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4-06-14 12:46:0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熱門]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熱門]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內容: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教科書第72~74頁。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學習用2~5的口訣求商。

      2、經歷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過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與同伴共同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中,培養學習數學興趣。

      教學重點:會用2—5的口訣求商。

      教學難點:會用2—5的口訣求商。

      教學方法: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觀察情境圖,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你經常到郊外去玩嗎?在郊外你參加過哪些活動?今天天氣特別好,你們想到郊外去玩嗎?快快閉上眼睛,咱們現在就出發!(投影顯示情境圖)

      師:快來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師:聽了這些小朋友說的話,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1)男同學平均每人捉了幾只蝴蝶?

      (2)小女孩采了幾種花?

      (3)女同學平均每人采了幾種葉子?

      二、探索新知:

      (一)師:男同學平均每人捉了幾只蝴蝶?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教師板書:15÷3

      師:15÷3等于幾?你想怎么樣來計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學具。

      (教師巡回指導,參與到學生的探索活動中,了解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的情況。)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來說一說你們組想出了哪幾種方法?

      1、用小棒擺一擺:

      2、用乘法口訣三五十五來計算。

      ……

      師:同學們剛才想了許多好的辦法算出了15÷3的結果。其實我們都是在想幾個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這句乘法口訣來計算。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怎么樣用乘法口訣求商。

      (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幫助穿紅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幾種花,列算式表示出來。師:說說你是怎么樣計算的?

      師:剛才沒有用口訣來計算的同學,你現在能再來試一試嗎?

      師:計算除法,我們還可以把它寫成豎式。

      教師邊講解邊板書:

      4 ……商

      除數……2╯ 8 ……被除數

      8 ……2和4的`積

      (三)學生自主解決平均每人采了幾種葉子。

      三、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第2題。學生復習2~5的乘法口訣。

      自主練習第1題。涂一涂。

      同學們喜歡玩風車嗎?這3個風車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讓風車轉起來,就趕快來算一算吧!看誰的風車轉得最快!

      四、全課總結:

      誰來說一說今天你學到了哪些數學知識?

      五、布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15÷3

      4 ……商

      除數……2╯ 8 ……被除數

      8 ……2和4的積

      教后反思:

      1、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老師還沒有講解時就已經知道利用乘法口訣來求商,而且運用靈活。

      2、生仍然不善于提問題,今后教師一定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內容】(人教版)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8~69頁的內容。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和作用;能認、讀、寫千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2.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知信心,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能認、讀、寫干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教學難點】數感的建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上一節非常有趣的數學課,大家面前擺著大米、黃豆、綠豆、花生,請你估一估,每樣東西大約有多少粒?你是怎么估出來的?

      生:大米100粒,綠豆200粒,黃豆300粒,花生500粒

      ……

      師:看來同學們估的結果都不一樣,要想知道每樣東西大約有多少粒,可以用數數的方法。我們以前學習數百以內的數時,是怎么數的?

      生:—個—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師板書)

      師:一個一個地數,10個一是多少?(板書:10個一是一十)十個十個地數,10個十是多少?(板書;10個十是一百)

      師:大家有這么多數數的方法,你能不能用一種方法選擇面前的任意一樣東西,數出 100粒,放在小杯子里,看看100粒有多少?

     。ㄉ鷦邮謹100粒)

      師:“百”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的計數單位,100粒黃豆放在杯子里是這么高,100;ㄉ旁诒永锸遣皇且策@么高呢?為什么?

      生:不一樣高。因為花生比黃豆占地方。

      師:現在請你根據你數出的'100粒再來估一估每樣東西大約有多少粒?

      生:大米600粒,綠豆800粒,黃豆900粒,花生米1000粒

      ……

      師:同學們估的結果是不是很接近呢?數這么大的數,用哪個計數單位更快更準呢?

      生:用“百”做計數單位。

      師:你們能不能以數出的100為單位,借助杯子接著數完呢?看看誰數得最快、最準?

      師:誰來說說自己是怎么數的?

      生:在100粒黃豆的面上畫條橫線,倒進大杯子里,以后每到這條線就倒進大杯子里,倒了10次,就是1000粒。

      師: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再選一種東西數一數大概有多少粒。

      師:每次到100粒這條線,就往大杯子里倒,你們是怎么數的?

      生:一百一百地數。

      師: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多少?

      生,10個一百是一千。(板書;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板書)

      二、以舊促新,探究新知

      師:關于數數,你有什么新發現?

