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化學教案>初中化學教案

    初中化學教案

    時間:2024-05-28 08:07:41 化學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初中化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初中化學教案

    初中化學教案1

      教學目標

      了解營養素是指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類物質,掌握蛋白質、糖類、油脂和維生素與人類健康的關系。

      通過閱讀教材、觀察和比較圖片、查閱資料和討論等活動,學會自主和合作學習的方法。

      通過學習營養物質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形成合理安排飲食的意識,增強自我保健和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重點和難點

      重點: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難點:了解營養物質在人的生命活動中的作用及營養價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活動一 探究人體營養素包括哪些方面?

      情景導入:提問: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梢娛澄飳θ梭w的重要性。那么我們所吃的食物通常包括哪些呢?

      小組交流:列舉生活中的常見食物和飲品的類別。

      觀察:(多媒體投影)教材p88圖12-1、p91圖12-7、 p92圖12-9、 p93圖12-10。

      小結:人體生命的生存和健康離不開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大類物質,通常稱之為人體營養素。

      活動二 學習競賽

      主題:“我”的風采我展示。

      設疑:這些營養素對人體來說,究竟分別有什么其他物質不可替代的作用呢?

      指導閱讀:(分四大組,分別指定閱讀教材上關于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的內容介紹,結合教師課前布置查閱的有關資料,組內合作,討論并限時完成下面的任務:以第一人稱手法寫一份自我介紹的文段,題目自擬。要求:簡要介紹某類營養素的基本情況,重點陳述其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組際競賽:各組派一名代表上講臺演講。(根據演講的口才、表情及內容質量,由學生評委評分)

      活動三 應用實踐

      辯論:偏食習慣好不好?

      設疑:我了解到我們同學們中有的同學喜歡吃這種食品而不喜歡吃那種食品,即存在所謂的偏食。這種飲食習慣好不好呢?

     。ㄕ捶睫q論)

      小結:偏食影響身體健康。特別是同學們正處于身體生長旺盛時期,更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偏食。

      閱讀與討論:

      閱讀:p90、 p92“資料”。

      討論:a.有人用甲醛溶液來浸泡水產品并出售,這樣做有什么危害?

      b.為什么吸煙有害健康?

      c.為什么霉變食物絕對不能食用?

      d.運動會上的長、短跑賽進行中,為什么有的同學感到很累?為什么有的同學在賽前服用一些葡萄糖?若改食一些花生或者麥食品,效果好嗎?

      知識拓展(多媒體播放):

      a.“劣質奶粉”導致“大頭嬰兒”的相關報道。

      b.“毒大米”危害介紹。

      c.吸煙的危害分析。

      活動四 課堂計算競賽

     、僖慌\動員可以在60 s秒內跑完400 m,她的`最大氧氣吸入量為4 L/min,而肌肉在工作達到極限時,每公斤體重每分鐘需要氧氣約0.2 L,如果該女運動員體重為50 kg ,她將缺少多少氧氣

     、诨ㄉ缀羌s24%(質量分數,余同),油脂約39%,蛋白質約26%;小麥含糖約76%,油脂約2%,蛋白質約11%;50 g花生和50 g小麥在體內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各是多少?

      課題小結:經過本課題的學習,在基礎知識、學習方法和對化學學科的情感方面,你分別有哪些收獲?

      活動五 課外調查

      我們是一所農村中學,大多數同學家住農村。請在課外做一個調查,對于家中(或親友、鄰居中)發生霉變的食物是如何處理的?這種處理是否科學合理?我們作為現代社會的公民,對此應做哪些工作呢?調查報告于一個月內完成。

      點評:整堂課以四個主題活動展開,層次清楚,意圖明確,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第五個主題更是結合農村的實際,引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研究,讓學生感悟到作為現代社會公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對社會常見的“偏食習慣”采取目前流行的深受大、中學生歡迎的“辯論”形式,而不是“答辯”形式,有其新意。但是課中如何把握,則對學生的課前準備和教師的駕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背景資料

     、22名小學生吃玉米糊中毒,已有一人遇難

      本報訊(記者 劉振雄 特約記者 龍橋 通訊員 楊興炳)我省鄖西縣一所小學11日突發食物中毒事件。至昨日,22名中毒學生中已有1人遇難,兩人緊急轉院搶救。

      事情發生在鄰近陜西的鄖西縣景陽鄉泥溝中心小學。11日下午5時30分左右,該校五、六年級數十名寄宿學生吃了晚餐的玉米糊后不久,出現嘔吐、惡心、頭暈等癥狀,立即被校方送入當地衛生所搶救。

      昨日上午9時50分,該校五年級女生12周歲的何瑩瑩經搶救無效身亡,12歲的男生孫文林、陳華登被緊急轉送至鄖西縣醫院搶救。

      事發后,十堰市副市長胡仲軍、鄖西縣副縣長張惠莉等趕到事發地指揮搶救,調查原因。據鄖西縣疾病控制中心介紹,初步懷疑系玉米霉變引起,具體原因仍在調查中。

     、诖罅糠镁S生素E有害健康

      據新華社華盛頓11月10日電(記者曲俊雅)維生素是一種抗氧化劑,大多數人認為補充維生素E可以幫助他們延緩衰老。不過,最新研究發現,服用藥物大量補充維生素E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危害身體健康。

      研究負責人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埃德加·米勒博士說,大多數復合維生素片一般含35~40個國際單位維生素E,這對健康也許會有些微小的“益處”。但如果能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維生素E,服藥補充毫無必要。堅果、食用油、全谷食物和綠葉蔬菜中都富含維生素E。

      此外,美國心臟學會早已指出,維生素E沒有預防心臟病的作用,而最近研究還表明,維生素E和降膽固醇藥互相沖突。

     、垡吧湎、特殊功效、“生猛”刺激安全飲食必須革除三種陋習

      據新華社南昌11月10日電(記者馮麗)專家認為,要確保飲食安全首先要革除三種飲食陋習。

      不少人認為物以稀為貴,放著肉厚味美的畜肉不吃,偏吃肉少味寡的蛇、鼠、貓、蟲,以為野生、珍稀的動物更有營養,其實是毫無科學根據的。無論從組織結構、化學組成還是消化利用來看,它們都沒有任何優勢,不少野生動物還極易引發人類疾病。

      我國傳統習慣有一些糟粕和迷信也影響了部分人的飲食喜好。如從“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推理,相信吃烏龜肉能長壽;從老虎的雄健敏捷,推理出虎骨酒能治跌打損傷;認為動物生殖器可以滋陰壯陽等等,甚至把“馱峰”“熊掌”“蛇肉”“牛鞭”傳得功效神奇,美味無比。這些動物肉不僅保健功效毫無科學依據,即使從味道講也毫不足取。

      “活猴腦”“蛇膽”“烏龜”“活魚”“醉蝦”等,這些近乎野蠻的吃法,不僅傷害人們對動物的愛憐之心,而且極不衛生。

    初中化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學會通過化學實驗制取新物質的方法。

      2.認識催化劑、催化作用及分解反應。

      3.練習連接儀器的基本操作,動手制取氧氣并試驗氧氣的性質。

      [教學重點]:

      氧氣的制法及實驗操作。

      [教學難點]:

      催化劑的概念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復習提問:現有一瓶無色氣體,怎樣證明這瓶氣體是不是氧氣?

      氧氣有哪些性質和用途?

      引入課題:氧氣這么重要,如何制取氧氣呢?

      探討:你知道怎樣制取氧氣?試想一想要得到大量氧氣,可以以什么為原料?

      閱讀:P38-39,大量制取氧氣要考慮哪些因素?有哪些方法?這些方法在過程中是發生了什么變化?這些方法能否用于實驗室中制取氧氣?為什么?

      實驗室采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氣較好呢?

      設問:如何挑選原材料?

      實驗探究:過氧化氫在什么條件會產生氧氣?學生填寫表格并匯報:

      實驗

      現象

      原因

      1.

      2.

