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1
教學目標:
認知:針對側鋒、中鋒、干筆、濕筆等不同運筆用墨的方法,及得到的效果進行探索與交流。
情意:對比自然中的花鳥,欣賞研究一幅花鳥畫,了解畫家用筆用墨的方法。
能力:在欣賞了解花鳥畫的基礎上進行臨摹練習,以此來培養學生欣賞水墨之韻味,感受水墨特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寫意花鳥畫形式,特點及其發展概況;賞析作品、《嶺南三月》、《孔雀圖》、《墨葡萄圖》、《竹石圖》、《小鳥》等。
難點:筆墨的運用。
學習材料:課件、彩帶、皺紋紙、彩紙、毛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先來聽一聽這首曲子表現了些什么?播放:音樂《百鳥朝鳳》
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拿起手中的筆把剛才音樂中所聽到的動物畫下來吧。(用自己的測驗紙畫)
展示學生作業(贊揚為主)
(靜)學生自學P.34上的`內容。(課件8—書中作品)
要求:
①了解本節表現了什么內容?
②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4分鐘)
(問)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從剛才的這段音樂中聽到了些什么呢?
你本節表現的是什么內容呢?
(生答)
(問)哪位同學能說說,你最欣賞哪一幅畫,說說為什么?
(生答)
(動)同學們,現在分小組(4人)討論一下,說說中國傳統花鳥畫繪畫有哪些特點。(40-50秒)
二、欣賞中國花鳥畫。
那么什么是花鳥畫?作為中國畫三大科之一的花鳥畫,顧名思義是表現花鳥的。實際上,花鳥畫的題材內容是非常廣泛的。1000多年以來,史書上記載著大量描繪鳥、蟲、魚、山花野蔬、鵝蛙蟹蝦、谷蟲桑麻的畫家。在他們的作品中包括了與動植物生活、生長有關的一切環境,如坡石水口、林莽草地、池沼溪潭、籬落棚架、鮮苔葛藤、以及四季、日、月、陰、晴、雨、雪、晨、夕等等。可以說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幾乎都可以作為花鳥畫的表現對象。
(1)“氣韻生動”是形與神在畫面上的統一,這個統一具有極高的藝術性。
(2)骨法用筆是繪畫表現上關于用筆的問題,是運用線描表現對象形體的重要技法。(唐)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夫象必在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于本意,而歸乎用筆。”
教學意圖:了解中國花鳥畫的發展概況。
三、教師示范
讓學生找一找老師剛才是用什么方法來表現植物與小鳥的?(沒骨法、勾染法,蘸墨、蘸色的方法可以重點講一講)
教學意圖:學生觀摩側鋒、中鋒、干筆、濕筆等不同運筆用墨的方法,四、欣賞書上范作P30與自然中的花鳥做比較
1.畫植物枝、干時中鋒用筆教多,墨色較干;畫葉時側鋒用筆教多墨色較濕
2.畫鳥時概括、簡練,墨塊運用教多,勾筆墨色較干些
3.石塊的畫法勾染較多
4.注意墨色深淺的控制與水分的多少有關
五、學生臨摹練習
教學意圖:在欣賞了解花鳥畫的基礎上進行臨摹練習,以此來培養學生欣賞水墨之韻味,感受水墨特性。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2
課題:第八課 十二生肖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掌握用紙造型的方法,能生動地粘貼生肖圖。了解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識,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和創造美的能力。
2、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從粘貼十二生肖的`過程中,學習變形、夸張的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重難點:
1、用紙條粘貼的造型方法,制作己喜愛的或自己的生肖造型。
2、掌握紙條造型的技巧,粘貼平整牢固,圖形不變。
教具學具:彩紙、彩泥、手工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導入:
用謎語引入課題。
"一人有一個,全國有幾個?準確一計算,只有十二個。"
你猜這是什么?
學生猜出謎底后出示課題(既謎底)"十二生肖"。
(二)新授
1、十二生肖,作為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間世代相傳。(學生交流各種有關物品)這十二種動物你更喜歡那一個,說說理由吧!(學生討論)
2、學生自由說說對十二生肖的認識,各抒己見。
十二生肖從大到小的順序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3、剪紙生肖動物的繪畫要領:畫動物關鍵不是五官,而是要抓住他們的外形特征,類似剪紙的效果,更要突出、夸張,大的更大,長的更長,才能使動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威風的虎,勤勉的牛,溫和的羊,靈敏的猴……你的生肖圖案能與眾不同嗎?
