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5-14 08:33:29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大閱兵是對武裝力量進行檢閱的儀式。早在公元前,中國周朝和古埃及、波斯、羅馬等國已有閱兵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多次舉行盛大的閱兵,接受黨、國家和軍隊領導人的檢閱。通常在國家重大節日、迎送國賓和軍隊出征、凱旋、校閱、授旗、授獎、大型軍事演習時舉行,以示慶祝、致敬,展現部隊建設成就,并可壯觀瞻,振軍威,鼓士氣。閱兵包括閱兵式和分列式。有時只進行一項。閱兵式是閱兵者從受閱部隊隊列前通過,進行檢閱的.儀式。分列式是受閱部隊列隊從檢閱臺前通過,接受閱兵者檢閱的儀式。

      閱兵意義

      大閱兵是展現武裝力量建設成就,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

      一般而言,閱兵包括兩部分,一是閱兵式,即閱兵者從受閱部隊隊列前通過,進行檢閱;二是分列式,即受閱部隊列隊從檢閱臺前通過,接受閱兵者的檢閱。

      閱兵史

      國慶60周年大閱兵 中國建國至今共舉行過14次重大閱兵儀式,分別是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84年,1999年, 大閱兵VCD 20xx年,國慶60周年大閱兵是我國舉行的第14次大閱兵

      20xx年是我國國慶大閱兵60周年,相比以前我們國家的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高。1999年國慶閱兵給我們留下一個輝煌而震撼的昨天,但是在新世紀的第一次重大國慶閱兵絕對值得我們銘記。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

      2、了解課文的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請大家回憶我們曾經學習過哪些描寫紅軍的文章?你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嗎?

      2、在我國的革命歷程中,有一次偉大的壯舉,有一座不朽的豐碑,那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

      3、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

      二、解題,補充課外資料。

      1、讀了課題,你查找了哪些與有關的資料?

      (1)介紹有關二萬五千里的資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導致了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根據地,開始二萬五千里,北上抗日。在的途中,黨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錯誤路線的統治,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2)介紹紅軍二萬五千里的路線。教師投影出示紅軍的地形圖。

      紅軍第一方面軍在1934年10月從福建西部的長汀、寧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肅、陜西等十一個省。在整個的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了千辛萬苦,擊敗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根據地。1936年10月,紅軍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陜北與紅一方面軍會師。這首詩就是毛澤東同志在1935年10月即將結束的時候寫的。

      (3)有關作者毛澤東的資料。

      (4)介紹這首詩的體裁。

      這是一首七言詩。所謂的七言詩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個字,一共有八句話。就是七律。七律詩中間四句兩兩相對應,而且朗讀的時候還有和諧的韻律與鮮明的節奏。

      2、教師小結:非常感謝同學們給大家帶來的這些資料。通過同學的介紹,我們知道這是一首七言律詩,那么,現在我們自由讀讀這首詩,體會舒適的韻律與節奏。

      3、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

      4、教師小結:這首詩一共有八句話,每兩句子為一聯,分別被稱作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三、再讀詩句,質疑解疑。

      1、讀讀全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標畫在書上,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2、學生質疑。(字詞)

      3、根據大家的提問,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的方法,進行自學。

      4、學生匯報交流,集體解疑。

      遠征:指兩萬五千里。

      只等閑:等閑是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閑表現了紅軍戰士不怕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精神。

      萬水千山:“萬”和“千”都不是實數,在課文里是指無數的山、無數的水。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

      騰:向上跳躍,起伏跳躍。

      細浪:翻著浪花的細流。

      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

      磅礴:氣勢雄偉。

      開顏:臉上露出笑容,內心充滿喜悅。

      5、交流解疑后的感受。

      四、指導朗讀,教學生演唱《》。

      五、布置作業

      1、思考每句詩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標畫在書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讀全詩,領會詩句的意思。

      1、自由朗讀全詩,想想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作者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這首詩?

      二、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

      1、學習首聯。

      (1)請同學們讀讀首聯,有哪些語句不理解?

