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音樂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象》音樂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象》音樂教案 1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能借助圖譜感知樂曲結構。
2、大膽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大象和蚊子的角色,體驗表現音樂的快樂。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的圖譜。
2、音樂磁帶。
活動內容:
一、激起興趣,初步感知樂曲。
二、教師講述故事《大象和蚊子》,幫助幼兒理解樂曲內容。
提問故事內容。
三、欣賞樂曲,借助圖譜感知樂曲結構。
1、教師出示圖譜,幼兒根據圖譜聽音樂感受樂曲。
2、看圖譜,引導幼兒發現樂曲結構。
3、幼兒傾聽樂曲,在座位上自由想象動作表現樂曲。
四、大膽用身體動作來表現樂曲。
1、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圖譜的提示,大膽用動作表現大象和蚊子的角色。
2、教師扮演大象,幼兒扮演蚊子,用動作表現樂曲。
3、交換角色用動作表現樂曲。
4、幼兒分角色表現樂曲。
5、與客人老師互動表現樂曲。
活動反思:
活動運用圖譜的演示,采用視聽結合的形式,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樂曲,視聽欣賞的形式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目有所見、耳有所聞,在不知不覺中帶著喜悅、好奇之心進入樂曲美好的境界之中。利用與動作相符的動作感受理解樂曲,讓動作使樂曲更具體化、形象化,并加深幼兒對樂曲的印象。
《大象》音樂教案 2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音樂《大象與小鳥》的旋律,感受ABA’的結構,感受輕快與深沉有力兩種不同的音樂性質。
2、能按不同的樂段、音樂性質創編動作。
3、在音樂游戲活動中體驗與同伴交流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樂曲圖譜。
2、課前觀看課件《動物世界》。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快樂暢游》進入活動室。
要求能按節奏兩人一起創編貓、鴨、雞、狗的動作。
二、聽鋼琴伴奏練聲。
1、要求用連與斷的唱法,用“啦”音輕聲的唱出《歡樂頌》。
2、 用和諧的聲音唱出兩聲部的歌曲《柳樹姑娘》。
三、欣賞樂曲《大象與小鳥》。
1、以故事的形式引出樂曲的名稱,讓幼兒觀察圖譜,了解樂曲的結構。
2、讓幼兒看圖譜學習區分表現大象與小鳥的音樂有什么不同。
3、啟發幼兒說出還有什么動物是可以用輕快、活潑的音樂表現的,什么動物是可以用深沉而有力的音樂表現的。
4、引導幼兒根據A段輕快活潑的音樂性質創編相應的動作,并要求按節奏進行。
5、回憶課件中動物的形態,引導幼兒按B段的音樂性質創編相應的動物動作,并按節奏進行。(鼓勵幼兒在自編時力求做到與別人不一樣)
6、全體幼兒將創編的A、B段的.動作完整的表演一次。
7、繼續以故事的形式引導幼兒欣賞A’段,感受大象與小鳥在一起做游戲的快樂。
8、 指導幼兒分角色游戲,加深對音樂的記憶。
(1)A段:女孩子按輕快的音樂表演小鳥等動物的動作。
B段:男孩按深沉而有力的音樂表演大象等動物的動作。
游戲玩法:A段音樂響起時,女孩子表演小動物的動作;B段音樂響起時女孩子躲起來,由男孩子表演小動物動作;A’段一起表演游戲。
(2) 男女孩互相交換角色進行表演。
四、 復習音樂游戲《套圈》。
要求小朋友自由組合三人為一組,按音樂玩游戲,要求三人跳舞時學會眼神交流。
五、聽音樂《大象與小鳥》自由創編動作離開活動室。
【設計意圖】
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對各種動物非常喜歡,充滿好奇,于是觸動靈機,嘗試把動物主題引入到音樂領域。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讓幼兒模仿并創編河馬、獅子、猩猩、海豚的動作來培養幼兒的創作造力,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欣賞能力,突破了以往活動時幼兒單純模仿的局限。
《大象》音樂教案 3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注意傾聽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較弱,對樂器缺乏了解,《大象和蚊子》這個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節是幼兒生活中的經驗,能夠吸引他們又易于理解、記憶,并通過故事情節嘗試讓幼兒來運用打擊樂配音。
活動目標:
1.認識并區分大鼓、串鈴和蛙鳴筒等樂器的不同音色。
2.嘗試使用樂器,并根據故事情節和教師一起演奏。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大鼓、蛙鳴筒、串鈴每人一個。
2.《大象和小蚊子》故事,課件。
活動過程:
1.敲打樂器,引起興趣
教師敲大鼓“咚—咚—咚—”,請幼兒閉上眼睛聽,猜猜是什么動物走來了,引出《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2.欣賞故事,師幼交流
(1)大象和小蚊子之間發生了什么?
