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三年級數學教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時間:2024-05-16 15:46:18 三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通用)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通用)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49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的:

      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能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促進思維的發展。

      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年、月、日計時法。

      教學難點:

      計算一年內有多少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答:2小時=()分60秒=()分60分=()小時

      二、新授。

      1、課題:認識年、月、日。

      提問引入:我們以前學過了一些時間單位,如小時、分、秒,誰知道還有哪些時間單位?

      引入年、月、日,并板書課題。

      問:誰知道一年有幾個月?

      2、認識年歷。

      師生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年歷。

      教學生學會看年歷,并且指導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一邊回答問題:一年有幾個月?

      每個月的天數都一樣嗎?各有幾天?

      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

      分別找出:兒童節、元旦、國慶節、教師節、勞動節、婦女節的月、日,說出今年這些節日是星期幾。

      用鉛筆在今年的年歷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幾月幾日,說出那天是星期幾。

      3、認識平年和閏年。

      問: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嗎?(出示幾張不同年份的年歷)

      使學生明確: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83頁有關平年、閏年的那段文字,了解確定閏年的方法:教師講解:經過科學家的測定,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的時間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大約是355天6小時。用公歷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閏年。如1984、1988、1992年都是閏年。

      強調:通常每4年中有一個閏年。公歷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閏年?

      16051840190219441955

      21001976198719942400

      4、學會記大月與小月的方法。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復習鞏固整百數、整十數的加減法。

      2、三位數加減法及多位數加減法。

      3、乘加、減乘、除加等。

      4、復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

      過程與方法:在實際的計算過程中掌握巧算方法;通過趣味圖形題復習三角形有關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三位數加減法及多位數加減法的計算。

      教學難點:三角形的特點和三角形的計數。

      教學策略:通過學生小組活動探討,互相幫助,復習鞏固加堿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圖形的特點。

      教學準備:小黑板、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20xx年我們中國終于實現了幾千年來的飛天夢想,我們的神舟五號飛船載著我們中國首位航天英雄楊利偉登上了太空。不久我國又將發射七號,將實現第一太空漫步,同學們為我們的祖國感到驕傲嗎?

      今天小胖他們也來到了航天基地,準備登月。不過登月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必須克服許多困難。

      二、小組合作,討論復習

      1、首先他們碰到的是一組什么樣的題呢?觀察一下?

      不但要仔細計算,更要找一找他們的規律?

      820-130= 830-130= 840-130= 850-130=

      你先算的'是哪一題?他們的規律是什么?

      180+320=

      190+310=

      200+300=

      310+290=

      先算哪一題簡單?你根據怎樣的規律?要注意什么?

      2、他們通過了一組題后,碰到了第二道難關,這些題需要用巧算來解決,行嗎?

      440+96+204=先算什么?

      750+165-165=你怎么想的?

      548-296-104=你怎么算的?

      808-799+91=先算什么簡單?

      通過巧算,能又快又準確地得到答案。自己試一試。

      506+298+94=先算什么?

      112+429+71= 933+295-933= 686+391-486=

      3、終于小胖他們來到了火箭底部,看看他們碰到了什么?

      你能畫出它的另一半嗎?同桌互相幫助一下。畫好了看一看是什么圖形?

      軸對稱圖形就是沿著一條直線兩邊完全一樣。

      4、小胖他們接著來到了火箭的中部,坐登月前的準備,解答出最后兩道題就可以登月了。

      4×9+5×9 7×3-5×3

      =()×9 =()×3

      =()=()

      是幾個幾加幾個幾?幾個幾減幾個幾?

      5、終于小胖他們登上了月球,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插上了月球上的環形山。開始探索月球上的奧秘。

      49-6×7= 1×2×3= 7×8+5=

      86-9×9= 2×3×4= 7×8+6=

      73-8×9= 3×4×5= 6×9+6=

      37-5×7= 4×5×6= 6×9+7=

      29-3×8= 5×6×0= 5×7+5=

      22-3×6= 5×7+6=

      這些題應該用怎樣的運算順序來計算?

      交流匯報答案。

      第二座環形山上是些什么題?(豎式計算)

      豎式計算會碰到些什么問題?(進位和退位)

      什么時候進位?什么時候退位?怎樣進位?怎樣退位?

      試一試,板演交流。

      6、最后他們來到了最后一座環形山上,遇到了三角形的問題。

      判斷對不對,為什么?

      銳角三角形有3個銳角。()

      鈍角三角形有3個鈍角。()

      直角三角形中沒有銳角。()

      小結:三角形中最少有()個銳角。

      動動小腦筋:數一數一共有幾個三角形?

      三、總結:今天我們復習了上學期的知識,你又有哪些新的發現?

      課后測試練習:

      367+124+276 328+289+172 535-296-135 778-219-289

      18×6 8×5+3×8 54-7×7 6×5×2

      豎式練習:763+238= 1203-678=

      課后反思: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做三角形進一步認識三角形。

      2、能根據三角形邊之間的關系將三角形進行分類。并能總結出: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通過折疊,探索,初步體會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部分特征:等腰三角形有一條對稱軸,它的兩腰、兩底角都相等;等邊三角形有三條對稱軸,它的三條邊、三個角都相等。

      【教學重點】

      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部分特征:等腰三角形有一條對稱軸,它的兩腰、兩底角都相等;等邊三角形有三條對稱軸,它的三條邊、三個角都相等。

      【教學難點】

      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教學準備:剪各種類型的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

      師:在生活中你見過三角形嗎?誰能說一說?

