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六年級數學教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

    時間:2024-05-29 15:56:53 六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5篇(合集)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5篇(合集)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

      一、教學內容:

      1、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需要40分鐘。

      2、本課時是本冊書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

      3、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自然數、分數、小數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標準》第二學段中明確規定“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由于負數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已經接觸到了,有了初步認識負數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初步認識負數,能進一步豐富學生對數概念的認識,有利于中小學數學的銜接,為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和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負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負數的意義,初步建立負數的概念;學會用正、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有相反意義的量;會正確地讀、寫負數;感悟0的內涵。

      2、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經歷數學化、符號化的過程,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負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享受創造性學習的'樂趣;培養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結合史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之以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了解正負數的意義,能應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感悟負數的意義及0的內涵。

      三、學習者特征:

      通過平時的觀察,本班學生知識面廣、喜愛觀察、能夠主動的查找資料進行學習。能主動與人交流、討論。樂于思考,學習熱情高。學生已經認識并掌握了整數、小數、分數的相關知識,生活中相反意義的量他們也能列舉出一些,只是還不能用數學中的相關知識來解釋。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學習,可以理解意義、加以應用,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學習興趣。了解負數的產生,談感受,能夠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四、教學策略:

      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的基礎之上運用記憶、探索、討論、交流等方式使學生感悟正負數的意義并將其應用于生活中。通過豐富的生活實例,使學生感悟正負數的意義,并通過自身的應用加深理解正負數的意義。在挑戰中增加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五、教學資源:

      溫度計(自制教具)、不同顏色數字卡片、帶有習題的練習卡、多媒體資源等。

      六、教學過程:

      (一)游戲——《反話》

      師:我說上半句,你們說下半句,但說出的意思要與老師的相反。(學生自由說)1、同學們走進教室(同學們走出教室);

      2、向上看(向下看)

      3、向前走100米(向后走100米)

      師:生活中有許多這樣表示相反意義的量,誰能像老師這樣說上半句,其他同學說下半句。(自由說,搶答。)

      4、導入:

      師:某一商店新進一批水果,第一天盈利500元,第二天不賠不掙,第三天虧了100元。你能用數學知識來表示嗎?(讓學生先討論再回答)(板書)

      師:今天,我們就先拿溫度來研究一下負數的知識。

      (二)深入探究

      1、報天氣預報。(出示天氣預報的片頭,師報天氣預報。)

      某日黑龍江的最高溫度是零下13攝氏度;北京最高溫度是0攝氏度;海南最高溫度是零上20攝氏度。(由學生討論在數學上應該怎樣表示。)

      (1)師問:為什么用“—13℃”來表示?(生答)師講解:這里面的“—13℃”應讀作“負十三攝氏度”;“+20℃”讀作“正二十攝氏度”也可寫成“20℃”。

      (2)師追問:這里面的0℃表示的是什么?(生介紹為結冰點,也是分界線。)

      2、用溫度計。(出示溫度計教具,表示水銀部分可動。)

      (1)由學生介紹溫度計的組成及使用。

      (2)師:以誰為分界線?(0℃)

      (3)表示溫度:師撥動,生舉數卡。錯的說一下表示的意義;再由對的說一說,幫助錯的找出錯誤所在。(同一溫度卡片顏色一樣)

      (4)同座互說并用正負數表示出來。(每人說兩個)

      3、舉例。

      (1)師:除了溫度,生活中還有哪些量可以用正負數表示?(學生舉例,并說一說所表示的數的讀法。)

      (2)舉正負數,師板書。

      師問:正負數能舉完嗎?(生:不能。)應怎樣表示?(生:用省略號。)誰能將它們分類?說一說理由。分正確后,師問零為什么不加入?(總結正負數與零的關系)

      4、談感受。

      出示負數產生的解說。生談一談感受,從而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三)考一考。(練習卡)

      1、讀數。

      —3/8;+2.05;—9.3;35;+1008;—999;

      2、用正負數表示

      如果節約30噸水記作+30噸,那么浪費50噸水記作()噸。

      把水平面看作0米,船桅桿在水平面上6米記作()米,潛水員在水下4米記作()米。

      3、出示海拔對比圖。

      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8米,記作+8848米,那么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記作()米。師:海拔高度怎樣確定呢?(講解以海平面高度為分界點。)那么:海平面的高度應記作……?(0米。)

      4、劉翔在第十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半決賽中,110米欄的成績是13.42秒,當時賽場風速為每秒-0.4米。

      師請兩生分別扮演劉翔和風,上臺表演運動過程,讓學生體驗逆風的意思。

      追問:如果當時風速度是+0.4米,又會怎樣?