三、學生作業,教師指導:可用彩泥或彩紙制作你喜歡的生肖
四、展示學生作品。
五、拓展延伸
1、欣賞和十二生肖的資料。如山西繡品、生肖鞋、民間剪紙、生肖郵票、生肖玩具拓展學生的視野,將剪紙作品與廣泛的文化背景與十二生肖聯系在一起,學生就能獲得傳統文化的浸染,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2、了解一下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生肖和出生年代,用拼貼彩紙的方法制作一件生肖作品贈給他們,以示對長輩的關心。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臺歷和掛歷的設計知識,學習制作方法。
2、嘗試運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設計制作臺歷或掛歷。
3、通過收集、欣賞、討論、設計等綜合實踐活動,增強學生關注生活與設計的意識,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了解臺歷和掛歷設計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將設計的美觀性與實用性相結合。
教學準備:
課件、彩紙、各種工具和材料。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師:課前放音樂。
生:靜靜聆聽王錚亮的《時間都去哪了》師:你們都聽過這首歌吧?生: 《時間都去哪了》
師:是的,這是今年春晚上唱的一首歌曲,這份濃濃的親情讓我們動容,你們聽了有什么感受呢?
生:
1、我們總是感嘆時間過得太快,不經意地從我們身邊溜走。
2、我們不要浪費時間。
3、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財富。
4、我們要珍惜親情,孝敬我們的父母。
師:說的真好,時間是我們人類最珍貴的禮物。但在久遠的人類早期人們卻只有通過觀看太陽的升起、降落來辨別時間的早晚,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發明了許多關于記錄時間的方法。臺歷掛歷就是其中的計時方法,它們記錄下我們成長的歲月,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探討臺歷和掛歷的設計。(張貼課題)
二、新授:
1、了解臺歷掛歷的由來發展:
師:老師讓你們課前查閱記時的方法,誰找到了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記時的方法有很多,早在我國古代就有了,我國始有歷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證明殷代的歷法已具有相當的水平,這一頁甲骨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歷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歷。
師:噢,甲骨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歷書實物,也叫日歷。謝謝你。還有誰查到了?(放課件)
生:日歷在我國歷史悠久,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德宗貞元21年就已在宮中使用。又稱皇歷。那時的日歷分為十二冊,每月一冊,每冊的頁數和每月的天數相等,每一頁的上半部有月日、干支、節令等內容,下半部空白處供記載皇帝言行用。
師:日歷除了記時還可以記事,真不錯。這是清朝的日歷。歷史夠悠久吧。好,你說。(放課件)
生:印刷術發明以后,日歷花樣不斷翻新,逐漸發展成為掛歷、臺歷等多個品種,臺歷、掛歷是將攝影、書法、美術、印刷等技術融為一體的藝術品。它們美觀大方,一上市就受到人們的喜愛。成為人們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物品。
師:臺歷掛歷有記時的實用功能,還有美化生活環境的裝飾功能。太好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臺歷掛歷的發展。(課件展示不同時期的臺歷掛歷圖片。)
(1)這是中華民國的臺式日歷,記錄故宮的歷史。
(2)這是六七年的臺歷,軍民一家親,保家衛國。
(3)七十年代知識青年形象的臺歷,深入人心。
(4)八十年代中國影視蓬勃發展,明星掛歷受到了人們的普遍喜愛。
(5)九十年代模特業在中國悄然興起,時尚掛歷備受青睞。
(6)這是近代中國山水畫掛歷,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7)20xx年的.臺歷掛歷,是不是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不同時期的臺歷掛歷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2、學習臺歷掛歷的組成部分:
師:它們伴隨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那它們是由幾部分組成的?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帶來的臺歷掛歷。我們來分析一下。(拿臺歷和學生共同分析)
師:(板書)包括三部分。數字、造型、圖案。
(1)分析引導造型的設計:
師:我們先來看造型,傳統的臺歷掛歷外觀造型都是方形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不同造型的臺歷掛歷,你們找到了嗎?
生:找到了。
師:那我們把收集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說出造型設計的獨特之處。在黑板上展示出來吧。
生:介紹(貼在黑板上)
師:同學們收集的都很好,老師這也找到了一個個性臺歷,(馬)看,今年是馬年,直接用馬的造型,有創意吧,你們打算設計什么造型呢?
生:植物、動物、幾何形、
師:嗯,想法很不錯。老師設計制作了一個心形臺歷,你們看,圖案內容是什么?
生:圖案內容是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幫著媽媽做家務,非常有愛心。
師:你說的真好。老師相信你也是個有愛心的好孩子。
(2)分析引導圖案的設計:
師:臺歷掛歷的圖案內容是非常豐富的,看看你們手里的臺歷掛歷圖案的內容都有什么?
生:人物、書法、國畫、油畫風景、企業學校宣傳。
師:內容真不少,同學們再仔細觀察一下這些圖案的內容,看看有什么特點,等會幫老師個忙。
生:觀察圖案內容
師:看這是我準備要做一本掛歷的圖案,誰幫老師看看我選的合適嗎??
生:不合適。師:為什么?
生:因為這些是花卉,這張是書包。畫的內容不統一。不能做成一本掛歷。
師:謝謝你,這還有一組,誰來幫我看看選的合適嗎?
生:不合適,這些是繪畫,這張是剪紙。表現方法不統一。
師:謝謝你,也就是說每本的封面是什么內容,后面的每一頁都要有統一的主題內容,統一的表現方法是嗎?
生:是的。
師:老師現在很好奇你們準備選什么圖案內容呢?為什么?