      (2)學生質疑。

      (3)師生共同解疑。

      理解“等閑”

      表面的意思:等:等于、等同;閑:空閑、閑置;等閑:如同空閑、等于閑置。

      引申的意思:把這個詞帶入詩句中,聯系上文說說“等閑”的意思。(平常、算不了什么,無足重輕。)

      理解“只”。

      投影出示:

      (4)讀首聯,讀出語氣。

      (5)同學之間評讀。

      (6)紅軍戰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

      (7)時,戰士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從這句詩中的哪些詞可以體會出來?(理解“千、萬”的含義。)

      (8)紅軍戰士面對困難,有怎樣的`態度呢?從哪些詞與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難?

      (9)用自己的話說說首聯的含義。

      (10)再次朗讀首聯,想想表現了紅軍戰士什么樣的精神?(不畏艱險的大無畏精神)

      2、學習頷聯。

      (1)讀讀這一聯,找出哪些是難以理解的詞語?(五嶺逶迤、烏蒙磅礴)

      (2)哪些詞是說明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

      (3)你是怎樣理解“騰細浪”“走泥丸”的?

      (騰:翻;細浪:細小的浪花。騰細浪:翻著浪花的細流。走:滾動;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腳下滾動。)

      (4)投影練習:

      把( )比作翻著的細小的浪花。

      把( )比作( )。

      (5)再讀這一聯。

      A.用“不僅……而且”回答。(不僅寫出了的艱難,而且表現了紅軍藐視困難的英雄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B.朗讀頷聯。

      3、學習頸聯。

      (1)如果說頷聯是千山的寫照,那么頸聯就是萬水的說明。

      (2)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鐵索:大渡河上的13根鐵索。暖:暖的感覺;寒:寒氣逼人的感覺。)

      (3)說說這兩句的大意。

      (4)質疑:為什么說暖、寒?

      (5)討論歸納:

      暖——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勢險要,敵人控制得很嚴。但是紅軍在渡口俘虜了過江偵查的兩只敵船,活捉了守衛在對岸的敵兵。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對岸的陣地,使大部隊巧渡成功。

      寒——瀘定橋高懸在大渡河上,當時橋上的木板已經被敵人抽掉,渡河的勇士們手攀鐵索,冒著對岸敵人密集的槍林彈雨前進。不怕流血犧牲,終于奪下了瀘定橋。“寒”表現了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6)再讀這一段。體會思想感情。

      4、頷聯、頸聯的小結

      從這兩聯的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是怎樣看出來的?

      (1)討論后回答。

      (2)這里所說的困難僅僅指千山萬水嗎?

      (3)除去這些自然界中的困難,還會遇到那些困難呢?

      學生甲:萬水千山不僅僅指自然界的困難,還泛指所有的困難。

      學生乙:紅軍在的過程當中遇到了各種艱難險阻。比如:在中,天上每日幾十架敵機偵查轟炸,地上有幾十萬的大軍圍追堵截。途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

      (4)再讀這兩聯,體會思想感情。

      (5)這兩聯在寫法上有哪些特點呢?

      (6)學生討論自學。

      學生甲:這兩聯,兩兩相對,就被稱為對仗。

      五嶺 逶迤 騰 細浪。

      烏蒙 磅礴 走 泥丸。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

      大渡 橋橫 鐵索 寒。

      學生乙:我發現這首詩押an的韻。

      (7)自由朗讀。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1、回憶前三聯的內容。

      2、想一想前三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

      二、學習尾聯。

      1、讀尾聯。

      2、岷山——紅軍翻過的最后一座山。此時,紅軍戰士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3、讀出這種心情。

      4、理解:

      (1)更喜:對勝利充滿信心。

      (2)盡開顏:

      投影出示:

      什么人“喜笑顏開?”

      (紅一、四方面軍以及所有的革命軍民)

      5、品讀。

      三、總結全詩。

      1、談談你學完全詩后的感受。

      2、那些詩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3、紅軍戰士的哪些品質值得你學習?

