

      學生回憶整理,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整理方式:

      第一種:

      2.激發興趣,合作交流。

      (1)出示題目。(課件出示教材第75頁第2題題目)

      (2)分析問題,選擇算法。

      ①請同學們先根據題目列出算式。

      ②小組交流:各題應選擇怎樣的算法?為什么這樣選擇?說出理由。

      教師:在生活中,只需要知道大概結果或無法求得準確結果時,可以選擇估算;能夠口算的題目則采用口算的方法;若數目較大,又需要知道準確結果時就用筆算。

      板書:估算、口算、筆算。

      (3)組織討論:你認為估算、口算、筆算什么地方容易出錯?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先想一想,再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統一意見后羅列出來。

      全班交流,在學生說一些關鍵問題時教師適時指導。

      (4)基本練習,鞏固方法。

      (教材第75頁第1題)

      讓學生獨立解答,指名板演,集體反饋。

      3.解決問題。

      教師: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會解決嗎?

      4.指導練習。

      (1)練習十六第1題口算練習。(可抽查一組快速回答。)

      (2)練習十六第3題。

      ①嘗試解答。

      ②反饋思路。

      a.說說解決問題一般要經歷哪幾個環節。(閱讀理解,分析解答和回顧反思。)

      b.說說你這樣列式的理由,并怎樣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3)練習十六第4、5題。

      獨立完成,指名反饋,集體訂正。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

      【教學反思】

      整理和復習課一方面要構建出本單元知識間的有機聯系,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另一方面通過復習,對各知識點起著鞏固提高的作用,讓學生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新的認識和提高。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 3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6頁東、南、西、北,旋轉與平移現象,完成練習二十三第8,9題。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景中,進一步鞏固已認識的8個方向,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余7個方向,進一步認識簡單線路圖,能根據線路圖說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并從中體會到物體間位置的相對性。

      2.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體會旋轉和平移的現象和特征,并能利用旋轉和平移的基本特征描述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3.在復習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獲得成功體驗,培養創新和意識,樹立進一步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東、南、西、北中,參照物變化時方向的確定。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今天我們繼續復習有關空間和圖形的'知識,板書課題:東、南、西、北,旋轉與平移現象

      二、復習

      1.東、南、西、北

      (1)同桌相互說一說我們已經知道了哪些方向(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

      (2)教師:給定一個方向,你們能畫出其余7個方向嗎?同伴合作畫出一個方向板,教師巡視。方向板如圖:

      指名說一說:當你面向西北面時,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別是什么方向?

      (3)出示第128頁東、南、西、北第1題中的動物圖。

      全班交流,小組匯報。

      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就是參照物發生變化后,方向仍然不變。

      (4)小玲家在學校的()面。從小玲家到學校要向()面走()米;從小玲家向()走()米可到小青家。

      2.旋轉和平移現象

      (1)出示第128頁情景圖,學生觀察后,讓學生說出情景圖中的運動現象,很快判斷哪些是旋轉,哪些是平移。

      (2)小組內先議一議旋轉和平移的特征,然后同伴之間相互做動作

      (3)完成練習二十三第131頁第8題,列舉生活中的旋轉和平移現象。

      三、全課

      今天復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和提高?

      四、練習

      (1)第131頁第7題。

      (2)觀察生活中的旋轉與平移現象,向家長說一說。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06-20

    三年級上冊數學總復習教案01-25

    [優選]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06-22

    (精品)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06-20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精選15篇)06-21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精選16篇)12-17

    數學復習教案01-27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通用(15篇)06-21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15篇【集合】06-20

    三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必備15篇]06-2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三级中文亚洲精品字幕 | 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一级夜理论片久久 | 尤物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夜夜玩人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