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4-06-10 17:43:18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必備)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必備)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第七單元 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第5課時 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練習課

      教學內容:

      教材第75、76頁。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計算、比較、交流等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逐步形成運算技能。

      2、學生經歷用三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1、完成練習十二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

      比較上下兩題有什么聯系。

      引導總結:連乘的算式,即使用小括號改變了運算順序也不會改變計算的結果;連除的算式中,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等于這個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

      2、完成練習十二第5題。

      學生獨立計算。

      教師巡視,發現學生在計算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問題,加以分析。

      二、解決問題練習

      1、完成練習十二第6題。

      學生讀題,解答。

      反饋交流。

      交流不同的解法,比較,溝通不同解法之間的聯系。

      2、完成練習十二第7題。

      學生讀題。

      比較兩條的條件和問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解答。

      反饋,比較在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有什么聯系。

      3、完成練習十二第8題。

      學生整理題中的條件和問題,說說要求合唱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幾倍,要先求出什么,怎樣求出美術組的認識。

      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解答。

      反饋交流,說說為什么列綜合算式時要用到中括號。

      4、完成練習十二第9題。

      學生獨立完成解答。

      交流學生中出現的不同解法。比較兩種解題思路的聯系與區別。

      三、思考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組織交流。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有效的教案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希望你會喜歡!

      一、教學內容

      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

      [2.認識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量的求法,會應用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

      難點: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談話:同學們,這有一些物品的價格信息,請你來做售貨員,算一算要花多少錢?(出示教材P52 例4)

      (二)探索發現

      1、教學例4

      (1)籃球每個80元,買3個要多少錢?

      (2)魚每千克10元,買4千克要多少錢?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買商品的價錢問題,題中籃球每個80元、魚每千克10元,這樣的每一件商品的價錢是單價(板書:單價),買3個、買4千克這樣買的件數是數量(板書:數量),求一共用的錢是總價(板書:總價)。]

      師:找一找,數學書的單價是多少?你還知道哪些物品的單價。

      師:說一說第(1)題中籃球的單價、數量、總價各是多少,怎樣求總價?(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現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知道總價、數量怎樣求單價呢?生匯報

      如果知道總價和單價又該怎樣求數量呢?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系時,只要記住“單價×數量=總價”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總價÷數量=單價”“總價÷單價=數量”]

      2、教學例5

      出示例題,獨立解答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4小時行多少千米?

      (2)一人騎自行車每分鐘行225米,10分鐘行多少米?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行程問題,題中每小時行70千米、每分鐘行225米,這樣的在一個單位時間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書:速度),所用的4小時、10分鐘是行走的時間(板書:時間),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這樣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書:路程)。]

      師:說一說第(1)題中汽車的速度、時間、路程各是多少,怎樣求路程?(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現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如果求時間,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系時,只要記住“速度×時間=路程”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三)鞏固發散

      教材P52-P53 做一做,指名匯報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

      單價×數量=總價 速度×時間=路程

      總價÷數量=單價 路程÷時間=速度

      總價÷單價=數量 路程÷速度=時間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并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認識了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量的求法,會靈活應用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學習目標】

      1.復習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和筆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2.復習商的`變化規律,能夠靈活地運用規律。

      【學習過程】

      一、知識梳理

      1.看誰算的對。

      720÷40= 720÷41≈ 5600÷69≈ 360÷60=

      4200÷30= 4209÷30≈ 6307÷80≈ 6300÷70=

      2. 觀察:這幾個算式有什么特點?然后計算。

      93÷20= 322÷40= 369÷70=

      二、專項訓練

      1.填一填。

      (1)被除數乘10后,要使商不變,除數應( )。

      (2)在□÷36=20......☆中,☆最大是( ),這時□里的數是( )。

      2.判斷。

      (1)兩位數除三位數,商一定是兩位數。( )

      (2)782÷20=38......22。 ( )

      (3)兩數相除商6,如果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3,商是2。( )

      3.筆算。

      244÷81= 762÷32= 432÷48=

      三、課堂達標

      1.口算。

      490÷70= 34×20= 240÷12= 91÷3=

      560÷80= 36×30= 450÷50= 78÷6=

      2.列式計算。

      (1)把945平均分成45份,每一份是多少?

      (2)840里面有多少個16?

      3.解決問題。

      現有240本書,每包捆60本,需要捆多少包?

      四、課外拓展

      兩數相除,如果被除數擴大4倍,除數同時擴大4倍,商怎樣變化?如果被除數擴大3倍,除數縮小3倍,商又將怎樣變化?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一、教學內容: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P52——P53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

      2.認識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量的求法,會應用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

      難點: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

      四、教學準備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談話:同學們,這有一些物品的價格信息,請你來做售貨員,算一算要花多少錢?(出示教材P52例4)

      (二)民主導學

      1、教學例4

      (1)籃球每個80元,買3個要多少錢?

      (2)魚每千克10元,買4千克要多少錢?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買商品的價錢問題,題中籃球每個80元、魚每千克10元,這樣的每一件商品的價錢是單價(板書:單價),買3個、買4千克這樣買的件數是數量(板書:數量),求一共用的錢是總價(板書:總價)。

      師:找一找,數學書的單價是多少?你還知道哪些物品的單價。

      師:說一說第(1)題中籃球的單價、數量、總價各是多少,怎樣求總價?(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現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知道總價、數量怎樣求單價呢?生匯報

      如果知道總價和單價又該怎樣求數量呢?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系時,只要記住“單價×數量=總價”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總價÷數量=單價”“總價÷單價=數量”

      2、教學例5

      出示例題,獨立解答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4小時行多少千米?

