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一年級數學教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時間:2024-04-22 18:45:26 一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優秀]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優秀]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體驗統計的必要性.

      2.認識條形統計圖的另一種形式,并能正確填寫統計圖.

      3.培養學生學會分析統計圖,并能對可能性做出判斷和決策.

      教學重點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教學難點

      分析統計圖,對可能性做出判斷和決策.

      教學準備

      每人一張條形統計圖和正方形紙片.教師準備一張大張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引課.

      1.“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我們班要開展慶“六·一”的活動,要作什么準備?我們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來布置我們的教室?

      3.老師買回了一些氣球,你們認為掛什么顏色的氣球教室才最漂亮,為什么?

      4.氣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顏色的氣球,把它舉起來.

      5.大家都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顏色,但老師還是不能很準確知道哪種顏色的氣球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你有什么辦法知道嗎?

      二、新授.

      活動一:討論解決辦法.

      1.討論一下,把你的想法說給同組的小朋友聽.(學生之間說)

      2.請各組派一個代表說說你們的解決辦法.(指名說)

      3.大家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待會就請用你們用詢問的方法進行統計.

      活動二.認識統計圖.

      1.請小朋友們拿出你的統計圖,誰是小老師說一說統計圖上有什么?每種顏色的氣球用什么表示?每個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統計圖該怎么填?

      2.統計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3.統計開始.

      活動三:分析統計圖.

      1.請觀察你的統計圖,你從中發現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說給你的組員聽.(小組成員之間)

      2.請各小組派代表上來向全班匯報.

     。1)從統計圖中知道我調查了______人.

     。2)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最多,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最少.我們小組最喜歡______顏色的氣球、

     。3)喜歡紅色的`有______人,喜歡黃色的有______人,喜歡藍色的有______人,喜歡綠色的有______人.

      (4)喜歡______顏色的比喜歡______顏色的多(少)______人.

      3.你想把你從統計圖中知道的告訴大家嗎?請你拿著你的統計圖,把你知道的告訴你的好朋友聽.

      活動四:統計全班情況.

      1.剛才我們統計了各小組的情況,下面讓我們來統計全班的情況.

      2.請拿出小紅紙,下面請同學分組上來貼.

      3.觀察這個統計圖,你知道了什么?誰勇敢,上來做小老師說給同學們聽.

      (1)從統計圖中知道我調查了______人.

     。2)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最多,喜歡______顏色的人數最少.我們班最喜歡______顏色的氣球.

      (3)喜歡紅色的有______人,喜歡黃色的有______人,喜歡藍色的有______人,喜歡綠色的有______人.

     。4)喜歡______顏色的比喜歡______顏色的多(少)______人.

      4.通過剛才的統計,你知道我們班買什么顏色的氣球比較好嗎?

      5.你能根據統計圖猜猜班主任老師最喜歡哪種顏色的氣球嗎?為什么?

      6.尋求答案.

      三.小結.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業.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1情景圖。

      教師:看來小朋友對以前學習的知識掌握得不錯!下面我們再看看這個停車場,你發現有變化沒有?哪些變了,哪些沒有變?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后回答出:這幅情景圖中的問題和小男孩說的話都沒有變,只是小女孩說的話由原來有2輛客車變成了8輛客車。

      教師:現在要求一共有多少輛車,又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27+8。

      教師:27+8和27+2在計算方法上一樣的嗎?

      引導學生猜想:它們都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加法,我想它們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

      教師追問:同學們這個猜想是有道理的,由于它們都是兩位數加一位數,所以它們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都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相加,都要從個位加起。但是同學們在用這個方法計算27+8時會遇到新的問題,究竟會遇到什么問題呢?你們試著算一算就知道了。

      學生試著計算后,引導學生回答出在計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發現在算27+8時,個位上的7+8得15,這個結果比10大,不知結果該怎么處理?此處如果學生知道結果該怎么處理可請學生來講,他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這樣做?

      如果學生不知道結果該怎么處理教師則作如下引導:

      教師:是呀,這個比10還大的結果該怎么處理呢?我們可不可以用學具小棒來幫助我們呢?現在請你用小棒擺出27+8,然后算一算它們合起來是多少?

      學生擺小棒,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誰來匯報一下2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合起來是多少根小棒?