(2)你聽到了哪些聲音?
3.引導幼兒發現故事情節,打擊樂器的配合
(1)認識幾種樂器,玩一玩,聽聽它們的聲音。
(2)教師講述故事,在有聲響的地方暫停,請幼兒選擇一種合適的樂器配音。
(3)教師分別用三種樂器為故事配音,請幼兒感受三種樂器的不同特點: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連續刮蛙鳴筒表示大象趕蚊子,搖響串鈴表示蚊子飛,使勁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腳。
4.請幼兒為故事配樂演奏
請幼兒分組,進行演奏。教師用故事情節提示幼兒,在合適的地方為故事配樂。
5.教師和幼兒共同配合故事情節進行講述
活動延伸:
(1)請幼兒玩玩樂器,說說這些樂器發出的聲音還像什么。
(2)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說說自己還認識什么樂器。
活動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個打擊樂的教學活動,其形象幼兒比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兒已知經驗的'基礎上提升現實水平。整個的活動設計是由各種打擊樂引出的故事情節,充分讓幼兒感知打擊樂與故事的融合,然后讓幼兒親身體驗演奏的樂趣,大大激發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
《大象》音樂教案 4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平穩的旋律和節奏,能聽準、拍打4拍子的重拍節拍,會聽著音樂的變化做游戲。
2、大膽創編大象打噴嚏、小老鼠摔倒的動態,表現小老鼠的機靈淘氣和大象笨重詼諧的形象。
3、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樂意與同伴共同體驗游戲的樂趣。
4、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5、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1)小老鼠、大象手偶各一個
2)小老鼠、大象頭飾若干
3)錄音機、錄音帶
活動過程:
1、隨樂曲的旋律扮演小老鼠進場。
2、欣賞樂曲,感受、拍打4/4的重拍。
3、欣賞《小老鼠與大象》故事。
4、引導幼兒按音樂故事的情節,學習和創編小老鼠和大象的動作。
⑴通過兒歌的引導,創編大象睡覺的動作和小老鼠走路的動作。
⑵大膽創編大象大噴嚏和小老鼠摔倒的動作,表現小老鼠的機靈淘氣和大象笨重詼諧的形象。
⑶幼兒分角色扮演小老鼠與大象,提醒幼兒有表情地表演。
5、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玩“老鼠和大象”的游戲,交換角色再玩一次。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大象》音樂教案 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沙錘、手鈴、小鼓的名稱,能感知對鮮明的聲音的強弱與快慢的變化,并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錘所表現的聲音形象的基礎上參與游戲。
2、幫助幼兒通過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節的理解,了解故事與樂器演奏的對應關系,并做出相應的游戲動作。
3、引發大班幼兒傾聽的興趣,培養傾聽的習慣,能在傾聽的基礎上培養對樂器的興趣以及體驗與同伴共同演奏樂器的快樂。
活動重點:
認識沙錘、手鈴、小鼓的名稱,能感知對鮮明的聲音的強弱與快慢的變化,并能在了解大鼓和沙錘所表現的聲音形象的基礎上參與游戲。
活動難點:
了解故事與樂器演奏的對應關系,并做出相應的游戲動作。
物質準備:
大鼓、沙錘各一個,小鼓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線紙偶各一個,每人一個串鈴。
經驗準備:
活動前幫助幼兒初步了解故事情節。
活動過程:
1、聽風聲音,感受樂器的音色,認識新樂器——沙錘,(教師悄悄發出沙錘的`聲音,請幼兒猜這是什么聲音,學一學,然后出示,認識。)
2、教師將樂器藏在身后,發出沙錘的聲音,請小朋友聽一聽,這個聲音像什么?誰來學一學這種聲音,并猜一猜這種樂器的名稱。
師:咦?小朋友們有沒有聽見什么聲音啊?快點來仔細聽聽這個聲音像什么?誰來學一學?(幼兒回答)
師:(出示沙錘)剛剛的聲音就是這個沙錘發出來的,我們一起來說一下叫什么?(沙錘)
師:“請小朋友聽一聽現在是誰在唱歌?”(小鼓)(出示鼓讓幼兒認識)
