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精品15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經緯編織的基本方法。
2.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性表現能力。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3.學會用多種材料進行編織,利用材料的形、色組成圖案或畫面。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掌握經緯編織的基本方法。學會用多種材料進行編織,利用材料的形、色組成圖案或畫面。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用各種材料編織的動物成品、
學生準備:吸管、包裝繩、廢舊掛歷紙(裁成條狀)、塑料袋、棕葉等廢舊材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師生互動
1.利用CAI課件播放動物的視頻(魚、蝴蝶),師生互動導入。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幾位來自大自然的小動物,你們想不想見見它們呢?
根據課件的播放的視頻分別展示已經制作好的魚和蝴蝶,與學生共舞互動模仿動作!
2.揭題
你們瞧魚兒剛才和我們游玩、蝴蝶同我們一起飛舞,有趣嗎?你們看的出來,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嗎?
是用塑料袋、掛歷紙……(略)
:同學觀察的很仔細,這是老師用一些廢舊的材料,經過巧妙的編織而成的`。凑n件揭題:巧編妙織)
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1.教師分發編織成品,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探究學習。
你們今天是不是也想來學著編織一個呢?
老師這里還有幾個小動物,你們瞧!(逐一展示)我要將這些編織好的小動物分發給每個小組,同學共同觀察一下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可以動手拆一拆看看是怎樣編織的,最后向我匯報,看看哪個小組觀察的最快、最仔細!
2.學生共同討論,合作研究編織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教師。
聽了同學們的討論相信應該有結果了,請每個小組匯報一下吧!
三、學生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1.拓展思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通過剛才的觀察和學習,現在已經了解編織的方法,下面你們可以大展身手了:想想你們今天將用什么樣的材料來編織呢?要編織一個什么呢?
2.學生動手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四、展評教學
1.學生自評、互評
2.教師點評
五、教學拓展
1.利用CAI課件展示生活中的編織品,教師講解。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編織品,例如毛衣裝飾我們的生活;竹片編織的籃子可以為生活帶來方便;節日里的氣球編織帶來了喜慶的氣氛等等你們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編織物嗎?
2.教學升華,學科整合
我想生活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只要大家有心,廢舊的材料在我們手上也能變成美好的事物,讓我們大家共同環保,變廢為寶!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2
課題:
電腦美術
課時:
1課時
課堂類型:
設計 應用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掌握拉伸扭曲翻轉旋轉等電腦變形的基本方法。
2、培養學生對電腦美術的興趣,了解美術中變形在設計與生活中的應用。
3、應用電腦變形的.方法設計一張有趣的圖畫。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掌握幾種電腦變形的基本方法。
2、如何用變形后的基本形組織畫面。
教具學具:
電腦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
學生欣賞動漫課件并說說其變化特點(一會兒變大一會兒變小一會兒扭曲一會兒翻轉一會兒拉長一會兒縮身,小熊就象站在哈哈鏡前,有趣極了。)師;誰來說說生活中在哪還可看到變形的現象?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今天我們就來學學電腦大變身的游戲。
2、打開圖畫板,教師演示,讓學生用圖畫板上的基本形復習放大縮小與復制粘貼
3、出示正常基本形與變形基本形,(拉伸扭曲翻轉旋轉的小人等共八圖,)師:請同學們想想用什么操作方法能讓小人變得生動起來
A、出示六張正常基本形,學生兩人一組嘗試把六個小人進行變形處理
B、教師出示圖解,小結操作程序方法,并演示
方法1:選定基本形——圖象菜單——拉伸扭曲[翻轉旋轉]——水平垂直拉伸扭曲[翻轉旋轉]。
方法2:選定基本形——擊右鍵——拉伸扭曲翻轉旋轉
方法3:選定基本形——鼠標放在選定框的任意點,當變成箭頭即可拉伸變形
4、畫背景——粘貼基本形——復制拼擺——變形——調整構圖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作業要求:每人設計一個基本形,如:小魚或小鳥,汽車,花等,復制若干,進行變形練習。學生應用電腦變形的基本方法設計一張有趣的圖畫
四、小結:表揚優秀作業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3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龍的文化、歷史,以及在中華民族傳統中龍的特殊地位,知道龍的各部位的動物原型與象征意義。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小組探究學習的能力。通過塑造一個龍的新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引導學生體會龍的,樹立自己的民族,以我們是龍的傳人為榮。通過集體完成一件美術作品,培養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
教學重點:了解龍的文化、歷史,以及在中華民族傳統中龍的特殊地位,知道龍的各部位的動物原型與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通過塑造一個龍的'新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W生)收集有關龍的圖片資料、身邊動物的圖片、水彩筆或油畫棒。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圖片激趣,引出《龍的傳人》。
。1)課件展示:北京故宮九龍照壁,激發學生的興趣。
。2)議一議:為什么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我們的祖國是,我們是炎黃的子孫,我們是龍的傳人。
2.龍的由來(文化、歷史)
。1)龍的形象已出現了六千余年,它現在的形象經過了三個時期的演化。
課件:商周——秦漢,秦漢——隋唐,唐宋——明清
請學生說說這三個時期龍的形象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龍的歷史:紅山文化遺址——玉龍,趙州橋欄板雕刻——雙龍,北京故宮太和殿前云龍紋。
學生欣賞并判斷分別處于哪個時期?
