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4-05-21 07:19:23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集合15篇)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除數為小數的算理,掌握相應的計算法則。

      2.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除數為小數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將除數為小數的除法轉化為整數除法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課前鋪墊

      1.板書題目:除數為小數的除法

      2.指名板演,集體訂正:5628÷67

      3.演示課件:商不變的性質

      4.教師導入:我們已經掌握了除數為整數的除法計算方法,接下來,我們將會探討除數為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4

     。1)演示課件:一個數除以小數

     。2)嘗試多種思路,如將題目中的米數改寫為厘米數來計算。

      56.28米=5628厘米

      0.67米=67厘米

      5628÷67=84(條)

     。3)教師講解:同學們思路正確,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思考:為什么我們要將除數和被除數乘以100才能計算?是否可以將除數和被除數乘以1000計算呢?

     。5)練習演示課件:一個數除以小數

      (6)小結計算方法:在計算除數為小數的除法時,先將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使之變為整數,然后將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最后按照行整數除法的方法計算。

      2.教學例5

     。1)例5:10.5÷0.75

      (2)學生試算,集體訂正。

      教師強調:

      a)如果位數不夠,要用0來補足。

      b)商的小數點應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3)練習

      51.3÷0.27

      26÷0.13

     。ㄈ┛偨Y小數除法中除數為小數的計算規則

      對于小數除法中除數為小數的情況,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步驟來進行計算:

      1、將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使其變成整數;

      2、將被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位數不夠時,在末尾補零;

      3、按照除數為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小數除法中除數為小數和除數為整數的情況有什么聯系?我們能從今天的學習中獲得什么收獲?

      四、課堂練習

      (一)填空

      小數除法中,我們需要將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使其變成整數;被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位數不夠時,在末尾補零;然后按照除數為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

     。ǘ⿲⑾铝蓄}目轉化為除數為整數的除法

      4.68÷1.2=□÷12

      2.38÷0.34=□÷□

      5.2÷0.32=□÷32

      161÷0.46=□÷□

      (三)計算下列題目

      6.21÷0.03=

      210÷1.4

      1.104÷2.4

      五、布置作業

     。ㄒ唬┯嬎阋韵骂}目

      19.76÷5.2

      109.2÷0.42

      8.4÷0.56

      10.8÷4.5

      6.825÷0.91

      25.84÷1.7

      (二)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體重達到了135千克;而蜂鳥則是最小的鳥,體重僅有0.0016千克。計算出鴕鳥的體重是蜂鳥體重的多少倍。

      六、板書設計

      小數除法中除數為小數:

      1、將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使其變成整數;

      2、將被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位數不夠時,在末尾補零;

      3、按照除數為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

      例4:做一條短褲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條短褲?

      例5:計算10.5÷0.75,可以做多少條短褲?答:56.28米布可以做84條短褲。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2

    如果要把一個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數點應怎樣移動呢?出示(1.50.362.3752)

     。ǎ常完成表格:

      ┌────┬──┬──┬──┤

      │被除數│15│150││

      ├────┼──┼──┼──┤

      │除數│5│50│500│

      ├────┼──┼──┼──┤

      │商│││3│

      └────┴──┴──┴──┘

      根據表格,觀察被除數、除數和商之間有什么變化規律?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運用這個規律來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想一想,除數是小數,能不能把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呢?

      二、新授:

      1、出示例4、讀題、審題、列式

     。担.28÷0.67

      這道算式與前面學過的有什么不同?(除數是小數),能直接計算嗎?能不能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呢?

      方法a把米轉化成厘米計算。

      方法b把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100倍。

      (注:小數點和0要同時劃去)

     。病引導學生分組討論:

      a他們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b哪一種方法更為實用?為什么?

      0.6756.28

      都擴大100倍利用左邊的輔助豎式邊提問邊板書

      講清除除數轉化成整數的過程。

      675628

     。场師生共同完成小林的計算方法后把答案填在課本上。

      4、P20、做一做(1),先說出下面各題中的除數和被除數需同時擴大多少倍,該如何移動小數點?然后再計算。

     。、自學例5

      思考:a除數是0.725變成整數,小數點必須向右移動幾位?

      b要使商不變,被除數10.44應怎樣?小數點移動時位數不夠這么辦?

     。ㄉv,師板書完成例5)

     。、引導學生概括出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法則。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的'小數點,使它變成();除數的小數點向()移動幾位,()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然后按照()進行計算。(生齊讀)7、完成P20、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練習五1至4。

      附:板書(略)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3

      設計說明

      1、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新課伊始,讓學生觀看“挑戰者”號飛機失事的全過程,讓學生從機毀人亡的事件中感受到“次品”帶來的危害,領悟到檢驗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這樣的情境創設,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學理念。

      2、重視引導學生用直觀的方式清晰地表達出推理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對結論的合理性作出有說服力的說明,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本設計在教學例1時,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試驗的操作活動,讓他們在充分的操作、試驗、討論、探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然后引導學生用直觀、簡明的方式,清晰地表示出推理的過程,進一步理清思路,為后面數量更多的找次品問題做好認知和方法上的準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天平 3瓶鈣片

      學生準備

      每人8張圓片學具 每組1張找次品記錄表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效果檢測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5分鐘)

      1、課件播放“挑戰者”號飛機失事的錄像。

      2、引導學生猜測造成飛機失事的原因。

      3、導入新課。

      1、看錄像。

      2、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生1:駕駛員操作不當。

      生2:飛機故障,零件不合格。

      3、明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1、列舉生活中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帶來的危害有哪些?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究。(10分鐘)

      1、出示2瓶鈣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引導學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2、出示一架天平:闡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點。

      3、出示3瓶鈣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引導學生嘗試找出輕的一瓶。

      4、引導學生匯報找次品的方法。

      5、引導梳理、比較:無論是先稱哪2瓶,只要稱一次就能找出次品了。

      1、自主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1)打開瓶子把鈣片倒出來數一數。

     。2)用手掂一掂。

     。3)用秤稱一稱。

      2、認識天平,明確天平的工作原理,并在天平兩端放入質量相同的物體,感受天平平衡的條件。

      3、利用學具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可以拿出3個學具代替3瓶鈣片,進行實際操作。

      4、各小組派代表匯報找次品的方法。

      5、匯報:只要稱一次就能找出次品了。

      2、有5瓶鈣片,其中1瓶少了4片。如果用天平稱,天平兩端各放1瓶,至少稱()次才能找出次品;如果天平兩端各放2瓶,至少稱()次才能找出次品。

      三、合作交流,發現最優方案。(15分鐘)

      1、課件出示例2。

      指名讀題,說一說“至少”的含義。

      2、組織小組合作找出次品,填寫表格。

      3、引導學生觀察表格,分組匯報找次品的方法。

      4、引導學生觀察表格:

      (1)分成的份數、分的方法與找出次品所要稱的'次數有什么關系?

      (2)怎樣分找出次品需要稱的次數最少?

      5、用你發現的方法找出9個、10個、11個零件中的1個次品(次品重一些),看看是不是保證找出次品的次數也是最少的。

      1、讀題,說一說“至少”的含義。

      2、小組合作,2名同學擺學具,1名同學用圖示作記錄,1名同學填寫“找次品記錄表”。

      3、利用實物和表格匯報:

     。1)分成8(3,3,2),至少要稱2次。

     。2)分成8(4,4),至少要稱3次。

     。3)分成8(2,2,2,2),至少要稱4次。

      4、討論、交流,明確:把8分成3份(每份數量盡量相等)去稱,能保證稱的次數最少。

      5、小組合作操作、驗證,匯報試驗結果。

      3、用天平從7件物品中找出1件次品(次品輕一些),把7件物品分成()份稱較合適。

      4、有8瓶水,其中7瓶質量相等,另外有1瓶是糖水,比其他7瓶水略重一些,至少稱()次能保證找出這瓶糖水。

      四、鞏固練習,拓展延伸。(8分鐘)

      1、引導學生完成教材112頁“做一做”。

      2、補充說明:分成3份的方法最好,不能平均分的,每份的數量盡量相等。

      1、獨立完成教材112頁“做一做”。

      2、匯報,說明自己的最優方案。

      5、如果有12個零件,其中一個是次品(次品略重),那么應該怎么分,稱的次數最少而且保證能找出次品?