師:今天小鼓要來給我們唱兩首歌,但是小鼓偷偷的告訴劉老師,它今天要考考我們小朋友,那就是要我們聽仔細了,聽聽小鼓唱的兩首歌是不是一樣?哪里不一樣?(幼兒回答)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老師手腕上帶的是什么?(小鈴)。今天小鈴、小鼓、沙錘都來到了我們班級里,我們把它們一起請出來和大家打個招呼吧,三種樂器出示,認識后,簡單小結,讓幼兒鞏固對這三種樂器的認識并區別聲音的輕重。
教師:小鼓、沙錘、小鈴要講故事了,請你們仔細聽一聽小鈴在故事里變成了什么?
3、看提線紙偶戲《大象和蚊子》。
教師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線將小鈴鐺和紙折的蚊子串在一起。
出示提線紙偶大象,伴隨三種樂器講故事:有一頭大象,長的可大啦!腦袋大大的,身子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來很慢很慢,“咚——咚——咚——”(敲擊出輕緩的鼓聲)
有一天,大象出門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飛來了(伴隨著紙蚊子的出現,小鈴發出嘩啦的響聲),他們發現了大象的屁股,說:“哇!好可愛的屁股呀!讓我來叮叮他吧!”于是蚊子們就圍著大象的屁股叮了起來,大象覺得屁股有點癢,就用尾巴來趕蚊子,“刮——刮——刮”(沙錘晃動三次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趕走了。大象又打起瞌睡。大象剛睡著,蚊子又飛了回來(小鈴伴隨著故事再次進入,發出響聲),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趕“刮——刮——刮” (沙錘晃動三次),把蚊子趕跑了。可是,過了一會兒,蚊子又來了,大象這次終于生氣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腳使勁一跺,“咚!咚!”(小鼓重重地敲擊兩下)聲音大得把蚊子都給震暈了!(蚊子紙偶紛紛落地)
4、以樂器在故事中發出的聲線為線索,引導幼兒回憶故事的主要情節。
師:故事里面講的是誰和誰的事情?(大象和蚊子)
師:(搖動小鈴)嘩啦啦的小鈴聲是誰來了?(一群小蚊子)
師:(敲奏小鼓)咚——咚——咚的小鼓聲是誰發出的聲音?它們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師:(晃動沙錘)刮——刮——刮的沙錘聲在故事里是什么聲音?是誰在做什么?為什么要那樣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趕走蚊子,不讓蚊子叮它)
《大象》音樂教案 6
《大象》音樂教案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生能夠聽辨出樂曲《大象》中所使用的樂器音色。
(2)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音樂所表現的大象形象。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聆聽、欣賞、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
(2)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用動作、繪畫等形式表現音樂。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感受樂曲《大象》的音樂形象,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
2.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表現音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欣賞法、討論法、實踐法。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大象的視頻或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大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2)提問學生:大象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覺得大象的聲音是怎樣的?
2. 欣賞樂曲
(1)播放樂曲《大象》,讓學生靜靜地聆聽。
(2)提問學生:在這首樂曲中,你聽到了哪些樂器的聲音?音樂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
3. 分析樂曲
(1)再次播放樂曲,引導學生邊聽邊思考:音樂是如何表現大象的形象的?
(2)教師講解樂曲的創作背景和音樂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
(3)組織學生討論:你覺得樂曲中的大象在做什么?它的`心情是怎樣的?
