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薄⒄J識“依、歇、喪”等5個生字。會寫“精、希、卻”等12個生字。能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3、樂意通過上網或查閱書刊搜集有關風箏的資料,或動手做一做風箏,舉辦一次小小風箏展覽會。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搜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和圖片,放風箏的片斷,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制作風箏的有關材料。
一、喚起情感,導入學習
1、喚起情感:
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既有歡聲笑語,也有滴滴淚水。你覺得童年最大的快樂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嗎?
。病雽W習:
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他們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出示課題,帶著情感朗讀課文第一段。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指名學生讀,一人讀一個自然段,注意正音。
。、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寫“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心情的句子,畫好后自己讀一讀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復朗讀。
5、引導發現、生疑:
讀后有什么發現,產生什么疑問,與大家交流交流。
。ń涣饕c:一是讀中發現:“我們”的心情在做風箏是挺高興的,放風箏的非常高興,找風箏時很難受。二是讀中生疑:我們的心情為什么會起這樣大的變化?)
三、細讀深究,體悟情感
。薄W習第2自然段:
⑴讀一讀:
激勵學生多人次地讀這一段。
、普f一說:
讀了這一段,你知道寫了些什么嗎?
⑶想一想:
角色轉換,想象:如果是你在做著風箏,你心中會想些什么呢?
、日乙徽遥
同學們所想象的可以用這段內容中的哪幾個詞語來表示或代替。
⑸結一結:
(師)原來做風箏的快樂就在于它充滿著憧憬和希望。
、寿p一賞:
讓我們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悅)朗讀全段。
2、學習第3自然段:
⑴角色轉換:
風箏做好了,此時你最想干什么?
、苿撛O情境:
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們放風箏的歡樂場面吧!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放風箏畫面。
⑶引導表達:
剛才同學們欣賞了放風箏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與大家交流交流。
⑷角色轉換:
當你奔跑在空曠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飄蕩在天空中的風箏,你的心里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受?
、善肺墩n文:
用心多遍朗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寫出了文中孩子和我們一樣的感受。
⑹深入賞讀:
讓我們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興奮、激動、自豪)再讀全段課文。
四、課堂練習
。、自學生字,交流學法。
⑴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朴^察生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蔷毩晻鴮懮、抄寫詞語。
。、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五、課外延伸
上網搜集或查閱書刊搜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制作資料袋,放到班級園地里展示。
第二課時
一、誦讀回味,表現情感
選擇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愛的一段話讀給大家聽,表達出感情。
二、細讀深究,體悟感情
1、學習第4自然段:
、抛x一讀:
用心讀讀第4自然段,能發現“我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嗎?
⑵說一說:
說說你讀后的發現。
、窃囈辉嚕
能不能用讀表現出不同的心情來?(可采用多次讀的方式進行。)
⑷評一評:
你們覺得這些同學讀得怎么樣,從哪些語詞的朗讀上能感受到“我們”的快樂或難受。
。、學習第5~8自然段:
、艓焼枺
假如你高高飛著的風箏斷了,飛了,你會怎樣呢。
⑵師引:
我們來看看這些小朋友們是怎么做的,請讀讀5~8自然段。
、巧x:
在讀中讓學生逐漸表現出孩子們的難過而又不甘心的心情來。
、润w驗:
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難過而又不甘心的情感來的?
三、回顧課文,暢談感受
。薄⒎殴~時,線斷了,風箏飛走了,孩子們很難過、著急,為什么還說放風箏是快樂的呢?你有過這種生活體驗嗎?
。、學生交流。
四、實踐活動,親身體驗
親自動手做一做自己喜歡的風箏,到田野、到操場、到廣場去放一放風箏,感受一下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語文》第三冊
教材簡析:
《紙船和風箏》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帶著問候,帶著祝福,帶著諒解,帶著濃濃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誼長橋。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維系、發展他們友誼的紐帶。
故事的動人之處在于,當松鼠和小熊因為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們表現出的內心的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的方式和感人場面。只要我們帶著一顆童心,帶著對真摯友情的向往,去朗讀這篇課文,就一定會受到深深的感染。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悟。
2、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
尊重和相信是實現平等對話的前提。在課堂學習中,要實現與學生平等的對話交流,首先要尊重學生,而尊重學生首先要相信孩子學習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體驗。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友誼。
3、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每個人都會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發生過爭吵嗎?有過不愉快的事情嗎?指名述說。(學生各抒己見)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兩個好朋友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誰愿意讀課題。(風箏的箏要讀輕聲。)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初讀要求: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劃出難讀的句子;標出自然段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學生朗讀時可能有困難的句子,課件出示,重點指導。
A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風箏。
B松鼠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風箏上掛著一個草莓,風箏的翅膀上寫著:“祝你幸福!”
