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4-05-20 12:39:24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15篇)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內容:

      冀教版數學教科書第二冊4、5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對性,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正確確定“前后”。

      2.用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用前后、左右等描述平面上某個物體的位置。

      能力目標:

      1.增強學生的空間方位感。

      2.提高學生的觀察、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表演“說一說”等活動,感知前后的位置關系,初步體會前后的相對性,培養探索意識和協作精神。

      2.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探索知識的積極性,滲透“事物之間的相對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感知前后的位置關系,體會前后的相對性。

      教學媒體:

      “龜兔賽跑”教學掛圖或課件。

      教學過程:

      環節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一 創設情境

      前面有黑板、一面國旗,后面有一個書架。

      前面有講桌,后面有學生。

      學生互相說,個別學生互相匯報:我的前面是xxx,后面是xxx

      學生按要求起立。

      小朋友們,你看一看我們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請同座位的兩名小朋友互相說一說,自己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同學們說的都很好,下面請每個小組最前的小朋友站起來;最后面的小朋友站起來。大家看一看他們站的對嗎?

      讓學生聽口令,擺物體。文具盒放在數學書的前面,數學書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鉛筆盒不要擺在數學的前面……

      剛才我們一直說關于前后的話題,這正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問題。

      (板書:前后。)

      在現實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為正確確定前后奠定基礎。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示要求不要過高,只要學生初步感知現實情境中的前后即可。

      通過簡單的游戲,使學生感知前后,在玩中學,樂中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 體驗感悟

      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講故事:這是故事的名字是《龜兔賽跑》,開始跑后,兔子在烏龜的前面,可是后來,兔子驕傲了,烏龜經過努力,終于跑到了兔子的前面,烏龜奪取了第一名。

      學生自由發言:

      學生1:這個故事中,用到了“前和后”。

      學生2:烏龜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學生3:兔子太驕傲了。

      學生互相交流:xxx的后面是xxx,xxx的前面是xxx。

      ……

      我的前面有四個,后面有兩個。

      ……

      原來最后面的.同學,變成了最前面的。

      ……

      因為方向反了。

      學生自由操作。

      出示教課書中“看圖講故事”掛圖。讓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

      誰能根據這幅圖給大家講故事?

      教師深入學生當中間,傾聽、指導。

      小朋友們,從這個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呢?

      教師請三位小朋友站成一列,然后讓其他的小朋友說一說這三位小朋友前后關系。

      剛才小朋友們講的真好,現在請你們看一看,你的前面和后面有幾個小朋友。

      體驗相對,確定前后。

      請每一行最前面和最后面的小朋友站起來。

      現在請全班的小朋友向后轉,發生了什么變化?

      這是為什么呢?

      方向發生了變化,前后順序就變了。

      以前后兩個小朋友為一組,互相擺一擺你們的文具,然后說一說誰在前面,誰在后面。

      讓學生學會仔細觀察情景圖,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并且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知道做好一件事情要有毅力、有耐心,要堅持到底。

      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合作交流,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正確確定前后,進一步加深對前后的理解,培養他們敢于發表自己觀點的意識。

      通過看一看、擺一擺、說一說,把觀察、操作同口關表達相結合,掌握以什么為標準,來確定前后,讓學生充分體會前后的相對性,也能更深一層理解到確定前后以“什么”為標準的重要性。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勤于動腦的好慣。

      三 實踐應用

      學生應用前后關系說明隊列中每個同學的位置。

      學生認真觀察,充分討論后匯報。

      學生自由表達。

      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自主發言。

      隊列游戲,請幾位同學到前面來,站成一列(前后站)。

      你發現了什么?

      讓前面同學圍成一個圈。

      這樣站,你又發現了什么?

      要確定圓圈里的小朋友誰在前面,誰在后面。必須先選定一個小朋友,然后就可以說誰在誰的前面了或誰在最前面。

      出示課本中練一練的第二題,讓學生說一說各組運動員的位置。(小兔拔河)

      我們的身邊有哪些前后、左右的應用。

      將學生學到的知識主動的同問題相結合,進一步體會“前后”的相對性。在應用知識的同時,不斷發現新問題、新情況,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精神。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主動掌握11減幾的計算方法。

      2、初步掌握計算11減幾的思維過程,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正確口算11減幾。

      3、養成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投影儀、課件。

      學生準備:11根小棒(10根1捆)。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師:今天老師把活潑可愛、蹦蹦跳跳的跳跳龍請到了教室里,想見見他嗎?(課件出示)他帶來了兩道題,你會做嗎?

      1、(課件出示)你能從11倒著數到0嗎?

      2、(課件出示)口算:(搶答)

      8+3

      9+2

      7+4

      10—2

      15—3

      13—3

      10—1

      10—9+1

      10—2+1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出示單元主題圖)

      師: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樹上原來有13只猴子,走了6只,還剩幾只?

      生:湖里共有11只鵝,游走了2只,還剩幾只?

      師:這些問題你們都會解答嗎?這些問題都是我們這個單元要學習的新知識,相信大家學了這個單元后就會計算了,大家有這個信心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1減幾的問題。(板書課題)

      三、新授

      1、教學例1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出示例1鉛筆圖)

      師:能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嗎?

      學生討論后回答:小男孩有11支鉛筆,小女孩要2支。

      師:要求小女孩要了2支鉛筆后還剩多少支鉛筆,怎樣列算式?

      學生:11—2。

      (2)引導操作,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

      師:這種減法和我們前面學習的減法有哪些不一樣?計算時你遇到了哪些新的問題?學生討論后回答:11—2中個位上的1減2不夠減。

      師:這種減法怎樣計算呢?結合鉛筆圖想一想,怎樣從1捆零1支鉛筆中拿走2支鉛筆?也可以用小棒代替鉛筆擺一擺,看能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邊操作邊討論,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

      師:同學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了嗎?先在小組內交流。(學生交流)師:誰愿意在班上介紹你的想法?鼓勵學生介紹多種算法,如:

      學生甲:把一捆鉛筆打開,拿出2支給小女孩后,還有8支和零的1支合起來還剩9支。

      學生乙:把1捆打開,只拿出1支。與零的1支合起來剛好2支交給小女孩,還剩9支。……

      師:同學們說出了不同的算法,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要打開一捆小棒。(教師課件演示打開一捆小棒)

      (3)反思深化,探索算理。

      師:同學們分小棒的過程中,為什么都要把這1捆小棒打開呢?(課件動態顯示)

      生:因為從零的1根中拿出2根,顯然是不夠的。

      師:太棒了,這“顯然”一詞用得非常好!