      (四)總結

      請同學們談談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師:看來生活中處處都有負數,希望同學們能夠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課后作業

      1、記錄本周六、日兩天早、中、晚本地的溫度。

      2、查找相關資料,你對負數還能有哪些理解。

      七、評價

      學生表現評價量表

      項目

      個人評價

      同學評價

      教師評價

      內容掌握情況

      學習態度

      與他人合作

      個人表現

      八、總結與反思

      認識負數是小學生學習的又一種新數。本節課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一個游戲說《反話》讓學生先進入情境,在課前讓學生收集相反的量,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負數,調動了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積極性。通過一個具體的生活實例,學生自主探究出表示法來引出課題。勇表示溫度來講解復數的讀法,在選取不同的形式進行練習鞏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在表示與舉例中感悟正負數與零的關系,解決重難點問題。了解史料中感受愛國主義教育。不同情境中出現的習題加以應用,更能體會負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學以致用,動手與應用相聯系,設計了課后作業,也為后面的學習打好伏筆,培養學生提前獲取知識的好習慣。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2

      〔欣賞〕

      片段一(序幕部分)

      師:〔出示一個圓柱體(用一個圓柱體外殼套住一個圓錐體)〕這是一個圓柱體,誰能說說它有什么特征?

      生:(生邊說師邊板書)

      師:現在老師用一塊布把這個圓柱體遮住(邊說邊演示),同學們想一想如果這個圓柱體的上底面慢慢的縮到圓心時,那么這個圓柱體將變成怎樣的一個物體呢?你能試著描述一下?

      生1:下面大大的,上面尖尖的。

      生2:下面是圓形,上面是一個頂點。

      生3:下面是圓形的,上面是尖尖的,旁邊是一個曲面,從上到下慢慢變大。

      師:你們能在本子上把這個物體的形狀試著畫下來?(叫一生到黑板上畫)

      生:(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錐體)

      師:現在看一看,老師能不能把這個圓柱體變成你們說的或畫的那樣?

      (師喊一、二、三,揭開遮在圓柱體上面的布,露出一個圓錐體)

      生(驚奇):哇!(然后一起鼓掌)

      師:像你們說的或畫的那樣嗎?

      生:像。

      師:這個物體叫圓錐體。這節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研究圓錐體的有關知識。(師邊說邊板書:圓錐的認識)

      片段二(終曲部分)

      在學完圓錐體的特征后,臨近下課前7分鐘,教師模仿《幸運52》設計一個搶答游戲環節。

      師:到現在為止,我們巳學過哪些立體圖形?

      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

      師:下面我們做一個搶答游戲,游戲規則是:在老師描述的過程中,你們就可以進行搶答,看看是我們學習過的哪種立體圖形?不一定要等老師題目全部敘述完,看哪組同學回答的又對又快。

      師:請從我的描述中回答,這是什么形狀?這是一種立體圖形,它有三個面,其中一個面是曲面,沿著它的高將它的側面展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

      生:圓柱體。(在老師還沒說完學生就馬上回答出)

      師:這也是一種立體圖形,它有六個面,八個頂點,十二條棱,

      生1:長方體。(生沒等教師說完搶著舉手說)

      生2:也有可能是正方體。

      師:為什么也有可能是正方體呢?

      生:正方體也有六個面,八個頂點,十二條棱。

      師:那么是正方體還是長方體呢?請接著聽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生:正方體。(搶著說,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師:這還是一種立體圖形,它有兩個面,將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生:圓錐體。

      師:這還是一種立體圖形,它有十二條棱,八個頂點,六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也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生:長方體。(生幾乎搶著舉手說)

      師:這是一種立體圖形,沿著它的高切開,可以得到兩個完全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切面。有時也可能是兩個完全相等的等邊三角形。

      生:圓錐體。(等學生說完,教師拿出事先準備的圓錐體蘿卜演示給學生看)

      (每道題出后,下面的學生都搶著舉手回答,高潮迭起)

      〔反思〕

      一、序幕扣人心弦。

      一個好的開頭,往往蘊育著成功。一堂課好的序幕如同吸鐵石,可以一下子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為后面成功進行教學奠定心理、認知、情感等方面的良好基礎。

      課始,教師用一塊布遮住圓柱體,讓學生想像,當圓柱體的上底面慢慢的縮小到圓心時,這個圓柱體將變成一個怎樣的物體?在學生說出或畫出這個物體的形狀時,無形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更難能可貴的是,教師獨辟蹊徑,巧妙地將學生喜聞樂見的魔術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扣住了學生的心弦,學生在驚訝中不知不覺步入這節課所學習的圓錐體,主動參與到研究圓錐體特征的狀態之中。教者這一別出心裁的設計,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產生學習數學的欲望與內在的動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終曲高潮迭起。

      只有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才能積極地參與教學中的思維活動。因此,一堂課精彩的終曲如同壓軸戲,可以把課堂氣氛再度推向高潮,讓學生保持繼續探索的興趣和積極的情感,并在其情感的驅使下進行新的認知活動。

      課尾是學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學習效率比較低的時候。在此時,教師巧妙的'將練習內容蘊含于搶答游戲中,使原先枯燥、單調的練習過程轉化成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游戲內容,學生個個躍躍欲試。通過這個搶答游戲,不僅復習過去所學的知識,也將本節課的內容得以升華,特別是最后一道搶答,極大的考驗了學生的想象力;通過這個搶答游戲,也將學生的參與熱情推到極點,學生的知識被激活,思維被激發,情感被激勵,取得課雖終,趣未盡、思不止的效果。這樣的課堂又何愁不高潮迭起、精彩紛呈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會主動積極。這兩個片段,教者能在趣字上下功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這節課的一大亮點。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如果我們的教師都能在教學的趣味上做些文章,使我們的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這樣,才會是課伊始、趣已生,課結束、趣猶存。從而做到:書山有路趣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3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比的意義以及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設計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讓學生動手操作,親手調制蜂蜜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到調制的過程,并說出自己調制的方法,為下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2、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整個教學。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充分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適當的引導,提出有重要價值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到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蜂蜜水量筒水杯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進行調制蜂蜜水的實驗活動。(各小組拿出課前準備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實驗物品,動手調制蜂蜜水)