生:水果、蔬菜、卡通人物、家具、嶗山茶文化、北宅的櫻桃節、鮮美的海產品。
師: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錯。老師非常喜歡做紙雕,我選擇紙雕花卉做圖案,制作了一本小掛歷,你們看看還缺少什么?(翻看)
生:數字。
(3)數字的設計:
師:嗯,是的。數字也是臺歷掛歷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星期、日期、月份、年份。你要想在你的設計中體現出個性,可以標出有意義的節日、家庭紀念日、生日等重大日子。
3、自主探討臺歷掛歷的制作方法:
師:我們來看,老師還帶來了我親手制作的兩本小掛歷,還有其它同學的作品,現在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來選你們喜歡的拿回去,我們帶著問題探討一下制作方法?
(1)探討作品是采用什么材料,運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2)探討作品的裝訂方法?
生:這一本圖案是用繪畫的方法,再手寫上數字。裝訂方法是用打孔器打孔,再用繩子串聯起來。(拿作品回答)
師:你說的太棒了,我把學生的繪畫作品收集起來作為圖案,完成了這本快樂童年的掛歷。記錄下你們美好的童年生活。
生:圖案選用剪紙的十二生肖,數字是直接剪貼的,裝訂方法是用夾子代替的。
師:非常好,十二生肖由十二種動物組成,它在中國民間既作為記年、記時之用,又成為一項有趣的文化和民俗活動。
生:這是用彩色卡紙制作了一個筆筒,把數字寫在筆筒的裝飾花紋上,放在桌子上既實用又美觀。很有創意的臺歷。師:你們是不是也想做呀?
生:是
三、創作實踐,教師巡視指導。
師:別急,我們來看一下作業要求:
(1)設計制作一件構思新奇的臺歷或掛歷,送給自己最親近的人。
(2)設計步驟:基本造型、圖案、數字。(3)制作方法可采用繪畫、剪貼,還可以利用多種廢舊材料制作。(課件)
師:好,那就按你們的設計思路開始制作吧!利用好你手頭的各種材料,用你們喜歡的表現方法來完成。
四、展示、評價
(自評、互評、師評)老師覺得你們完成的很好,是個優秀的小設計師。
五、拓展:
師:古今中外有許多的名人也都感嘆光陰似箭,時間一去不返,現在哪個同學能說說你知道的關于時間的名言名句?生: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生:時間對我們來說非常珍貴,是多少錢都無法買到的。
生: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約時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師:你們知道的真多。
六、小結:
師:雖然匆匆的時間我們無法把它留住,但是我們可以留住這些有創意的作品,留住我們美好童年的回憶。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就讓我們珍惜每一個美好的瞬間和每一絲真誠的感動。創造最美好的未來吧!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4
授課時數:2課時
課前準備:九色鹿的故事,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恒河旁邊,住著一頭鹿,它的毛有九種顏色,它的角像雪一樣白。九色鹿每天到河邊吃草喝水,這兒有它的一個好朋友,那是一只烏鴉。
有一天,一個人不小心掉進了河里。九色鹿看到了,趕快跑到河邊,不顧危險,掉進河里去,把那個人救上岸來了。那人要謝九色鹿,九色鹿搖搖頭說:“我救你,不是為了叫你謝我。你回去吧,只要你不告訴大家。”說完話,就回去了。
那個人說:“一定、一定,我什么也不告訴人家。”說完話,就回去了。
這個國家的王后,一天夜里做了個奇怪的夢,看見一頭鹿,它的毛有九種顏色,他的角像雪一樣白。她醒來對國王說:“我要九色鹿,拿它的皮做坐墊,您快給我找來。要不,我就要死了。”
國王告訴全國的老百姓:誰能找到九色鹿,就分給他半個國家,還給他滿滿一盆金子。
可是誰也沒見過九色鹿,誰也不知道九色鹿在哪兒,只有一個人,就是九色鹿救了他的那個人知道。他想:“這下可好了,我可以有滿滿一盆金子,還分到半個國家呢!”他跑到王宮里,讓國王帶上兵馬和他一起去捉九色鹿。
這天,九色鹿正伏在地上打瞌睡,它的好朋友,就是那只烏鴉,站在樹枝上,看見遠遠問那個人:“九色鹿救了你,你為什么反而要害他呢?”