      學生甲:打開1捆,實際上就是把1個十變成了10個一,再把11根小棒分成2根和9根,拿出2根剩下9根。(課件動態演示)

      師:在11—2這個算式中,11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現在我們用算式來表示分小棒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分小棒來說分法,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學生甲:從1捆零1根中拿出1捆并打開。(教師引導學生說:算式中就是把11分成10和1)

      學生乙:從打開的這1捆中拿出2根,就是算式的10減2。(教師板書:先算10—2=8)然后把剩下的8根和原來零1根合起來,是9根。也就是算1加8等于9。(教師板書:再算1+8=9)

      師:看一看,你明白這種算法了嗎?互相說一說。學生互相說。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算法?

      學生甲:逐步減1法。我們先用11減1得10,再用10減1得9,連續減1減2次,得出11減2等于9。

      學生乙:連減法。我們這樣算:11減1等于10,10再減1等于9。

      學生丙:想加法算減法。我們這樣算:因為2加9等于11,所以11減2等于9。學生丁:破十法。我們是這樣算的:先用10減2得8,8再加1得9。

      師:你最喜歡哪種算法?

      學生甲:我喜歡想2加幾等于11,就可以算出11減2等于幾的算法,我認為這種算法算得快。

      學生乙:想2加9等于11,還可以算出11減9等于2。

      教師:是的.,你發現了這個秘密,真不簡單!

      (4)算一算:11—9

      師:算11減9等于幾?(課件出示11-9)

      生:你可以這樣算?

      師:比較11—2=9和11—9=2,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

      學生甲:被減數相同都是11,減數和差交換了位置。

      生:算這兩個減法算式,只需要想一個加法就行了。

      2、教學例2

      教師:(出示課件)誰來說一下圖片中的內容?

      學生:照片上有11個蓋碗茶杯,一個小朋友在問:11個,拿走8個,還剩多少個?

      教師:誰能根據剛才同學介紹的內容,提出用減法算的數學問題?學生甲:照片上有11個蓋碗茶杯,拿走8個,還剩多少個?

      教師:誰能列出解決這兩個問題的算式?

      教師:怎樣計算11—8?

      學生甲:我是這樣想的:8加幾等于11,因為8加3等于11,所以11減8等于3,11減3等于8。

      學生乙:計算11—8,我是這樣想的:10減8等于2,2加1等于3。

      學生丙:我是這么想的,先將11減1得10,然后再用10減去剩下的7,得3。(師生為該組的學生熱烈鼓掌)

      點評:學生富有個性的思維火花將照亮學生一生的學習旅程。學生根據圖片上的數字信息,提出問題,敢于質疑,難能可貴。教師靈活處理教材、挖掘教材蘊含的豐富資源,利用學生的交流形象地溝通了加、減法之間的聯系,向學生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系的觀點,水到渠成

      四、應用拓展

      1、游戲。(課堂活動第1題)

      教師:同桌做游戲,一位同學寫11減幾的算式,另一位同學根據算。

      式說出結果,也可由你們自己設計游戲,愛怎么設計就怎么設計。學生設計出的游戲形式,可以是兩個學生抽卡片說得數,可以是小組長組織搶答,可以是小組與小組開火車,也可以對口令算數,還可以?

      2、看誰算得對。

      五、總結思考

      這節課你收獲了些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想對老師和同學們提什么意見嗎?你還有什么不足?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一、教學內容:第二冊34-35頁100以內數的認識讀數、寫數

      二、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初步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

      2、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三、教學重點:初步正確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特別注意過九的數。

      四、教學難點: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五、教具準備:計數器、數字卡片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數數:從100倒數到1

      從35起,五個五個地數到80

      從10起,十個十個數到100

      從50起,二個二個數到64

      2、教師出示數字卡片,學生快速說出數的組成。

      3、復習數位表: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個、十、百)對!有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有幾個一就在個位上寫幾。

      那么怎么樣用計數器表示17?(指名回答,并上來撥珠子)

      對!因為17由1個十和7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沙上撥7,在個位上撥1。(并指名回答這樣寫和讀17這個數,可指名上來板書)

      (二)導入:

      剛才表示的數都是20以內的數,如果是20以上的數又應該怎樣表示呢?誰知道21這樣用計數器表示?(學生討論,教師指名回答)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21由2個十和1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上撥2,在個位上撥一,寫作:21讀作:二十一)

      其實20以上數的讀寫和20以內數的讀寫是一樣的。

      (三)新課:

      1、教學例四:想一想應該怎么樣用計數器表示24?(指名回答)

      想:24由2個十和4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上撥2,在個位上撥4。

      寫作:24讀作:二十四

      2、教學例五:

      (1)教師撥珠子:十位4顆,個位3顆

      請問珠子表示的數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書:寫作:43全班齊讀十位是4,個位是3,所以讀作四十三

      讀作:四十三

      (2)另外2個圖也如上教法

      3、練習鞏固:

      (1)接撥珠子,分別用指名答、開火車答、全班齊答等方式。

      (2)教師讀數,學生聽數并動手寫數,再全班對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說數,另一個人在聽寫本上寫數,要求寫數和讀數都要寫出來。每人說3個數。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讀數和寫數。(板書:讀數、寫數)其實方法和20以內數的讀寫都是一樣的。不知道小朋友們是否都熟練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寫呢?好我們現在來做練習。

      (五)做34頁: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全班對答案。可以請小朋友到黑板板書出來。(教師注意說明容易錯的地方)

      (六)板書設計:

      100以內數的.認識讀數、寫數

      寫作:171915212440

      讀作:十七十九十五二十一二十四四十

      100以內數的認識讀數、寫數鞏固練習

      一、教學內容:第二冊34-、35頁100以內數的認識讀數、寫數

      二、教學目標:1、進一步使學生能熟練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

      2、進一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3、進一步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三、教學重點:正確熟練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特別注意過九的數。

      四、教學難點: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五、教具準備:計數器、數字卡片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開火車數數。從15起,5個5個數到100,從48起,2個2個數到78。

      2、全班齊數數。從100倒數到78,從10起,10個10個數到100。

      1、小游戲:分組抽簽讀數。

      (1)數出尾數是0的數來。

      (2)數出尾數是5的數來。

      (3)數出個位和十位數字相同的數來。

      (4)數出個位是9的數來。

      剛才我們用各種方法數數,可以2個2個數,5個5個數,10個10個數,還可以順著數,倒著數,說明小朋友們對100以內數的數法掌握得很好,小朋友們真聰明!

      2、教師說數,學生寫數,要求寫出寫法和讀法。

      (二)新授:

      1、教師在計數器個位上一個一個地撥,撥到9時問再撥一個是多少?是10)十由幾個一組成?(板書:10個一是十)

      那么10個一是十,應該這樣表示?