      五、課堂總結,布置作業。(2分鐘)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布置課后學習內容。

      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獲。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4

      1、通過“打電話”的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需要用除數是小數除法去解決的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

      2、利用已有知識,經歷探索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

      3、正確掌握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案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正確掌握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案的計算方法能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及學生活動設計

      個性調整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環節

      問提問生活中有哪個同學一、創設情創設“打電話”的情境,有打長途電話的經驗。

      1、出示文主題圖,讓學生說一說圖的意思,并討論如何解決“誰打電話的時間長”的問題。

      2、組織學生探索如何計算4.83÷0.7和45÷7.2的究,創建數得數時,在探索之前,先引導學生比較這兩個算式和前面學習的小數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學生體會到學模型

      如果除數變成整數就好了,引導學生把新的知識轉化為已有的知識。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使除數變成整數,再按照小數除以整書的方法進行計算。

      1、試一試: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三、鞏固數和除數同時擴大100倍后,被除數末尾需要補0,與應用2.7÷7.5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10倍后,被除數比除數小,商的整數部分需要補0,在練習后反饋時要引起學生的注意。

      2、練一練/1,2,3——補充練習:

      1、把下面各題變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4.68÷1.2=□÷122.38÷0.34=

      □÷□5.2÷0.325=□÷325161÷0.46=□÷□2.筆算。6.84÷0.91225.84÷1.799.6÷41.5

      220.5÷147

      3

      4

      一、創設情境

      二、自主探究,創建數學模型

      三、鞏固與應用

      呈現中國銀行20xx年3月公布的關于外幣和人民幣之間的比率。

      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解答。由于貨幣的最小單位一般是“分”,以“元”為單位時第三位小數沒有意義,所以一般需要保留兩位小數,因此學生將體會到求積,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應用。

      1、試一試,可以讓學生用計算器算出得數,然后根據得數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2、練一練:p71/1,2,3,4

      第1題:這是人民幣和港幣的兌換,12.5÷1.07,四、總結。超過了11元港幣;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紀末2元,因此11元港幣不夠。

      第2題:這是人民幣和日元的兌換,要注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還需要去乘100.第3題:這是歐元換人民幣,5000×9.15=45750元不需要近似值.

      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小結。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5

      1、學習目標

      1.經歷探索3的倍數的過程,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

      2.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

      3.在探究過程中發展概括和歸納能力。

      2、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2、5的倍數的特征,但3的倍數的特征與2、5的倍數的特征有很大的區別,學生不能僅從一個數的個位加以觀察、歸納來得出結論,因此對于孩子們來講如何探索得出這個特征就較有難度,而對于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能夠正確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并加以正確運用都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針對學生的這一認知難點,我在設計教學時更加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索,是學生在找數——觀察——討論——驗證——歸納的過程中,概括出3的倍數的特征。

      3、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經歷探索并掌握3的倍數特征的過程。

      學習難點:發現概括出3的倍數特征。

      4、教學過程

      4.1.2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游戲復習、激發興趣

      游戲復習、設疑導入

      (一)游戲復習、激發興趣

      同學們,請舉起你們的學號給老師看一看,每個人的學號里都隱藏著數學奧秘!(課件)孔子有句話“溫故而知新”,根據老師的指令請中獎學號起立,高高舉起你的學號,看誰反應快。小組同學判斷,準備好了嗎?

      (課件2的倍數)第一次中獎學號:是2的倍數起立。采訪一下:2的倍數的特征是什么?(課件2的倍數特征:個位是0、2、4、6、8的數)(課件5的倍數)第二次學號中獎:是5的倍數起立。再采訪一下:5的倍數的特征是什么?(課件5的倍數特征:個位是0或5的數)

      小結:看來,快速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的秘訣是,只要看這個數的個位就行了。(課件圈出個位)

      【設計意圖:學生在中獎學號游戲中復習舊知,為新知做好準備。】

      第三次學號中獎:是3的倍數起立。你是怎么知道的?大家來看看這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 如何快速地判斷出是不是3的倍數?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3的倍數的特征。 (板書課題:3的`倍數的特征)

      活動2【活動】二、自主探究,感悟規律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學具百數表,請在表中找出3的倍數,并圈起來。

      2、學生活動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投影學生圈的百數表,并不斷完善。

      3、觀察3的倍數,猜想一(橫著看):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只看個位行嗎?

      4、仔細觀察這個百數表。猜想二(斜著看):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看這個數各位上數的和行嗎?

      把你的發現與同桌交流一下。

      活動3【講授】學生摸索,教師講解歸納

      (三)舉例驗證規律

      師:咱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只適合100以內的數嗎?能推廣到更大的數嗎?

      小組合作學習二:驗證、歸納3的倍數的特征

      舉例

      各位上的數的和

      是不是3的倍數

      驗證擺出的數

      是不是3的倍數

      兩位數:

      48

      4+8=12

      √

      48÷3=16

      √

      37

      3+7=10

      ×

      37÷3 有余數

      ×

      三位數:

      四位數:

      2、小組再次討論總結。

      3的倍數特征:

      (四)、總結規律

      下面小組的驗證是否正確?

      看來,通過我們的發現,進一步驗證,歸納出3的倍數的特征是(板書: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注意】:與2、5的倍數的特征不同,3的倍數的個位上可以是任何數字。

      【設計意圖:匯報驗證結果形成共識,得出結論。讓孩子們驗證此規律在100以外的數是否適用,體會“特殊—一般”的研究方法,培養孩子們研究數學的科學性和思維的嚴謹性。體會發現—驗證—歸納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活動4【練習】三、闖關比賽:

      闖關比賽:

      3的倍數的特征相信你們已經掌握,闖關開始了,準備好了嗎?

      第一關:下面的數哪些是3的倍數,手勢判斷。

      92 654 7203

      71 164 20xx

      老師質疑:7203為什么是3的倍數?如果打亂一下順序,這個四位數還是3的倍數?你們有什么發現?(3的倍數與數字的順序無關。)

      【設計意圖:換位探索——引導發現3的倍數與數字的順序無關。】

      第二關: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一個數,組成三位數并且是3的倍數。想想共有幾種填法?

      老師質疑:一共幾種填法?有什么規律?(只要相差3就可以了)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了解到多角度思考問題,答案不唯一,糾正自己的認識,學生學以致用,有助于培養孩子們的發散思維的能力!

      活動5【測試】師生闖關

      第三關:師生闖關:

      同學們,老師也想和你們合作一下。請學號1-9的同學上講臺,趙老師沒有學號,用0代替。和你們一起組成10位數,看看這么大的數是3的倍數嗎?為什么?

      請看,老師取走一個數,(9)這個9位數還是3的倍數嗎?

      再看,老師再取走一個數,(6)這個8位數還是3的倍數嗎?

      猜猜看,這次取走哪數,(3)這個七位數還是3的倍數?

      你們有什么發現?(劃去單個數字是3的倍數,剩下的數還是3的倍數)

      你能快速發現下面這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想好就起立。98763963

      【設計意圖:發散練習:學生體會劃去的數字是3的倍數,剩下的數還是3的倍數!

