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6個字。
2.自主積累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4.了解課文內容,懂得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培養學生喜愛大熊貓的情感,樹立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1.按要求認字、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學文,了解大熊貓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培養熱愛大熊貓的情感,樹立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三、教學難點
1.掌握會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四、教學準備
識字卡片和有關大熊貓的錄像資料。
五、教學時數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請學生猜謎語:“像熊比熊小,像貓比貓大,竹筍是糧食,密林中安家。”教師板書貼出大熊貓的圖片。
2.啟發談話:“你喜歡大熊貓嗎?”激發興趣,教師給每位同學一張熊貓的圖片,請同學們貼在自己的胸前。
3.教師和學生打招呼:“可愛的大熊貓們,你們好!一會兒大家要認真讀課文,向我們介紹介紹自己。”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讀題質疑:什么是國寶?
2.借助拼音讀課文。
3.自學生字讀音。
4.出示帶有生字詞的句子,讀一讀注意把字音讀準。
5.再單獨讀一讀生字詞,你認識它們了嗎?請你讀一讀。
6.再讀一讀全文,兩個同學互相聽一聽字音讀得準不準。
(三)學習課文內容。
1.分自然段指名讀文。
指名讀,其他同學思考,你最想向大家介紹你的哪些情況?
2.朗讀感悟。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對大熊貓哪方面的情況感興趣,就來讀哪部分內容。
教師隨機板書:故鄉樣子習性等內容
(1)我來向大家介紹我的故鄉……
(2)我向大家介紹我的樣子(模樣)……(學習第二自然段)
填空:我的樣子很(可愛)。()的身子,()的尾巴,身子()。
朗讀體會大熊貓的可愛。
練習背誦。
(3)我來介紹我的習性。(學習3、4自然段)
看大熊貓生活的錄像,體會它的可愛。
感受動作“慢悠悠”。
指導朗讀,體會可愛。
3.多可愛的大熊貓阿!生活在中國,你們感到高興嗎?為什么?
4.指導朗讀第五自然段,讀出自豪幸福的語氣。
5.你還愿意向大家介紹哪些關于大熊貓的知識?
6.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
怎樣做才能使它們更好地生存下去?
(四)作業。
課下搜集有關大熊貓的資料,練習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板書設計:
我是國寶
稀少
故鄉中國
樣子可愛
習性爬樹
吃箭竹、竹筍
第二課時
(一)背誦課文,復習舊知。
誰愿意看著插圖,給大家介紹一下可愛的大熊貓呀?
(二)復習生字。
1.教師用課件演示:請學生帶讀生字詞,指名認讀生字。
這些字寶寶回到課文中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2.請學生自由練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三)記憶生字。
1.小組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最有效的識字方法記憶生字。
2.匯報自學情況:說一說,你們記住哪個字了。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3.及時評價:教師及時給予表揚、鼓勵。
(學生自主記憶生字的方法很多,教師要善于發現,及時點拔,總結、提升學生的認識。如以舊代新記憶,加、減部件記憶,編兒歌、猜謎語記憶等。)
4.質疑:你們認為哪個字比較難記憶?
5.針對學生的質疑,進行教學,師生共同想辦法解疑。
6.如果學生沒有疑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記憶。
(1)慢:注意右半部分上面是扁日,中間不是“四”字。
(2)很:右邊不是“良”字。
7.教學課件演示:字寶寶都回到課文中去了,請學生自由讀課文。
(四)指導書寫。
1.請學生看看課本中的“田格”字帖,說說希望老師幫你們寫好哪個字。
2.學生反饋,教師演示教學課件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書寫。
3.通過教學課件,重點指導:“國和黑”的書寫及占格。
請學生觀察“國”字的結構。
(1)請學生說說怎樣寫這個字才漂亮。
(2)教師板書,注意“國”字的占格。
(3)外面的“口”寫在田字格的中央,里邊的'“玉”字要寫清楚。不要寫成王。
請學生觀察“黑”字的結構。
(1)請學生說說怎樣寫這個字才漂亮。
(2)教師板書,注意“黑”字的占格。
(3)上半部分不是里外的里字。
4.請學生當堂進行寫字練習:一個字寫一遍,遇到難寫的字可以多寫幾遍。
(教師在行間巡視,了解學生書寫情況,可以做有針對性的個別同學的輔導。)
(五)詞語積累。
1.讀讀“我的詞語庫”中的詞語。
2.讀詞語:胖胖的、短短的、圓圓的、黑黑的。
3.練習運用:胖胖的(小手)黑黑的()
短短的()圓圓的()
4.你還知道哪些這類的詞語?
