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地理教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時間:2024-06-07 13:38:25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經典)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經典)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一、學會通過讀圖說明俄羅斯地理位置的特點,認識俄羅斯是個地跨歐亞兩大洲的世界面積的國家。傳統上是個歐洲國家。能在地圖上指出俄羅斯的臨海和主要鄰國。

      二、認識俄羅斯地形、氣候、資源的地理特征及分布特征。

      三、了解俄羅斯人口、民族、經濟、交通、城市和港口的特點及分布。

      四、了解俄羅斯在自然和經濟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

      教學重點

      俄羅斯自然特征和經濟特征。

      教學難點

      一、俄羅斯氣候成因。

      二、自然與經濟的地區差異。

      教學媒體

      掛圖、幻燈片。

      教學方法

      引導讀書,總結歸納。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上節課我們講敘了歐洲東部和北亞的范圍和國家,今天我們介紹這個地區最主要的國家俄羅斯。請同學看附表“歐洲東部和北亞國家概況”,從面積和人口上可見俄羅斯是該區、人口最多的國家,不僅是該區也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

      【板書】一、世界面積的國家

      ①在此可從經度跨170°,是世界跨經度最多,東西長1萬多千米,與中國5 000千米相比是世界東西最長的國家等方面讓學生體會俄羅斯面積廣大,世界第一的特征。

      ②找14位同學讓每人代表俄羅斯的一個鄰國,然后按方位順序向其他學生報告自己所代表的國家,得出結論:俄羅斯是世界鄰國最多的國家。

      ③教師最后總結概括。

      【板書】1.面積1 700萬平方千米,世界第一。

      2.人口居世界第六位,l.5億人。

      3.由100多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俄羅斯人占總人口81%。

      【板書】二、俄羅斯自然及經濟特征

      該部分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書上給予的文字和圖自己進行概括總結。在總結中要注意進行歐洲東部和北亞的對比。教師也可列下表帶領同學邊總結邊填表。

      俄羅斯總體特征 歐洲部分 亞洲部分

      面積 世界第一,1 700萬平方千米 占全國1/4 占全國3/4

      人口 世界第六,1.5億 占總人口3/4 占總人口1/4

      地形 較為平坦,平原、高原面積廣大,烏拉爾山、高加索山為歐亞界線 東歐平原

      自西向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氣候 溫帶大陸性為主的氣候,東西差異較大 受大西洋影響屬溫和的大陸性氣候 典

      型的大陸性氣候,北冰洋沿岸極地氣候

      河湖 河湖眾多 河湖少,主要河流伏爾加河,歐洲最長,俄羅斯人稱為“母親伏爾加” 多大河湖泊,流向自南往北注入北冰洋,勒拿河、葉尼塞河、鄂畢河,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資源 自然資源極其豐富,石油、天然氣、煤、森林、水能、鐵、有色金屬儲量產量在世

      界上名列前茅 占全國20% 占全國80%

      工業 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主要工業部門是鋼鐵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

      核工業、宇航業

      (工業發達)以莫斯科為中心,以圣彼得堡為中心的機械、化工、多種輕工業中心和以烏拉爾

      為中心的鋼鐵機械工業中心

      (工業較落后)新西伯利亞工業區重工業、軍事工業為主

      農業 不穩定,集中分布在中部和南部。主要農作物小麥、馬鈴薯、向日葵、亞麻 伏爾加河與頓河流域是主要農業區(農業發達) 世界針葉林帶南部有部分農耕區(農業不發達)

      交通 歐洲東部發達,西伯利亞大鐵路貫穿東西 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鐵路網,伏爾加河航運(交通發達) 橫貫東西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單一)城市 多而集中,莫斯科、圣彼得堡、摩爾曼斯克 少而稀疏,伊爾庫茨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

      對自然及經濟狀況進行對比后教師可讓學生結合中國東西差異及經濟發展的戰略有關知識,讓學生根據俄羅斯東西差異的國情為其設計發展規劃,最后教師再介紹東部開發的狀況及開發的條件和前景。

      【板書】三、東部地區的開發

      最后可設置以下反饋題:

      1.經過歐洲東部和北亞各方面的對比,你說說為什么俄羅斯是歐洲國家?

      2.對俄羅斯四大工業區的特點、發展條件及主要工業部門進行列表分析。

      3.俄羅斯各地氣候有什么差異,并分析其原因。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俄羅斯

      一、世界上面積的國家

      1.1 700平方千米——世界第一

      2.1.5億人——世界第六

      3.多民族的國家(100多個民族)

      二、俄羅斯自然、經濟特征及東西差異

      (教師提供對比以下方面)

      面積 人口 地形 氣候 河湖 工業 農業 城市

      三、東部地區的開發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2

      教學課題:

      七年級下冊第一章《認識大洲》第二節《非洲》

      課型:新授

      教材分析:

      《非洲》是教材選編的“認識大洲”中的第二節內容。包括5個方面的內容:地理位置、高原為主的地形、炎熱的氣候、豐饒的物產和人口與經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運用地圖,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②通過對地形圖及各種氣候圖的判讀,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區的分布及氣候特征,并學會分析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③學會用圖表、對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羅河和剛果河的水文特征。

      ④從礦產資源、動植物資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饒的物產。

      2、過程與方法:

      ①鼓勵、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來收集有關非洲的地理資料,并進行歸納、分析。

      ②充分運用每幅地圖,引導學生從地圖中獲得大量的地理信息,進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非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非洲是一個存在嚴重的人口、環境、發展等問題的大洲,通過教學可對學生進行科學的人口觀、資源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的教育。

      教學重點:運用地圖,使學生掌握非洲海陸輪廓的特征以及非洲高原為主的地形特征。教學難點:受緯度位置的影響,非洲以熱帶為主的炎熱氣候。

      教學方法:

      1.主要運用問題探究式學習模式,結合利用網絡媒體資源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討論、綜合分析等。

      2.采用多媒體演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點撥的活動方式探討歸納。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科書、地圖冊、地球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世界上有一個大洲,它既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也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還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和最長的.河流,并且也是世界上最熱的大洲,同學們知道這是哪一個大洲嗎?(非洲)那這一節就讓我們向這個神奇的大洲進軍,一起去探索它的奧秘吧。

      出示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

      二、自主學習

      根據第一節學習大洲的方法,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非洲的地理位置。

      (一)、地理位置

      活動一:請同學們瀏覽教材P1617,完成下面練習。

      1、讀圖,找出非洲的地理位置

      (1)經緯度位置:

      非洲在(東或西)半球的西部,穿過非洲中部,、分別穿過非洲的北部和南部(填寫緯線名稱)。

      (2)海陸位置:東臨,西臨,北隔及與相望,東北與之間隔著狹長的,并以為陸上分界線。

      活動二:描畫非洲輪廓圖,并填出非洲周圍的大洲和海洋。

      思考討論:蘇伊士運河和直布羅陀海峽的重要地理位置。

      (設計思路:面向全體學生,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重在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畫圖的能力。)

      (二)、高原為主的地形

      活動三:讀非洲地形圖,分析非洲的地形特征:

      (1)讀P6圖1-5,非洲的平均海拔高度居世界各大洲(南極洲除外)的第位。

      (2)非洲大陸面積廣大,被稱為“”,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積以上,東南部從北向南有高原、高原、高原。

      (3)非洲東南部分布有三大高原,西北部除大陸邊緣的山脈外,大多是海拔較低的高原和盆地,故非洲地勢,。

      (4)極具特色的地形(三個“世界之最”):中部的,北部的,縱貫東部的。

      (5)讀P18閱讀材料:東非裂谷帶及撒哈拉沙漠

      簡單了解東非裂谷帶的分布、成因及其地質地貌特征;認識撒哈拉沙漠的范圍及地理位置。

      (6)讀課本圖P21-1;P161-17比較歐洲和非洲的海岸線特點,并在非洲圖上找出:最大的半島_、最大的海灣、最大的島嶼_。

      每位同學完成自主學習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

      (設計思路:在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畫圖能力的同時,使學生將圖像與課文內容相結合,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

      (三)、炎熱的氣候

      活動四:(1)讀非洲平均氣溫分布圖,分析非洲的氣溫特征:

