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夠復述課文內容;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寫作的意圖;把握文章的主旨。
3、進行多角度的閱讀:探究人物做法,能提出自己的意見;
4、聯系自己的生活實踐,感悟人生哲理。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2、采用讀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解讀課文;
教學重點:
復述故事情節。 整體感知課文,掌握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教學難點:
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論理,使學生感受到正確對待困難,在面對困難時要有不餒不躁,沉著應付的信心和決心。
教學方法:
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夠復述課文內容;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寫作的意圖;把握文章的主旨
3、感悟人生哲理。
教材分析:
一、導入:
上課前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作到。
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候一段經歷的啟示。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他是怎樣克服自己的困難的`嗎?
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篇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頓亨特(板書題目、作者)。剛才這個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選入教材時做了刪節。作者講自己之所以能夠戰勝困難,是由于小時候的一段經歷留下的啟示。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到底作者小時候發生過一件什么事,可以使他在長大之后,勇于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
二、閱讀: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思考(1)本文主要講述了作者一次怎樣的人生經歷?
(2)作者用哪句話結束了人生經歷的講述?
(3)在這種經歷中,作者領悟到了什么?
(本環節的設計旨在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把握。)
2、復述故事情節。
用三分鐘的時間瀏覽課文,準備復述故事情節。提出明確要求:①交代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②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起因、經過、結果);
③盡量用自己的話。
(1)復述前的準備--搶答
-- 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哪?
-- 故事發生的時間?
-- 爬崖的孩子有幾個?有名字的是誰?
--那座懸崖有多高?石架有多高?
-- 孩子們為什么去爬懸崖?
-- “我”為什么不下來?
-- “我”最后是怎樣下來的?
(本環節的設計所針對的是我們所授課的初一學生,聽課、讀書注意力不夠集中,效率差的問題。同時也為復述課文作準備。)
(2)把故事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可謂是“冒險”,后一部分可謂是“脫險”,請一位同學復述“冒險”,一位同學復述“脫險”。
在復述過程中可以由多個學生重復復述,要求逐漸提高。讓學生在復述過程中,體會記敘文的記敘順序詳略安排,環境描寫,心理描寫及修辭手法的作用,以及故事情節的前后鋪墊、呼應。
<本環節的設計的目的是多方面的:1、進行口語訓練。2、引導學生體會記敘文寫作的特點。3、熟悉文章內容,為研討主旨作準備。本環節參與復述的學生有限,其他學生可通過聽復述和找毛病,作補充的方式來參與>
(3)根據復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讀應該如何改進。把經驗記下來。
3、文章結構(提問)。
板書:
(一)“我”跟小伙伴去爬懸崖(1~6段)
(二)“我”爬到半途陷入困境。 (7~15段)
(三)“我”在父親的指點下爬下懸崖。 (16~22段)
(四)童年經歷留給“我”的人生經驗。 (23段)
4、朗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5、主旨研討
(1)從課文內容看,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聯系結尾的議論來理解: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
(2)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后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3)為什么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本環節是課文悟讀,師生暢談自己的理解:面對巨大的困難,往往心怯了。其實只要不要想著這巨大的困難,勇敢地腳踏實地邁出第一步,走了第一步繼續走下一步,堅持不懈;當某天驀然回首時,困難就已化為烏有。莫頓亨特先生從懸崖上習得的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在主旨研討上,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獨特的意見。>
三、拓展延伸:
閱讀文章,學會了很多,從中領悟了人生哲理。
送同學們一首小詩《一步》:一步走不完長征路/長征卻少不了每一步/一步登不上高山頂/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請珍重每一步
請同學們結合文章內容及小詩,聯系現實生活談談你從中受到的啟發。
(提示:你在生活中曾遇到什么困難?當時你怎樣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
<這個環節主要是強調文章主旨以及學以致用>
四、課堂小結
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都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要失去自信,牢記“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么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這堂課在與莫頓亨特先生心靈的對話中,我們結交了這位智者朋友,拾取了智慧。而我們只有把這份智慧化為下一刻的實際行動,才算真正汲取了這份營養。
五、布置作業
1、選課后讀一讀,寫一寫至少三個造一段話。
2、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還給你哪些啟示呢?假如你是“我”,將怎么辦?假如你是“我”的同學,將怎么辦?杰利與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親為什么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教“我”自己下來?