(六)作業。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習作指導
教學重點:習作指導
教學難點:習作指導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讀的書也越來越多。精彩的故事情節吸引著我們。書中的主人公常常牽動著我們的心。我們為他們的快樂而微笑,為他們的痛苦而流淚,為他們的命運而擔憂……
讀了文章,何不把自己讀書后的體會和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呢?
二、明確習作要求(課件出示)
1.學生自由讀"習作7"。
2.明確本單元的習作要求:寫讀后感。
3.弄清什么是讀后感。即:讀了文章、書籍后有體會,有感想,把它們寫下來,就是讀后感。
4.明確寫讀后感的好處。即:可以提高自己認識事物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開拓思路
1.小組內討論、交流:如何寫好讀后感?
2.全班交流。
3.教師:寫一文章或一本書籍的'讀后感,首先要讀懂這文章或這本書籍,知道文章或這本書主要講了什么,想告訴我們什么。
寫讀后感,可以就整文章來談,也可結合文中的部分來談。
四、指導選材
1.談話:回顧自己課內外讀過的書或文章中,最讓你難忘或深有感觸的人物、情節,想一想自己當時的讀書感受及聯想到的人或事,跟他人說一說。
2.與同桌交流。
3.小組內交流。
4.說得好的,每小組推選1-2人,在全班交流。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學會聲母y、w,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習y、w和單韻母的拼法;
3、學習整體認讀音節yi、wu、yu和它們的四聲。
教學重難點:
掌握聲母y、w的發音,記形和正確書寫,整體認讀音節yi、wu、yu的四聲。
教學準備: 幻燈、卡片
教學時間: 二教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抽讀字母卡片i、u
2、說說i、u的名稱(單韻母)
二、教學語境歌
1、出示語境圖;
2、說說圖上畫了誰?他們在干什么?
3、師:媽媽這么關心嬰幼兒,那么我們來看動物媽媽怎么做的說說圓圈內畫了什么?它們在干什么?
4、教學語境歌;
(老烏鴉,叫嘎嘎,捉條蟲子喂娃娃,秋風起,天氣涼,媽媽為我做衣裳。)
師范讀、領讀
5、師:y和w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最后兩個聲母,這堂課我們們先學聲母y。
三、教學聲母y
1、教學聲母y的讀音
(1)、幻燈:圖上畫的是什么?
(2)、把“衣服”的“衣”讀得輕短些,就是聲母y,也叫大衣。發音時,同韻母i有點相似,但是聲母y要讀得響而長,韻母i要讀得輕而短。
(3)、范讀、自讀、指讀。
2、教學聲母y的字形
(1)、聲母y像什么?
順口溜:古人衣領y y y 大樹杈y y y
(2)、聲母y的寫法,同桌討論。
第一筆右斜,第二筆左斜彎,兩筆寫成y y y
四、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i和yu
(1)、聲母y大衣,單韻母i小衣,小i小i膽子小,出門要由大y帶,大y和小i在一起就組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i
(2)、比較yi和Y的區別
(3)、yi的.四聲(讓學生當小老師教小朋友讀)
yī yí yǐ yì
醫 姨 椅 意
指名讀、齊讀
(4)、練習四聲兒歌
媽媽是醫生,阿姨來看病,坐在椅子上,媽媽注意聽。
(5)、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和四聲
(6)、大y和小i、ü都是好朋友,一起組成整體認讀音節,ü急急忙忙跑到y后面,組成整體認讀音節時,連帽子都跑掉了。
(7)、yu的四聲(讓學生當小老師教小朋友讀)
yū yú yǔ yù
淤 魚 雨 玉
指名讀、齊讀
(8)、教學聲母y和單韻母a組成的音節
y→a→ya 說說ya是由哪兩局部組成的?