      生:見過紅領巾、三角架、鐘面等。

      師:每個小組桌上都有許多小棒,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生:相同顏色的小棒長度相同,不同顏色的小棒長度不同。

      師:你能用這些小棒搭一些形狀不同的三角形嗎?比一比,誰搭的又快又多?

      (生動手操作,師巡視指導,注意小棒要首尾相連。)

      二、觀察分類

      師:你能把搭的三角形分一分類嗎?

      生匯報:

      按角分類:

      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按邊分類:三條邊都不一樣長的三角形、兩條邊一樣長的三角形(三條邊都一樣長的三角形)

      師:誰再來總結一下。

      生:三角形可以分為兩類:兩條邊相等的(其中包含三條邊都相等的)和三條邊都不相等的。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為三角形起名。

      看書P48

      出示板書: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師:在生活中你見過這些三角形嗎?

      生:舉例。

      三、鞏固練習

      1、判斷題(用手勢表示)

      生:手勢表示圖(1)是等邊三角形,圖(2)圖(3)是等腰三角形。

      師: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邊三角形?

      師:請大家再來搭一個等腰三角形和一個等邊三角形,看誰搭的有快又好。

      師: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分別有什么性質?你知道嗎?我們下一課來進一步研究。

      四、板書:

      三角形的認識

      三條線段首尾連接而成的平面圖形就是三角形。

      按邊分:

      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不等邊三角形

      按角分:

      銳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鈍角三角形

      五、作業

      一、填空

      1、由()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是三角形。

      2、銳角三角形有()個銳角

      3、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

      4、()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正三角形,也叫()

      二、判斷

      1、直角三角形沒有銳角()

      2、正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有三條對稱軸()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使學生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2、使學生經歷毫米的含義以及1毫米長度單位觀念的形成過程。在實際測量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會用毫米作為測量物體長度,從而提高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4、結合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體驗1毫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厘米= 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在二年級我們學習過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要精確地測量物體長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請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物體長度的?(學生匯報: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所量物體的一條邊,看這邊的另一端指向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讀數時要平視。)

      3、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并用手比一比有多長?(學生回答)

      4、填上合適的單位(課件演示,指生回答)

      5、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出示例1情境圖,學生認真觀察。教師提出問題。

      (2)4人小組合作,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的“估計”一欄中。

      (3)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6、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7、提問: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該怎么辦呢?

      8、能不能用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來精確地表示書本的厚度?(這時我們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的認識)

      【設計意圖:借助游戲以及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在活動中產生知識上的沖突,為新知的出現做好鋪墊】

      二、新授知識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認識厘米與毫米的關系。

      觀察自己的直尺,你能發現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個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間還有更小的格。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個小格一個小格地數(一毫米一毫米地數),10個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25px=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長?(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毫米5厘米=()毫米70毫米=()厘米

      (6)你能測量出書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個小格,是6毫米)

      三、想一想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長?拿出一張光盤,看一看,摸一摸。這張光盤的.厚度就大約是1毫米。(小魔術: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盤,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寬度大約1毫米。讓學生反復做一做,加深對1毫米的認識。)閉眼想象并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猜一猜,幾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2)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長度接近1毫米。(電話卡的厚度、學生卡的厚度)【通過多次的直觀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讓概念從實際中來,便于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3)說一說,測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會用到“毫米”作單位?(小的物體)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幣、1元硬幣的厚度大約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約10天長1毫米,腳趾甲大約20天長1毫米。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用到毫米。

      四、練習

      1、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或數。

      一只螞蟻長約3()。

      一本字典厚70(),也就是()厘米。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3~5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 結合生活實際,自主探究計算經過時間的算法,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進行有關計算。

      2. 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時間,逐步建立時間觀念。

      3. 進一步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進一步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現實情境,探究計算方法

      1. 整時段時間計算。

      談話:同學們,現在的電視節目內容是豐富多彩,精彩紛呈,誰愿意告訴大家,你喜歡收看什么電視節目?這個節目會播放多長時間?

      出示電視節目預報表。

      談話:在這張節目預報中,你會選擇收看哪個節目?(讓學生自由說一說)根據你的觀察,你知道哪個電視節目播放的時間比較長?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

      請繼續觀察,“六一劇場”是從什么時間開始播放,什么時間結束?如何計算“六一劇場”播放的時間?

      學生獨立思考計算經過的時間,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做好后在小組中交流想法,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了解學生的計算思路。教師組織學生集體交流,說一說算的方法,肯定學生不同的推算方法。學生的計算方法可能有兩種,一種是用減法計算,16-14=2。(相機板書)另一種是推算,從14時到15時是1小時,從15時到16時又是一小時,所以從14時到16時是2小時。

      2. 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過的時間。

      談話:同學們,從節目預報表中,你知道“金色童年”這個節目是什么時間播出,到什么時間結束?“金色童年”播放了多長時間?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討論交流,組織學生集體討論。結合學生思路,教師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

      出示課本例題中的線段圖,引導學生觀察,提問:圖中是把1小時平均分成幾份的?每份表示幾分鐘?開始的箭頭和結束的'箭頭分別指向什么時刻?涂色的部分表示什么?你會計算從8時10分到8時40分這段時間有多長嗎?讓學生說出計算方法。(學生一般會用減法計算,算式是40-30=10(分))

      二、聯系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

      1. 做“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圖,讓學生觀察,說一說從圖中知道些什么。

      提問:每天的借書時間分成幾段?你能算出每天的借書時間有多長嗎?