(3)龍是古人對魚、鱷、蛇、馬等動物和云、虹、雷、電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形成的一種象征性神物。
①請學生找找龍的各部位各自分別具有由哪幾種動物的特征?
、谀氵在哪里見到過龍的形象?
請學生介紹、展示、交流——“豐富感性體驗”。
③“龍”作為吉祥的化身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愿望。你覺得龍還有其它動物的一些特征嗎?
、芨鶕愕乃伎寄隳苡蒙掀渌麆游锏囊恍┨卣鱽韯撛煲粭l,你心目中的龍嗎?
請學生說一說或相互形容你心中的龍。
3.創作實踐,審美體驗。
。1)根據你的理解和想象,創編你心目中的龍。
(2)自我,體驗審美情趣,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一些龍的傳說故事、龍舟賽的圖片、水彩筆或油畫棒。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龍的傳說故事——“激發興趣”
。1)龍的傳說——“龍生九子”
20展示資料、交流:
。2)你還知道哪些有關龍的故事?
請學生說一說。(鯉魚跳龍門)
。3)“龍”作為吉祥的化身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愿望。
我們是炎黃的子孫,我們是龍的傳人。
2.民俗傳統活動——“民族”。
(1)澳門回歸——舞龍慶祝。
墨西哥、日本華人舞龍迎新春,龍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象征。
。2)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用鮮花堆成的巨龍,象征中華民族的騰飛。
。3)端午節賽龍舟。
、俸喗槎宋绻澕皭蹏娙恕。②賽龍舟怎樣才能贏得勝利?——集體合作的團隊力量。
(4)學生展示交流自己賽龍舟圖片資料,豐富體驗和創作素材。
3.賞析作品——“內化知識”
書中的學生畫龍舟賽作業,請學生賞一賞、評一評。
4.創作實踐——“外化表現”
根據你的資料和你的想象,創作一幅激烈的龍舟賽的場景。
請學生想一想、學一學、畫一畫。
5.展示——“審美提升”
自我、同學建議、教師點評,體驗審美情趣,感受龍舟賽。
課后:布置學生做作“紙接龍舟”。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4
學習目標:
通過回憶和現場觀察,知道“近大遠小”是人們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出現的一種視覺現象。
能運用“近大遠小”的原理畫出較準確的有透視效果的風景畫面,體現縱深感。
訓練觀察能力,提高準確還原平面表現的水平。
重點難點:
理解“近大遠小”的原理,畫出有明顯的“近大遠小”透視效果的風景畫面。
表現“近大遠小”視覺現象的畫面時對直立物體的認識及再現。
學習準備:
教師準備:有“近大遠小”透視效果的風景圖片,如街道、鐵路、建筑、樹木等,制作“近大遠小”教具所用厚卡紙,大師的作品。
學生準備:外出旅游時的照片、繪畫工具等。
學習過程:
感知與體驗:
1、觀看。
。1)觀看有“近大遠小”透視效果的風景圖片以及同學外出旅游時的照片,老師向同學介紹畫面上的風景名勝,也請相片的主人向大家介紹照片中的風景,初步感受“近大遠小”的.情境。
(2)觀看西洋繪畫作品,如“通往弗拉基米爾的路”、達芬奇的“蒙拉麗莎”、凡高的“夜的咖啡館”等作品,
體會畫面的縱深感。
(3)觀看教師制作、演示道具:先取方形紙一張,然后在紙面中間刻三條與方形的邊相平行的三條線,最后折疊第四條邊并將中間的方形推平,產生透視效果,以此解釋“近大遠小”的現象。
2、同學分小組展開討論,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現象,看看究竟是哪些線發生了“近大遠小”的透視變化,除了“近大遠小”之外,你還發現了那些透視變化。
3、游戲。
同學將自己手臂伸長伸短,用手掌遮擋住觀察的視線,看看手掌離眼睛的遠近與觀看的結果有什么必然的聯系。
教師根據同學的討論作簡要總結:
創作與表現:
1、跟畫練習:
。1)教師在黑板上演示有縱向感的道路,學生臨摹。
(2)教師在道路兩旁由近到遠添畫樹木,學生臨摹。
。ㄌ崾荆航處熢趯W生跟畫的過程中要注意提醒他們關注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即凡是橫向的物體基本上都出現了透視變化,而縱向的物體基本上都沒有出現透視現象。)
