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方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逐漸上升,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國發〔20xx〕113號)要求,推進《健康中國X行動(20xx—2030年)》心理健康促進行動、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實施,進一步加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質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底,實現提出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相關指標的階段目標,基本建成有利于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環境,形成學校、社區、家庭、媒體、醫療衛生機構等聯動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落實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的預防干預措施,加強重點人群心理疏導。
二、具體目標
(一)各級各類學校建立心理服務平臺,設立心理輔導室,依托校醫等人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機構、兒童福利機構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50%的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教育。
(二)60%的二級以上精神專科醫院設立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30%的兒童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精神(心理)門診。
(三)各區縣(自治縣)設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熱線;利用各種資源,建立24小時公益心理援助平臺,組建心理危機干預隊伍。
(四)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80%。
三、具體行動
(一)心理健康宣教行動。各類媒體要對兒童青少年及家長、學校教師、教育部門管理者、教輔機構從業者等加強心理健康宣傳,運用報紙、雜志、電臺、電視臺、互聯網(門戶網站、微信、微博、手機客戶端)等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全社會進一步樹立“身心同健康”意識,掌握應對心理行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教育引導兒童青少年安全合理使用電腦和智能終端設備,預防網絡沉迷和游戲障礙。各級教育、衛生健康部門指導學校和醫療衛生機構推廣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積極組織開展心理健康進學校活動,在學校公共場所設立心理健康公益廣告牌,開展心理健康公益講座。各級各類學校要建立以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職教師為骨干,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融入生命教育、親情教育、愛國教育,培養學生珍視生命、熱愛家人、愛國愛民的意識,培育積極心理品質。有條件的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每年至少開展一次面向家長和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要積極開展兒童青少年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倡導兒童青少年保持健康心理狀態、科學運動、充足睡眠、合理膳食等,減少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誘因。
(二)心理健康環境營造行動。各級衛生健康部門要會同教育等部門,倡導實施“心理滋養1000天”行動,共同營造心理健康從娃娃抓起的社會環境,重點關注孕產婦、2歲以內嬰幼兒及家長心理健康狀況,開展0~6歲兒童心理行為發育問題預警征象篩查。學校、村(居)委會、婦聯、關工委、共青團等機構和組織要密切關注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建立完善教師或家長暴力行為、學生欺凌行為、兒童青少年受虐待和受性侵害等問題的舉報渠道,發現相關問題或可疑情況時,及時采取措施,向有關部門報告,并注重保護兒童青少年隱
私。村(居)委會、婦聯依托“尋找最美家庭”等活動,引導家長傳承良好家風,關注自身和子女心理健康,依法履行監護責任,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培養子女健康人格和良好行為習慣。新聞出版、網信、廣播電視等管理部門要加大對網絡內容的監管力度,及時發現清理網上與兒童青少年有關的非法有害出版物及信息,重點清查問題較多的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短視頻、教育類APP等,打擊網絡賭博、血腥暴力、色情低俗等網站和APP,為兒童青少年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各級宣傳文化部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書刊、影視、動漫等傳播形式,組織創作、播出符合X市民的心理健康宣傳教育精品和公益廣告,利用影視、綜藝和娛樂節目的優勢傳播自尊自信、樂觀向上的現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識。
(三)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各級各類學校及托幼機構應當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制訂校園突發危機事件處理預案。高等院校要主動與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建立穩定的心理危機干預聯動協調機制,并設立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要實施傾聽一刻鐘、運動一小時“兩個一”行動,即促進學生每天與同學、家人有效溝通交流15分鐘;引導學生每天至少參加1小時體育運動。對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積極安排學生到有關單位觀摩體驗;組織開展“綠書簽”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學生綠色閱讀、文明上網,自覺遠離和抵制有害出版物和信息。教育部門要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調查,督促學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以積極導向將結果反饋學生家長。
(四)心理健康關愛行動。學校要對面臨升學壓力的初三、高三學生及家長開展心理輔導。對貧困(含孤兒等困境兒童)、留守、流動、單親、殘疾、遭遇校園欺凌、喪親等處境不利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愛,必要時開展心理干預。對精神障礙患者的子女,開展家庭關愛教育、輔助成長。對一般不良行為青少年進行心理輔導和批評教育。對疑似有心理行為問題或精神障礙的學生,教育部門要指導家長陪同學生到醫療機構尋求專業幫助。對患有精神障礙的學生,教育部門應當協助家庭和相關部門做好心理服務,建立健全病情穩定患者復學機制。普通學校要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招收能夠接受普通教育的精神障礙兒童入學。
(五)心理健康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各區縣(自治縣)有關部門要整合現有資源,支持醫療衛生機構提升心理健康服務能力,對軀體疾病就診兒童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評估,為有心理問題的兒童青少年提供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等服務。各級精神衛生醫療機構要開設心理門診,為兒童青少年患者提供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服務。要加大精神科醫師培養培訓力度,探索開展兒童青少年精神病學專科醫師培訓。已建有熱線的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及12320公共衛生熱線、共青團12355青少年服務熱線等,要對工作人員開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培訓,保障提供專業化服務,并向兒童青少年廣泛宣傳熱線號碼,鼓勵其有需要時撥打求助;教育部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納入“國培計劃”和地方各級教師培訓計劃,加強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心理健康相關知識培訓。學前教育機構、中小學結合家長會等活動,每年對學生家長開展至少一次心理健康知識培訓,提高家長預防、識別子女心理行為問題的能力;宣傳部門要協調各相關部門,在區縣、鎮街兩級設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長輔導中心,依托條件較好的心理咨詢站點,整合區域內心理健康服務資源,面向未成年人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與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對村社、學校等基層心理咨詢站點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長輔導中心的建設納入文明城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測評考核范圍。加強對各類媒體精神衛生相關新聞事件報道的指導和規范。各地各相關部門要重視各類突發事件中受影響兒童青少年人群的應急心理援助,針對兒童青少年特點制定完善相關方案,有效開展心理撫慰、疏導和心理危機干預工作。