      (2)一人騎自行車每分鐘行225米,10分鐘行多少米?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行程問題,題中每小時行70千米、每分鐘行225米,這樣的在一個單位時間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書:速度),所用的4小時、10分鐘是行走的時間(板書:時間),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這樣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書:路程)。

      師:說一說第(1)題中汽車的速度、時間、路程各是多少,怎樣求路程?(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現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如果求時間,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系時,只要記住“速度×時間=路程”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三)檢測導結

      1、目標檢測

      教材P52-P53做一做,指名匯報

      2、結果反饋

      集體訂正,及時糾錯

      3、反思總結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

      單價×數量=總價 速度×時間=路程

      總價÷數量=單價 路程÷時間=速度

      總價÷單價=數量 路程÷速度=時間

      2.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教學反思

      常見的數量關系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這兩個常見的數量關系,學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種應用題時都遇到過,只是沒有加以概括,形成規律性的認識。本課的關鍵是如何通過實際的例子,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術語表達這些數量關系,并能在解答應用題和實際問題中加以運用。

      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獨立的意識。因此,在課堂上應把內容放手交給學生,為他們提供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在本節課上,我并沒有簡單地把數量關系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找找黑板上的這些題有哪些相同點,引導他們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共同探究出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這兩個數量關系,使每一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單價×數量=總價時,讓學生找出例題的共同點,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幾乎不用怎么引導,學生就找出了共同點,而且,給共同點命名,只有總價是老師加以引導,單價和數量都是學生自己命名;速度和時間是一名學生直接說出,因為在平時的講課中我有涉及到,學生記憶深刻,我在表揚學生生活經驗積累豐富的同時,讓學生找出速度、時間和路程,還讓學生列舉大量的生活實例,進一步認識單價、速度等概念。

      3.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教學反思

      1.本節課既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又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在交流評價的過程中獲得了豐富的體驗,較好地體現了事先的教學設想。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經過合作和談話,自覺地構建了比較的方法,不僅使學生初步感知了兩種數量的關系,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能使學生在解題時學會運用轉化的思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鼓勵學生仔細觀察、動腦思考、發現規律,讓他們把發現的規律說給同學聽,然后全班交流,總結常見數量之間的關系,為今后學生應用這些關系式解決實際問題做準備。

      4.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一節非常舒服的數學課,之所以舒服是因為孩子們都能夠積極的參與進來,積極思考、主動舉手,課堂氣氛非常融洽。

      常見的數量關系這節課內容是新增內容。在以往的學習中,學生只會解決此類問題,老師也會時不時說出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但由于書本不提,故學生掌握不是很好。現在教材上明確提出常見的數量關系,其實教學常見的數量關系的意義不僅在于讓學生記住“總價、單價、數量”這一組數量關系,了解復合單位的表示方法,更在于引導學生經歷從一類數量關系中抽象、概括出其本質的屬性的過程,并用數量關系式表示出來。因此,教學時我為學生提供相對豐富的實例,并把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引導學生比較同一類數量關系的相同點上,讓學生通過說一說、比一比切實經歷抽象與概括的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對于常見的數量關系式,我自認為學生不僅要理解概括,而且要牢記。記住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便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正確率。

      通過教學,我發現學生有以下不足:

      1.學生記不住數量關系式,會列式和應用但記不住具體的關系式。

      2.學生對復合單位讀、寫不夠熟練。在解決問題時,單位往往會寫錯。如:“米/秒”寫成“米”,“千米/分”寫成“千米”,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寫法。不過這也難怪,學生以前一直都是這么寫的,剛剛接觸復合單位,所以不太適應,需要慢慢適應。

      5.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教學反思

      本課通過實例讓學生明白常見的數量關系:1、單價×數量﹦總價。2、速度×時間﹦路程。本課時的教學過程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對生活實例的自主探索來明確單價、數量與總價之間的關系。在這基礎上了解總價÷數量﹦單價。總價÷單價﹦數量。

      還是通過生活實例來明確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的關系。有效地把握好教材,使數學課程標準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思想在課堂中得到很好的落實。注意掌握如下兩點:

      第一,利用生活實例的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熟悉的情境中想學習單價、數量與總價之間的關系;路程、速度與時間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了解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特別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建立常見數量的關系,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反思本課的教學,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方面做得很好,教學效果也不錯。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教學內容:

      四年級第一學期第74-76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正確使用圓規畫圓。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踐操作活動初步認識圓,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發現問題并進行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到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感受到圓的美。

      教學重點:

      通過操作和觀察活動初步認識圓。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圓規畫圓。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次性杯子、線、圖釘、圓規、直尺、鉛筆.?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出示: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圓。(媒體)

      舉例:你還在哪些地方看見過圓?(學生介紹)

      師舉例動態的圓:水滴落在平靜的水面泛起的一個個圓形的波紋,這其實是一個動態的圓。(媒體展示動態的圓)

      揭示課題:生活中處處有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圓的知識。(板書課題:圓的`初步認識)

      嘗試探索:

      (一)嘗試用各種工具畫圓。

      師提供的工具:線、圖釘、一次性杯子、棋子、尺。生自備圓規。

      學生嘗試利用各種工具畫圓。

      交流畫法:

      利用圓形物體畫圓

      利用線、圖釘畫圓

      利用圓規畫圓

      我們來看看體育老師和數學老師上課的時候是怎么畫圓的?

      比較各種方法

      你覺得用什么方法畫的圓最標準?(用圓規畫的圓最標準)

      (二)嘗試用圓規畫的圓,并認識圓心、半徑。

      介紹圓規的構造。

      圓規它有兩個腳,一個是帶針尖的腳,另一個是帶有鉛筆的腳,還有一個把手,用來旋轉的。

      學生嘗試用圓規畫圓。

      交流畫法

      先用鉛筆在畫紙上點一點,再把圓規兩腳分開一定距離,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點上,捏住圓規的把手,把另一只裝有鉛筆的腳繞固定的點旋轉一周。

      小組討論用圓規畫圓的要點。

      (板書:定圓心、定半徑、繞一周)

      老師示范畫圓

      小結:

      在圓中固定的那一個點叫圓心用字母O表示,圓上所有的點到圓心O都有相等的長度,叫圓的半徑用字母r表示。(板書:圓心、半徑)(在黑板上的圓中標出圓心和半徑)

      (三)嘗試畫半徑是2厘米的圓

      學生操作

      匯報交流畫的過程

      同桌相互檢驗

      (四)探究圓心和半徑的作用

      請學生在一張紙上任意畫兩個圓。

      出示同心圓,看了這兩個圓你有什么想法?

      這兩個圓一個大,一個小,這是因為兩個圓的半徑長度不一樣。所以會一大一小。

      出示上下位置半徑相同的兩個圓,那這兩個圓呢?

