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華【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關于估算的學習目標是“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要落實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認識估算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本課的設計中,首先創設情境,引出問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來完成。然后讓學生根據已有的估算經驗,自己嘗試著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對除法估算有一個建構的過程。緊接著讓學生歸納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通過對“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和“多少個紙箱能裝下?”這兩個問題的分析,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父母外出旅游時留心在賓館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了嗎?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例8。
思考:
(1)從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2)問題中的“大約”是什么意思?
(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自由發言,大約就是大概的意思,結果要進行估算,得數不能用“=”連接,要用“≈”連接)
(3)鼓勵學生分析題意,獨立列出算式,并說一說這樣列式的理由。(267÷3)
師強調說明:問題中“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不需要算出準確結果,只需要進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揭示課題。
這樣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呢?這節課我們就應用除法的估算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自主預習,探究算法
1.引發思考。
師:你會估算267÷3的結果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100元。
、267≈270 270÷3=90(元) 267÷3≈9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90元。(看除數,想口訣)
(2)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小組討論兩位同學的`解答合理嗎?為什么?
、僖驗椴恍枰愠鰷蚀_的錢數,所以兩種結果都是合理的。
②第二種方法估算的結果更精確一些,準確結果應該比90少,比80多。
(3)總結估算的方法。(課件出示)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除數不變,再口算出結果。
(4)明確:解決同一個問題,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和探究使學生明白,估算時要看除數,想口訣,找到和被除數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的數,選擇合理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2.解決問題。(課件出示教材30頁例9)
(1)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說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
(2)問題中的“夠裝”是什么意思?
(3)小組合作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182≈180,182÷820,需要的紙箱肯定超過20個,所以18個紙箱裝不下182個菠蘿。
、18≈20,20×8=160(個),20個紙箱只能裝160個,所以18個紙箱肯定裝不下。
(4)組織學生對以上的估算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課件出示)
第一種方法與例8的把被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幾百幾十數的方法一樣;第二種方法是把紙箱數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再乘每箱裝的菠蘿個數,然后和菠蘿總數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教學中,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更多的估算空間和交流機會,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索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30頁例9下面的問題:多少個紙箱才能裝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答)
2.完成教材31頁1題。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3.完成教材31頁2題。
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感受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只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內容
課本第88、89頁例1
教學目標
1.會認、讀、寫小數,初步感知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2.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小數的現實意義,懂得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3.培養主動探索的意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會讀、寫小數,懂得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小數
1、猜價格游戲。2、出示文具標價牌
書包45元
文具盒18元
圓珠筆
0元鉛筆元
橡皮
。苍
日記本
。翟1)、區別整數與小數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文具的標價,你能不能把這些文具標價中的數分成兩類?怎樣分?
。2)反饋交流,引出小數
A、左邊的這組數是我們以前學習過的整數,右邊這組數有一個什么特點?
B、像右邊這樣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小數。其中這個小圓點我們把它叫做小數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小數王國去認識小數。小數是怎么來的呢?
一、認識小數
1、設疑:對于小數,你了解多少?
2、根據學生的回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試讀小數
A、根據已有經驗試讀
B、方法小結。讀小數的時候,整數部分按照整數部分讀法來讀,(整數部分是0的'讀作“零”),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順次讀出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字。
。2)試寫小數。
A、請寫一個你最喜歡的小數
B、方法小結,強調小數點的位置。別看小數點小小的,圓圓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它的左邊是整數部分,它的右邊是小數部分,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中間偏下的位置就是小數點的家了。C、再寫出上面的其它小數。(3)找找生活中的小數
A、生活中你還在哪兒見過小數?(生自由說)
B、小結:同學們說了這么多,看來大家平時真是善于觀察,其實生活中小數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老師也找到了一些小數,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C、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數,指名讀,齊讀。3、認識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意義
。1)引入:同學們可真了不起!自己學會了讀、寫小數!那,這些商品又表示幾元幾角呢?
(2)獨立完成課本88頁的表格。(3)反饋匯報,理解意義。A、課件出示表格,指名回答。
B、理解意義:你知道小數點左邊的數表示什么意思嗎?(幾元)小數點右邊第一個數表示什么意思呢?(幾角)小數點右邊第二個數表示(幾分)。
(4)舉例加深理解。4、自主探究例1
(1)課件出示例1插圖:說說他們在干什么?(2)自學例1要求:
A、自由閱讀,讀懂例題1的一、二部分。B、獨立思考:130厘米=()米。C、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3)反饋交流演示評價(4)聯系實際,加深理解
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測量自己的身高,現在你能用剛才學的知識,把它換為用米作單位嗎?