      3.

      討論:如何使上述實驗2檢驗出氧氣?

      通過上述三個實驗你認為哪個方法比較適合用于實驗室制氧氣?為什么?

      設疑:二氧化錳在反應中起什么作用?

      閱讀:P35催化劑、催化作用

      提問:怎樣將上述實驗中發生的化學反應表達出來?試寫出文字表達式。

      講解:高錳酸鉀也可通過化學反應制得氧氣?

      演示:加熱高錳酸鉀并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

      板書: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討論:這三個化學反應是否是化合反應呢?為什么?它們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小結:分解反應類型

      提問:它們與化合反應有什么區別?

      反應類型

      反應物

      生成物

      化合反應

      分解反應

      課堂小結:學習完本節課后你有什么收獲?

      鞏固練習:P40 1 、 2

      第二課時

      復習提問:實驗室制取氧氣一般用的是什么藥品?其反應原理的文字表達式怎樣書寫?

      設問:如果以高錳酸鉀為原料制取氧氣,你會用到什么儀器?這些儀器如何組裝成裝置?

      活動與探究:1.學生觀察圖2-17制取氧氣的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⑴. 圖中使用了哪些儀器?與你的設計相同嗎?

     、. 哪部分是發生裝置?哪部分是收集裝置?

     、. 在安裝裝置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為什么?

      2.如何實現制取氧氣呢?(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

     、. 制取氣體的裝置如果漏氣,會不會影響實驗?如何解決?

     、. 加熱固體藥品,應注意哪些方面?

     、. 結束制取氧氣實驗時,應怎樣操作?

     、. 小結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

      3.氧氣的性質實驗

      ⑴.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 如何使木炭燃燒起來?

     、 怎樣操作才能充分利用集氣瓶中的氧氣?

      ③ 如何檢驗生成物?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 如何點燃鐵絲?

     、 怎樣把握鐵絲伸入集氣瓶的電動機及速率?

     、 為什么集氣瓶中行要預留一些水?

      分組合作完成實驗:

      課堂小結:學生反思實驗的得失?

      作業:完成探究報告 。

      課后反思

    初中化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的觀察與分析,知道濃鹽酸的物理性質,掌握鹽酸的主要化學性質及用途。認識鹽酸在日常生活中和生產中的作用。

      2、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和實驗基本操作能力。

      [課前準備]

      儀器:試管、滴管、鑷子、試管夾、酒精燈(附火柴)等。

      藥品:鋅粒、鎂條、碳酸鈣粉末、氧化銅、酚酞試液、石蕊試液、濃鹽酸、稀鹽酸、鐵釘、銹鐵釘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鹽酸》。(板書課題)

      二、出示目標

      投影出示學習目標(見上)

      師:為了達到上述目標,下面我們一起進行學習探究。

      三、自學指導

     。ㄍ队埃┳詫W指導: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本內容,了解鹽酸的組成,物理性質、化學物質以及鹽酸的用途。并利用老師提供的藥品和儀器進行實驗,10分鐘后完成相關內容。

      四、學生先學

      1.學生看書、思考,教師巡視,保證每位學生都集中精力學習。

      2.提問。

      ①鹽酸是色,具有氣味的液體,濃鹽酸在空氣中會生成白霧,這是因為。

      ②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可幫助消化。它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無色的酚酞試液。

     、蹖⑸P的鐵釘放入鹽酸中,觀察到的現象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

     、輾w納出鹽酸的化學性質有:

     、薷鶕}酸的性質,分析推斷它有哪些用途:稀鹽酸用于除;實驗室用稀鹽酸制、氣體等。

      五、后教

     。ㄒ唬┯懻、歸納。

      1.出示一瓶濃鹽酸,讓學生討論,為什么要密封保存?為什么用棕色瓶保存?讓學生了解鹽酸的組成以及濃鹽酸的物理性質。

      2.提問:能通過蒸發的方法,將稀鹽酸變為濃鹽酸嗎?

      3.總結鹽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ǘ┮龑嶒炋骄

      1.投影出示:請同學們按課本中的實驗內容進行小組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6分鐘后進行交流。

      實驗內容現象結論

      酚酞試液、石蕊試液分別滴入稀鹽酸中

      鎂鋅銅分別放入稀鹽酸中

      氧化銅、鐵銹分別放入稀鹽酸中

      鹽酸與石灰石作用

      2.學生探究,老師巡視,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3.指名學生邊演示,邊口述實驗步驟和現象,教師引導,其它同學更正。

     。ㄈ┚毩、點撥

      六、課堂小結

      1.學生回顧:

      2.教師總結:本節課通過同學們實驗探索,總結了鹽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這些性質決定了在工農業生產中有重要應用。

      以上就是根據福建招考要求為大家分享初中化學教案,希望大家仔細閱讀,提高我們的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初中化學教案4

      一、教學背景與定位

      課型:新授課一課時

      學生信息分析:經過一年的化學學習,學生對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學習方法,如:實驗觀察、歸納總結、宏觀和微觀相結合分析等等。其中實驗探究方面的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本單元酸和堿的知識實驗較多,且現象比較明顯,學生在實驗探究方面的能力加強了,很多重要的知識就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加以解決。

      教學起點分析:在前兩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鹽酸能與大理石、堿反應,又知道酸溶液中存在H+,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酸還有哪些性質?如何探究這些性質?這些問題都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和現象中逐步引出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如鐵銹、水垢等的除去,讓學生感知酸的其它化學性質,激發學生對酸的性質探究的興趣。

      教學方式:觀察總結、實驗探究、交流合作

      二、教學資源與設備

      儀器:試管、鑷子、藥匙、多媒體展示臺

      藥品:濃硫酸、濃鹽酸、稀鹽酸、鎂條、銅絲、木炭、生銹鐵釘、氧化銅、碳酸鈣、氯化銅溶液、氯化鋇溶液

      三、教學設計方案

      四、教學流程

      1、根據化學方程式歸納總結酸的化學性質。

      2、分析酸的化學性質的實質是H+參與反應,總結出酸相似的`化學性質。

      操作探究

      通過蘸有濃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氣中的溫度變化,讓學生設計稀釋濃硫酸的方法,理解其原因。

      利用多媒體展臺,把濃鹽酸和濃硫酸的標簽進行對比,學生通過交流歸納總結濃硫酸和濃鹽酸的主要物理性質;使用濃酸應注意的問題。

      活動天地

      引入新課

      鐵制品生銹、水壺底部產生水垢等都是令人討厭的現象,利用酸的性質,這些問題都可迎刃而解,酸有哪些性質?

      練習使用化學用語

      實驗探究

      1、第一組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稀鹽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2、第二組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稀硫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總結歸納

      多識一點

      介紹幾種其它常見酸如碳酸、硝酸、醋酸、磷酸等的化學式;試總結它們的化學性質。

    初中化學教案5

      課題:水

      重點:水對人類的影響及水的組成

      教學設計過程

      本節課按一課時安排。但應在上課前一周給學生布置任務,由學生通過查閱文獻,瀏覽相關網站,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實行展示活動,能夠由學生采用自由組合的形式分成若干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1.課前任務布置:

      (1)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①從外層空間看地球,看到地球表面絕大部分地區被水覆蓋著,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水球,水資源如此豐富,為什么還要加以規劃和保護?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有浪費水的現象嗎?結合自己的實際,我們生活中克服哪些不良行為,能夠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墼谖覀冎車,水資源保護的狀況好嗎?你認為哪些行為會使水質受到不良影響?