      第四關:猜猜中獎學號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2、3、5的數的倍數特征,看見今天最后一次中獎學號是誰呢?同時是2、3、5的倍數的學號。(30)老師期待下一個中獎學號就是你。

      【設計意圖:綜合運用所學2、3、5的倍數的特征的知識,讓學生深刻體會自己的學號里藏著的數學奧秘】

      活動6【作業】延伸和總結

      四、全課小結:

      1、今天你學會了什么?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我們是通過什么方法得出3的倍數的特征?

      【設計意圖:在課結束前適時總結,重在使同學們進一步體會到一些研究的方法,使孩子們掌握一些“學法”!

      五、作業(課后延伸)

      課后可以運用今天所學的方法去探索研究9的倍數的特征。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把這種探究活動延伸到課外,進一步培養了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會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正確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2.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認真審題和檢驗的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用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教師:我們解答過許多應用題,有一步計算的、也有兩步計算的.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解答較復雜的應用題,并歸納出解答應用題的步驟和檢驗的方法.

      教師板書:應用題

      二、講授新課

     。ㄒ唬┙虒W例1

      例1.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1.學生分組討論思考題

     。1)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怎樣用線段圖表示題意?如何分析數量關系?

     。3)怎樣分步列式?怎樣列綜合算式?

     。4)怎樣驗證是否正確?

      2.匯報討論結果

     。1)課件演示:一般應用題1(出示摘錄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及線段圖)

     。2)提問:要求剩下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要先求出什么?后3天做了多少套怎么求呢?已經做的套數怎么求?

     。3)學生列式

      分步:755=375(套)

      660-375=285(套)

      2853=95(套)

      綜合:(660-755)3

     。剑660-375)3

     。 2853

     。 95(套)

     。4)教師小結檢驗過程.

      方法一:按照原來的題意,依次檢驗每一步列式和計算是不是對.

      方法二:把最后結果當做已知數,按照題意倒著一步一步地計算,看結果是不是符合原來的.一個已知條件.

      3.規納概括

     。1)課件演示:一般應用題2

     。2)教師提問:這四步你感覺你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哪一步上?哪一步最重要?

     。3)小結:解答應用題時,我們應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題意上,因為解題思路是根據題意確定的.第二步是最重要的,它決定著思路是否正確.

      三、鞏固練習

      (一)四年級和五年級要給500棵樹澆水,四年級每天澆50棵,澆了4天;剩下的由五年級來澆,澆了5天.五年級每天澆多少棵?

      (二)李小勝拿3.2元錢買文具,買了4支鉛筆,每支0.6元.剩下的錢買圖畫紙,每張0.2元,可以買幾張?

     。ㄈ┬仑S農具廠趕制540件農具,前10天平均每天制32件,余下的要在5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制多少件?

      (四)一個裝訂小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多少小時能裝訂完?

      1.學生獨立完成.

      2.教師出示不同算法,請同學討論是否正確.

      四、質疑調節

      1.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審題除了以上方法外,還有什么方法檢驗呢?解答應用題為什么要檢驗?(討論)

      五、課后作業

     。ㄒ唬⿲W校買來280千克大米,計劃吃7天,實際每天比計劃少吃5千克,這批大米實際吃了多少天?

     。ǘ┘滓覂傻叵嗑300千米,一輛大車從甲地到乙地計劃行6小時,實際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行10千米,實際幾小時到達?

      (三)裝訂小組計劃裝訂一批書,每小時裝訂180本,10小時可以裝訂完.如果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裝訂20本,幾小時可以裝訂完?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圖例,根據等式不變的規律會解方程。

      2、能力目標: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寫法。

      3、情感目標: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遷移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前面,我們學習了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等式在哪些情況下變換仍然保持不變呢?等式這些規律在方程中同樣適用嗎?完全可以,因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們將學習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來解方程。板書: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

     。ㄒ唬┙虒W例1

      出示例1,從圖中可以獲取哪些信息?圖中表示了什么樣的等量關系?盒子中的皮球與外面的3皮個球加起來共有9個,方程怎么列?

      生:x+3=9

      師: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個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們該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來求出方程的解呢?

      生:方程兩邊同時減去一個3,左右兩邊仍然相等。板書:x+3-3=9-3

      x=6

      (老師規范書寫格式)

      師:這就是方程的解,誰再來回顧一下我們是怎樣解方程的.?

      生討論交流。

      小結:左右兩邊同時減去的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數呢?因為,兩邊減去3以后,左邊剛好剩下一個x,這樣,右邊就剛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說得實際一點就是通過等式的變換,如何使方程的一邊只剩下一個x即可。

      追問:x=6帶不帶單位呢?讓學生明白x在這里只代表一個數值,因此不帶單位。師:要檢驗x=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還需要驗算。怎么驗算呢?

      師板書:方程左邊=x+3

      =6+3

      =9

      =方程右邊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小結:通過剛才解方程的過程,我們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減去一個相同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書寫的過程中寫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

     。ǘ┙虒W例2

      利用等式不變的規律,我們再來解一個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樣才能求到1個x是多少呢?

      同桌的同學互相討論,如有問題,可以出示書上的示意圖幫助分析。

      匯報:在方程兩邊同時除以3即可。為什么兩邊同時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數呢?剛好把左邊變成1個x。讓學生打開書59頁,把例2中的解題過程補充完整。

      展示、訂正。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方程的兩邊同時減去一個相同的數或同時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這是我們解方程常用的兩種方法,想不想用它們來試一試呢?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題,先找到等量關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體評講。

      2、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兩邊同時加上或乘上一個數,左右兩邊還相等嗎?依據是什么?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

      試著解方程:x-2.4=6x÷9=0.7(強調驗算)

      3、獨立完成:“做一做”第2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討論:什么時候應該在方程的兩邊加,什么時候該減,什么時候該乘,什么時候該除呢?

      板書:

      解:x+3-3=9-33x=18

      x=6解:3x÷3=18÷3?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教材第52頁至53頁中的例1,例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把簡單的實際問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表達的抽象過程,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

      2、在具體情境中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概括性與簡潔性,發展符號感。

      3、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發展歷史,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

      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

      教學難點:

      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體會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

      一、談話引入,板書課題

      1、魔盒神奇

      師:大家喜歡玩魔術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神奇的數學魔盒?它到底神奇在哪里呢?你隨便說一個數,輸入進去,經過魔盒的加工,就可以得到一個新的數,想不想來試試

      學生報數,師隨機輸入,經過魔盒加工后,果然變成了一個新的數。

      2、發現秘密

      師:我聽到有的同學說發現秘密了,發現什么秘密了?

      輸出的數要比輸入的數大10,是這樣的嗎?

      3、猜測驗證

      猜猜看,你猜輸出的會是幾?

      師:我們剛才輸入的數都是什么數,小數行不行?

      4、想方設法

      師:為什么試不完?你說說

      師: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所以我們這樣試下去,永遠也試不完,對吧?

      師:那現在,你能不能想個辦法,用一個你認為比較簡明的形式,把我們想試的數都包括進去,它既能代表(),又能代表(),還能代表我們想試的任意一個數,那你覺得它應該怎么表示呢?

      想一想,寫在練習本上

      5、交流匯報

      師:好,大家都有方法了,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老師挑了幾個有代表性的?

      漢字,數,字母

      師:a代表任意的數,其實呀,在數學上就是用字母來代表變化著的數,用x也好,用a也行,都可以代表輸入的數,如果我們用a表示輸入的數,輸出的數怎么表示呀?

      6、思想滲透

      師:為什么用a+10表示呢?它就表示輸出的數,沒錯,所有輸入的數都在不斷地變化,(板書:變化)輸出的數也在變化,那么什么沒有變?

      我們明明這些數都試不完,后來我們想了一個什么辦法把它解決了?