一、實踐應用、拓展練習第一關:猜謎語,我能行。
師說動物名稱,學生猜測后閱讀相關資料。第二關:我會填。
1、做一做中的練習。2、6厘米=()分米
7元2分=()元
元=()角
米=()米()分米第三關:配鑰匙第四關:我創意,我做主
用0、1、2這三個數字和小數點組成小數,看誰寫得多!
二、總結延伸
1、時間過得可真快,不知不覺一節課就要結束了,在這節課中你有什么收獲呢?
2、如果這節課同學們的表現滿分是10分,你能用小數為自己組的表現評分嗎?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具體的情景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三、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情景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教具: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ㄒ唬┣榫皩搿
1、師談話導入:今天,我是來和大家交朋友的,歡迎嗎?你們喜歡什么樣的老師?你們猜老師喜歡什么樣的學生呢?老師倒聽過這么一句話:讀書的女孩最美,讀書的男孩最帥,讀書的小孩子最可愛。你們喜歡讀書嗎?那好,今天呀,老師想帶你們去逛書城,愿意嗎?
2、不過,老師有個要求,就是要做對我出的.題目才可以去,現在我們一看都有哪些題(多媒體出示口算)
。1)20×3040×5070×20xx×20
(2)12×4013×7060×5080×40
3、師:同學們表現真棒,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書店看看吧!
4、出示主題圖(點擊課件,進入書城。)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圖意。
(1)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圖,從圖中你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2)學生觀察后回答:小紅買故事書,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錢?(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提出問題。
師: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錢?該怎樣列式?
3、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列式:24×12)
。2)提問:誰能幫小紅算出應付的錢呢?以4人為一小組討論。
(3)展示做題情況,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做的?教師做出。
5、并揭示知識課題。
。1)師:剛才同學們在幫小紅計算的時候也學習了新知識,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板書知識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2)師: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要注意哪些事情?
。3)生回答:相同數位要對齊,要從個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三)鞏固提高。
1、師:同學們幫小紅算好了價錢,她很高興。為了感謝大家她給我們介紹了買一些好書,你喜歡買哪一種書?請就把價錢算出來吧:
。1)多媒體出示:
學生可以小組內完成,小組長檢查,選出最優秀的作業。
。2)展示匯報,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2、師:同學們真聰明!可是粗心的小明還沒買到書哦!這是怎么回事?(多媒體出示“改錯題”)
(四)拓展應用。
1、師:大家都買到自己滿意的書,開心嗎?逛書城真開心,不但買到了好書,還可以抽獎。
。1)看圖,介紹游戲規則。
。2)師生游戲。(得分最高者勝出)
2、師:你們中上了大獎了嗎?我們也回家吧,今天的逛書城活動到此結束。再見!
。ㄎ澹┱n堂。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這節課你表現怎么樣?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認知與技能:
1.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掌握24時計時的方法及其與 普通計時法相互轉化的規律,學會推算經過時間;
2、會運用24時計時法計算經過的時間。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操作,使學生掌握24時計時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兩種計時法互相改寫,計算經過的時間。
教學難點:
計算經過的時間。
教具準備:
鐘表、活動鐘面、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知。
1、師:同學們,知道他們是誰嗎?你喜歡他們嗎?(課件出示哆啦A夢小叮當及其伙伴的圖片)你知道嗎,大雄聽說中國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所以特別想來中國游玩。他呀就纏著小叮當帶他來中國玩。其實,小叮當也非常想來玩,但他擔心大雄那愛惹麻煩、沒時間觀念的.毛病,所以他想先考考大雄。聰明的同學們你有沒有勇氣跟大雄一起來接受小叮當的考驗?
生:敢。
2、師:你能根據圖片及內容及鐘表的信息說出它所代表的時刻嗎? (課件展示圖片)
① 小學生升國旗(鐘表時針指向8,分針指向12);
生1:時間是8點;
生2:時間應該是上午8點。(師板書)
師:同學們,你同意哪一種說法?為什么?
生:上午8點,因為如果只說8點的話,不明確,還會讓人誤解為晚上8點的。
② 小朋友吃午飯(時針指向12,分針指向12);
生:中午12點。(師板書)
、坌∨笥淹砩纤X(時針指向8,分針指向12)。 生:晚上8點。(師板書) 師小結:像這種采用012時來計時,并且需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等時間詞的計時法,是人們在平常表示時間時所經常采用的,所以叫做普通計時法。 師:大雄終于如愿以償地和小叮當一起來到了中國。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1、師:聽,這是什么聲音?(多媒體播放CCTV-1新聞聯播的片頭背景音樂)
生:中央新聞聯播的音樂。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導學內容
導學內容(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32~36頁例1、例2、例3。
教學目標
1蹦芙岷鮮滴锘蚱矯嬙夾危理解面積的含義。
2蹦苡枚嘀址椒ū冉廈婊的大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蓖ü觀察、操作,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大小樹葉各一張,釘子板,橡皮筋,照片一張,兩段繩子,。
導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創新
教師出示春游時和學生一起照的放大的照片。
教師:同學們,這是前幾天我們班春游時老師和你們一起照的照片,這是一張珍貴的照片,猜一猜老師會把它怎樣?