請同學們在課間討論交流,整理在練筆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深入理解課文主旨,多角度理解文章。
一、導入:
意大利畫家達芬奇的老師對達芬奇談自己畫蛋的體會,他說:“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形狀便立即不同了。
我國宋代偉大詩人蘇軾也談過類似的體會,他仔細觀察過廬山,然后作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兩則材料告訴我們,無論繪畫還是觀景,都要選擇不同的角度。這樣,才能發現事物、景物的不同特點,畫畫,才能畫出新意;觀景,才能觀出新意。對一些意蘊豐富的文章也應如此,應從多個方面去想,讀得有創意,提高閱讀質量。
二、 再讀課文,賞析文中的精彩語言。
文中有哪些詞句讓你感到精彩?為什么?
<本環節主要鍛煉學生的語言感悟力>
三、多角度閱讀。
討論:1、你最喜歡文中哪個人物,最不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對于復雜人物,引導學生深入分析>
2、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懸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父親的做法你更喜歡哪種?為什么?
3、從中看出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如果是母親來的話,她又會怎樣做?你能想象一下嗎?
4、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嗎?他為什么拋下我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當時的心理嗎?
5、四個小孩子的行為你欣賞嗎?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會怎么做?
<這幾個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文章,學會從一篇文章中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和感悟。>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一些有關動物的知識,積累和動物有關的詩句、成語等。
2、讓學生了解動物有趣的本領,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3、通過口頭訓練,讓學生了解小貓的生活習性,可愛之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4、引導學生觀察,注意抓住小貓的特點,突出其可愛之處來進行習作。
5、通過表演、積累和理解成語,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認一認,讀一讀
1、學生自己讀一讀,認識4個生字。
2、說說各種動物的家是什么樣的,叫什么名字。
3、游戲:“動物找家”
4、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家的名字?
5、齊讀。
二、看圖讀詞語
1、自由看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
2、齊讀詞語。
3、結合圖畫,你能說說這些詞語各自的意思嗎?
4、在我們平時生活中,你有聽過這些詞語嗎?能不能用這些詞語說一句話。
三、寫一寫,背一背
1、自由讀這三個句子,說說知道了些什么。
2、多讀幾遍,看能不能背下來。
3、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句子?
4、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 讀一讀
1、自由讀故事,注意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2、誰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講一講?
3、誰能演演這個故事?
4、大家讀了這個故事,也聽同學們講了,看大家演過了,相信這個故事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說說自己的想法嗎?
5、你還知道哪些這類有意思的成語故事呢?
二、 探究與發現
1、出示句子讓學生讀一讀,并相機出示動物圖片。
2、小組討論蜜蜂和蛇的本領,自由說。
3、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4、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特殊本領呢?
5、小組討論。
6、全班交流
7、總結:動物的本領真是令人驚訝!我們只有多看書,多觀察,才能學到更多的有關動物的知識。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可愛的小貓
一、情景談話,引出話題
1、同學們,你養過小動物嗎?喜歡這些小動物嗎?為什么?
2、老師這里呀,有一只非常可愛的小貓,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指導看圖,提出要求
1、小貓在什么地方?它在干什么?它是怎樣做的?
2、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圖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三、小組交流
1、小組里交流自己喜歡的一幅圖畫。
2、互相評一評?凑l說的最好。
3、小組推選代表全班交流。
四、全班交流
1、各小組代表上臺交流。
2、全班評議?凑l說的好?好在哪里?
五、小結
第四課時
習作:可愛的小貓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喜歡小動物嗎?為什么喜歡?學生說?昨天口語交際課上我們大家都談到了小貓,有的同學觀察得特別仔細,想象力也很豐富。說的時候都抓住了小貓的特點。小貓顯得特別可愛,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寫一寫,比一比,看誰筆下的小貓可愛。板書:可愛的小貓
二、指導選材,嘗試寫作
1、先自己想想寫什么。
2、自由發言,互相啟發。拓展思路?要發揮想象,根據生活中的觀察,抓住小貓的可愛來寫,讓它活起來,動起來。
3、教師指導,幫助學生選擇材料,確定好的'內容。
4、想一想,選擇一、兩個方面,寫出小貓的可愛,體現對小貓的喜歡。
5、把內容寫具體,試著用上文中給出的好詞、好句,句子寫通順,不要寫錯別字。
6、寫完多讀幾遍。
第五課時
一、講明習作的修改
要求,強調修改的方法、符號。
二、交流習作,互相提升。
1、組內互相交換看對方習作,組內互評。
2、共同評議是否寫出了小貓的可愛,寫出了你對小貓的喜歡?
