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教學教案模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音樂教學教案模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音樂教學教案模板1
教學理念:
讓孩子們在音樂中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
教材分析:
歌曲《雪絨花》是美國音樂故事片《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該故事片根據美國當代著名戲劇、電影作曲家里查.羅杰斯創作的同名音樂劇改編拍攝。劇情取材于1938年發生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故事。影片中由羅杰斯和詞作者奧斯卡.哈默斯坦合作的插曲膾炙人口,成為影片中最精彩的組成部分。其中《Do Re Mi》、《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流傳最為廣泛。這部影片曾榮獲五項奧斯卡金像獎,在世界影壇被譽為最動人的音樂故事片之一。《雪絨花》以深情悠長的歌調,用3/4拍子唱出,通過對雪絨花的贊美,真摯地傾吐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器樂曲《雪絨花》的配器較為豐富,有一定難度,但該曲目的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認真的良好品質,提升學生音樂學習的能力,養成他們在器樂學習中的集體合作精神,建設音樂的耳朵,享受音樂學習的樂趣。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輕聲唱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在合奏中培養認真的學習品質,培養集體協作精神,并享受合作成功的喜悅。
3、在綜合表演中分享音樂學習的樂趣。
2、合奏的協調性和音樂的美感。
教學準備:
VCD光盤、豎笛、電子琴、各類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課前律動。演唱《青春舞曲》,用兩種節奏做律動,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
多媒體播放網上音樂《哆來咪》,教師檢查學生學具準備及座次、分組情況。
剛才聽的這首歌,你能說出它的名字么?(生答)這首歡快活潑的歌曲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的一首插曲,這部電影里還有一首比《哆來咪》更受矚目的歌曲,那就是《雪絨花》,想聽《音樂之聲》和《雪絨花》的故事嗎?
講故事:《音樂之聲》的故事發生在70多年前的奧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瑪麗亞的年輕修女。她活潑漂亮,會彈吉他,喜歡唱歌。有一天,瑪麗亞來到一個上校家當家庭教師。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間,瑪麗亞教上校家幾個沒有了媽媽的孩子學會了很多歌曲。《多來米》便是其中的一首。她還給孩子們排練了合唱。當上校回家時,瑪麗亞和孩子們用甜美的歌聲迎接他。上校很高興,他也邊彈吉他邊演唱了一首歌。同學們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對!就是這首《雪絨花》。這是一首古老的奧地利民間歌曲,上校借這首贊美雪花的歌曲來表達自己對祖國幸福、安寧生活的熱愛之情。后來,瑪麗亞成了那幾個孩子的媽媽。在他們全家外出旅游回家時,不幸的事發生了,德國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國和家鄉,并要上校去當海軍。上校是個熱愛祖國的軍人,他不肯為敵人工作。他和瑪麗亞決定帶著孩子們逃往國外。就在他們準備逃跑時卻被敵人發現了。上校便假稱是去參加音樂節的演出。敵人不大相信,便派人跟蹤了他們。上校的家庭合唱團在音樂節上表演的第一個節目便是《雪絨花》。
1、多媒體播放電影《音樂之聲》片斷――《雪絨花》的演唱。
生初聽,感受音樂的旋律美。
師提示:當《雪絨花》這首象征著祖國幸福、安寧生活的歌曲回蕩在劇場時,觀看的聽眾非常激動,因為他們現在的祖國已經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寧的生活。聽眾們懷著對祖國必勝的信心,一齊高唱起來,歌聲使敵人膽戰心驚。《雪絨花》在影片中完整地出現了兩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激動人心。
生復聽,感受音樂的意境美。
3、我們在唱這首歌的時候,應該怎樣來唱?