     、軓漠斍皝砜,淡水缺乏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特別是有些地區,干旱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而地球上海水是豐富的,你有什么好設想,使海水得以充分利用?(必須是自己的設想,不一定準確,不必追求科學性,但需從可行性和經濟角度出發)。

     、菽阏J為日常生活中改變人的哪些生活習慣能夠做到節省淡水?舉具體措施或歸納一些節水的小竅門。

     。2)查閱相關網站,從網上獲取相關信息,結合自己的觀點,對這些信息實行加工,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準確的或措施是可實施的。

      (3)2-3人一組(自由組合),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制作成小展板,供課堂交流用。

      2.課前準備工作:

      教師課前能夠將學生收集到的各種素材瀏覽,對觀點(或措施)相近的小組的方案加以整理,有助于討論實行得全面。對有創意、有價值的的設想,不考慮其可行性或嚴謹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教學過程變得活潑。

      3.課堂教學:

      分為兩個階段。

      (1)教師將課題引入后,由學生將學習成果實行展示,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釋疑,此過程大約用時25分鐘。教師可將已收集的資料片當堂播放,加深學生對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理解。

     。2)由教師以實驗為突破口,演示電解水的實驗,根據電解過程中兩極產生氣體的'性質檢驗,得出水的元素組成,再根據氣體的體積、,兩種氣體的密度,推導水的組成。

      (完成電解水的實驗使用霍夫曼水電解器,若沒有,可根據教學參考書P89的裝置自行制作,所用試管選用帶刻度的,以便于尋找電解產物量的關系。為增強水的導電水平,實驗前應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但這個點一定事先向學生做交待。避免與初中物理可的相關知識矛盾。)

      4.課后小結:

      對本節知識內容實行小結,簡要介紹建國以來興建的水利工程,將搜集到的圖片、視頻資料做展示,增強對學生實行節約用水的教育。最后將制作精美的展板放于墻報展覽。

      探究活動1.洗衣間內自制節水裝置。

      2.用簡單的易得的材料改造衛生間抽水馬桶,使之節約用水。

      3.廚房內自制凈水裝置。

      4.展開你豐富的想象,撰寫一篇題為《假如地球上沒有水,世界將……》

      要求文體不限,語言流暢,想象豐富,字數為800-1200字。

      課后討論:

      中國的“西部大開發”已經啟動,為了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彎路,環保觀點和措施應貫徹于西部開發的始終。請你根據課本知識談談:在西部開發過程中,為避免水被污染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初中化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初步學會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學習書寫探究活動(或實驗)報告的`方法。

      2質的性質、變化、變化過程及其現象。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探究的情趣。

      【實驗準備】

      教師準備:燒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蠟燭、水等。

      學生準備:蠟燭、火柴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計】

      引入燭及其燃燒的探究來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實驗探究:

      點燃蠟燭“前”

      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

      點燃蠟燭“中”

      教師巡回指導

      11s后取出,觀察火柴梗燃燒的情況。

      外焰最先碳化,內焰燃燒不充分,說明外焰溫度最高,內焰溫度較

      學生觀察

      結論:石蠟可以氣化〔可觀察到的現象〕

      熄滅蠟燭“后”

      教師指導

      學生觀察發生的現象。

      學生合作去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看能否燃燒。

    初中化學教案7

      第一節鐵的性質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掌握鐵的化學性質;常識性介紹鐵生銹的原因和防銹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思想目標對學生進行受國主義教育和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教育。

      重點難點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講授與實驗、討論相結合。

      教學用具儀器:試管、鑷子。

      藥品:新鐵釘、鐵粉、細鐵絲、薄鐵片、鋅粒、鎂條、銅片、稀硫酸、稀鹽酸、硫酸銅溶液。

      其它:投影儀、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鐵生銹的三個實驗。

      課時計劃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投影]彩色圖片;鋼鐵是人類生產、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如:車、船、機械、橋梁、房屋等,人體中也含鐵。動畫、錄像

      聯系生產、生活實踐、進行識記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展示]我國鋼鐵發展簡史引入課題

      閱讀課本117~118頁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展示]新的細鐵絲、薄鐵片的樣品

      [介紹]鐵的密度、熔點、沸點

      [板書]一、鐵的物理性質

      觀察:純鐵的顏色、光澤、狀態、硬度、思考、鐵的延性、展性及導電、導熱性、學習鐵的物理性質。

      通過對鐵的實驗觀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

      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一

      鞏固鐵的物理性質的知識

      [提問]在已學過的知識中,哪些涉及了鐵的化學性質?

      [提問]上述瓜的條件、實驗現象、注意事項、化學方程式

      [板書]二、鐵的化學性質鐵跟氧氣的反應

     。1)鐵能在氧氣中燃燒

      回憶: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思考并回答問題

      書寫化學方程式

      復習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展示]一周前做的鐵生銹的三個試管實驗

      [提問]鐵在什么條件下生銹?

      [板書]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跟氧氣反應,生成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 2 O 3)

      [比較]鐵燃燒和鐵生銹的條件

      觀察:鐵在干燥的空氣中;鐵在純水中;鐵同時與水和空氣接觸的三種實驗現象。

      根據實驗事實,分析討論鐵生銹的原因。

      領悟:鐵與氧氣的反應條件不同,生成的產物不同。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

      培養學生思考、分析能力

      進行“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思想教育。

      [引導討論]根據鐵生銹的原因,如何防止鐵制品生銹呢?

      列舉生產、生活中常見的防銹措施。

      培養理論聯系實驗學風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二

      鞏固鐵與氧氣的反應及鐵的氧化物的知識

      [演示實驗]投影實驗6-2

      兩個表面皿中分別放入鐵釘,再分別倒入稀鹽酸、稀硫酸。

      [演示實驗]投影實驗

      另取三個表面皿,分別放入鋅粒、鎂條、銅片,再分別倒入稀鹽酸。

      [引導討論]實驗室制氫氣選用哪種金屬與酸反應最適宜?為什么?

      觀察鐵釘表面有什么變化?反應后溶液的顏色有何變化?

      觀察:鋅粒、鎂條、銅片的變化。

      通過不同金屬與酸反應速率不同,做出判斷。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

      提高學習興趣并為今后學習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打下基礎

      [板書]2.鐵跟酸的反應

      [提示]鐵元素在置換反應中化合價的變化

      書寫兩個化學議程式并注明反應類型:標出鐵元素在反應前、后的化合價

      提高原有知識的水平

      [投影]課堂練習三(見附3)

      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三

      鞏固鐵與酸的反應和置換反應的知識

      [演示實驗]實驗6-3

      將盛有硫酸銅溶液的兩個試管里分別放入潔凈的鐵釘和鐵粉。

      [板書]3.鐵跟硫酸銅的反應。

      觀察:鐵釘和鐵粉表面有何變化?

      觀察:反應前、后溶液顏色有什么變化?

      認識鐵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

      提高分析問題和書寫方程式的能力

      [指導閱讀]介紹濕法治金

      閱讀課本120頁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投影]課堂練習四(見附4)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四

      鞏固知識

      [課后小結]引導學生小結

      小結:鐵的物理性質和三點化學性質,理解鐵是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提高學習歸納總結的能力

      [投影]隨堂檢測

      完成檢測題

      及時反饋

      附1:課堂練習一下列關于鐵的物理性質敘述錯誤的是鐵是熱和電的導體(B)純鐵是銀白色的固體(C)純鐵的硬度很大(D)鐵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

      2.盛放在油罐車內的石油產品,震蕩時可產生靜電,易引起火災,所以油罐車尾部有一條拖地的鐵鏈,這是利用鐵的延展性(B)導電性(C)硬度小(D)熔點高

      3.純鐵不適合制造機器,因為純鐵鐵的密度為7.86克/厘米3(B)純鐵是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固體(C)純鐵的硬度很小(D)鐵的熔點和沸點都很高

      附2:課堂練習二

      4.鐵在的條件下易生銹,為防止鐵器生銹,應保持鐵制品表面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鐵制品的表面.