3、共同修改。
4、推薦組內同學讀習作,大家欣賞。
5、針對某些情況,有目的講評。
6、集體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課外。
1、動筆嘗試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讀給父母聽,讓他們給你寫的內容提出修改意見,再次修改。
3、把修改定稿的習作抄寫在課堂作業本上。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簾、女”等14個生字。會寫“女、太”等6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難時,要體貼,照顧父母的愿望和行為,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老師想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的心愿是什么呢?(板書設計)生自由回答,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心愿,老師祝你們心想事成,那你們想不想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嗎?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圖1、圖上畫了什么?
出示圖2、圖上有畫了什么?
2、聰明的同學一定發現這兩幅圖上月亮的表情不一樣,月亮的表情為什么會發生變化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30頁,先自由的讀一遍課文,不認識的字看拼音讀,一定要讀準字音,不掉字,不加字。
3、看著同學們讀得那么認真,老師也想表現一下,但是老師讀的時候呢?請同學們認真聽。(師范讀)
4、剛才老師讀的時候呢?我發現同學們聽得可認真了,你們想不想拿出自己最好聽的聲音讀一遍呢?
(生齊讀)。
5、老師覺得你們讀得可棒了。老師相信你們認識的字也可多了。
出示詞語:
窗簾 裝著 離開 照顧 郊游 愉快
生自由讀、師教讀、生齊讀、男女賽讀、搶讀(以各種形式讀詞語)。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這些字你們已經知道了他們叫什么名字了,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再把課文讀一遍,邊讀邊想,月亮姐姐去了幾個小女孩的家,她們都在干什么呢?(讀完后生回答)。
同學們真聰明,回答問題也回答的這么棒!
2、男生讀1——2自然段。想月亮姐姐來到第一個小女孩的家,他有什么心愿?是從哪里看出來的,能讀一讀嗎?用“自言自語”說一句話。
3、女生讀3——8段。想月亮來到第二個小女孩的家,他的'心愿又是什么?用“悄悄地”說一句話。
4、月亮姐姐即希望有個好天氣,又希望下雨,那結果到底是怎么樣呢?
齊讀最后一段,理解“艷陽天”。
練習:
1、給下列詞語加上拼音:
裝著 離開 愉快 照顧 郊游 窗簾
2、用下列詞語家族成一句話。
A、你 郊游 明天 去 還要
B、離開了 窗戶 悄悄地 月亮
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通過朗讀課文明白了月亮的心愿是什么,還認識了不少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同學們還知道了怎樣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老師希望你們說到做到。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本文涉及到一些美術方面的知識,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局限于美術,而是富有童趣,并由竹影引發到其他如對孩子的引導、教育等。因此,學習時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領會作者對繪畫和生活有著怎樣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竹是中國人最喜愛的植物之一,“梅、蘭、竹、菊”古稱“四君子”,在詩歌、文章、圖畫中到處可見它的身影。那么,在幾個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樣的特殊趣味呢?
讓我們一起走進豐子愷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二、作者簡介:
豐子愷(1898--1975),浙江人,我國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特別是他的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內涵深刻,耐人尋味,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散文除評論外,大多敘述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文字樸實無華,有濃厚的生活情趣。
三、整體感知:
下面我們就來閱讀這篇文章,讀的時候注意整體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本文主要敘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涼時看竹影,描畫竹影以及與爸爸談論竹影的事情。
四、再讀課文,交流感受:
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一篇古文《童趣》,描寫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也是寫孩子眼中的世界。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涼時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線、顏色的變化;討論人影頭上有煙氣的原因;用畫筆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
在這其中,你覺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寫?為什么?
我個人覺得,第三小節的兩處描寫最有趣:
--華明“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來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學他的口頭禪喊他“對起,對起,給我也帶一枝來!”
這兩處都很有趣,特別是華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還笑。而大人這時候往往就會趕緊趁無人注意,把這影子涂掉,因為會覺得這是一種丑化。
其實每個人都有過童年,也有過充滿童趣的心靈和思維,只是許多人在長大后就漸漸把童心丟失了。我們在童年時常常做游戲,用泥巴捏小動物,偷磚頭壘房子,在墻壁、在地上到處畫畫……還可能因此被家長、老師責怪。其實這就是一種藝術的創造。如果有人在這個時候關心你、引導你,也許你就會有藝術上的發現,也許日后,你就會在這些方面有所成就。
文
中的父親就是這樣一位很好的引導者。讀一讀文章中對父親的描寫,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父親的善于引導,簡要地作些評價。
主要有三處:
1、第3小節:
忽然一個大人的聲音在我們頭上慢慢地響出來:“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來得很久了。
--父親早就來了,卻耐心地在一旁觀察孩子的作為,在合適的時機參與話題,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引導孩子。
2、第3小節: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對著他說道:“誰想出來的?這畫法真好玩呢!我也來描幾瓣看!