(六)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完善行動。各區縣(自治縣)要加強各級各類學校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的建設力度。高等院校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室)建設,按照師生比不少于1:4000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小學校設立心理輔導室,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積極創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學前教育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開展以學前兒童家長為主的育兒心理健康教育,及時發現學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特殊教育機構、兒童福利機構要結合聽力障礙、智力障礙等特殊學生身心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心理品質。教育主管部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當地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統籌現有經費渠道,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發展性心理輔導和心理支持。要密切與村社聯動,及時了解遭受欺凌、校園暴力、家庭暴力、性侵犯以及沾染毒品等學生情況,并提供心理創傷干預。要創新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務提供方式,通過“校社合作”引入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或心理服務機構,為師生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務。要定期對教師開展心理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師心理疏導工作。有條件的學校要發揮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組織作用,積極開展同伴教育,增強同伴支持。民政、婦聯、共青團等部門依托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社區教育機構、兒童之家、青少年之家、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等活動陣地,整合社會資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民政、文明辦、衛生健康、共青團等部門發揮協調職能,依托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心理咨詢室、社會工作室(站)等搭建社區心理服務平臺,支持引導專業社工、志愿者面向社區開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文明辦牽頭建設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聯盟,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長輔導中心規范建設,拓展服務內容,增強服務能力。衛生健康、民政、殘聯等培育引導社會化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康復訓練機構為兒童青少年提供規范
化、專業化服務。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通過平安醫院創建等,推動兒童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等開設精神(心理)科。鼓勵有條件的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提供兒童青少年門診和住院診療服務。建立學校、社區、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等向醫療衛生機構的轉介通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與部門協調。各地要建立健全部門協作、社會動員、全民參與的工作機制,明確部門職責。衛生健康、教育部門要在心理健康促進與精神障礙發現、轉介、診斷治療等工作中建立協作機制;與民政、宣傳、文明辦、廣電、網信、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等部門和組織加強協作,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參與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的區縣,要將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融入到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中,積極探索適合X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模式。
(二)保障經費投入。各區縣(自治縣)統籌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做好資金保障工作,并加強對資金使用效益的考核。鼓勵各區縣(自治縣)建立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積極開拓公益性服務的籌資渠道,推動各項任務有效落實。
(三)加大科學研究。各區縣(自治縣)衛生健康、教育等部門要依托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兒童福利領域服務機構、學校、科研院所等開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相關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針對兒童青少年常見的心理行為問題與精神障礙,開展早期識別與干預研究,推廣應用效果明確的心理干預技術和方法。
(四)完善監測評估干預機制。各區縣(自治縣)衛生健康等部門要依托現有資源建設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數據采集平臺,追蹤心理健康狀況變化趨勢,為相關政策的制定完善提供依據。通過委托第三方等方式對工作措施落實情況及效果進行評價,對工作效果良好的經驗及時進行推廣。
本方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相關文章: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活動方案(通用15篇)09-23
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方案12-29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活動方案01-30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活動方案01-30
學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11-18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方案優秀11-14
青少年心理健康實施方案優秀01-31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活動方案(9篇)01-30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活動方案9篇01-30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活動方案精選9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