      5.鐵在氧化物有、 、,其中含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多。

      6.某+3價的金屬R在其氧化物中的質量分數是70%,則R的原子量為。

      附3:課堂練習三

      7.完成下列化學方程式,并指出不產生可燃性氣體的反應是

     。ˋ)鐵與稀硫酸

     。˙)鐵與稀鹽酸

      (C)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大理石與稀鹽酸

     。‥)二氧化碳通過熾熱的木炭層

     。‵)加熱高錳酸鉀

      8.將m克稀硫酸中加入適量的鐵粉,瓜后得到溶液質量(大于、小于、等于)m克。

      9.等質量的鋅、鐵、鎂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附4:課堂練習四

      10.除去硫酸嚴鐵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銅雜質,可向溶液中加入適量的,充分反應后,再用方法除去。

      11.11.2克的鐵粉與足量的硫酸銅溶液反應,可得到銅克。

      12.將4根質量相同的鐵釘分別放入下列溶液中,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加的是

      (A)稀硫酸(B)稀鹽酸(C)硫酸銅溶液(D)純水并隔絕空氣

      13.7克含雜質的鐵,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0.2克,則鐵中所含的雜質可能是下列金屬中的

     。ˋ)鎂(B)鋁(C)鋅(D)銅

      14.含相同質量的鐵元素的氧化鐵和四氧化三鐵的質量比為

     。ˋ)1:1(B)2:3(C)160:232(D)30:29

      附5:課堂練習答案

      1.(C)2(B)3(C)

      4.潮濕的空氣清潔干燥涂上一層保護膜5.FeO、Fe 2 O 3 、Fe 3 O 4 FeO

      6.56

      7.化學方程式略(C)(D)(F)8.大于9.鎂、鐵、鋅

      10.鐵粉邊濾11.12.8.12(A)(B)13、(D)14(D)

      附6:隨堂檢測

      1.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的金屬,鐵元素在地殼在地殼中都以形式存在

    初中化學教案8

      課題名稱: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8-1金屬材料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

      1 、通過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金屬材料等具體事例,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聯系。

      2 、了解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知道物質的性質很大程度上決定物質的用途,但還需考慮價格等因素。

      3 、認識合金,知道生鐵和鋼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純金屬具有更廣泛的用途。

      重點、難點:

      1 、知道物質的性質很大程度上決定物質的用途,但還需考慮價格等因素。

      2 、認識合金。

      教學方法:閱讀講解、討論。

      教學過程:

      導課:我們家中的很多日常用品都是由金屬制成的,泥了解金屬材料嗎?氫大家閱讀——

      學生閱讀:書:P2-3 。

      學生討論:書P3討論題。

      學生分組討論后交流回答。

      師問:通過上述討論,能得出什么結論?

      知道物質的性質很大程度上決定物質的用途,但還需考慮價格、資源、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廢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對環境的影響等多種因素。

      過度:我們在生活中用的金屬制品都不是純金屬,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來學習第二個問題——

      一、合金

      請同學們閱讀關于合金的初步介紹。

      演示實驗講解:合金與純金屬在物理性質上的差異。

      提問:通過上述閱讀和實驗,你知道了合金的.哪些特點以及它比純金屬的優越性的。

      學生回答問題。

      化學技術社會:閱讀并想象形狀記憶合金的用途。

      小結:本節課我們知道了金屬有很多共同的物理性質;物質的性質很大程度上決定物質的用途,但還需考慮價格、資源、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廢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對環境的影響等多種因素;合金的強度和硬度一般比組成它們的純金屬好,抗腐蝕性能也更好,合金往往有更廣泛的用途。

      課堂練習:書P8? 1 、 2 、 3

      作業:課本P8-94 、 5 、 6

      課后記:本節內容簡單、貼近生活,學生學得比較輕松。

    初中化學教案9

      【指導思想】

      從宏觀物質間的反應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就得了解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并通過微觀粒子在變化中的種類和個數的變化情況,真實的認識一個奇妙的化學世界,因此本節課的內容對學生來說要從宏觀走向微觀、從直觀形象的物質間的反應向抽象的微觀粒子間的重新組合過渡,為以后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和學好化學打好基礎。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特點:設置本單元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盡早建立起微粒觀,以便讓學生能更深入地認識身邊的物質,初步認識物質變化的本質。教材以學生熟悉的物質——水為載體,通過對水的三態變化、水的天然循環、水的人工凈化、水的通電分解、物質在水中的溶解等過程中分子運動情形的描述,幫助學生從微觀水平上構建對自己熟悉的一些宏觀變化現象的本質的認識,繼而在認識分子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了構成物質的另一種基本微粒——原子,進一步介紹了原子中的電子及其在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變化特點,發展了學生對物質微觀構成與變化的認識,這種認識的發展不僅會深化學生對自然界的物質的理解,更能激發他們深入研究物質的探索欲望。為了培養學生用化學方法認識物質世界的能力,在這一單元中,還穿插了一些科學方法、化學實驗方法以及科學思想教育的內容。

      本節授課內容是魯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兒單元“水和溶液”課題三“分子和原子”,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探究構成物質的微粒,為前期對化學知識的認識和物質間的反應從微觀的角度有進一步的認識,為以后學習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對化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物質之間所發生的各種變化,但都是從宏觀角度感受化學,但還不清楚或認識不到物質之間反應的實質,所以本節課對學生來說要將宏觀的物質間反應歸因于微觀粒子間的重新組合、尤其是對微觀粒子分子、原子的認識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各種現象和反應入手、以客觀存在的微觀粒子圖片等說明粒子的真實存在,在此基礎上講解分子、原子的性質,并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認識物質間反應的本質。做到實例舉證、客觀分析、歸納總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2、認識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3、運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學生熟悉的日,F象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來探索微觀世界,認識分子和原子;

      2、通過對微觀現象的討論,把對微觀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導學生用分子、原子的觀點分析比較兩種變化,進一步從化學變化中認識分子、原子特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增強學生對微觀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從宏觀現象,認識微觀粒子的運動,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教學難點: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提出問題】

      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為什么會減少?溫度升高,減少的越快?

      2、濕衣服為什么能晾干?放在通風處或陽光下干得更快?

      3、走近花園處,為何能遠遠聞到花的香味?

      4、放在水中的糖為什么不見了?水為什么能變甜?

      5、為什么把100毫升的水和100毫升的酒精混在一起,體積小于200毫升?

      6、為什么把品紅溶液放到水中能擴散?

      【教師講述】

      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學者對此問題的探究興趣,他們提出物質都是由不連續的微小粒子組成的設想,并以此來解釋上述現象。

      其實,通過科學方法早已證明,物質確實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構成的。我們可以通過先進的科學儀器掃描隧道顯微鏡可以真實的觀察到一些分子、原子的存在,并且還能夠移動原子。

      【幻燈展示并講解】

      圖3-6、圖3-7是苯分子結構和移動原子后形成的“中國”二字,這是世界上最小的漢字了。

      分子的性質:

      【教師舉例講述】

      1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千克;

      1滴水中約含有1.67×10-21個水分子;大約有15萬億億個水分子;

     。ㄈ绻袊13億人數1滴水中的水分子數,每人每分鐘數100個,則需要300萬年)

      (如果一個人每口喝下10億個水分子,每秒喝一口,則喝完一滴水中的分子,則需55萬年)

      【教師歸納】

      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活動與探究】

      1、向滴有酚酞的水中慢慢滴入濃氨水,有怎樣的現象?

      2、兩個小燒杯中分別放酚酞和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兩個小燒杯,則有什么現象?

      【教師歸納】

      分子是不斷運動的。(溫度越高,運動速度越快)

      ①氨氣在空氣中擴散

     、谔堑娜芙

     、勐劦交ㄏ、酒味

      ④樟腦丸的逐漸減少

     、轁褚路栏

      【教師舉例講述】

     、傧嗤|量的`同一物質在固態、液態和氣態時所占體積不同

     、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體積小于200毫升

      ③熱脹冷縮

      【教師歸納】

      分子間有間隔

      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1個H2O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

      再如:CO2、SO2、H2SO4、P2O5等

      【展開討論】

     、購姆肿拥慕嵌,水的蒸發和水的分解兩種變化有何不同?

      ②H2在Cl2中燃燒生成HCl,試分析分子和原子的變化情況?