      (緯線)橫貫非洲中部,、、(緯線)分別穿過其南部和北部;非洲絕大部分位于(溫度帶),非洲平均氣溫在攝氏度以上。非洲氣候特征之一是氣溫。北半球7月份的炎熱中心在地區。

      由此可得非洲氣溫特點是:氣溫高。這就是它被稱為“熱帶大陸”的原因。

      (2)讀非洲年降水量圖,總結非洲降水特征。

      非洲赤道附近、幾內亞灣沿岸降水。北回歸線附近的地區,降水;南回歸線附近大陸岸,降水少。

      由此可得非洲降水特點是:降水很少,干旱地區廣。

      (3)讀非洲氣候類型圖,總結非洲的氣候特征。

      赤道附近的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是氣候類型。非洲熱帶雨林氣候

      的南北兩側是氣候類型。南北回歸線附近主要是氣候類型。非洲最北端、最南端分布的是氣候類型。

      由此可得,非洲的氣候帶受因素影響,以為中心呈對稱。

      (設計思路:繼續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同時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分析問題、歸納知識的能力。)

      (四)、豐饒的物產

      閱讀非洲主要的礦產與農產品分布圖,并分類。

      礦產資源:鉻鐵礦、金剛石、黃金、石油、磷酸鹽等。

      動植物資源: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咖啡、棉花、劍麻、花生、香蕉、棗椰、油棕等;非洲大象、長頸鹿、斑馬、非洲雄獅等

      水力資源:剛果河、尼羅河(讓學生通過閱讀圖

      1-27,找出有關兩河的水文特征對比,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地圖,總結問題的能力。)

      (五)、人口與經濟

      非洲既然被稱為“富饒大陸”,按理說經濟很好,但為何又被稱為“經濟落后的大陸”呢?

      (1)讀下表可知:目前,非洲有個獨立國家,是世界上國家的大洲。

      (2)據20xx統計,有7.94億人口,總數僅次于亞洲,居世界第2位。

      (3)非洲在人口壓力沉重的同時,經濟上受到幾個世紀以來的的影響,許多國家的經濟部門單一,且以業為主要經濟部門。

      (設計思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樹立非洲人口、資源、環境、發展之間互相聯系的觀念)

      三、合作探究:完成P16、P17活動題。

      四、師生課堂總結:

      五、布置作業:課本P20——21活動題。

      教學反思:

      這節課以多媒體技術為支撐,教學直觀、形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信息技術和地理教學融為一體,同時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真正體現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只要用心觀察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不足之處在于:

      1、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還不夠,學生的參與面還較有限,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真正意義的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

      2、教具的運用比較單一,即使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但個別同學脫離課本,完全依賴于課件,只注重了瀏覽課件這種形式,而不能最大限度的使課件與課本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因而未能充分提高學習效率。

      在今后的地理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地增長自己的教學能力,在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掌握東南亞地形、氣候的一般特點,及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在地形、氣候方面的差異;

      2、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及包括的國家;

      3、通過使用地圖,提高學生的讀圖和分析圖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問題的能力;

      4、通過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關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

      教學重難點:

      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氣候和地形特點

      學習方法指導:

      1.學會從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半球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湖泊、資源等方面描述一個區域的自然地理特證。

      2.學會分析位置地形氣候等要素在地里環境形成中的作用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從而總結出一個區域的突出的人文地理特征。

      3.學會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比較區域之間的差別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旅游情景方式引入)你知道的獅城是那座城市嗎?

      你知道的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在哪個國家嗎?

      讓我們一起到東南亞去旅游,你就會得到答案!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自主學習:

      讀圖2-1,觀察東南亞的位置和主要組成

      1、說出東南亞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2、東南亞的主要組成部分

      3、總結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

      讀圖2-3回答:

      4、東南亞地區的咽喉要道是哪里?它有什么重要的戰略地位?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

      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

      為什么日本把馬六甲海峽稱為“海上生命線”?

      【教師精講點撥】日本國內需要的石油絕大部分來自于西亞,

      油輪必經馬六甲海峽

      【探究結論】

      日本是一個經濟大國,資源小國,礦產資源尤其貧乏,要進行

      工業生產,就必須進口石油,沿途經過太平洋,馬六甲海峽,

      印度洋,最后到達中東。馬六甲海峽位于東南亞的'馬來半島

      與蘇門答臘島之間,是日本進口石油的必經之地,因此馬六甲

      海峽就成為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學習任務(二)、東南亞的自然環境

      1、自主學習:

      讀圖2-1,觀察東南亞的地形與河流,分析地形與河流的

      關系,回憶東南亞的氣候,分析對農業的形象

      1、中南半島的地勢特征如何?

      2、分析總結中南半島的河流特點(流向與流速)

      3、分析判斷馬來群島的地形地勢特點和河流特點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

      3、合作探究:

      【探究問題】總結地形地勢與河流間的關系。

      (總結)河流的流向與流速受地形地勢的影響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運用地圖找出歐洲西部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首都;說出歐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點;了解歐洲西部的經濟特征、工業發展情況和農業特色;

      2、能力目標:解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業最繁榮的地區,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區的主要旅游資源或旅游景點的分布。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教學方法: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媒體:教學掛圖、板圖、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

      請說說你了解西亞。(學生回憶,并回答。)

      二、導入新課

      在我們的地球上有這樣一個地區,它的面積比我國的陸地面積稍大,卻分布著30多個國家,其中有不少國家的面積十分狹小,被人們稱為“袖珍國”、這個地區是資本主義工業化最早的'地區,也是目前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這里還曾經是歷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這個地區的旅游資源聞名遐爾,吸引了無數的各國游客。這就是歐洲(通過簡單介紹引起學生興趣。)

      三、講授新課

      一.地理位置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說明:緯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間海陸位置——位于歐洲的西部,北鄰北冰洋、南臨地中海西臨大西洋、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二.輪廓、范圍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說明:像亞歐大陸向西突出的大半島,三面環海海岸線非常曲折,多半島、島嶼、內海和海灣是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的地區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島嶼: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冰島內海(海灣):北海、波羅的海、挪威海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

      三.主要國家、首都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提問:請說出各國的首都

      指導學生按照以前所學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氣候特征。

      四、地形特征

      通過分析地形圖,著重強調以平原為主的地形,四個主要地形區及分布特點料了解歐洲各國。南北兩側是山脈,中部是西歐平原、波德平原

      五.主要河流

      分析萊茵河、多瑙河

      解答書上活動探討

      六.氣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濕潤西風的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七、雄厚的經濟實力

      1、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經濟發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指導學生讀統計圖。)

      2、歐洲西部各國工業部門齊全。

      3、農業不占重要地位,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和畜牧業結合較好。(簡單介紹,結合幻燈讓學生了解)法國、英國、荷蘭、丹麥等國有發達的農牧業利用書56頁閱讀材料了解歐洲部分國家的特色產業

      八、繁榮的旅游業

      1、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業最繁榮的地區簡單分析其原因,

      2、主要旅游資源或旅游景點(通過幻燈讓學生欣賞)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5

      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位置和范圍(1)

      學習目標:

      1.能夠看圖說出亞洲的地理位置

      2.能夠說出不同國家分別位于亞洲的什么方位,并說出當地的自然環境及人文特點。

      學習重難點:亞洲的地理位置。

      知識鏈接:世界面積最大的洲是亞洲,它絕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我國位于亞洲的東部。

      導入:播放中東的戰爭新聞,請問中東在什么地方?——亞洲。本節課我們就來認識亞洲的位置和范圍。

      一、雄踞東方的大洲

      自主預習:讀圖6.1亞洲在世界的位置,完成下列各題。

      1、亞洲位于東、西半球的:半球。

      2、亞洲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

      3、亞洲的海陸位置,填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稱。

      經度范圍:

      4,、亞洲的緯度范圍:

      合作探究:讀課本P3圖6.3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完成下列各題。

      1、簡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說出北美洲的經緯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圍的大洲和大洋,說出它們分別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并歸納北美洲的海陸位置。

      二、世界第一大洲

      自主預習:閱讀P4-5,完成下列各題。

      1、亞洲面積約為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的大洲。亞洲也是世界上跨最廣,距離最長的大洲。

      2、按照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6個地區。

      合作探究

      1、讀圖6.6亞洲不同地區居民生活的差異,分析當地的自然環境。

      2、大致認識亞洲的一些國家分別位于亞洲的什么方位?

