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20《 曹劌論戰 》教案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20《 曹劌論戰 》教案

    時間:2024-05-07 08:12:24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20《 曹劌論戰 》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20《 曹劌論戰 》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20《 曹劌論戰 》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詞語和特殊句式。

      2.了解《左傳》及齊魯長勺之戰的背景,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3.體會文章是如何處理詳略的。

      4.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理解課文的主旨。

      教學重難點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

      2.體會文章的詳略處理。

      3.理解曹劌關于戰爭問題的論述。

      學法指導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想想,你能說出幾個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關于這方面的戰爭論述。

      二、作品簡介(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生了解)

      《左傳》,即《春秋左氏傳》,又稱《左氏春秋》,是一部古代編年體史書,是中國古代的史學和文學名著。舊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所編。

      書中記述了各諸侯國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況,揭露了統治階級的殘暴和荒淫,贊美了杰出人物的歷史功績,表達了重視人民的民本思想。它與《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左傳》長于記事,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于描寫戰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動作描寫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后世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三、寫作背景

      齊與魯是春秋時期的鄰國,都在山東省,齊在東北部,魯在西南部。

      齊襄公即位后政令無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分別逃到莒國和魯國避難。公元前686年,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殺死。次年春天,公孫無知被人殺死,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君位。稍后,魯莊公也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爭奪君位。魯軍與齊軍交戰時魯軍大敗。魯莊公十年春,齊再次興兵攻魯,兩軍戰于長勺。在這次戰役中,魯國以弱勝強。這就是文章中記敘的齊魯長勺之戰。

      四、關于歷史散文體例

      歷史散文也稱史傳文,它有國別、編年、紀傳三體。

      國別體:通過各國史事個別獨立地排列載述,以完成對某一歷史進程的敘述。國別體史書有《國語》和《戰國策》。《國語》是以記言為主,兼及記事;《戰國策》是以記事為主。

      編年體:即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來敘寫史實。它的優點是線索清楚、背景明確、系統性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廣泛地描寫人物。《春秋》《左傳》和《資治通鑒》都是編年體。

      紀傳體:即以人物為中心敘寫歷史,為司馬遷所獨創。古代官方編輯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紀傳體。這種體例對后世影響很大。

      五、常考文言知識積累

      (一)一詞多義

      1.請

      曹劌請見。(請求)

      戰則請從。(請讓我)

      2.從

      戰則請從。(跟隨)

      民弗從也。(服從)

      3.故

      公問其故。(緣故、原因)

      故克之。(所以)

      (二)古今異義

      1.又何間焉(古義:參與。今義:隔開,不連接。)

      2.肉食者鄙(古義:淺陋,這里指目光短淺。今義:粗俗,低下。)

      3.小大之獄(古義:訴訟事件。今義:監獄。)

      4.弗敢加也(古義:虛夸,夸大。今義: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目合在一起)

      5.犧牲玉帛(古義:指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今義:為了正義的目的舍棄自己的生命;放棄或損害某些利益。)

      6.忠之屬也(古義:盡力做好分內的事。今義:忠誠。)

      7.衣食所安(古義:安身。今義:安全,平安。)

      (三)詞類活用

      1.神弗福也(福,名詞用作動詞,賜福,保佑。)

      2.公將鼓之(鼓,名詞用作動詞,擊鼓進軍。)

      (四)文言句式

      1.判斷句:夫戰,勇氣也(“……也”,表判斷)

      2.省略句:必以分人(省略賓語“之”,應為“必以之分人”)

      3.倒裝句:何以戰(賓語前置,應為“以何戰”)

      戰于長勺(狀語后置,應為“于長勺戰”)

      六、研讀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把握字音。

      2.對照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復述課文大意。

      明確:魯莊公十年春,齊國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魯國人曹劌見國難當頭,挺身而出,建議魯莊公要取信于民。魯莊公聽取了他的建議,并在他的協助下選擇了有利于打仗的地點—長勺,有利于攻擊的時機—彼竭我盈之時,有利于追擊齊軍的時機——轍亂旗靡之時,結果魯軍大獲全勝。魯莊公問曹劌其中的奧妙,曹劌論述了魯勝齊敗的原因。

      3.師生共同研讀課文。

      七、學習課文第1段

      1.齊讀文章第1段。

      2.對照課文注釋,理解字詞句的意思。

      3.找學生翻譯第1段,其余同學進行點評,指出錯誤、不足。

      4.教師強調本段中的重點字詞。

      重點實詞:間、信、孚、福。

      古今異義詞:鄙、犧牲、獄、可以。

      5.再次自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問題一:從“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中可以看出曹劌具有什么樣的品質?

