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復習》數學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復習》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復習》數學教案 1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0—10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加深理解解決問題從條件想起的策略,進一步掌握從條件想起的策略,能比較熟練地用從條件想起的策略解決兩步計算實際問題。
2、使學生能從條件想起說明解決實際問題的分析推理過程,進一步發展根據條件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進一步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方法、策略的價值;培養分析、推理和嘗試反思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導入:這節課我們復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
二、回顧策略
1、根據條件提出不同的問題。
果園倉庫里原來存放了200箱蘋果,又運來8車,每車75箱。
林場要栽800棵樹,先栽了200棵,其余的要平均栽在4個苗圃里。
2、回顧過程。
提問:回顧一下剛才提出問題的'思考過程,你有哪些體會?
板書:從條件想起→找有聯系的條件→提出可以求的問題
三、應用策略
1、做期末復習第25題。
讓學生讀題,說說條件和問題。
交流:你是怎樣想的?(指名幾人說思路)
2、做期末復習第27題。
讓學生獨立讀題并解答。教師板書算式和得數。
3、做期末復習第28題。
出示題目和表格,讓學生讀題并說明知道了什么,表格里填寫什么內容。
交流:二、三、四年級展出的作品個有多少幅?
完成思考題。
指名學生讀題,相互交流是如何思考的。
讓學生有錯的訂正,沒有解答的列式解答。
四、課堂總結
你能說說通過復習,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42+18)×3=180(本)
(56—8)÷3=16(米)
45幅61幅86幅
思考題
(200—1)×5=995(米)
教學反思:
在復習課內容設計上要有層次性,并且沒有進行分組對比,從而導致題型過于多和亂,必須把題型更加有整體性與系統性,而在共同體中沒有讓學生過多的參與進來,自始至終我一直灌輸的太多,使那些會的學生還是會,不會的學生還是不會,這樣就失去復習課的查漏補缺的目的和真正意義,經過大家的研討課我也有了對復習課的重新認識,比如1。復習課要對知識進行整理,形成知識的網。教師要對學生整理知識進行必要指導,讓學生感覺整理的知識是有系統的,不能簡單地對知識進行“梳理”,“梳理”不是“整理”,要從知識的“面”的角度整理,整理知識之間的聯系。
三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復習》數學教案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倍數和因數的相關知識,能正確判斷奇數和偶數、素數和合數;能根據2、5、和3的倍數的特征,正確判斷2、5、和3的倍數。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探索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的方法,并能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合適的策略整理相關信息,感受畫圖和列表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
教學重點
復習已學內容并進一步的鞏固已學知識
教學難點
如何幫助學生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加深對知識的體驗和理解,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理念
小組合作回憶-反思-整理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復習倍數和因數
(一)提問:你會把自然數的分類嗎?
教師板書:
1、按是否是2的倍數,可分為偶數和奇數
偶數有:2、4、6、8、10......
奇數有:1、3、5、7、9......
2、按因數的個數,可以分三類:
(1)只有1和本身2個因數,是質數,有:2、3、5、7、11、13、17、19......
(2)除了1和本身,還有別的因數的,是合數,有:4、6、8、9、10、12、14......
(3)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特別指出:2是唯一的質數中的偶數,其他的質數都是奇數,4是最小的合數。9、15等數既是奇數又是合數。
(二)鞏固練習
1、在下面個數中,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
2、5、1、10、25
2、下面的數哪些是2的倍數,哪些是5的倍數,哪些是3的倍數?哪些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哪些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哪些既是3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3、把下面的數分成兩類,你想怎樣分?
2、15、8、17、20
小組討論交流,指名口答
指名學生有序地說一說。
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同桌互說,指名匯報
(只要分法合理教師就要給予肯定)
二、復習找規律
(一)提問:
1、用數字1、2、3,能寫出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說說你用的`什么方法?