      拓展延伸:亞洲有世界三大文明古國,分別為、、。達標測驗:

      1、下列關于亞洲的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亞洲西臨大西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

      B、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大部分在北溫帶。

      C、亞洲位于亞歐大陸的西部。

      D、亞洲全部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2、下列海峽或運河,不是亞洲與其他大洲的分界線的是()

      A、白令海峽B、土耳其海峽C、蘇伊士運河D、馬六甲海峽

      3、2011年3月24日,緬甸東北部地區發生里氏7.2級地震,緬甸位于亞洲的哪個區域?()

      A、東亞B、南亞C、東南亞D、西亞

      4、與亞洲在西部、西南部相鄰的大洲分別為()

      A、歐洲、非洲B、非洲、北美洲C、歐洲、北美洲D、歐洲、大洋洲

      5、中國位于()

      A、東亞B、東南亞C、南亞D、西亞

      教后反思:

      第二節自然環境(第一課時)(2)

      一、課前導學:

      (一)、學習目標:

      1.說出亞洲的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與其他大洲之間的界線。

      2.亞洲的位置特點

      (二)、重點:亞洲的位置特點

      (三)、預習:

      活動自學2—3頁“世界第一大洲”部分內容。

      1,讀圖6.1,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1)亞洲在東西半球中的位置;

      (2)亞洲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2,讀圖6.2,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亞洲周圍的大洋,說出它們各位于亞洲的哪個方位;

      (2)找出亞洲周圍的大洲,說出它們各位于亞洲的哪個方位。

      3,想一想,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提示:(1)讀圖6.3,比較亞洲與其他六大洲的面積;

      (2)在圖6.2上,大致計算亞洲所跨的'維度范圍;

      (3)在圖6.1上,比較亞洲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

      4,通常,人們按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北亞和中亞6個地區。讀圖6.4,回答下列問題。

      (1)中國位于哪一個地區?這一地區中有哪些國家?

      (2)其他地區是不是都與中國接壤,分別位于中國的哪個方位?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

      (二)典型例題:

      1、亞洲東臨_________洋,南臨_______洋,北臨_______洋.

      2、人們通常按,把亞洲分為6個地區。中國位于_________地區.

      3、從東西半球看,亞洲主要位于___半球,從南北半球看

      ,亞洲主要位于___半球。

      4、亞洲東北以_______與北美洲為界,東南與_________相望,西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與歐洲為界,西南以__________與非洲為界。

      5、亞洲面積在七大洲中排第

      (三)歸納總結:學生談收獲

      (四)學效檢測:

      1.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是()

      A南極洲B非洲

      C大洋洲D亞洲

      2.亞洲絕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東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東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

      3.同時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洲是:()

      A亞洲B歐洲C非洲D北美洲

      4.按地理分區,中國地處哪個地區:()

      A南亞B北亞C東亞D西亞

      教后反思:

      第二節自然環境(第二課時)(3)

      一、課前導學:

      (一)、學習目標:

      1.亞洲的地形特點和主要地形名稱及其分布

      2.亞洲的河流分布及主要河流名稱

      3.亞洲之最

      (二)、重點:使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及相關資料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三)、預習:

      活動自學4—6頁“地形和河流”部分內容。

      1.讀書上第4頁圖6.5

      (1)用筆圈出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并說出它們在亞洲的位置

      (2)用筆圈出鄂畢河、葉尼塞河、黃河、長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們流經的國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書第6頁圖6.7和6.8

      說出亞洲地勢東西方向變化和北美洲地勢東西方向變化的不同點?

      3、亞洲之最

      (1)世界最高峰

      (2)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3)亞洲最大的平原

      (4)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5)世界最深的淡水湖

      (6)世界陸地最低點

      (7)世界最大半島

      (8)世界最大群島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

      (二)典型例題: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了解亞洲的地理位置,明確亞洲的范圍。

      分析亞洲的經濟發展狀況及人口

      教學重難點

      1.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說明依據。

      2.亞洲的地理位置。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位置和范圍。

      展示亞洲的范圍及分區

      學生活動:(1)總結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找出主要海洋。

      (2)找出和其他洲的分界線和主要分區。

      總結講述:亞洲跨三帶,臨三洋和二洲,與北美洲隔白令海峽相望,主要位于北溫帶。共分為6個分區,我們中國位于東亞。

      展示亞洲地形與河流分布圖和亞洲地形剖面圖。

      學生活動:(1)找出亞洲主要的地形區,總結亞洲的地勢特征。

      (2)找出亞洲主要的河流,根據其流向分析特征。

      總結:1、地形特征:(1)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為主。(3)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懸殊。

      2、河流特征:發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海洋。長江、瀾滄江等流入太平洋;葉尼塞河等流入北冰洋;印度河、恒河等流入印度洋。

      3、世界之最: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陸地最低點:死海。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深的湖:貝加爾湖。

      二、世界最大的季風氣候區

      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學生活動:找出亞洲主要的氣候類型,總結亞洲氣候特征。

      總結:1、氣候復雜多樣。缺水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2、季風氣候顯著。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3、大陸性氣候強。面積最大的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展示季風氣候示意圖

      學生活動:找出冬季風和夏季風的發源地,分析其風向和性質。

      總結列表:

      項目發源地風向性質

      冬季風高緯度內陸偏北寒冷干燥

      夏季風低緯度海洋偏南溫暖濕潤

      補充:季風區的范圍和夏季風一致,因此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夏季風的影響。

      播放洪澇災害的視頻

      學生活動:根據課本資料,分析季風氣候對于我們生活的影響。

      總結:1、有利影響:帶來豐沛的降水,雨熱同期,有利于農業發展。

      2、降水不穩定,容易引發旱澇災害。

      三、人口最多的大洲

      展示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長和數量柱狀圖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柱狀圖。

      學生活動:(1)找出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有幾個在亞洲,在亞洲的哪一部分。

      (2)找出各州中人口最多和增長最快的,分析亞洲人口特征。

      總結:1、亞洲有6個國家人口超過一億,東亞有中國和日本,南亞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東南亞有印度尼西亞。

      2、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亞洲,增長最快的是非洲,亞洲人口特征是:人口多,增長快。

      展示亞洲人口分布圖

      分析:回憶世界人口的'分布,看亞洲人口分布規律,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分析其原因。

      總結:亞洲東部,東南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北部,西部和中部人口稀疏。

      展示人口增長造成的住房緊張,就業困難等圖片

      講解:亞洲人口多,增長快,給資源和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阻礙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四、經濟發展的差異

      展示亞洲部分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圖

      學生活動:做課本14頁讀圖題。

      分析:亞洲各國經濟發展差異巨大,日本是唯一的發達國家,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沙特依靠豐富的石油發展很快,新加坡和韓國發展成新興的工業國。

      展示新加坡示意圖。

      分析新加坡的位置特點,總結其發展經濟是怎樣因地制宜的。

      總結:新加坡位于馬六甲海峽中,地理位置優越,他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大力發展航運和旅游,利用中東的石油發展煉油業,成為發展很快的國家。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7

      初一地理教案——工業的分布與發展

      第三節工業的分布與發展教學要求1.使學生了解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聯系。

      2.使學生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關系。

      3.使學生掌握我國工業發達地帶和主要的工業地區、工業城市分布,初步學會分析工業基地的形成和發展的條件。

      4.使學生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

      結構分析

      本節教材分為“工業與我們”“工業的空間分布”和“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三個標題內容。這三部分內容是前后聯系的,形成一個整體。教材內容貫穿的一條主線是:發展工業的重要性,我國工業的分布現狀,工業未來發展方向。

      教材第一個標題下,講述了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以鋼鐵工業和汽車工業為例,利用景觀圖片結合文字說明,形象地介紹了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和類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學生對工業生產有一個概括的了解;其次,強調了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工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第三,強調了工業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們每天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工業品,享受工業帶給我們的幸福和快樂。并且,教材通過活動練習“觀察我們的家……”,使學生加深對工業生產過程的認識,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通過第一個標題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要實現國強民富,必須大力發展工業生產,充分認識到發展工業的重要性。