      2、各小組選出代表在全班進行匯報。出示課堂活動卡。

      預設

      生1:我調制的這杯蜂蜜水用了40mL蜂蜜、360mL水。

      生2:我調制的這杯蜂蜜水用了2小杯蜂蜜、18小杯水。

      3、議一議,哪個小組調制出的蜂蜜水更甜?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學生討論并交流方法)

      4、除了這些方法,我們也可以用化簡比的方法來判斷。(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調制蜂蜜水,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親自體驗調制的過程,并且用語言敘述自己的調制方法,在議一議中展開對新知的探究。

      ⊙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1、觀察情境圖,獲取信息。(課件出示教材72頁情境圖)

      學生根據圖中的內容,找出所需的信息。

      蜂蜜水

      男孩:3小杯12小杯

      女孩:4小杯16小杯

      2、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

      (1)探究判斷方法。

      聯系我們學過的知識,你想到了用什么方法進行比較?

      學生小組內討論,得出可以通過求出男孩和女孩各自杯中蜂蜜和水的比來比較。

      學生寫出比。

      男孩:3∶12

      女孩:4∶16

      (2)哪杯水更甜?現在你能判斷出來了嗎?你又遇到了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發現,現在無法比較,如果能知道兩杯蜂蜜水中平均1小杯蜂蜜用了幾小杯水就可以比較了。

      (3)怎樣才能知道平均1小杯蜂蜜用了幾小杯水呢?請在小組內討論一下。

      ①學生思考,小組內討論。

      ②小組交流看法。

      ③指名匯報,說明理由。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先把比轉化成分數,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再轉化成比的方法。

      (4)得出結論。

      3∶12===1∶4

      4∶16===1∶4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

      (兩杯蜂蜜水中蜂蜜與水的比都是1∶4,所以兩杯水一樣甜)

      (5)揭示化簡比的必要性。

      當比的前項和后項數值較大時,有時會給判斷帶來不便,這時就需要根據一定的規則,在不改變比值大小的情況下,將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縮小,這種現象稱之為化簡比。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解決“哪杯水更甜”的同時,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進一步感受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

      3、理解最簡整數比。

      像1∶9,3∶7……這樣的比我們稱為最簡整數比。

      (1)觀察一下最簡整數比的前項和后項,你發現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了嗎?你能說說什么樣的比是最簡整數比嗎?

      (2)學生匯報發現。

      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小結:當比的前項和后項都是整數,并且比的.前項和后項的最大公因數是1時,這樣的比就是最簡整數比。

      4、探究化簡比的方法。

      下面的比是最簡整數比嗎?你有什么辦法把它們化成最簡整數比呢?

      24∶42 ∶ 0.7∶0.8

      (1)小組討論。

      (2)學生嘗試解答,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化簡比。

      (3)全班交流化簡比的方法。

      預設

      生1:我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

      生2:我利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化簡。

      生3:我利用除法進行化簡。

      生4:我利用比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比值的大小不變。

      如果有學生用此法,教師因勢利導進行教學,如果沒有,教師從比和分數的關系入手,引導教學。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知道“求幾個幾分之幾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在探索分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主動進行探索性思考,并進行分析和歸納。

      3、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驗探索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算理,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究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以及算法的'優化。

      教(學)具

      準備練習材料、課件。

      教學過程

      修議1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活動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老師學校要舉行一次小手藝展示活動,老師班里有一位小強同學也想參加。看,他準備制作一個漂亮的風箏,這個風箏還帶有長長的尾巴呢。可就在制作這個風箏尾巴的時候,小強遇到困難了,不知道該用多少材料,咱們都來幫幫他,好嗎?

      活動二:教學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每一種列式各是怎樣想的?

      怎么知道求6個相加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計算?

      明確:相同整數連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那么可以聯想到相同分數連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聯想是一種很有意義的學習方法。

      活動三:探索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談話:嘗試計算×6,你覺得怎樣算好就怎樣算,不僅要會算,還要把道理說清楚。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了解信息,并相機讓學生把幾種典型做法板書在小黑板上。

      ①×6=0、5×6=3(米)

      ②×6=+++++==3(米)

      ③×6===3(米)

      ④×6==(米)

      ⑤×6==(米)

      談話: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黑板上幾種不同的做法,只看結果,判斷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明確:第④和第⑤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結合實際情況,所需6根布條總長度不能小于或等于一根布條的長度。

      (1)請學生當小老師講解每種算法的計算道理,鼓勵學生互相質疑、答疑。老師針對一些重點問題進行提問:

      ×6=0、5×6=3(米)怎么會想到用這種方法解決問題的?(引導學生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與方法。)

      ×6和+++++這兩部分相等嗎?為什么?是怎樣得來的?

      在方法③中,為什么分母2不變,單單只把分子1和6相乘呢?