      這兩個圓一個在上,一個在下,這是因為這兩個圓的圓心位置不同,所以會一個在上,一個在下。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因為這兩個圓的圓心位置不同,所以會一個在左,一個在右。因為它們的半徑長度不一樣。所以會一大一小。

      通過觀察你能不能說說圓心、半徑在圓中有什么作用?

      圓心決定了圓的位置,半徑決定了圓的大小(板書)

      總結:

      在今天的學習活動中你有什么收獲呢?

      拓展階段:

      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同學們知道了很多有關圓的知識。用圓可以設計出各種美麗的圖案。(出示媒體)彎月、五環、小花,你想不想也來試試!那我們就來試試吧!

      板書設計:

      圓的初步認識

      定點 圓心 決定圓的位置

      定長 半徑 決定圓的大小

      繞一周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內容

      角的表示、角的度量(教材39頁—41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角的表示方法,會讀角。

      2.認識量角器的構造,知道讀量角器的度數的方法。

      3.會用量角器度量角。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及思考、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會用量角器度量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問題1:角由什么組成?

      問題2:兩條邊是線段?直線?射線?

      師:知道了這些,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幾張圖中共有幾個角吧!

      出示數角的一系列圖片。

      二、新授

      (一)角的表示

      師:每張圖中都有這么多的角,我們該怎樣區分它們呢?

      師:給它們各自取個名字,好嗎?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怎樣表示一個角,怎樣去讀角。

      角的表示方法:

      (1)可以標出三個大寫字母,∠ABC或∠CBA讀作:角ABC或角CBA

      (2)觀察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特點(字母B在中間)

      (3)所以,在只有一個角的時候,我們可以:∠B讀作:角B

      (4)為了方便,有時我們可以標上數字,:∠1,讀作:角1。

      (5)注:區別“∠”和“﹤”的不同,請同學們隨意畫幾個角,訓練一下這三種讀法。

      (二)角的度量

      1.引入

      展示圖片《比較角的大小》

      個別回答,集體核對。

      師:我們以前學過用米、分米、厘米等計量線段的長度,大家能不能想出一種合適的計量角的大小的單位呢?

      分小組討論、匯報。

      2.介紹量角器

      師生同時拿出量角器。

      你看到了什么?這個量角器像一個大迷宮,一點也看不明白,是不是?老師告訴大家在這個迷宮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板書)

      現在請同學們走一走這迷宮,看看你能找到幾座城堡。

      反饋:請找到中心點這座城堡的小朋友,指著它(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

      :半圓的圓心是量角器的中心內半圓的數所在的刻度線稱為內刻度線,外半圓的數所在的刻度線稱為外刻度線。

      以右邊的0°為起點,起點處的0°這條刻度線是內刻度0°的刻度線。

      3.認識1°角

      課件演示。

      把這樣的一個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對的角度就是1度角,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單位,通常我們用1°表示1度。

      4.學習量角

      (1)出示一個直角讓學生量

      師:那么怎樣來量角的大小呢?

      分組討論,匯報。

      師生共同方法:

      量角器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點對點(板書)

      零度刻度線與角的邊BC重合---線對邊(板書)

      所要量的角的另一條直角邊對著90,所以是90°。

      復述量法。

      (2)試一試

      出示40°和140°角

      師:當看另一邊時有二個數,應該讀哪一個數呢?

      :角的一邊對著里面的零度刻度線,就應當數內刻度線了

      當角的一邊對著外面的零度刻度線,就應當數外刻度線了---0在內數內,0在外數外(板書)學生齊讀。

      三、鞏固練習

      教材41頁“試一試”

      四、

      師生共同回顧本小節所學內容。

      五、作業

      教材46頁練習二第4題。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2、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方法:嘗試運用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誰來說說這三者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

      (讓學生理清三者關系,為下面的練習打基礎。)

      二、綜合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學生策略意識。)

      2、 完成“練一練”第二題。根據情境圖列式計算。

      (讓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結果、發現規律,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3、完成“練一練”第三題。

      根據第1個算式寫出第2、3個算式的得數,尋找其中的規律。

      (讓學生自己編題,是對所學知識的再次鞏固和延伸,這會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4、完成“練一練”第四題。

      列式計算后,與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組這樣的題并解答。

      5、完成“練一練”第五題。

      三、實踐應用

      看線段圖解答,然后提問:15分、35分分別在什么位置。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會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

      四、拓展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數學自主學習相關內容。

      五、作業本。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經歷筆算乘法計算的全過程,掌握算理和計算的方法

      2、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523×3=

      2、筆算

      24×12= 44×59= 63×52=

      說一說筆算的方法是什么?

      3、這節課繼續學習筆算乘法

      板書課題:筆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約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

      問:說一說這題如何列式?這是一道什么樣的乘法算式?

      板書課題補充;三位數乘兩位數

      145×12估計一下大約是多少?怎么計算出準確的結果?能不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舊知識來解決這道題,自己試一試。

      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積的書寫位置怎樣?最后算什么?

      問:如何檢驗自己的運算結果?

      小結:兩位數乘法,先用一個乘數個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尾和個位對齊;再用這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的末尾和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三、鞏固練習:

      1、書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2、練習七的1、2獨立完成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都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練習七第3題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教學內容:課本第79頁例2及練習十三。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整十數除整十、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

      2、通過練習,鞏固學生估算的方法。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類推、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地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口算。

      難點:正確地掌握兩位數除法的估算,并能正確估算。

      教具準備:數字卡片蘋果樹和數字蘋果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問題

      上節課同學們幫助老師分氣球,老師知道你們是樂于助人的好學生。今天老師還有120面彩旗,每班分給30面,你又會發現哪些數學問題呢?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20÷30=

      師:像這樣的式子跟我們上節課學習的除法有什么一樣嗎?應該怎樣口算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整百數除整十數(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在本課中,我創設過節分氣彩旗這樣的一個切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情景,讓學生經歷提出數學問題,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教學整百數除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1、自主探究:

      師:請同學們試著算一算。有信心解決問題嗎?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練習。教師巡視,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并及時指導。

      2、互動交流:

      (1)小組交流

      老師提出幾點要求:小組長負責組織,每個同學都發言,按次序發言;記錄員作好記錄。

      學生互動交流,在小組內展示各自解決問題的方案。比一比誰的想法更棒。形成小組意見。

      3、全班交流:

      教師組織學生匯報各組的算法,教師在關鍵環節點撥提升。

      (1)可以是用實物來說明的。用分小棒的表示方法,分一分,把120根小棒代替彩旗的方式,以30根為一份,可以分成四份,所以120÷30=4。

      (2)120里面有4個30。

      (3)120÷30把后面的0都去掉就變成了12÷3=4(表內除法)

      (4)4乘30等于120,所以120÷30=4,我們組直接口算就出來了。我們組是用的乘法和除法的關系。

      師:你們想法真棒啊,老師以你們自豪,為自己鼓掌吧!