指出:我們思考問題時一定要做到有序思考。
2、用數字0、1、2呢?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二)鞏固練習完成書第116頁第12題
讀題后提問:
1、你知道這些菜中那些是蔬菜?哪些是葷菜?
2、你會搭配嗎?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寫數時要怎樣才能做到既不重復也不遺漏?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重點說說它們之間的區別?
先和同桌說說,再指名匯報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說說怎么想的?
三、復習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提問: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解決問題的策略?
2、這些策略對我們解決問題有什么好處?
(二)鞏固練習
1、完成書第116頁第13題
指名讀題并提問:(1)當長8米時,寬應該是幾米?能不能畫圖思考一下?
(2)、現在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3)、如果羊圈長6米呢?你能算出寬是多少米嗎?
2、完成書第116頁第14題
學生默讀題目后討論:(1)第(1)題的數量關系式是什么?
(2)第(2)題的數量關系式又是什么?
小組交流后指名匯報
學生獨立畫圖并思考,指名回答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交流結果
生獨立列式計算交流結果時說說如何思考的?
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回答(要求學生邊畫圖邊思考)
四、評價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組交流,匯報
五、作業設計
完成書第116頁第14題
六、教后反思
4、整理、復習升與毫升,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對稱、平移和旋轉
三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復習》數學教案 3
教學目標:
1、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列表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
2、學會收集有效信息,并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通過列表的過程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本節課設計時,我就是以這一理念為依托。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探索解題策略展開,先出示有很多信息,但隱含比較簡單的數學問題的情境圖,讓學生選擇信息,選擇整理的方法解決問題,初步感知解題過程中可以通過列表的方法來整理信息。然后通過兩個問題情境,讓學生達到策略內化和優化,并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要從方法、策略入手。
教學預設: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初步感知用列表來整理信息的方法。
1、提出問題:
(1)你聽到了或看到了哪些信息?
(2)根據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出:每本筆記本多少錢?
每枝鋼筆多少錢?
小華買筆記本用去了多少錢?
小軍買了幾本筆記本?
把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一步計算的馬上解決。
2、解決小華買筆記本用去了多少錢?
(1)找有用的信息
①要解決小華用去多少錢?圖中那么多信息,你打算怎么辦?
②那么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呢?請你找一找,和同桌說一說。
(2)記錄信息
①如果要求你們把這些有用的信息記錄下來,你會怎樣記錄?
②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信息。
③匯報展示方法:你能說說你是怎樣記錄信息的嗎?
大家覺得怎么樣?
學生可能會有:完整地記錄信息的方法
摘記數字記錄的方法
摘錄重點的方法
(3)優化方法:
①如果現在再讓你記錄,你會選擇哪種記錄的方法?為什么?
③再來說一說:剛才他是怎么樣記錄的?
④在摘錄重點這種方法的基礎上添上表格線,使它成為一個表格。
⑤你能看著表格直接列式解答嗎?
(4)揭示課題
3、初步應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1)現在你們能不能也用列表的方法把求小軍買多少本筆記本?需要的信息記錄下來?
(2)匯報展示:你能說說你是怎么記錄整理信息的嗎?
(3)列式解答。
二、通過觀察比較,鞏固列表的方法,并對列表的'方法進行適度的拓展延伸。
(1)觀察這兩個表格,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2)其實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可以用這樣的表格來整理信息。
[出示表格]
小明
3本
共18元
小華
5本
共?元
小軍
?本
共42元
(3)還有更簡單一些的呢?
3本--18元
5本--()元
()本--42元
現在你能把括號里的數填出來嗎?
三、實踐應用,再次體會列表整理信息的必要性。
1、解決買球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學生用列表的方法先整理信息。
(2)匯報展示并列式解答。
2、錄音播放商店降價的信息:
(1)現在有2個問題,請咱們班的小朋友幫忙解答。
問題一:麗麗和芳芳一共付了多少元?
問題二:丁丁比麗麗少付多少元?