那個人說不出話來。
國王叫他的士兵讓開一條路,把九色鹿放了,并且下了個命令:“以后,誰也不許來捉九色鹿。”那個人呢?他沒有拿到滿盆的金子。也沒有分到半個國家。國王叫士兵把他綁起來,扔到恒河里去了。
二、石壁上的九色鹿
1、敦煌石窟九色鹿圖片欣賞
2、壁畫以橫幅長卷形式連續畫出佛的前身九色鹿王故事的種.種情節:鹿王在江邊救起溺水人,溺水人叩謝;王后夢見鹿王,要求國王捕捉鹿王;國王懸賞捕鹿,溺水人告密,國王帶人捕鹿,鹿王向國王訴說救溺水人經過;國王放走鹿王,王后心碎而死;告密者得到報應,身上長癩,口中惡臭。每一段落均附有文字榜題。顯然是繼承了漢畫的傳統手法。畫面以人物為主,襯以山石樹木。土紅地色上配以青綠山水,點綴花草,有濃厚裝飾風。畫中的.建筑物格式、車馬形制、駿馬形態等,都與漢畫中的形十分相似。
三、作業要求:欣賞《九色鹿》的造型特點,嘗試用剪影的造型手法創作一幅有動物的場景圖。
四、學生作畫,教師輔導。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華表的造型特征,了解華表的象征意義。
2.運用繪畫、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現心目中的華表形象,提高造型能力。
3、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民族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認識華表的造型特征,探究表現方法。
2、刻畫華表的細部特征,造型完整美觀。
教具學具:華表圖片、勾線筆、泥、各種紙盒、飲料瓶、手工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從電影節華表獎的獎杯引入。提出探究“華表”的主題。(華表獎獎杯是一座小雕塑,它的原形就是人們常說的“華表”。“華表”到底是什么?)
2、發展階段
(1)學生分組上臺展示所收集的圖片及相關文字資料,用簡短的語言加以介紹。通過交流讓學生了解華表的來歷及其象征意義。教師對各組收集資料的情況進行點評和小結。
(2)教師播放課件組織學生欣賞各式華表,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華表的細部特征了解各部分的名稱和象征意義(典型代表X前的漢白玉華表柱,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也可以說是象征中華民族的圖騰柱)。
引導學生感受華表雕塑古樸精美的整體風格。
(3)組織學生欣賞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手段表現的“華表”作品。教師重點講解或示范線描、泥塑、綜合材料組合等的基本表現方法。
(4)學生分區開展創作活動(繪畫、泥塑、綜合材料)。
三、展示評價階段
分組展示,組織學生欣賞同學的作品。學生自評談創作心得,教師點評,學生互評提出修改意見。
四、收集整理階段: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清理垃圾。
五、拓展與延伸:欣賞原始部落以及少數民族的圖騰柱,了解圖騰柱文化。
X前的華表是干什么用的
北京X前有一對漢白玉雕刻的華表,十幾米高的大石柱上,從下到上雕刻著精美的蟠龍流云紋飾,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柱的上部橫插著一塊云彩長石片,一頭大,一頭小,遠遠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間,顯示著我國古代雕刻藝術領域中技藝精良巧奪天工的本領。
“華表”究竟是什么東西呢?說起來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遠在中國文字還未健全的時候,華表的前身就已經出現了。相傳在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就有了類似的標志。堯曾把刮去皮一根的大木柱立在自己住處的外面,讓人們在木柱上刻寫意見,指責他的過失,讓他引以為鑒,因此該木柱又叫“誹謗木”,其作用類似今天的“意見箱”。后來在大路口上也設了誹謗木,并在木柱上端加一橫木,作為指明路站、識別道路的標志,因此又叫“華表木”或“恒表”。隨著原始社會的瓦解,奴隸制度、封建制度的解立,廣大人民群眾議論政治是非的權利被剝奪了,“誹謗木”上不能再刻寫“意見”了,而被刻上云龍紋,既當作宮殿前面的裝飾物,更作為皇權的象征。華表一般由柱礎、柱身、柱頂組成,明以后柱礎一般為蓮花柱座;柱身以圓形為主,也有八棱形、方形等,柱身一般雕有螭龍、卷草等圖案;柱頂上部橫一云板,稱為承露盤,盤中蹲坐一怪獸,叫“犼”。古代傳說中,龍生九子,不成龍,而各有所好。九子之中有一形狀類似獅子,喜好守望的犼,常立于華表和房頂上。X前的一對華表的頂上,都有一個石頭蹲獸,頭向宮外;X后面還有一對華表,上面的蹲獸是頭朝宮內。據說這種石獸名叫“犼”,性好望。犼頭向內的.,名叫“望君出”,是希望皇帝不要深居宮廷,沉湎于紙醉金迷的生活,而要經常出來看看自己的臣民;犼頭向外的,名叫“望帝歸”,是希望皇帝外出巡視完畢就馬上回宮,不要耽戀山水,快些回來治理朝政。當然,這只是古人對君王的一種虛幻的期望,另一方面,又是封建統治者欺騙、收買人心的伎倆。這個生動的傳說故事,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皇帝寄存的美好愿望,同時也流露出對統治階級的不懣情緒。
總之,華表是我國特有的古代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產物,它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產生,也是隨著朝代的更替,逐漸改變著它的歷史作用。今天,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標志之一,巍然屹立在X前。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6
一、概述
1、《元宵節里掛彩燈》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五年級上冊美術第15課,本課旨在讓學生通過了解簡單元宵花燈的制作,元宵節的來歷,特點,了解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魅力。
2、本課領域是:綜合探索,共1課時。課程結構內容包括:了解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的來歷,交流對元宵節的了解,通過收集元宵節的資料,制作元宵花燈,開展猜燈謎的活動,達到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感情。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收集有關元宵節的來歷,了解風俗習慣。
(2)設計簡單的花燈效果圖。
(3)掌握彩燈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較好地完成作品。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欣賞,感受元宵節熱烈的氣氛,培養熱愛中華民族文化的情感。