      教師在計數器十位上一個一個地撥,撥到9時問再撥一個是多少?是100)一百由幾個十組成?(板書:10個十是一百)

      10個十是一百,應該這樣表示?

      我們看計數器上的珠子表示一百有什么特征?(百位上只有一顆珠子,個位和十位都沒有珠子)

      2、指名回答,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教師板書:百位十位個位)

      誰知道這樣讀寫100?(注意個位和十位上沒有數,所以用0占位)

      指名上黑板板書,要求100的讀法和寫法都寫出來。(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讀數和寫數都要從高位起)

      百位十位個位

      寫作:100

      讀作:一百

      (三)練習鞏固:

      1、學生獨立完成35頁第2題,指名上黑板寫數,全班對答案。

      2、教師指導學生看圖,再獨立完成36頁第4題。

      (四)板書設計:

      100以內數的認識讀數、寫數

      10個一是一十百位十位個位

      10個十是一百寫作:100

      讀作:一百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初步體驗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在活動中培養數感。培養初步的估計意識。

      教具準備:

      黃豆若干,計數器22個,塑料盆、小桶、紙盒子若干,實物投影儀。

      重點難點:

      會讀寫100以內的數。

      教學過程 :

      一、活動一 (學生在活動中進行數數,初步體會估數)

      談話:今天我們每組的桌子上都有豆子,上數學課拿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呢?(可讓學生說一說)豆子是幫助我們學習數學的.。今天我們看誰會思考、會觀察、會從玩豆子中發現數學問題,請大家聽清要求: 玩的時候,同學之間要會合作,互相謙讓。

      玩豆子的時候要注意,別讓豆子掉到地上。

      同桌兩人玩豆子。 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有多少粒。 兩人數一數有多少粒豆子。 看誰猜得最接近。

      活動結束時,我就站在這兒,你就馬上停止了。

      (教師要走近學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合作中的問題)

      二、活動二 (在活動中,讓學生學會讀、寫數) 師生互動活動。

      你們玩得真開心,我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師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我一把抓多少粒豆子?

      (1)學生猜,教師不做評價。

      (2)怎么知道有多少粒豆子呢?

      (3)交流數的方法。

      我每組都給你們抓一把豆子(教師邊說邊抓),數一數到底有多少粒豆子?

      (1)小組內數豆子。

      (2)小組匯報有多少粒豆子。 在計數器上撥出你們小組數出的數?怎么寫這個數,請你試著寫一寫。

      (1)每組派代表到黑板前寫數,其他學生在練習紙上寫。

      (2)老師根據學生寫的數,進行適時指導。(例如62:6在十位上,表示6個十;2在個位上,表示2個一)

      (3)同桌交流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現在回過頭來,說一說我(指教師)一把大約抓多少粒豆子? (引導學生找一個中間值)

      三、活動三 (在估數的活動中,進一步理解讀、寫數的方法)

      (一)同桌兩人玩豆子。 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一起猜有多少粒,猜后數一數有多少粒豆子,并寫出這個數。你一把大約抓多少粒豆子?

      (1)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

      (二)指定物體量豆。(體會估計需要有依據)

      一小桶豆子有多少粒呢?讓學生自由地猜,猜的結果反差太大,怎么辦呢?引導學生想方法估計。 兩人一組,裝滿一小桶豆子,想辦法估計,看誰估計得比較準確。交流你是怎樣估計的。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數一數有多少粒豆子,并寫出這個數。

      四、活動四 通過游戲,激發學生讀、

      寫數的興趣) (一)撥數游戲 一個撥數,兩個同時讀并寫出這個數。全班交流。(教師注意抓住對特別的數的處理,例如90,66等數)認識百位。可以介紹一下三位數和兩位數。

      (二)猜數游戲

      1全班一起做猜數游戲。 (1)在你的紙上悄悄寫一個兩位數。

      (2)指名猜一名學生寫的數。(其他學生猜,該生做提示) (3)教師試猜一個數。(用區間套的方法)同桌兩人玩,一人在心中想一個兩位數并寫下來,另一個人猜這個數。

      五、活動五

      增加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談談你對這節課的感受。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各種大面額的人民幣,并初步掌握其換算關系,能正確進行換算。

      2.在情境中初步形成合理地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3.通過參加數學學習活動,進一步體會人民幣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意識。

      〖教材分析〗

      教材中元、角、分的認識是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感性認識基礎之上的。教材通過設計一系列學生熟悉的購物活動,幫助學生認識人民幣,并能夠解決與人民幣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本節課是在前面的“買文具”,認識了小面值的人民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進一步認識較大面額的人民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得十分緊密。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重視學生的已有經驗,通過買衣服、找錢、換錢等一系列學生相當熟悉的場景,在師生、生生相互交流互動中,使學生不僅認識大面額的人民幣,積累更加豐富的活動經驗,而且進一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節課是在我區中心地帶的一所普通學校的一年級執教的。人民幣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加之前面一節課“買文具”中學生已經更進一步認識了小面額的人民幣,因此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并不陌生,并且也具備了一些參加活動的經驗。但是由于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足,大面額的人民幣相對生疏一些,這種經驗的積累正是本節課要讓學生經歷的。購物的活動學生非常熟悉,學起來會有一種親切感,會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到活動中去。

      〖課堂實錄〗

      (一)引入

      師:夏天到了,許多小朋友都要買一些新衣服。今天,我們就到服裝商店去看一看。

      (學生一聽,一下子高興起來,一個個睜大眼睛,躍躍欲試。課件出示服裝店的場景,畫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裝和價錢:上衣59元,褲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連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褲32元。)

      (評析教師結合實際情況,把活動置于服裝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內容擴充,使其更加豐富。)

      師:瞧,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這家商店的售貨員,怎樣介紹你的商品呢?誰來試一試?

      (教師的話音剛落,眼前已經是小手林立,幾位“小售貨員”介紹之后,本節課的學習活動開始了。)

      (二)活動一:認一認

      師:我們怎樣才能買到這些漂亮衣服呢?

      生:(異口同聲)付錢!

      師:昨天,我們認識了一些人民幣,用它們來付錢,可以嗎?

      生:行是行,可是太麻煩了!

      師:那么,大家還見過什么樣的人民幣呢?

      (幾個學生馬上回答說:我見過100元的;我見過20元的;我見過50元的……)

      師:好,現在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些人民幣。

      (教師在教具中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模型。)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錢你認識嗎?在小組里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評析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出認一認活動,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空間來觀察,從直觀上感知、認識大面額的人民幣,學生可以在組內充分地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為正確認識、區分這些紙幣打下基礎。)

      (學生各自選一張教具,翻過來掉過去地看著,時而和組里的伙伴交頭接耳,一起分享著他們的發現。)

      師:誰有好辦法把他們記住?