      學生:合起來有35根小棒。

      教師追問:能說說你是怎么算的嗎?如果你能邊演示邊說那就更好了。

      學生:先拿出2捆零7根小棒,再拿出8根小棒合在一起,零的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等于15根小棒,滿十了,我又可以把它捆成1捆。新捆好的一捆和原來的兩捆合起來就是3捆,也就是30。然后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35。所以27+8=35。

      教師多抽兩個學生說一說這個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真能干!你們通過擺小棒解決了我們這節課上遇到的新問題。

      教師:剛才我們用小棒操作的方式解決了進位的問題,在計算過程中,我們又該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可以配合操作過程想一想,先可以把這兩個加數寫在豎式上。然后從哪一位加起呢?

      引導學生發現:從個位加起,7+8=15。

      教師:剛才在擺小棒的時候你是怎樣解決7+8=15這個問題的呢?

      引導學生回答:是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新的1捆。也就是把10個一變成了1個十。

      教師:也就是說7+8=15時,要向十位上進1,在個位上寫5。在豎式上怎樣表示這個變化呢?我們在十位上寫上一個小1,表示剛才7+8=15中的1個十,再把剩下的5寫在個位上。

     。ń處熯呏v解邊板書)

      教師:在這里老師想請小朋友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兒為什么不把1個十直接寫在結果的十位上呢?

      引導學生說出:因為十位上的`數還沒有加,現在進上去的1就把十位占了,一會兒十位上加起來的數就不知寫在哪兒了。因此這個進到十位上的1只能記在心里,為了不至于忘記,在十位上寫一個小1作記號。

      教師:接下來我們該怎么辦?

      引導學生說出:接下來要把十位上的2和進上來的1相加,2+1=3,在十位上寫3。

      教師:通過剛才的探討,你發現這節課學習的加法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有什么不同嗎?

      學生:以前我們學過的加法個位相加沒有滿十,今天我們學習的加法個位上的數相加時滿十要向十位進1。

      教師小結:這樣看來,我們還應該在我們掌握的計算方法上面補充一句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這樣加法的計算方法才全面。

      教師板書: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三、自主練習,深化理解

      教師:27+8小朋友們已經會算了,請看大屏幕上這道算式,你會算嗎?

      多媒體課件顯示:8+27=。

      教師:這道算式和27+8相比較,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說出:相加的兩個數完全相同,只是交換了兩個加數的位置,計算方法應該也是完全相同的。

      學生自主練習計算后匯報結果。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9+75=。

      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交流計算過程再全班匯報,匯報時重點要求學生說一說進位的過程。

      四、鞏固練習

      課堂活動1,2,3題。

      五、全課小結

      教師: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我們在筆算進位加法時要注意什么?

      學生回答。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在街上(一年級第二學期P.15)

      設計意圖:

      二期課改強調學生對學習活動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關注學生學習經驗的形成、積累和建構。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學會判斷空間事物的左與右,通過觀察圖片,判斷左與右,通過動手、動腦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在設計時,力求與學生生活相聯系,使數學知識回到生活中,讓學生具有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現實生活,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數學。由于學生通過前一節課的學習已經初步正確建構“左與右”的概念,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在搞清自己身上的左與右及身邊周圍的左與右的基礎上,來到大街上找左右。先是與學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這里教會學生看圖的方法,然后是與自己方向相反的小亞。在完成題2、3后,穿插一個游戲“面對面”,讓學生體會“面對面”的物體方向是相反的,為完成題4作鋪墊。在課的最后,我還是以一個“跟我做”的游戲來結束本課,既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悟相對物體的方向是相反的,也是將本課推向又一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空間和生活情境中的左、右位置關系。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智能、語言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等。

      3、情感目標: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教學重點:

      學會判斷空間事物的左與右。

      教學難點:

      體會“面對面”的物體方向是相反的。

      教學準備:

      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識空間中的左與右

      1、 聯系實際: 我們已經分清了自己身上的左與右,下面我們在教室里找一找,站在每個人自己的位置上, 說說你的左邊有什么?你的右邊有什么?

      (教師示范)

      站在我的位置上看,我的左邊有窗,我的右邊有門。

      2、 出示第1題圖片,說說圖意: 觀察圖片說說,故事是發生在什么地方?

      板書課題:大街上 在大街上你看到了什么? 過馬路時要注意什么?

      是啊,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真多,真熱鬧!我們在過馬路時,安全最重要。

      板書:過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3、 出示第2、3題: 小丁丁也想過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在圖的下面填上左或右。完成題2后核對。 這時,小巧也準備過馬路。小巧在哪里?生指出圖上的位置 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你能試著做一做這道題嗎? 生獨立完成題3后校對。

      4、 認識相對物體的方向是相反的: 誰能說說老師和我們小朋友站的位置之間有什么關系?