(2)能夠通過與小組的合作交流,根據自己的想法,完成花燈設計圖。
(3)能夠應用一些簡單的材料,完成花燈的制作。
(4)對同學的作業給出評價,相互交流,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以及和諧色與他們所學習析色彩線條的聯系,更加熱愛美術課。
(2)通過學習,能體會到色彩的和諧美,色彩和諧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收集有關元宵節的來歷,了解風俗習慣。
(2)設計簡單的花燈效果圖。
(3)掌握彩燈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較好地完成作品。
2.難點
(1)能夠應用一些簡單的材料,完成花燈的制作。
(2)對同學的作業給出評價,相互交流,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四、學習者特征分析
(1)學生是東岔中心學校五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動手制作能力和表現力;
(2)學生元宵節雖然是中國大型的傳統民俗節日,但是我們地處山區,處了春節比較熱鬧之外,其他的節日慶祝的幅度都不大,學生大多只是從電視上見過元宵花燈。
(3)學生具有一定的繪畫技巧,表現能力。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首先通過讓學生欣賞元宵節花燈的欣賞,觀看慶祝元宵的視頻,讓學生了解元宵節的來歷,特點;接著通過觀察,了解花燈形狀,色彩等特點,設計出自己的花燈設計稿,然后個人或小組合作完成花燈的制作,最后進行全班互評。
六、教學資源與工具
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室。
教師:多媒體課件 ,范作。,
學生:花燈制作的廢棄材料,學習資料 ,裝飾材料,剪刀 ,膠等等。
七、教學過程
第15課 元宵節里掛彩燈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綜合 探索
(一) 課前準備
(二) 課前欣賞:播放一段熱鬧的視頻《鬧元宵》,學生欣賞視頻。
(三) 導入新課:
1.視頻中你看到了什么?這種情形在哪個節日中能過看到?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板書課題)
(四) 欣賞評析:
1.課件出示彩燈圖片。
2.接下來讓我們再跳上龍舟一路前行欣賞各具特色的花燈。穿過一道彩虹橋可以看到水面上有改編自民間故事的水漫金山燈,雙龍戲珠燈,岸上有充滿浪漫氣息的月亮星星燈,店鋪里掛滿各色燈籠,家家戶戶門口懸掛著漂亮的花燈,真是流光溢彩熱鬧非凡呀!
3.認真觀察各種各樣的彩燈,從顏色、造型等方面欣賞花燈的美
(五)探索研究:
1、同學們想設計一款什么造型的花燈呢?請同學上講臺來把自己的想法畫一畫。
2、對于這些草圖誰有合理化的建議提出來幫他修改一下。
3、學生上臺畫出自己的設計草圖,鼓勵其他同學大膽修改,提出意見。
(六)欣賞評述:
1、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個個富有生命力的'花燈即將誕生,不過先不要著急,再來欣賞這幾盞出自同學之手的花燈,看看你比較喜歡哪一盞,說說理由。
2、學生仔細觀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喜歡或不喜歡的理由。
(七)教師示范:
1、出示教師制作的花燈,從材料、做法、裝飾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技法探究。
2、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手段,探索花燈的制作方法。
(八)合作交流:
1、出示教師制作的花燈,從材料、做法、裝飾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技法探究。
2、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手段,探索花燈的制作方法。
(九)合作交流,協作完:
1、相信同學們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下面就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自己的制作創意。
2、合作完成花燈制作,小組合理分工,制作裝飾并把燈謎書寫粘貼在花燈上。
(十)作品欣賞:
1、看著一盞盞構思巧妙,制作精細的花燈把我們的教室裝扮成燈的海洋,在這個美麗的作品下還藏著一條條燈謎等著大家共同分享,下面請同學們有秩序來賞花燈,猜燈謎吧!
2、學生有秩序賞花燈,猜燈謎。
八、教學評價設計
1、注重過程性評價,傾向于學生設計過程,理解過程,制作過程的評價;
2、突出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全班交流性的評價;
3、創建量規,向學生展示他們將如何被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
九、教學反思:
本課屬于綜合探索類型,由于我們地處山區,學生對于中國傳統的民俗節日元宵節的了解不夠,學生只是從電視上了解了一些相關知識。在課堂上,學生欣賞了元宵節得的相關視頻及一些彩燈的圖片,興趣相當的濃厚。在進行彩燈設計時,好多學生的作品非常有創意,很漂亮,但在根據效果圖制作彩燈的過程中,由于設計稿的難度問題,有些脫離實際,有些則是材料不足,因此只有少數學生完成了作業。
對于偏遠山區的學生來說,在制作材料的尋找上是一個較大的問題,可用的材料相對較少,我覺的,如果將彩燈的制作與我們本土的材料相結合,會讓學生的參與度更高,因此,開發課程資源,是我們山區教師的一個長期的探索,研究過程。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7
教學目標:
1、欣賞多種形式的漫畫卡通作品,認識漫畫卡通的一般表現規律和表現特點。鍛煉和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和創造精神及對多種美術形式的認識和理解。
2、學習繪制有特點的卡通造型。
3、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體會卡通創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對“卡通”、“漫畫|、”“動漫”、“動畫”等概念有比較明確的界定,理解它們之間的異同。通過欣賞和評述活動對學生以往的生活經驗進行梳理和歸納,從而對“卡通”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難點:運用卡通造型手法進行創作。
教學準備:鉛筆、水彩筆、彩色鉛筆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課了,教師請一位同學幫忙關一門。
假想一:同學不太明白老師的意圖,但還是把門關上了。
假想二:同學很高興的站起來,跑過去關上了門。
二、感悟暢想
1、快速示范兩幅小品卡通。
作品一:學生高興的站起來。
作品二:跑過去關門。
2、引導學生分析:
(1)卡通為什么叫動起來的漫畫?