      教材在第二個標題下,內容安排上采取了“由面到點”的呈現方法。首先是概括地介紹了我國工業的分布大勢,使學生對我國工業的空間分布現狀有一個總體了解。然后,在活動練習中,以“遼中南工業區”和“滬寧杭工業區”為例,分析其工業分布的類型及特點,分析影響工業的形成和分布的各自條件,從中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教材在第三個標題下,首先介紹了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和特點;第二,介紹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第三,講述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地區發展差異和不同的產業開發重點。教材在最后安排了活動練習。通過活動練習內容可以使學生明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代表了我國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內容點析

      1.教材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紹了什么是工業,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和類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的相互聯系性。教材運用圖4.24直觀地進行了說明。處于工業生產過程的不同階段,將出現不同的工業部門和類型。例如開采礦產,采伐森林等,是“從自然界取得物質資源”的工業;冶煉鋼鐵,制造水泥等,是“對原材料進行加工”的工業;生產汽車,制造機器,是“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業。工業生產過程中上一個生產階段的產品,是下一個生產階段的原料,體現了工業生產具有階段性、相互聯系性和計劃性的特點。

      2.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教材利用插圖表現了農業生產、城市建設、科學研究、國防現代化與工業的關系。通過幾個側面,使學生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3.工業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每天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工業品,享受工業帶給我們的快樂和便利。教材在活動練習1中,設計了“仔細觀察我們的家……”的內容,讓學生由某一件家具找出人們生活與各工業部門的聯系,同時找出在工業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各工業部門的相互聯系。通過活動練習,可以使學生加深對工業生產的理解,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4.了解我國工業的分布大勢。我國的工業分布,有沿海、沿河、沿交通線分布的特點。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集中在沿海地區,包括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等。教材運用圖4.26(“我國工業的分布”)突出了上述重點內容。

      5.合理分布工業是工業建設中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需要綜合考慮。首先,要考慮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第二,要考慮發揮地區條件的優勢,揚長避短;第三,要考慮城鄉結合,帶動鄉鎮經濟的發展;第四,要考慮帶動老、少、邊、窮地區的經濟發展;第五,要考慮當地的工業基礎和勞動力構成;第六,要考慮國防安全等。教材在活動練習1中,以資源配置較好的遼中南工業區為例,提出了本地資源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的問題;在活動練習2中,以資源配置不好的滬寧杭工業區為例,提出了如何發揮本區市場條件和交通運輸條件優勢的問題。通過這些練習,可以使學生掌握分析工業分布問題的方法。在活動練習3中,安排了由學生選取一些例子,分析交通運輸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這使學生又一次獲得鍛煉其分析能力的機會。在活動練習4中,涉及到工業的`分布與鄉鎮企業發展的關系,這在我國當今西部大開發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6.關于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和特點。高新技術產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現代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具有“高、精、尖”的特點,科技投入的含量很大,產品更新換代很快。

      7.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于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教材運用圖4.31(“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展示了我國沿海開發區、內陸和沿邊開發區的分布。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除青藏地區外,各省區多在條件較好的中心城市建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形成了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空間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8.關于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結構。沿海地區科技力量雄厚,經濟發達,形成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科技園區型高新技術產業;沿邊地區利用其地理優勢,依靠國家的開發政策,發展了以組裝、加工為主的貿易導向型產業;內地地區依靠資源優勢和工業基礎,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機械制造、電子、航空航天等工業為主的與國防軍工有密切關系的產業。

      9.教材在最后的活動練習中,安排了材料閱讀內容。三則短文中,第一個短文介紹的是高新技術產業對上海這個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所起的作用;第二個短文介紹的是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對北京市的經濟發展所起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第三個短文介紹的是國際互聯網這一快捷的信息傳遞方式,應用于工業企業的供、產、銷中,將會改變企業的傳統生產方式,帶來一場新的工業革命。三則短文共同明確了一點,即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我國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3.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前播放《愛在文登》歌曲,創設情境,活躍氣氛,引領學生進入學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剛才聽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嗎?(愛在文登)對,愛在文登,那么,請同學們看這組圖片,你們能說出這是我們文登的哪些地方嗎?對,非常好!這是青龍生態旅游度假村、這是文登學公園、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園、最后一幅是昆崳山風景區。

      這些都是我們文登的旅游勝地,它們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則建在鄉村。(導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們文登人自己的歌《愛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點的圖片,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都是我們人類集中居住的地方,我們統稱為聚落。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有關聚落方面的知識。

      二、新授知識:

      第一部分:聚落與環境

      (一)出示學標,自主

      請大家看課本87頁圖文內容,完成導學案第一部分,自主。(板書: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類型有哪兩種呢?誰來說說?(板書:鄉村與城市)大家對城市和鄉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城鄉,感受城鄉差異。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有關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的圖片,進一步了解它們間的差異。這是一組有關鄉村聚落的圖片:圖片中有什么?誰來說說?

      正如以上兩位同學所說,鄉村中有農田、果樹、池塘、有通往小鎮的小路。鄉村聚落中有農村、牧村、漁村、林場等不同類型,相對應他們所從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這是一組有關城市聚落的圖片,在圖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們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樓林立、有許多商店、學校、醫院,道路縱橫,車輛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們主要從事什么工作?(工業、商業、服務業)(添加了更多的圖片,更有利于學生的自主。)

      這是一組有關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差異的表格。誰來說說?(師出示表格內容)……

      (二)小組合作

      同學們,前面我們了解了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那么你知道聚落是怎樣形成的嗎?什么樣的地區聚落密集、什么樣的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聚落在不同地區分布的形態是怎樣的?(板書:形成、分布、形態)x

      (三)交流展示,師總結

      (一)承接:請同學們看屏幕,這里有四幅圖片:沙漠、極地、高山、平原。現在,讓我們做一個假設,假設你是一個原始部落的首領,你會帶領你的子民選擇把家安在哪里呢?(D)大家都選擇把家安在D這里,也就是平原地區。哪個小組起來說一下理由?(A是干旱的沙漠地區,B是寒冷的北極,C是地勢高峻的山地,D是近海的平原地區,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氣候適宜)在比較中我們發現,自然環境的優劣對聚落的形成與分布有很大的影響。(出示圖片幫助學生分析影響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小結:哪位同學可以總結一下:有利于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多媒體展示:有利于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因素。什么樣的地區聚落密集、什么樣的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生答)聚落在不同地區分布的形態是怎樣的?(出示圖片,生答)

      1、承接:同學們,我們知道,世界各地自然環境差異很大,聚落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風格。在世界各地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當地特色的一些建筑。下面我們就以西亞的民居和東南亞的民居為例,學落與環境的關系。請同學們閱讀課本91頁內容,完成導學提綱內容。(板書:民居與環境)

      2、小組內交流答案。請同學們看屏幕,西亞的民居、東南亞的民居,他們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點?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么特點?這位同學,你起來說一下,好,誰還有補充?這位同學,你說!很好!最后老師來總結一下,請看屏幕!……(師看屏幕講解)世界各地的民居風格不同,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社會經濟生活關系密切,體現了當地的文化。

      三、拓展延伸:

      除此之外,你還了解哪些世界上有特色的民居呢?它們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又有怎樣的關系呢?我們威海這里有沒有與我們當地自然環境相適應的有特色的民居呢?(海草房)誰來說說海草房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點?我們威海的氣候特點是什么?(生答)

      世界上其他地區有沒有與當地自然環境相適應的有特色的民居呢?請大家再看一組圖片。(出示江南水鄉、蒙古包、泰國高架屋、日本的輕木質房屋、云南麗江古城等圖片并講解)。云南麗江古城是我國的傳統聚落,我們國家還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傳統聚落,對于這些聚落,我們是應該保護還是拆除呢?請同學們讀課本90頁,思考這個問題。(保護or拆除)(保護,并且在保護的'基礎上加以改建,更利于人類的生活)

      出示四合院旅館和窯洞旅館圖片加以講解(拓展延伸到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觀察其建筑外貌,分析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使學生對于聚落與環境的關系理解的更為深刻)

      四、鞏固:

      下面給大家幾分鐘時間記憶一下課本上的重點內容。通過這節課的,你有哪些收獲呢?(了解了鄉村景觀與城市景觀的差別;了解了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五、課堂總結。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0

      【重點】

      (1)會觀察地球儀。

      (2)準確辨認經線和緯線、緯度和經度、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

      (3)利用經緯網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難點】

      (1)會觀察地球儀、使用地球儀。

      (2)東西半球劃分。

      (3)利用經緯網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課時內容】利用經緯線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共同了經緯線的特征和經緯度的劃分,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希望同學們認真完成下列表格。

      緯線(圈)

      經線(圈)

      形狀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長度的分布

      標度的范圍

      度數的變化規律

      經緯度的表示方法

      劃分地球半球的界線

      數量特征

      五、利用經緯網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怎樣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確切地理位置?