      7、板書課題

      8、逆用規律

      你看字母的作用大不大呀?如果我們用字母x表示輸出的數,那么輸入的數?(板書:x-10)

      二、兒歌展開,學習新知

      我們用字母或還有字母的式子就能表示數,你看,字母的作用是很大的,下面我們接著來研究

      1、讀編兒歌

      《數青蛙》

      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

      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

      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

      ......

      還能接著往下讀嗎?

      2、發現規律

      師:我聽到的聲音越來越不整齊了,是不是在算眼睛的`只數和腿的條數遇見問題了,誰發現有什么竅門?怎么來算?你來說說?

      師:哦,青蛙只數乘2就是眼睛只數,青蛙只數乘4就是腿的條數,

      哦,同學們用數學的眼光發現了這首兒歌中還有數學規律。這樣的兒歌你們可以說多少句?這首兒歌我唱了30多年也沒唱完,你們能不能運用剛才學到的本領——用字母表示數,只用一句話就能把這首兒歌唱完?

      把你的想法寫在練習本上

      3、展示交流

      同時呈現幾種方式、討論評價。

      (1)ABCD

      (2)aaa×2a×4

     。3)yyy×2y×4

      4、簡寫形式

      師:其實a×2還可以寫成更簡單的形式。(多媒體顯示:數學上規定:

      數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時,乘號可以記作“?”,或者省略不寫,數要寫在字母的前面。)

      現在如果讓你來編這首兒歌,你會怎樣編?

      5、字母優勢

      師:你覺得用字母表示數好不好?誰來說說好在哪兒?

      師:它形式很簡潔,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板書:簡潔概括)

      三、介紹“韋達”,提升思維。

      其實人類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并不像我們這樣一堂課這么短暫,而是經歷了一個長達幾千年的漫長過程。在古代埃及的<<藍特紙草書>>中,就出現過用x代表數,這是目前已知的人類最古老的使用字母的記載。

      系統的使用字母來表示數,這個功績要首推法國十六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韋達,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有意識地和系統地使用字母來表示數的人。自從韋達系統使用字母來表示數后.引出了大量的數學發現,解決了很多古代的數學問題。在西方他被尊稱為“代數學之父”。

      師:韋達是不是很偉大呀!我想,如果同學們也能堅持不懈地勤奮學習,將來你們也會取得偉大成就的。

      四、看書質疑,理解新知

      看數學書52頁的例1和53頁的例2

      1、例1

      a+30表示爸爸的年齡,還表示爸爸比小紅大30歲,那么大家想一想a可以表示哪些數呢?

      還能是任意的一個數嗎,在這里它取值可有一定的范圍

      2、例2

      師:下面我們一起去了解月球上的秘密,x表示人在地球上的舉起物體的質量,那6x表示人在月球上舉起物體的質量,人在地球上的舉重成績,目前最高的是伊朗運動員挺舉263kg,可見x也有一定的取值范圍。

      五、及時練習、鞏固新知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并且感受到了字母表示數的優點,還知道了字母與字母或字母與數字相乘時的簡寫形式,下面我們一起來練習吧

      1、請看53頁的做一做

      2、“嫦娥1號”探月衛星平均每秒飛行v千米,5秒飛行()千米,t秒飛行()千米。

      3、李明今年x歲,爸爸今年3 x+1歲。猜猜李明今年可能()歲。

     、 5歲② 12歲③ 50歲

      六、師生交流,感悟收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都認識了字母這個好朋友,該下課了,你想對字母說些什么?

      師生交流后,師再次強調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簡潔、概括。

      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數

      簡潔、概括

      +10

      輸入的數輸出的數青蛙(只)嘴(張)眼睛(只)腿(條)

      變化關系不變變化A B C D

      3 13 a a a×2 a×4

      96 106 2a 4a

      3000 3010 y y 2y 4y

      9.8 19.8

      …

      a a+10

      x-10 x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9

      一、教學內容

      小數乘小數第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探索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并能理解其中的算理。

      2、使學生體會小數乘法是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3、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四、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算理。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教師談話導入,以學校宣傳欄需要刷油漆為例,引入課題。

      (1)從圖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2)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教材提供的學習素材是解決校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主要體現了“計算教學同解決問題緊密聯系”思想。因此在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根據呈現的數據獨立提出能解決的問題,并根據自己提出的問題列出算式,這樣不僅引起了新知和舊知的認知沖突,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觀察比較所列的乘法算式。(揭示課題:小數乘小數)

      二、深化探究,總結算法

      1、教學新知,初步探索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1)引導談話:根據以往我們計算小數乘法的經驗,你覺得用豎式計算小數乘小數時,是否也可以把小數看成整數來計算呢?“2.4×0.8”請學生嘗試把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并按整數乘法進行筆算。

      (2)組織學生共同探究豎式計算算法和算理。

      請學生根據板演說一說的計算算理,并年順勢畫上算理指示圖。

      討論交流并小結:把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實際上發生了什么變化,這樣算出的結果和實際的結果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怎樣把算出的結果轉換成實際的結果呢?

      (3)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明確:把兩個因數都看成整數,等于把一個因數乘10(或100),另一個因數乘10,所以得到的積等于原來的積乘100(或1000)。要求原來的'積,就要用積除以100(或1000)。

      (4)小結:小數與小數相乘,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里面就有幾位小數。

      [設計意圖:將學生做過的有代表性的習題作為研究的對象,來探究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系具有可觀性和對比性,利于小結出小數乘法的一般方法,這樣處理,既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又達到了省時、高效的教學目的。]

      (5)交流:在小組里相互說說應該怎樣計算小數乘小數?你能不能總結一下,這類小數乘小數的題應該怎樣計算?在小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

      (6)根據學生回答進行小結: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積是多少,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三、引發沖突,突破難點

      1、引導探究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系。

      出示例4:0.56x0.04=

      2、學生獨立計算,組織討論:

      小數數位不夠怎么辦?

      3、交流后組織小結出“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4、計算下面各題。

      3.7×4.60.48×1.50.29×0.070.056×0.15(強化所學)

      四、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1、在下面各題計算的積里點上小數點的正確位置。

      2、完成“練習一”第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說思考的過程,重點說說是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的。

      3、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評議。

      [設計意圖:及時的練習鞏固了新知,在這個環節中注重了學生思考過程的交流,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深化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習題1和2,重點落實“因數中的小數位數決定積中的小數位數”的知識點,把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的緊密聯系,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五、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談談你的收獲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0

      一、學情分析:

      五(2)班共有學生38人,從整體上來看,本班學生的學習習慣良好,大多數學生能按時完成作業,上課能積極回答問題,敢于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對數學學科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愛鉆研,敢于探索,愛提問和質疑。五(1)班共有學生38人,相比之下,學習習慣不是很好,成績也不好;近10名成績過差,勉強達到四年級水平,主要表現在知識欠賬過大,接受能力差,學習不夠積極主動,有時有照抄作業現象。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這些內容:分數乘法、長方體(一)、分數除法、長方體

     。ǘ、分數混合運算、百分數、統計和總復習,共計7個單元。另外還安排了“數學與生活”、

      本冊教材中的教學重點有: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2.重點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針對分數應用題);3.了解長方體的幾何結構,掌握其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4.認識百分數的意義,探索并掌握百分數與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5.認識扇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以及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本冊教材中的教學難點有:1.整數乘法的意義與分數乘法的意義之間的聯系;2.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要結合具體情境與操作來理解;3.除數是分數的除法的.意義(是從被除數中能夠分出多少個除數的角度來理解的);4.感受1立方米(m3)、1立方分米(dm3)、1立方厘米(cm3)以及1升(L)、1毫升(mL)的實際意義,能形象地描述這些體積單位實際有多大。

      三、本學期主要教學任務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其計算法則,能夠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能根據分數乘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2.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幾何結構,理解表面積和體積的含義,掌握其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其表面積和體積,并運用所學解決日常生活中有關的一些基本問題。