C可是有一天,他們倆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D過了幾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2)檢查學生識記生字的`情況。
課件出示:扎、壞、抓、莓、幸福、受、吵
具體操作:指名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生字。
三、學習課文,感悟體會
1、學習1——6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1——6自然段,然后按照——當我讀到()時,我覺得很(),因為( )。
。2)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隨機進行第3、第5自然段的朗讀指導。
具體操作:借助課件讓學生體會小熊和松鼠快樂的心情,再指導朗讀,并理解詞語“樂壞了”。
(3)松鼠和小熊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引導學生小結。課件演示過程。
師: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們樂壞了,那我們就在音樂中去體會快樂吧!挺起腰來,看誰讀得最幸福、最快樂。
生在音樂伴奏下齊讀1——6自然段。
過渡: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為好朋友,正當他們沉浸在幸福和快樂中時,這快樂卻沒有了,因為他們吵了一架,從此,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里在也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
2、學習7——11自然段
(1)這時,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樣的?到7——11自然段中找找答案吧。
。2)匯報交流: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怎樣?你從課文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相機指導第7自然段的朗讀(讀出小熊和松鼠的心情)。
。3)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后,他們非常難過,在他們自己的努力下,終于和好如初,風箏又起飛了,紙船又起航了。多美呀。ㄕn件出示)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指導讀11自然段。
(4)(課件出示)此時此刻松鼠每放一只紙船,心里就會默默對小熊說上一句話,他會說些什么呢?
。ㄖ该f)
三、指導書寫
1、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關鍵筆畫。( 重點指導“幸”。)
2、寫好后沖寫得滿意的字笑一笑。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練習拼讀鼻韻母的生字,使學生準確發音,并積累詞語。
2.觀察區分折文兒和反文兒,拓展識字。
3.通過自檢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語文,感受語文。
〖教學過程〗
一、整合趣練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是誰呢?(出示卡通動畫小星星,告訴同學它將帶領大家一起去闖關,若能順利通過就可以參觀美麗、神奇的星空了。)
。ㄒ唬┪夷苄。(出示:先讀一讀,再組成詞語。相信你最棒!)
ín íng fēn fēng lán làng gēn gùn qín qún shén shēng
民――名 分――風 藍――浪 跟――棍 琴――群 神――聲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
師:真不錯!同學們不但讀得清晰、準確,還能組這么多詞語,相信這些音節你也一定會抄寫得正確、美觀,是嗎?
3.抄寫音節。(教師巡視,隨時指導及糾正書寫姿勢,以促良好習慣的養成。 )
。ǘ┪业陌l現。(動畫星星:聰明的小朋友,下面的字你發現了什么?各、條、做、放)
生:-我發現“各”和“條”是“折文兒”,而“做”和“放”是“反文兒”。
-折文兒是三筆寫成,而反文兒是四筆寫成的。
-老師,我能一句話記住它們“三筆折文兒,四筆反文兒!
-我知道“冬”和“務”都是折文兒。
-老師,“清澈”的“澈”也是“反文兒”!
。墼u析:通過學生的發現,既認識了“折文兒”“反文兒”兩偏旁,又結合以前所學生字進行回顧,達到新舊知識的綜合,鞏固了識記效果。]
二、觀賞《美麗的星空》
動畫星星:小朋友們真棒!下面讓我們一起游覽美麗、神奇的夜空吧!
1.觀賞錄像《美麗的.星空》。
2.交流感受。
師:參觀了奇妙無窮的夜空你有何感受?想說些什么嗎?