      (展示圖片)教材提供的地圖“經緯網”,在圖上選出經緯網的交點A、B、C點。

      (讓學生讀出A、B、C點的經緯度。教師及時糾正,輔導。)

      引入:通過上面的,你認為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有什么規律?

      (啟發學生與生活實際聯系一下,不難發現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樣。)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輪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難,你怎樣能準確的報出遇難輪船的位置,而及時的救援?

      (學生運用經緯網知識,不難回答)

      展示地球儀: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北京、倫敦、莫斯科的經緯線度數。

      在前面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下列事件的發生地。

      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批碎片墜落在44.40S、1500W 。

      臺風“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經移至2800N、125.30E。

      強化訓練:

      1.組織學生討論,填出下表:最后讓學生互相對答案。

      經緯度數

      判斷東西半球

      判斷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2.在地球儀上找出北京、紐約、倫敦的位置,并說出它們的經緯度數。

      (搶答、及時表揚、鼓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結全課)概括本節主要內容。

      (布置作業)教材提供的“活動”3——“城市經緯度的確定”。

      【板書設計】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運用地圖歸納一個大洲的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

      2、通過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學會總結歸納兩大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亞洲、北美洲地形特點

      難點: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1、展示“亞洲地形圖”。

      2、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陸高海深表。結合地圖判斷不同圖下顏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描述一下它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增強組內的合作意識,活躍氣氛。

      3、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方面考慮,得出亞洲地形特點

      板書:地勢起伏很大,中間高四周低,亞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圖。

      (展示亞洲大陸沿北緯30度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北緯40度的地形剖面圖)

      觀察區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東西高中間低。

      河流是構成自熱環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長河眾多,觀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點。

      板書:受地形影響,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決定了河流多發源于中部山地, 四周呈放射狀分布。

      北美洲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

      北美洲地勢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東西部地勢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發源于兩側高原山地。

      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

      學生看圖回答:說出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認識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特點。

      為什么亞洲氣候復雜多樣?

      引導學生從位置、范圍、地形等方面說明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

      分析亞洲氣候特點的成因,亞洲季風氣候特點及其對農業造成的影響

      成因: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夏季風弱,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過少,就可能形成旱災。夏季風強,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過多,就可能形成水災。

      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

      2、亞洲分布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得出另一特點—大陸性氣候分布廣(距海洋遠,深入大洲大陸內部)

      3、季風氣候是亞洲獨有的氣候類型且分布廣,得出亞洲氣候的又一特點,季風氣候顯著,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

      分析得出結論: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過渡:為什么會形成這么復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亞洲的幾個城市{前述}為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出氣候與位置的關系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系)

      小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教育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結合活動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北美洲的氣候類型圖”認識北美洲的氣候分布,主要氣候類型。與亞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緯度范圍稍小些,高山高原貫穿兩部,因山地也呈現出氣候復雜多樣,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狹長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

      課后小結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學習了亞洲和北美洲的氣候類型,氣候特點,引導學生認識了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0

      俄羅斯:第 1 教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俄羅斯的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2.俄羅斯的地形、河流、氣候。

      3.了解俄羅斯的自然環境(如礦產分布)對其經濟帶來的影響。

      4.俄羅斯交通運輸特點和城市分布規律。

      5.了解俄羅斯的地方名勝、文化、技術方面的情況。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地圖,鞏固學習描述一個地區或國家的地理位置的特點。

      2.理解俄羅斯的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3.認識俄羅斯交通運輸特點和城市分布規律,將這種能力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

      情感與價值觀:

      俄羅斯有發達的航天航空工業,這一切是建立在先進技術基礎上的。由此聯系到我國,我們國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鞏固的地位,必須要發展科技,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俄羅斯的自然特征和經濟特征

      教學難點:

      1.俄羅斯氣候成因

      2.俄羅斯自然與經濟的地區差異

      教學準備:

      1.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有關俄羅斯風土人情的資料;

      2.相關地圖、景觀圖片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你知道世界上哪個國家嗎?(同學回答:俄羅斯)

      俄羅斯的面積有1700多萬平方公里,也是與我國接壤的國家中疆界最長的國家。既然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就會多種多樣。

      設疑:你想了解有關俄羅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學生活動:分組提出問題,把問題進行歸納、篩選,選擇主要的問題。

      教師小結:問題歸類,確定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

      講授新課:

      一、國土遼闊

      課件:投影世界政區圖,并讓學生找出俄羅斯的位置。

      教師:先讓學生讀圖說出俄羅斯的緯度位置。

      同學回答:50°N~70°N。

      教師:前面我們學氣候的時候知道,影響氣候的'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我們大家看俄羅斯的緯度位置對其氣候有什么影響?

      同學回答:俄羅斯的緯度位置決定了其大范圍是溫帶和寒帶氣候,沒有熱帶氣候。所以總的來說,氣候比較寒冷。

      教師:誰能說出俄羅斯的海陸位置。

      同學回答: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東臨太平洋,南臨黑海、里海。陸上鄰國有挪威、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烏克蘭、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朝鮮。隔白令海峽與美國的阿拉斯加相望。

      教師:讀圖,找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

      (同學活動)

      教師:大家還記得這是哪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嗎?

      同學回答:亞歐分界線。

      教師:所以說俄羅斯是一個瀕臨三大洋、地跨兩大洲的國家。

      教師:再讀圖,看俄羅斯所跨的經度。

      同學回答:20°E~180°E。

      教師:俄羅斯從東到西大約跨160°經度,實地距離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國家。而我國東西距離相差5000多千米,是我國的2倍。

      從圖上可以看出: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

      課件:投影幾大國家的面積,進一步證明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

      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面積:1710:997:960:937:851:768

      活動:1.讀圖7.45,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貝加爾湖、太平洋、白令海峽。

      同學回答:略

      2.讀圖,找出俄羅斯主要陸上鄰國: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朝鮮,并說出這些國家分別位于俄羅斯的什么方位?

      同學回答:略

      課件:點擊出俄羅斯的地形、河流圖。

      教師提問1:看分層設色地形圖,指出俄羅斯地勢傾向及主要地形區。

      同學回答:南高北低,東高西低是其地勢傾向。自西向東有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提問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同學回答: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爾加河,全長3600 km,是俄羅斯最長的內流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

      提問3:讀圖,看中俄邊境上還有一條河流,是什么河?

      同學回答:阿穆爾河,為中國的黑龍江,向東注入太平洋。

      課件:投影完成下表俄羅斯地形、河流:

      教師:同學們,以上我們介紹了俄羅斯的位置、范圍、地形、河流等自然概況。下面我們結合以前學過的有關氣候的知識,來分析俄境內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異?

      活動:讀圖7.46

      1.看等溫線分布圖,分析俄氣溫變化有什么規律?

      同學分組討論回答:從南向北,氣溫降低,同一緯度地區,大陸西部氣溫高,東部氣溫低。

      2.看降水分布情況,你又能總結出俄羅斯的降水有什么規律?