yā yá yǎ yà
鴨 牙 啞 亞
五、鞏固練習
1、抽讀音節
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2、區別聲、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
y i ya yu yi
六、作業
謄寫聲母y一行;
說明:對剛入學的兒童來說,學習漢語拼音是相對籠統枯燥的。要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率,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在本課教學中我就恰當地運用了情境法、圖片、故事,如聲母y和韻母i發音相似,為了使學生區別這兩個音,把聲母y叫大衣,單韻母i叫小衣,這樣給它們起個固定的名稱后,學生就不會再混淆了。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學習按時間順序,抓住書籍演變過程中各個歷史階段的特點,說明書籍演變過程的寫法
2.學習運用做詮釋、舉例子、列數據、作比較等多種說明方法介紹各階段的書籍
教學方法:
結合書后練習,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步驟:第一課時
正音解詞
懿(yì) 煎熬(jiān)(áo) 造詣(yì) 殷商(yīn)
肩胛骨() 祭祀(sì) 雛形(chú) 牘(dú)
東方朔(shu) 帛書(bó) 諜報(dié)
解題:
“從……到……”句式,常常用來表示空間位置的移動,或表示事物的發展過程。甲骨文是我國起源最早的殷商文字,“縮微圖書”是采用電子或激光技術把圖書縮拍到膠卷上,一般縮到原書大小的四十八分之一。課文的題目“從……到”表示了一種演變過程,文章說明的既不是“甲骨文”也不是“縮微圖書”,而是書籍的發展歷史。
快速閱讀課文,在課文中標注各類書籍名稱,出現時代、使用材料、制作方法及特點。
按要求填寫書后練習一的表格(訂正)。
根據上面的圖表,看看書的發展演變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一)雛形階段(甲骨文)
(二)遠古階段(簡牘、帛書)
(三)古代階段(手抄、雕版、活字書)
(四)近代階段(形形色色的書)
(五)近年階段(奇妙的書)
在介紹書籍演變過程中,哪些階段詳細介紹?哪些寫得簡略?為什么?
(古代以前的書籍介紹較詳細——因為這些知識一般人知道得不多,詳細些才能說清書的源流。
近代書籍,說明得簡略——因為平時使用多,比較熟悉,所以從略。
近年出現的“奇妙的書”介紹較詳細——因為它代表先進技術,預示書籍發展的前景,一般人還比較生疏,所以介紹得較具體。)
就從古至今的'這些書籍來看,哪些介紹得具體?
(甲骨文,不但具體介紹,它的材料制法、內容,還特講了一個故事,說明了甲骨文的發現過程——因為甲骨文是書籍的“雛形”,是源頭。
簡牘,詳細說明了制作方法,還講了三個故事,以證明確有這種書,說明了簡牘的笨重,增加文章知識,趣味性,活字印刷的書——因為它一直沿用至今,是書籍演變進程的一個里程碑。
視盤和縮微圖書——它們是“奇妙的書”的代表,而且技術新穎,需向讀者說明,且縮微圖書以其小,方便、容量大與笨重不便的遠古簡牘形成鮮明對比,是介紹書籍演變進程的終點。)
第二課時
課文分析:
1節、課文開頭從詮釋“甲骨文”的概念入手,因為甲骨文是“書籍的錐形”,作者在這里也是為了扣題,使開頭開門見山。
“早在3000多年前”點明演變過程的開始時間。
2節、由甲骨文上記載的內容,推斷出是殷商時代的收籍,進一步推斷出“書籍的雛形”,“可以說 ”三字,對雛形予以限制,說明這是根據現在發現的材料所作的結論。
3節、點明“正式的書籍”出現的時間,照應了雛形書籍出現的時間,說明這是書籍演變過程的第二階段。
準確的說明事物的概念,也就是準確的說明了事物的特點,課文在這里就解釋了“簡、牘、策”的概念,在說明“策”的時候,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引用傳說)概念給人以抽象的印象,而傳說則給人以具體的印象。
制書的材料有哪些呢?比較缺點:
8節、比較兩種印刷技術
1.書籍演變的總特點?(由落后變為先進)
2.為什么書籍在不斷演變呢?(科學技術發展)
語文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集體由許多人組成的,每一個人都在影響著集體,如果大家都為集體出力,集體才能越來越好,而在一個好的集體中生活,又有利于個人的成長。
教學目的
1、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幼兒能基本認識生字,指讀課文。
2、通過教學讓幼兒了解什么是好集體,以及萌發對集體的熱愛。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重點與難點
對生字的認讀,并有感情的指讀全文。
過程設計
1、版面設計,角色激情導入
師:“小朋友們我們36個孩子組成了一個大集體,多讓人開心,那怎樣才能組成一個好集體呢?我們一起來學習小朋友眼中的好集體吧。”
出示詩歌《好集體》。
2、指讀掛圖
(1)拍手跟讀一遍
老師及時表揚并提出新要求
(2)指讀掛圖一遍
注意指字的正確并進行常規教學
3、生字教學
(1)孩子們的表現非常滿意,但是有些生字孩子們還是不能完全念好。要我們一起來把生字寶寶都學會好嗎?