[觀賞星空錄像既對以上學生的表現作出了肯定,又與單元內容相結合,滲透了觀察、表達、審美意識。]
三、學生自檢
師:小朋友,喜歡我們的語文課嗎?喜歡語文課上的什么活動嗎?快快拿起手中的筆,根據自己的情況,把文中的葉子涂上漂亮的顏色吧!
1.學生自檢。
2.我的智慧囊。
師:你有不喜歡的項目嗎?如果有,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評析:通過學生的自檢,進一步引導認識語文,感受語文;并滲透同學間的互助意識。]
四、拓展延伸“我與父母有個約定”――家長跟蹤卡
附:家長跟蹤卡(略)
[本單元的設計,本著把單元作為一個整體的原則,將語文天地中的各項活動有機地融入到課文的教學中,符合課標整體推進的原則。并在教學生字和課文的過程中,注意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設計了形式新穎、靈活多樣的各種語文活動,在活動中促進學生的發展。并且特別注意了學生對資料的搜集和整理能力的培養。]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錄音新聞的形式及它與其他新聞形式的異同。
2.通過模擬播音鍛煉具有播音員感情、形式的朗讀。
3.培養祖國榮譽感。
教學重點難點
1.弄清新聞的基本特點和結構。
2.學習語言、訓練朗讀。
課前準備
通過收音機聽2-3則有意義的廣播,并做詳細筆錄。
朗讀課文,準備模擬播音。
教學設計
一、導入
組織學生讀一讀新聞廣播的筆錄。
教師點評,簡介新聞的有關知識。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分角色通讀課文,教師隨機正音,疏通字詞。
本文是1982年10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道我國運載火箭水下發射成功的廣播稿。這是一篇錄音廣播稿。錄音廣播稿和一般廣播稿不同的是,它是由文字和現場錄音結合起來報道有關事件,比一般的廣播稿能更全面、更具體生動地報道事件的具體情況,使人猶如身臨其境。課文中,括號中的文字就是對錄音內容的說明。
2.再次通讀課文,了解火箭發射過程。找出新聞的標題和導語。
提問:這篇新聞的標題和導語分別在哪里?
標題:喜看我國運載火箭水下發射成功的壯觀景象
導語:在第二小節,第一小節是個引子,交代通訊員和新聞標題,是錄音新聞的特有形式。
3.通過比較,了解錄音新聞特點的知識。
、龠@則新聞中,括號里的文字是對錄音內容的說明,這些文字去掉與保留有沒有不同?
學生答題后教師再講,這些文字豐富了新聞報道的內容,增強了所報道的材料的真實性,縮短了聽眾和事件發生現場的距離。
、趶倪@里我們能看出“錄音新聞”具有怎樣的一個特點?
材料真實,報道全面。
、圩鳛閺V播稿,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殊的表現嗎?
有“各位聽眾,你們好,現在向你們報道……”等口語化的.表達。這樣能使聽眾易于接受。
三、精讀課文內容
1.組織學生閱讀課文畫出表示時間的句詞,并分析作用。
這則新聞以時間為順序,報道事件的發生過程。先報道運載火箭發射情況,再報道運載火箭落水情況。報道運載火箭發射情況,從一小時準備開始寫起再寫到“還有兩分鐘”,“離發射時間還有一分鐘”,然后報道運載火箭的發射。報道運載火箭落水情況,先報道測量船的情況,后報道直升機的情況,也是按時間順序,這樣使事件發展十分清楚,便于聽眾收聽。
2.課文除時間語言準確外,還有許多形象的語言,把它們找出來,看看它們對錄音新聞有什么作用。
從景物描寫的作用、比喻手法的表達作用等方面談,言之有理即可。
四、設置活動:模擬播音
以課文播音稿為基礎指定學生組成一個小組進行模擬播音。朗讀時根據課文內容,確定感情基調,選擇適當的語調語速。
教案點評:
學生初學新聞這種體裁,有必要弄清楚新聞的基本特點和結構。為了便于學生盡快了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在教學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反復這樣的認識規律,不從知識概念切入,而從對新聞廣播的的復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谡Z和書面語言的自然結合是本文的語言特色,是學生學習語言、訓練朗讀的好教材,因此,語言的學習與訓練朗讀列為教學重點之一。
語文教案 篇5
內容預覽:
《每天誕生一次》教案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本文作者關于生命和時間的基本觀點。
2、 能力目標:學會在比較中鑒賞不同作品的寫作特色;品味文中格言式句子,扶助寫作。
3、 情感目標:學習正確對待時間和人生的積極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在學習本單元前面課文的基礎上,比較分析本文的思想內容和結構。
2、幫助學生摘取關鍵詞句,鑒賞本文語言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4、 以積累格言名句為目的,簡要探討文中的哲理性句子,品位其內涵。
教學方法
問題式教學法;比較研究法;探討拓展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
很多同學在寫作文時,總是覺得沒有東西可寫。他們所指的“東西”實際指的是“事情”!笆虑椤边@個詞可以分為兩部分!笆隆笔恰笆录,“情”是“抒情”。很多文章并不局限于寫“事件”,而是重在抒發自己對于人生的感受和感悟。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一篇新的文章,我們注意從這兩個方面來欣賞。
二、 研讀領會本文的思想內容。
1、 閱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 作者最想告訴我們這些讀者的什么話?