      (面對面)

      那么下面我們就來做一 個 “面對面”的游戲: 這是我的左手,用動作來告訴我,你的左手在哪里? 這是我的右耳,用動作來告訴我,你的右耳在哪里? 你有沒有發現什么?

     。▋蓚面對面的物體,它的左右的方向是相反的)

      繼續進行“面對面”的游戲: 誰能來指一指老師的左眼? 同桌兩個小朋友面對面,聽口令,指出對方的左與右。

      5、 出示第4題: 我們再回到圖上看看,小亞站在哪里?(小巧的對面) 和我們小朋友呢?(也是面對面的)

      你能說說:小亞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生完成第4題后和核對。

      二、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在街上”,認識了左與右,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會碰到這 個情況。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進位加法

      教學目標

      1、 經歷探究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全過程,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 培養同學們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體會所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筆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教學單元主題圖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84頁單元主題圖。

      教師:小朋友們知道這是哪兒嗎?從這幅情景圖中你都知道些什么?

      主要引導學生回答出圖中的文字信息。

      教師: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引導學生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并讓學生列出算式。

      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出這些算式:27+8 45+45 32-17+12等。

      教師:這些算式你會計算嗎?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ò鍟n題)

      二、教學新課

      1.復習舊知引入

      多媒體課件出示:改編的例1情景圖:把其中的有8輛客車改為有2輛客車。

      教師: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從圖中可以知道這個停車場貨車有27輛,客車有2輛。

      教師:一共有多少輛車呢?解決這個問題該怎么列式?

      學生:27+2。

      教師:為什么這么列式?

      學生:求一共有多少輛車就是要把客車的輛數和貨車的輛數合起來。

      教師:27+2又該怎么算呢?

      學生: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個位上的7和個位上的2加起來等于9,9再加上20就是29,所以27+2=29。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養成教育訓練點:

      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

      計數器、課件

      學具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一、探究方法:

      1、出示課題,簡單社會公益教育。

      2、出示情景圖:觀察,說出主要信息。

      大青蛙吃了56只害蟲,小青蛙吃了30只害蟲。

      3、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問題一):  大青蛙和小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蟲?

      列式: 56 + 30 =

      觀察:兩個數分別是什么樣的數?(兩位數加整十數)

      用小棒擺擺,同桌合作探究計算方法。

      師在計數器上演示

      撥珠子:先撥56,5個十,6個一。

      加30該怎樣撥?(為什么把“ 3”加在十位上?)

      觀察:加完“30”后,計數器十位、個位各有什么變化?

      (十位:50 + 30 = 80 個位:沒有變化)

      完成算式: 56 + 30 = 86

      對比:56 + 3 =

      小結:兩位數加整十數,十位相加,個位沒有變化。

     。▎栴}二):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

      列式: 56 - 30 =

      學生擺小棒探究計算計算方法。

      師在計數器上演示

      撥珠子,總結計算的方法;

      完成算式

      小結:兩位數減整十數,十位相減,個位不變。

      二、解決問題:

      1、口算:P25 3

      2.P25 1 看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列式解答。

      “兩只啄木鳥一共吃了多少條蟲子?”

      “大啄木鳥比小啄木鳥多吃多少條蟲子?”小學資源網

      3.P25 2

      看圖,提問:原來有多少只青蛙?后來呢?

      問“跳下去多少只青蛙”,怎樣算?

      小結方法:原來的 – 剩下的 = 跳下去的

      列式: 38 – 5 = 33(只)

      4、 P25 4

      看圖,說說圖意:

      來了42名同學,只有30把椅子。

      提問:會出現什么現象?為什么?

      (有的同學會沒有椅子坐,因為椅子少了。)

      討論:有多少名小朋友沒有座位?

     。ㄒ巫颖热松俣嗌伲陀卸嗌偃藳]座位。)

      列式解答。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十幾減9、十幾減8,找出計算規律,提高計算速度,初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

      2、初步學會解答用圖畫形式出現的求另一個加數的應用題.認識應用題的結構,理解數量關系,為學習文字應用題做準備。

      重點難點重點:

      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被減數和差,找出計算規律,提高計算能力。

      難點:

      學會求另一個加數的用圖畫表示的應用題。

      教學準備:

      小黑板、卡片。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知識點落實):

      一、復習十幾減9和十幾減8,在復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規律

      1、教師在黑板上豎著依次書寫:11,12,13,…,18,出示可以移動的練習卡片,依次從上到下移動,讓學生說出每個數減去9的得數,并寫出來.

      師:觀察被減數和差,說出十幾減9在計算上有什么規律?(十幾減9的差都比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多1)

      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律呢?(因為個位上的數不夠減,先用10減9剩1,1再加被減數個位上的數,所以十幾減9的差比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多1)

      師: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怎樣想比較快?(給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加1.)