      明確:曹劌雖身份卑微,卻能關心國家大事,為國事擔憂,具有熱愛祖國、深謀遠慮的品質。

      問題二:魯莊公認為與齊國作戰的憑借是什么?曹劌是如何評價的?

      明確: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問題三:為什么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的主要條件?

      明確:魯莊公借小惠贏得近臣的擁護,借小信贏得神靈的保護,這兩點都被曹劌否定。在曹劌的啟發下,莊公終于明白取信于民才是最重要的條件。

      八、學習課文第2、3段,理解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

      1.學生自己翻譯文章內容,教師給予適當點撥。

      2.再大聲讀兩遍課文,解決下列問題。

      (1)找出文章中描寫戰爭過程的句子。

      明確: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2)反攻的時機選在什么時候?

      明確:在“彼竭我盈”之時。

      (3)曹劌是怎樣幫助莊公選擇時機的呢?

      明確:戰斗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就急于出戰(“公將鼓之”;“鼓”,名詞作動詞,“擊鼓進軍”);當魯軍剛獲勝,莊公又急于去追擊(“公將馳之”),曹劌又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的時機,要根據雙方的士氣和實力的變化作出正確判斷。曹劌的兩個“可矣”,使得戰爭出現“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的大好形勢。

      (4)最后一段寫曹劌論述戰勝齊國的原因,曹劌的解釋分哪幾層意思?

      明確:分兩層意思,一講攻擊的緣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戰機;二講追擊的緣故,表現他考慮周全、行動謹慎。

      (5)背誦第2、3段。

      九、品讀課文,賞析人物形象

      1.小組討論:曹劌、魯莊公是怎樣的人?(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

      2.分析人物。

      曹劌:作為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他的愛國品質;曹劌問戰,表現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表現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表現了他過人的謀略。

      魯莊公:作為國君而見識“鄙”。把戰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的無能;他急于求戰,急于攻擊,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位缺乏軍事才能的明君。備戰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意見;作戰用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戰后問劌,不因勝而自喜,表現了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十、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結合課文,就魯國能夠以弱勝強的原因,談談你的理解。

      明確:(1)政治上取信于民:魯莊公和曹劌的戰前對話說明曹劌的軍事思想是以民心所向為基礎的。

      (2)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把握時機。曹劌根據齊軍一開始占據優勢的實際情況,采取了挫其銳氣的策略,通過雙方士氣的此消彼長,很快就扭轉了戰局,結果一舉破敵。取勝之后,曹劌并不急于追擊,表明他時刻保持高度警惕,以防對方用計。曹劌在戰爭中可謂知己知彼,運籌帷幄。

      提示:每一場戰役的勝利都是由多個方面的因素決定的,我們要站在客觀的立場上看待這場戰役中魯國取勝的原因。

      十一、本文主旨

      本文以齊魯長勺之戰為背景,論述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軍事上把握戰機才是取勝的先決條件,體現了曹劌的愛國精神、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及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

      十二、文本特色

      1.詳略得當,有力地突出中心。

      本文緊扣“論戰”來寫,以曹劌為中心,詳細寫了曹劌在戰前、戰中、戰后的言論,充分表現了曹劌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卓越的軍事才能。

      對于無助于表現“論戰”的事,如戰爭的起因、戰斗的狀況、戰后的處理等則略寫或不寫。

      2.精練的“春秋筆法”。

      中國傳統歷史敘事講求實錄,褒貶之意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寓于字里行間,即“春秋筆法”。例如描寫魯莊公與曹劌在戰場上的情景時,下筆極為簡潔,“公將鼓之”“公將馳之”,以及曹劌所說的“未可”“可矣”,簡單幾個字,卻傳達出曹劌的果斷和勝券在握,也表現了魯莊公的急躁魯莽。

      課后作業

      背誦課文,理解長勺之戰取勝的原因。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20《 曹劌論戰 》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 - 曹劌論戰08-16

    語文 -《曹劌論戰》08-16

    語文 -曹劌論戰08-16

    語文 -一四曹劌論戰08-16

    曹劌論戰08-16

    《曹劌論戰》08-16

    語文文學曹劌論戰教案03-11

    《曹劌論戰》 508-16

    《曹劌論戰》 608-1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宅男最新一区二区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综合网 | 亚洲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 资源站色在线观看精品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