4. 表現音樂
(1)鼓勵學生用動作、繪畫等形式表現音樂中的大象形象。
(2)請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創作思路。
5. 課堂小結
(1)教師總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強調音樂的魅力和表現力。
(2)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欣賞音樂,感受音樂帶來的美好。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樂曲《大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用多種方式表現音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對學生的引導還不夠充分,部分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大象》音樂教案 7
《大象》音樂教案
一、教學目標
1. 引導幼兒感受音樂中大象的形象,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
2. 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和表現力,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大象的特點。
3. 增進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感受音樂中大象的形象,用動作表現大象。
2. 難點:準確把握音樂節奏,創造性地表現大象的特點。
三、教學方法
1. 欣賞法:讓幼兒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節奏和情感。
2. 演示法:教師用動作示范大象的特點,引導幼兒模仿。
3. 討論法:組織幼兒討論大象的特征,為表現大象做準備。
4. 游戲法: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四、教學準備
1. 音樂《大象》。
2. 大象圖片、視頻等資料。
3. 一些簡單的道具,如大象頭飾等。
五、教學過程
1. 導入
(1)展示大象圖片或播放大象視頻,引導幼兒觀察大象的外形特征。
(2)提問幼兒:大象有什么特點?大象走路是什么樣子的?等問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2. 欣賞音樂
(1)播放音樂《大象》,讓幼兒認真傾聽。
(2)提問幼兒:音樂中你聽到了什么?音樂給你什么樣的感覺?你覺得音樂中的.大象在做什么?
3. 理解音樂
(1)再次播放音樂,教師結合音樂內容,用語言描述大象的形象和動作,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音樂。
(2)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音樂中大象的形象和動作。
4. 表現音樂
(1)教師示范用動作表現大象,如緩慢地走路、甩動鼻子等。
(2)鼓勵幼兒模仿教師的動作,表現大象。
(3)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創造性地表現大象的其他動作,如喝水、洗澡等。
(4)組織幼兒分組進行表演,互相欣賞和評價。
5. 總結
(1)總結本次活動的內容,強調音樂中大象的形象和特點。
(2)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動物,感受音樂與生活的聯系。
(3)表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六、教學延伸
1. 在美工區提供材料,讓幼兒畫大象或制作大象手工。
2. 在表演區投放大象頭飾等道具,讓幼兒繼續表演大象。
3. 引導幼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欣賞其他有關動物的音樂,并一起用動作表現。
《大象》音樂教案 8
《大象》音樂教案
一、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中大象的形象,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想象力。
2. 讓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大象的形象,如模仿大象的動作、用樂器演奏等。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感受音樂中大象的形象,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大象。
2. 難點: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創造性地表現大象的形象。
三、教學方法
欣賞法、示范法、實踐法。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
(1)播放一段大象的視頻,讓學生觀察大象的外形、動作等特點。
(2)提問學生:大象有哪些特點?你見過大象嗎?
2. 欣賞音樂《大象》
(1)播放音樂《大象》,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音樂。
(2)提問學生:你在音樂中聽到了什么?你覺得音樂中的大象在做什么?
3. 分析音樂
(1)再次播放音樂,引導學生分析音樂的節奏、旋律、音色等特點。
(2)講解音樂中使用的樂器,如低音提琴等,以及這些樂器是如何表現大象的形象的。
4. 表現音樂
(1)讓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大象的形象。
(2)各小組展示自己的表現方式,如模仿大象的`走路、用樂器演奏大象的腳步聲等。
5. 拓展延伸
(1)讓學生欣賞其他與大象有關的音樂作品,如《小象》等。
(2)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的音樂作品是如何表現大象的形象的?有什么不同之處?