      生1:每張上都有數字,你只要看數字就知道了。

      (這倒提醒了大家,幾個學生馬上在紙幣上找到了數字。)

      生2:這些錢的顏色不一樣,100元是紅色的,50元是綠色的`,20元是棕色的,10元是藍色的。

      師:那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嗎?

      生3:咦,他們都有一個毛主席像。

      (這時,教師拿出了一張舊版的100元。)

      師:我這里有一張人民幣,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嗎?

      生:(異口同聲)100元!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那有一個數――100。

      師:這是舊版的100元,和大家剛才看到的不一樣,但它們的面值是一樣的。大家還見過其他的50元嗎?

      (教師邊說邊把舊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給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別的方法。

      師:你知道10元錢能干什么嗎?

      生1:打車用10元錢。

      生2:10元錢可以買一個漢堡。

      生3:我的文具盒用10元錢。

      師:10元錢如果合理使用的話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的事。大家課下可以再調查50元可以干什么。

      (由于學生年齡所限,對于50元這樣大面額的人民幣使用機會不多,因此把它留在課下。)

      (評析出示新舊不同版的人民幣,擴大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觀察數字、顏色、圖案等,幫助學生加深感性的認識。)

      (三)活動二:買衣服

      師:這些人民幣我們都認識了,現在我們可以用它們買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選一件你最喜歡的衣服,看清它的價格,想一想你怎樣付錢呢?

      (學生有的睜大眼睛在精挑細選自己喜愛的衣服,有的若有所思。)

      生1:我想買一條褲子41元,我拿4張10元,一張1元的。

      師:(不失時機地)大家幫他想一想,還有別的拿法嗎?

      另一個男孩子靈機一動說:可以拿兩張20元的,一張1元的。

      (評析提示學生不同的付款方式,幫助學生更深一步理解人民幣的進率關系。)

      生2:我想買一條裙子36元,可以拿一張20元、一張10元、一張5元和一張1元的。

      她剛要坐下,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馬上接著說:還可以拿3張10元的,3張2元的,然后滿意地坐下了。

      生3:我想買一件上衣59元,拿一張50元的和一張10元的,再讓售貨員找回1元。

      (這個想法得到了老師和同學贊同的掌聲。)

      師: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衣服,老師也想挑選,我想買一件T恤和一條褲子,我有100元,大家幫我估計一下,這些錢夠不夠呢?我應該怎樣付

      錢呢?

      生4:100元夠,還得找回20元,因為一件T恤和一條褲子共80元。

      (許多學生也滿意地點點頭。)

      師:謝謝這位同學幫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將來成為一名售貨員,會很出色的。現在,請大家再為你的爸爸媽媽,或者是好朋友選一件衣服,加上剛才你選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錢,你打算怎樣付錢?

      (學生一下子高興起來,一邊指指劃劃,一邊嘴里念念有詞。)

      師:現在把學具中的錢準備好。

      (這里教師有意安排了一個困難,學具里并沒有小面額的人民幣,學生們很快就發現如果想準備出正好的錢比較困難,這樣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個環節。)

      師:遇到困難了嗎?

      (學生都爭著說沒有零錢。)

      師: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其實剛才那位同學已經幫我們找到了辦法。

      (這個暗示很有效,學生立刻想到了找錢。)

      師:現在請大家兩人一組,一人扮演售貨員,一人扮演顧客,來買剛才挑選的兩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對錢。

      (教室里一下子熱鬧起來,學生兩人一組,有說有笑。)

      生1:我想買一件上衣和一頂帽子,給你80元。

      生2:一共是73元,找你7元。

      ……

      (教室里喧鬧了一會兒,漸漸安靜下來,學生帶著微笑回到座位上。)

      (評析通過兩個由淺入深的活動,學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在活動中練習使用人民幣,在活動中深入理解人民幣的進率關系。)

      (四)活動三:換錢

      師:剛才大家當售貨員都很成功,不過,為了買東西方便,通常大家會把錢換一換,這里有一張100元,如果想換成10元的,怎么辦?

      (這個問題立刻得到回應。)

      生:10張10元的。

      師:如果不只是換成10元的,還有別的換法嗎?

      (這下學生的熱情被點燃了。)

      生1:換成2張50元的。

      生2:換成5張20元的。

      生3:換成1張50元的和5張10元的。

      生4:換成4張20元的和2張10元的。

      ……

      師:請大家在組里把面額是50元的人民幣換一換。

      (不一會,多種答案出現了:5張10元;2張20元和1張10元;1張20元和3張10元……)

      師:為了方便,把10元的也換一換吧。

      (有了前面的基礎,加之上節課的基礎,活動進行得比較順利。)

      (評析換錢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里不僅加深了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而且幫助學生掌握較大面額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下課鈴響了。)

      師:請大家把本節課的收獲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下次再去購物時,你可以幫著算錢,而且記在日記中。

      〖教學反思〗

      1.數學學習回歸生活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非常熟悉,教師把數學學習置于一個現實的背景之中。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學習活動的組織上,教師都注重回歸生活,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師提出,而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由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的內容。本節課以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貫穿始終,學生在一個親切熟悉的環境中學習,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2.活動豐富,循序漸進

      數學學習是數學活動的學習。本節課在一個情境中設計了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活動,由淺入深,先是一件衣服的付款方式,再是兩件衣服,然后提出找錢、換錢的問題,這樣由易到難,步步深入。以這種學生非常樂于參與的活動形式調動學習熱情,同時不斷提高活動的要求,由獨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認識了人民幣,同時練習了如何使用人民幣。“換錢”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安排在最后,學生在經過大量的活動經驗積累之后,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再進行這個活動就不會感到困難。教師還把活動延伸到課下,讓學生記錄購物的錢數,使課堂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學生參加各種活動不僅獲取了知識,更鍛煉了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點評〗

      教材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在購物活動中認識人民幣,體會不同面額人民幣之間的關系。在這節課中,教師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適合學生的購物活動,沒有把人民幣的認識單純作為知識來進行傳授。課上教師重視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是我們所提倡的。把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學生認知的基礎,這樣才能更好地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數學學習緊密聯系起來。

      〖編者點評〗

      1.這堂課從課題的提出到展開與應用的全過程,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來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知識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2.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注重了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和設計,同時也在活動中適當滲透了對學生進行合理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教育。教材呈現出來的內容不單是新穎的,它更是富有內涵的,教師也是充分利用了這些豐富多彩的實際情境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得一節課學生學習情緒高漲,收獲甚大。