(2)都在哪些方面可表現“動”?
3、引導學生分析“表情之動”,教師及時歸納學生分析整理的造型信息。
4、查找資料,小組歸納:
(1)你找到多少種卡通的表情?
(2)這些表情都代表了人物的.什么神態?
(3)表情為什么這樣夸張?不畫得這么夸張可以嗎?
(4)我們在畫夸張的表情時應注意什么?試著畫一下。
5、引導學生分析“動態之動”,教師結合實例分析并示范幾個卡通作品,例如:孫悟空奮力揮棒、機器貓垂手無奈、《花木蘭》中的小蟋蟀奔跑逃命等。
6、卡通與漫畫有什么區別?教材中向我們展示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卡通漫畫作品,它們都有哪些藝術特色?
三、體驗創新
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卡通形象,創作出它下一場景的動作表情變化。
四、展示作品:組織“電視臺優秀卡通動漫節日展播”活動。
五、小結:欣賞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卡通作品。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8
教材分析
1、 鬧花燈,又叫燈彩,是我國流傳甚廣且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工藝。本課花燈為題材內容,通過賞燈、說燈、做燈實施教學活動,了解“花燈”這一民間藝術。
2、 以[綜合-探索]為學習目標,運用運動、光、電等科學常識,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設計并制作簡單而有創意的立體造型——花燈。
3、 體會美術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學情分析
1、通過音畫展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
2、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魅力。
3、注重學生的參與,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學目標
1、了解元宵節的風俗習慣。
2、學習彩燈的基本制作方法。
3、培養熱愛中華民族文化的情感。
4、欣賞彩燈,感受元宵節熱烈的氣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元宵節習俗,欣賞彩燈并學習設計制作彩燈。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掌握彩燈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較好地完成作品。
教學過程
一是通過觀察花燈,了解花燈的特征,認識、感受花燈的美。
二師生共同嘗試探究花燈制作的基本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對制作、裝飾方法作指導,如穗子的形狀、數量、安放位置,裝飾手法(描繪、剪貼等)的運用,花燈骨架的造型以及捆扎成型的小竅等,每講到一處,我都提供相應的圖片欣賞。
三、通過嘗試、實踐,掌握制作花燈基本方法和步驟,感受花燈造型的奇妙和表現的樂趣。
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作。
五、作業評析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9
教學目的:
1、 通過臨摹,初步掌握寫意畫法的表現技巧,學習南瓜和辣椒的'寫意畫法。
2、 進一步認識感受國畫的藝術特色,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學習南瓜和辣椒的寫意畫法。
教學難點:
初步掌握畫南瓜辣椒的簡單筆墨技法。
學具準備:
毛筆、墨汁、宣紙等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小練筆,感受筆墨特色。
三、欣賞相關畫作,學生自主探究筆墨技法,并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四、大膽嘗試,動手畫一畫。
五、師生共同評點。
六、提高性習練。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認識鄰近色,掌握鄰近色的調配規律。
2、用鄰近色進行涂色練習。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學重點:
認識鄰近色并掌握其調色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運用鄰近色表現出和諧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畫面效果。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水粉顏料和繪畫工具。
學生:水粉顏料,毛筆,調色盤,筆洗,報紙,抹布。
教學思路:
本課首先通過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鄰近色,使他們感受到鄰近色的和諧美;接著通過觀察色輪表,明白鄰近色之間的色彩關系和變化規律,并在多媒體的演示下理解鄰近色的調配方法;最后最后通過動手實踐達到本課的學習目的。
教學過程:
1、引導欣賞:
(1)播放錄象,欣賞生活中的鄰近色畫面
(2)出示課題——“色彩的和諧”。
(3)復習對比色,比較鄰近色與對比色的`區別。
2、目標發展:
(1)什么是鄰近色?(出示色輪)
在色環上,相鄰近的色彩,稱為鄰近色。如:
黃——黃綠——綠
紅紫——紫——藍紫
黃橙——橙——紅橙
(2)尋找鄰近色(師生互動)
A、家居圖片
B、生活圖片
C、建筑圖片
(3)欣賞畫家作品,找出鄰近色,并說說鄰近色在畫面中產生的效果:和諧
(4)師示范鄰近色的調配方法
3、實踐活動:
(1)作業:用鄰近色組織一幅畫面。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4、作業展評。
5.課后拓展
教后反思:教學設計流程主要采用圖片導入,合作探究,欣賞感悟,實踐創作,展示評議和課后拓展。教學中我首先通過圖片讓學生感受色彩和諧統一的美感,引起學生的注意,順利導入新課。接著通過課件觀察色相環直觀認識鄰近色,緊接著繼續展示課件,引導學生欣賞自然界中、生活中的鄰近色,在最后的展評作業時的效果很好。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考察活動,學生了解人類的發明與創造是藝術與科學完美結合的體現。
2、學習制作圖文并茂的簡單的考察報告。
3、培養學生合作精神,體會探索樂趣,認識藝術與科學結合的美,感受人類創造發明的偉大之處。
教學重點:
通過小組合作,以科學考察的方法找到藝術與科學結合的事例。
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善于從科學的不同視角發現美、欣賞美,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準備:
課件、圖片、資料、夾子、報告表、水彩筆等
教學過程:
1、引入:
藝術是一個很廣泛的范疇,它包括繪畫、雕塑、建筑、工藝美術等。試著來分析一下,課件中的圖片都屬于哪些范疇?