      四、吟誦詩句,背誦詩文。

      1、反復朗讀課文,運用停頓、節奏、重音等讀音技巧,再現詩中意境。入情朗讀。(可以采用配樂朗讀。)

      2、檢查背誦。

      五、作業

      1、朗讀并背誦。

      2、預習下一課。

      附: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做學問的認真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推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推敲”一詞還有一段來歷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好好讀讀、演演這個故事。

      2、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講“推敲”這個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細讀第2-7自然段

      1、快速閱讀課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討論以下填空題。

      (1)賈島去( ),不巧( ),結果留下( )。

      (2)返回長安途中,他對詩中( )這個字猶豫不決,不知不覺( )。

      (3)結果他沖撞了( ),和( )商量了起來。

      (4)韓愈認為還是用( )好,理由有三:一:( )二:( )三:

      ( )

      2、回答題(1)

      (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圖,說說圖意。文中哪句話描寫了圖上的.內容。(用“——”畫出來)指名讀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全詩,讀一讀。

      (4)小結:深夜訪友不曾遇,以詩贈友情誼深。這是故事的發生。

      3、回答題(2)

      (1)指名回答。猶豫什么?

      (2)出示插圖,用自己的話形容一下賈島。

      (3)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畫出來)指名讀句子。

      (4)演一演。

      指導:賈島會說些什么話?做些什么動作?

      指名當導演,當賈島,當群眾。

      演后評議。

      (5)小結板書:賈島反復斟酌“推敲“二字。這是故事的發展。

      4、回答題(3)

      (1)指名回答。

      (2)介紹韓愈:唐朝著名的大詩人。

      (3)出示課文,小組分角色朗讀。

      (4)小結:韓愈“迎面而來”,路上行人紛紛避讓,而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完全沉浸在創作之中,對韓愈的到來渾然不知,不知不覺間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請求寬恕。故事進入了高潮。

      (5)演一演

      指導:韓愈說什么?怎么說?

      賈島說什么?怎么說?

      演后評議。

      (6)同學們,韓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們來討論一下,到底用哪個字好?

      5、回答題(4)

      (1)指名回答。(表明有禮貌;襯托出寧靜;響亮)

      (2)出示課文,齊讀。

      (3)小結: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

      三、學習第八小節

      1、說說對賈島的印象。

      2、什么是推敲?

      3、總結推敲的含義。

      四、拓展提高

      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風又綠江南岸

      2、練一練

      (1)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摸”換成“找”行嗎?為什么?

      (2)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依仗隊中。“闖”換成“走”行嗎?為什么?

      五、課外探究

      1、將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師提供劇本。

      2、探究一下《題李凝幽居》的詩意。

    語文教案 篇4

      玲玲的畫

      授課時間: 年 月 日

      教學目標:

      1、會認“玲”等8個生字,會寫“叭”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懂得在生活中要肯動腦,壞事也能變好事的道理。

      教學重點:識字和寫字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類型:新授課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文錄音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題認字

      1、出示小女孩的畫像,猜猜她是誰?

      板書:玲玲

      2、讀讀上面的字,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

      補充完課題:玲玲的畫。

      三、教師范讀,聽錄音。

      1、指名朗讀,糾正字音。

      2、小組內互讀,進一步鞏固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用開火車的方式朗讀。

      四、記憶字形,理解含義。

      1、小組討論,討論字形。

      2、小組匯報識字方法。

      3、小組之間開展識字競賽。

      五、指導寫字。

      作業布置:抄寫本課的.生字。

      課時小結: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二、再讀課文,自讀感悟。

      1、讀天天說的一段話:“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2、聯系課文,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3、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4、小組合作,你感悟到什么?

      三、朗讀感悟

      1、讀了課文,你感悟到什么?

      2、小組分角色,按自己的體會讀課文。

      3、選伙伴表演課文。

      四、指導寫字

      五、日積月累

      1、讀課文,勾出你喜歡的新詞。

      2、把喜歡的新詞抄寫在自己的“日積月累”本上。

      3、把課后練習“讀讀抄抄”中的句子抄下來,讀一讀,背一背。

      六、作業布置: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后小結: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理解“混沌”“頂天立地”等詞語,體會盤古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2、通過 “混沌、盤古、斧子、頂天立地、精疲力竭、化生”等詞語讓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完整地概括課文內容,提升學生的想象力、表達概括能力。

      3、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并通過抓住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讀懂課文,體會盤古獻身的偉大精神。了解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熱愛中國傳統文化。

      4、感受神話故事充滿神奇想象的特點,滲透想象畫面,串連畫面的復述方法。

      教學重點:

      聯系上下文理解“混沌”“頂天立地”等關鍵詞語,滲透復述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盤古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教法學法:

      引導、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1、簡介中國的神話故事。

      2、交流課前部分資料,以“我記憶中的神話故事”為題,選擇一個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話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3、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我國著名的神話傳說,講的是一個名叫盤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軀,開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間萬物的故事。