      學生獨立算一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解答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做法,說說思考過程。

      2. 做“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題,指導學生看題,理解圖意。讓學生具體說一說題中有哪幾個商店,它們的營業時間分別是怎樣安排的。

      提問:你們能估計出哪個商店的營業時間長嗎?

      算算看,每個商店每天各營業幾小時?哪個商店的營業時間長?

      3. 做“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題,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并獨立算一算。做好后,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做法和想法,集體講評。

      4. 做“想想做做”第4題。

      提問: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小星的睡覺時間分布在幾天里?你會計算嗎?讓學生獨立做題。做好后,組織學生說一說算法,鼓勵學生思考出不同的計算方法。

      5. 做“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火車時刻表。提問:從這張列車時刻表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給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運行”和“停靠”是什么意思?

      小組討論后指名口答。獨立做第(1)、(2)兩題,做好后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集體反饋。

      提問:從這張火車時刻表上,你還能知道什么?

      先小組交流,再指名在班級里說說想法。

      三、閱讀資料,拓展知識

      出示“你知道嗎”的畫面和文字,讓學生讀一讀。談話:閱讀了這段文字,你了解到哪些知識?你還想知道什么?誰能給大家介紹更多的知識?希望同學們課后繼續查閱資料,多渠道地收集信息,把了解到的知識講給同學聽。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第1課時 平移和旋轉圖形

      教學內容:

      教材第P80~82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2.通過聯系生活經驗,使學生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培養空間觀念。

      3.通過動手操作、模擬示范以及觀察圖片,加深學生對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的理解。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以及動手實踐的能力,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平移和旋轉。數出平面圖形平移和的格數,以及畫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紙飛機、溜溜球、各一個;師生都準備一個圓盤、一個指針,學生準備“動手做”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老師出示美麗的圖形,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

      二、學習新知

      (一)認識平移

      1.出示例1圖

      (1)依次出示3個運動的畫面(火車、電梯、和國旗的運動)。

      提問:你感覺這些運動有什么共同特點?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明確這些運動都是沿著直線的運動。

      指出:像圖中火車車廂電梯國旗這樣的運動,都可以看成是平移。

      (板書:平移)

      舉例:請小朋友說一說,你還見過哪些平移現象?

      (二)認識旋轉。

      1、出示例2圖

      提問:你能看出圖中表示的是哪些物體的運動嗎?

      引導:電風扇葉片、螺旋槳和鐘面指針做的是怎樣的運動呢?你能用手勢表示這些運動嗎?清小朋友來說一說,并且表示給大家看一看。

      指名學生交流并表示運動方式。

      提問:你知道這些運動有什么特點嗎?這幾個物體運動時,為什么它們的位置固定在那里而沒有移動到另一處呢,這是什么原因?

      學生交流,明確這些運動都是圍繞一點轉動。

      指出:像圖中電風扇葉片、螺旋槳、鐘面指針這樣的運動,都可以看成是旋轉。(課題位置板書:旋轉)旋轉的特點是繞著一點轉動。

      (板書:旋轉繞著一點轉動)

      追問:電風扇葉片繞著哪一點轉動?螺旋槳和鐘面指針呢?

      舉例:小朋友還在哪里見到過旋轉現象?

      2、學生“試一試”。

      (1)做轉盤出示“試一試”中的轉盤,讓學生用事先先準備的轉盤面和指針,照樣子做一個轉盤。

      提問:你是怎樣做成這個轉盤的?圓面中心為什么用一個掀鈕固定?

      (2)動手旋轉

      引導:請小朋友按老師的要求做一做:把指針從指向A點旋轉到指向B點,再把指針旋轉到指向C點或者指向D點。

      提問:剛才指針是什么運動?是繞著哪一點轉動的?請小朋友再把指針從指著A點開始,順時針旋轉一周回到A點。

      還可以怎樣旋轉一周回到A點?請大家做一做。(學生逆時針旋轉)

      追問:怎樣的運動是旋轉?

      (三)比較

      引導:請大家用手勢表示平移,再用手勢表示旋轉。

      比較一下平移和旋轉,它們有什么不同的特點?

      小結:我們剛才研究了物體的運動,認識了物體運動的兩種方式,這就是平移和旋轉。沿著直線移動的運動,是平移,繞著一點轉動的運動是旋轉。

      三、練習鞏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獨立觀察,把通過平移能和綠色樹葉重合的'圖上顏色。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方格圖,讓學生說一說平面圖上的方向,讓學生說說兩枚棋子各在原來位置的什么方向。

      4、完成“動手做”

      指出:不管向哪個方向旋轉,只要是繞著一點的轉動,就是旋轉運動。

      四、課堂總結

      談話: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能說說平移和旋轉有什么不同嗎?你還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平移和旋轉

      在日常生活中,像火車車廂、電梯、國旗等物體的運動方式,我們稱之為平移。

      在日常生活中,像電風扇扇葉的運動、飛機螺旋槳的運動、時鐘鐘擺的運動,這些物體的運動方式是轉動的,我們稱這種運動方式為旋轉。

      教學反思: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而這種發現的最佳途徑則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去獲取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各種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參與和實踐中去體驗、思考、討論,在教學活動中經歷、感悟、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課程標準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因此,教師要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創設一切條件設計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素材,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中。通過與生活的聯系,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同時也充分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三位數加三位數(不進位)

      教學內容:

      萬以內進位加法第36——37頁例1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2.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教具準備:電子白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聽算:

      20+33=35+12=24+37=51+43=

      16+25=36+60=43+20=30+25=

      2.筆算

      56+28=47+39=66+25=

      全班齊練,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

      師:筆算進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板書:相同數位對齊。

      從個位加起。

      教師強調: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二、學習新課

      1.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2.教學例1

      (1)出示課件,圖中畫了哪些動物?