2、講授新課:
想一想老師為什么要給大家看這些圖片呢?
分小組討論、匯報:
一般的建筑材料都選用木頭或石材,古根海姆博物館的外形與材料既新穎又獨具匠心。
編鐘的造型受青銅器鑄造技術的影響。
唐三彩的'燒制需要1100度的高溫。
比利時原子球博物館的外形是參考了物理中的原子結構。
3、你還能為同學們介紹哪些藝術與科學的實例?
4、請同學們按老師的方法分析《三彩駱駝載舞俑》、《古根海姆博物館》等,建議以自
己的掌握的知識,利用美術語言分析自己喜歡的作品。
5、創作:展開想象,完成一副“22世紀的……”為命題的創作設計圖。
6、展示作品:將學生作業利用實物投影進行展示。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12
教學目標:
在了解解放軍的生活、工作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優勢為解放軍繪制一張肖像畫或場景畫。
教學重點:
作品場景構圖和色彩是否能表達出解放軍的勇敢和工作的神圣方或自己對解放軍的問候和情感。
教學難點
人物的身體比例和動態是否適當,場景是否合適。
教學準備
解放軍生活、工作的影片資料和照片、解放軍的用品實物、一張白紙、涂色材料。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1、學生分組與同伴交談,將自己了解的有關解放軍的情況和資料與同伴分享交流。
2、每組推出一名學生將自己的資料向全班介紹。如用語言講講和解放軍叔叔在一起的事情。
3、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熱愛解放軍的情感。
二、
1、觀看軍營生活錄像、照片圖片、圖畫等。
學生觀察各軍種不同的生活、工作環境。“錄像里是什么兵種?在干什么?”
交流、分享。
2、如果讓你當一天解放軍,你希望干什么?
學生模仿各種動作,學生觀察,指出動作要點。
三、
1、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上的學生繪畫作品,學生談自己的見解。
2、如果我們要來創作一副與解放軍有關的作品,你希望是什么內容的?怎樣組織畫面?
3、布置作業;
組織一副解放軍題材的繪畫作品,由于解放軍的服裝顏色的'特點要注意對比色的應用。
4學生展示作品并描述自己的創作感想。
施教時間:11月8-15號
課后記
很多學生的內心都充滿了對軍營生活的向往。有些孩子的家長是軍人或曾經是軍人也都感到很自豪。這一課也很符合這一年齡層的男孩子對軍事充滿濃厚興趣的特點。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節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識的課程,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通過欣賞生活中色相的呈現以及各類藝術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學生能夠科學地認識、理解色彩現象,從而培養他們的色彩美感意識,激發學習色彩知識的興趣,豐富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尋找色彩,認識色彩,表現色彩。人美版第九冊教案第十課色彩的色相色彩的色相體驗不同色彩所表達的不同感覺。
2、學習色彩的知識,認識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間色。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膽運用喜愛的色彩,培養運用色彩的能力。
3、學會色彩的調配,能用原色調配間色。
教學重點:
學會色彩的調配,能用原色調配間色。
教學難點:
調配時水和色彩的分量
教具準備:
顏料,水,毛筆,調色盤等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五彩繽紛的花草樹木,世界是彩色的,色彩的色相有千變萬化的色彩。(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圖片,學生觀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觀察過自然中的色彩,觀察學生的衣服、學習用品之后,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說說自己了解的.色彩。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種?
二、新課:
1、復習三年級開始的色彩知識: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間色?
紅黃藍這三種顏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稱三原色。三原色兩兩相配,產生三間色。
2、什么是色相?