      4、板書課題:開天辟地

      解釋課題 齊讀課題 質疑課題

      5、盤古究竟是怎樣開天辟地的呢?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的讀音,認清字形。

      (2)標出小節號,把課文讀通順。

      (3)畫出生字新詞,想想它們在句子中的意思,

      2、檢查字詞學習情況。

      (1)讀詞語

      (2)分小節讀課文,隨機進行字音及斷句的指導。

      (3)交流已理解的詞語。

      (4)同桌合作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5)感知文意: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精讀課文

      1、在盤古還未開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樣子的?指名讀第1小節。

      (抓住“混沌一團”,“大雞蛋”兩個詞讓學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2、盤古是怎樣開天辟地的呢?認真默讀第2到5小節,感受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給你留下的印象,并說一說為什么會留下這樣的印象。

      (1)交流。

      (從“一使勁”、“大雞蛋裂開了一條縫”等處體會到盤古身軀的高大及力量的無窮;從“左手持鑿,右手握斧”,“猛劈猛鑿”、“巨石崩裂”等詞體會盤古對光明的向往及創造新世界的決心,同時體會開天辟地的艱難,從“也跟著長高”、“一萬八千年”等處體會到盤古意志的堅定,形象的高大。)

      (2)你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讓人通過你的讀了解盤古的偉大嗎?

      (3)指導朗讀,出示句子。

      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

      這兩個句子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句子中有反義詞,分別是輕而清——重而濁,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天——地等,這樣大家能一眼看出天與地的變化,形象地寫出了天與地的不同。)

      3、過渡句,幾千萬年過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盤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會合攏,就含著微笑倒下了,就在臨死前,盤古還化生出了世間萬生物。

      4、老師很喜歡這一段,尤其是讀到“精疲力竭”“含著微笑” “臨死”這幾個詞時就特別感動,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你為什么感動呢?

      (盤古面對死亡顯得那樣樂觀、無畏、坦蕩。還把自己的身軀化成世間萬物,多么偉大的心靈呀!)

      5、讓我們懷著這種感動齊讀全文。

      四、小結

    語文教案 篇6

      (一)談話導入

      1、師:在節日到來的時候,人們可以表達祝福的方式有很多,這其中,送賀年片就是一種常見的表達問候的方式。一張張精美的賀年片,寄托著我們多少祝福和希望呀!

      2、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檢查、鞏固字詞

      1、出示詞語

      碧綠 森林 祝愿 呼喚 翅膀

      白鴿 囑咐 小船 收獲 寶藏

      希望 智慧 茁壯成長 迎著風浪

      2、指名讀、開火車讀。

      3、齊讀。

      (三)整體感知

      1、現在就讓我們打開課文,大聲的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是誰送給我賀年片?他們分別是什么顏色?

      2、生自由讀文,完畢后,指名反饋。

      3、這些賀年片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請同學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和老師一起去看看吧。聽老師范讀。

      4、同學們,聽完了老師的朗讀,你的眼前似乎都看到了什么?生充分說。

      (四)品讀感悟

      1、在這么多美好的祝愿當中,你最喜歡誰的祝愿?指名說。

      2、誰想把自己喜歡的一節讀一讀?

      重點指導:

      第一節:

      指名讀,說說喜歡的理由。

      孩子們,你們收到這樣的祝愿,想說些什么?指名說。想想看,如果你就是一顆小樹苗,當樹上的每一片葉子都在歡樂的唱歌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指名讀。理解:茁壯:旺盛,健壯。提示:在讀到“茁壯成長”的時候,可以加上動作孩子們,你們喜歡森林送給你們的這張綠色的賀年片嗎?讓我們一起讀好這段話。讀出喜歡的感情。

      第二節:

      指名讀,說說喜歡的理由。

      1、女同學讀,男同學邊聽邊想象好像看到了什么?指名說感受。

      2、理解呼喚,做呼喚的動作。

      3、白鴿在藍天中可以自由自在的飛翔,能夠飛上藍天就是白鴿的理想。就是希望我們從小就要有理想的翅膀。有了這雙翅膀,你們最想干什么?