      3.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掌握分數乘、除法的數量關系并能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解決較復雜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4.認識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的讀、寫百分數,探索并掌握百分數與分數、

      小數互化的方法,能在理解百分數的含義和題目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正確的解答百分數應用題。

      5.認識扇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以及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并學會選擇使用;懂得中位數、眾數的意義,會從一組數據中找出中位數和眾數,并能針對具體問題選擇使用。

      四、主要教學措施:

      1、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備好課、上好課,批改好作業,以積極認真的態度來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使學生愿學、樂學。

      2、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和經驗,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學的輕松快樂,使學生有學會向會學轉變,有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學習的效率。

      3、充分把遠程教育和網絡教育等現代化教育資源引進課堂為教學服務,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基礎。

      4、抓好每月一次的單元測試,以激勵表揚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展開競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對后進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對他們的作業爭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全班教學質量的提高。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第一單元分數乘法

      單元要點分析:

      一、單元教學內容

      分數乘法(一)(分數乘整數)、分數乘法(二)(整數乘分數)、分數乘法(三)(分數乘分數)、練習一。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其計算法則,能夠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能根據分數乘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2.經歷觀察、猜想和證明等數學活動,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運用分數乘分解決問題的過程,能有條理、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

      3.通過觀察、猜想、實驗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認識到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以借助分數乘法來解決,并可以借助數學語言來表達和交流,從而進一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三、單元教學重點

      分數乘法的意義與計算法則。

      四、單元教學難點

      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五、單元課時劃分

      共7課時

      第1課時分數乘法(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習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親自經歷探究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原理,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分數乘以整數。

      能力目標:

      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學信息,發展初步的分數乘法的能力。情感目標:

      使學生感受到分數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分數乘以整數

      教學難點:

      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啟發引導、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分數加減運算題。(臨時定題)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并提問學生說說自己如何計算的?學生尋找完畢,紛紛舉手準備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先通分,再進行分子與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注意更正學生的錯誤和表揚回答問題的同學。

      二、講授新課

      同學們我們學習一種新的運算:分數乘法。

      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數乘法?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板書例題,讓學生想一想如何計算?

      學生列出算式:1/5×3=

      學生同桌之間相互討論:1/5×3表示什么(表示求3個1/5的和是多少)?該如何計算?

      教師提問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1:1/5×3=1/5+1/5+1/5=3/5;

      學生2:1/5×3=??

      教師和學生總結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分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分子作為分子,分母不變。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2頁涂一涂,算一算。

      讓學生熟練計算,教師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計算方法。

      2、做課本試一試1、2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五、布置作業:

      課本2頁3題;

      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板書設計:

      分數乘法

      1/5×3=1/5+1/5+1/5=3/51/5×3=??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整數乘以分子作為分子,分母不變。

      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是多少。

      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1

      教材解讀:

      1、長方體、正方體的引出,直接從實物中抽象出相應的圖形,不再從與平面圖形的對比中引出。

      2、直觀地、直接地給出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概念。

      3、突出了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來學習的。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生的自主發現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組織學生活動,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體現數學充滿著探索與創新,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難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和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

      預習提綱:

      1、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2、長方體有幾條棱?相對的棱有什么特征?

      3、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4、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5、正方體有幾條棱?相對的棱有什么特征?

      6、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7、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那幾條?

      8、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流程:

      一、獨立自學

      結合預習提綱自學課本18-20頁

      1、長方體和正方體由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

      2、什么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3、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互動交流

      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來觀察它們的特征。

      讓學生分組討論:

     、儆檬置幻鼈冇袔讉面(注意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诿總面是什么形狀?(注意出示也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給學生看)

      讓學生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每兩個面相交的地方這些地方我們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

      2、讓學生分小組去數和量:

     、贁担核鼈兎謩e有多少條棱?

      ②量:動手量一量每條棱的.長度,看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讓學生拿一個長方體紙盒,用手摸長方體每三條棱相交的地方.

      學生觀察。

      學生回憶并回答。

      3、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下的兩個問題:

     。1)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4、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

      三、總結評價

      總結這一節課的收獲,并提出自己的問題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

      2、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而正方體的6個面都完全相同,12條棱長度也完全相等。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四、鞏固或提高

      1、完成同步指導上的相關作業。

      條件強化:獨立完成,核對時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2

      1. 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編排意圖

      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在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與前兩節一樣,教材先通過小轎車車窗玻璃是梯形的這樣一個生活實例引入梯形面積計算。然后通過學生動手實驗探索出面積計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但是要求又有提高,不再給出具體的方法,而是要求用學過的方法去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這里仍然要運用轉化成已學過圖形的方法,但是從教材中學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方法與途徑多了,可以用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拼擺的方法;可以轉化為三角形進行推導,也可以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進行推導。

      教學建議

      學生經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已經知道要把梯形轉化為學過的圖形進行推導。前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轉化的方法不同,平行四邊形主要是用割補的方法,而三角形主要用拼擺的方法。本課要求用學過的方法去推導,沒有指明具體的方法。在學生操作實驗前,可以先回憶一下前面運用過的兩種方法,有條件的可以把前面推導的過程制成課件,進行展示,加以回顧。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教師不必提出統一的操作要求。

      2. 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有多種方法,教材顯示了三種方法。

      (1)兩個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推導過程:

      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每個梯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2)把一個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見下左圖)。

      推導:

      梯形的面積=三角形1的面積+三角形2的面積

     。教菪紊系住粮摺2+梯形下底×高÷2

     。剑ㄌ菪紊系祝菪蜗碌祝粮摺2

     。3)把一個梯形剪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見上右圖)。

      推導:

      梯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面積+三角形面積

      = 平行四邊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平行四邊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

      =(平行四邊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2÷2

      =(平行四邊形的底×2+三角形的底÷2×2)×高÷2

      =(平行四邊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底+三角形的底)×高÷2

      因為 梯形的上底=平行四邊形的'底

      梯形的下底=平行四邊形的底+三角形的底

      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第(1)種方法比較容易推導和理解,(2)和(3)因為涉及乘除法運算定律、性質和等式變形,學生的推導會有困難。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推導,在此基礎上進行匯報和交流。可以第(1)種方法為研究重點,讓學生敘述推導的過程,得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2)和(3)種方法可視學生接受能力,不做統一要求。

      學生在操作實驗中,可能會出現更多的方法。例如教材第96頁的方法,注意給學生留有較充分的操作和交流時間。

      推導過程:

      從梯形兩腰中點的連線將梯形剪開,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

      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2

      梯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所以 梯形的面積=(上底 +下底)×高÷2

      3.例3及“做一做”。

      編排意圖

     。1)例3應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做一做”是計算引入部分提出的車窗玻璃的面積,注意是求兩個梯形的面積。

      教學建議

     。1)例3可結合圖片和橫截面的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橫截面的含義,找到直角梯形的高也是它的一個腰長,再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2)結合例3和“做一做”,檢查學生運用公式計算的情況,強調計算時不要忘記除以2。

      4.關于練習十七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3題是應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求面積。第1題需要先測量計算所需條件的長度,再計算;第3題要選擇條件進行計算,有些是間接條件要轉化為直接條件。通過練習可以加深學生對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和記憶。

      第2、4、5、6題都是應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第2題,飛機模型的機翼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求機翼的面積,可以先求出一個梯形的面積,再乘2;也可以根據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經驗,設想把兩個梯形拼成一個底長100mm+48mm,高250mm的平行四邊形,求出它的面積。

      第4題,注意讓學生觀察圖示找到計算所需條件;▔娜鎳h笆,形成一個直角梯形。20m就是它的高,用46m-20m可以得到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

      第5題,要結合示意圖先讓學生理解水渠的橫截面。水渠的渠口寬、渠底寬和渠深分別是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再計算出梯形的面積。