      (2)課件演示方法③的計算道理。

      (3)再回顧×6==和×6==兩種做法,指出錯誤原因。

      活動四:溝通優化,促進發展

      (一)獨立計算9×。

      (二)組間交流:說說計算的道理。

      (三)全班交流:

      1、請1位學生說計算過程,課件板演。

      為什么不用第①和第②種方法計算?(引導學生體會第①和第②種方法或有局限性,或者麻煩,所以用第③種方法較普遍,適用于任何一道分數乘整數題。)

      2,、學生小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活動五:探索計算中的簡便方法。靈活運用

      1、獨立計算10×,之后請一位同學說計算過程。

      2、獨立計算×36。

      ①質疑:怎么這次的做題速度明顯落后了,你們遇到什么問題?(使學生產生探究簡便方法的心理需求)

      ②課件出示簡便算法:先約分再計算。

      3、計算×21

      活動六: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師:時間過得真快,一節課就要結束了,大家有什么收獲?誰會用一個字母式子表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5

      教學內容:課本P15頁例2,及練習四的6—10。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兩步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

      辨析兩次判斷單位“1”有什么不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先說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義,再口算出得數。

      2、指出下面每組中的兩個量,應把誰看作單位“1”。

      1)香蕉的筐數是蘋果的。

      2)香蕉的筐數的和蘋果的筐數相等。

      3)黃牛只數的等于水牛的只數。4)水牛的只數相當于黃牛的。

      二、新課學習。

      1、出示例2。

      2、讀題,分析題意。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明確這是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3、怎樣用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

      思考:要畫幾條線段?5/6和2/3分別是誰的5/6和2/3?單位“1”分別是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畫圖。

      4、確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計算。

      1)求小華儲蓄的錢數怎樣想?

      思路:根據“小華儲蓄的錢數是小亮的5/6,把小亮的錢數看作單位“1”,就是求18的5/6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列式:

      (元)

      2)求小新儲蓄的錢數怎樣想?思路同上。注意認清單位“1”

      5、指導列綜合算式解答。

      6、總結今天所學內容和昨天的異同。

      7、練習

      1)完成課本P15頁下的“做一做”。

      2)指名說一說是怎樣確定計算方法的。

      三、新課小結。

      1、分數乘法兩步應用題與前一節所學的一步應用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解答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怎樣判斷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P16練習四6、7。

      五、作業。

      完成練習四的第8—10題。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6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復習是對已學知識加以回憶,并進行系統整理的過程,不是講授新知識,因此要特別注意知識間的聯系,將所學知識系統化。到本冊教材為止,小學階段的三種統計圖已經全部教學結束,所以在本節課中要特別注重三種統計圖的對比,引導學生體會如何根據統計需要選擇恰當的統計圖,不同的統計圖能反映出數據的哪些信息等;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段整理和比較,讓學生從不同方面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比較,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數據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歸納整理

      1.歸納整理。

      師:本學期我們在統計與概率方面學習了哪些知識?請同學們先自行整理,再在小組內交流。

      借鑒教材“獨立思考”板塊,引導學生從統計圖的類型、特點和分段整理、分析數據等方面進行回憶整理。

      2.學生匯報,相互補充。

      引導學生自由交流、相互補充,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回顧、整理統計與概率部分的知識,學生對統計圖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個比較系統的了解,建立了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知識體系。

      ⊙分類整理

      1.復習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1)回顧。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扇形統計圖,你們對扇形統計圖有哪些了解?

      (①特點:用整個圓的面積表示總數,用圓內的扇形面積表示各部分占總數的百分數。②作用:從圖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與總數的百分比,以及各部分與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2)鞏固練習。

      組織學生完成教材106頁1題。

      ①呈現問題,請學生獨立思考并嘗試解決。

      ②組織學生交流匯報。

      2.根據統計要求選擇恰當的統計圖。

      (1)呈現問題:

      下面幾組數據分別選用哪種統計圖表示更合適?(課件出示)

      王羽家去年1~6月份支出情況統計表

      月份

      1

      2

      3

      4

      5

      6

      金額/元

      20xx

      3800

      2900

      2200

      3000

      2700

      王羽家去年5月份各種支出所占百分比情況統計表

      用途

      教育

      食品

      還購房貸款

      水電費

      服裝

      其他

      百分比/%

      15

      30

      30

      5

      15

      5

      王羽家去年5月份各種支出情況統計表

      用途

      教育

      食品

      還購房貸款

      水電費

      服裝

      其他

      金額/元

      450

      900

      900

      150

      450

      150

      (2)明確三種統計圖的'作用。

      師:你們知道三種統計圖各自有著怎樣的特點和作用嗎?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條形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

      扇形統計圖

      特點

      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

      用整個圓的面積表示總數,用圓內扇形的面積表示各部分占總數的百分比。

      用直條的長短表示數量的多少。

      用折線的起伏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

      作用

      從圖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數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較。

      從圖中能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也能看出各部分數量的多少。

      從圖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占總數的百分比,以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3)學生獨立解答。

      (表①要表示出去年1~6月份支出的增減變化情況,應選用折線統計圖;表②要表示出去年5月份各種支出所占百分比的情況,應選用扇形統計圖;表③要表示出去年5月份各種支出的具體數量,應選用條形統計圖)