      不足之處是關于估算教學內容挖掘、處理不到位。如課本中“說一說”的第一個問題:“媽媽想買一件上衣和一條裙子。她給售貨員100元,媽媽手里的錢夠嗎?”就是一個很好的估算教學內容。買一件59元的上衣和一條36元的裙子,100元錢夠嗎?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只要對算式59 + 36進行估算就可以解決。估算時,必須把59或36估得大一些:60+36=96,59+40=99,60+40=100。把上衣或裙子的價格估得貴一些,兩者總價還沒有超過100元,所以媽媽付100元夠了。雖然教師也安排了一個同樣的內容:“我想買一件T恤和一條褲子,我有100元,大家幫我估計一下,這些錢夠不夠呢?我應該怎樣付錢呢?”但從學生的回答中看不出是怎樣估算的。所以,我們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好有關估算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學會并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的計算。

      2、讓每一個學生都經歷從故事情景中抽象出數學算式的過程,培養學生語言表達以及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算法多樣化。

      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或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環節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設計意圖

      情境創設

      學生逐個進行有的說出想法

      學生在小組內講故事研討交流

      貓咪咪一家開了一個快餐店面包房,店里有5個面包,貓媽媽又烤來了6個面包,這時小豬和小熊來買面包,小豬買走了8個面包,小熊把剩下的全買走了1、口算訓練

      2、師出示咪咪快餐店情境(電腦課件或教學掛圖),引導學生觀察情境講故事,把自己理解的故事情境講給小組其他同學聽。

      3、全班講故事交流

      把學習數學與學生喜愛的講故事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益,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探究與體驗

      學生先自己思考提出問題,然后交流問題,最后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

      1、面包房一共有多少個面包?5+6=11

      2、小豬買了面包后還剩下幾個?

      3、小熊買走了幾個面包?

      4、最后面包房還剩幾個面包?

      5、 ┅┅根據你剛才講的故事情景你能發現并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并研討解決問題先在小組內交流研討。

      引導學生匯報交流想法

      教師根據學生的想法適當進行板書。5+6=11 11-8=3

      5+6-8=3

      3-3=0

      ┅┅

      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只要學生掌握一種方法即可,沒有必要讓學生把幾種方法都會。

      實

      踐

      與

      應

      用

      學生先獨立思考,在小組內交流然后討論集體匯報

      車上有11人,到了下一站下去了2人又上來了3人,現在車上有多少人?

      11-2+3=12

      學生先獨立思考,在小組內交流然后討論集體匯報

      停車場上停著8輛汽車,又開進了2輛,開出了3輛,現在停車場上還有多少輛汽車?

      8+2-3=7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

      學生獨立完成完成練一練

      1、完成第1題,要求學生先看清圖意,再列式計算并填空。

      2、完成第2題,要求學生先看清圖意,再列式計算并填空。

      3、完成第4題提問題并用算式表示出來。要求學生在小組內先提出問題并列式計算然后集體匯報

      4、完成第3題,要求獨立完成填在書上,也可以留做作業。

      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激發參與興趣,鞏固連減的計算方法,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學會列式解答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并理解算理。

      2、初步學會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課件、珠子

      教學過程:

      (1)課時

      一、創設情境

      1、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

      生:珠子。

      師:這里有幾種顏色的珠子?

      生:兩種,紅色和黃色

      師:猜,哪種顏色的珠子多?

      學生猜。

      師: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到底是誰多?

      生:數一數

      生:擺一擺

      師:怎么擺?

      (指名演示)——“同樣多”

      二、探究新知

      1、12個紅的,8個黃的

      師:現在呢?(紅的多)

      那紅色的比黃色的多幾個?

      生:多4個

      師:你怎么知道?

      生:用一小棒分開(指名演示)

      師:現在能一眼看出來紅色的比黃色的多幾個嗎?

      生:能

      師:怎么看出來的?生說

      師:你看,這個時候紅色的分成了幾部分?

      哪兩部分?

      (和黃色一樣多的這部分及多出來的這部分)

      師:誰聽明白了?

      生重復說

      師:那你看,把這些一樣多的拿走,剩下來就是比黃色的'多的幾個。

      生2:也可以算一算12-8=4(老師板書算式)

      通過剛才的擺一擺,我們知道了:從紅色珠子里拿走和黃色一樣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黃色多的部分,就可以用減法計算。

      2、下面我們來擺一擺,小朋友袋子里的珠子,哪種顏色的多。

      學生操作。

      展示反饋:你哪種顏色的珠子多?多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哪種顏色的珠子少?少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3、比較

      求……比……多幾與求……比……少幾有什么關系?(小組討論。)

      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只是問的角度不同,意思一樣。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計算。

      4、揭題

      師:同學們真聰明!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新知識: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板書課題: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

      三、鞏固深化

      1、松鼠弟弟說我有20個松果,松鼠哥哥說我有25個,松鼠哥哥的松果比弟弟多幾個呢?誰能把式子列一列。

      25-20=5(個)

      2、小女孩有34本連環畫,小男孩有30本,小男孩比小女孩少幾本?

      34-30=4(本)

      還可以提什么數學問題?

      3、P74T1

      4、這是一個班里4個小朋友的作業情況,從中你獲得了什么信息?

      根據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四、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在我們身邊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例子?想一想,說一說。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理解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算理,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

      2、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操作能力、對知識的總結概括能力。

      3、體會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算理。

      教具學具:

      課件、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12-5=

      15+3=

      4+9=

      6+8=

      3+7=

      20+13=

      30+14=

      24+5=

      2、說說24+5=你是怎么進行計算的?

      二、新課學習

      1、出示主題圖:箱子里24瓶礦泉水,外面有9瓶礦泉水,一共有多少瓶礦泉水?

      2、學生觀察,討論得到用加法計算,算式為:24+9

      3、請學生領用小棒來進行操作,演示計算過程。

      4、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計算方法,明確先算個位上的'數,再加上十位上的數比較簡便。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1題,先圈一圈再填寫計算過程。

      2、填出()里的數

      14+3=()7 2+44=()6

      25+6=()1 36+4=()0

      59+2=()1 59+20=() 9

      3、練習十五第6題。改錯,說明錯的原因。

      4、爺爺有50元錢,買一副眼鏡花了35元錢,一個杯子花了9元錢,用去多少錢?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第六冊教科書第92—94頁。

      目標預設:

      1.讓學生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并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①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②會計算平均數。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平均數

      1.第一輪套圈比賽

      (1)師:看!體育組的男、女生正在進行套圈比賽,每人套15個圈。

      第一個出場的是2個隊的隊長:李小剛和吳燕。想不想看看他們的成績?