      師:狐貍、麋鹿屬于哺乳動物,丹頂鶴屬于鳥類,蜥蜴屬于爬行動物。

      (2)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板書:中國特有動物中鳥類和爬行動物一共有幾種?

      (3)列豎式計算。

      想一想:豎式應該怎么寫?

      學生自由書寫豎式,再討論哪一種合理。這道題的豎式怎么寫?(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

      從哪一位加起呢?(從個位加起。)

      那么豎式中個位相加的得數怎樣寫呢?

      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

      講評: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的第一行獨立完成計算,指明學生板演,集體講評,要注意什么。

      (2)補充:地球儀85元,書包48元,買一個地球儀和一個書包一共要多少錢?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3)吃蘋果。

      13732436

      +561+475+360

      ------------------------

      板書設計:

      萬以內進位加法

      271+122=

      271

      +122

      --------

      三位數加三位數(不連續進位加)

      教學內容:第37頁例2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在掌握兩位數連續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3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提高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

      教學重點、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課件電子白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列豎式計算。

      59+7785+6859+89

      2.筆算。

      758+207=302+439=286+423=

      問:筆算時要注意什么?

      二、學習新課

      教學例2。

      昨天我們了解了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的種類,今天我們來了解中國已知動物的種類。(出示統計表)

      你能算出爬行類和哺乳類一共有多少種嗎?

      1.學生列式計算。

      2.學生匯報。

      筆算:271+31=

      271從哪位算起?

      +31十位上得幾?

      ————為什么要向百位進1?

      3.小結:列豎式計算時。計算時從個位加起,個位1+1=2,個位上寫2,十位7+3=10,滿10向前一位進1,在百位右下方靠近橫線處寫一個小“1”,十位上寫0,百位上2加上進上來的1等于3,百位寫3.

      想一想:271+903=,怎樣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

      三、鞏固新知

      1.做一做的第二行學生筆算,集體訂正。

      2.練習八的第一題。

      3.補充:看誰算得快。

      259+670789+250533+364187+453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在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萬以內連續進位加法

      271從哪位算起?

      +31十位上得幾?

      ————為什么要向百位進1?

      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加)和簡單的驗算

      教學內容:第38頁例3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在掌握兩位數連續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3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提高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

      教學重點、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教具準備:電子白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列豎式計算。

      208+344475+68297+612

      2.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3。課件出示:某濕地有野生植物445種,野生動物298種。該濕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

      師:針對已知種類提出數學問題,并列豎式計算。

      (1)學生提出問題。

      (2)指導列式。

      (3)列豎式計算。

      根據學生回答:

      方法一:445

      +298

      ————

      個位5+8=13,向十位進1,個位寫3.十位4+9=13,加進來的1,得14,向百位進1,十位寫4.百位4+2=6,加進上來的1,得7,百位上寫7。

      方法二:口算

      觀察加數中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2來口算。

      445+298=445+300-2

      =745-2

      =743

      師:那算得對不對呢?你會驗算嗎?(驗算可以幫助我們檢驗加法的計算結果,通常檢驗加法的方法是:交換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

      師:那445+298該怎樣驗算?

      板書:

      298

      +445

      ————

      2.做一做。38頁

      學生獨立完成。

      講評。

      3.小結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筆算方法和驗算方法。

      三、鞏固新知

      1.學生筆算練習八的第4題后,集體訂正。

      2.補充:看誰算得快。

      259+673789+254536+364187+493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在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萬以內連續進位加法

      445+298=743

      445

      +21918

      ------------

      743

      驗算:298

    +445

      ------------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第6單元 多位數乘一位數

      筆算乘法

      第7課時 乘法的估算

      【教學內容】

      教材第70頁例7。

      【教學目標】

      1、體驗估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估算的基本方法,能說出估算的簡單思路。

      2、培養估算意識和習慣,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 點:體驗估算過程,掌握估算方法。

      難 點:理解估算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估算

      老師:秋天來了,同學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么?

      (秋游)現在我們一起來到秋游的現場。

      出示例7情境圖。

      1、閱讀與理解:仔細看圖讀題,你從題中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么數學問題?(知道門票價格和參觀人數,要求250元買門票夠不夠。)

      2、分析與解答:

      (1)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呢?為什么這樣列式?(一人8元,共有29人,就是求29個8元是多少,所以根據乘法意義列式為29×8。板書:29×8)

      (2)選擇算法:要解決這個問題呢?是用筆算出精確的結果呢;還是運用估算,只算出大約是多少就可以?(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得出:在解決夠不夠的問題時,我們只需要估算出大約數就能比較出結果,估算在這時能更簡便地比出結果。

      (3)引出課題:乘法的估算。

      (4)研究估算方法:怎么知道29×8大約得多少?(同桌交流,全班反饋)

      把29估成接近的整十數30,30×8=240,29×8<240,所以250元夠了。

      3、回顧與反思:我們剛估算后得出的結果是否正確,需要我們驗證,誰來說說:29人買門票,250元為什么夠了?(有30人買門票只需240元,所以29人買門票250元肯定夠了。)

      驗證正確后,我們要做什么?(寫答)。一起答……

      4、加強鞏固:想一想,如果92人參觀,帶700元買門票夠嗎?800元夠嗎?(學生獨立完成,后反饋估算方法,說明700元不夠,800元夠的道理)

      92×8≈720(元)

      ┇

      接近90

      (把92少估成90都需要720元,那92人700元更不夠)

      92×8≈800(元)

      ┇

      多估成100

      (把92多估成100都夠了,那么92人800元就更夠了)

      5、整理估算思路與方法:通過剛才對乘法估算的'研究,你認為我們在什么地方需要重點注意?