      【舉例說明】

      ①水蒸發時,水分子本身沒有變,水的化學性質也沒有變;

     、谄芳t溶解于水時,品紅分子和水分子都沒有變,它們的化學性質也沒有變;

     、畚镔|“三態”變化

      【歸納總結】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物理變化時,物質的分子本身沒有發生變化。

      【展開討論】

      H2在Cl2中燃燒生成HCl,試分析分子和原子的變化情況?

      【舉例說明】

      ①水電解時,水分子變成了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學性質;

      ②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時,氫氣分子和氯氣分子都發生了變化,生成了氯化氫分子,氫氣和氯氣的化學性質不再保持。

      【歸納總結】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它的分子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別的物質的分子。

      【歸納總結】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動畫演示】

      水電解動畫演示

      氫氣和氯氣反應動畫演示

      【教師講述】

      所以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發生了改變,從一種物質的分子變成了另一種物質的分子。分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分子個數不一定變。

      【提出問題】

      在化學變化中,從一種物質的分子如何形成了另一種物質的分子呢?

      【討論總結】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成了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新的物質的分子。

      【舉例說明】

     、偎娊鈺r,首先水分子分解成了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2個氫原子結合成了一個氫分子,每2個氧原子結合成了一個氧分子;

     、贖2在Cl2中燃燒時,氫氣分子分解成了氫原子,氯氣分子分解成了氯原子,每一個氫原子和每一個氯原子重新組合成了氯化氫分子;

      【學生討論】

      電解氧化鋁生成鋁和氧氣。

      【討論總結】

      氧化鋁通電時,氧化鋁分子分解成了鋁原子和氧原子,每2個氧原子結合成1個氧氣分子,許多鋁原子聚積到一起成金屬鋁。

      在化學變化中,發生變化的是分子,原子沒有發生變化。

      如:在H2O中、O2中、Al2O3中氧原子始終是氧原子。因此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粒子。

      【歸納總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的粒子。

      化學反應實質: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首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間再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物質的分子。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的種類發生了變化,而原子的種類和個數都沒有變。

      分子構成物質

      原子構成物質

      原子構成分子

      【板書設計】

      分子和原子

      分子的性質: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

      2、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3、分子間有間隔

      4、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

      化學變化的實質: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首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間再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物質的分子。

      分子原子在變化中的情況: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的種類發生了變化,數目不一定發生變化;而原子的種類和個數都沒有變。

      物質、分子、原子與分子的聯系:

      分子構成物質

      原子構成物質

      原子構成分子

    初中化學教案10

      一、說教材

     。ㄒ唬┙滩牡牡匚慌c作用

      《化學式與化合價》是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4的內容。本節課主要講述了化學式、化合價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三部分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質化學式的寫法,這位過渡到本課題起到了鋪墊作用。為之后學習第五章《化學方程式》的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ǘ┙虒W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九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化學式的涵義;知道一些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能用化學是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并能利用化合價求化學式;了解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并能利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來計算物質的組成;能看懂某些標簽或說明書上標示的物質成分和含量。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討論交流,活動探究,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化學,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感情。

     。ㄈ┙虒W重難點

      1.了解化學式,知道元素、原子團的化合價。

      2.用化學是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利用化合價求化學式。

      3.了解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并會應用解決問題。

      二、說學情

      對于九年級的學生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對元素的概念和物質的`微觀構成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對數字的基本運算能力有一定的把握,這為化學式的有關知識學習打下了基礎。但學生在化學學科中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有強烈的好奇心,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直觀方法指導學生學習。

      三、說教法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采用談話法與講解法。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面向全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不同難度的問題,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

      四、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結合本節課內容,我將本節課的學法確定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前面學過的一些物質的化學式引入:元素可以用元素符號來表示,那么我們前面學習的氧氣、二氧化碳這些由元素組成的各種單質和化合物怎樣來表示呢?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期待錄找理由和證明過程。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ǘ┬率

      1.化學式的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課本81頁相關內容,對于化學式的定義有一個初步認識。然后以H2O為例,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該化學式的意義,教師進行指導并及時指出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并講解,得出化學式的定義及其意義。

      講解結束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與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意義是否相同?為什么?并組織學生討論符號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義?在學生有初步認知的基礎上,我進行歸納總結: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與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意義不同,因為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含該元素的原子個數。

      在此基礎上,通過多媒體呈現練習題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練習過程中,學生會出現一些錯誤,針對這些錯誤我進行指導并歸納總結,從而引出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時需要注意

      的事項。

      2.化學式的學習

      學生學習了化學式,為化學價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實驗測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組成,及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個數比,如不是這個數目之比,就不能形成穩定的化合物。在化學上,就用“化合價”來表示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目。引導學生看課本83頁表4-6“一些常見元素和根的化合價”,針對表格提出問題引發學生討論,問題如下:

     。1)化合價有幾種?是哪幾種?(讓學生明白元素化合價有下負之分)

     。2)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顯多少價?氫元素通常顯幾價?金屬元素通常顯什么價?非金屬元素通常顯什么價?

     。3)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多少?

     。4)在單質分子里,元素的化合價為多少?

      在此基礎上,組織兩個活動。活動一: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化合價記憶比賽,看誰記得多,記得準,評出“記憶之星”;活動二:讓學生編寫能幫助記憶的的化合價韻語、歌謠;顒咏Y束后,展示同學們的化合價韻語、歌謠或快板。通過活動,可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及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在學習了一些常見元素和根的化合價之后,應用化合價來推求實際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學式。通過學生小組討論練習的方式完成此部分知識的學習。練習如下: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的原則,已知氧元素為-2價,計算二氧化硫(SO2)中硫的化合價和三氧化二砷(As2O3)中砷元素的化合價。練習結束之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名稱,一般讀作某化某,如:NaCl讀作氯化鈉。有時還要讀出化學式中各種元素的原子個數,如:CO2讀作二氧化碳。

      3.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引導學生復習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了解相對分子質量跟相對原子質量一樣,也是相對質量。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引發學生討論,從而引出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相關內容。由于計算比較簡單,啟發學生自己學習,并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糾正錯誤。

      在有關相對分子質量計算教學完成之后,可讓學生傳看幾種商品(如醫藥、化學試劑、洗滌劑、食品等)的標簽或說明書,教給學生如何查看它們的成分、含量或純度,并適當講解化學試劑按純度分級的情況。

    初中化學教案11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環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意義。

      能力目標: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學會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揚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精神。

      學習重點:

      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

      學習難點:

      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學習方法

      實驗探究、交流討論。

      教學方法

      指導探究、主持討論。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測與對策

      [創設情景](故事導入)一人帶著一條狗走進一個山洞,走著走著,狗突然倒在地上,原來狗已經死了!瓕е鹿匪劳龅脑蚴鞘裁?

      [教師講解](小結并提出學習任務)幾位同學猜得很對,是由于山洞的下層充滿二氧化碳氣體所致。你們還知道其他有關二氧化碳氣體產生和消耗的途徑嗎?把你知道的歸納一下,填寫在學案上。

      [問題導入]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嗎?引入二氧化碳的奇妙變化(液態二氧化碳,固態二氧化碳—干冰)

      [播放錄像]光合作用,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滅火器、“干冰”的用途。

      [創設問題]你知道打開汽水瓶或啤酒瓶時冒出的氣體是什么嗎?如何驗證?

      通過此實驗,你還能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

      [演示實驗]在一個裝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注入少量水,迅速塞上單孔橡皮塞(連有導管、橡皮管和彈簧夾)并把導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燒杯,打開彈簧夾。

      [問題情景]我們同學每天都喝飲料,你對瓶子上的說明有哪些發現或有哪些疑問嗎?

      [ 提供信息]紫色石蕊試液遇到酸性物質會變紅,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和水是否會生成碳酸。

      [布置任務]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和水是否會生成碳酸。

      [布置任務]按照課本p43圖2-21設計一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并推測二氧化碳還有哪些性質。

      [演示實驗]把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燃著蠟燭的.燒杯中。

      [布置任務]通過以上的實驗探究和交流討論,你能說出奇妙的二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嗎?