色相,顧名思義即各類色彩的相貌稱謂,如大紅、普藍、檸檬黃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區別各種不同色彩的最準確的標準。事實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顏色都有色相的屬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間色和復色來構成色彩的色相的。所有的顏色都有自己的相貌,這叫色相。
3、欣賞課本中的圖片,學生結合圖片分組討論:
(1)挑選自己喜歡的色相,談談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色相在生活中的應用
(3)自己準備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畫一幅什么樣的畫
4、小組交流發言
三、學生作業:創作一幅色彩畫
四、小結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14
一、 教學目標:
1、了解裝飾畫的起源、種類、作用、感受裝飾畫獨特的藝術美
2、學習裝飾畫的設計方法,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
3、培養將美術作品運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識,激發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習裝飾畫設計的基本方法,嘗試設計裝飾畫
2、難點:靈活運用裝飾畫設計方法,設計有創意的裝飾畫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課前準備:(學生)彩色紙、彩色筆、繪畫鉛筆、畫框
(教師)范畫、課件
五、教學設計:
1、欣賞導入:
(1)課件出示生活中的裝飾畫,提問:這樣的畫給你帶來怎樣的美感?我們應該把它稱為什么畫?
(2)說一說:你對裝飾畫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說一說: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怎樣的裝飾畫?
(4)教師小結: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見到這種“與環境協調,起到裝飾、美化環境的畫”。我們把這樣的畫稱為“裝飾畫”。因為裝飾畫具有鮮明的欣賞性和裝飾性,所以人們稱它為:“經過化妝、打扮出來的畫。”
出示課題:《好看的裝飾畫》
(5)教師講解裝飾畫的起源,師生共同感受裝飾畫悠久的歷史。
2、交流研究
(1)欣賞著名的裝飾畫作品,進一步感受裝飾畫獨特的美。
(2)與寫實的繪畫相比,裝飾畫具有怎樣的.美感
(3)通過照片與裝飾畫的對比,學習裝飾畫的設計方法。
師生共同探究裝飾畫的方法:夸張、變形、簡化、概括、修飾等方法;總結裝飾畫的設計三要素:造型、色彩、構圖
3、設計實踐
(1)教師示范的裝飾畫設計方法,強調作品創作時可以是形狀的裝飾變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裝飾變化
(2)學生了解裝飾畫繪畫步驟
(3)學生了解裝飾畫的組合形式:獨帽式裝飾畫和組合式裝飾畫
4、嘗試創作
(1)教師提出創作建議:①設計一幅以《花》為主題的獨帽式裝飾畫;②小組合作設計一組以《花》為主題的組合式裝飾畫
(2)學生進行創作,選擇完成組合式裝飾畫的同學進行討論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課外延伸
(1)學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寫說明
(2)教師組織學生欣賞裝飾畫展,進行自評和互評
(3)欣賞多種材料制作的裝飾畫
(4)可以嘗試將自己設計的裝飾畫運用到生活物品中去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15
教學內容
畫“鳥語花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運用畫的筆墨方法表現自然界中的花、鳥。
指導學生用富有墨色變化和多樣的線條表現有詩意的畫面。
教學重點
運用富有創意的應用畫技法特點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現畫面。
教學難點
掌握畫水與色的運用及構圖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準備
師備表現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圖片及國畫大師的繪畫作品
教學過程
1、引導階段:
(1)課件演示:觀看欣賞自然美景,
師與學生一起憑自己對鳥語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對畫面的想象。
(2)引導學生解讀和理解大師的寫實與寫意的表現手法。
齊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魚蟲:要求簡單描述畫面的形象、線條、筆法。讓學生說出從畫面上看到的東西。
吳冠中的潑墨寫意畫:荷塘、小鳥天堂----知道墨色有濃有淡。
吳冠中的`線條畫----簡潔、明快、用流動的線來表現流動的物體和凝固的形體。
(3)運用畫水墨的方法讓學生進行嘗試練習,然后相互欣賞、取長補短。
2、發展階段:
(1)師生共同作畫,探索水墨畫的表現手法:
請一學生在板上的宣紙上隨意點個點,師即興添畫成花或鳥。
(2)歸納表現手法:勾畫添畫方法、色彩寫意法。
(3)指導學生運用色彩和墨色深淺變化和濃淡變化來塑造形象。充分體現國畫的墨色韻味變化的特點。
3、展示交流
把學生作業進行展示,一方面讓學生體驗成功,同時發揚學生作業中的閃光點。增強學習信心。
4、課后拓展:鼓勵學生運用畫的表現方法,課后進一步根據自己喜歡的形象與內容嘗試練習,使他們更好運用畫的表現方法來描繪學生對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本教材分兩節課上,第一節主要是欣賞、評述、第二節再進行探索嘗試。
教學
追記:俄羅斯名言:語言不是蜜,卻可以粘住一切東西。我國大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
充滿感情色彩的教學語言,其效果能使學生不但從形式上而且從內容上感受知識,不但作用于感官而且震撼心靈。
我在教學《鳥語花香》一課時,可以先借助古今名師的累累碩果和畫的形成歷程渲染一下氣氛,抒發一下感情。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11-20
小學五年級的美術教案01-06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02-21
小學美術教案教案01-07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精】02-01
【熱】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02-01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薦】01-05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熱】01-05
【薦】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01-05
【精】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