6. 總結
(1)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強調音樂中大象的形象以及表現方式。
(2)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欣賞音樂,發揮想象力,用不同的方式表現音樂中的形象。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音樂中大象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同時也學會了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大象的形象。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創造性地表現大象的形象,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大象》音樂教案 9
教學目標:
1. 學習和掌握《大象》的音樂特點和節奏;
2. 理解大象的生存環境及保護大象的重要性;
3. 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教學準備:
《大象》的音樂錄音;
圖片和視頻資料關于大象及其棲息環境;
樂器(如打擊樂器、音樂工具等);
相關教學PPT。
教學步驟:
一、導入(5分鐘)
1. 展示大象的圖片,讓學生猜測這是哪種動物。
2. 分享大象的基本知識,如體重、高度以及棲息環境。引導討論大象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
二、欣賞音樂(10分鐘)
1. 播放《大象》的音樂,要求學生傾聽并感受音樂的節奏和情感。
2. 引導學生討論:這段音樂給你帶來了什么樣的感覺?你是否能想到大象的樣子和它們的動作?
三、學習音樂(15分鐘)
分析《大象》中的.樂器使用和節奏,可以使用樂器模仿大象的步伐聲。
2. 教授學生簡單的節奏型,鼓勵他們利用手拍、腳打的方式參與其中,感受音樂的律動。
3. 分組練習,讓每個小組嘗試創作一個簡單的伴奏,體現大象的特征。
四、音樂表演(20分鐘)
1. 小組展示自己的創作,分享對大象的理解和表現。
2. 整班合演,配合之前學習的節奏和樂器,表演《大象》的音樂。
3. 進行互評,鼓勵學生給出建設性的反饋。
五、總結與延伸(5分鐘)
1. 總結本次課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和感受。
2. 布置延伸作業:準備一份關于大象的環保宣傳,結合音樂進行創作,表達對保護大象的關注。
注意事項:
確保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鼓勵每個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
觀察學生的表現,給予及時的鼓勵和指導;
在討論環節,關注學生對音樂和大象的聯想,豐富課堂互動。
通過這個教案,學生不僅能提升音樂能力,還能增強環保意識,對大象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大象》音樂教案 10
《大象》音樂教案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生能夠聽辨出《大象》這首樂曲中大象的音樂形象。
(2)學生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大象的音樂形象,如模仿大象的動作、用樂器演奏等。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聆聽、欣賞、模仿等方式,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對動物的關愛之情,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2)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快樂,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1)聽辨出《大象》這首樂曲中大象的音樂形象。
(2)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大象的音樂形象。
2.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用樂器演奏出大象的音樂形象。
三、教學方法
聆聽法、欣賞法、模仿法、討論法、實踐法。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大象的視頻,讓學生觀察大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2)提問學生:大象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知道大象有哪些特點嗎?
2. 欣賞樂曲《大象》
(1)播放樂曲《大象》,讓學生靜靜地聆聽。
(2)提問學生:你在樂曲中聽到了什么?你覺得這首樂曲表現了什么?
3. 分析樂曲
(1)再次播放樂曲《大象》,讓學生邊聽邊思考:樂曲中用了哪些樂器來表現大象?這些樂器的.音色有什么特點?
(2)引導學生分析樂曲的節奏、旋律、速度等方面的特點,讓學生感受大象的音樂形象。
4. 表現樂曲
(1)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大象的音樂形象,如模仿大象的動作、用樂器演奏等。
(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讓學生互相交流、合作,共同表現大象的音樂形象。
5. 拓展延伸
(1)讓學生欣賞其他表現動物的音樂作品,如《獅王進行曲》《彼得與狼》等。
(2)提問學生:這些音樂作品中分別表現了哪些動物?你是如何聽辨出來的?
6. 課堂小結
(1)總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回顧樂曲《大象》的音樂形象和表現手法。
(2)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積極地參與音樂活動。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樂曲《大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大象的音樂形象。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同時,我也注重拓展延伸,讓學生欣賞其他表現動物的音樂作品,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帶來更加精彩的音樂課堂。
【《大象》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大象》音樂教案05-16
(精選)《大象》音樂教案05-18
(熱)《大象》音樂教案05-17
(優秀)《大象》音樂教案11-25
《大象》音樂教案(精選21篇)03-31
《大象》音樂教案(精選20篇)01-13
音樂教案老鼠和大象07-18
《大象》音樂教案經典[15篇]05-18
小班音樂教案:大象和小鳥02-18
小班音樂大象和小鳥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