2、創作練習:
。1)學生在已經畫好的草稿的基礎上自由添加道路兩旁的景物,除了注意表現出“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以外,還要表現“近清遠糊”、“近暖遠冷”等效果。
。2)再做適當添加,補充一些路兩旁的細節,如價格牌、自行車、行人等,將畫面畫完整。
評價與反思:
1、大家將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一起欣賞作品,看看哪一幅作品最有縱深感。
2、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有關透視現象的疑問,請同學和老師給予解釋。
3、教師和同學共同欣賞由國畫形式所表現的山水畫,比較其與西洋風景畫在表現遠近景物方法上的區別。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5
教學目標:
1、觀察、體驗美術作品中的節奏感。
2、通過繪畫或剪紙等方式表現美術的節奏感。
教學重難點:
1、對美術節奏的理解 。
2、用不同的材料設計圖形,表現美術的節奏。
教具學具:彩紙、剪刀、雙面膠、油畫棒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感受節奏
1、聽——音樂
2、看——兩幅繪畫作品
(1)繪畫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戶、柱子的有規律的排列、園林別墅中花草的間隔栽培。
。2)二方連續紋樣作品中垂直線、水平線、斜線、曲線的重復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復調和。
。ǘ┬率冢
1、通過聽和看同學們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和相同的感受?
(相同點:都能感受到節奏。不同點:聽覺的節奏感較為強烈,繪畫作品的節奏是一種形式感。)出示課題“美術的節奏”
2、生活中有發現的節奏嗎?這些節奏美嗎?為什么美?
3、節奏的運用和表現
(1)欣賞課本插圖:《自然界中的節奏》、《美術作品中的節奏》
小組討論:圖中分別給你什么感受,你最喜歡哪一種的表現形式,為什么?
(2)師:生活中處處有節奏,表現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古今中外大師、畫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達自己的情感,創作出了一幅幅優秀的帶有節奏感的美術作品。
。3)師生通過投影儀用彩紙、瓶蓋等材進行擺設體驗不同的節奏感。請同學形容一下不同的節奏給人的感受。
三、學生創作,教師輔導:
四、課堂展評:
五、小結:
4.課題:變一變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6
教學目標: 運用色彩的冷暖知識,讓學生感受到色彩的美。引導學生正確表達自己對色彩的感覺。提高學生畫色彩畫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請學生放置好學習水粉畫的用具及美術書,師生互問好。
二、 導課:
在第三課時我們認識了色彩的明度對比。知道明度對比一幅畫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使畫面色彩明快、效果突出,而且還能把物體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完全表現出來,給人一種節奏的美感。那么同樣在學習色彩畫的過程中還有一種對比也是比不可少的,那就是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新知識《色彩的冷暖》。(出示課題)
三、講授新課:
1、 啟動激趣
引導學生回憶冷色和暖色的概念,然后出示許多色塊讓學生根據其概念進行分類,分為冷、暖兩大類,用以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然后根據分類通過觀察讓學生自己總結冷暖色的特點:暖色一般偏紅、黃;冷色一般偏藍、綠。
2、質疑探究:偏紅、偏黃的一定是暖色嗎?偏藍、偏綠的'一定是冷色嗎?