      第6題,可結合教材中的圖使學生理解圓木堆的橫截面可以看作一個梯形,梯形的上底長相當于頂層的根數,梯形的下底長相當于底層的根數,梯形的高相當于圓木的層數。所以可以借助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計算出圓木的總根數。

      第8*題是選作題。首先要考慮如何剪去一個最大的平行四邊形。應該是以梯形上底長度為底長的平行四邊形。

      剩下的是三角形,可以用兩種方法求面積。

      方法一 梯形的面積-剪去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3.5)×1.8÷2-2×1.8=1.35 (cm2)

      方法二用梯形的下底長減去梯形的上底長得到剩下三角形的底長,乘梯形的高, 再除以2,得到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積。

      (3.5-2)×1.8÷2 = 1.35(cm2)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小數加減法:教材第47~51頁(例1、例2和練習八)

      加法運算定律的推廣和用計算器計算:教材第52~55頁(例3、例4和練習九)

      整理和復習與探索實踐:教材第56~5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現實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筆算和簡單的口算;能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運算;學會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法計算。

      2、使學生經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積累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驗,培養問題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和自覺驗算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方法和與整數加減法的內在聯系

      難點:自主地歸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加法運算定律的推廣

      課時安排:7課時

      (1)小數加法和減法

      教學內容:p.47、48的例1,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八第1~3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把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

      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

      教學準備:在黑板上的板書。

      教學過程:

      一、學習新知:

      1、課前在黑板上板書:

      鋼筆8元

      筆記本3元4角

      講義夾4元7角5分

      水筆2元6角5分

      問:我們平時說價錢習慣說成幾元幾角幾分。現在請你把它們改寫成以元為單位的兩位小數。

      指名說一說:8.00元,3.40元,4.75元,2.65元

      這些小數哪些能化簡?把它化簡成最簡小數。(8元,3.4元)

      2、看黑板上的四樣商品的價錢,請你選擇兩件商品并算出總價。

      交流:(可能有的幾種情況)

     。1)鋼筆和筆記本一共多少錢?

      口答算式和結果,板書:8+3.4=11.4(元)

      問:這個“11”哪里來?為什么8加的是3而不是4?

      補充豎式說算理(略)強調:8是整數,3是整數部分的,要和它對齊。

      補充一個整數加法的豎式,說說整數加法在列豎式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數位對齊)特點:右邊對齊。

      仔細觀察小數加法:右邊不對齊。

      追問:那該對齊什么?(小數點)

      補充:把8改寫成8.0,體會小數點對齊。

      那你做這樣的題時,會不會把小數點和小數部分的0補出來?

      指出:沒必要補,但要注意整數部分和整數部分對齊,小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對齊。

      繼續算一算:鋼筆和講義夾的總價,鋼筆和水筆的總價。

      (2)講義夾和水筆的總價:

      指名列式,板書豎式。觀察豎式,體會“小數點對齊,就等于相同數位對齊”。

      算出結果:7.40

      指出:豎式上算出的結果是兩位小數,寫在橫式上的時候要化簡成7.4

     。3)筆記本和講義夾的總價:

      列豎式計算,再次體會小數點對齊。

      小結:今天我們學的小數加法和以前學的整數加法有什么相同?

     。ǘ家嗤瑪滴粚R,從低位加起,滿10進1。)

      要注意那些地方?

     。ㄐ迭c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豎式上正常計算,橫式上要化簡。)

      3、看黑板上的信息,問:筆記本比講義夾便宜多少錢?

      指名列式,板書豎式(略)

      說說要注意的地方。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學生完成后交流得數。

      注意最后題,豎式上的計算結果是3.00,如果有橫式,只要寫成3

      2、第2題。說說錯在哪里?再訂正。

      第1題,小數點沒對齊。第2題,得數的小數點沒點上。第3題,只寫了小數部分,整數部分要寫0。

      3、口算第50頁的第1題。

      指名讀得數,注意能化簡的要化簡。

      4、完成第50頁的第3題。

      看線段圖,說說圖意?淳段圖分別提出加法、減法算的問題。再算一算。

      三、檢查預習作業。

      四、學生作業:第2題

      (2)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小數減法

      教學內容:p.48、49的例2,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八第4~6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小數減法。

      2、經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自覺驗算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探索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索當被減數小數部分的位數少于減數時的處理方法。

      教學準備:板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8+1.4,讀,說說正確的計算方法。補充豎式,指出:小數點對齊后相加。

      二、學習新知:

      1、提前板書書上的4件商品的單價。

      問:昨天我們利用這些信息,學會了小數的加法和簡單的小數減法。

      說說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小數點對齊后加減,化簡)

      舉例較簡單的減法:(1)4.75-2.65;(2)4.75-3.4

      分別用豎式算出上面的減法,并比較不同:第2小題小數部分缺一個數位,可以補0,算5-0=5,也可以想5不用減,直接移下來。

      2、繼續看4件商品的單價,提出較難計算的小數減法問題。

      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列式并板書:8-4.75

      豎式(略)。指豎式問:這題在計算時有什么困難?怎么解決?

      (引導:被減數小數部分沒有,要補0,變成8.00后算。8.00-4.75時,可以先不考慮小數點,當成是整數減法來算……)

      3、驗算:這題比較難,我們還可以用小數加法來驗算。

      補充加法驗算的豎式。規范其書寫格式。

      4、與“4.75-3.4”的豎式比較:為什么兩題都出現了小數部分有缺位情況,一題可以直接算,另一題卻要補0后再算?

     。ㄖ赋觯罕粶p數有空位要補0,減數有空位可以不補0。)

      5、學生練習另幾題較難的減法計算(做在書上)指名板書。講評。

      3.4-2.65 8-2.65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

     。1)第1題,學生獨立計算,交流結果。

     。2)第3題,讀出上的新,并依次回答兩個問題。

      交流解法。問: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并解答嗎?

      2、完成練習八的部分題目:

     。1)第4題,強調做這類題的要求:對的要打“√”,不能空著;錯的打“×”,然后在旁邊空的地方訂正。

      再分別找出錯在哪里,再改正。

     。2)第6題。讀題后,學生把算式寫在書上,再交流。

      四、檢查預習作業。

      五、布置作業:

      p.49第2題,p.50第5題

     。3)小數加、減法的練習

      教學內容:p.51練習八第7~10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結合現實情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問題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2.6+8= 0.86-0.4=

      指名說說口算方法。提醒:豎式時可以把小數點對齊后加減,口算時更側重整數部分和整數相加,一位小數和一位小數相加。要看清楚數位。

      2、筆算:3.6-1.28= 7.18-3.6=

      學生列豎式計算,比較兩個計算。發現前面一題要補0后再減,后面一題可不用補0。

      3、小馬虎在計算3.56加一個一位小數時,由于錯誤地把數的末尾對齊,結果得到了4.23。正確的結果應當是多少?

      教會學生用還原思想解決這類問題:4.23-3.56=0.67,3.56+6.7=10.26

      二、完成書上的練習:

      1、直接寫出得數

      0.83-0.5= 9.2-6= 2+2.8=

      3.4-3.1= 0.73-0.23= 3.6+2.4=

      學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數。

      2、第9題。觀察折線統計圖,說說你看懂了什么?

     。ㄈ说恼sw溫是37攝氏度左右,這是位體溫偏高的病人!

      分別計算:這一天,病人的最高體溫和最低體溫相差多少攝氏度?

      從中午12時到下午4時,病人的體溫升高了多少攝氏度?

      這一天開始時與結束時,病人的體溫相差多少攝氏度?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要引導學生會看折線統計圖:折線越陡說明變化越快;折線平說明變化慢。

      可按段數相差的格數,找到變化情況。

      相差不多的再通過算的方法來進一步確認。

      3、第10題。獨立解答書上的問題,再交流。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注意提問的范圍:提一些需要計算的問題,不要問如“哪個最貴?”之類的問題。

      4、思考題:小力用豎式計算5.1加上一個兩位小數時,把加號看成了減號,得2.76。你能幫他算出正確的結果嗎?