      設計意圖:

      通過復習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三種統計圖的作用,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復習分段整理數據。

      (1)回顧:本學期在學習數據的整理、分析方面我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交流:除了可以將數據進行排序外,還可以將數據進行分段整理、分析,并交流分段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和作用。

      (2)鞏固練習。

      組織學生完成教材106頁2題。

      ①組織學生整理數據。

      ②小組內討論解題方法并匯報。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7

      教材分析

      理解并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進行分數除法計算;理解比的意義,知道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并能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能夠正確地化簡比和求比值。這為以后學習運用比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打下基礎。學習本節課學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進行分數除法計算。

      學情分析

      分數除法是本單元的第一課,也是非常要的一課,這節課的學習效果將直接影響到后面解決問題的學習。由于學生普遍基礎較差,必須在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的基礎上開始學習。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因此,要培養學生在探索除分數以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分數除法的意義,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發展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問題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地進行分數除法的計算。

      3.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法則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教學分數除法的意義

      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為問題為切入點,請你們列出算式并計算,看誰算的又快又好!

      (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

      100×3=300(g)

      (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

      300÷3=100(g)

      (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裝幾盒?

      300÷ 100=3(盒)

      2、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三個算式,觀察一下這三個算式的已知數和得數,說一說它們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運算?這就是分數除法的意義。

      討論: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整數除法的意義一樣嗎?

      總結: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二、探究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1)引導參與,探究新知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分數除法的意義,那么如何來計算呢?請同學們看黑板。

      出示問題1。

      請大家拿出一張操作紙,涂色表示出這張紙的4/5。

      師:把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

      4/5÷2

      請同學們通過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來研究4/5÷2怎樣計算。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1/5,也就是2/5。展示折紙和計算過程。

      4/5÷2=4÷2/5=2/5

      方法二: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來做。展示折紙和計算過程。

      4/5÷2=4/5×1/2=2/5

      (2)質疑問難,理解新知

      ①師小結: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數,分母不變的方法算出結果2/5,有的是轉化成分數乘法來做……那么在這些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

      ②接下來就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把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③通過計算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1、用第一種方法就不能做了。因為:上一題的時候,分子4是2的倍數,4÷2能得到整數商。而4÷3時,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數,得不到整數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數這種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轉化成乘法來做……4/5÷3=4/5×1/3=4/15

      能再講講這樣做的道理嗎?

      師:“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請同學們拿出第二張操作紙,你能把圖中的4/5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嗎?

      展示學生的分法

      師(指著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這一部分是4/5的多少?

      通過直觀圖理解4/5的1/3是4/15

      (3)比較歸納,發現規律。

      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等于分數乘這個整數的倒數。要注意的是:

      結果最簡。除號要變成乘號。

      三、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1、分數除法的意義是什么?

      2.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是什么?(學生總結)

      五、作業布置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8

      教學內容:

      青島版六年級上冊“回顧整理——總復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加深鞏固比的有關知識。

      2.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3.通過交流整理與復習的不同思路,學會整理知識的方法,逐步養成回顧與反思習慣。

      教學重點:

      鞏固比的有關知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課件出示三幅“奧運會”會徽旗幟圖:分別是長3厘米、寬5厘米;長3厘米、寬3.8厘米;長4厘米、寬3.7厘米。

      師:你認為哪幅圖最勻稱?

      學生交流。

      師:能不能用數學語言描述長與寬的關系?

      學生交流。

      出示課題:比的整理與復習。

      二、回顧知識,整理歸納

      1.回顧知識,合作梳理

      (1)師:請大家四人小組合作,把所學有關比的知識用喜歡的方式整理出來。

      學生整理。

      師:哪個小組愿意把你整理的情況與大家分享一下?

      小組代表匯報,全班交流。

      (2)師談話:對于這一部分知識,你認為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我們學習比的基本性質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

      學生交流:類推的方法。

      2.溝通聯系,主體內化

      師:請小組討論,比、除法、分數之間有聯系和區別?請用表格的形式整理。

      師:哪個小組愿意把你整理的情況與大家分享一下?

      小組代表匯報,全班交流。

      師:求比值和化簡比有什么區別?請大家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來。

      全班交流。

      三、綜合應用,拓展延伸

      1.判斷

      (1)比的前項與后項可以是任意數。 ( )

      追問:既然比的后項不能是0,而足球賽中常出現的“2 :0”的意義是什么?它是一個比嗎?使學生明確足球賽中出現的“2 :0”不是數學意義上的比。

      (2)小強身高1米,他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強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 。 ( )

      (3)比的.前項和后項都乘一個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 )

      (4)比的前項增加5,要使比值不變,后項也要增加5。 ( )

      (5)8:4化成最簡整數比是2。 ( )

      (6)鹽占鹽水的1/20,鹽與水的比是1:20。 ( )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答案,交流師讓學生說一說判斷的理由。

      2.我班男生有24人,女生有18人,體育老師拿來14個籃球,怎樣分公平呢?

      學生解決,集體訂正答案。

      師生總結按比例分配解決問題的特點、解題思路、檢驗方法。

      把人數改成男生有18人,女生有18人可以怎樣解答?你發現什么?