3、總結:色彩的冷暖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4、質疑探究 :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冷色和暖色給我們的感覺不一樣,那么由冷色、暖色組成的畫面給我們的感覺是否一樣?出示四組冷暖圖片讓學生仔細欣賞、討論分析。
5、總結梳理 :先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后教師總結梳理。分別由冷色、暖色組成的同樣兩幅畫面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從而引出補色的概念,在次讓學生大概了解補色的知識。
6、學生繪畫:讓學生自己用涂色的方法去感受色彩冷暖對比中的美感。分三種情況:
冷色——冷色之間的對比
暖色——暖色之間的對比
冷色——暖色之間的對比
7、評價總結把色彩運用好的作業展示給學生欣賞,讓學生和教師一起評價,談其感受。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7
知識要素:
了解三原色的組合,感受間色
技能要求:
學生調色、配色技能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現:感受三原色,發現自己表現色彩的才能
實踐與創造:借助豐富的想象,創作自己喜歡的畫面
欣賞與評議:從各方面去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教學重點
三原色的搭配
教學難點
畫面的構思與水分的掌握
教學過程
一.欣賞與討論
1.展示大師作品,并介紹大師生平和作品特點。
2.欣賞、討論,交流對大師作品的感受。
3.分析作品所呈現的節奏感。
二.實踐與制作
1.教師示范水粉畫的技能技巧。
2.學生臨摹書本范畫。
3.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出、糾正。
三.交流與再創作
1.允許學生按大師的用色方法進行再創作。
2.教師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用以啟發他人。
3.給畫的成功的和不成功的學生繼續畫紙,以便再創作。
4.教師幫助能力相對欠缺的學生完成作業。
四.欣賞與問題
1.因作業顏色未干,面積展示時,用電吹風吹干。
2.欣賞、評論同學畫的創意和優點。
3.問題:因水分的原因,三原色之間的互相銜接會產生什么結果?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8
一、教學目的:
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畫一幅登山游戲線路圖,在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發展學生的創新。
二、教學難點、
重點:畫一幅登山線路的'游戲圖,進行登山游戲比賽活動。
三、教具準備:
范作、彩泥、彩色筆等。
四、學具準備:
彩色橡皮泥、彩筆。
五、教學過程:
。ㄒ唬⿲胄轮
1、組織教學。
2、欣賞老師的制作的登山圖,請個別同學上臺和老師一起玩一玩。
3、揭示課題:登山游戲
。ǘ┨剿餍轮。
1、觀察書本的圖例,說說他們做的和老師有什么不同?
2、學生回憶,班級以前組織秋游登山活動,所走過的線路,或自己和父母出游所爬過的山,可以分為幾個?奎c和終點。
3、組織各小組討論,怎樣把登山線路圖繪制成一張登山地圖,制作初稿。
4、學生匯報討論的結果,進行交流。
5、教師結合學生的想法,提出幾點意見和看法。
6、師按照個別學生的想法和學生共同在黑板上繪制一張登山游戲圖,稍做示范。
。ㄈ┚C合實踐。
1、作業:學生分小組進行繪制一幅登山游戲線路圖,同時用彩泥制作下棋必需的棋子。
2、要求:路線清晰、構圖完整。
(四)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練習制作。
。ㄎ澹
1、匯報游戲:學生以小組為主進行登山游戲玩一玩。
2、展示作品,交流。
3、師,布置下節課工具并要求同學好教室,做好保潔工作。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9
知識要素
了解間色的組合,感受復色
技能要求:
運用水粉畫技巧寫生盆花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現:通過圖片欣賞,發現常見物品中的美
實踐與創造:用間色和原色寫生盆花,并添加自己的創意
欣賞與評議:從色彩和用筆方面去自己與他人作品
教學重點
知道間色的形成,并能運用
教學難點
間色的調和,構圖的`安排
教學過程
一.示范與欣賞
1.教師示范三間色形成的過程,用課件做出三間色的來源。
2.學生試著在紙上調出三間色。
3.教師出示由三原色和三間色創作的作品給學生欣賞。
二.構思與構圖
1.欣賞盆花,并講解盆花的基本結構。
2.講解如何安排畫面(構圖)。
3.分析三原色和三間色在盆花的表現上如何安排。
4.畫出盆花的鉛筆小構圖。
三.創作與修正
1.提醒學生認真仔細觀察后再動筆。
2.直接用單色起稿,要求構圖飽滿。
3.顏色水分適中,不宜太干或太濕。
4.涂好的顏色不宜修改,以免弄臟畫面。
四.展示與
1.完成的作品平放在地面上。
2.相互欣賞并評論。
3.推薦喜歡的作品并說明為什么。
4.談談對水粉畫的感受。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0
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戲劇臉譜的特點、樣式及有關知識,學習臉譜繪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創造性地畫出一個臉譜樣式,提高對中國戲劇臉譜的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常見臉譜樣式的.繪制步驟及有關知識
2、臉譜紋樣的流暢、和諧與色彩的恰當運用。
教學準備:
課件、彩筆或水粉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設問導入
1、課件播放京劇節目,提問:這是什么音樂?(生答。引出戲劇)
除了京劇外,你還知道中國有哪些戲曲劇種?