      (二)教學整百數除整十數,運用估算意識。

      還能接受挑戰嗎?用小黑板展示題目

      122÷30≈120÷28≈

      ①我們這兩道題跟前面的有什么相同點呢

      ②我們該怎么做,試試吧!看看誰的想法最好!

      ③先自己做一做,然后交流想法

      (三)引導學生得出的方法,得出整百數除整數的口算方法。

      師: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三個題,你發現有什么異同?得出結論

      (小結:整百數除整十數的口算方法是通常把被除數和除數看作整百除整十來計算,或者根據表內除法和看乘數想除法的關系。)

      (設計意圖: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嘗試、探討方法。并在此基礎上適時組織討論、交流,提升學生對計算過程的認識,完善學生對算理的理解。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

      教案《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整十數除整十除》教案及教學反思》,來自網!http://

      數學知識空間,為學生贏得不段體驗成功的機會。逐漸的引入到整百數除整十數口算的重要性。體現了運算推理的'多樣化)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師出示數字卡片。

      在規定的時間內看誰算得最多。然后訂正答案,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口算的?并說出口算過程。

      30÷10=60÷30=80÷40=240÷60=

      210÷70300÷50=270÷90=630÷70=

      2、開火車

      (完成教材第80頁練習十三的第1題剩余的題目)。

      180÷30=240÷40=420÷60=

      184÷30=240÷37=420÷58=。

      3、摘智慧,誰摘得最多。

      (1)出示教材第80頁練習十三的第3題。

      讓學生理解題意,獨立完成。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給予智慧果的獎勵

      (2)教材第80頁練習十三第5題。

      學生理解題意獨立列式,集體交流。

      你表現得怎么樣?收獲了多少智慧果?

      (設計意圖:數學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主動參入其中,在練習中,我設計了“數字卡片”在規定的時間內,“看誰算得最準”、“開火車”、“摘智慧果’,學生樂于接受,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學會學習,同時給予每個學生較多的練習機會,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練習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又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整百數除整十數的口算

      120÷30=4(個)

      答:可以分給4個班

      122÷30≈4

      120÷28≈4

      教后反思:

      上完這節課后,我感到了一種“出奇”的順利。上一節課成功自然不在話下,但是總會有缺陷。可是“出奇”,當然也就奇了怪了。為什么這樣說呢?原因是學生全都會了,幾乎是不教就會。呵呵!沒有想到的順利,就已經說明其中潛伏著失敗。

      課后我對這節課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學目標的確定。原則上教學目標是根據教材內容而確定的,但是由于這節課的內容較為簡單,學生掌握起來比較輕松,所以我感到教學目標不僅僅要根據教材內容來確定,而且還要考慮學生的特點以及他們的知識基礎。

      其次是教學重點的把握。既然學生知其然——會做,就必須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計算教學,尤其是口算的教學,比較難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維的尺度。在口算教學中而知其然是計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這是思維層次的鍛煉。所以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知其所以然,既訓練學生口算說理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上說,我這節課沒有把握住這個教學重點。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備課中學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維的訓練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點。課堂上求平求穩看似成功,實則隱藏著諸多敗筆。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第一課時

      課題:

      平行四邊形分類、平行四邊形、梯形特征

      教學內容:

      平行四邊形分類、關系、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課文第70頁的例1)

      教學目標:

      1、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學生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并會用集合圖表示。

      3、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全過程,掌握它們的特征。

      4、通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并會用集合圖表示。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圖表示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

      圖形、剪子、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知圖形

      1.出示校園圖(70頁)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中,你能找到那些四邊形?

      2.畫出你喜歡的一個四邊形。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展示學生畫出的四邊形,請學生標出它們的名稱。

      長方形平行四邊形

      梯形正方形

      3.小組交流:從四邊形的特點來看,四邊形可以分成幾類?學生討論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歸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點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強調說明:只要四邊形的每組對邊分別平行,就能確定它的每組對邊相等。因此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

      提問:①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圖形嗎?它們的外形像什么?

      ②這些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是什么圖形?

      ③這幾個四邊形有邊有什么特點?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從而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二、情況分析

      1、班級概況:

      四年級現有人數為40人,大多數學生偏遠的農村,這些學生中有父母離異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識掌握情況。

      從上學期的期末質量檢測來看,學生對雙基知識掌握得還不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噸千米的認識掌握得不太好。

      在計算方面,學生的差別比較大,多數學生對于口算,能做到脫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學生對于乘除知識掌握不好,直接影響了口算的速度和計算的正確性,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出來的差距非常之大。對于一些計算式題,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極待提高,各種計算的良好習慣有待養成。應用題掌握得還不夠,只有部分學生能認真分析題意,正確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據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去分析題意,對各種應用題的結構掌握的還不夠。同時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待于提高。這對本學期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少數優等生的知識和經驗、獲取知識的能力、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 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而學困生連乘除法的計算都有困難。

      3、學習習慣、興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從學習習慣、興趣、方法看,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都較好,對數學課學習興趣較濃厚,能按正確學習方法去學數學。他們能上課遵守課堂常規,專心投入,認真完成作業,對不懂問題能及時大膽提問;學生上進心強,班級學生之間競爭意識濃;接受新知識的主動性較好,好奇心,好強心都很強,具體形象思維活躍。由于年紀較小,學生的個性顯得不穩定,對事物的認識和個人的情感不能客觀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強,對人對事熱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敗面前易灰心。同時也有個別學生上課注意力分散,思想開小差,學習目的性不夠明確,對實施課堂教學有一定難度。