      3.實際運用

      張叔叔和李叔叔、王大伯三家合資辦廠,由于他們齊心合力,經營有道,一年下來,除去繳納稅款、發工資和其他費用,獲得利潤14萬元。該怎么分配這些利潤。

      現在同學們四人一組,也像他們一樣圍在一起,商量商量如何分配這14萬元的利潤。教師巡回,作適當的指導。

      四、全課總結,升華提高

      今天我們復習了比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用比解決問題的事例還很多,說說看比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9

      教學內容:一個數乘以分數及其應用題。

      教學目的:在學生初步理解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通過類比的推理方法,形成一個數乘以分數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概念。并掌握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是用這個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只列式不計算

      1)兩地相距4千米,小明行了4/5千米,還剩多少千米?

      2)大豆每千克含油4/25千克,照這樣計算,20千克大豆含油多少千克?

      二、發展練習

      (1)六(5)班有45位學生,其中男生占3/5,男生有多少人?

      (2)商店有18輛兒童單車,上午賣出了4/9,上午賣出了多少輛?

      (3)重量是足球的49,一個足球重1/4千克,一個排球重幾千克?

      (4)每小時騎車行11千米,這4小時一共行多少千米?

      2、食堂運來24噸的`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1/4,第二次用去多少噸?

      3、食堂運來24噸的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的這批煤的1/4,第二次用去多少噸?

      4、食堂運來24噸的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2倍少3噸,第二次用去多少噸?

      五、作業:練習四第11—15題。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73—78頁。

      教材簡析:

      教材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一步和兩步計算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呈現了中國的世界遺產這一情景。通過介紹中國的世界遺產情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對乘加應用題的探索。知識點是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借助一、二單元的知識基礎,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探索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規律,并能靈活的運用這個規律解決問題。重點是將四則混合運算規律正確地遷移到分數中。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具體情景中,能正確描述數量關系,畫線段圖,并根據數量關系和線段圖列出算式并正確解答乘加、乘減分數應用題,在不斷探索中領悟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規律。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3.情感目標: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2008年的奧運會相信大家一定記憶猶新,世界人民走進奧運,走進了北京。作為一名中國人,你能說說北京有哪些歷史文化遺產嗎?

      [設計意圖]這一單元是圍繞“中國的世界遺產”這個大的情境串進行的,而本課是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第1個信息窗,情境內容將中國放入世界這一大環境中,因此由奧運會的話題引出了本課情境,這樣設計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本課,激發了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課件出示教科書73頁情境

      談話:這里有一些我國世界遺產的文字信息,誰能讀一讀?根據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1)北京故宮的占地面積大約是多少公頃?

      (2)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一共有多少處?

      (3)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比自然遺產多多少處?………

      (4)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問題,我們先來解決“北京故宮的占地面積大約是多少公頃?”好嗎?

      2.根據以往的解題經驗,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幫助你解決這一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己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動腦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梳理已有的數學思想方法,為新問題的解決做好鋪墊。

      3.選擇你喜歡的方法試著獨立解決這一問題好嗎?

      4.學生匯報交流。

      讓學生到前面展示不同的方法,分別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1)272×1/4=68(公頃) 68+4=72(公頃)

      (2)272×1/4+4

      =68+4

      =72(公頃)

      學生在多次交流解題步驟中,教師板書數量關系

      天壇公園的面積×1/4+比天壇公園多的面積=故宮的.面積

      并展示學生畫的線段圖。讓學生分析線段圖。

      [設計意圖]學生是探究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在這里把讓學生說解題思路放在首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5.剛才同學們有的用分步,有的列綜合算式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現在你能試著用先畫線段圖再列綜合算式的方法自己解決你們提出的“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一共有多少處?”嗎?

      學生獨立解決。(根據學生情況,如果畫圖有困難,可讓學生小組內討論一下,在這里把誰看作單位“1”?)

      全班交流,展示做題方法。

      (1)30×7/10+30×2/15 (2)30×(7/10+2/15)

      =21+4 =30×25/30

      =25(處) =25(處)

      6.讓學生展示線段圖的畫法,說清解題思路。

      7.點題并板書:分數應用題。

      8.單看這兩個算式的計算,你能想到什么運算律?有什么啟發?

      9.小結:乘法的分配律在分數中同樣適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借助兩種解題方法,將分數與整數的運算率溝通,為后面的練習搭建了平臺。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獨立完成(第75頁第2、3題。)

      指生回答,并說出解題思路。

      (重點說出數量關系。)

      [設計意圖]這兩道題是針對性練習,旨在鞏固所學知識。數量關系要讓學生反復說,目的是讓學生從理論上加以理解。

      四、回歸實踐,拓展運用。

      課件再次出示本課信息窗情境圖。

      談話:現在你能自己解決“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比自然遺產多多少處?”嗎?