。2)題目中的“誕生”和文中的“醒來”之間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2、 請同學朗讀文章第一部分。
。1) 找出文中描述“醒來”之后感受的句子。
提示:應該是“醒來的一剎那--”。這其中包含著一個比喻句,形象的寫我早晨醒來的特殊感覺。
(2) 賞析“渾身充溢著力量和欲望--”一句。
提示:“感激”、“忽略”、“恩賜”這些詞語中充滿對生之喜悅的感激和贊美。
3、 請同學朗讀讀文章的第二部分。
。1) 文中描述自己醒來時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我仿佛從死亡線上返回來”。
。2) 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語言是我生命存在的一個重要顯示”。
4、 請同學朗讀讀文章第四部分。
。1) 文中描述自己醒來時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接著我靜默下來--”這里使用了博喻的修辭手法。表現了思維的“簡潔、純凈、專注、漂浮、凝然不動”、“舒適、溫暖”的美。
。2) 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我思故我在”。
5、 閱讀第五部分。
。1) 文中描述自己醒來時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無所顧忌,酣暢淋漓”。
。2) 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敢哭才是真性情,偉男子”。
6、 請同學朗讀讀第六部分。
提示:文章從智性的沉思轉而成為感性的抒情。
三、 分析比較本文的寫作特點。
1、 情與理的有機結合。在文章中,作者用包含深情的語言描繪醒來的感覺。如“仿佛從一個深黑的海里被一個偶然的浪頭送回岸邊那樣,我被一個力量重又送回到光明的早晨”。這一句描寫就抒發了作者從黑暗醒來后的無以言表的愉悅之情。“渾身充溢著力量和欲望”。這一句更是對早晨充滿了贊美之情。文中無論是描寫,還是議論、抒情都包含著作者濃濃的情。而“每天誕生一次”的獨特感悟充斥在其中,新穎樂觀,富有哲理,令人感奮。整篇文章就是這樣把情與理有機地統一在了一起。
2、 獨特的寫作視角。每天都是重復的現象,毫無新鮮可言,但是作者卻能從全新的角度,賦予他新的內涵,提出“每天誕生一次”的新的認識和感悟,這主要源于寫作角度的新奇獨特。在這一點上,本文與《日歷》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選取了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平凡細節,“小中見大”的表現對生活獨到的感悟和理解。
四、 布置作業。
1、 積累文中的格言式句子。(抄寫本)
2、 完成“閱讀練習探究”第1、2題。(作業本)
五、 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將《日歷》和《每天誕生一次》比較。從思想內容、寫作特色、哲理格言等方面進行學習,了解相同的題材的異同之處,體會了同中的異和異中的同。課后,大家繼續實踐,在比較中出真知。
附:
板書設計
每天誕生一次
(其實早晨并不新鮮,新鮮的是生命在醒來時的感覺)
感悟 感受
喚醒
喚醒我的是生命自身的力量 我又活過來了
說話
說話是我生命存在的一個重要顯示 仿佛從死亡線上追回
思維
我思故我在 思維很美
哭
敢哭才是真性情、偉男子 無所顧及、酣暢淋漓
。C)理 結合 情(趣) 人生機趣
誕生(抖落塵埃、復歸本真)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熟練掌握文中生字詞的字音、字義。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分析文中重點語句,掌握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以及側面描寫的寫作手法。
2、品味文章的語言特色,體會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對孩子的童真童趣的贊美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保持童真童趣的天性,能夠用孩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發現生活的美。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文中側面描寫等寫作手法并運用。
2、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含蓄情感,理解作者對童真童趣的贊美之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預習反饋
1、檢查、矯正課前預習。
2、交流作家作品情況。
二、朗讀課文,梳理文章內容
1、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請逐段朗讀課文,想一想:各段都寫了哪些景物?