      (2)師:第一輪比賽: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你是怎樣比出來的? (6<10,比個數或直接從統計圖中,條形的高度看出的)

      2.第二輪套圈比賽

      (1)師:比賽還在繼續:男生要加油了!出場的是誰?張明套中……

      女生也不甘示弱!成績如何?

      (2)現在看3個男生和3個女生的成績,是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的準一些呢?你是怎樣算的?

      (3)第二輪男生套的準些!男生趕上來啦!男、女生平手!

      3.第三輪套圈比賽

      (1)師:最后的機會來了!男生最后出場的是誰?套中了多少個?再看女生!

      (2)現在,是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只比總數不公平,男女生人數不一樣!)

      (3)討論:比什么才公平?男生4人共套中28個,女生5人共套中30個。怎么比呢?

      師小結:男女生人數不等,不能只比總數,比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才公平!

      二、移多補少,認識平均數

      1.出示男生成績統計圖。

      (1)師:先來看男生成績統計圖。只能用眼睛看,比一比,看誰的眼力好!

      你能從圖中看——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嗎?

      師:你怎么看出來的?(引導學生口述移多補少的過程,課件演示)

      師小結:從多的里面移給少的,使每份同樣多,這叫做“移多補少”

      (2)師:“7”是指每個男生都就套中了7個嗎?

      師小結:這個“7”是將男生每個人套中的個數通過“移多補少”以后得到的.結果,它是4個男生套中的個數的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2.出示女生成績統計圖。

      (1)師:再看女生成績統計圖。這次,比一比,看誰估計的準?

      估一估,女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個圈?寫在自己本子上,不給其他人看!

      (2)師:你估的是幾?

      (3)師:有估計10個的嗎,可能嗎?為什么?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4個,有可能嗎?為什么?

      (4)你怎么估計出來的?

      3.師:現在你能快速評判出是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

      解決這個問題,是誰幫了我們的忙?平均數還真有用!

      三、深入研究,計算平均數

      1.計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師:剛才我們是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出平均數,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方法求平均數?

      師:誰來算一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2.計算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你能計算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嗎?(生自練,匯報)

      3.對比

      (1)師:計算的結果與“移多補少”的結果一樣嗎?

      (2)師:為什么計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時用總數除以4,而計算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時除以5呢?

      4.師小結:我發現同學們的數學素質很高!眼力好,用移多補少看出平均數;會動腦,還會用“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計算出平均數。這兩種方法你喜歡哪種?哪種好?實踐出真知!下面,我們試一試!

      5.及時練習

      (1)練習“想想做做”第1題。

      ①出示3個筆筒(6枝、7枝、5枝)

      師:平均每個筆筒里有多少枝筆?生匯報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出來的?

      ②變成5個筆筒(9枝、1枝、3枝、6枝、2枝)

      師:平均每個筆筒有多少枝?師追問:為什么不用“移多補少”的方法?

      ③師小結:求平均數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方法。

      (2)練習“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3根絲帶,這三根絲帶的平均長度是多少?(生動筆算,匯報,交流)

      追問:18厘米大概在什么位置?到屏幕上來指一指。

      四、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籃球隊員的身高。

      師:你們身高大約多少?打籃球需要高個子!

      師:聽田老師說,請你判斷。對的打“√”,錯的打“×”。準備好筆!

      (1)那么,籃球隊里每個隊員身高都是160厘米。

      (2)李強身高155厘米,有可能嗎?(口答)

      (3)王明是中鋒,隊里最高的,他可能身高多少厘米?(口答)

      師:課前,田老師拍了他們的照片,介紹給大家認識:請看!

      哪個是李強?哪個是張宇?

      2.游泳有無危險。

      (1)小紅身高130厘米,她在深110厘米的兒童游泳池練習游泳有危險嗎?

      (2)小南身高130厘米,他在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池塘游泳,下水游泳不會有危險呢?為什么?

      五、機動練習,拓展應用

      機動:回到我們男女生的賽,引導學生看題,提出問題。

      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想到大于12的數。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知識間的遷移能力,以及實際應用的能力,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3、情感目標:

      感受數的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1、出示:“買書”的主題圖。

      請學生觀察圖,提出數學問題,請學生先在小組中討論。在小組中討論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寫出所提的問題,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

      學生可能提出:

      (1)汪汪樂園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

      (2)汪汪樂園比海底世界多多少本?

      (3)汪汪樂園、海底世界和咪咪學校一共多少本?

      (4)買1本汪汪樂園和1本海底世界需多少錢?

      (5)買2本汪汪樂園需多少錢?……

      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給予鼓勵

      (二)、自主學習,探索算理。

      1、嘗試解決問題。

      先對“汪汪樂園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進行討論。要求這個問題,需要哪些條件,并列式:28 + 4 =

      讓學生嘗試計算,有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并讓學生有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

      2、探索算理。

      請學生匯報,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補充,幫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計數器,進行撥珠計算,先撥出28,再在個位上撥出4,個位上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個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來就是32。

      方法三:28 + 2 =30,30 +2 = 32 。

      方法四:8 + 4 = 12,20 +12 =32。

      方法五:2 8+ 1 4 = 3 2

      豎式計算:(可能會有部分學生已經有所認識,可以讓他們說說,自己所認識的豎式算法)

      在用豎式計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根據豎式,在小組中說說。請學生匯報:

      (1)、數位要對齊,個位對準個位,十位對準十位。

      (2)、加號寫在第二個加數的左邊一點,橫線要用尺子畫,要畫直。

      (3)、從個位開始計算,先算8加4等于12,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個位寫2。再算十位上2加1等于3。

      3、比較討論算法的簡便性。

      一、二兩種方法,比較直觀,需借助實物,所以三、四、五的計算方法較為可取。

      (三)、實際應用。

      1、完成教科書第48頁的“試一試”第(1)題。

      學生在書中獨立試著完成。

      在此基礎上組織交流和討論,只要學生所說的答案符合要求,就應給予肯定。

      2、“試一試”的第(2)題。

      應注意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3、完成教科書第49頁的“練一練”第1題。

      通過圈小棒的過程,學生將進一步理解位值制。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進行討論與交流,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及時指導。

      (四)、總結。

      今天有什么收獲?或有什么不明白之處,提出留著下節練習課解決?也可以將問題保存在:“問題銀行”中。

      板書設計:

      買書

      28+4=32

      28+2=30 2 8 8+4=12

      30+2=32 + 1 4 12+20=32

      (1)、數位要對齊。

      (2)、從個位開始計算,先算8加4等于12,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個位寫2。再算十位上2加1等于3。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二冊P70——71。

      教學目標:

      1、 認識各種小面額的人民幣及其換算關系。

      2、 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意識,體會人民幣的作用。

      3、 通過購物等活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鼓勵在具體鮮明的情境中讓學生學會交流,發展學生的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 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 創設“買文具”情境。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要來學習買文具。看,老師請來了智慧小博士,他聽說同學們都很聰明,想來考考大家,你們愿意接受挑戰嗎?智慧小博士出題了:

      (智慧小博士: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將通過闖七個關來共同學習許多關于人民幣的知識,你們如果通過一關就像往塔上爬高了一層,到最后看哪些小朋友最聰明能爬上高層。)讓我們準備好開始吧!