逐個出示生字并組詞:
集(集合、集體) 體(身體、體積) 滴(雨滴、水滴) 買(買車、買房) 習(學習、習慣) 團結
(2)文字搬家
反復敲打交織照應生字,并把生字分發給上課表現好的孩子。
(3)文字回家
字寶寶和小朋友玩的很開心,可它們想回家了,孩子們能找到字寶寶回家的路嗎?
要求孩子能把字卡放回掛圖的相應文字上面
4、看書本指讀詩歌。
(1)分發課本,孩子正確指讀全文,遇到困難及時幫助。
(2)生活談話“我們的班集體”。
5、搶答字卡分發禮物結束課堂
“孩子們今天的表現真是棒極了,會指會念還認識了這么多生字,為了表揚大家,我還有一份禮物哦。只要你認識這些生字寶寶,字寶寶就會跟著小朋友回家了。”
活動反思
懂得個人離不開集體,要熱愛集體,關心集體。自教學活動誕生起,教育實踐者和教育研究者都一直在追求著以最少的教學所耗獲得最大的教學所得,重視并尋求有效教學的方法和途徑。在幼兒園日常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教師精心地設計活動,投入地組織教學,卻是收效甚微。這些低效的教學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我們確立了從以下角度來思考幼兒園集體教學的有效性,即教學目標的價值理性;教學中介的工具理性;教學的復雜性對有效教學的影響以及如何看待和使用有效教學的標準。
這次活動讓我真的收獲不小,除了在大的方面讓我學習到很多之外,小的方面也讓我在自己的語言課上嘗試了一下自己的方式,從中我也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不要緊守教參中的設計過程,教參只是教師的一個參考資料而已。另外我有了一個最大的感受,放松自己,盡量去做好,不要想結果,只有你放開了,孩子才會無拘無束。
語文教案 篇6
引子: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教學目標:
1、理解這部獨幕劇揭露的兵禍戰亂給社會和家庭帶來的災難,及其對軍閥混戰罪行的控訴。
2、學習本文精練通俗、思想內容豐富的語言。
教學過程與方法:
1、對本課的教學,教者可根據學習目標,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的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2、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于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1、重點
學習本文精練通俗、思想內涵豐富的語言。
2、難點
對于本文主題的理解與兩個兒子形象的理解。
3、教學突破
本課的課堂教學要堅持“以讀為主,以講為輔,讀練結合”的原則。講課時,以討論為主,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和見解,重點講清學生理解不透徹、含糊的地方。
充分利用話劇的特點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課本劇的表演能力。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等
教學步驟:
第一教時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大家也許聽說過著名的作詞家田漢先生吧,他是現代著名的話劇作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部獨幕劇——《江村小景》。
首先請同學們聽我介紹一下這部話劇的主要思想內容:
這部獨幕劇的主題是揭露兵禍戰亂給社會和家庭帶來的災難,控訴了軍閥混戰的罪行。主題通過三個方面加以表現:一是弟兄之間互相槍殺的故事情節,二是弟兄倆,尤其是長子的人性扭曲,三是母女倆生活理想的破滅。
請大家思考:這篇課文給你的感受是什么?