戲劇表演除了要唱、念、做、打的功夫處,表演前還需要
做什么準備?
戲劇的化妝與生活化妝有哪些不同?
教師小結:戲劇化妝色彩濃重,形式夸張,具有象征性和約定俗成的程式。
2、課件出示張飛和角圖片并簡析形式特點
二、欣賞分析
1、在戲曲表演中,臉譜的描繪往往根據戲劇角色行當生、旦、凈、末、丑來分別對待,特別是凈、丑角臉譜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
2、課件打出資料,并講述不同樣式特點
3、課件錄像資料,讓學生再次欣賞并分辨角色行當
4、教師小結:臉譜既是化妝手段,也是裝飾性很強的圖案藝術,具有較高審美欣賞價值,人物的忠*善惡,愛憎分明地躍然臉上,為人民群眾所喜愛.
三、步驟演示
1、課件打出步驟圖,老師演示
(1)畫出頭形、定五官位置
(2)確定人物類型(紅、黑、反派、正派.....)
(3)用線畫紋樣(流暢、和諧、美)
(4)涂畫色彩(有主色、黑色和白色)
四、學生作業
1、大部份學生在作業紙上繪制
2、請幾個學生在黑板上別畫出生、旦、凈、丑臉譜。
3、放戲劇音樂,掛出“戲劇大舞臺”作業展示板
五、展評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臉譜,大家不僅知道了戲劇臉譜的審美價值所在,還自己繪制出了一幅幅生動的臉譜,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進一步去體會欣賞臉譜藝術,提高對戲劇藝術的欣賞能力,弘揚祖國傳統藝術。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1
教學目的:
學習初步的雕塑構成知識,培養學生抽象構成的能力,在紋樣的組合排列和色調處理中加深對圖案形式美(統一、變化)的感性認識。
重點:認識設計圖騰柱。
難點:1、對圖騰柱知識的理解。
2、運用泥團、泥條、泥塊形成點、線、面,簡練夸張地表現圖騰柱的主要特征。
3、運用紙制作圖騰柱。
教學過程:
一、欣賞引入新課:
出示課前準備的構成的'圖騰柱造型及教師的范品,指導學生仔細欣賞。認識這些圖騰柱有不同形狀、顏色各有特色。介紹圖騰柱的有關知識。
板書課題:圖騰柱(設計)。
二、講新課:
1.指導學生觀看課前準備的照片。原始部落認為某種動物或自然跟本氏族有特殊關系,而其當作本氏族的標志,形成圖騰。圖騰柱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引導學生發現圖騰柱的神秘抽象之處。
2.指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圖騰柱作品,引導學生嘗試探索如何折(卷)紙材畫成裝飾柱?如何卷成泥柱子塑造裝飾柱?你還能運用哪些材料和方法塑造與眾不同的裝飾柱?