第1段:樹林全貌;
第2段:垂柳、楊葉、蘆葦;
第3段:斷繩羊、女孩;
第4段:葡萄蔓、蒼蠅;
第5段:鳥巢、鳥兒;
第6段:廢紙、貓、瓦;
第7段:浮萍、魚兒;
第8段:老頭、孩子。
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風的?寫出了風怎樣的特點?
文章先從樹林子開始著手,呈現給我們一幅恣意的狂風圖。接下來,從形狀、聲狀方面對被風吹得亂了的垂柳、楊葉、蘆葦進行了生動的描寫,繼續展現狂風大作的畫面。寫了幾組自然物,作者的筆鋒陡轉,寫到了動物,寫到了人。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進行景物描寫來具體表現風雨之大之猛烈。
三、精讀課文,學習寫作技巧
1、課文寫“風”,看不見一個“風”字,卻寫出了狂風的肆虐;寫“雨”,不著一個“雨”字,卻為我們展現出了風雨夾擊的情景。作者采用的是一種什么寫法?
側面烘托。
2、“樹林子像一塊面團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這句話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將樹林子比喻為一塊面團,并用一個“鼓”字、一個“陷”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樹林地狂風中飄搖的`情景。
3、“一頭羊從柵欄里跑出來,四蹄在撐著,忽地撞在一棵樹上,又直撐了四蹄滑行,末了還是跌倒在一個糞堆旁,失去了白的顏色。”你認為句中哪些動詞用得好?為什么?
“跑”、“撐”、“撞”、“跌”、“失去”,幾個動詞形象地寫出了“斷了繩的羊”的一連串表現,從側面烘托了風之狂。
4、“一個穿紅衫子的女孩沖出門去牽羊,又立即要返回,卻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轉,銳聲叫喚,離臺階只有兩步遠,長時間走不上去。”這句話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用是什么?
夸張。只有“兩步遠”卻“長時間走不上去”,讓人如同身臨其境,浮想聯翩,可見風之大。
5、“槐樹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腳,一下子像一條死蛇,嘩嘩啦啦脫落下來,軟成一堆。”這里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妙用?
比喻。將葡萄蔓比作“一條死蛇”,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葡萄蔓被風吹落的情狀。
6、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動詞的使用及側面烘托手法的運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除上面所涉及到的句子外,你還能從課文中找出其它句子,并說說它們的作用嗎?
四、合作探究,體會行文妙處
1、有人說結尾寫到大雨了,你贊同這種看法嗎?為什么?
同意這種說法。文章結尾,寫孩子們“全趴在門縫,驚喜地疊著紙船,一只一只放出去……”由此看來,孩子們的腳下、門外,已是積水漫漫,否則又怎么可以放紙船呢?
2、讀課文最后一段,說說文章結尾的場景和情調與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認為作者寫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結尾處,與前面風雨中無法自主的植物、驚恐萬狀的鳥畜不同,孩子們天性活潑,看一切都有趣,即便是暴風驟雨也阻擋不了快樂的游戲。至此,揪著讀者心的這場風雨總算有了溫暖的畫面,可以松口氣合上書閉目回味了。文末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兒童天真純潔性情的謳歌和贊美之情,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五、布置作業
學了本文,你一定收獲不少。請選擇某一熟悉的景物寫一篇片段作文,不少于200字,盡量用上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和側面烘托的表現手法。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觀潮》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