      [家庭實驗]自制汽水:取一個洗刷干凈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80%容積的冷開水,再加入2gchmetcnv>白糖和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gchmetcnv>碳酸氫鈉,攪拌溶解后,迅速加入檸檬酸,并立即將瓶蓋壓緊,使生成的氣體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將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溫。取出后,打開瓶蓋就可以飲用。

      [交流討論]

      [思考、填寫]

      [觀看、了解相關知識]

      [實驗探究、觀察、思考、得出結論]

      實驗內容:將汽水瓶中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觀察實驗現象、解釋原因]

      [提問、討論、解答]

      [分析信息]

      [設計并實施實驗方案]

      [總結出二氧化碳的又一條化學性質: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

      [用自帶的堿面和醋完成實驗、得出性質]

      [觀察現象、說明二氧化碳滅火的原因]

      [交流討論、總結]

      [家庭實驗]

      有的學生可能聽說過這個故事,知道是山洞的下層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緣故。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經驗,會知道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

      學生可能知道舞臺煙霧,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

      學生對于實驗原理,實驗操作不會有太大困難。但要得出二氧化碳有關性質可能有些難度。

      學生在學習了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基礎上,解釋該實驗現象的原因不會有太大的難度。

      學生的問題可能是:瓶子標簽上寫的是碳酸水,為什么不寫二氧化碳飲料?

      對學生來說用“紫色石蕊試液檢驗酸”這一知識點是陌生的,需要教師的引導。

      方案可能有:直接向碳酸飲料中滴紫色石蕊試液;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等等。

      通過學生自主實驗、觀察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能得出二氧化碳的相應性質。

      該實驗生活氣息濃,趣味性強。

      課后反思:

      用故事導入,能使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在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時,用學生愛喝的雪碧做探究實驗,使學生從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整個課堂教學注重讓學生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探究實踐中逐步養成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在對課堂演示實驗中意外出現的失敗,教師要能機智的利用這一教學良機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就是從不斷的失敗走向成功的過程”的教育,更進一步提高課堂應變能力。

    初中化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認識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教學重點

      飽和溶液的概念。

      教學難點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教學用具

      燒杯、藥匙、酒精燈、帶鐵圈的鐵架臺;硝酸鉀。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什么是溶液?

      [設問]

      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水中,是否能無限量的溶解某種物質嗎?

      [觀察活動]

      【實驗】

      室溫下,在各盛有15mL水的兩個燒杯里,分別加入3g硝酸鉀和3g氯酸鉀固體,邊加入,邊攪拌,觀察溶解情況。(完成教材空白)

      板書一、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在溶解某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某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補充:

      1、該種物質不能溶解了,但還能在溶解其他物質,這個溶液是該物質的飽和溶液,但不是其他物質的飽和溶液。

      2、對于這種物質來說,該物質的量與溶劑的.量之比在飽和狀態下是一個固定的比值,而且是該溫度下的最大值。

      板書2、二者區別:

      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溶劑里,是否能繼續溶解該物質

      [設問]

      在講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時為什么要一定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某一溶液達到飽和后,能變為不飽和嗎?不飽和溶液怎樣才能達到飽和?

      [觀察活動]

      【實驗】

      向含有硝酸鉀不飽和溶液的燒杯里,繼續加入硝酸鉀,直到有固體硝酸鉀剩余。將所得飽和溶液,連同其中剩余的固體顆粒,轉移一半至另一燒杯中。向其中一燒杯添加水,邊加邊攪拌,觀察硝酸鉀的固體顆粒是否繼續溶解。把另一燒杯加熱,發生什么變化?(完成教材空白)

      板書3、相互轉化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小結]

      1、溶解量——物質在溶劑中被溶解的量。

      2、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3、溶液是否飽和,必須指明溫度及溶劑量兩個前提條件。條件一旦改變,飽和與否可以轉化。

      4、飽和與否,是以“不能再溶解”為標準的。易溶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可以較濃,微溶物質的飽和溶液仍會很稀。

    初中化學教案13

      【目的要求】:

      1.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ǖ谝徽n時)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B.氫氣C.稀有氣體D.水蒸氣

      (學生回答)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W生回答)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閱讀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投影:[觀察思考]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ㄏ确纸M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不同現象的原因。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并判斷是否純凈。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作業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ǖ诙n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投影:[思考討論]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管冷卻為止?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ńY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熱

      板書:氫氣十氧化銅銅十水(置換反應)

     。℉2)(Cu0)(Cu)(H20)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熱

      氫氣十氧化銅銅十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氧化劑

     。ㄓ羞原性)(有氧化性)

      還原反應: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作業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1]

      教學教案錄入:admin責任編輯:admin

    初中化學教案14

      一、本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酸和堿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

      2.了解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3.了解pH的變化范圍與溶液酸堿度的關系。

      4.會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度,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中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酸與堿的反應認識中和反應的特征,通過生活實例了解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廣泛應用。

      2、通過測定酸和堿溶液的pH,認識到了解溶液的pH有重要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應用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價值。

      2、通過pH的測定,讓學生認識到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生活中有重要意義。

      3、通過本課題的探究實驗,讓學生體會學習化學的過程,形成化學學習的持久興趣。

      二、本節教材分析

      酸和堿之間能發生中和反應,而且,中和反應在實際中有廣泛的應用,所以,教材沒有簡單將它作為酸或堿的性質來介紹,而是專門編成一個課題來說明。

      本課題從實驗入手來介紹中和反應。為了說明中和反應的產物,簡單介紹了鹽的概念。關于中和反應的應用,教材從酸堿性的角度說明了它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堿度──pH及其應用。

      本課題內容與實際生活和生產有密切的聯系,教材安排了2個活動與探究,目的是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增強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

      三、教學設計思路

      元素化合物課要以實驗為基礎,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操作實驗、分析實驗和設計實驗來感受、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發現和發展的過程,初步學會化學思維方法。本課題的教學設計精心改進課本上的一些實驗,讓實驗的設計與組合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化學事實,揭示反應規律。通過實驗設置情景,使實驗內容具有更多的思考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動他們的思維欲望。設計與實驗同步的問題組,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難點,有效地訓練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本課題的設計面向社會,緊密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聯系環境保護。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化學的視角發現、解釋和解決自己身邊發生的一些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啟迪學生的思維和培育學生品德。

      四、分課時的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中和反應及其在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目標:

      1.知道酸和堿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

      2.了解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酸和堿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

      教學難點:中和反應原理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演示實驗:用少量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反應,觀察現象,并觸摸試管。(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產生的熱量觸摸試管不明顯,故改為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反應)

      【提出問題】滴入試管中的氫氧化鈉和硫酸有沒有發生反應。

      【學生討論】可能有以下情況:

      1、無反應,因為無現象。

      2、已經反應,試管發熱。(物質溶解也可以放熱,不一定反應)。

      【引發探究】試管發熱證明反應發生,這一證據不太充分,有無更好的辦法證明確實已發生反應。

      【設計實驗】氫氧化鈉是堿、硫酸是酸,可用酸堿指示劑變色來指示反應是否完成。

      【實驗探究】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酚酞試液,再滴硫酸,直到變為無色為止。繼續演示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的反應。并寫出反應方程式。

      【學生討論】上述幾個反應有什么共同特點?

      【師生歸納】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學生討論】討論下列生活中利用中和反應的實例,歸納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1)一塊稻田土壤酸性太強,不利于水稻生長,怎樣降低土壤的酸性?

     。2)硫酸廠的污水中含有硫酸雜質,可以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有些胃藥中含有氫氧化鋁,它在人的胃內起什么作用?試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被蚊蟲叮咬后,叮咬處很快腫成大包,這是因為蚊蟲能在人的皮膚內分泌出蟻酸,從而使皮膚腫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消除腫痛?