--能細心體察孩子的心情,并為他們解圍,這真是難能可貴的長者風度。
3、第8小節:
我回到堂前,看見中堂掛著的立軸--吳昌碩描的墨竹,似覺更有意味。那些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似乎都有意義,表示著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
-- 童年時的作者活學活用,審美水平馬上有了提高。這正是有了實踐經驗作為指導的結果,勝過多少空洞的理論教育。
由此可見,大人對孩子的指導,特別是引導孩子步入藝術的殿堂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豐子愷有這樣一個好父親,也許,這就是他后來之所以能成為藝術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五、研讀探究:
在閱讀文章時要注意思考、質疑,想一想“作者到底想要說什么?”“為什么這樣說?”“這樣說對嗎?”等等,這樣進行閱讀,才能真正獲益。
1, 思考題一:
結合自己的理解,說說為什么用“竹影”作為本文的標題,而不是“談畫”或者“童年趣事”?
“竹影”實際是本文的敘述的緣由、源頭;也是文章的線索,即:看竹
--畫竹--品竹。用“竹影”做標題,比用“談畫”或者“童年趣事”
更具體、實在。
2, 思考題二:
讀完全文,請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說說,中國畫有什么特點?西洋畫有什么
特點?
--中國畫要求“傳神”。所謂“神”,就是活的神氣,神韻。
--西洋畫則看重寫實,要求“畫得象”,“畫得同真物一樣”。
3、思考題三:
你覺得竹子在中國畫中,體現出一種什么樣的“神”?也就是體現出一種什么樣的內在精神?
--一提到竹,我就會想起宋朝大詩人蘇軾的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竹在中國人心中之所以會有如此重的份量,是因為它象征著一種風度,一種精神,一種氣節。正像明朝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所贊頌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錘萬磨還節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六、延伸訓練:
讀完全文,你對童心童趣,對中國畫,對竹的認識,或許會有一些不同于作者的感受。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任選一個角度,具體地說說。
我來說說我的想法,也算是拋磚引玉,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有更獨到的見解。
七、家庭作業:
1、課外搜集、閱讀、欣賞一些寫竹的詩歌、文章或畫竹的圖畫,可以整理成為一本小冊子,并給它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2、或將你對一件藝術品(這件藝術品可以是圖畫、音樂、舞蹈、工藝品等等)的認識和感情寫成一段短文,不少于300字。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生字,其中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詞語。
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態和聲響的特點。
4、通過朗讀、背誦等多項語言練習,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以及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學重點:
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態和聲響的特點。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背誦等多項語言練習,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以及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教學掛圖、錄音機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課文的生字和課文的第一段。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生字,其中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詞語。
3、理解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教學掛圖、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復習以前學過的李白的一首《望廬山瀑布》,學生一起背誦這首古詩。
2、簡介黃果樹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的原因。
過渡:這瀑布到底是怎樣的一幅壯觀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順句子,遇到不懂的詞語查字典解決。
1、檢查自學情況。
。1)讀生字詞:
sī xiao liao ling tang di
人喧馬嘶 喧囂 撩過來 聆聽 胸膛 諦聽
(2)說說這些生字該怎么記住。
。3)指名朗讀課文,要求讀通順。
3、輕聲讀生字,想想主要寫了黃果樹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寫瀑布外,還寫了什么?