      生: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十個十個地數,還可以一百一百地數,在數大數時,可以一百一百地數。

      師:如果數更大的數,可以怎么數?

      生:可以一千一千地數。

      師:每樣東西都是1000粒,為什么同樣是1000粒物體,感覺上有的多,有的少呢?

      生,有的粒大,有的粒小。

      師:看來并不是所有是1000的物體感覺都同樣多,需要看其中的個體是大是小。

      師:同學們,整百整百地數,大家會數了,一個一個地數你們會嗎?現在我們再來看下面這道題:從一百九十八起,數到二百零六。(學生自己數)

      師:數到一百九十九,接下來數什么?請同桌之間數數,然后匯報。

      師:從九百八十五數到一千。 (學生自己數后教師指名數。)

      師:大家會讀數,寫數嗎?我們的好朋友計數器來幫我們了,請大家認真觀察,它有哪些數位?

      生:個,十,百,千,萬。

      師,現在老師在上面撥珠子,看你能不能說出這個數是多少。 (百位上撥1個珠子;十位上撥2個珠子;個位上撥6個珠子)

      生:這個數是一百二十六。

      師:怎么寫?

      生:百位上寫1,十位上寫2,個位上寫6。

      師:下面兩個數,沒有珠子,只有讀法,請你在題單上畫出珠子,寫出這個數。

      師:撥304、580并說出怎樣寫數。

      師;304十位上的0和580個位上的0不寫行不行?為什么?

      生:不寫。不行,因為。起到占位的作用。

      師,同學們都會讀數、寫數了,小精靈遇到難題了,我們幫幫他們,好嗎?

      師:第69頁“做一做”第1題:讀出下面各數,再說一說它們的組成。

      廣場上有330只鴿子。天空中有580個氣球。(學生讀數并說組成。)

      師:“做一做”第2題:寫出下面各數。

      有八百六十八人跑馬拉松。這片樹林有九百五十棵樹。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學生寫數,對照答案自批自改。)

      師:868中的8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意義?

      生:8在百位上,表示8個百;8在個位上表示8個一。

      師:同一個數字在不同數位上,表示的意義也不同。

      三、綜合練習,逐漸延伸

      師:同學們幫小精靈解決了這么多難題,小精靈可高興了,它要和我們玩一個游戲,我們一起來當小司機,開著小汽車在公路上行駛,會有許多路牌指示和難題,大家有信心嗎?

      小汽車行駛100米、200米、300米,出現“南北高速”。

      1.根據下圖讀出人民幣的錢數。(圖略)

      小汽車行駛400米、500米,出現“禁止轉彎”。

      2.填空:

      (1)一千里有( )個百。

     。2)940是由( )個百和( )個十組成的。

     。3)4個百和9個十組成的數是( )。

      小汽車行駛600米、700米,出現“保持距離”。

      3.估一估,大約有多少本書?(圖略)

      生:每1行大約有100本,5行大約是 500本。

      小汽車行駛800米、900米,出現“追尾危險”。

      4.估一估:聽課現場有多少人?

      小汽車行駛出1000米。

      師:同學們開車很出色,大家要提醒爸爸媽媽:開車時注意看路牌指示,注意交通安全。

      師:有兩個小朋友在做一個轉盤游戲,我們來看看:

      轉盤轉到了3、6、9,這三個數能組成哪些三位數,請你們把它們寫出來。

      生:369、396、639、693、936、963。

      四、全課總結,不斷升華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如果數比1000還大、還多的數,怎么數?怎么讀數、寫數?我們以后再學習。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4頁例3、第55頁課堂活動,練習十一第10題。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綜合應用加減法和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分析、推理、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某小學五(2)班有個小小圖書角,原有圖書52本,后又買來20本,當天被同學借去10本。圖書館現有圖書多少本?

      ①讓學生獨立完成。

      ②說說你列式的理由。

     。2)商店里每天賣出電腦30臺,賣出的彩電比電腦少6臺,3天賣出彩電多少臺?為什么要這樣計算?