      ≈和=有什么不同之處?(≈表示估算的數,=表示準確的數)

      二、深化鞏固,應用拓展

      1、教材第70頁做一做。

      嘗試完成,全班交流估算方法。

      32×6≈180(千克)

      ┇

      少估成30

      把一個箱子裝32千克,估成裝30千克估少了都夠了,現在能裝32千克就更夠了。

      2、練習十五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逐題反饋估算方法及結果。

      3、練習十五第2題。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說出估算思路。

      4、練習十五第3、4題(獨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反饋)。

      三、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對乘法估算的研究,你有什么所得需要和同學們分享的?

      【教學反思】

      本節課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認識估算的意義,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估算的方法,并能解決實際問題,體驗估算的價值,在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過程中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要根據具體情況,把握好估算的兩個原則:“接近實際數”及“便于口算”的原則,同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交流,聯系已有基礎認識一個圖形或物體的幾分之一,能聯系實際說明幾分之幾的含義,知道一個分數里有幾個幾分之一,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幾分之幾,能比較簡單的分數大小。

      2、讓學生經歷實際操作和交流,并從中抽象出幾分之幾的過程,發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概括等四位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幾分之幾及其大小。

      難點:理解幾分之幾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出示1/4怎樣讀?分母、分子各是幾?

      揭示課題:認識幾分之幾

      二、認識四分之幾

      1、認識1/4

      請大家用一張正方形紙先折成同樣大的4份,再把一份或幾份涂上顏色,你想涂幾份就涂幾份。

      交流:教師選擇其中涂1份的展示,可以有不同折法。

      學生分別說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2、認識3/4

      教師選擇其中涂3份的展示,可以有不同折法。

      思考: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有幾個1/4你認為表示正方形的幾分之幾?有3個1/4,是3/4

      3、出示“試一試”讓同桌學生按兩行分別互相說一說涂色部分各表示多少個幾分之一,再獨立填寫分數。

      4、完成“想想做做”第1-3題。

      三、比較分數大小

      1.學會比較大小。出示例4。

      讓學生用準備的兩張同樣大的紙折一折,一張涂出它的3/8,另一張涂出它的5/8,再比一比兩個分數的大小,然后把你怎樣比的理由說給同桌聽一聽。

      交流:3/8和5/8的大小怎樣,你是怎樣比的?

      追問:分母都是8,你能很快看出哪個分數大,哪個分數小嗎?指出:從圖上看,把同樣大的'圖形平均分成8份,3份就比5份小,也就是3個1/8要比5個1/8小,所以3/8小于5/8。分母都相同,分子小分數就小,分子大,分數就大。

      四、實踐應用

      1、做“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先涂色,再比較大小。觀察著三組數,你覺得怎樣比就能很快知道誰大誰小?

      2、做“想想做做”第5題。讓學生閱讀第5題,想想知道了什么,要解決哪些問題。交流:各吃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怎樣想的?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同分母分數大小比較

      <

      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分子越大,這個分數就越大。

      教學反思:

      認識幾分之幾是分數的初步認識中的又一個知識點,是繼學生學習了幾分之一和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后的一節課,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而幾分之幾是對幾分之一的又一次擴展,在本單元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認識幾分之幾不僅是學生比較同分母分數大小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簡單的分數計算的基礎。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幾分之幾,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把分數的大小比較和認識分數結合起來,以便加深對分數的理解。教材結合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分別安排了分數的大小比較,只出現通過操作或直接觀察圖形來比較分數的大小,不總結分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其意圖就在于通過直觀比較,加深對分數含義的理解。教學實踐證明,這樣做學生是能接受的,對加深分數的認識是有效的。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第12課時 商中間、末尾有 0 的除法

      教學內容:

      教材第66、67頁。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究“除到被除數的某一位不夠商 1 就商 0”這種除法筆算方法的過程,并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商中間或末尾有 0 的除法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例 10 情境圖,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怎樣列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 3 2 ÷4 =

      二、互動新授

      1、談話:4 3 2 ÷4 商是幾位數,大約等于多少?請同學們先試著估計一下。

      指名回答,4 0 0 多除以 4 商大約 1 0 0 多。

      學生獨立計算。

      指名板演,問: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夠商1怎能辦?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丟掉, 為什么?

      談話:根據我們開始計算時估計,看看我們筆算的結果是否正確?想想我們在計算前估算有什么好處?

      學生討論。

      小結:做筆算除法時,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 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寫 0,為了防止漏寫 0,在筆算之前或筆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數或大致結果。

      2、出示試一試

      先說說商是幾位數,再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問:想想第一題個位上的 1 不夠除以 3,第 2 題個位的 2 不夠除以 5,我們應該商機?這個 0 能舍棄嗎?在計算中,你估算了嗎?

      3、提問:試一試的兩道題和例題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怎樣的結論?

      小結:我們在計算除法是,除到某一位不夠除時,要商 0 。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提問:計算過程中,遇到被除數上某一位不夠除時怎么辦?