瀑布:聲音、楊子、水花散落在黃果樹小鎮的情景;人們的感受:下到谷底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4、分小組討論,課文按游覽的順序可分為哪幾段?(學生練習分段,教師進行評議總結)
第一段(1 ):具體寫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2-8):具體寫在黃果樹瀑布風景區的所見、所聞、所感。
三、學習課文的第一段
1、指名讀,理解“杰作”。(超過一般的作品)
2、這一句話應怎么讀?突出“真是”、“杰作”。
布置作業:
1、用鋼筆描紅、臨寫。
2、比一比,再組詞。
諦()嘶()聆()膛()
啼()撕()玲()堂()
3、造句。
。1)……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宛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后筆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的第二段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態和聲響的特點。
2、通過朗讀、背誦等多項語言練習,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以及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教學掛圖、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的第二段
談話:課文的第二段具體寫了作者在黃果樹風景區的所見、所聞、所感。
1、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進入黃果樹風景區,我們首先感覺到的`是什么?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描寫黃果樹瀑布的聲音)
2、這是一種怎樣的聲音?逐句朗讀體會。
“從遠處飄來”是怎樣一種聲音?“像潮水般”又是怎樣的聲音?理解“人喧馬嘶”、“喧囂”。
3、你能把進入黃果樹風景區,聽到的這種漸近漸響的聲音朗讀出來嗎?其他同學閉目側耳傾聽,用心去感受這種聲響。
4、小結學法:整體感受——逐句朗讀體會——感情朗讀,想象。
二、用上述的方法學習第3、4兩段的內容
1、各自讀書,勾畫。
2、分小組交流、討論。
3、檢查自學情況。
第3自然段:理解比喻句“一道瀑布懸掛……好像一匹寬幅白練……。”“那‘嘩嘩’的水聲便成了……大合奏”。
第4自然段:“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銀雨撒金街”是怎樣的情景?展開想象進行描述。
三、學習課文的第5-7自然段
輕聲朗讀課文的第5-7自然段,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的腳下感覺如何?
學生自學,朗讀體會。
1、各自談談自己的最大感受。
匯報程序:讀相關的句子——說自己的理解——再感情朗讀。
著重理解下面的句子:
“中間直隔著一口小小的綠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過來洗洗臉。”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瀑布瀉入谷底濺出的水珠直撒到我的臉上,涼絲絲的舒服極了!边@種舒服你體會過嗎?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個圓形的樂池里!睘槭裁磿羞@種感受?
3、在谷底欣賞瀑布,真讓人激動,叫人陶醉,令人振奮。齊讀第5-7自然段,讀出這種感受。
四、學習課文的第8段
1、登上平臺,我們又看到了什么?范讀。
2、簡介徐霞客。
3、指導讀好“他遙對瀑布,仿佛在凝神諦聽遠處的瀑布聲……”這句話。
語文教案 篇6
詞語超市
這道題主要是幫助學生進行詞語積累和檢測。教師引導學生在記憶詞語時不應該脫離課本,應該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理解的前提下掌握。之后,可適當做一些改錯、造句的練習,鞏固學生對詞語的掌握。
金鑰匙
這項內容是就《小船,小船》中的環境描寫專門安排的一項習作方法的點撥,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體會環境描寫在寫人、寫事的文章中的作用。
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回到課文,找出句子,談談體會,明確作用,再嘗試著在習作中運用這種方法進行練筆。
名人名言
這道題要求學生積累,并且掌握這些關于友誼的名人名言。六條名言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友誼的內涵,引人深思。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先理解它們的意思,再積累記憶。也可以以此為契機,鼓勵學生搜集更多的關于友誼的中外名言,從中感受友情的珍貴,激發學習的興趣。
自助閱讀
“差生檔案”講述的故事很貼近現實,許多學生都像故事中的蔡林一樣,因為被看作“差生”而受到同學的冷遇甚至奚落,自己也不能振作。教學時,先讓學生自由閱讀,讀后交流看法或設計問題讓學生討論,如“差生”應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等。老師可適當點撥,目的只有一個,啟發學生樹立“自我”意識,正確認識自己,同時要寬容、善待他人。
語文生活
本次習作要求寫與“朋友”之間的`情感、故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仔細閱讀習作要求,把握住“抒真情”“寫具體”兩個習作要點。
習作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學生帶來日記本,或與小伙伴相關的物品、相片。
二、說:請同學們自已選擇幾個要好的同學組成一組,互相談談自己最了解的、最喜歡的幾位“朋友”,以及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些事情。然后,幾個同學互相啟發、商討,要寫什么事情、寫什么內容,按照什么順序來寫,以便說清楚、講具體。
三、寫: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學生自主寫自己的“朋友”。老師提醒學生寫前先想想,寫什么事,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把事情寫清楚;還要把人物的動作、語言寫具體。
四、改:寫后,在小組內互相朗讀自己的習作,同學之間互相品一品、評一評,是不是把事情說清楚了,講具體了,是不是講清楚當時的感受,要怎么說才會清楚、具體。互相議一議,提出修改意見,并自主地改一改。
五、賞:把自己的習作在全班交流,大家共同欣賞,取長補短。教案《語文A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語文樂園四》教案》,來自網!,語文A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語文樂園四》教案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識字》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