3.圖騰柱造型大膽夸張,由各種不同形象大小穿插、組合而成,柱身遍布裝飾,別有情趣;講解設計步驟,邊講邊演示:
①畫出柱體外形;
、趧澐种w單元;
、厶砑友b飾紋樣。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繪畫、泥塑等),個人或小組創作一個裝飾柱。
四、講評:
完成作業后,舉辦裝飾柱大展,評出你最喜歡的作品,說說喜歡它的理由。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本冊教材“車”單元的第一課時,教材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大量與“車”內容相關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其中圖片資料尤為豐富,主要分為實物照片和繪畫作品——實物照片包含了不同時代、用途各異的車,繪畫作品也羅列了水彩、水粉、白描等各種綜合表現技法的學生作業,因而本課的教學主旨顯而易見。即:通過圖片的呈現,使學生獲得有關車的各種豐富信息,如車的名稱、結構、用途、歷史等,再通過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描繪自己感興趣的車,同時為下一課時“我設計的車”所屬“設計〃應用”領域的學習作好準備。
1.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接觸古今中外的不同車輛,了解其主要的組成結構、功效用途。
(2)技能目標:嘗試用喜歡或擅長的方式描繪車的外形,培養表現能力。
(3)情感目標:知道人類的造車歷程,探究車輛與人類生活之間的關系,知道與車輛制造相關的典型事例。
2.學習內容
學生初步接觸有關“車”的藝術性話題。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應當對車這種重要的機械有所了解,其中包括車的各個種類、車的多樣材質、車的基本結構、車的不同功用以及車的發展歷史等,知道人類的這項重要發明對自身有多么重要,對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發揮了怎樣巨大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還要嘗試以各種繪畫形式表現車的造型的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對圖片的欣賞,了解車的各方面知識,用自己學過的繪畫表現方法畫出自己最感興趣的車的造型。
教學難點:車輛的外形特點及其規律;以繪畫的形式對車進行造型的方法。
3.課時:1課時
二、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上網瀏覽并下載一些表現“車”主題的資料,如文字、圖片、音樂、影片,大師的畫作,學生繪畫用紙等。
學生準備:美術創作的工具及材料,課前查閱有關資料或向家長了解情況。教學過程:
(1)感知與體驗:
①觀看有關“車”的音像資料,認識各種車輛,再說說自己知道的車輛及其特點,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地區、不同用途、不同造型的車。
②教師對以上問題做簡單總結,介紹車的`發展。
、弁瑢W分4—6人小組展開討論,圍繞“人類與車”這一話題進行交流,說說人類為什么要發明車,車輛的發明和制造對人類的發展和進步有什么幫助。④各小組選派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討論結果,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簡單歸納和規律總結。從車的造型、材質、作用等方面進行分類概括并明確板書。⑤教師和同學對車的造型展開進一步探究,就其主要構成部分——車身、車輪的外形進行較為細致的觀察和分析,再對其中的細節做深入了解。如門、窗、頂、燈等。教師將大家的發言歸納整理后,以繪畫的方式在黑板上記錄下來。
(2)創作與表現:
同學以線描繪畫的形式對自己喜歡或熟悉的車輛進行表現。在表現車的整體結構
的基礎上注意細節的刻畫。
(3)評價與反思:’
、偻煌瑢W互相介紹自己所畫的車,并將作品展示在教師事先布置好的展示欄中。
、谛蕾p名畫當中畫家筆下的車。說說自己對畫作的看法,談談畫面中的車在整幅作品中的作用。
③想像未來車輛發展的趨勢,同學互相交流各人對未來車輛的看法。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3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綜合探索
教學目標:
1、向家長了解自己的成長過程,通過收集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照片,制作成長記錄卡。
2、引導學生用繪畫、手工等方法,創作出富個性特點、形式新穎的工藝品。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制作出形式新穎富有個性的.藝術作品。
2、圍繞生日聚會進行制作方法的啟發和創新。
教具學具:彩筆、彩紙、卡紙、盒子、毛線、雙面膠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日,小朋友喜歡過生日嗎?現在請小朋友們來談談生日時的趣事吧!
2、新授:
老師出示制作的成長記錄本,引導學生觀察制作。
(1)上面要有照片、圖片,可以是生日或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片段,另外附加一些文字的說明。
(2)注意版面的設計要有美感,色彩豐富。
3、教師展示各種工藝品引導學生用剪、折、畫、泥塑等制作方法發揮想象創作出各種富有個性,新穎有趣的工藝品。
4、欣賞課文圖例,鼓勵學生大膽創作。
三、學生制作,教師輔導
四、展示作品,讓制作者自已設計的作品進行描述。
五、舉行生日聚會,互贈自己所作的禮物。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4
教學目的:
1、認識重疊圖案的藝術特點,美術的節奏增強學生審美感受能力。
2、發掘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想象力《美術的節奏》。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美術教案)美術的節奏
教學重點:
學習多種形式的.重疊排列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處理重疊的遮擋關系。
教學具準備:
課件、彩紙、剪刀、膠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展示課題)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見物體互相重疊排列的現象,今天我們來試試看物體互相重疊會產生什么效果。
三、授課
1、通過課件演示,引導學生欣賞并提出問題,通過欣賞這些重疊的圖形你有什么感覺?