      小結:遇到某一位不夠除時,要商 0 占位。

      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要求用乘法驗算。

      集體訂正,交流錯誤原因。

      3、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題

      小結:每 6 個裝一盒,是看 6 4 8 里有幾個 6,每 8 個裝一盒,是看 6 4 8 里有幾個 8,都是用除法計算。

      列式計算,集體交流訂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題

      學生讀題。引導“這些蜻蜓”指的是3 只蜻蜓, “這些蜻蜓平均每小時捕捉多少只蚊子”

      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匯報,教師評價。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

      432÷4=108(個)

      答:一共需要108個花環。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在求出商的百位以后,除到被除數的十位不夠商1時,要商0占位,余下的數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繼續除

      教學反思: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學習內容來自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學習,可使學習更有效。本節課采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下發現問題,并敢于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根據學生的認知特征和心理特點,充分激發學習動機,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充分地表現自我,進而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第2課時 求一個數是另一數的幾倍

      教學內容:

      教材第4頁例3、第5頁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能運用除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2、在情景教學中,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動手操作、討論交流,提高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學會利用除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并能在實際中運用。

      教學難點:

      理解和運用除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師:“今天大家的上課的精神都特別棒,所以下面的一些搶答題,相信你的舉手動作是最快的。做好準備。”

      1.口答。

      3個5是(   )   2個4是(   )

      8里面有(   )個2 20里面有(   )個5

      2.看圖說說有幾個幾

      (1)☆☆☆  ☆☆☆ 2個3

      (2)○○   ○○   ○○ 3個2

      (3)□□□□□□ 1個5或者5個1

      二、探究新知

      師:“前面的知識大家掌握的非常好,老師現在還想考考大家。”

      1.出示情境圖(例3)

      師: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藍花:2朵

      黃花:6朵

      紅花:8朵

      那么現在就讓我們來比一比這三種花的朵數。誰能把比較的結果說一說?

      2.初步感知“倍”的含義

      (1)圈一圈,再比較:

      師:除了用多和少來比較兩種花的數量,我們還可以像學習除法那樣將它們分成一份一份地比較。如果我們將藍花看成一份,那么黃花可以怎么分?請大家自己在練習本上圈一圈,看看你圈了以后有什么發現。“

      (2)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并給予適當的提示。指名一位同學到黑板前操作。并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想法。

      (3)學生匯報:

      師:“你圈出了幾個幾?為什么把2個圈一份呢?(黃花的只數是2)你知道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了嗎?”

      (指名回答。預測提示:因為藍花的朵數是2,所以把2看成一份,6就可以分成3份。也就是3個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補充講解:因為6里面3個2,所以6是2的3倍。所以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

      求:6是2的幾倍

      想:6里面有幾個2 (3個2)

      所以:6是2的3倍。

      3.體會加深”倍“的意義

      (1)比較紅花和藍花的朵數。

      (2)先讓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圈一圈,再在小組內說一說。

      (3)學生匯報:

      師:“你把每幾朵圈成一份?(2朵)為什么?(藍花的朵數是2朵)。那么把紅花圈成了幾個2(4個2)

      因為8里面有4個2,所以8是2的4倍。所以紅花是藍花的4倍。

      隨機板書:

      求:8是8的幾倍

      想:8里面有幾個2 (4個2)

      所以:8是2的4倍。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研究的問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板書課題)

      師“我們現在知道了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4倍,那么這個4如何用算式來表示出來呢?”

      指名回答,8÷2=4

      (3)小結: “說的非常好,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我們一般用除法來計算。”那么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2倍,這個2如何用算式表示出來呢?

      三、嘗試練習,加深理解。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2.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3.想想做做第3題。

      注意讓學生說一說算式是如何列出來的。

      四、知識應用,鞏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嘗試直接列算式解答,然后說一說是如何列出算式的。

      2.尋找生活中的倍數問題

      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數學問題,老師知道咱們班有幾個同學今年8歲,老師今年32歲了,你知道老師的歲數是他們的幾倍嗎?

      像這樣的問題,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同學們回去可以想一想,然后把想到的問題告訴爸爸、媽媽或者是老師聽,好不好?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板書設計:

      有關簡單的倍數問題的除法計算

      藍花有2朵,紅花有(4)個2朵,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4)倍。

      8÷2=4

      答: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4倍。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教學反思: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能掌握倍的知識,而且能從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由于“倍”的概念比較抽象,不作為一個數學概念給出,而作為生活的概念來處理,可以讓學生進行大量的擺、圈活動,不要急于用除法計算。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第3單元 測 量

      第3課時 千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經認識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2、掌握千米和米的換算方法。

      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測能力。

      4、滲透教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 點: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以及距離的估測。

      難 點: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以及距離的估測。

      【教學準備】課前領學生到操場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計下所需的時間及步數。

      【教學步驟】

      一、導入,初步感知:

      1、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

      (2)測量硬幣的厚度。

      (3)測量課桌的高度。

      (4)測量教室的長。

      (5)測量武漢到廣州的路程。

      師:如果要測量武漢到廣州的`路程,我們可以選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呢?

      3、揭示課題: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武漢到廣州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邊說邊板書)

      二、學習新知

      (一)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千米”,(教學例4)如:

      (1)出示四張畫片,學生觀察討論,說標記的意思。

      圖1:火車已經行駛了180千米。

      圖2:公路上汽車限速每小時60千米。

      圖3;離南京還有98 千米。

      圖4:地圖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別表示實際長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過“千米”?(讓生答)

      (3)小結: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書:千米的認識)

      (二)新課展開:

      1、聯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觀念:

      1千米有多長呢?昨天老師帶領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個100米?(10個)對,就是像我們昨天那樣走10次,5個來回。

      10個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們可以寫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齊讀一次 。(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分)

      追問:2千米=( )米 (讓學生說想法,如:2千米里有2個1千米,就是20xx米)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長?