      【師生歸納】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2、處理工廠廢水

      3、用于醫藥

      【板書設計】課題2 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

      一、中和反應: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H2SO4+2NaOH═Na2SO4+2H2O

      HCl+ NaOH═NaCl+H2O

      二、中和反應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2、處理工廠廢水 :H2SO4+Ca (OH)2═CaSO4+2H2O

      3、用于醫藥:2HCl+Mg(OH)2═MgCl2+2H2O

      3HCl+Al(OH)3═AlCl3+3H2O

      【課堂練習】

      1、⑴用鹽酸可以將鋁壺內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原理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但所用鹽酸不能過量,否則,鋁壺將被腐蝕,其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莆杆徇^多(主要是鹽酸)的病人常常服用含氫氧化鋁[Al(OH)3]的藥物,其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筛姆肗aOH溶液嗎? (填“可以”或“不可以”)

      ⑶用熟石灰、粘土和河砂混合制“三合土”的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2、在一張潔白干燥的濾紙上,依次噴灑A、B、C三種無色液體,當噴灑A時,濾紙上無明顯變化;再噴灑B時,濾紙上出現一只紅色小貓;最后噴灑C時,小貓逐漸消失;卮鹣铝袉栴}:

      濾紙上的小貓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畫的。

      第二課時 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pH

      教學目標:

      會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度,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中的意義。

      教學重點:pH和溶液酸堿性的關系

      教學難點:pH和溶液酸堿性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上課始把幾束頭發分別放入不pH溶液的燒杯中)

      【創設情景】用試管取少量較濃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較稀的氫氧化鈉溶液,分別滴入酚酞溶液,都顯紅色。

      【提出問題】利用酸堿指示劑,只能試驗溶液是酸性還是堿性,但不能試驗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有時僅知道溶液是酸性還是堿性是不夠的,經常還需要知道溶液的酸堿性強弱程度,即溶液的酸堿度,哪么怎樣表示和測定溶液的酸堿度呢?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來表示,pH的范圍通常在0—14之間: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它與溶液的酸堿度是什么關系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探究】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將被測液滴到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即可得出被測液的pH。

      酸 pH 酸 pH 堿 pH 鹽和水 pH

      較稀

      硫酸 較稀

      鹽酸 較稀氫氧化鈉 水

      較濃

      硫酸 較濃

      鹽酸 較濃氫氧化鈉 氯化鈉溶液

     。ㄗⅲ狠^稀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在50mL的水中滴一滴較濃溶液配制而成,現象區分明顯。)

      【提出問題】根據實驗結果討論溶液的酸堿度與pH的關系?

      【學生討論】1、酸的pH小于7,酸的濃度越大,酸性越強,pH越小

      2、堿的pH大于7,堿的濃度越大,堿性越強,pH越大

      3、中性溶液的pH=7,鹽和水的pH=7

      【師生歸納】酸性溶液的pH<7 酸性越強,pH越小

      堿性溶液的pH>7 堿性越強,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實驗探究】測定生活中一些物質的pH,并填寫表格。

      【學處閱讀】了解溶液酸堿度的重要意義

      【學生活動】觀察溶液酸堿度對頭發的影響。

      【板書設計】一、酸堿度: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溶液的pH<7 酸性越強,pH越小

      堿性溶液的pH>7 堿性越強,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二、了解溶液酸堿度的意義

      【課堂練習】

      1、棉花、小麥、玉米等農作物適宜生長在偏酸性的土壤中,而大豆不論在弱堿性或弱酸性的土壤中均適宜生長。現測得某塊田地的pH約為7.5,此地適宜種植( )

      A、小麥 B、棉花 C、大豆 D、玉米

      2、下表為家庭中一些常見物質的PH:

      物質 食醋 牙膏 食鹽水 肥皂水 火堿溶液

      pH 3 9 7 10 13

      蚊子、蜂、螞蟻等昆蟲叮咬人時,會向人體注入一種叫蟻酸(具有酸的性質)的物質,使皮膚紅腫、癢痛。要消除這種癥狀,可在叮咬處涂抹一些家庭中的常見物。它是下列中的( )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鹽水 C、火堿溶液 D、食醋

      3、下表為一些食物PH,對于胃酸過多的病人,空腹時最適宜使用的食物是( )

      食物 蘋果 葡萄 玉米 牛奶

      pH 2.9~3.3 3.5~4.5 6.8~8.0 6.3~6.6

      A、蘋果 B、葡萄 C、玉米 D、牛奶

      4、土壤的酸堿度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某地區土壤顯微酸性,參照下表,從土壤酸堿性考慮,在該地區不適宜種植的作物是( )

      作物 茶 油菜 西瓜 甘草

      最適宜的pH范圍 4.5~5.5 5.8~6.7 6.0~7.0 7.2~8.5

      A.西瓜 B.茶 C.油菜 D.甘草

      5、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漸滴入稀鹽酸至過量,下面敘述正確的是( )

      A、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PH逐漸增大

      B、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pH逐漸減小

      C、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PH逐漸減小

      D、溶液顏色不變,PH逐漸增大

      6、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 )

      A.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溶液 B.使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

      C.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的溶液 D.pH等于7的溶液

      7、對酸堿指示劑與pH試紙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都可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B.都可檢驗溶液的酸堿度

      C.兩者只能檢驗酸堿溶液 D.測試的意義相同,但測試方法不同

      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pH為零的溶液既不顯酸性又不顯堿性

      B.打開盛濃硫酸的試劑瓶塞,就可以看到白霧

      C.金屬氧化物能與酸發生中和反應

      D.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是酸性溶液

      9、現有50 mLpH=8的溶液,若想使pH變為3,應加入下列哪種溶液( )

      A.pH=0的溶液 B.pH=7的溶液 C.pH=14的溶液 D.pH=5的溶液

    初中化學教案15

      一、教學目的:

      知識:使學生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色、態、味、密度、熔點、沸點、水溶性等);使學生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觀察和描述木炭、硫、鐵,紅磷,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了解氧氣的主要用途,氧氣與人類的關系密切。

      能力:促進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以培養他們運用科學方法通過實驗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技能。

      過程與方法:在實驗中,觀察是指通過仔細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數據或變化的過程。觀察可以包括使用感官器官進行直接觀察,如肉眼觀察、聽覺觀察等,也可以使用儀器設備進行間接觀察,如顯微鏡觀察、光譜分析等。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獲得實驗現象的原始數據,為后續的比較、分析和歸納提供基礎。比較是指通過將不同因素、條件或組別進行對照,尋找其差異和共同點。比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實驗結果和現象之間的關系,并揭示出影響因素的重要性。對比分析可以采用定性比較和定量比較兩種方式,前者側重于描述相似點和差異,后者則依靠統計方法進行數據分析。分析是指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和數據,進行深入思考和解釋的過程。通過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認識實驗中所涉及的規律、機制或原理。分析可以采用歸納法、演繹法或形式邏輯等科學方法,以確保結論具有科學性和可信度。歸納是指從實驗數據和觀察結果中總結出一般性規律或結論的過程。通過將觀察到的特殊現象和數據進行總結概括,我們可以形成更為普遍適用的原則或模型。歸納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從具體的實驗中提煉出普遍的認識,為進一步的科學研究和實踐應用提供基礎。實驗中的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是相互關聯的步驟,它們共同構成了科學研究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通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深入理解實驗現象,揭示出其中的規律和機制,為科學知識的積累和創新奠定基礎。

      培養精細的觀察習慣和嚴謹的工作作風,是一種具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重要表現。

      二、 重點難點:

      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其現象的描述。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演示)。

      四、教學用具

      儀器:集氣瓶(5個裝有氧氣)、燃燒匙、酒精燈等。

      藥品:木炭、硫粉、紅磷、紅鐵絲、蠟燭,石灰水、氧氣。

      其它:火柴。

      五、 教學過程

      【問題引入】空氣中的成分可以按體積進行計算,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氮氣),其次是(氧氣),還包括一小部分的(二氧化碳)、(水蒸汽)和其他稀有氣體。那么我們如何通過實驗來確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呢?