      教師出示十幾減9的式題卡片(打亂順序),讓學生口算.

      2、教師在黑板上豎著依次書寫:11,12,13,…,17,出示可以移動的練習卡片,依次從上到下移動,讓學生說出每個數減去8的得數,并寫出來.

      師:觀察被減數和差,說出十幾減8在計算上有什么規律?(十幾減8的差都比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多2)

      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律呢?(因為個位上的數不夠減,先用10減8剩2,2再加被減數個位上的數,所以十幾減8的'差比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多2)

      教師出示十幾減8的式題卡片(打亂順序),讓學生口算.

      二、進行加法和減法的混合練習

      1、出示小黑板,寫好以下三組題:

      指定三名學生到前面把算式和相應的得數用線連起來,看誰做得又快又對.

      2、出示口算卡片,請兩名同學起立進行搶答,誰先答對給誰加1分,最后看哪位同學累計分高.

      8+3 11-9 10-89+6 14-8 15-8 8+5 18-9

      9+7 17-9 14-98+89+2 9+812-816-9

      三、教學補充題。

      1、教師出示圖文應用題1。

      師:這幅圖是什么意思?(筐里的蘋果和筐外面的蘋果一共有10個,筐外面有3個蘋果,筐里面有幾個蘋果)

      師:這道題的已知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生答略)

      師:要求筐里有多少個蘋果,該怎樣想?(想:幾加3是10,7加3是10.從10個里去掉3個,也就是筐里有幾個蘋果)

      師: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0-3=7.

      2、教師出示圖文應用題2。

      師:這幅圖是什么意思?(盒里的小棒和盒外的一共有14支,盒外有4支,盒里面的有幾支)

      師:這道題的已知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生答略)

      師:要求盒里面有多少支小棒,該怎樣想?(想:幾加4是14,10加4是14.從14支里去掉4支,就是盒里面有幾支)

      師: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14-4=10

      4、猜一猜.師:今天老師帶來了10張口算卡片,現在我們做幾道:16-810-6 11-9 15-8

      誰知道我手里還剩幾張口算卡片?(老師手里還剩6張口算卡片)

      師:你是怎樣想的?(想:幾加4是10,6加4是10,從10張里去掉4張,就是老師手里還剩幾張卡片)

      四、課終評價、小結。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義。

      2、能在具體情境中描述數的相對大小關系。

      養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義。

      教學難點

      正確描述情境中的數的相對大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3杯飲料,量的多少不同,讓學生從視覺上直觀體驗“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這四個詞的含義。

      教師出示小小養殖場的情境圖,讓學生觀察。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二、學習新知

      1、學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請學生用“誰多誰少”說一說。

      自己說,同桌說,全班說。

      通過全班說讓學生正確建立誰比誰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誰比誰怎么少啊,少一些,少得多。

      還有差不多等概念。通過舉例子讓學生明白“差不多”的概念。

      如:一(6)班男生有38個,女生有36個,我們就可以說他們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數差不多。

      3、想一想:初步運用所學知識。

      跑步的有86人,跳遠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繩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遠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繩的可能有多少人?學生選擇后畫圈,并說明白為什么這樣選。

      88人( )、12人( )、76人( )。

      三、鞏固反饋

      1、小紅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紅多一些。小女孩比小紅多得多。

      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畫鉤) 女孩可能跳多少下?(畫鉤)

      35 42 85 42 8 85

     。 )( ) ( ) ( ) ( ) ( )

      2、第2和3題,引導學生看清題意,認真思考后,再獨立選擇答案。選擇后全班交流,并說說自己選擇的道理。

      3、數學游戲。

      猜數。

      同桌合作,方法:一人猜數,另一人語言提示。

      例如:

      甲:我想了一個兩位數。

      乙:是20嗎?

      甲:不是,比20多得多。

      乙:是70吧。

      甲:比70少一些。

      ……

      四、課堂總結

      這堂課上,你感覺最快樂的是什么地方?為什么?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體驗與參與,使學生感知自然數序數的含義,知道自然數除了可用來表示事物有多少外,還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的樂趣和自信心。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及相關練習。

      教具學具:

      主題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設計:

      教學第18頁購票圖

      創設動畫情境,引導學生觀察。

      1、師:暑假快要結束了,一個人在鄉下姥姥家玩的聰聰就要讀一年級了,為了不耽誤爸爸、媽媽的工作,聰聰決定一個人從鄉下乘車回家,不讓大人接送,于是他一個人來到車站買票上車

      [將數學與生活情境緊密聯系,讓初入學的小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

      a、教師演示買票課件。

      b、學生觀察畫面,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說一說畫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個?