      要求學生用剛才教的還原方法來解答。交流講評。

      三、檢查預習作業:

      對比練習:

      0.17+0.06= 0.79-0.04= 1.3+0.03=

      0.17+0.6= 0.79-0.4= 0.56+0.4=

      要求學生看清楚位數再加減。

      四、布置作業:(略)

      (4)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內容:p.52的例3,練一練和練習九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適用,能正確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2、在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優化意識;逐步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意識,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

      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例題的板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題組練習:4.3+7 4.3+0.7 4.3+0.07

      觀察后說說:(1)這組題有什么聯系?(2)通過這組題,你覺得做小數加法要注意什么?

      二、學習新知:

      1、課前板書:水彩筆8.9元,筆記本3.6元,鋼筆6.4元,三角尺1.1元

      問:現在我要每件商品買一份,需要準備多少錢?

      指名列式:8.9+3.6+6.4+1.1

      (可能會有學生列式的時候就考慮了簡便的問題,指出:列式的時候,我們一般要按照題中的順序,這樣可以不遺漏不重復。)

      觀察這些加數有什么特點?你準備怎樣算?

     。ㄓ捎谟蓄A習,所以不少學生都會考慮簡便的問題。)

      板書簡便的過程:=(8.9+1.1)+(3.6+6.4)

      =10+10

      =20(元)

      問:為什么這里要用“( )”?

      說說這樣算的依據是什么?

      復習加法運算律:a+b=b+a,(a+b)+c=a+(b+c)

      找找例題中哪里運用了加法交換律?那里運用了加法結合律?

      指出:運用加法運算律,也可以使我們的小數加法變得更簡便。

      整數簡便計算一般是要把加數湊成整百整千數,而小數加法一般只要湊成整數就可以了。

      2、湊整練習:

      板書3.3,問:你能說一個小數和它湊成整數嗎?

     。2.7,0.7,8.7……)

      問:這些小數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說得完么?指出:我們只要看小數部分,和0.3湊成整數的是0.7。為了統一,我們就用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來繼續湊整。

      7.2,1.76,2.37,3.34,0.237,2.178

     。ɡ蠋熞来伟鍟厦娴臄,學生依次說出另一個小數,老師繼續板書)

      觀察完整的板書問:

      要湊整,你發現了什么?

     。ǹ次粩,位數一樣多的才能湊整;看末尾,末尾加起來是10,如果小數部分有多位的,最后一位加起來是10,前幾位加起來是9!

      問:1.76和3.34,7.2和2.178能不能湊成整數?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

      1、用簡便方法計算:

      2.78+0.8+0.2 0.37+1.79+0.63

      指名口答簡便過程,并說說要注意的問題。

      2、五年級一班女子4×100米接力賽跑4位同學的成績如下表。你能很快算出她們完成接力賽的總成績是多少嗎?

      問:你知道接力賽的總成績是怎么算的?

      算一算,交流怎樣算更簡便?

     。ㄒ话銓W生都會用湊整的方法來計算,但還可以引導學生從估算的角度來觀察,發現通過移多補少,每一個成績都正好可以看成18秒,也就是18×4=72秒)

      3、口算下面各題:(p.54第1題)

      學生完成后,校對得數。

      4、算一算,比一比。(p.54第2題)

      觀察題組,說說上下兩題有什么聯系?選你認為計算簡便的那題算出結果。

      一起按順序口算出另一題,比較兩題結果是否相同,感受“簡便”。

      補充板書:a-b-c=?

     。1)=a-(b+c)=a-c-b

      舉例說說上面等式之間的聯系。記住連減可以改寫的.形式。

      5、在一次跳遠比賽中,小強跳了3.06米,小星比小強少跳0.18米,小宇比小星多跳0.32米。小宇跳了多少米?

      讀題后,要求學生列出算式:3.06-0.18+0.32

      指名說說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師板書計算過程:=3.06-(0.18+0.32)=3.06-0.5

      說說這樣算行不行?為什么?

      四、檢查預習作業:

      4.52-(3.52+0.72) 4.9+0.1-4.9+0.1

      五、布置作業:

      第3題

      (5)用計算器計算小數加減法

      教學內容:p.53的例4,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九第5~9題

      教學目標:

      1、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能用計算器計算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法,體會小數加減法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3、在經歷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用計算器計算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法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解決問題:

      1、(第5題)四五年級同學采集樹種,四年級采集了13.5千克,五年級比四年級少采集2.8千克。四五年級同學一共采集多少千克?

      讀題后讓學生列式,交流各種解答方法的不同思路:

     。1)13.5+(13.5-2.8)

      四年級是已知的,五年級的未知,先求出五年級再算出兩個年級

     。2)13.5+1.35-2.8

      先假設五年級和四年級一樣多,再把五年級少采集的減去。

      觀察兩個算式,哪個更簡便?算出結果。

      2、(第6題)分別計算書上的4個問題。

      交流各個問題,注意有的學生會出現選錯商品價格的現象。

      二、學習例4,用計算器計算并探索:

      1、課前板書:

      商品名稱 數量 單價/元 金額/元

      鉛筆 1支 0.80

      電池 4節 24.00

      鉛筆盒 15.40 15.40

      書包 1個 44.70

      面包 3.00 6.00

      問:這是一張不完整的發票,說說“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數量關系并算出空的格子。

      填寫完整后,算出總金額。

     。ǹ梢杂糜嬎闫魉悖部梢岳脭祿攸c口算或筆算。)

      2、如果老師付出100元買這些商品,應找出多少元?

      學生列式計算。

      3、(第8題)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況如下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額,并算出合計數。

      指導學生看懂該份表格,區分“收入”和“支出”,依次算出每一個空格。

      討論:上月結余、合計收入、合計支出以及表中最后余額的關系。

      4、用計算器計算前三題,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1)找到不變的數:小數部分前面都是8,最后一位是9

      (2)找到變的數字及變的規律:整數部分是變的,它比最后一個小數的位數少1;它同時還是后面小數部分的8的個數。

     。3)按照發現的規律填出最后一題的得數。

      5、兩個小數的和是8,相差0.4,這兩個小數分別是多少?

      引導學生思考并交流:

     。1)畫線段圖(圖略),發現如果把8減0.4,得到的是兩個較小的數;或者把8加上0.4,得到的是兩個較大的數。再除以2就可以了。

     。2)從平均數的角度考慮:平均數是4,要符合“相差0.4”,一個數要大0.2,另一個數小0.2

     。3)檢驗:兩個條件都要符合“和是8”、“差是0.4”

      6、思考題:小華在計算一道小數減數時,把被減數十分位上的8看成了3,把減數百分位上的1看成了7。你能算出錯誤的答案與正確的答案相差多少嗎?