      二、自主探究

      1.觀察例3的情景圖

      學生說說從圖上提供了哪些數學信息,同桌互相交流。

      教師:你準備做幾根長繩?幾根短繩?把你的想法介紹給小組的'同學。(4人1小組,組長做好記錄)

      2.學生介紹做跳繩方案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2根長繩,1根短繩:4+4+2=10(m)

      或4×2+2=10(m)1根長繩,3根短繩:4+2+2+2=10(m)

      或2×3+4=10(m)只做5根短繩:10÷2=5(根)

      或2×5=10(m)只要學生方案合理,都給予肯定。

      3.教師小結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實際問題,只要同學們認真思考,積極動腦,一定會想出許多好的、可行的辦法。

      教師:這么多的方案,你認為哪種方案較合適?說說你的想法。

      三、課堂活動

      1.完成第55頁課堂活動

      實物投影儀出示:“逛公園”。

      教師:圖上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小利家買門票要多少元?

      5+5+3=13(元)

      5×2+3=13(元)

      教師:為什么用乘法計算?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并說說解決問題的方法。

      2.練習十一第10題

      學生獨立作業時,教師應關注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排除思維障礙,學會運用分析的方法,樹立能解決好實際問題的信心。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些什么?學生自己小結。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小組學習的能力。

      2、學會運用平均分。

      3、 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 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

      5、初步認識 “平均分”

      6、 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7、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三、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各種食物若干。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里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量不相同)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匯報情況,教師板書。

      (二)、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2)、學生觀察匯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寫下板書:平均分

      (2)、小朋友再說說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么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發現平均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造性。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問題的引申幫助學生認識平均分。

      (四)、學習平均分

      1、 教學例2:把10個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3)、學生匯報分法。

      (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

      3、 完成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讓學生圈一圈,并說出自己的分法。)

      (設計意圖):體現分法的多樣化;開放題拓展知識,開拓學生思維。

      (五)、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

      (3)、學生交流討論匯報。

      2、實踐活動:插花活動

      3、列舉生活中平均分的實例。

      (設計意圖):從多方面加深學生對平均分的認識;開放性的活動使學生多角度認識平均分,為以后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打下基礎。

      六、教學結束: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想法和收獲?請同學們寫出來。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內容:

      課本P23頁例3,練習五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簡單的除法應用題,會寫單位名稱。

      2、通過提供豐富、現實、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

      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

      3、使學生逐步養成愛動腦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點:

      解答簡單的除法應用題。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探索解決除法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準備:

      主題圖、格子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出示例3主題圖。

     。1)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分組交流從圖中了解到的信息。

      (2)全班匯報。

      【設計意圖】:在愉悅的談話中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情緒飽滿、積極投入學習。

      二、探索學習

      1、教學例3

      (1)從圖中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講給你的同桌聽聽。

      (2)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一共有多少只蠶寶寶?*平均放在3個紙盒里,每個紙盒放幾只?*每個紙盒里放5只,要用幾個紙盒?

     。3)一幅圖提出了3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該怎樣解答?說說這樣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個問題怎么解答?試試看能給大家講講為什么這樣計算的理由嗎?

     。4)你能說出表示的意思嗎?

      通過解答這3道題,你能發現它們間的'關系嗎,和你組里的同學討論討論。

      2、出示課題

      板書:解決問題

      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設計意圖】:將學生置身于現實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選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分析、比較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為進一步學習乘除法應用題做鋪墊。創設開放情境,為學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應用

      1、引導學生完成P24頁“做一做”。請學生觀察情境圖后用自己的語言講

      小刺猬運水果的故事,引發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解答。

      2、學生從圖中搜索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獨立解決書中提出的問題。

      3、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1~3。

      教師巡視、指導。

      做完的同學選擇一道題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樣計算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材分析:

      有余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注重結合具體的情境,將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內容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強對有余數的除法的認識。

      學情分析:

      有余數的除法是以表內除法知識作為基礎來進行學習的,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是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學思考過程。

      教學目標:

      1. 通過設計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 通過自主探究,明確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3.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

      教學重點:

      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s3分鐘)

      今天的草莓特別新鮮,我買了一些準備分給大家。你認為怎樣分才是最公平的呢?什么是平均分?

      二、自主學習

      (約7分鐘)

      1.6個草莓,每人分2個,可以分給幾人?誰來分一分?

      2.怎樣列算式?

      3.如果不是6個草莓,而是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誰來分一分?怎樣列式?

      4.7個草莓,每人分2個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給3人,這余下的1個又不夠再分給一人,剩下的這個數在數學上就叫余數,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數。

      5.帶有余數,我們就叫它有余數的除法。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就是《有余數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

     。s10分鐘)

      1. 如果每人分4個草莓,8個草莓,9個草莓?10個草莓?11個草莓?12個草莓?分別可以分給幾人?你們會分嗎?有沒有信心?好,現在咱們就拿起手中的學具代替草莓分一分。

      2.生動手分。

      3.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講評。

      4. 你能將下面5個算式分類嗎?