學生可能回答:
學生1:把它放在鏡框里。
學生2:把它塑封。
教師:如果給這張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條?這求的是什么?(周長)
如果我要想給相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這又是求的什么呢?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教師:等我們今天學習了面積的知識后,你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二、理解面積的意義
1比鮮段鍰宓拿婊
教師出示兩條線段,讓學生觀察這兩條線段有什么不一樣,再出示大小兩片樹葉,讓學生觀察又有什么不同?
教師:通過觀察我們知道,物體既有長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課桌、書本、樹葉、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體。教師出示文具盒,讓學生觀察:一眼看去,我們先看到的是什么?
學生:文具盒的表面。
教師:是的,許多物體都有它們的表面,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在教室里你可以看到哪些物體的面?
學生:我看到了教室的地面、墻面,黑板面,課桌面,數學書的封面,文具盒面……讓學生閉上眼睛,摸一摸數學書和課桌的表面,說一說有什么感覺?
學生1:我摸到桌子的表面光光的、平平的。
學生2:我摸到數學書的面很小,很容易摸到邊沿;而桌子不容易摸到邊沿,面要大得多。
教師:大家的感覺都不錯,課桌的表面比較大,我們就說課桌表面的面積比較大;數學書的表面比較小,我們就說數學書表面的面積比較小。
教師:看來物體的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體面大,有的物體面小,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面積(板書:面積)。比如數學書表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表面的面積。讓學生分小組相互說一說教室的地面、墻面,黑板面,桌面,文具盒面……的面積分別指的是什么?
2比鮮鍍矯嬙夾蔚拿婊
教師:物體表面有大有小,那么這些平面圖形也有大小嗎?電腦顯示4個圖形,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些平面圖形中誰最大?誰最。
學生:三角形比圓形大。
教師:對,我們可以直接地比較出三角形比圓大。讓學生在紙上畫出一些平面圖形,用顏色涂出這些平面圖形的大小。
教師:這些平面圖形的大小是平面圖形的什么呢?
教師: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讓學生指出黑板上的平面圖形的面積。
3憊檳擅婊的意義
讓學生把這兩方面起來說說什么叫面積。
學生: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面積。
教師:物體表面的大小叫面積,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也叫面積,所以說: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面積。(板書)
三、比較面積的大小
1幣導學生用觀察法、重疊法進行比較
教師:既然物體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圖形也
有大小,怎樣去比較它們的大小呢?讓學生看一看,教室里哪些物體的表面比較大?
學生1:課桌面比文具盒面大。
學生2:黑板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大。
……
小組討論:你是用哪些辦法來比較這些面的大小的?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教師:有的同學通過觀察,看出黑板的面積與課桌面的面積大小差別很明顯,說明黑板的面積比課桌面面積大;有的同學把文具盒面放在課桌面上重疊起來比較,發現文具盒面比課桌面的面積小。
2庇檬格子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師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片各一張,面積大小相差無幾,讓學生猜一猜長方形面積大?還是正方形面積大?
學生通過觀察,是不容易看出長方形面積大還是正方形面積大的,可能有的學生會想到用重疊法進行比較,這時可讓學生拿出桌上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和正方形紙片,動手操作用重疊法試一試看能否比出誰大誰小?學生通過操作發現用重疊法也不能比出誰大誰?怎樣才能比較出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呢?出示例2的教室內兩面墻上貼瓷磚的圖。
教師:你能比較出這兩面墻貼瓷磚部分的大小嗎?
學生:由于每塊瓷磚的大小是相等的,我數一數哪面墻上的瓷磚塊數多,哪一面墻的面積就最大。
教師:現在你有辦法比較出你桌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哪個面積大嗎?(小組討論,抽學生匯報)
教師:對,我們可以把長方形和正方形都分成一些相等的格子,再數一數格子的個數就知道哪個圖形的面積大還是小。讓學生先動手操作比較桌上兩片樹葉的大小,再抽學生匯報比較方法。
。阂容^兩個平面或物體表面的面積大小,可以借助相等的格子數量的多少來進行比較。
3薄巴騁槐曜肌鋇鬧匾性
出示例3(沒有分成方格的)讓學生比較它們的大小。
讓學生先猜一猜,圖A與圖B哪個面積大?
顯示圖A有6個方格,圖B有24個方格,讓學生比較,哪個圖形面積大?