      現在讓我們走進民族文化遺產——青藏高原,檢驗一下這節課你的學習情況。

      課本76頁第9題。學生讀題,指生列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歸課題情景,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靈活掌握解題方法。

      五、談收獲。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1

      教材分析

      比賽場次這節課借助畫圖策略和列表策略解決比賽場次問題,但教學的重點策略是從簡單入手策略,即當遇到較復雜的問題時,以退為進,先解決幾個簡單的同類問題,通過觀察、分析解決這些簡單問題的過程和結果,總結、歸納出一般的原則、方法、規律等,再解決原來較復雜的問題。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開始關注國家大事,因此,切合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我國乒乓球兵團囊括乒乓球項目的`全部冠軍,利用情景導入和談話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民族自豪感同時為解決比賽場次的問題提供探索的平臺。在設計中要給學生創造充分探索解決問題策略的空間,注重人人參與數學活動。要求每一個學生動手算,并適當開展小組交流、討論。

      使學生經歷尋找規律的過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比賽場次與球隊數量之間的關系,會畫示意圖,會計算比賽場次。

      過程與方法:用列表、畫圖的方式尋找實際問題中蘊涵的簡單的規律,通過小組交流,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感:

      1.在他人的鼓勵下,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相信自己在學習中可以取得不斷的進步。

      2.通過觀察、推斷等教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

      3、在談話中,對學生進行愛國,愛體育鍛煉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會用列表、畫圖的方式尋找實際問題中蘊涵的簡單的規律,體會圖、表的簡潔性和有效性。

      難點:了解“從簡單的情形開始,找出規律,算出結果”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2

      設計說明

      圓的周長是在學生認識了圓,了解半徑和直徑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的開始。鑒于本課時的教學屬于計算公式的教學,在設計上突出了以下兩點:

      1.循序漸進,逐層展開。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引導學生思考、操作,鼓勵學生概括、交流。學生運用知識去大膽嘗試,在嘗試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能力。

      2.動手實驗,突破關鍵。

      理解和認識圓周率是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關鍵。教學時用較多的時間組織學生動手實驗,探究和認識圓周率,讓學生在猜測、實驗、驗證、計算、交流中發現和認識圓周率,理解周長計算公式的來龍去脈。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直尺、圓形硬紙板、圓規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認識圓的周長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兩輛車,車輪的大小不一樣。

      師:明明和剛剛分別騎著自行車和踏板車,如果輪子只滾動一圈,哪個滾得遠?

      學生討論、交流,得出車輪越大,滾一圈就越遠。

      2.引入:在課前,我們通過學情檢測卡的內容,已經了解了車輪滾一圈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圓的周長。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理解圓的周長的概念

      2、通過實踐操作體驗圓周率得出的過程

      3、會用圓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4、結合課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教重難點:

      體驗圓周率的得出過程

      教學準備:

      PPT課件,尺子、繩子,每個同學準備直徑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圓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圣誕節到了,動畫城里的小動物們要召開一次運動會。兔八哥和鴨小弟參加跑步比賽,場地如圖,猜一猜誰跑得比較快

      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

      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路線,實際上就是求這個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說出你的依據嗎?(突出: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

      b)要求鴨小弟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圓的什么呢?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c)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圓的周長嗎?(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d)指出你手上的圓的周長

      三、動手操作,體驗過程

      1、動手操作,那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來求一求圓的周長呢?動手之前老師先來訪問幾個同學你們打算怎么去測量呢?(在尺子上滾動、用繩子繞)滾動的方法如果沒有沒有就課件演示一下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任意兩個圓的周長并完成表格

      圓的直徑

      圓的周長

      周長是直徑的幾倍?

      3、提出猜想

      你覺得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呢?引導學生觀察手上三個圓,說說你的想法。

      跟直徑、半徑有關。那你覺得有什么關系呢?

      直徑越長,圓的周長就越長

      4、剛才我們說正方形的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么圓的周長是否也和圓的直徑(半徑)成一定的倍數關系呢?

      5、匯報展示

      觀察數據,你有什么發現得出結論: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板書:3倍多一些。

      6、認識圓周率

      這個倍數呢是一個固定的數,叫做圓周率。用公式表示圓周率=圓周長圓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讀做pai。在1500多年前數學家祖沖之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比歐洲早100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算最精確的圓周率的值了。經過精密計算,知道是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我們通常取3.14

      7、引導出圓周長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1、計算下面圓的周長

      兩個圓先求出示一個知道直徑的圓,利用公式完成練習

      第二個只知道半徑,拋出問題,這個只知道半徑你會求嗎?得出求圓周長的另一個公式:圓的周長=半徑2圓周率字母公式為C=2r然后完成計算

      2、判斷題:

      1)圓的直徑越大,圓周率就越大()

      2)圓周長是它直徑的3。14倍()

      3)半圓的周長就是它所在圓的周長的一半()

      3、解決開始跑步的問題

      4、計算我們人民幣1元的外周長,不知道條件怎么辦?先測量然后計算

      5、拓展

      五、溫故知新,總結課堂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4

      設計說明

      本節課復習的是百分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常見的百分率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基礎之一。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特點:

      1.創設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復習百分數的意義。

      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生活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探索新知。復習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百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并在列表對比中,明確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和聯系。

      2.巧用圖示,有序地復習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

      思維導圖在教學中備受關注,因為它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考過程,把知識要點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引導學生有序地復習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時,結合學生的回答,把三者之間互化的方法用圖示表示出來,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并輕松掌握三者之間的互化方法以及相互間的可逆關系。

      3.重視遷移,培養學生類推的能力。

      根據百分數與分數的密切關系,百分數問題在解題思路和方法上與分數基本相同這一特點,聯系分數知識復習、理解百分數問題中的數量關系,使學生能夠正確解答百分數問題。這樣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溝通分數、百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情境激趣

      (出示課件)一件絨衣的成分如下:

      羊絨:14.8%

      超細羊毛:73.5%

      天絲:11.7%

      讀出這件絨衣成分的相關數據,并說出這些數據的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情境,調動學生復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復習熱情,為高效復習作鋪墊。

      ⊙復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

      1.復習百分數的意義。

      (1)什么叫百分數?它的意義是什么?(板書:百分數)

      (像14.8%、73.5%、11.7%…這樣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有什么不同?