      從心理特征看,多數學生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喜歡表揚夸獎,班上競爭意識濃;學困生上課比較被動,不聞不問,積極性不高,作業完成較難,但也喜歡激勵。

      4、優秀生學習特點和后進生成因:

      (1)優秀生少,根據平時的質量檢測,真正成績穩定,思維靈活,對應用題能認真而正確地分析的同學只有5、6個。他們對數學學習興趣很濃厚,能較好遵守小學生課堂常規,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共同探討,互相協作,他們思維活躍,發言大膽,對有爭議的問題能大膽爭論,上進心強,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及時認真,不懂問題能大膽提問,恐怕學習成績會下降。這些學生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較為重視,大部分的家長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師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個別的輔導。

      (2) 中等生對應用題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績有回落的可能。他們學習認真,作業態度好。

      (3) 班中的后進生,大多數是因為基礎知識掌握不好,存有知識斷層,學習的自律性比較差,學習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也提不起興趣。在他們當中有的是單親家庭,父母對子女的學習關心,指導,督促不夠;有的是父母對子女過于溺愛,過于遷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學習習慣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上述原因形成惡性循環,使他們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進生。也有幾位學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縱觀全班,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別很大,如計算速度、參與討論的能力,解答應用題的思維能力等。課堂中教師雖盡力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由于班中學生數多,個別學生的知識斷層點,無法彌補,優等生的潛能也沒能充分挖掘出來,無法面面俱到,這也是本學期需要解決的教學難點之一。

      5、其他因素:

      學生多數來自農村,他們熱愛勞動,活潑好動,集體榮譽感強,學生多數家庭貧困,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雖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但教育方法不當,家校配合不夠,并對“減負,推素”存有認識偏差。

      三、教材簡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小學階段,本學期結束后,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范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通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并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征及圖形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復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并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體現出新課程的理念:

      1、重視口算和簡便運算。如在一個數乘三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中,先學習因數及被除數、除數是整百數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時的簡便方法計算。學了乘法運算定律和商不變性質后,用定律和性質進行簡便運算,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各種計算方法。

      2、加強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運用遷移規律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在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中,讓學生憑借原有的知識基礎,把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推廣到多位數;也可以加深對對位數的認識。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養。在多位數的加減法中,引導學生在積累大量加減計算和解答應用題的基礎上,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概括,對加減法進行定義,闡明加法的運算定律及加減法的關系,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4、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注意多讓學生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滲透教學思想方法。本冊教學內容是學習整數的最后階段,在學生積累了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得出整數的計數法和讀寫法、四則計算的關系、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商不變性質等,在運用中加深了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5、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要注意聯系學生的實際,重視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開放性,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計算方法、試商方法上,允許學生選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靈活運用,不做硬性規定,應用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帶*號的練習題和思考題,作為學有余力學生的練習補充,以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能力,拓寬學生思考的空間,增強學生思考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四、改進教學工作的措施:

      1、改變教學思想。

      具有新觀念、新思想、新體驗。改變原有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思想觀念,實施互動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網合作等),自主 探究,老師給營造一個寬松、合諧,充滿愛、民主、喜悅的學習氛圍。由學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討,老師作好參謀,當好后勤,作學生的服務員。

      2、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學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的習題,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重視數學知識的課外延伸,加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開放性。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歸一和反歸一等應用題時,結合生活實例,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求知的內驅力。

      3、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4、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1)、加強基礎訓練,在計算方面,重點是要加強口算訓練,。在應用題方面,要重視一步計算應用題的練習。在練習中必須重視應用題結構的訓練,如根據條件補充問題、根據問題補充條件等,這種題目要經常訓練,它對于提高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實施分層教學,彈性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業,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即下要保義務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導興趣濃厚,學有余力的學生進一步發展。把共同要求和發展個性結合起來。

      (3)、重視學生的課時目標過關和單元素質過關,作業嚴把關,加強信息交流,及時反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5、 結合多媒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信息進行處理,形成聲、像、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視、聽、觸、想等多種方式的形象教學; 改革課堂問答方式,實施參與性教學。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課題: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內容:探索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情況。(課文第58頁的例4,“做一做”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發現并總結積的變化規律。

      2、使學生經歷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感受發現數學中的規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律,培養初步的概括和表達能力。

      4、初步獲得探索規律的.一般方法和經驗,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5、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并總結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并總結積的變化規律。

      教具準備:圖片。

      教學過程:

      一、研究“兩數相乘,其中一個因數變化,它們的積如何變化餓規律。

      1、研究問題,概括規律。

      (1)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時,積怎么變化。

      學生完成下列兩組計算,想一想發現了什么?你能根據每組算式的特點接下去再寫兩道算式嗎?試試看

      6×2=8×125=6×20=24×125=6×200=72×125=組織小組交流。歸納規律:兩數相乘,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時,積也要乘幾。

      (2)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時,積有怎么變化?學生完成下列兩組計算,想一想有發現了什么?

      8×4=25×160=

      40×4=25×40=

      20×4=25×10=

      引導學生概括:兩數相乘,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時,積也要除以幾。

      (3)整體概括規律

      問:誰能用一句話將發現的兩條規律概括為一條?

      引導學生總結規律。

      2、驗證規律

      1)先用積的變化規律填空,再用筆算或計算器驗算。

      26×48=17×12=

      26×24=17×24=

      26×12=17×36=

      自己舉例說明積的變化規律

      3、應用規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練習9的1-――4題。二、研究“兩數相乘,兩個因數都發生變化,積變化的規律“。1、獨立思考,發現規律完成下列計算,說規律。18×24=(18÷2)×(24×2)=(18×2)×(24÷2)=105×45=(105÷5)×(45×5)=(105×3)×(45÷3)=

      2、組織全班交流,概括規律: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另一個因數除以(或乘)幾,它們的乘積不變。

      三、鞏固新知

      1、書上練習九的1、2、3。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長縮小到原來的,寬擴大到原來的4倍,這個長方形就變成了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它的邊長是多少?