      (1)出示學校操場:這是我們小學的操場,一圈是400米,沿著它跑幾圈是1千米?

      (2)星期天,老師進行了一次實地測量,從我們熟悉的學校出發一直往東走,到工商銀行大約是1千米。

      從學校出發一直往西走到天橋底大約是1千米。

      現在你腦子里有1千米長度的概念了嗎?閉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長度。

      (3)你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

      三、實際運用

      1千米在你們頭腦中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師帶大家到智慧宮去闖一闖,愿意嗎?

      1、第一關(練習六第4題)

      (1)讓學生獨立嘗試,通過畫一畫,算一算,加深對千米的認識。(把算式寫在本子上)

      (2)交流反饋,鼓勵學生在圖中找出不同的路線表示出1千米。

      2、第二關(練習六第8題)

      一圈400米,5圈幾千米?如何列式計算,先讓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討論,然后指名回答。

      3、第三關(練習六第14題)

      (1)學生先讀題,然后理清思路,他們選擇什么方式去比較合適,關鍵是看出發地點與目的地點的距離,根據距離的長短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

      (2)再了解一下,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別是多少,根據距離,估測一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長能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

      4、第四關:改一改:

      (課件出示) 小明的日記

      20xx年9月17日 星期四

      今天早晨7點鐘,我從2厘米的床上起來。用了3小時很快刷了牙、洗了臉,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長約20分米的油條。然后和爸爸媽媽走了200千米來到公共汽車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鐘。路上碰到體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問:“小明,上哪兒去?”我說:“去七一廣場放風箏。” 丁丁說:“七一廣場離這里很近,才1米呀!

      四、課堂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里的一個新成員:千米。你們有什么收獲嗎?(了解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換算,并了解了它的實際用途。)

      五、課后延伸

      1、讓學生實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讓學生試著寫一篇數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在游戲比賽中初步感知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并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知道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叫軸對稱圖形。

      2、通過判斷,辨析和驗證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和理解,并認識對稱軸,根據特征會找和畫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讓學生初步感知幾何圖形的美,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并理解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

      教學難點:根據特征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

      教學準備:媒體、圖形等。

      教學過程:

      一、比賽引入,初步感知。

      1.女同學和男同學比眼力,老師分別給你們看一個圖形的一部分,猜一猜是什么?出示:相關圖形的一半,

      女:蝴蝶、飛機、

      男:木梳、電筒、

      宣布比賽結果,激化矛盾

      男生覺得比賽內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圖形另一半與看到的一半一樣,他們猜的圖形兩邊不一樣。

      女生猜的.圖形兩邊真的一樣嗎?(媒體演示)你發現了什么?

      認識完全重合(板書)

      5.再次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A.出示:半張電話圖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圖形?

      B.能用最簡單的方法驗證電話圖形兩邊完全重合嗎?

      C.演示:“對折”、“完全重合”

      D.學生動手驗證樹的圖形兩邊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說驗證結果。

      學生得出結論: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板書)

      6.認識對稱軸

      二、自主探究,體驗新知

      1.判斷下列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雙喜圖在判斷中進一步明確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中間的直線是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同一方向的一雙鞋對折后,圖形兩邊沒有完全重合,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征的認識。

      C、兩條相對的魚

      D、葉子圖

      2、用手式比劃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字母:E T 漢字:中田)

      3.判斷圖中紅線是對稱軸嗎?(小組討論)

      只有沿紅線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紅線才是圖形的對稱軸。

      4.小結:我們怎樣來判斷圖形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三、動手操作,內化新知

      1.以小組為單位挑出軸對稱圖形

      A、每組都有一張信封,信封內有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圓各種圖形,學生動手驗證出軸對稱圖形。

      B、學生動手找出各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C.小組匯報

      2.小結:有的軸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有的軸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有的軸對稱圖形有無數條對稱軸。

      四、課堂總結,拓展提升

      生活中有許多軸對稱現象,你能舉例嗎?

      媒體出示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欣賞對稱的美。

      3,學生制作軸對稱圖形

      總結:你是怎么剪的?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83頁例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長的含義.

      2、使學生建立周長的觀念,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以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周長含義的形成過程,體驗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以及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周長的意義,學會探索圖形周長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周長的概念,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法:探究法、活動法、體驗法、討論法、講授法

      學法:獨立探究,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常見圖形卡片、繩子、三角尺、直尺

      每個小組操作材料:樹葉圖片各一張,線繩一根,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月牙形等常見圖形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周長

      感知"周長"的意義

      (1)學生各自出示提前準備好的圖形,如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五角星,平行四邊形,花朵形等,并向同桌展示。

      (2)摸一摸。

      慢慢的沿著圖形的周圍摸一圈。(引導學生得出"邊線"、"一周"的概念;板書:邊線、一周)

      (3)感知樹葉的周長。樹葉的邊線在哪里?教師拿出樹葉并請兩位同學上臺指一指。

      (4)揭示課題。

      從起點開始,沿著樹葉的邊線跑完樹葉的一周又回到起點,樹葉這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周長的相關知識。(板書:周長)

      二、探究新知

      (一)體驗物體的周長

      摸一摸、說一說

      (1)樹葉的周長,同學們都知道了,那么桌面的周長在哪里?請同學們確定好起點摸一摸桌面的周長。

      (2)你還能從我們的身邊找到其它物體表面的周長嗎?請你先找一找、摸一摸,再和同桌說一說。

      (3)小組合作匯報交流:什么叫周長?