      84=2 (人)

      94=2(人)1(個)

      104=2(人)2(個)

      124=3 (人)

      114=2(人)3(個)

      5.觀察每道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四、精講點撥

     。s8分鐘)

      1.為了分清余數和商,我們要在余數和商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除法。

      2.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五、測評總結(約12分鐘)

      1.達標練習

     。1)完成課后做一做。

      學生嘗試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最后組織學生交流匯報。

     。2)練習十四第1題。

      (3)( )6 = 5 ( )

      2.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3.作業布置

      練習十四第2題。

      板書設計: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沒有余數 有余數

      62=3(人) 72=3(人)1(個)

      陳婭《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余數

      讀作:7除以2等于3余1

      84=2 (人) 94=2(人)1(個)

      124=3 (人) 104=2(人)2(個)

      114=2(人)3(個)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76~7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理解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會口算整十數乘一位數,會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乘法。

      2.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鋪墊

      師:同學們好!大家看,今天誰來做客了?(大象)大象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數學問題呢?

      請三個學生板演第1題,其余學生完成第2、3題。

      1.筆算。

      13+1320+6132

      2.口算。

      243315

      625879

      40+4030+30+30

      20+20+20+20

      3.口答。

      8個十是()。

      10個十是()。

      15個十是()。

      56個十是()。

      師:(指學生板演的豎式)三道題目答案中個位上的6表示什么?十位上的'2呢?

      生:(略)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師:看來小朋友以前的知識學得非常扎實。大家看(出示第76頁例題的情境圖)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內容:

      本課將繼續學習課本P14頁例5,練習三第4、5、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溫故知新,鞏固并深化學生對除法運算的理解和掌握。

      2、引導學生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并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的認識和掌握。

      教學準備:

      情景圖、課件等教具。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迎接問題

      1、進行簡短的談話并出示情景圖。

      2、質問學生:“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并進一步詢問:“熊媽媽是如何分竹筍的`?請你們能否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3、通過學生互動操作和教師課件演示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4、思考:該算式表示什么意義?

      5、解釋:為什么該算式也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設計意圖】:通過引入情景和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探究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和成果。

      二、學習新知

      1、認識各部分名稱

      ①出示除法算式,讓學生取出三個數的名稱。

      ②學生自行取名,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根據算式與情景進行比對闡述各數的含義。

      3、思考:探究為什么例4和例5中的小熊和熊媽媽都可以使用除法計算?并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

      【設計理念】:以學生現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比較,讓學生了解如何使用除法計算平均分配物品或數量的方法。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1、課本習題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

     。3)學生交流報告;

      (4)總結反思。

      2、挑戰環節:

      (1)通過畫圓、分塊等游戲,讓學生體驗分配的過程,填寫計算公式;

      (2)解釋除法的計算公式,讓學生通過畫圖實際操作。

      【設計理念】:通過豐富多樣的練習方式和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讓學生參與到分配物品、圈圈畫畫等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滿足學生取得成功的心理需求。

      四、課堂總結。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經歷認識三角形的過程。

      2、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會畫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特征。

      3、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引出課題感知三角形

      1、談話導入。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信息。

      3、教師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么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認識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6)判斷練習。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創設。

      “美麗的`南寧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橋,從側面看大橋的框架就是一個三角形,工程師想測量大橋從橋頂到橋面的距離,你認為怎樣去測量?”

      (2)課件出示白沙大橋實物圖和平面圖。

      (3)學生在平面圖上試畫出測量方法。

      (4)學生展示并匯報自己的測量方法。

     。5)學生閱讀課本自學三角形底和高的有關內容。

      (6)師生共同學習三角形高的畫法。

      (7)學生練習畫高。

      3、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

      (1)聯系實際生活,為學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做準備。

     。2)動手操作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學生聯系實際,找出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5)欣賞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總結本課內容

      1、學生說說本節課收獲。

      2、教師總結。

      教學反思:

      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學生對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為在生活中他們經常會接觸到。本節三角形的認識是學生在角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又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有關知識的重要基礎。本節課的教學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義、特征、特性,三角形的分類和三角形之間的關系等內容。

      我在教學中貫徹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為原則,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力求做到層次清楚,環節緊湊,并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和操作,突出體現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