      指名說說思考方法。明確:被減數少算了,結果也少算了;減數多減了,結果也偏小。

      三、布置作業(略)

      (6) 整理與練習(一)

      教學內容:p.56、5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溝通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提高計算能力,發展數學思考,激發學習的興趣。

      2、綜合運用有關負數、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體會小數加減法的廣泛應用價值,拓展知識面,提高正確選擇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1、口算:2.5+3.2 0.83-0.5 0.25+0.75

      9.8-4.8 1.7+0.4 1-0.6

      1.2-0.8 0.92-0.2 0.52+0.4

      要求學生注意小數部分的不同位數,選擇這樣的既題讓學生說說口算方法。

      2、用豎式計算:(第2題)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做在本子上。做完后,可請平時多訂正的學生說說得數,有問題的再講具體的計算過程。

      3、簡便計算:

      4.3+0.98+0.7 3.6+1.98+6.02

      7.5+4.9-6.5 5.27-3.9-0.1

      8.44-(5.44+2.8) 1.29+3.7+2.71+6.3

      學生獨立做在本子上,后交流:

     。1)只有加法的,改變加數的位置湊整數加比較簡便。(如第1、2、6題)

      (2)連減題,可以減去兩個減數的和也可以先減后面的數再減前面的數,要根據具體的數來定。說說第4、5題的簡便計算方法。

     。3)有加有減題。在改變運算順序的時候要帶符號“搬家”,舉例:第3題。

      指出:簡便計算的目的是要“簡便”,但如果不按規定隨意改變會出現錯誤的結果,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用不簡便算一算的方法檢查結果是否一樣。

      二、解決問題練習:

      1、第4題,要求學生看懂圖的意思,明白竹竿分成了幾部分,然后再列式解答。

      2、第5題,讀讀表格中的數據,說說其含義。

      依次回答書上的問題。

      3、第6題,簡單介紹“警戒水位”及相關概念。

      說說表格中的各數據分別表示什么?

      指出:+和-如果用在某個數前,表示的是增加或減少的意思。

      如果用在算式里,是表示加或減的意思。

      依次加或減,算出結果,并對照警戒水位,說說哪幾天的水位超過了。

      4、思考題:

      指導學生讀懂題目的意思。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

     。1)分段算出每一秒的落地距離,再加起來。

     。2)簡單介紹等差數列求和方法,并用該方法算出和

      比較兩種方法,檢查結果是否一致。

      三、布置作業:(略)

     、 整理與練習(二)

      教學內容:P58 7

      教學目標:1.通過對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項目的調查和了解,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2、讓學生通過計算有關項目的合計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并產生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3.通過此次教學,使學生能積極關注家庭收入情況,體貼父母工作的艱辛,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支出和收入在計算時采取的方法

      教學準備: 讓學生提前收集:上月的電話繳費單,水電燃氣三個月的繳費數據

      教學過程:

      1、 拿出你家上個月的電話繳費單,看看每個月的電話費包含哪幾個部分。

      小組交流,分組匯報;

      上月余額、本月消費、本月余額之間有什么樣的關聯,你能寫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式嗎?

      本月消費有很多,你怎樣算本月消費的合計數。

      計算一下是不是存在這樣的關系呢?上月余額—本月消費=本月余額

      小組交流一下誰家的電話費最多,各自的余額又是多少呢?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話費,那么又有什么樣的數量關系呢,我們一起來幫他算算。

      2、 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個月的水電氣消費的數據填在書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計數,看看誰家的哪項費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較高者:

      再與你家庭的收入情況結合起來考慮,哪些同學的家庭儲蓄額最多,支出較多的同學考慮一下能不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開支呢?

      通過這次的記帳你有什么樣的體會?

      3、 統計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結余情況

      你的收入是從哪兒來?你的支出合理嗎?必要嗎?

      你結余多少?你準備怎樣處置你結余的錢?

      4、 我們應當如何合理安排收入與支出?

      5、 圍繞書上的三個方面的指標回憶相關的學習過程,舉例說說自己在學習本單元中學得好的地方和學得不理想的地方,然后在小組內向組長匯報,自己給自己評幾顆星。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連自己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更談不上管理好國家這個“大家”。具備了治理小家庭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國家這個“大家”,小家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國家。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整理家庭收入與支出情況,已具備了初步料理家務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財技巧,相信經過一定時間的努力,我們也一定能治理好國家,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內生活費用的支出情況,并用計算器算出合計數。并對家庭支出的各種數據作出相應的判斷,給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初步學會理財。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4

      第1題

      先讓學生找15的因數和倍數,交流找因數和倍數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15最大的因數是幾,15最小的倍數是幾。

      第2題

      可以讓學生先列出9的`倍數(54以內):9,18,27,36,45,54。再列出54的所有因數:1,2,3,6,9,18,27,54。然后,再回答問題。答案:這個數有四種可能:9、18、27、54,對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不一定要所有學生把四種全部找出來。

      第3題

      主要要引導學生交流一下判斷的方法。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分層次進行,可以先填奇數和偶數,再填質數和合數。

      第4題

      本題是對本單元所學概念的理解鞏固與綜合運用。第1題結論是5,第2題結論是13和2,第3題的結論是36或92。在完成本題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本單元知識自己編一些這樣的題,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第5題

      先讓學生解決第一個問題,并交流是如何思考的,一般可以從每盒瓶數是不是90的因數考慮,也可以用除法來解決,6、5、3都是90的因數,能正好裝完,8不是90的因數,不能正好裝完。第二個問題是引導學生思考90還有哪些因數,同時還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如每盒2瓶,9瓶,10瓶等都較合理,每盒90瓶就不太合理。

      第6題

      本題為思考題,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研究“三個連續自然數組成的數一定是3的倍數”的規律。教學時,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3的倍數自主探索,交流研究結果,最后得出結論。

      〖你知道嗎〗

      教師可以結合史料詳細介紹哥德巴赫猜想和陳景潤的研究成果,激發學生研究數學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理解“猜想”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再舉一些例子,例10=3+7,18=11+7,42=31+11等。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分一分,讓學生體會把很多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以后用分數表示的含義。

      2、通過學習,掌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特征,并且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把很多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以后用分數表示的含義。

      教學難點:

      掌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分餅。

      1、講故事引入。

      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路上,這一天,師傅把解決午餐的事教給了八戒來解決。八戒出去化緣,從一戶人家里化來了三張餅。這可讓八戒犯難了,三張餅怎樣分給四個人呢?同學們你們能幫幫他嗎?

      2、用圓片代表餅,剪一剪,拼一拼,畫一畫。

      (自己動手操作,與同組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3、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板書并講解。

     。1)每張餅每個人得四分之一,每個人工得四分之三張餅。

      師畫圖進行講解。

     。2)把三張餅放在一起分,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就是一張餅的四分之三。

      4、9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又得多少張餅呢?

      用9個圓代替餅,分一分。

     。ㄗ约簞邮,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想法。)

      a)9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我可以先分給1張,每人四分之一張,這樣一張一張的分,9個四分之一實際是四分之九。

      b)(2)可以先分8張,每人2張,再分1張,每人四分之一張,和起來是二又四分之一張。

      c)介紹四分之九就是二又四分之一。

      5、介紹真分數和假分數。

     。ǘ┗顒佣涸囈辉嚒

      1、分別寫出幾個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它們各有什么特點?與同學進行交流。

     。ㄗ詫W概念,說說你的理解。你是怎樣理解帶分數的?)

      2、師板書概念:

      像1/2、1/4、2/3、3/4......這樣的分數叫作真分數。

      像3/2、3/3、5/4、9/4......這樣的分數叫作假分數。

     。ㄈ┗顒尤壕氁痪殹

      1、用假分數和帶分數分別表示下列圖中的陰影部分。

      2、以7為分母,分別寫出3個真分數和3個假分數。

      3、在直線上填上假分數,在下面填上帶分數

      (獨立完成,重點用帶分數表示。

      自己寫,全班交流。

      自己完成,說說假分數怎樣化成帶分數。)

     。ㄋ模┛偨Y。

      誰能把上完今天這節課的體會說給大家聽一聽?

      板書設計:

      課題:分餅

      像1/2、1/4、2/3、3/4......這樣的分數叫作真分數。

      像3/2、3/3、5/4、9/4......這樣的分數叫作假分數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五年級07-02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08-16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1-05

    五年級上冊小學數學教案12-29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01-10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10

    (實用)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05-08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02-03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1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優秀12-10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奶水 | 一本大道香蕉大在线日韩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sa |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视频首页 | 伊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日本乱码伦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