學生1:圖B面積大,因為圖B有24格,而圖A只有6格。
學生2:我不同意,兩個圖中格子的大小不一樣,我們單數格子的多少還不能確定哪個圖形的面積大。新|課|標|第|一|
通過把兩個圖切割后重合,使學生感受到圖A和圖B面積一樣大。
。簭倪@次比較可以看出,如果用數格子的方法進行比較,格子的大小一定要相同才能比
較出結果。
四、課堂活動
。1)在釘子板上圍出你喜歡的圖形,并數出你圍的圖形的面積是多少格?
。2)在格子紙上畫3個面積等于9個方格的有趣圖形(面積相等,圖形的形狀一樣的)。
五、反思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現在你知道給相框裝上多大的玻璃是求什么嗎?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學習目標:
1. 結合“買文具”具體情境,體會小數的含義與特征。
2. 能認、讀、寫小數。
學習重點:
簡單小數的讀寫
學習難點:
1. 小數意義的理解。
2. 小數的寫法。
導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說說你對元、角、分有哪些認識?
2.你會讀出下列小數嗎?
例: 每支鉛筆0.50元(讀作:零點五零元)
每支鋼筆 8.00元 每把尺子1.06元
每個筆記本3.50元 每盒水彩筆 16.85元
3. 你能用小數表示下列的數嗎?
5元4角=﹙ ﹚元 15元9角=﹙ ﹚元
二、自主學習新知
1.認識小數
﹙1﹚教師出示“買文具”具體情境圖,同桌互相說一說每一種文具的單價是多少。
﹙2﹚學生獨立填寫各種文具的價格
每個筆記本﹙﹚元﹙﹚角 每把尺子﹙﹚元﹙﹚分
每支鋼筆﹙﹚元 每支鉛筆﹙﹚角
每盒水彩筆﹙﹚元﹙﹚角﹙﹚分
﹙3﹚學生自主認識這些小數
﹙4﹚師隨機說明:像3.50,0.50,8.00,1.06,16.85……這樣的數都叫做小數。
﹙5﹚同桌合作交流:觀察小數,你能發現小數有什么特點?
﹙6﹚交流反饋小數特點。
2.小數讀法 ﹙1﹚ 自己試讀小數16.85。
﹙2﹚ 學生合作互讀小數:3.50,0.50,8.00,1.06
﹙3﹚ 學生自主歸納小數讀法的要求。
﹙4﹚ 自我檢測:讀小數。
0.02讀作: 20.00讀作:
3、小數的寫法。
﹙1﹚師隨機提出問題。
﹙2﹚學生互相探討小數的`寫法。
﹙3﹚反饋小結小數的寫法。
﹙4﹚學生互讀互寫。
三、老師根據學生互動結果進行課堂總結。
四、檢測達標
1.基礎達標題。
找小數。﹙在小數下面畫橫線﹚
2 3.2 0.02 1.00 50 10.00
讀小數。
0.7 讀作: 0.09讀作: 10.02讀作: 10.00讀作:
2.鞏固提高題
2元1角=﹙ ﹚元 7.52元=﹙ ﹚元﹙﹚角﹙﹚分
50.50元=﹙ ﹚元﹙﹚角﹙﹚分 8分=﹙ ﹚元
10元2分=﹙ ﹚元 1角5分=﹙ ﹚元
五、拓展遷移
小熊的媽媽帶小熊到超市購物,他們買一支牙刷1.23元,一盒牙膏3.46元,聰明的你能否用你所學的知識算出小熊的媽媽一共花了幾元幾角幾分?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材分析說明:
教材選擇了每盒彩筆24枝這一學生熟悉的事物和12盒彩筆的情境,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試著解答。然后通過12盒有多少枝?怎樣算?的問題,引出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首先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自主計算,一方面使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同時,為用豎式計算做鋪墊。在介紹用豎式計算的方法時,重點解決一個乘數十位上的數與另一個數相乘時,積的定位問題。
素質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結合彩筆問題,經歷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能力教學點】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
【德育教學點】在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多樣化,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什么了?
學生觀察,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可觀察到左邊有兩盒彩鉛、右邊有十盒彩鉛,每盒里有彩鉛24枝。
學生可提出問題如:
1. 兩盒彩鉛有多少枝?
2. 10盒彩鉛有多少枝?
3. 12盒有多少枝?
二、自主探索
重點解決第三個問題:
12盒有多少枝彩鉛?怎樣算?
請同學們試著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有會用豎式計算的嗎?
1、20xx=240(枝)
412=48(枝)
240 + 48=288(枝)
2、242=48(枝)
2410=240(枝)
48 + 240=288(枝)
3、豎式等
三、合作交流
1.小組交流
請同學們把你計算的方法跟你小組的同學說一說,總結一下你們小組一共有幾種方法。
2.全班交流
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小組的方法向全班同學說一說?