師歸納:通過把大小、形狀相同或不同的圖案運用多種排列方式進行重疊排列,能產生不同的美感。
2、啟發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你們在生活中看見什么物體重疊排列,具有什么美感?
3、師示范步驟:先構思設計好圖形后畫出或剪出圖形再進行重疊排列。
4、啟發學生進行創作設計。
5、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業要求:畫出或剪刀動物、人物重疊排列。
五、教師巡視輔導。
六、作品展示。
七、板書:人教版小學四年級美術教案——美術的節奏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5
教材分析:
教材第4頁列舉了楊桃、榴蓮、青椒、橙子、獼猴桃、蘋果、西紅柿、紫甘藍八種剖面十分有特色的蔬果,它們的外輪廓與內剖面截然不同。常見蔬果的外輪廓學生比較熟悉,教師可利用教科書中的圖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其剖面特征,啟發學生:大家由蔬果的剖面聯想到了什么?右下角的文字,提示冷暖色的運用可突出視覺效果。
教材第5頁上方,對本課作業進行了步驟解析,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也可依步驟演示繪畫方法。參考兩幅學生作品,從中借鑒色彩的表現方法。在拓展版塊,讓學生了解除了獨立的圖案,還可以拓寬創作形式,重復組合圖案形成連續紋樣。
教學思路:
本課是第1課的延續,內容是復習色彩的冷暖知識,但形式有所改變,是以學生身邊觸手可及的蔬果為創作主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吃水果時,多數是家長削完皮或切成小塊給他們吃,學生很少接觸蔬果的剖面。因而這一創作題材對多數學生來說是陌生而又奇妙的,較容易吸引他們的好奇心。教師可多展示蔬果的剖面圖片,為學生展現一個神奇的世界,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學生的創作需要鋪墊,教師應多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蔬果剖面,并大膽表述自己觀察到的結構特征。對于果肉與果核(種子),可嘗試用點、線、面去概括表現。教師可在引
導觀察的基礎上,示范繪畫,使學生能直觀地學習到如何將觀察到的剖面畫成形象飽滿的圖案:先用線勾畫出蔬果的輪廓,再依據剖面特征,畫出細節。最后,簡單復習色彩的冷暖知識,利用冷暖對比畫出艷麗的圖案。除了繪制獨立的圖案,也可以將獨立的圖案進行重復排列,組合成連續的'紋樣。
教學建議:
(一)引導階段
1.談話交流:學生說說自己喜愛的蔬果在外形和色彩方面有什么特征。
2.教師出示蔬果
以兩個楊桃為例,分別橫向與縱向剖開,引導學生觀察其剖面是什么形象,什么顏色。使學生了解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會有不同的發現。
。ǘ┌l展階段
1.教師示范用切好的楊桃片組合形式重復的“圖案”。
2.師生觀察分析教科書列舉的蔬果剖面,說說分別有什么特征。
3.教師分析教科書中的繪畫方法,學生學習如何用點、線、面概括、歸納剖面的形式美,如對稱、均衡、放射等。
4.學生構思
、俨捎檬裁词吖拭孢M行創作?
、谠鯓用枥L剖面?
、廴绾伪憩F畫面色彩的冷暖效果?
5.學生創作。
教師提示:細致觀察,抓住特征,形象描繪,注意色彩搭配。
。ㄈ┱故九c講評階段
將創作同一蔬果剖面的學生作品進行歸類展示、比較。選出效果較好的作品向全班介紹,同時針對作品中出現的問題,教師給予指導。
。ㄋ模┦帐芭c整理階段
整理美術用品,注意環境衛生。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05-18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02-18
四年級美術上冊教案03-03
四年級美術上冊教案05-20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06-30
四年級上冊美術書教案01-24
四年級人教版美術上冊教案11-19
人教版四年級美術上冊教案07-22
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2-22
美術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