      在課的開始我先讓學生辨認出銳角、直角、鈍角,并通過學生動手擺角,進一步體驗角的特征,引出頂點與邊,為學生對三角形的意義和三角形的分類等做好知識和思路方面的準備。

      通過學生動手擺拼,體現三角形的形成,并通過演示,初步理解三角形意義的`內涵,即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使學生認識到三角形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否具有三條線段。

      二、是否圍成封閉的圖形。接著安排練習,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加深對三角形意義的理解。

      在教學三角形的特征時放手給學生探索,有了角的經驗,學生不難歸納出三角形的特征,有意識地與角進行對比,深化認識。在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我分為三層進行教學,先通過對電線桿、自行車圖的觀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然后通過拉四邊形、五邊形和三角形木框的實驗,總結出三角形的特性,即穩定性。再讓學生利用三角形特性來解釋上圖實例中用到三角形的道理,加上課后練習實地操作,更深層次地體會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數學源于生活。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

      教科書第38~3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角”“邊”“頂點”“直角”的認識,熟悉比較角的大小。力求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方法實現大小的比較。

      新課的導入。在比較中提示一種角比直角大,還有一種角比直角小,從而揭示出銳角和鈍角的概念。力求以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導思想。在運用板書畫一畫,學生讀一讀的方法加深對銳角和鈍角的認識、理解。

      實踐練習,注重學生知識的的形成過程,從判斷推理、尋找發現、到小組合作的畫一畫、拼一拼、折一折的實踐練習,在充分展示學生個體的優勢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養。在合作的過程中考察學生任務、時間的合理統籌。

      整個過程體現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究的樂趣。充分體現生活數學、快樂數學。

      教學重點:

      1、認識銳角和鈍角,并理解與直角的關系。

      2、在認識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動手折疊或正確的畫出銳角和鈍角。

      3、圍繞生活,通過比賽的方式,鞏固理解銳角和鈍角。

      教具準備:三角尺,紙張

      學具準備:學生三角尺,紙張

      教學過程:

      一、引導入課,復習舊知。

      1、復習內容。引導學生回憶關于角的知識。

      出示角。根據圖例回答這是一個( 角 )

      角是怎么組成?請你在圖上填出“邊”“頂點”“邊”

      出示直角。這是一個什么?(直角)

      除了這些,你還知道了哪些知識?小組討論匯報

      2、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兩組:一組是移動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組是移動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組可請學生指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3、比較銳角和鈍角的大小(注意,此處不揭示出兩個角的概念,只當作兩個普通的角出現)。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較。

      [設計意圖]通過對角的回憶,調動學生發揮認知能力,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開展本課的學習。

      二、自主探究,導入新知的學習。

      1、出示上海楊浦大橋的情境圖,請大家認真觀察,在這幅圖中,你們能找出角嗎?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憶的方式,進一步的加深對新知的認識理解。并進行板書。

      ①、一個是銳角,一個是鈍角。(板書“銳角”和“鈍角”)

     、、說一說銳角與直角的`關系。(在銳角的下方板書“比直角小”);在回憶鈍角與直角的關系。(在鈍角的下方板書“比直角大”)

      ③、按照學過的方法請學生分別在“銳角”和“鈍角”字樣上方板演兩個直角。

     、、根據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筆在一個直角上畫出銳角,在另一個直角上畫出鈍角。以加深對銳角和鈍角的理解。

     、、讀一讀,加深記憶。并在練習本上分別畫一個銳角和鈍角,教師巡視。

     、蕖尨。教師根據銳角和鈍角概念的不同說法進行提問。活躍課堂氣氛。

      例:A、銳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更清晰地把握銳角和鈍角的本質屬性,在合作中解決問題,正是新課標倡導的全新學習方式。

      三、鞏固實踐階段,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系,實行小組活動教學,在合作中完成。

      1、引導學生動手操作。

      請大家用事先準備好的紙片折出一個直角。

      請在大家再折出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

      請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出一個銳角、一個鈍角和一個直角。

      2、自由活動:找一找!

      老師帶我你們去小海龜的家。瞧!小海龜的家都是由我們學習過的圖形組成的,有銳角,鈍角,還有直角。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銳角?哪些角是鈍角?并說出原因。

      3、出示兩道判斷題:(課件板演比較的方法)

      A、下面圖形中哪些角是銳角? B、下面圖形中哪些角是鈍角?