      第一關:我的文具店里有這些文具,學會說說它們的.價格?說一說

      (老師評價)

      第二關:你們認識這些人民幣的面值嗎?認一認幻燈演示出不同的人民幣讓學生認。(老師評價)

      第三關:你們想買什么文具,用哪種面額的人民幣?拿一拿問一名學生想買什么文具,讓學生們一起把需要相應面額的人民幣拿出來。

      (學生評價)

      二、設計情境,學習換算

      第四關:說一說,一元可以買哪些文具?說一說

      (學生評價)

      第五關:你們會兌換人民幣嗎?換一換(生一起評價)

      老師拿了一張一元錢的買了一塊橡皮,可是售貨員沒有零錢,找不開,你們能幫幫老師,換一下零錢嗎?你們怎么和老師換呢?

      板書:

      1元=____角,1角=_____分。

      再換:

      五元能換( )張一元。

      二角能換( )張一角。

      五角能換( )張二角和( )一角。

      三、拓展運用,鞏固練習

      第六關:學會數錢,練一練。課后填一填的第二,三題,做在書上,一生到幻燈處演示并說說怎么數的。

      (生一起評價)

      第七關:歡迎你們到我的文具店來購物。買一買

      請聽購物要求:購物時要自覺遵守公共秩序,選好商品后,排好隊結帳。待會小售貨員有權力評選出你們小組的文明小顧客。(購物開始)

      現場采訪小顧客買文具,算帳,找錢的情況。

      到班里反饋買賣情況,讓售貨員評出文明小顧客。

      評價:請智慧小博士評一評你們能不能過得了關?

      智慧小博士:同學們,你們很喜歡動腦筋,都好學的好學生,智慧小博士恭喜你們闖過了七關爬到了最高層,未來還有許多科學高峰等著你們征服,你們有沒有信心征服科學的高峰呢?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于人民幣的這些知識,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人民幣接觸非常廣泛,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多留意,多練習,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做個生活的小主人。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一、 教材分析

      “數學廣角”主要是向同學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本單元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讓同學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并通過觀察、比較、猜想來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讓同學學會運用數字進行編碼,初步培養同學的籠統、概括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數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在第一學段同學已經有了初步體會,特別是在一年級上冊認數的時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數”中就已經出現了像郵政編碼、門牌號、車牌號這樣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數不只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還可以用來編碼,本單元就是在同學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通過實踐活動進行簡單的數字編碼,培養同學的數學思維能力。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等這些數字編碼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在這些號碼中都蘊含著數字編碼的思想,同時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當。運用數字或者符號來描述事物,可以比較簡潔、準確地表示出事物蘊含的客觀規律,也便于我們分類查詢和統計。

      二、 教材處置

      教材首先由同學非常熟悉的老師點名的生活情境來引入,由于我是借班上課我改為先讓同學介紹自身的好朋友開始,引出姓名可以區分班上的同學。再讓同學討論用別的方法區分班上的同學。教學例1時,書中的郵編和地址距離同學的實際很遠,我舉了幾個例子,通過不同省份、不同郵區、不同縣(市)的郵政編碼更有利于同學比較和觀察,使同學更容易更形象的了解郵政編碼的結構和含義。在應用的時候,我出了一封收信人地址沒有省、縣的信,要同學運用所學知識幫助解答,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的價值,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最后我讓同學用編碼的眼光觀察生活,

      教學內容: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P111~P113以和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同學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比較、猜想來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

      3、讓同學學會運用數進行編碼,初步培養同學的籠統、概括能力。

      4、使同學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初步學會表達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體會、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編碼的組成和數字反映的信息。

      課前準備 :

      1、多媒體課件。

      2、同學收集信封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材第24頁整理和復習第1題及第25頁練習六1-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歸納整理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2、通過一圖四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地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進一步提高每個學生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熟練程度。

      教學重點:

      系統整理20以內退位減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我們已經學完了,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復習20以內退位減法。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20以內退位減法表,并提問

      1、想一想20以內退位減法一共有幾道題?

      2、找一找減法表中有什么規律?怎樣才能很快地記住這36道題?

      二、探索規律,匯報交流

      學生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1、豎著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規律?

      (1)每一豎行的減數都不變。

      (2)每一豎行的被減數從上到下依次遞增1,這樣它們的差也依次遞增1

      [引導學生得出:減數不變,被減數越大。差也越大。

      2、橫著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規律?

      (1)每一橫行的被減數都不變。

      (2)每一橫行的減數從左往右依次少1,這樣它們的差也依次遞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內的退位減法題,你是怎樣算的?

      四、歸納整理

      [動腦筋想一想你還能發現什么有規律的`排列?還能把這些卡片重新有規律的排列一下嗎?

      五、口算練習

      1、教師任指表中一題,學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師隨意指出表中一題,讓學生找出與這道題得數相同的所有試題。

      3、針對學生容易出錯的題目重點練習。

      4、做練習六第3題。

      [全班同時開始做題,教師計算時間,看誰又對又快。要求每分鐘完成8-10題。

      5、完成練習六第1題,奪紅旗比賽,培養學生計算能力。

      6、完成練習六第2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熟練運用退位減法表中的規律,掌握得數相等的兩個減法算式的特點。

      六、總結并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練習,使學生在有梯度的練習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在老師的鼓勵下,運用想加算減法,學生計算的速度有了明顯的提高。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頁例1、例2及相應的課堂活動與練習。

      教學目標

      1筆數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計數單位“一”和“十”的直觀印象,為建立數位概念作好準備。會計數單位“一”和“十”數出100以內的數,會正確地數出“翻坎數”。

      2敝憊哿私100以內數的組成,知道幾十幾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背醪教逖槭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

      教學重點

      數數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計數單位“一”和“十”的直觀印象,會數100以內的數,初步了解數的組成。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

      學具: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教學單元主題圖

      教師:小朋友們,前面我們學過了20以內的數,你能說說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到了20以內的數嗎?

      教師:對,20以內的數在我們的生活中運得的確很廣泛。但是,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只到20以內的數就夠了呢?我們來看這樣一幅圖片。

      出示單元主題圖。

      教師:觀察這幅圖片,說一說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根據圖片上的信息自由地說。教師:這些信息里面的數是20以內的數嗎?