(2)學生選擇一個問題,根據問題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整理并解答。
四、課堂總結
三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復習》數學教案 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9~90頁的例1、“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并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重溫故事,感受替換策略
課前游戲導入:
1只大象→兩只小熊一只小熊→2只小馬
4只小馬→2只小豬2只大象→()只小熊
……
一、初步探索——倍數關系的替換
師:在剛才的游戲中,我們都用到了什么策略?揭示“替換”,板書:替換
可別小看這個"換"字,交換的換,替換的換,就是這個換字,它卻是蘊涵著一種的數學方法。而且這個方法已經有悠久的歷史了。早在1800年前的三國時代就有位7歲的孩子使用了這種換的方法,演繹了一個生動的故事,被傳為一段千古佳話。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故事:電腦播放曹沖稱象動畫。
提問:曹沖中是怎樣稱出大象重量的?他將大象替換成了什么?你能聯系上面情節講一講它替換的依據是什么呢?
小結:曹沖用石頭代替大象,稱出了大象的重量。曹沖稱象的故事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啟示:替換確實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這個策略能不能用到我們的數學學習中呢?
【曹沖稱象的方法是替換策略的具體應用,將曹沖稱象的故事引入課堂,既能為學生的探究指明方向,有助于學生提取替換策略,又能讓學生初步感受用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好處,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三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復習》數學教案 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運用假設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并有效地解決問題。
2、使學生在對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假設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并運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當假設與實際結果發生矛盾時該如何進行調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直接出示你知道嗎?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的數學名題之一。它出自于我國古代的一部算書《孫子算經》。書中的題目是這樣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師:你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嗎?學生回答。
2.師說明:解答雞兔同籠問題時,我們會用到一個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同時要用到以前的策略畫圖或列表。教師板書: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
二、以雞兔同籠為例,探究假設
1.教師出示題目:雞和兔一共有8只,數一數腿有22條。你知道雞和兔各有多少只?教師邊出示邊說明:為了解答方便,老師適當的改了幾個數據。師:看到這個題目,是否覺得比較難?師:這樣吧,我們用以前的一種策略畫圖來解決。師讓學生上臺畫雞或兔,當學生有疑問時,問:這樣畫雞或兔是否很麻煩,能否用其他方法來代替?師應引導學生用圈來表示雞或兔,用2腳與4腳區分雞與兔。問:能不能馬上確定雞兔各有幾只?因此,我們畫圖時不能馬上畫出幾只兔幾只雞。師:這時我們可以假設全部是雞或兔了。
分別板書:假設都是雞 假設都是兔。師:我們先來假設都是兔,兔有幾條腿?我們就用短線段表示腳,請同學們把所有的'腳都畫上。數一數,一共有幾條腿?為什么會多腿?(要求學生一定說出因為把雞當成是兔)了多幾只腿?一只兔比一只雞多幾條腿?師:因為每只雞比每只兔少2條腿,所以我們每次拿走2條腿。要拿走幾次,你是怎樣算的?師:現在你能發現什么嗎? 現在兔有幾只?雞有幾只了?你能否把剛才的過程表述出來?請同桌互說把剛才的過程表述出來。
師:剛才的過程我們還可以用式子表示,誰來說明?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分別板書。84=32(條)
表示假設全部是兔總共有32條腿。32-22=10(條)
表示實際多畫了10條腿。4-2=2(條)
表示一只兔比一只雞多2條腿。102=5(只)
表示雞有5只。8-5=3(只)
表示兔有3只。教師重點多次提問要求學生回答出每句話的含義。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首先假設全部是兔,然后數出兔的腿與實際的腿的差距,因為一只兔比一只雞多2條腿,所以看這個差距里有幾個2,所求出的與假設相反的雞,最后求兔。