      ②、寫有“最”的方形寶盒。

      出示兩部分的內容。(課件板演)

      A、用角描述圖形。如:紅領巾是有2個( )和1個( )組成的。

      B、用同樣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個直角組成的。(小組自由發言,限制發言的時間為1分鐘)

      4、小組合作完成三部分內容,限制時間。關注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任務、時間的合理統籌。

      A、拼一拼。把小組內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銳角和大小不等的鈍角。

      B、畫一畫。以固定點為頂點分別畫一個銳角和鈍角,

      C、折一折。用紙張折出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鞏固強化,使學生能比較牢固地建立對銳角和鈍角的理解,同時感受角的分類以及三種角之之間的變化聯系。

      四、總結,深化階段。

     、、小組內講解什么樣的角是銳角?什么樣角是鈍角?

     、凇Ⅲw會,在我們做早操時,經常有兩臂的運動,想一想,兩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時是銳角,什么程度時是鈍角,什么時候又是直角。

      五、課堂練習作業p39第1、2、3題,小組校對

      教后反思: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內容:教科書P48頁例2。

      教學目標:

      1.借助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先乘除后加減”的道理。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和運用含有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理解規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2+4+30=2×4×7=

      6÷3×2=15+10-8=

      問題: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或只有乘法、除法運算時,我們要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

      二、探究新知

     。ㄒ唬┳屑氂^察,收集信息,解決問題

      問題:1.觀察這幅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據這幅圖我們能提出什么問題?

      3.你能列算式解答“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嗎?

      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饋交流,總結混合運算的順序

      分步算式綜合算式綜合算式

      4×3=12

      12+7=19

      追問:這是誰列的?

      說說是怎么想的。

     。ㄈ┚毩暠嫖,進一步鞏固混合運算的順序

      7+(4×3)

     。7+12

      =19

      追問1:這道題我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問2:為什么先算4×3?

      4×3+77+(4×3)

     。12+7=7+12

     。19=19

      追問:

      問題:1.有的同學是這樣列式的,和剛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這個小括號什么意思?

      3.不加這個小括號先算誰?

      4.這個小括號該加嗎?

      5.用脫式計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說明:這道題有乘法,還有加法,那么我們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沒有參加計算的數(7+),再寫出第一步計算的結果(12),在第二行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19)。

      7+12÷3

      =7+4

     。11

      問題:1.這道題誰會用脫式算一算?

      2.這個算式我們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三、鞏固練習

     。ㄒ唬┫旅娓黝}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來

      20-8÷27×5-34+4×681÷9+2

      問題:這些題里有乘、除法,還有加、減法,我們按什么順序

      進行計算?

     。ǘ┬游锘丶

     。ㄈ┫旅娴挠嬎銓幔咳绻粚,把它改正過來

      問題:

      1.誰讀懂題目的意思了?

      2.你能說說錯誤的.原因嗎?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課堂作業

      作業:第50頁練習十一,第4題。

      延伸閱讀

      二年級數學下冊《乘除法和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下冊《乘除法和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一、把握教材,找準重、難點。

      教材先復習已學過的加、減法和乘、除法的兩步計算式題,指出它們的運算順序,然后通過例1著重教學怎樣脫式,分步寫出每次計算的結果。在這之前,計算兩步式題,考慮到數目比較小,大都是口算,運算順序也比較簡單,同學書寫能力也較差,只要求直接寫出得數。從本單元開始,要求分步寫出每次計算的結果,以便為今后學習四則混合運算打好基礎。在同學通過“做一做”初步掌握脫式計算的寫法以后,再通過例2教學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的運算順序。例2中有兩個例子,左邊是同學熟悉的,右邊的例子是教學的重點。通過兩個例子的比較,使同學更清楚地認識到,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不論乘法在前面或是后面,都要先算乘法。接著通過例3教學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減法的運算順序,也是把右邊的例子作為教學的重點。這里要說明一下,有關運算順序的結語都放在例子的前面,是因為運算順序自身都是規定(當然這些規定是合理的),所以可以先出結語,然后用例子說明,不需要先出例子,再概括出法則。

      二、注重對比,在對比中掌握運算順序和格式。

      比較,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本節課安排了三次組織學生進行對比,如例題教學第1題中分步算式與綜合算式的對比,在對比中解釋綜合算式的特征。如例題教學后第1題和第2題的對比,從對比中揭示出運算順序。如練習中32+3×20與32+3-20、56-7×8與56÷7×8的對比,在對比中讓學生體驗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