      五、總結: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第59頁4、5。

      第六課時

      課題:乘法估算

      教學內容: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課文第60頁的例5、相應的“做一做”,以及練習十中的第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乘法估算。

      2、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歸納概括、遷移類推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學習乘法估算的全過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4、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乘法估算。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學校組織秋游活動,我們四年級同學去××公園,去那里的費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園門票,四年級全年級共有104人,老師大約應該準備多少錢呢?

      出示圖片:

      二、探究方法,學習新知:

      1、師:你們能幫老師估算一下大約應該準備多少錢嗎?

      1)獨立估算,并寫出估算過程

      2)小組內學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結果。并說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饋學生估算結果。

      4)鼓勵學生說出多種想法。對估算結果進行評價。

      師:你認為誰估計得更接近準確的錢數呢?為什么?在估算的時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結:接近準確值(符合實際);計算方便(將兩個因數看成整十、整百或幾百幾十的數)。

      2、運水公司為居民運送純凈水,一月份運送718桶,照這樣計算的話,估算一下,全年可以運水多少桶?

      三、鞏固新知

      1、你是怎樣估算的?

      《新編小學生字典》有592頁,大約是()頁。

      小明每分鐘打字108個,大約是()個。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約是()千克。

      2小明同學走一步的平均長度是62cm,他從操場這頭走到那頭共走了252步。操場大約長多少米?

      a1800米b1200米c1500米

      3沙坪小學有學生612人,全鄉有這樣的小學19所,全鄉約有多少名小學生?

      燕鷗從北極飛到南極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飛780千米,20天能飛到嗎?

      4、第62頁的5、6、7

      四、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五、作業:第63頁8、9、10、11、12。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內容】:教材第87頁例8。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發現并總結商的變化規律,并會靈活運用商的變化規律。

      2.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結論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發現并總結商的變化規律。

      難點:運用商的變化規律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口答。

      (1)50本練習本,分給10位同學,平均每人幾本?

      (2)200本練習本,分給40位同學,平均每人幾本?

      (3)500本練習本,分給100位同學,平均每人幾本?

      從上面三道應用題中你發現了什么?

      從算式看,被除數、除數雖然改變了,商卻沒有變,這是為什么呢?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商的變化規律”。

      (板書課題:商的變化規律)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8第(1)、(2)兩題。

      (1)計算出來,并仔細觀察它們的變化情況。

      (2)提問:左邊一組題中,從上往下觀察,被除數變沒變?除數呢?商有什么變化?

      你能用自己的語言總結你的發現嗎?

      (3)你能用上面的`方法發現右邊一組題中算式的規律嗎?

      指名說一說。教師歸納:

      被除數不變,除數乘幾,商反而除以幾。

      (4)從下往上觀察這兩組算式,你又能發現什么?

      小組內議一議,互相說一說,學生匯報,教師歸納。

      2.出示例8第(3)題。

      計算并觀察下面的題。

      6÷3=2

      60÷30=2

      600÷300=2

      6000÷3000=2

      (1)從上往下觀察,被除數有什么變化?除數有什么變化?商呢?

      (2)從下往上觀察,被除數有什么變化?除數有什么變化?商呢?

      (3)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4)學生匯報小組發現的規律,教師板書: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都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

      (5)強調:

      A.要同時乘或除以一個數。

      B.乘或除以的數要相同。

      C.同時乘或除以的這個數不能是0。

      (6)你能舉例驗證這些規律嗎?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87頁“做一做”。

      根據每組第1個算式的商,寫出下面的商,你是怎么?想的??

      2.教材“練習十七”第1題。

      很快說出下面各題的得數,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說算法和得數,集體訂正并歸納簡便算法。

      3.教材“練習十七”第4題。

      小組討論、交流,再匯報結果,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說一說。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減法運算性質。

      2、能運用減法運算性質使一些計算簡便。

      3、經歷探究過程,培養理性思考。

      4、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交流。

      5、培養學生觀察、推理、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減法運算性質。

      難點:能運用減法運算性質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媒體:

      教學平臺

      課前學生準備:

      課堂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口答計算過程:

      25×44 39×101-39 (125+9)×8 (125×9)×8

      630÷70 25×8 52×50 72-27

      120-120÷3 600-125+75 12×4÷14×4

      二、導入新課:

      在假期里小丁丁看了一本書,下面我們來看看小熊貓統計的數據:

      1、小丁丁看一本書,共231頁。第一天看了19頁,第二天看了21頁,還剩多少頁沒有看?

      請同學們嘗試練習,交流,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觀察這兩個算式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

      師:這兩道算式都是這三個數,結果一樣。只不過運算順序不同,因此可以用等于連接。

      2、再觀察一組:532-127-34 與 532-(127+34)計算并用符號連接

      3、象這樣的例子,你還能舉幾個嗎?試試填在書上第6頁。交流。

      4、仔細觀察上面的'例子,你有什么發現?用喜歡的方法表示,寫一寫。

      交流。

      5、如果用數學語言怎么表示?輕輕地說給同桌聽。交流。

      6、師: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先把兩個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減去。這就是減法運算性質。(揭示課題)

      三、練習:

      1、試一試P6頁

      2、練一練P6頁

      小結:合理利用減法性質能使計算更加簡便。

      3、判斷對還是錯?錯的請改正

      96-(42+24)=96-42+24

      277-(45-36)=277-45-36

      659-(59+135)=659-59-135

      (125+36)×8

      750×17+830×75

      101×99

      27×53+27×22+75×78

      270×58+270×43-270

      444×2+888×999

      4、應用:

      配合市政工程建設,某地段需動遷居民20xx戶,第一批動遷了624戶,第二批動遷了1276戶,還有多少戶居民需要動遷?(用兩種方法計算)

      四、總結: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減法運算性質

      a-b-c=a-(b+c)

      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先把兩個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減去。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復習鞏固本學期所學的年、月、日的知識。

      2、通過制作主題年歷,掌握年歷的一般制作方法和注意點。

      3、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有用,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

      4、使學生手工和美術方面的特長得以發揮,培養他們良好的個性。

      適用年級:

      中年級學生(在他們學完《年月日》這一知識之后進行)

      教學準備:

      1、每人搜集一份或多份舊年歷,通過自主探索和咨詢,初步了解年歷一般是怎樣制作出來的。

      2、選出自己最喜愛的年歷,在班上交流一下,說說為什么喜愛這份年歷。

      3、學生自行準備主題年歷需要的材料。課前,讓學生預先準備好12張紙質較好的紙(舊掛歷的背面也可),畫好圖畫或寫好詩句名言,并預留一定的空白,用鉛筆畫上表格(每行7格,畫上6格),待上課填寫日期。

      4、年歷的“主題”可讓學生進行討論后自行選擇。主要有唐詩、照片秀(自己或家人照片)、寵物、山水、園林、美術作品、連環畫、剪紙、現代兵器、綜合類等。

      5、事先根據學生的喜好,把班上學生按自由組合的方式分成4-6人一個制作小組。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年月日”知識

      ①小組學習

      師:同學們,本學期我們學習了“年、月、日”的知識,你們到底學得怎么樣呢,現在我來考考大家。請大家拿出帶來的年歷,在小組里說說……(出示不完全的板書)

      一年有個月。其中大月是、  、  、  、  、  、  、月,每個月有天;小月是、  、  、月,每個月是天。

      20xx年是年,所以明年的二月有天,明年一年有天。

      ②回答提問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完全板書內容)

      2、引入新課

      師:根據年月日的一般常識,人們編制出各種各樣的年歷。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幾種不同的年歷(出示年歷)。請大家討論一下:①日歷有什么用呢?②它跟我們的學習、生活有什么聯系呢?

      (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各種年歷進行交流。)

      (學生可能的回答:通過年歷我們可以知道一些重要的日子,如國慶節,六一兒童節,元旦,教師節,還有西方的愚人節是4月1日、圣誕節是12月25日等;還可以幫我們記住親人的生日,知道他們在幾月幾日或星期幾;有了年歷,可以很好地安排好學習、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不至于出現遺漏現象,生活和學習就有規律了,等等。)

      師:既然年歷跟我們有關這樣密切的關系,大家想一想自己制作一個年歷呢?(想)好,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制作20xx年主題年歷”(出示課題)

      二、制作年歷

      1、小組討論與匯報

      師:要制作好20xx年的新年歷,我們必須首先研究一下以前的年歷是如何制作成的?下面請大家再次拿出年歷,以小組進行討論:制作年歷要注意什么?

      估計學生的討論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年歷要有一個主題,并要標明“20xx年”字樣。

      ②要把12個月的日期都寫出來,每個月又以星期來編排。

      ③一月份的元旦即第一天要與20xx年的最后一天相銜接,20xx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三;

      ④一年的天數和每月的天數一定要搞清楚(明年是閏年,共366天,其中大月31天、小月30天、閏年二月是29天);

      ⑤后一個月的第一天一定要與前一個月的最后一天銜接準確;

      可能的話,學生還會說:

      ⑥可以把自己、父母的生日以及重大的節日用彩色貼紙貼上去,或者用彩筆標出來,以提醒自己。

      ⑦還可以在下面寫上“×××出版,定價是×××”。

      ⑧可以在年歷上做些廣告。

      2、指導填寫日期,進一步突破難點

      ①滲透雙語教學:認識月份和星期的英語讀法

      師:現在,請大家看,教師已經為大家準備好了填寫日期的表格。請大家想一想,一月到十二月,在英語里面怎么說?

      (學生個別說或就是說,教師同時出示英漢對照表)

      一月January二月February三月March

      四月April五月May六月June

      七月July八月August九月September

      十月October十一月November十二月December

      師:我們再來看每個月的表格,表格是最上面應該怎么寫?

      生:分別寫上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生:還可以簡寫成日、一、二、三、四、五、六。

      師:大家說說,星期的英文又該如何縮寫呢?

      生:我知道的,因為星期日Sunday,星期一Monday,星期二Tuesday,星期三Wednesday,星期四Thursday,星期五Friday,星期六Saturday。所以它們的縮寫分別是“S”、“M”、“T”、“W”、“T”、“F”、“S”。(教師同時出示表格)[此步中“雙語”部分可基于學生“雙語”水平而取舍。]

      日(S)一(M)二(T)三(W)四(T)五(F)六(S)

      ②分散難點:填寫一月份的日期

      師:剛才大家已經初步討論出一些編制年歷的注意點,現在就開始著手進行制作了。制作年歷一般按以下三步進行:一是布局設計,二是填寫日期,三是美化加工。(出示步驟板書)其中第一步我們在課前已經基本完成,今天的課上我們重點是完成第二步和第三步。

      師:首先是第二步填寫日期,同學們準備的紙上已經畫好的20xx年的表格,也已經標明了12個月份。現在先請大家說說一月份的日歷該如何編寫呢?

      生:要注意與20xx年的12月份最后一天銜接好。20xx年的12月31日是星期三,所以20xx年1月1日是星期四。(教師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出來,讓這個學生到前面來講解。接著又讓學生再在小組里仔細看看20xx年年歷或臺歷,體會一下為什么要這樣做。)

      生:一月份是大月,它有31天,所以要從1填到31。

      生:填寫星期六和星期日要用紅筆來填。

      生:一月一日是元旦,也要用紅筆來填。

      生:我還知道,1月22日是春節,也就是農歷正月初一,我想把這一天畫一個圈,并在旁邊寫上“春節”。

      師:說得不錯!這說明同學們在生活觀察仔細,生活知識越來越豐富了。接下來請同學們開始填寫,誰先填好一月份的表格,就告訴教師,它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幾?

      生:一月份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六。

      一月January

      日(S)一(M)二(T)三(W)四(T)五(F)六(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春節)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③突破難點:繼續填寫二月份的日期

      師:現在,我們又要開始填寫二月份日期表格了。大家說說,填寫二月份的日期要注意什么?