      同學回答:南多北少,西多東少。

      教師:俄羅斯由于所處緯度較高,因此大部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又由于東西距離長,出現了在東西方向上的差異。東歐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響,氣候比較溫和。西伯利亞地區受極地寒冷氣流影響,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時間很長。在俄羅斯北部從亞洲到歐洲,亞寒帶針葉林綿延很廣。北冰洋沿岸是終年嚴寒的極地氣候。

      活動:試著描述雅庫茨克?奧伊米亞康一帶——“寒極”的氣候特征。

      (同學討論)

      教師: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冬季十分寒冷,北部的雅庫茨克、奧伊米亞康一帶,曾達到-71℃的低溫,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極”之稱。西伯利亞的凍土,深度可達幾百米,在短暫的夏季,表面融化變成泥沼,能吞沒貨車、拖拉機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層里的高樁上,以免凍土解凍,建筑物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墻都很厚,都裝有三四層門窗。放在露天的鋼鐵也會失去韌性,變得像冰一樣脆,容易折斷。有人說,新來的人頭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鼻孔里每根毛不出一秒鐘都已凍僵,每吸一口氣你都能感到鼻毛彎腰。你能夠“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夠聽見它變成冰。

      所以,俄羅斯的氣候特征是:

      活動:閱讀“地跨亞歐兩大洲的歐洲國家”,進一步了解俄羅斯。

      日本俄羅斯比較課件內容預覽:

      1.自然環境包括:地理位置、面積和領土組成、地形、氣候、河湖、突出的自然地理現象和自然災害;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2.日本和俄羅斯自然環境比較歐洲東部亞洲北部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由圖可看出,人口、城市等多分布在一個國家地形較為()的地方。俄羅斯大部分地區是()氣候,由于所處()較高,冬季氣候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日本是()和()氣候,夏季降水較()(多、少)。

      3.比較日俄兩國河流長度、流量、流向等特征,從面積、地形、氣候等方面思考其差異的形成日本俄羅斯比較()氣候,夏季降水較()(多、少)。比較日俄兩國河流長度、流量、流向等特征,

      4.從面積、地形、氣候等方面思考其差異的形成原因。你認為日本和俄羅斯有哪些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它們對該國發展會有哪些影響?(可以從工業、農業、人們生活等方面考慮。)思考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1

      ●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初步認識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運用地圖說明亞洲和歐洲的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3.通過標準時間和國際日期變更線的介紹,培養學生簡單的時區和日期換算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對地圖的閱讀,使學生學會從地圖上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學會運用地圖說出某地區的地理位置。

      2.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特點。

      (二)教學難點

      1.學會簡單的時區和日期換算。

      ● 教學方法

      復習引導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

      ● 教學媒體

      地圖冊、多媒體課件。

      ● 教學結構與過程

      (課堂導入)

      請大家看一段錄像,猜一猜片中展現的景觀在哪里?(播放一段關于亞洲的錄像資料,如長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馬拉雅山脈等)

      學生發言:中國、亞洲、日本……

      (講授新課)

      板書

      第一章

      認識大洲

      第一節

      亞洲及歐洲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二頁第一自然段。指導學生找到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學生閱讀。教師進行總結。

      板書

      一、“亞細亞”和“歐羅巴”

      1.大洲名稱的由來

      2.亞歐大陸

      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在一起,合稱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

      學生通過閱讀圖1—1,進行討論后總結。

      提問

      亞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書

      3.亞洲的地理位置

      (1)經緯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極圈內,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緯度范圍:南緯10度~北緯80度之間

      經度范圍:東經25度~西經170度之間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

      (2)海陸位置

      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們通過對亞洲的學習,直到認識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應該從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方面來說明。

      承接

      通過我們對亞洲的學習,請同學們都歐洲的地理位置,來描述一下。

      學生通過讀地圖1—1,對歐洲的地理位置進行描述。

      活動

      分小組討論,發表各自意見,然后進行總結。

      歐洲:

      緯度范圍:北緯36度~北緯71度之間

      經度范圍:西經9度~東經66度之間

      總結歸納

      了解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學生回答

      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兩方面。

      點撥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亞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驟來分析掌握歐洲的地理位置。

      (學生小組探究完成)

      (1)讀圖1—1:歐洲大陸經度范圍:9°W~66°E;緯度范圍: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絕大部分位于東半球。

      (3)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相鄰,西北隔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面與亞洲相鄰。輪廓破碎,海岸線曲折。

      板書

      4.時區

      (課堂總結)

      本節課我們重點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圖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從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方面來分析。了解了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特點。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2

      課時安排:第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會運用地圖說明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認識里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蘇伊士運河、霍爾木茲海峽、波斯灣、土耳其海峽。

      能在西亞的填充圖上準確的填出西亞的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能力目標

      了解西亞居民以阿拉伯人為主,西亞地區的宗教特色以及與宗教有密切關系的兩個城市——麥加、耶路撒冷。

      教育目標

      了解西亞也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是猶太教、基督教的發源地。

      教學重點:

      1.學會運用地圖說明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能夠正確填圖

      教學難點:

      1.學會運用地圖說明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提高學生的讀圖、填圖能力

      教學方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板圖、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上節課主要內容。

      二、導入新課

      由新聞直接指出硝煙彌漫的戰場——伊拉克。找學生指出伊拉克所在的位置,由此引出伊拉克的所屬區域——西亞地區。聯系實際、從新聞出發吸引學生興趣。

      三、講授新課

      通過讀圖確認伊拉克的位置,了解西亞的范圍

      讀圖找出亞洲歐洲、非洲,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大西洋、印度洋

      ㈠五海三洲之地

      通過讀圖掌握西亞的地理(海陸)位置:

      1.間接的溝通著大西洋與印度洋

      2.位于亞洲的西南,地處亞、歐、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帶

      3.位于里海、黑海、地中海、紅海和阿拉伯海之間所以被稱為兩洋三洲五海之地

      ㈡交通要道(古代、現代)

      找學生介紹歷史上所學的古代絲綢之路的知識。

      從古代起,西亞地區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簡單介紹現代鐵路、公路、航空運輸途經西亞的情況。強調其重要性

      ㈢主要國家、首都

      指導學生讀世界地圖以及圖7—21西亞的國家圖。在圖7—21中找出西亞的主要國家及其首都:利用填充圖冊12頁的題目進行練習。填注兩洋、三洲、五海、大洲分界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埃及、土耳其、科威特等名稱的位置。

      ㈣阿拉伯國家、宗教

      啟發學生根據所看新聞報道回憶西亞地區居民的外貌、穿著打扮,西亞居民多數為阿拉伯民族,主要為白色人種,日常生活中以白色頭巾、白色長袍包裹全身,男子蓄須,女子以面紗遮臉。語言以阿拉伯語居多。宗教以xx教為主、

      麥加是xxx教第一圣城。xx教、基督教、猶太教都將耶路撒冷做為圣城。

      簡單介紹巴勒斯坦地區以及巴以之間的矛盾沖突。試著分析引發矛盾、戰爭的主要原因。

      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以及培養學生關注時事新聞的良好習慣。

      課時安排:第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西亞的自然地理環境,比如地形特征、氣候特征、主要河流等。

      2、了解自然環境與當地農牧業生產的關系,以及當地發展節水農業所取得的成就。

      3、掌握西亞石油資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點和主要產油國。根據地圖,了解西亞石油輸往西歐、美國和日本的路線。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教育目標:通過對西亞石油資源的強調,指導學生認識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培養學生科學的人地觀。

      教學重點:

      1.掌握西亞石油資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點和主要產油國。

      2.根據地圖,了解西亞石油輸往西歐、美國和日本的路線。

      教學難點:

      通過對西亞石油資源的強調,指導學生認識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培養學生科學的人地觀。

      教學方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教學用具:教學掛圖、板圖、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習提問上節課主要內容。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通過復習總結西亞獨特的人文特點,并指出西亞的自然環境也很獨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通過復習總結西亞獨特的人文特點,并指出西亞的自然環境也很獨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

      二、講授新課:

      ㈤以高原為主的地形特征

      指導學生讀圖分析,提示分析地形特征的四個方面(平均海拔高度、相對高度、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布特點)學生分別分析西亞地形的四方面特征。

      重點強調

      1.以高原為主的地形

      2.中部為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波斯灣

      (可將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波斯灣連成一條線作為西亞東側邊緣的高)以此加深印象

      ㈥炎熱干旱的氣候大部分為熱帶沙漠氣候,伊朗高原和小亞西亞半島中東部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黑海、地中海沿岸屬于地中海氣候,阿拉伯半島的西南有小部分熱帶草原氣候。大部分較干燥。在如此干旱的地方,對于人、動物和植物,水都是非常重要。強調西亞地區大部分屬干旱地帶。

      ㈦河流

      找出西亞兩條著名的河流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指出這里是古代巴比倫文化的發源地,以此來增加趣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伊拉克戰爭引出1991年海灣戰爭,從而引出西亞豐富的石油資源

      ㈧世界石油寶庫

      1.西亞石油的儲量、產量、輸出量居世界首位。

      2.西亞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

      3.西亞的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重要產油國。分析書52頁圖7—29西亞石油海上運輸路線

      閱讀“霍爾木茲海峽”強調霍爾木茲海峽的重要性“西方的生命線”。

      閱讀“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閱讀材料,“西亞石油資源和生產特點”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3

      第1教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亞洲的位置、范圍、政區劃分以及地形河流概況。

      能力目標:1.通過對亞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學會讀圖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學會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某一區域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出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并分析其相互關系。

      2.通過地圖和資料,嘗試從不同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發展發散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探究意識和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亞洲自然風貌的學習以及用歌曲強化氛圍,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于我們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通過對亞洲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學會正確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域某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

      教學準備:掛圖、地形名稱卡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最低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中國在哪一個大洲嗎?