      【回答】(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

      紅磷的燃燒實驗

      為了證明空氣中存在氧氣,我們為什么需要通過實驗而不是直接用肉眼觀察呢?

      氧氣是無色、沒有氣味的氣體,這是氧氣的什么性質?

      紅磷能在氧氣中燃燒,這又是氧氣的什么性質?

      【回答】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確認目標】本節課將學習氧氣的性質。要求:理解并記憶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熟練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

      【板書】一、認識氧氣的性質

      【問題討論】請學生觀察并描述一瓶氧氣的物理性質。思考一下,氧氣是否具有味道?氧氣能否溶解于水中?。

      【回答】無色、氣體,無味,可溶(不溶)兩種答案均可能出現。

      【提問】魚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氣來自哪里?

      【回答】靠腮呼吸。氧氣來自水中。

      【結論分析】根據以上推斷,我們可以得出氧氣在水中的溶解性屬于不易溶解型,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

      【板書】1、物理性質:

     。1)無色、無味的氣體。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氣大(同一條件下)。

     。4)液態(沸點—183°C)、固態均為淡藍色。

      【學生活動】看書、劃重點(或記筆記。)

      【問題討論】氧氣有哪些化學性質呢?

      提問:什么叫化學性質?

      【回答】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教師】既然化學性質要在化學變化中方可表現出來,我們就來進行如下實驗。

      【板書】2、化學性質

      【演示實驗】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1、將木炭加熱至紅,放入集氣瓶中。

      劇烈燃燒、發白光

      2、在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

      石灰水變渾濁。

      【提問】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瓶中產生了什么氣體?

      【回答】二氧化碳

      【結論】在氧氣中,碳會進行燃燒反應,并生成二氧化碳。請同學給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1)碳+氧氣二氧化碳

     。–)(O2)(CO2)

      【演示實驗】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觀察這瓶氧氣與前幾瓶有何不同?

      瓶底鋪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為什么

      將鐵絲加熱至紅伸入集氣瓶中。

      描述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提問】為何集氣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

      生成黑色固體的溫度很高,掉到集氣瓶底會怎樣?

      【討論】會引起集氣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氣瓶炸裂。

      【結論】這種黑色固體的名稱是四氧化三鐵,而不是我們之前所提到的由鐵緩慢氧化而產生的紅色氧化鐵。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會生成四氧化三鐵。請學生給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2)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e)(O2)(Fe3O4)

      【演示實驗】硫在氧氣中燃燒

      1、將硫粉放在燃燒匙中加熱至燃燒。

      現象:發出淡藍色火焰。

      2、將燃著的硫粉伸入集氣瓶中。

      現象:劇烈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產生一種帶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提問】這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物質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對空氣質量會造成嚴重污染。煙花和爆竹中的火藥主要由木炭、硫磺等物質構成,為什么在市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在市區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主要是考慮到以下幾個原因:

      1、空氣污染:燃放煙花爆竹會產生大量的煙霧和有害氣體,其中包括二氧化硫等物質,這些物質對空氣質量產生嚴重影響,會引發呼吸道疾病等健康問題,尤其是在市區這樣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污染積累更加明顯。

      2、火災風險:煙花爆竹燃放過程中存在著失控和火災的風險,一旦在市區燃放不當,可能引發火災事故,給居民和建筑物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

      3、噪音污染:燃放煙花爆竹會產生巨大的噪音,這對于市區內的居民和動物來說,可能造成嚴重的精神和生理壓力,并導致行為異;蛱用摰惹闆r。

      4、環境保護: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是為了保護城市生態環境,避免煙花爆竹引發的'火災或者空氣污染對植被、水體等自然資源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傊,禁止在市區燃放煙花爆竹是為了保護居民的健康安全、維護良好的環境質量和城市秩序。

      【回答】防止硫燃燒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氣。

      【結論】在氧氣中,硫燃燒后會生成二氧化硫。請學生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3)硫+氧氣二氧化硫

     。⊿)(O2)(SO2)

      【演示實驗】蠟燭在氧氣中燃燒

      1、將小半截蠟燭放在燃燒匙中,在酒精燈中點燃

      2、把燃燒匙伸入集氣瓶中

      現象:火焰猛烈地燃燒著,蠟燭很快就被完全消耗殆盡。密閉的集氣瓶內壁上凝結出了一些細小的水珠。

      3、在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

      現象:石灰水變渾濁。

      【提問】集氣瓶內壁有水珠生成是什么原因?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瓶中釋放出了哪種氣體?

      【回答】有水珠說明蠟燭燃燒有水生成,能使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反應有二氧化碳生成。

      【結論】蠟燭(石蠟)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請同學們給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4)石蠟+氧氣水+二氧化碳

     。ɑ旌衔铮∣2)(H2O)(CO2)

      【問題討論】通過上述實驗,我們可知,物質在較純的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得(),由此可見: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

      【思考并回答】(更劇烈),(活潑)

      【演示實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氧氣瓶中。

      觀察現象:木條燃燒起來了。

      【提問】為什么殘存火星的木條會再次燃燒起來?

      氧氣具有較高的化學活性,因此可以促進物質的燃燒。

      【問題討論】如何證明一集氣瓶中裝的是氧氣?

      【回答】將帶火星的木條抻入氣體中,若木條燃燒復燃,則證明此氣體為氧氣。

      【板書】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可以支持燃燒(助燃)

      【教師講述】我們常說一個物質的特性決定了它的用途,現在讓我們來探討一下氧氣的多種用途。

      【板書】二、氧氣的用途

      1、供給呼吸

      2、支持燃燒(助燃)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以及木炭、硫、鐵,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

      【隨堂檢測】

      1、對氧氣的物理性質,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ˋ)極易溶于水(B)在標準狀況下密度比空氣大

      (C)在變成無色液體(D)在變成白色固體

      2、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磷在氧氣中燃燒(B)鎂條在空氣中燃燒

     。–)氧氣由氣態變成液態(D)鐵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

      3、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時,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的是()

      (A)鎂帶(B)紅磷(C)硫粉(D)鐵絲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生成物是()

     。ˋ)氧化鐵(B)三氧化二鐵(C)四氧化三鐵(D)氧化亞鐵

      5、在進行氧氣中細鐵絲燃燒實驗時,錯誤的操作或現象是:

     。ˋ)在進行氧氣集氣實驗時,首先確保酒精燈加熱的細鐵絲(B)處于一個沒有水或沙子的集氣瓶底。

     。–)生成物為黑色固體(D)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

      6、檢驗氧氣的方法是()

     。ˋ)用火柴去點燃(B)用帶火星的木條去檢驗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聞氧氣的氣味

      7、要測定空氣中氧氣占的體積,最好在空氣中燃燒()

      (A)碳(B)硫(C)蠟燭(D)磷

      8、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時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是()

     。ˋ)硫粉(B)鐵絲(C)木炭(D)鎂帶

      9、以下是不同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特征現象: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會發生明亮的火花和產生紅色的火焰;碳在氧氣中燃燒時,會產生明亮的火焰和釋放出大量的光和熱;硫在氧氣中燃燒時,會產生強烈的火焰和散發出刺激性的臭味。

     。ˋ)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B)火星四射

     。–)發出淡藍色火焰(D)發白光

      10、如何鑒別二氧化碳、氧氣、空氣?(簡述操作過程)

    【初中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化學教案02-21

    初中化學教案08-31

    初中化學教案范文02-01

    初中化學教案優秀05-07

    初中化學教案(合集)05-17

    初中化學教案【推薦】05-17

    [熱]初中化學教案05-24

    初中化學教案(精品)05-24

    (熱)初中化學教案05-23

    初中化學教案(15篇)12-0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欧洲美婷婷久久 | 日本三级人妇在线 | 亚洲人成电影福利在线播放 | 亚洲伊人成大香线蕉99综合 |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在线 | 少妇把腿扒开我添69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