      三、以多種形式的練習,加深對運算順序的體驗。

      在這一課中我設計了4個層次的不同練習:1、把分步算式列成綜合算式,培養逆向思維。2、說一說,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3、在改錯中體驗混合運算的格式和運算順序,鞏固新知,培養認真負責的態度。4、比一比,在比較中溝通聯系,建立認知結構。

      計算教學是很枯燥的,混合運算的掌握需要一定量的練習,重復機械的訓練,往往造成學生的厭煩。因此我們追求形式多樣練習,激發學生計算的興趣,使學生愿意計算,從而充分發揮每一道題的作用。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內容:

      第3、4頁內容,“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經歷探索有余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試商的方法和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并會用豎式計算。

      3.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概括的能力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與同學合作的.態度。

      教學重點:

      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試商。

      教學準備:

      點子圖若干張,表格,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2顆糖,分給幾個人,每人分得同樣多,有幾種分法?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12÷2=6(人)12÷3=4(人)12÷4=3(人)12÷5=2(人)┄┄2(顆)12÷6=2(人)

      12÷7=1(人)┄┄5(顆)12÷8=1(人)┄┄4顆。隨機指一個有余數的算式,讓學生說出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教師: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分均分的時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正好分完沒有余數,還有種就是分后有剩余的,但每次余下的數都比除數小。有余數的除法怎么計算呢?今天我們學習。(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復習引新。

     。1)出示題:有6個桃,如果每盤放3個,可以放()盤。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6÷3=2(盤)

      豎式:

      答:可以放2盤。

      師:現在老師把題目改一下你會計算嗎?有7個桃,如果每盤放3個,可以放()盤。

      想一想,問題要修改嗎?

      2.教學試商的方法

     。1)要求學生根據題目意思列式,7÷3

     。2)小組討論:商是幾?你可以用你手中的小圓片代表7個桃子來分分看。

      你是怎么找到這個商的?(請個別學生談想法。)

     。3)那么7÷3的豎式該怎么列呢?商和余數該寫在哪兒?老師和你們一起來探討下吧。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談話:我們求商都是用乘法口訣來想。那么同學們想一想;有沒有一句口訣是三()得七的?(沒有)再想一想:有沒有一個數和3相乘的積最接近7,但又小于7的?(有)

      7下面應該寫幾,為什么?“6”表示什么?

      師生在談話過程中完成如下板書:

      4.帶著問題看課本上的例題:

     。1)為什么把一個桃子放在一邊?

     。2)為什么商后面寫“盤”,余數后面寫“個”?

     。3)豎式上各個數各表示什么?

     。4)豎式中,商1或3行嗎?為什么?

      5.嘗試完成“試一試”。

     。1)請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老師有17個氣球,分給5個同學,平均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

     。2)學生用剛學到的方法獨立計算。

      (3)交流:展示學生不同的豎式計算,可能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①商2余7的②商3余2的……

      思考討論:哪些商合適?哪些商不合適?為什么?(師生共同分析原因)

      三、鞏固練習,形成技能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先用小棒擺一擺,再填空和進行豎式計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用投影儀展示某學生的豎式計算并讓他選兩題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試商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題。

      讓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再做。

      四、課堂

      這節課學習了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怎樣試商?(想幾和除數相乘接近被除數而又小于被除數。)在計算中要注意什么問題?(余數要比除數小。)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內容:

      搭一搭、認識余數

      教學目標:

      1.結合搭正方形的操作過程,認識余數,經歷探索余數和除法關系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經歷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理解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3.體會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結合搭正方形的操作過程,認識余數,經歷探索余數和除法關系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余數和除法關系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教具:

      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淘氣和笑笑在玩擺小棒的游戲,4根小棒搭一個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個正方形,還剩幾根?(大屏幕出示主題圖)

      二、合作探究

      1.學生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交流思考過程。,把學生擺小棒的過程用實物投影展示出來。

      2.認一認,想一想。

      如果用除法豎式算一算,應該怎樣列算式呢?想一想,結果又是多少?同桌合作完成。匯報

      橫式應怎樣列呢?134=3(個)1(根)

      你能說一說每個數在操作過程中表示什么?

      特別是余數1,為什么它要剩下?

      填寫單位是難點,所以引導學生說一說。

      3.搭一搭,填一填,你發現了什么?