2、剛才我們假設了全部是兔,如果假設全部是雞,應該怎樣想?先讓學生小組內交流,然后有能力的學生獨立完成,其他學生畫圖完成或看提示完成。在交流時分別對每步提問。問:82=16表示什么?(假設全部是雞總共有16條腿)22-16=6表示什么?(實際少畫了6條腿)4-2=2表示什么?(一只兔比一只雞多2條腿)。102=5表示什么?(雞有5只)8-5=3表示什么?(兔有3只)師:上面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3、師:除了全部假設為雞或兔,我們還可以假設每種各有一半,可以怎樣假設?師:如果是總過8只可以假設雞有4只,兔有4只。如果是11只呢,我們可以怎樣假設?師:如果是偶數,我們可以假設每種各有一半;如果是奇數,我們可以假設一種為一半多一點,另一種為一半少一點。而且,此類假設我們用表格來解決。師出示表格 雞的只數
兔的只數
腿的條數
和22條腿比較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別板書。
4 4 42+44=24
多了2條在這里多了2條,表明什么?按照剛才的假設兔4只太多了還是太少了?如何調整?如果在這里少了4條,表明什么?該如何調整?師小結:此種方法我們首先假設各有一半,然后按照這種假設算出腿的總數,根據與題意差距,合理地調整。
4、師:要知道我們所求的答案是否正確,我們還應檢驗,如何檢驗?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檢驗。
5、小結:剛才我們用了三種方法解答了雞兔同籠問題,都是采用的假設法,可以假設一種全是,也可以假設另一種全是,還可以假設各有一半,在解答時,可以選擇你比較喜歡的一種來解答。
三、以引入題為輔,再次鞏固假設法。
1、師:剛才我們采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我們回到剛才的你知道嗎。老師把題目轉化了。出示題目。現在你會解決了嗎?這樣吧,行的話你們可以直接完成,不行的話半分鐘后會出現提示,還是不行的話一分鐘后可以兩人或四人商量商量。學生獨立解決,完成后要求學生檢驗。
2、交流時在實物轉換儀展示學生作業,師提問學生每步的意義。
方法一:354=140(條) 方法二:352=70(條) 140-94=46(條) 94-70=24(條) 4-2=2(條) 4-2=2(條) 雞 462=23(只) 兔 242=12(只) 兔 242=12(只) 雞 462=23(只)方法三: 雞的只數
兔的只數 18 20 23
腿的條數 17 15 12
和94條腿比較 182+174=104 多10條 202+154=100 多6條 232+124=94 正好
小結:對于此類題目,我們可以假設全部是一種量,先求出另一種量,再求出一種量,也可以假設兩種量各一半,然后適當調整,到最后與題目相符。
四、以例題為練,提煉假設方法。
1、師:剛才我們解答了兩道雞兔同籠問題,知道了此類題目的方法,接下去老師來考考你。(出示例題)全班51人去公園劃船,一共租了11條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幾只?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交流時要求學生說明理由。
2、師:現在你能歸納這種方法的解答過程嗎?小結:于此類題目,我們可以假設全部是一種量,先求出另一種量,再求出一種量,也可以假設兩種量各一半,然后適當調整,到最后與題目相符。
五、總結。師:你什么收獲?
三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復習》數學教案 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經歷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學生有合理地分析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明確小括號的作用。
教學過程:
活動一:出示情景圖,提出問題
師:你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互相交流。
師抽生交流并板演:犁糕一共可以裝多少包?
活動二:解決問題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嘗試解決,并交流]
師:誰愿意起來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寫法。
生1:520÷4=130(包)
320÷4=80(包)
138+80=210(包)
生2:(520+320)÷4=
師:你能說一說每一步計算的含義嗎?
師:你能出有括號的先加再除的混合的`運算順序嗎?
生答。
師:請同學們解決下面的問題。
360÷(2X3)380÷(132-127)
活動三:練一練
第4、5、10題:要放手讓學生獨立地完成。交流時注重讓學生說清分析思路和策略,以此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復習》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03-20
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教學反思07-30
《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教學反思04-06
數學教案:解決問題02-11
《解決問題》數學教案02-21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15篇)04-04
解決問題策略心得體會03-06
《解決問題策略》心得體會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