3.重點交流豎式(講清積的定位)
1. 小組內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后共同總結算法。
2. 各組間交流算法,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可隨時進行質疑、提問或提建議。
3.你能介紹一下豎式的書寫格式嗎?(學生不會老師講解)
四、 實踐與應用
1.用豎式計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2.解決問題
一個會議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個座位。召開500人的會議,座位夠嗎?
3.一只杜鵑平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蟲。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蟲? 1. 408 275 946
416 504 672
2.先獨立思考解答,再交流。只要計算出2322=506(個),直接判斷即可。
3.獨立思考再完成交流。同時,進行愛護鳥類的教育。
294只。
五、板書設計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2 4 2 4 2 4
1 2 1 2 1 2
4 8 4 8
2 4 討論這個4為什么寫在十位上
2 8 8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結合演示和操作,經歷探索兩個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相加減的過程。
2、會計算兩個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法。
3、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分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教具準備;圓行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生談話引入本課。
二、新授:
1、演示計算。師出示分好并涂色的圓形紙,按教材中的圖示進行演示。
2、根據演示過程,寫出算式并計算。重點讓學生理解分子相加減的道理。即,“1個1/8加上4個1/8是5個1/8”和“5個1/8減去1個1/8是4個1/8”。
三、練一練:
第一、二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第三題,可采取同桌討論、全班交流的`方式來完成。還可以啟發學生提出其他問題,并說出結果。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定。
四、:說說本節的收獲及教法、學法。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內容】
教材第23、24頁例5、例6及“做一做”,練習五第1~4題。
【教學目標】
1.結合題意,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的道理。
2.初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中間有0的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難點:理解0在商中的占位作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口算:
3+0=
0+7=
8-0=
6×0=
0×9=
0×3=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一個數加零、減零、乘零的計算方法,那么0除以一個數又會得多少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ò鍟n題:商中間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1)課件出示例題。0÷5=
。2)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3)全班反饋。明確:因為0和5相乘得0,所以0÷5=0。
(4)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第1題。
。5)想一想: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什么呢?
小結概括: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并板書。
2.教學例6。
。1)課件出示例6情境圖:說說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課件出示例6第(1)個問題。
、倌銜惺接嬎銌幔扛鶕䦟W生的回答板書:208÷2=
②組織學生試算,思考。在試算的`過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問題?你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解決的?
③教師巡視,根據學生試算的情況指名板演。
④全班反饋。師:被除數十位上的0除以2,商是幾?(0)寫在什么數位上?(十位上)商十位上的0可以不寫嗎?(不可以)
、輳娬{:商十位上的0不可以不寫,因為0在這里起占位的作用,如果不寫,商就是14,結果不正確。
、拗v解簡便寫法并板書。十位上的0÷2=0,可以直接在商的十位上寫0,不必寫清計算過程。
。3)例6第(2)小題組織學生試算,并將計算的過程和方法在小組中交流,討論。然后指名匯報。
強調:十位上的1除以2,不夠商1,要商0。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兩種書寫方法。
3.師:怎樣計算商中間有0的除法呢?
小組討論,全班反饋。
n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就對著這一位商0。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第2題。學生做完后,說說計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第3題。讀完題后,讓學生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教材練習五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商中間有0的除法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例6:(1)208÷2=104(2)216÷2=108
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就對著這一位商0。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時,我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讓學生參與知識探索、發現與形成的全過程,并通過體驗與感受,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學生在試一試、辯一辯、算一算等過程中,給自己提供一種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自我創造、自我表現和自我實現的實踐機會,從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n的規律,掌握了被除數中間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學生對于被除數中間有0的除法的算理比較容易理解,但常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教學時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錯在哪里?怎樣避免這些錯誤?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得出在計算時每一步都要認真計算。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課本第31、32頁
教學目標
1、探索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初步學會兩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借助學具,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在試商的基礎上,運用知識遷移進一步學習兩位數除多位數的方法。
教學重點
在理解并掌握用兩位數除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算理和算法的基礎上,學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方法:先除被除數的前兩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到哪一位的上面。
教學難點運用除法的基本方法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小黑板,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列豎式計算:
132÷31=
(1)學生計算
。2)核對計算結果
132÷31=4……8
。2)132÷11怎樣計算?
。▽W生四人小組合作,嘗試解決,你們可以選擇桌上的小棒代替鉛筆分一分,算一算,寫出橫式表示分的過程,也可以選擇自己嘗試列豎式計算。)
教師給出思考提示:
思考提示:(橫式)
① 132根小棒,你準備拿幾捆幾根?
②準備怎么分?
思考提示:(豎式)
①除數是兩位數,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幾位?
②商的第一位是幾,應寫在哪一位上面?為什么?