     。1)小組合作并填寫表格。匯報填寫算式和單位。

     。2)觀察表格,比較每個算式的'余數和除數

      思考:可以發現什么?有什么問題?余數一會大一會小,怎么回事?余數都比除數小,為什么?

     。3)說一說余數和除數分別表示哪部分?

      4.再分別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試一試。

      三、練習鞏固:

      完成書練一練1-3題

      四、錯題解析:

      264=56 324=78

      五、課堂檢測

      1、把16塊西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 )塊還剩( )塊。 ( )( )=( )(塊)( )(塊)

      2、 有23條魚,每7條放在1個魚缸里,可以放( )個魚缸,還剩( )條。 ( )( )=( )(條)

      集體訂正答案

      六、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搭一搭(一)

      134=3(個)1(根)

      豎式

      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教學反思: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實現了教學目標。教學中充分調動了各種積極因素,創設出了學生樂學的氛圍。學生們在學習中,表現出了強烈的參與欲,學得積極主動。整個教學過程體現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也獲得了實施新課標的一次成功體驗。

      穩定性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小學生的特點。我們要改變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節課,學生學習情趣高,個個搶著發言,搶著上臺來演示,甚至有的同學一邊舉手一邊都想下位子,看來比較亂,但是他們都是為了學習,這樣的亂是學生參與學習的表現。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思考,我們只有不斷地探索、不斷實踐、不斷總結,才能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內容:P37-38及做一做、練習九。

      教學目標:

      1、能辨認銳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的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能辨認銳角和鈍角,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的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ǔ鍪局黝}圖)

      1、師:小朋友,這是我們寧波的甬江大橋,看,橋面上無數根拉索與橋面形成了許許多

      多的角。你能找一找嗎?

      2、學生交流匯報,并讓學生用手指一指找出來的角。

      提問:有關角的知識,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3、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研究角。

      二、教學新授

      1、(出示剛才學生從主題圖中找出的角)

      你能把這些角分分類嗎?怎么分呢?(可四人小組討論)

      2、學生匯報各組討論情況(學生一般會有兩種分類結果1、根據是不是直角分2、根據角的大小分為三類:直角、比直角大、比直角。

      3、根據學生回答,歸納

      師:根據角的大小,我們可以把角的分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鈍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銳角。

     。ò褎偛耪页龅慕欠秩愶@示)

      4、練習:書P39(1)

      直角、銳角、鈍角生活中處處都有,請你找一找,說一說。

      除了書上的,你還能舉個例子嗎?

      5、師:剛才我找了直角、鈍角和銳角,現在請你自己動手來創造直角、鈍角和銳角。

     。埰、小棒、活動角等材料)

      6、讓學生展示一下自己創造的直角、鈍角和銳角。

      7、練習:書P39(2)連線

      1)全體獨立完成

      2)校對

      8、畫角

      師: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銳角、鈍角,那么怎么來畫銳角和鈍角呢?你可以利用你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試一試。

      9、讓學生自由嘗試

      10、匯報,展示

      1)展示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畫得是什么角?

      2)說說你是怎樣畫鈍角和銳角的?

      三、課堂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揭題:銳角和鈍角)

      你有什么收獲呢?

      教學后記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內容:

      課本P23頁例1,練習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過比較分析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體驗到可以用多種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訣求商的簡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用多種方法求商。

      教學準備:

      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圖,講述猴媽媽給小猴分桃的故事。

      【設計意圖】:故事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看圖,思考問題:小猴摘了幾個桃子?猴媽媽準備分給幾只小猴?

      動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組動手分一分,并說說分的過程。

      (2)、小組合作,交流方法。

      我們通過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給4只小猴。如果我們不動手分,那該怎樣想呢?

      學生交流想法。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12÷3的商是幾?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為下面的抽象思維作準備,使學生由直觀向抽象過渡。通過相互交流、啟發達到共同發展的效果。讓學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應用,加深理解

      引導學生完成第24頁的“做一做”第1題。

      (1)、要求學生利用口訣獨立解決,并想想這些題目有什么特點。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匯報。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

      學生認真觀察圖,說說圖意。然后獨立完成。

      3、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2、3題。

      【設計意圖】:寓學習于游戲中,并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學生體會被除數和除數一樣時商是1。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2-04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02

    (精選)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6-14

    數學下冊教案03-16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7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02-10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優秀(精選)05-26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6-14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5-08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優秀05-0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中文字字字幕犯侵 | 亚洲百合片在线网站 | 亚洲日本欧美中文幕 |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中字在线视频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