      對,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大洲—亞洲。

      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的對象將由上學期通觀全球,轉向距離我們周邊的世界越來越近的地理環境,從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區,再具體到某一國家。

      講授新課:

      一、世界第一大洲

      認識一個大洲,先要從“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確位置,搞清楚范圍、邊界。

      那么,應當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動]:P3

      1.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北半球)

      2.讀圖6.2《亞洲的`范圍》,找出亞洲的緯度位置

      [教師利用“亞洲地形”掛圖進行確認]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東:169°40′W;最西:26°3′E

      3.讀圖6.2、6.3,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組討論]

      1.計算:

      a.跨緯度數(約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溫、熱三帶)

      b.地球上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110千米,則亞洲南北距離(10120千米)

      c.跨經度數(約164°,大部分在東半球)

      d.比較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

      2.讀圖6.3《七大洲面積比較》,亞洲面積是多少,相當于幾個歐洲和南極洲面積之和?(三個歐洲和一個南極洲面積之和)

      得出結論:為什么說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跨寒、溫、熱帶)

      2.東西距離

      3.面積(4400千米)

      [活動]

      1.角色扮演──亞洲的鄰居(讀圖6.2《亞洲的范圍》)

      前后7人為一小組,以中心課桌為亞洲,確定教室的北方,請該課桌周邊的同學依據地圖,說明自己應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報出自己的方位,并按與亞洲的相鄰關系調整前后左右的距離。

      2.讀圖6.2《亞洲的范圍》,仍由周邊同學說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與亞洲的分界線

      亞歐分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蘇伊士運河

      亞-北美分界:白令海峽

      3.通常,亞洲按照地理方位還可以劃分為6個區域。

      讀圖6.4《亞洲地理分區》,結合圖6.5《亞洲地形、政區》,回答問題:

      ①新、馬、泰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③阿富汗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④北亞部分屬于哪個國家的領土范圍

      ⑤哈薩克斯坦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⑥中國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這個地理分區還包括哪些國家

      區域地理特征的學習通常要分為自然和人文兩方面。下面我們就要看看亞洲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亞洲雄風》歌曲,提問]從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聽到亞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嗎?你感受到了亞洲的驕傲在哪里了嗎?

      [復習地形圖的閱讀方法]地形圖依據什么來分層設色的?每種顏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讀海深陸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種?

      [活動]P5

      結合讀圖6.5和P.5閱讀材料,全班分成兩組做一次亞洲之旅:

      沿途說出你將經過哪些國家?哪些地形區?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見到什么樣的自然景觀?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亞洲之最的地形?

      1.請一組同學沿東經80度,從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組同學沿北緯30度,從東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學可“結伴而行”)請沿途紀錄所經國家、地形區,所見到的地貌環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觀等)。

      2.每組學生依次上前指掛圖描述所經地區名稱、景觀及海拔高度。全班對描述面、語言最流暢的同學予以鼓掌激勵。

      3.“造型活動”:

      (教師課前準備好以上地區的名稱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別采用不同的顏色,如綠色、紅色、-)

      以上同學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東西向兩排,交叉成十字。教師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蓋處為海平面,腰部為海拔20xx米,頭部為4000米,請以上同學將手中的地形卡片舉放在最合適的位置。

      從同學們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亞洲地形大勢有什么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導學生閱讀地形剖面圖]

      同學們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勢狀況,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學的按垂直坐標和水平坐標標注在圖上就成為沿北緯30度和沿東經80度的地形剖面圖。(見p.6圖6.7)

      [提問]亞洲河流眾多,依據以上特點,亞洲的河流大多應從哪個方位發源,流向哪里?(呈輻射狀,由中心流向四周)

      總結:

      1.地形大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

      2.主要地形區: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長江、黃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畢河、葉尼塞河,

      板書設計,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跨寒、溫、熱帶)

      2.東西距離

      3.面積(4400千米)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大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

      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自然環境,第2教時】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初步掌握亞洲氣候特征

      2、能運用氣候類型分布圖,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及相關資料分析亞洲的氣候特征及主要影響因素;

      3、理解亞洲東部和南部的餓降水與夏季風的關系以及對農業的影響。

      4、初步學會從位置、河流、氣候等方面歸納一個大洲的自然環境特征。

      情感態度目標:

      1、通過學習亞洲氣候與位置、地形、農業的關系,分析氣候特征的影響因素,足見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識。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讀圖分析、討論競賽等活動,發展邏輯思維、培養創新與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氣候特點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對比不同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造成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

      教學準備:地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從今日的天氣等話題導入,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提示:冬夏兩季的氣溫差異和降水差別。)

      復雜的氣候:

      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我們連云港的氣候有什么特點?

      海洋性氣候,溫和濕潤,寒暑相宜,四季分明

      氣候是自然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大。作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很大。(展示P7“亞洲氣候類型圖”)

      1、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

      全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有十一種,僅亞洲就有9種,說明了什么?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2、觀察其中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兒?

      溫帶大陸性氣候,約占亞洲面積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亞洲中西部。

      3、距離海洋的遠近如何?

      距海遙遠,深入亞洲大陸內部。

      4、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并在上面點出孟買和哈爾賓、雅庫茨克、烏蘭巴托的位置)

      5、引導學生分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

      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溫差大,冬冷夏熱,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過渡:降水對于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陸地上的淡水來源主要來自于大氣降水。

      6、亞洲降水比較多的氣候類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馬來群島的熱帶雨林氣候外,還有集中季風氣候全年降水量相對比較多,是哪幾種?主要分布在哪兒?

      熱帶季風氣候、-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教師簡單解釋何謂季風氣候,在亞洲圖上畫箭頭簡單示意,補充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幫助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

      小結:降水的多少與夏季風有什么關系?

      夏季風強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7、如果降水過多或過少會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關干旱和洪澇的視頻、圖片)

      農業

      小結:所以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內,由于夏季風的影響易發生旱澇災害。

      8、根據以上分析,從氣候類型及分布范圍看,亞洲的氣候主要有什么特點?

      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過渡:為什么會形成這么復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亞洲的幾個城市{前述}為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出氣候與位置的關系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系)

      小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活動】

      展示非洲氣候圖P9

      提問:在圖中,非洲的餓氣候分布有什么特點?分析主要的影響因素。

      總結:赤道穿過非洲中部

      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很廣

      氣候類型南北對稱,以赤道為中心

      影響因素:緯度位置,還有地勢高低等

      板書設計:

      復雜的氣候: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溫帶大陸性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美國的自然地理概況

      2.在美國農業分布圖上說出農業專業化地區的名稱、位置,并能綜合分析每個農業帶的成因。

      能力目標:

      通過“農業地區專業化”的探究,培養學生地理讀圖、析圖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認識美國農業的特點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科學思想。

      教學重難點

      美國農業地區生產專業化特點。

      教學難點:

      分析美國農業地區生產專業化原因。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使我們知道了美國是西半球北美地區的一個移民國家。它的領土由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三部分組成,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和種族的勞動人民共同創造了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本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美國的農業生產特點。

      板書:二、農業地區專業化

      [講授新課]

      閱讀: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83閱讀材料“1998年美國主要農產品產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其在世界的位次”圖表。

      搶答:1.美國的主要農產品中產量居世界第一的有哪些?(玉米、大豆、棉花、牛奶、雞蛋)

      2.美國的主要農產品中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的有哪些?(玉米、小麥、大豆、棉花、肉類)

      分析:讓學生確認主要農產品在美國的產量和出口量分別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后明確美國農業在當今世界的地位--世界主要的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通過閱讀分析統計資料,使學生能夠看懂日常生活中的統計資料。

      設疑:美國為什么能成為世界主要的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呢?