、凵淌嵌嗌伲
。▽W生試做時,老師巡視,個別指導,了解情況。)
[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選擇、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同時也培養了小組合作的能力]
(3)學生匯報:
。M式)(讓學生實物投影演示)
132根,我們拿13捆2根小棒,把132支鉛筆平均分成11份,第一步,先拿出11捆,每人一捆,也就是10支,算式是110÷11=10
第二步,分掉了110支,還剩22支,再繼續分,將剩下的22支平均分成11份,每人分到2支,算式是22÷11=2
10+2=12,也就是(所以)132÷11=12。
答:每個隊員能分到12支。
。ㄘQ式)132÷11=12
核對計算過程并敘述計算過程:
先用11去除被除數的前兩位13,13里面有1個11,商的十位上寫1,1×11=11,13-11=2,再把個位上的2落下來,22除以11,商的個位上寫2,2×11=22,正好分完。答:每個隊員能分到12支。
注意提問:①在豎式中,②橫式與豎式的比較,理解豎式計算過程。
。弁ㄟ^學生的匯報和交流,加深對除法豎式算理的理解,學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除數是兩位數,先除被除數的前兩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同時也培養學生傾聽伙伴見解的好習慣。]
2、比較“132÷11”與“132÷31”的區別?
(商是兩位數,因為被除數的.前兩位夠除,所以商的最高位寫在十位上。)
小結: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要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數的前兩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弁瑯邮莾晌粩党粩档某ㄋ闶剑ㄟ^比較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掌握“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
3、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兩位數除多位數。(出示課題)
三、練習:
1、試一試:
300÷20 300÷25 300÷12 300÷37
。1)不計算,先說說商是幾位數?為什么?
(2)計算
。3)核對答案
。4)比較這4題的區別:
小結:我們可以比較除數與被除數的前兩位的大小來確定商是幾位數,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
。弁ㄟ^前3小題新知識的模仿練習與第4小題的練習比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
2、改錯:
小結:在計算時,要注意除到被除數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也可用在計算前先確定一下商的最高位與商的位數的方法來檢驗。
3、豎式計算,并驗算
528÷22 514÷24 600÷25
(1)豎式計算,并驗算
。2)核對計算結果
(復習驗算方法: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小結:除數是兩位數,先除被除數的前兩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
4、學生嘗試:3648÷27=
1)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商是幾位數?
2)列豎式計算
[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在學習了兩位數除三位數的運算法則后,嘗試解決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計算。]
檢測練習:528÷22 528÷62列豎式計算并說說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復習用一位數乘和除,兩步計算式題。
2能正確熟練掌握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及時檢查的學習習慣。
4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用一位數乘和除,掌握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計算的正確率(計算基本技能的掌握度)。
教學準備:課件與禮物(書簽若干)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42×2 56+7 86÷2 30×26 630÷9÷7
540÷3 43÷2 62-16 200÷50 360÷5×2
630÷9÷7能不能巧算?怎樣巧算?添括號要注意什么?
360÷5×2能不能巧算?為什么?說一說計算順序。
一、導入
師:寒假已經結束,第一天開學,我們的好朋友樂樂就給大家出了一個問題(出示P2頁問題,邊出示邊讀題)。它想讓大家先猜一猜,得到的可能是什么圖案?
生:一只雞,因為今年是狗年。
生:可能是一朵花。
生:猜不出,因為還不知道答案。
師:請大家動筆算一算,涂一涂,看誰先得出結論,先得出結論的前5個小朋友就能得到歡歡送出的禮物。
二、計算:
1、學生獨立完成P2練習,教師巡視后集體校對。個別題目在校對時說明運算順序。(分層練習1、用一位數乘和除2、混合運算)
76×8=608 98÷7=14 26×4=104
32×3=96 420÷6=70 83×3=249
936÷3=312 43×8×3=1032 809÷4=202……1
13066÷7÷6=73 3288÷6×7=336 563÷8=70……3
4×327=1308 444÷5=88……4 5527×4-1888=220
357×3=1071 132×2+431=695 858÷6+158=301
938÷7-45=89 4764-83×6=266 647+231×3=686
2227×7÷6=259 788÷4-89=108 1214÷6=202……2
師生討論
答案(按一步計算的先校對,再校對混合運算)
打五角星的.說運算順序(1、2、3運算順序作比較。4、5、6運算順序作比較)
圖案:一棵樹。
2、師:給前5位學生發禮物和討論完整的學生發禮物。
三、練習
看誰速度最快,正確率最高
4207÷7×3 846-117×4 984÷3+195
315+185÷5 724-324×2 3815÷7
四、小結
師:通過今天乘除法的計算,你想告訴大家些什么?
檢測練習:
1、豎式計算。
128×3= 417×4= 342÷9= 801÷7=
2、遞等式計算。
61×4+156 330-195÷5 837÷9×8
板書:乘除法計算復習
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1)在一個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要從左往右算。
。2)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課后反思: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會進行簡單的時間計算。
2、經歷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感受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參觀了天文館,學習了24時計時法。在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要用到24時計時法,你能說說在哪里見到過使用了24時計時法?(生答)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中,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好嗎?