      這些圖形的.大小,形狀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自己的周長,那么"周長"究竟是指這些圖形的什么?注意區分封閉圖形和不封閉圖形。(通過找ppt課件上圖形的不同之處得出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

      (引出周長的定義: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二)找并描圖形的周長

      1、指一指

      找學生上臺指出ppt課件上圖形的周長。

      2、找一找

      下面哪些圖形能找出它們的周長,哪些不能,為什么?(ppt課件出示各種不同形狀的圖形)

      3、描一描

      利用學生課前準備好的圖形圖片,請學生描出它們的周長。

      (三)動手操作,量一量周長

      我們剛才學習并感知了很多關于周長的知識,實際上周長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而且周長應用非常廣泛。比如,我們去做褲子時,裁縫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長,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腰圍。那我們到底該如何來計算周長呢?

      1、規則圖形的周長

      如: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

      學生合作交流后得出,可以通過用直尺、三角尺測量出每一條邊的長度,再相加就可以求出規則圖形的周長。(教師可在臺上進行示范)

      2、不規則圖形的周長(化曲為直)

      如:圓形,樹葉的周長。

      教師出示一片樹葉,你們有辦法知道這片樹葉的周長嗎?有什么辦法呢?四人一組合作探究,后找學生匯報測量方法。(利用線繩,從一個起點開始,固定好并拉緊線繩,沿著樹葉邊緣圍一圈,然后量出線繩的長度即樹葉的周長)

      總結出測量方法后,請學生小組內合作動手操作測量樹葉或圓形的周長。

      三、鞏固練習

      1、你能計算出下面各圖形的周長么?(ppt課件呈現圖形及圖形各邊的長度)

      2、教材第83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3、教材練習十八練習題。

      四、課后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我們計算周長的方法有哪些?可以利用哪些工具來測量周長?

      五、課后作業:長江作業本相對應的練習。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79~80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2.通過找一找、說一說、畫一畫、剪一剪等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

      難點:能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1.課件播放美麗的校園錄像,學生欣賞。

      教師:這是哪兒?在這幅圖中你能發現哪些圖形?(課件出示定格的校園圖片)

      學生從中找一找圖形,一邊看一邊匯報。

      (學生很容易說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至于平行四邊形、菱形、梯形、半圓形等,雖然教材中還沒有正式出現,但學生并不一定就一無所知,如果學生能說出,教師要適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如果學生沒說出,教師可以補充)

      學生回答時,教師可以演示課件:把學生發現的圖形用不同的顏色涂出,當學生全部回答完后,課件只留下圖形,其他內容全部隱去。

      2.教師:大家真能干!在我們的校園中,同學們發現了這么多的圖形。看來啊,圖形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這節課我們來認識其中的一個圖形——四邊形,你們愿意和它成為好朋友嗎?(板書課題:四邊形)

      二、初步感知,發現特征

      1.想一想。

      教師:同學們,我們來到了數學王國!在這里我們就要和新朋友四邊形認識了。

      你想象中的四邊形應該是什么樣的?

      指名回答,讓學生能夠充分發表意見。

      2.找一找。

      教師:四邊形到底是什么樣的圖形呢?看,數學王國里有這么多的圖形,請你挑出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并涂上顏色。

      (出示例1圖,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

      (有的學生可能會把長方體也涂色,可能有兩種情形:一是把長方體的三個面涂上顏色,因為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二是涂的就是整個長方體,把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混淆。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說一說想法,如果是第一種,不盲目否定,要指出這個圖形雖然每個面都是四邊形,但整個圖形不是四邊形。如果是第二種,教師要給予指正,讓學生認識到四邊形是平面圖形,長方體是立體圖形。)

      3.討論四邊形的特征。

      教師:請大家觀察一下,在“四邊形的家”里面的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嗎?在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小組活動后全班交流。

      (如果學生能說出“四邊形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教師要給予表揚;如果學生說出“有四條邊,有四個角”,教師可出示““這樣的圖形,讓學生判斷它是不是四邊形,使學生理解四邊形的邊是直的邊)

      概括出四邊形的特征后,引導學生說一說例題1中涂色的幾個圖形為什么是四邊形,另外幾個為什么不是四邊形。

      教師板書四邊形的特征: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同桌相互說一說四邊形的特征,再分別指一指例題1中四邊形的邊和角。

      4.尋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的形狀是四邊形的'。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及時鼓勵。

      5.畫四邊形。

      教材第79頁做一做第2題。

      (1)在點子圖上畫自己喜歡的四邊形。

      (2)展示學生作業,評價是四邊形嗎?為什么?

      三、教學例2

      1.教師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紙條讓學生觀察,說說長方形和正方形分別有什么特點。

      教師指出:長方形較長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長,較短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寬;正方形的4條邊都叫邊長。

      板書:長、寬、邊長。

      2.深化練習:

      (1)教材第80頁做一做第1題(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2)做一做第2題(用長方形紙剪出一個正方形,展示剪法)。

      四、鞏固練習

      1.練習十七第1題。(判斷,說理由)

      2.練習十七第2題。(獨立填寫,集體反饋)

      3.練習十七第4題。(填一填,為什么這樣填?)

      4.練習十七第5題。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對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努力拓展學生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空間,重視學生對數學經驗的積累,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之前盡早感受,這種做法在課堂教學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多種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四邊形的特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交流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本課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充分張揚了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學生的智慧在活動中得到升華。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01-10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01-26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22

    三年級數學教案上冊02-21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5-15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7-23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12-02

    【薦】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03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推薦】12-16

    【推薦】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1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少妇熟女精品专区 |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一区蜜芽 | 亚洲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 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特级国产午夜理论不卡 | 依人青青青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