1、師彈電子琴,生劃拍用“啊”音哼唱旋律。
2、跟琴用輕聲唱歌詞。
3、師提示:怎樣唱這首歌剛才同學們已經討論了,現在請同學們把自己當成影片中的上校,跟音樂一起有感情地演唱這首歌曲。
1、師導入:同學們有感情地演唱了這首歌,讓我們一起感受到了這首歌曲的魅力。《雪絨花》這首歌曲優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詞意境贏得了眾人的喜愛,于是也有音樂創作人為它編配了器樂合奏曲,翻開書第14面。
2、看譜,分析配器,主旋律豎笛練習。
a、師范奏,生指法練習。
b、生自由練習,師指導。
c、齊奏,師用鈴鼓伴奏。
3、分析配器的各種節奏,并結合旋律進行試奏。
看第10面五線譜和簡譜的時值對照表,弄清配器的節奏。
× 0 0 × ×-×-×
a、分組,在A 、B、 C三組中,各抽一部分人演奏豎笛,其他人分別演奏一種樂器。
b、指出合奏中的`不足,再度合奏,分組輪流進行。
1、導入:今天,我們在演唱《雪絨花》這首歌曲的時候體會到了歌曲感人的藝術魅力,在樂曲合奏中享受到了合奏成功的愉悅。對于這首音樂作品的學習,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呢?(生談想法)
2、分組討論,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來表現這首音樂作品,生排練時教師做指導。
師:今天我們通過賞、唱、奏、演四個環節對美國電影《音樂之聲》的插曲《雪絨花》進行了學習,《音樂之聲》的插曲除了課前同學們欣賞的《哆來咪》,我們今天學習的《雪絨花》之外,還有很多,老師這兒還有一首,我們一起來聽聽。(播放《孤獨的牧羊人》)這是一首很好聽、很有生活情趣的歌曲,以后我們會學到,今天的課到這里,下課。
教學反思: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詠歌之,詠歌之不足,舞之,蹈之。”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陶冶人性情的熔爐。只有在歌詠或舞蹈者本人對音樂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產生了濃烈的情感,才能對音樂進行精彩的表現和創造。本課充分營造情景:教師充滿深情的故事講述和故事片插曲《雪絨花》演唱片斷的欣賞,將同學們帶進一個神圣的殿堂――有關于美的音樂的,有關于愛國的,有關于人間摯愛與真情的……學生體驗各不相同,共同的是他們的情感得到了一次蕩滌。由此,他們產生了濃烈的學習愿望,在賞、唱、奏、創的教學環節中,他們盡情展示著對音樂的理解,表現著美的情感。音樂之美,情感之美,在課堂上得到體驗和升華!
初中音樂教學教案模板2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唱歌曲《渴望春天》,感受歌曲中輕松、活潑的特點,進一步產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過程與方法】
學習過程中運用聆聽、表現、合作等方法,學生能夠完整表現歌曲并能提升音樂表現能力。
【知識與技能】
學習并能夠表現出6/8拍的強弱規律,能夠準確演唱變化音;能夠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難點】
學習并能夠表現出6/8拍的強弱規律,能夠準確演唱變化音。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創設情境,播放有關春夏秋冬的圖片,展示萬物復蘇的景象。提問:通過圖片看到了什么景色?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圖片當中所展示的是春天的景象,春天萬物復蘇,所有事物都充滿了生命力。今天我們所學習的歌曲正是和春天有關。
引入課題,春之向往——《渴望春天》。
(二)感受體驗
1、初聽歌曲
并設問:“歌曲的旋律如何,歌曲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歌曲旋律富有動感,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春景圖。
2、復聽歌曲
并設問:“歌曲表現了怎樣的情感?”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是著名音樂家莫扎特的作品,描述了春天的美麗景色,表現了對于春天的贊美之意。
3、介紹莫扎特。
莫扎特,奧地利著名音樂家,被譽為“音樂神童”有著非一般的音樂天賦,主要音樂作品有:《渴望春天》《費加羅的婚禮》《小星星變奏曲》等。其音樂風格輕松、活潑,洋溢著童真、爛漫的氣息。
(三)學唱歌曲
1、進行簡單發聲練習,引導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進行發聲;
2、教師范唱歌曲,學生小聲哼唱,邊唱邊感受音樂結構;
3、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跟唱樂譜,并提示學生觀察歌曲的拍號;
4、講解有6/8拍,并帶領學生進行拍打表現強弱規律(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六拍);
5、演唱歌曲旋律,發現歌曲中的裝飾音;
6、單獨拿出帶有裝飾音的旋律進行講解;
7、運用對比的方式,對比有無裝飾音的區別,引導學生發現音高;
8、分組練習帶有變化音的旋律變化音,并互相評價;
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教師用鋼琴彈奏主旋律,學生嘗試自行填詞演唱歌曲,教師對其表現進行評價;
11、處理歌曲情感,唱出活潑、歡快的.感覺。
(四)鞏固提高
教師將學生分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編創舞蹈、歌詞、旋律等),提醒學生注意與組內其他成員的配合。
創編完成后請各組進行表演,并互相評價推選出最受歡迎的小組。
(五)小結作業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渴望春天》,領略了春天的美景和萬物復蘇的景象,通過作者莫扎特的童真的心看到了春天、生活的美好。希望大家在之后的日子中能夠保持開心,用樂觀的態度、積極的狀態面對生活。
請同學們課后收集其他有關或“春天”的作品,對比聆聽一下,并和同桌討論自己的心得體會。