      4、誰讀懂了這一節,想讀給大家聽一聽呢?指名讀。提示:可以帶上動作。

      第三節:

      1、同學們,要想實現理想,光有翅膀還是不夠的,在生活中,我們還有可能遇到許多風浪和困難,這時,我們最需要誰的祝福?(大海)

      2、指名讀。說說看,你讀懂了什么?

      3、“囑咐”是什么意思?囑咐:告訴別人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想想看:在生活中,誰經常會給我們囑咐?怎樣囑咐?囑咐我們的`人都是最親最關心我們的人。

      4、大海囑咐我們,就是希望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要不怕困難,勇敢的去迎接挑戰,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更多的寶藏。你知道大海所指的寶藏是什么嗎?(知識)

      第四節:

      1、默讀第四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指名說。

      2、假如你已經穿過了時空隧道,二十多年過去了,你們都長大成人了!現在的你們可能在什么?(老師、醫生……)能夠為祖國貢獻自己的知識和力量,心情怎么樣啊?(自豪、驕傲)帶著這種感受,能讀好這一小節嗎?還有哪個小組愿意自豪地讀這一小節?

      小結:大自然是神奇而美麗的,森林祝愿我們快樂成長,藍天呼喚我們自由飛翔,大海囑咐我們收獲寶藏,太陽希望我們奉獻智慧。大自然是一首美麗的詩。這么美的語言,想不想把它記在心里?愿意和老師一起嘗試著合作背誦一下嗎?老師背前兩行,同學們接后面的部分。(配樂背誦)

      課堂練習

      仿寫詩歌:大自然送給了我們樹葉、白云、貝殼、紅霞這些充滿詩情畫意的賀年片,同學們想一想一想,我們還會收到哪些賀年片?

      __________的賀年片,

      是_____________送給我的。

      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祝愿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業

      同學們,老師看到你們在課堂上已經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愿意把你們的智慧保留下來嗎?

      新年快到了,給自己和他人也制作一張賀年片吧,仿照書中的格式,寫上自己對親人和朋友的祝福,他們一定會特別高興的。

    語文教案 篇7

      《新聞兩則》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新聞兩則

      ●教學目標

      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并從中獲得有益啟示。了解新聞特點,復習記敘文六要素知識。

      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從題材上抓住戰爭的主題,從遣詞造句上體會準確精練的語言。

      ●課前準備

      預習生字詞,查閱有關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的資料。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報道了解放戰爭中渡江戰役的勝利戰況。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的奇觀,千里江面上萬船齊發,人民解放軍冒著炮火奮勇挺進,沖破敵陣,橫渡長江。毛澤東親自撰寫了這則新聞,給全軍戰士和全國人民以極大的鼓舞,今天讀來依然令人回腸蕩氣。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了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

      (學習這兩則新聞不僅要抓住戰爭的主題,也要抓住新聞的特點)

      教學過程:

      整體感知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教師檢查預習字詞情況,布置思考題:

      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新聞報道了什么內容。

      再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指出記敘的六要素也是新聞的要素)

      精讀課文(可分讀、齊讀),具體說說新聞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報道渡江情況的?按什么順序報道,為什么?

      學生讀課文后,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三個思考題分別針對新聞結構的三部分:標題、導語、主體)

      教師導學

      (討論了以上三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要想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就要看標題。要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就要看導語。要更為細致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就要看主體。

      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敘的要素,只要把記敘的六個要素變成六個問題,閱讀的時候注意這六點,養成留意要素的習慣,再讀其他敘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內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師布置思考題:

      閱讀這則新聞后,你以為新聞具有怎樣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討論后明確:

      新聞的作用,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

      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新聞的寫法,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新聞的特點,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報道及時、語言簡明準確。

      拓展延伸

      教師導學:要求學生快速默讀第二則新聞《中原我軍解放南陽》,了解新聞內容。再讓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的新聞知識學習第二則新聞,并提出思考題。

      默讀第二則新聞,理清記敘的六要素。

      運用所學的新聞知識具體分析第二則新聞,并說說兩則新聞在寫法上有哪些不同之處?

      品味兩則新聞語言的特點,完成課后練習三。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師就給予鼓勵。

      教師小結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

      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

      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相關作業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詩經教案05-3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文字幕永久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99国产小视频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综合网 | 色香欲亚洲天天综合网 | 一级午夜理论片日本在线 | 亚洲A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