      觀察:課本P83圖9.6和圖9.7.教師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并描述圖片中的情景。引導學生通過這兩張代表性的圖片總結出美國農業的生產過程都已實現機械化和專業化,是典型的現代農業。進而引導學生認識大規模地使用機械化手段和專業生產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增加農作物的產量。通過上述知識的學習,自然而然地讓學生明白為什么美國農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高居世界前列。同時意識到美國成為世界農業大國的必然原因--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專業化生產。

      板書:1.世界上的農業大國

      2.農業生產實現機械化和專業化

      設問:什么是農業地區專業化?

      讀圖:課本P85圖9.9“美國農業帶的分布”,配合閱讀以下材料,使學生明確什么是農業地區專業化,并記住各農業帶的名稱。

      閱讀材料:農業地區專業化主要是指:美國將全國劃分為若干個農業區,在每個農業區內,以生產一兩種主要農產品為主。如乳畜帶內擁有全國奶牛的1/3,生產全國牛奶、乳制品的1/2;玉米帶生產的玉米占全國的3/4、大豆的60%,這里利用玉米作飼料,飼養占全國2/3的生豬和1/4的肉用牛。

      板書:3.農業帶的名稱和分布

      提問: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很大。那么美國與農業密切相關的地形、氣候(氣溫、降水)、河流等主要自然要素有何特點呢?

      讀圖:課本P82圖9.5“美國的地形”和P84圖9.8“美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引導學生觀察地圖,分析各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1.讓學生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灣,看看它們位于美國本土的哪個方位,說明美國本土的海陸位置--三面臨海,航運便利。

      2.讓學生觀察美國本土位于地球上五帶中的哪一帶?說明本土的緯度位置--處于溫帶,有利于農業生產。然后再看阿拉斯加大部分位于哪一帶?(寒帶)夏威夷位于哪一帶?(熱帶)

      3.讓學生找出落基山脈、大平原、阿巴拉契亞山脈,說明美國地形分布的特點--地形呈南北縱列分布,平原面積廣大,耕地豐富,有利于農業發展。然后讓學生讀圖指出世界最大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4.指導學生讀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說明五大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其中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密西西比河是美國最大河流,世界第四長河。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河流、湖泊對美國經濟的影響--該地區發展農業的主要灌溉水源,而且為河湖聯運、河海聯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5.讓學生觀察“美國降水量的分布”圖,說出美國降水的分布特征--降水量大致從東部向西部逐漸減少,中部和東部地區降水比較豐富,有利于農業發展。

      小結:通過上述的讀圖分析可知,美國優越的自然條件為美國的農業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那么,美國的各個農業帶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

      例析:1.讀乳畜帶的地理位置B,引導學生了解影響乳畜帶的主要因素后,教師補充:由于這里的'人口約占美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乳、肉、禽、蛋的市場需求量大,而且這些產品不宜保存和長途運輸,就近生產還可以降低成本。

      2.讀玉米帶的地理位置A,讓學生根據玉米生長所需要的自然環境,分析玉米帶為什么要分布在該地區。然后教師補充說明:該地區地勢平坦,有利于機械化生產。而且這里高溫期和多雨期一致,水熱配合很好,適合玉米生長。同時提示學生:玉米是美國最重要的作物,美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產國。玉米有多種用途,但是大部分作為飼料。美國畜牧業十分發達,所以玉米帶和畜牧帶往往緊密聯系在一起。

      3.讀棉花帶的地理位置C,讓學生了解棉花帶現在的狀況。教師可以補充說明過去的情景,該地區地勢低平,緯度位置較低,熱量充足,很適合棉花生長,美國棉花的出口量占世界總出口量的32%.

      小結:通過上述的實例分析,引導學生總結出美國農業帶的分布是受到地形、氣候(氣溫、降水)、土壤、人口(市場、勞動力)等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實踐: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參照A、B、C三個農業帶的分析思路和注釋的方式,結合課本圖9.5和圖9. 8,根據不同作物的生長特點,綜合地形、氣溫、降水等多種因素,分析出小麥區、畜牧和灌溉農業區和亞熱帶作物帶的形成原因。在此教師要強調對自然條件的綜合利用。

      點撥:在各小組討論交流后,教師邊進行點撥,讓學生邊把各農業帶的影響因素填寫到課本P85圖9.9中D、E、F的說明窗口內。

      D.小麥區分布在美國中部平原的中部和北部。主要原因是這里地勢平坦,黑土肥沃,高溫期和多雨期一致,冬冷夏熱,適合小麥的生長。

      E.畜牧和灌溉農業區分布在美國西部高山地區,由于這里地勢較高、降水較少,只能發展畜牧業和灌溉農業。而且這里的畜牧業主要是用于牧畜,一方面向美國其他地區提供瘦的畜類,如將瘦的牛賣到玉米帶再育肥后出售;一方面還提供其他畜產品如皮毛。

      F.亞熱帶作物帶分布在美國東南的墨西哥灣沿岸平原和佛羅里達半島地帶。主要是因為這里緯度位置較低,屬于亞熱帶,熱量充足,降水豐富、地勢低平,適合亞熱帶作物的生長。

      擴展:組織學生就下列問題展開小組討論并得出結論。

      1.美國農業地區專業化生產有什么好處?(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區的自然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自然環境的優勢。形成規模經濟效益;同時可以大規模進行機械化生產,更廣泛地使用高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農產品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等)

      2.美國農業的發展對中國有什么啟示?請為中國農業發展提出建議。(美國農業的發展為中國指明了一個方向,我國人口眾多、土地資源少,我們應該借鑒美國發展農業的經驗。因地制宜地發展當地的農業。加快農業現代化的建設,走科技興農的道路,努力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保證農產品的極大豐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我們也要在條件適合的地區建立全國性的和地區性的商品糧和其他經濟作物基地等)

      [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本節課內容所體現的地理學思想和觀點: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要本著全面綜合的觀點、因地制宜的觀點去對待。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了解美國的領土構成、地理位置

      2、知道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種族構成復雜

      3、了解美國的地形、氣候及農業生產的特點和主要農作物帶的分布。

      重點:領土構成、民族及種族構成、地形氣候及農業

      難點:地形,氣候及農業生產的特點

      教學方法:讀圖法、聯系法、比較法

      Ⅰ、自學知識我展示:(5~8分鐘)

      1、美國的半球位置:,海陸位置:,領土組成:本土部分、兩個外來洲、。因此美國是一個地跨、兩洲的國家。

      2、美國人口x億,原有居民是,今天居住在美國的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200多年間移入美國的。經過長期的融合,形成統一的民族。美國人總構成復雜,白種人占x,黑種人占x 。和x華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

      4、讀圖說出美國地形區主要有哪三個?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

      5、美國為什么被稱為“農業大國”?讀第90頁,完成以下問題。

      1、并說說美國地勢東西方向上的變化有特點?三大地形區各有什么特

      2、讀圖說出美國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3、小結:美國有哪些優越的自然條件(地形、河流、氣候三方面說明)適合發展農業?美國農業生產的特點有哪些?

      4、拓展:比較美國與日本的農業有何不同?(條件?特點?)結論:。

      檢測反饋:

      1、美國的唐人街主要分布在xx。美國原有居民是xx 。美國的兩個海外洲是:xx。

      2、美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3、美國的自然條件有哪些優越性?

      4、美國的農業有什么特點?美國有哪些著名的農業帶?

      5、自繪美國輪廓圖填注臨海、地形區、兩個外來洲、河流、湖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了解美國的工業特點及分布

      2、認識并理解高新技術產業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所起的作用,從而樹立科教興國的戰略觀念。

      重點:美國工業特點及分布、新技術產業

      難點:美國工業發展的借鑒意義

      教學方法:讀圖法、綜合法、聯系法相結合自學知識我展示:(5~6分鐘)

      1、讀圖8—48找出美國主要有哪些工業城市和工業區?

      2、讀圖冊47頁說說美國主要有哪些工業部門?

      3、美國工業的特點:擁有,工業產品種類,產量,技術,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

      4、美國的硅谷在,因生產而出名。

      5、小組討論:為什么美國能成為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08-19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1-17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05-16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精選】05-17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01-07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經典)06-07

    【熱門】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02-14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01-18

    【熱】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05-16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合集】05-1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青青青视频在线视频免费 | 日韩一级大片一中字幕 | 香蕉人成年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性爱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