(學生自由思考并討論,后交流)
二、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請大家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瀏覽全文,思考全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學生瀏覽課文,思考)
2、指名同學回答。
(參考答案: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老母依舊在做活”,主要寫母女對白,為后面情節的發展做必要的鋪墊和交代,同時也表現那個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追求。第二部分從“已而聞叩門聲”到“不,孩子……這些日子這兒查得很嚴”,寫長子回家,母子相逢,長子敘述在外的經歷。第三部分是剩下的部分,寫兄弟互相殘殺。
3、教師分析講解第一部分:這一部分是情節的開端,通過母女的對白為后面的情節開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和鋪墊。先是由女兒要進城讀書引出二哥這個人物,然后再由母親對女兒命運的慨嘆引出大哥這個人物,女兒的聯想表達了妹妹對哥哥的思念,也是后文情節暗示。這一部分內容,可以說無一閑筆,人物的每一句臺詞都和下文的情節有著緊密的聯系,都是必不可少的交代和鋪墊。
問:請大家思考——我能說說女兒的性格如何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學生思考、交流)
(參考答案:女兒的性格較為鮮明,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憧憬和希望的女孩子。在那些日子里,她一心想著要進城去讀書,外界的思想絲毫不能改變她的想法,表現出她對新生活追求的執著。)
4、女兒是這樣的一個人,很值得人們同情,那母親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參考答案:母親的形象代表了當時更為普遍的廣大群眾。她最大的理想是讓兒子結婚,傳宗接代,這樣的理想在當時是很普通的理想,但最后也破滅了。)
5、指導學生聯系全文,比較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的戲劇氣氛。
(學生看書,思考,討論,交流)
(參考答案:這一部分在氣氛上和第三部分不同。盡管是動亂年代,但母女的對白還洋溢著溫馨的氣氛,這和第三部分兄弟互相殘殺的結局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用古人評論的`話來說,是以喜寫悲,愈見其悲。
6、指導學生分角色表演這一段對白。
三、分析第二部分
1、請大家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瀏覽這一部分的情節,揣摩長子的性格,并思考:長子的性格是天生如此嗎?如果不是,又是如何形成的?
(學生看書,思考,討論,交流)
(參考答案:長子的當兵經歷扭曲了他的靈魂,使他不分好歹,不知是非,養成了一種土匪習氣和兵痞性格。他的經歷塑造了他的性格,釀造了兄弟相互殘殺的悲劇。他即使不是死在弟弟的槍口之下,也很快會莫名其妙地死在不知什么地方的戰場上。
2、請幾名學生分角色表演這一情節。
(學生揣摩,表演)
四、分析第三部分
1、請大家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閱讀課文的第三部分內容并思考:這部分主要寫了什么?
(學生看書,思考,討論,交流)
(參考答案:這一部分先寫長子對妹妹的調戲,然后寫兄弟之間的沖突,最后寫母親的哭訴。)
2、引導學生思考:兄弟倆矛盾的導火線是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參考答案:長子的流氓習性推動了故事的發展,又最終使兄弟倆的矛盾激化。)
3、引導學生思考:長子如果沒有這種種陋習,那么兄弟倆也不會相互殘殺。那么母親的哭訴又說明了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參考答案:母親的哭訴,揭示了主題,即老百姓在這樣的社會里是沒有出路的。)
4、教師小結:
這一部分,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巧合手法,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剛巧在女兒出去時,長子回家,剛在在母親出去借便服的時候,女兒回家,剛巧在長子對妹妹非禮的時候,次子回來,而又剛巧在次子對長子開了槍的瞬間,母親才回到家。這樣的時間安排,如果有一個發生錯位,悲劇就不可能發生。
5、組織血色懷念感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內容。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三部分內容)
五、引導質疑,明確主旨
1、引導學生思考:劇本這樣的情節安排,合理嗎?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有人認為,這個獨幕劇的情節有許多地方不太合理,一是巧合太多,世界上哪有這么多湊巧的事情,二是長子回到自己的家里對回來的妹妹調戲不太可能,即使不知道是自己的妹妹,調戲到自己家里的女孩子也不合情理,但一般認為,藝術的真實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實,它強調的是在事理發展的邏輯上能夠成立,而戲劇藝術更追求的是結構的緊湊與矛盾沖突的激烈,容許情節超越常規地發展,甚至是夸張式的發展。
2、引導學生思考:母親的理想是什么?其理想的破滅說明了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參考答案:母親的理想是給兒子結婚,延續香火。但她這樣普通的理想最終都破滅了,說明了在那個時代老百姓是沒有出路的。)
六、總結全文
1、小結本文的主要特點:情節典型,主題深刻;故事緊湊,結構嚴謹;矛盾沖突,主線突出。
2、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參考答案:通過一個家庭弟兄互相槍殺的故事,抨擊了動亂時代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控訴了戰爭的罪行。)
七、布置作業
課后聯系與《學習與評價》
板書
江村小景
情節典型主題深刻
故事緊湊結構嚴謹
矛盾沖突主線突出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詩經教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