二、新授:
動手動腦你說我撥
1、游戲“你說我撥”。
談話: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小游戲好嗎?游戲的名字叫“你說我撥”。
請學生拿出學具盒中的模型鐘表,同位合作,一個同學用“24時計時法”說出一個時刻,同位在模型鐘表上表示出這個時刻。然后同位互換,如此3遍,開始。(教師巡視)
2、集體交流,請一組同學上臺演示。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環節采用了學生喜歡的動手撥一撥,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學舊知進一步得到鞏固。
三、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談話:同學們,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24時計時法,下面我們看看金喇叭廣播電臺的播音時間表(課件出示)(課本自主練習4)
金喇叭廣播電臺播音時間表
第一次5:30—7:30
第二次11:00—13:30
第三次17:30—20:30
第(1)問可以指名口答。
第(2)問讓全班學生獨立完成,對學生易錯的地方要提醒注意。如:計算三次播音時間,時、分間的進率是60。然后集體交流。
第(3)問可先提問4:50改為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刻是多少?再讓全班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北京時間與東京時間對照表。(課本自主練習5)
教師應簡單介紹由于地球的自轉各國出現時差的知識,也可以讓學生提前查閱資料來介紹給同學。然后,讓學生獨立觀察時間表,找出變化規律,再進行獨立解答,最后集體交流。
3.課件出示題目(課本自主練習6)
這道題有難度,因此可以先同位合作、討論,分析題意,弄清水路長與時間和船速之間的關系,然后再推算時間。解答方法可能有多種,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找到簡便合理的方法。
[設計意圖]這一組練習都是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學生會感覺到原來學習數學是很有用的。練習的形式多樣,有學生口答,獨立解答,還有同位合作,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練習中,扎扎實實地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拓展練習提高能力
出示題目:自主練習第7題。
。1)小組合作,討論
。2)全班同學集體交流
該題的難度較大,在小組合作前腳時刻引導學生分兩段計算時間。如計算濟南——北京的火車從22:45到次日6:37的全程運行時間時,因24:00既是前一天的結束,也是新一天的開始,可以24:00為界分兩段計算時間,然后合起來求行使全程的時間。
課堂練習設計: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內容:第四單元回顧與
教學目標:
1、在現實的情境中,進一步鞏固對面積單位的認識,復習簡單的單位換算;
2、熟練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會靈活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
靈活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1、回顧
復習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面積單位、長度單位的比較,面積與周長的比較;
2、關于周長與面積公式的優化:
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能還是運用自己原來經常運用的方法,既“自己喜歡的.方法”,這是可以的。在解決每一個問題的過程中及幾個問題解決之后,要對幾種方法進行辨析,在此基礎上逐步引導學生優化自己的解題方法。對于長方形周長來講,不管是四條邊長分別相加還是(長+寬)×2這種方法,都能把長方形的周長求出來。但有一點不利因素:長時間這樣運用公式不利于學生數學抽象能力的培養,其實(長+寬)×2本身就是數學抽象以后的公式,是乘法分配率在長方形周長計算過程中的應用。
3、長度單位、面積單位之間的互化,
是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強化訓練的,可以采取集中訓練的辦法。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方法的選擇,不能一味地計算,要尋求更好的辦法,如對比辨析進行訓練就是好的辦法,如:
5米=()分米,5平方米=()平方分米
就是對比辨析的辦法。這就是一個整合學習內容的學習過程,同樣也是建構的需要。
課堂練習設計:
第十課時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會靈活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
靈活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默寫公式
1、長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周長=。
2、正方形的面積=;正方形的周長=。
6平方米=()平方分米9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平方分米6平方厘米=()平方厘米300公頃=()平方千米
307公頃=()平方米280000平方米=()公頃
、乓婚g教室地面的面積約是35()。
⑵一塊手帕的面積是3()。
、欠阶栏7(),桌面面積大約是63()。
、纫话研〉都s10()。
二、我們常常說“周長一條線,面積一大片!
。1)請你用彩筆描出下面圖①的周長。(2)請你用鉛筆涂出下面圖②的面積。
三、列式算出下面各圖形的面積
四、量一量,再算出它們的周長和面積
五、解決問題
1、足球場的長是105米,寬是69米。它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琪琪住的房間地面是長4米,寬3米的長方形,現在打算鋪上地板磚。如果每鋪1平方米需要85元,鋪完這塊地面需要多少元?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內容:32頁例7的第二題及做一做
教學要求:
運用知識的遷移,使學生掌握被除數末尾不夠商1的筆算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被除數末尾不夠商1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5分鐘口算練習
2.列豎式計算,并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415÷3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56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克隆鼠展覽。平均每批有多少人?還剩幾人?