初中音樂教學教案模板3
教學目標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2.在熏陶感染中培養學生頑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3.閱讀方法上,以抓要點精讀為重點:內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內心世界為主;寫作學習上,以人物外貌描寫訓練為主。
教學重點:
一是體會偉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學習文章描寫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學難點:難句的理解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學生靜聽。)同學們,你們聽了有什么感觸呢?要知道這是世間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更要知道這是貝多芬全聾后的作品,是超越靈感的產物,也是有超越人生的大苦悶的精神的英雄,才能夠創造出來。(再次聆聽,感受)生活中的貝多芬是怎樣的形象呢?請看課文《音樂巨人貝多芬》。
二、整體感知
1.理清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說說其間寫了哪幾件事。(客人訪問貝多芬的過程:女傭開門女傭介紹貝多芬的情況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下樓并開始和客人談話貝多芬和客人共進晚餐貝多芬回憶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和客人會面,貝多芬回憶他最后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形。)
2.用幾句話概括一下作者筆下的貝多芬的形象。(貝多芬的形象:獨立而驕傲,沉郁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3.文中貝多芬的哪些話深深觸動了你?你對這些話是怎樣理解的?(學生回答)
三、研討學習本課要點一:體會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學生:默讀全文,篩出生字。
小組討論;梳理文章主要內容,并以女傭的口吻概括那天發生的事。
教師: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選幾組代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同學生一起完成板書。
2.要求學生;精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來。
小組討論:
①互相幫助,理解句子含義。
(此時屏幕顯示相關背景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義。如:貝多芬名曲創作時間與雙耳失聰時間;其侄兒情況;其演奏會盛
②各組之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作答。
初中音樂教學教案模板4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表現少年兒童愛護環境、愛護地球、美化環境、美化地球、造福人類的歌曲;曲作者運用調性對比的手法將青少年兒童在思考問題、討論問題,最后得出結論這個意境刻畫出來,譜出歌曲。
歌曲主體部分為D大調、4/4拍、中速,由三部分組成。
學情分析
歌曲以環保為主題,對春的贊美,對綠的留戀,也是對祖國美好明天的祝愿。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學唱歌曲,增強學生“熱愛祖國,愛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的意識。
2、知識目標:
①了解合唱的'概念及合唱的和諧與均衡
②了解轉調的初步知識(1=bB轉1=D(前3=后1)),復習圓滑線、反復跳躍記號。
3、技能目標:初步會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出歌曲優美、抒情的情緒;并能夠用和諧均衡的聲音參與合唱。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合唱的概念及合唱的和諧與均衡;用和諧圓潤的聲音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歌曲的優美、抒情的情緒。
2、弱拍起節奏,休止符的處理。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老師給學生看幾張(關于空氣污染,森林被大量砍伐的畫面),同學們,你希望我們未來的地球是這個樣子?那么大自然的美景會給大家留下什么感想或感受呢?
2、引導學生討論回答其感受并導入新課《給未來一片綠色》。
(二)初聽歌曲,整體感知
1、完整聆聽歌曲。
2、師簡介歌曲創作背景、詞曲作者。
3、再次聆聽歌曲,感受體驗歌曲旋律、速度特點
速度:中速稍慢
旋律:流暢、抒情、婉轉
情緒:優美、抒情
演唱形式:領唱、二部合唱
(三)學唱歌曲,體驗感受歌曲
1、跟琴視唱歌曲,教師糾正。
2、學生演唱歌曲,進一步體驗歌曲。
(師教學生咬字吐字的正確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
3、用自己喜愛的演唱形式唱歌曲,找出個別學生領唱,其他齊唱;分小組演唱。
(四)總結延伸,培養興趣
1、聆聽美國搖滾巨星邁克爾。杰克遜的歌曲《拯救地球》進一步領悟保護環境關愛地球,熱愛大自然”這一人類主題。
2、再次完整演唱歌曲《給未來一片綠色》。
【初中音樂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音樂教學教案01-12
音樂教學教案08-02
初中音樂教案07-01
初中音樂教案【經典】06-08
[精選]初中音樂教案05-10
音樂教學教案(推薦)05-26
音樂教學教案[通用]05-18
音樂設計教學教案05-16
音樂教學教案[合集]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