      生:20xx年是閏年,所以二月份是29天,不是28天。

      生:要注意與一月份的最后一天銜接好。因為一月份的最后一天正好是星期六,所以二月份的第一天就是星期日。

      師:如果2月1日是星期日,那么這個月還有哪幾天一定是星期日?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它們是8號、15號、22號、29號。因為一個星期是7天,只要把1依次加上7的倍數就行了。(用實物投影儀來演示)

      師:現在請同學們填寫二月份的日期,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二月February

      日(S)一(M)二(T)三(W)四(T)五(F)六(S)

      1

      8

      15

      22

      29

      ④以小組填寫剩下的表格

      師:下面幾個月的填寫,就請同學們自行完成了。在填寫之前,我們再一起來總結一下填寫的注意點。

      生:后一個月的第一天一定要緊接著前一個月的最后一天。

      生:注意每個月份的天數是不一樣的。大月是31天,小月是30天。剩下的月份中,大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它們每個月是31天。小月有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它們每個月是30天。

      生:在每個月的表格中,每一列的上下兩個數總是相差7。

      生:星期六、星期日,還有一些重大節日用紅筆填寫。

      生:我想把我家人的生日貼上一個形,讓它更醒目些,不容易忘記。

      生:為了防止發生一下連瑣性錯誤,我建議每填好一個月,就在小組中核對一下,再開始填下一個月。

      生:我把家里的電子辭典帶來了,上面有萬年歷,我可以隨時對照,看看自己有沒有寫錯。

      師:同學們想得真周到!下面就開始填寫吧。

      (放音樂《日歷歌》。老師巡視,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同時出示如下表格,讓學生進行核對。)

      20xx年每月最后一天的星期數

      3月31日4月30日5月31日6月30日7月31日8月31日9月30日10月31日11月30日12月31日

      三五一三五二四日二五

      3、完成第三步──美化加工

      師:你準備怎樣進行美化加工呢?

      生:可以配上畫邊,寫上吉祥和祝福的話語。

      生:我們把小組組員的生日都貼上了漂亮的貼紙,到時候要一起慶祝呢。

      生:我還為幾幅唐詩配上了圖畫,這樣看上去是“詩中有畫”了。

      三、展示、交流與評比

      1、展示(每個小組推薦1人)與交流

      學生上臺說說自己制作掛歷的過程和想法,要說出自己獨到之處。對于一個同學的想法,其它同學可以發表意見和建議,并問介紹人:“××建議,你能接受嗎?”能,為什么?不能,又為什么?老師注意引導學生使用一些禮貌用語。如,“首先謝謝你的建議(意見),這條建議我會接受的……”、“謝謝你的建議(意見),但是,我是這樣想的……”、“謝謝你對我的鼓勵;你雖然提的'意見很尖銳,但是我表示理解……”

      2、說說本課的收獲

      師:說說通過這制作日歷的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師:制好的年歷,你準備做什么?(給自己用,送給朋友,送給老師)

      師:通過制作,你有沒有發出什么新的問題?你有沒有什么任務沒有完成嗎?(讓學生帶著疑問或未完成的任務離開課堂,繼續進行學習和探究)

      教后反思:

      1、“制作××××主題年歷”數學活動,學生受益多多

      本課教學設計,既讓學生鞏固了所學的年月日知識,又進行了知識的拓寬,并與手工勞動、美術、語文(詩詞)等學科融合,讓學生在綜合化的學習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享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我也能制作年歷!)。由此可見,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的受益是多方面的。

      本活動適用已經學過“年月日”的中年級學生,而且每年學到這一知識的學生都可進行,年歷主題還可“與時俱進”,常做常新。

      2、數學活動的主旨首先是“數學”的,千萬不能偏離

      在設計中,我注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其中的“數學”的東西是不是太少了?因為它畢竟是數學課,而不是手工課或美術課。

      為了手工和美術等的東西占用過多的課堂時間,首先,我把第一步“布局設計”放在課前。課前,我就讓學生搜集材料,通過討論交流,自主選擇和確定年歷的主題。然后,我又大膽放手讓進行布局設計,并把要畫的畫、要填寫的詩詞等進行先期處理。其次,對于第三步“完善加工”,有些同學課堂上來不及完成,我鼓勵他們在課后繼續不折不扣地高質量完成,還通過評比,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收獲,體驗制作的成功體驗。

      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數學”上來,以重點完成第二步“制作年歷”。具體如下:

      開始,我通過安排一定時間的復習,讓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也為下一步制作年歷打下了基礎。

      在制作過程中,我注意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學策略,重點進行一月份和二月份的表格填寫。因為一月份是一年的開始,既要注意與上一年銜接好,又要注意如何把一個月的天數填到為星期為周期的表格中;二月份的既要注意與一月份的銜接,又要注意它是29天,而不是28天。

      通過兩個月的填寫,學生會在其中逐步熟練,并會慢慢體會到一些規律性,以后的填寫就容易多了。以后,我開始由慢到快,但注意每月的月尾進行一次核對,以防發生連瑣性錯誤。

      在填寫過程中,我總是注意讓學生不斷總結注意點,循序漸進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發現規律性的東西。比如在一、二月份填寫完成后,讓學生總結注意點,在填寫過程中發現了什么(原來上下兩排的數字之間正好相差7;前一個月的最后一周多余了幾天,后一個月的第一周就要空出幾天,這才是正確的銜接;如果前一個月沒有多余的天數,是后一個月從第一格填寫起;我把一些重要的日子、爸爸媽媽和我的生日都用紅筆進行了標注,這樣看起來比較醒目明了……)

      3、激發興趣,引導探究,使每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享受快樂

      這堂課下課后,我把學生制作的年歷掛滿了教室,讓大家欣賞、交流和評比,又把這些好消息告訴家長,許多家長也很感興趣。一天,一個學生興沖沖地跑過來告訴我:“老師,我爸爸說,今天我家不買掛歷,說我的掛歷制作得夠水平,準備掛在客廳里呢!”這對學生來說,可是最大最大的表揚和鼓勵了。

      看著教室里琳瑯滿目的掛歷,讀著蕩漾在孩子臉上的興奮和喜悅,你難道不覺得你是和學生一起在享受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快樂嗎?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上冊教案01-15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案12-15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29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集10-10

    人教版數學上冊教案05-08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9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8-29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6-07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06-07

    四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03-2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文字幕乱码激情视频 | 在线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500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92午夜福利免视频 | 思思久久99精品久久中文 | 亚州成a人片在线观看高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