⑴全班讀題,題目里告訴我們什么數學信息?做什么方法?怎么列式?
⑵562÷4,請你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再在四人小組說說你是怎么算的.。請學生板演
⑶匯報: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夠商1怎么辦?為什么要商0,不寫行嗎?為什么?
⑷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340÷2704÷5843÷6
、磐廊芜x兩題列豎式計算,再同桌交換檢查說說算法。
、普垖W生板演,說算法。
、羌w訂正
3.鞏固:奧林匹克火炬在某地傳遞了816米,平均每天傳遞了多少米?
、弄毩⑼瓿珊笸勒f算法
、萍w訂正
4.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三、作業
1.33頁第一題第二排
2.33頁第四題和五題。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對收集數據、記錄數據的方法已經有初步的體驗,會將數據整理后填入單式統計表,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問題,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借助復式統計表的學習,進一步體會數據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數據分析方法的多樣性,體會數據中蘊含的豐富信息及其應用價值,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統計的方法和意義。復式統計表呈現、處理數據的方法也是學生以后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過程與方法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據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數據分析方法的多樣性,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正確填寫數據,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2、××教學難點: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教學準備
PPT課件、兩張單式統計表(男生、女生)、學習分享單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
2、小游戲:聽音樂,猜動畫片片名。播放動畫片視頻,視頻采用透明度從0—4—20—100,(6部動畫片,每部10秒鐘)播放動畫片的主題曲,讓學生猜出片名。
3、提出問題:我們班同學最喜歡的動畫片是什么呢?怎樣驗證你的想法?學生意見不一,引發用統計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以學生的感興趣的動畫片為出發點,創設了一個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為復式統計表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1.復習舊知,鋪墊新知
。1)收集數據統計一下本班同學最喜歡的動畫片(每人限選一部)。你打算用什么方式進行調查呢?
預設1:全班集體舉手表決;
預設2:男生和女生的特點不一樣,喜歡的動畫片也有很大差別,應該分開統計。集體討論后,用男女生分開統計的方法進行調查統計。
。2)整理數據根據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問題1:觀察統計表,能驗證你剛才的想法嗎?
問題2:從統計表中還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統計表時有什么發現?
。3)分析數據從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對比分析,引發沖突。
。1)觀察討論:這兩張表有什么共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這兩張表統計的項目都是一樣的,但調查的對象不同,每項的數據也不同。)
(2)提出問題:最喜歡看《熊出沒》的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歡《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多多少?……
。3)引發沖突:兩張表不方便比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項對比更方便?
3.合并表格,揭示課題。
。1)合并表格,認識“表頭”。
(2)比較表格:這張統計表與合并前的統計表有什么不同?
。3)揭示課題:復式統計表。
4.解讀信息,體驗優勢。這張表包含哪幾項內容?根據上表回答下面的問題。
(1)男生最喜歡哪部動畫片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參加調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對調查的結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議?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新課教學的主體,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培養數據分析觀念。從復習二年級上冊學過的單式統計表入手,把握學生知識的起點,通過對比分析,引發學生內在的認知沖突,從而產生合并創造一個更簡潔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復式統計表的優越性和必要性,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三、鞏固運用,拓展提升
1.課件出示教材第36頁例題。
(1)全班討論,集體收集數據。
。2)記錄數據,小組討論分析。
。3)解讀信息,完成三個問題。
2.課件出示教材第38頁練習八第1題。思考:這個表格與例題相比有什么不同?怎樣閱讀表格?引導學生根據表格結構有序地閱讀信息,在此基礎上完成本題辨析。
3.課件出示教材第39頁練習八第2題。
4.設計活動(課件出示對應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練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鞏固運用復式統計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回顧總結,積累經驗
1.回顧課堂,暢談收獲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2.新舊對比,積累經驗復式統計表和單式統計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優勢?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總結、暢談收獲讓學生重溫回顧本課內容的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復式統計表的優越性,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深化統計思想,享受數學的簡潔美。
五、布置作業
教材練習八第4~6題。
作業設計
1、課件出示教材第37頁“做一做”。
2、課件出示教材第38頁練習八第1題。
3、課件出示教材第39頁練習八第2題。
板書設計
復式統計表
單式統計表:
僅表示出男生最喜歡的動畫片
或僅表示出女生最喜歡的動畫片
復式統計表:
既表示出男生最喜歡的動畫片
又表示出女生最喜歡的動畫片
怎么觀察復式統計表?———————橫看、豎看、斜看
表頭包含的內容:片名、人數、性別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教案03-16
三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01-14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1-18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06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5-24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推薦01-21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1-11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11-07
數學下冊教案 15篇03-16
數學下冊教案 (15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