      (結合學生的回答,用課件展示,列表對比)


    百分數




    分數




    意義




    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1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區別




    百分數通常只是表示兩個數的倍比關系。




    分數既可以表示兩個數的倍比關系,又可以表示一個具體數量。




    聯系




    百分數可以看作分母為100的特殊分數。





      2.復習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

      (1)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是什么?

      ①小數與分數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②小數與百分數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③百分數與分數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2)鞏固練習。

      ①把下面各數化成百分數。

      0.625= 0.2= 0.6= 3=

      ②把下面的分數化成百分數。

      = = =

      ③把下面的百分數化成小數或整數。

      42%= 108%= 5.4%= 200%=

      3.復習百分數應用題。

      (1)復習常見的百分率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116頁12題)

      取小麥500 g,烘干后,還有428 g。計算出這種小麥的烘干率和含水率。

      烘干率=×100%

      含水率=×100%

      (解決問題,然后復習其他常見的百分率)

      (2)復習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課件出示教材113頁3題第(3)、(4)、(5)小題]

      ①一件襯衣原價125元,現在降價20%。現在售價是多少元?[125×(1-20%)=100(元)]

      ②一件襯衣降價20%后,售價為100元。這件襯衣原價是多少元?[100÷(1-20%)=125(元)]

      ③一件襯衣售價為100元,一條長褲的價錢是這件襯衣的150%,這條長褲的價錢又是一雙皮鞋的。這雙皮鞋售價是多少元?

      長褲:100×150%=150(元)

      皮鞋:150÷=180(元)

      (3)小結。

      解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解題思路與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一樣:單位“1”已知,求比較量用乘法計算;單位“1”未知,求單位“1”用除法計算。

      設計意圖:在系統復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重點復習應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解題方法,使學生利用百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114頁5題。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復習,你都進一步理解了哪些知識?

      ⊙布置作業

      教材116頁13題。

      板書設計

      百分數(一)

      1.百分數的意義

      2.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

      3.百分數應用題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5

      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在學習了“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根據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使學生掌握解題思路,學會用方程解答。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系,抓住了數量關系相同,通過復習題的分析解答,讓學生找出熟悉的數量關系,再把題進行改動變化。在邊畫圖、邊分析的過程中,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系,便于學生理解和思維,促進了學生分析思維能力的發展和綜合運用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在已經學習了,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是多少的問題的基礎上,六年級學生能在一定的基礎之上去拓展,去學習更新的`知識。

      教學目標

      逆向思維,能根據具體的數量和分率,求出單位“1”的量。通過教學, 使學生在理解分數除法意義及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解題思路的基礎上,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稍復雜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能比較熟練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能確定單位“1”,理清題中的數量關系。

      2、利用題中的等量關系用方程解答。

      教學過程

      一、1、蘋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蘋果多5千克 。

      ⑴、梨的重量比蘋果多了( )千克。

      ⑵、梨的重量是( )千克。

      2、鋼筆X元,比毛筆少了3元 。

      ⑴、鋼筆比毛筆少了( )元。

      ⑵、毛筆是( )元。

      3、小結:解答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如果單位“1”的具體數量是已知的,要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可以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直接用乘法計算。

      二、新授課

      1、教學補充例題:水果店運來了一些蘋果,已經賣了36千克 ,還剩下20千克,水果店運來了多少蘋果?

      (1)賣了 是什么意思?應該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

      (2)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畫出線段圖。

      (3)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式:運來蘋果的重量-賣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設運來蘋果X千克。

      x-36=20

      2、教學例2

      (1)出示例題,理解題意。

      (2)比航模組多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說出:是把航模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美術組少的人數占航模組的 (1+)

      (2)學生試畫出線段圖。

      (3)根據線段圖,結合題中的分率句,列出數量關系式:

      航模小組人數+美術小組比航模小組多的人數=美術小組人數

      (4)根據等量關系式解答問題。

      解:設航模小組有人。

      (1+)=25

      =25÷

      =20

      答:略。

      三、小結

      1、今天學習了兩道應用題,找出它們的共同點?(這兩道應用題,題里的單位“1”都是未知的數量,都可以列方程來解,這樣順著題意列出方程思考起來比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復雜的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關鍵是找準單位“1”,再按照題意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四、練習

      練習十第4、12、14題。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1-18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教案10-15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01-30

    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05-09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優)05-29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比》教案11-03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1-06

    北京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1-07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圓的周長》11-17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精選(15篇)05-2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五月香婷婷缴情综合 |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人AV在线免费观看 | 可以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 一级中文字幕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