      教師:看來在這里20以內的數不夠了,這一單元我們就來認識100以內的數。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數數、數的組成。

      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教師:小朋友們在前面已經學過了數數,現在請同學們每人拿出20根小棒數一數。

      學生獨立完成,再抽學生匯報,并說一說是怎樣數的。

      要求學生說出:一根一根地數、10根10根地數、5根5根地數……

      教師:對,我們有很多種數數的方法。但是,我們在前面的學習中得最多的數數方法就是一根一根地數和一捆一捆地數,也就是10根10根地數,(板書:一根一根地數、10根10根地數。)今天這節課我們重點這兩種方法來研究怎樣數比20更大的數。

      教師:這兩種數數的方法,10以后怎么數呢?要求學生回答:一根一根地數,10后面加上1就是11,再添1就是12……10根10根地數,1個十是10,2個十是20。

      教師:現在請同桌的兩個同學把手中的小棒合起來,從這兩種方法中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法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不過在數小棒以前,老師有一個問題,20以后怎么數呢?

      引導學生回答:一根一根地數,數到20以后就是21,22……

      教師:你是怎么知道20后面是21呢?

      引導學生回答:2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就是21了。

      教師繼續追問:10根10根地數呢?

      要求學生回答:10根10根地數,20以后就是30了。

      教師: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學生回答:2個十是20,3個十就是30了。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數一數,同桌兩個同學的小棒一共有多少根?

      學生數后,抽學生回答。(一共有40根)

      教師:剛才同學們你們喜歡的方法數了你和同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老師有個問題想問你們,29后面是多少?39后面呢?

      要求學生回答: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

      教師繼續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回答:2個十和9個一合起來是29,9個一再加1個一就是10了,2個十和1個十合起來就是30了,39后面是40也是這個道理。

      教師:49后面是多少呢?59呢?69呢?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四人一組把你們四個

      人的.小棒合起來,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學生數后,抽學生回答。(一共有80根)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再加20根小棒數一數,注意,數到九十九以后是一百。

      學生小組合作數小棒。

      教師: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

      教師:剛才同學們有的是一根一根地數的,有的是一十一十地數的,都能數出100根小棒。下面我們來比賽一下,左邊的同學一根一根地數,右邊的同學10根10根地數,看誰數得又快又對。開始!

      學生分組數小棒。

      教師:發現了什么?

      讓學生發現10根10根地數比一根一根地數要快得多。

      教師:對了,10根10根地數要快一些,但是10根10根地數能數出28,36,47這些數嗎?

      讓學生意識到是不行的。

      教師:那么你覺得怎樣又快又對地數出28,36,47這些數呢?

      學生討論后回答。正確的答案是兩種數數的方法配合使,先一十一十地數數出幾個十,再一根一根地數數出幾個一。

      教師:你們的手中有捆著的小棒,方便你們10根10根地數,也有一根一根的小棒,方便你們一根一根地數,下面請同學們最快的方法數出47根小棒。

      學生數小棒,要求學生先數出4捆小棒,再數出7根小棒。

      教師:說明47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呀?讓學生說出47里面有4個十和7個一。再讓學生這種方法數出28,36,并分別說出28和36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2.教學例2

      教師:同學們已經會10個10個地數和一個一個地數的方法數數了,下面我們同學們數數的方法來解決一個簡單的問題。

      課件顯示例2圖片。

      教師:你看,這些小動物多可愛呀!你知道小灰兔有多少嗎?

      學生數后抽學生回答,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數的。

      要求學生說出一排有10只,10只10只地數,有2個十只;剩下的一只一只地數,數出有8個一只,一共就有28只小灰兔。

      教師:你看我們數數的時候也到了前面的數數的方法。那么這個28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要求學生回答:數了2個10只和8個一只,所以28由2個十和8個一組成。教師:小灰兔和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呢?學生數后抽學生回答,并說一說是怎樣數的。

      教師:那么55又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呢?

      要求學生回答:55是由5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教師:再請同學們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學生數后抽學生回答,并說一說是怎樣數的。

      要求學生回答:每一排都是10只,所以采10只10只地數,一共有10個十只,就是100只。

      教師板書:10個十是一百。

      三、鞏固深化

      (1)課堂活動第1,2題。

      (2)練習一第2,3題。

      四、實踐活動

      數一數自己感興趣的物體有多少。如:班上有多少名同學……

      五、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義。

      2、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

      教學重點: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義。

      教學難點:

      通過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字眼,進行判斷,助理建立數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比較數的大小。 45、54、2、85、34、5、12、21

      二、知識探索

      1、設置故事情境

      (1)播放《數鴨子》兒歌。

      (2)這首歌真好聽,唱歌的小朋友聽說咱班的小朋友也非常喜歡小動物,想邀請你們去她的養殖場做客你們愿意嗎?不過得幫助他解決一個問題才行,你們有信心嗎?

      (3)“姐姐比我,爸爸比我”(大得多、大一些)不知道該怎樣選擇,你能幫幫她嗎?

      (4)學生回答后說一說是怎么想的。通過故事情境的導入為學習新課做準備。

      2、課文主題圖。

      (1)我們來到了這個養殖場,出示圖。

      (2)養殖場理由那些小動物呢?

      (3)你能不能用“多得多”、“多一些”來為我們介紹一下這些漂亮的小動物,當一把小導游?

      (4)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說出“多得多、多一些”使學生通過描述數量之間的關系,將逐步建立數感。還可以怎樣說?

      (5)讓學生通過同桌互說、小組交流的形式討論。

      3、運動會情況。

      (1)剛才小朋友們參觀了養殖場。在運動會上,老師做了一個統計,跑跑的有86人,跳遠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繩的比跑步的少一些,這里還有88人、12人、76人這三個數據,你能幫助老師判斷一下跳遠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繩的可能有多少人嗎?

      (2)學生先獨立完成,再進行小組交流,鼓勵學生勇于發表意見。

      三、鞏固練習

      1、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進行集中交流。可以分小組匯報,第2、3題有爭議,只要學生能說清理由,就加以肯定。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

      2、數學游戲

      這個游戲可以魔方“幸運52”中的游戲環節進行。

      老師在紙上寫了一個兩位數,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猜出這個數是多少,當然在菜的過程中,老師會給你一定的提示。請一名學生與教師一同做這個游戲。讓學生弄清游戲的規則及方法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游戲。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02-02

    數學下冊教案03-16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3-10

    一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2-23

    (經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12-08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3-11

    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05-12

    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02-08

    【熱】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2-17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熱門】02-1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 亚洲91最新在线 | 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 亚洲天啪视频在线 | 日韩欧美国产岛国精品 | 在线视频网站色秀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