      如果以紅衣服排第一,再說一說誰排第二,小聰聰后面的解放軍叔叔排第幾,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幾?

      學生說的時候教師到處各組巡視、傾聽,并加以指導。

      c、各小組抽代表匯報交流。

      d、師:看到聰聰一個人排隊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個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外,你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明白自己已經是小學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時候,要養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資源,適時對學生進行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易于接受。]

      2、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買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師提問:這時有幾個有在買票?誰排第一?小聰聰排第幾?聰聰后面的兩位叔叔呢?讓學生再一次在具體環境中區分幾個和第幾個,同樣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試驗教材第二冊88頁例題(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進一步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⑴培養大家勤于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⑵引導大家熱愛生活,關注身邊的每個事物。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兩個豎式連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鋪墊

      1、口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計算順序)

      8+4+313-4-562-209+5+716-8-458-30

      2、筆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

      28+34

      52-20

      二、導入新課,學習新知。

      我對大家剛才的表現非常滿意,我國運動員們在2004年奧運會上獲得獎牌的情況讓全國人民也非常滿意,你們想知道他們得獎的情況嗎?

      1、出示表格

      金牌銀牌銅牌

      321714

      2、根據表格編一道兩步試題。

      3、指名列式。32+17+14

      4、小組內討論該怎樣計算?

      5、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指名說師板書。

      32+17+14=63

      32

      +17

      49

      +14

      63

      師:這幾位同學真聰明,說出自己的方法,你們喜歡用這種方法?好!現在你們就用這種方法來比試一下,看誰做的又快又對!

      6、完成

      35+26+24

      師:大家看一下,我們剛才在計算時用了幾個豎式?誰能只用一個豎式就能算出來呢?

      你是怎樣想的?師板書

      35+26+24=85

      35

      +26

      61

      +24

      85

      師:真棒!現有我們把原來的兩個豎式合成了一個豎式,比原來簡便多了,這就叫“簡便寫法”。

      好!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連簡便寫法都能自己想出來?磥硐旅娴倪@道題也難不住大家了。不過也說不定,你們中間會有個“小迷糊”,看看誰愿意當小迷糊!

      7、試一試:

     。1)對學生提出要求:先敘說題用兩個豎式來寫,然后再把兩個豎式寫成豎式的簡便寫法。

      (2)指名說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62-15-17=30

      62

      -15

      47

      -17

      30

      3、做一做

      98-28-35

      三、課堂總結

      同學們,剛才我們所做的黑板上的這幾個題,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連加連減,師板書課題。在用豎式計算連加和連減的時候,我們有兩種方法,第一種用兩個豎式來算,第二種把兩個豎式連起來寫,叫“簡便寫法”。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分類整理,使學生體驗分類的過程,培養學生實際應用的意識。

      2、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確定分類的標準進行分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難點:

      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具準備:

      電腦課件,學生每人若干學具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做好鋪墊。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分類[板書:分類(二)]

      分類可以按什么來分?(板書:1、用途2、特征)

      分類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比如對我們來說最平常不過的整理書包就要用到分類。

      二、整理書包——激發分類的興趣

      1、讓小朋友把書包里的書本倒在桌面上,動手分一分,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連的整理書包激發了學生動手分類的學習興趣。

      2、匯報

      可能有兩種分法:

     。1)數學書與語文書放在一起;拼音本、寫數本、生字本……放在一起。反饋,這樣分的`請舉手。

      想一想,按什么來分?(書與本子不同用途)

     。2)數學書與算術本寫數本放在一起;語文書與拼音本生字本等放在一起。反饋,這樣分的請舉手。

      想一想:按什么來分?(數學、語文學科特征)(板書、學科)

     。3)肯定學生的分類結果。

      三、練一練

      1、人物分類——體驗分類方法的多樣性。

     。1)這兒有幾個人(課件出示)想一想可以怎么分類,說給同桌聽。

     。2)誰來說一說按什么來分的?板書:(男、女)幾號是男的?幾號是女的?(板書號數)

      按男女分就是按性別來分(板書)按性別分的請舉手。

     。3)按大人小孩分,學法同上。

      (4)還有不同的分法嗎?(有無戴眼鏡,有無戴帽、頭發顏色……)

      小朋友想到了很多種分類方法真棒!

      2、帽子分類——了解分類標準確定的多角度。

      瞧!這是我們生活中都離不開的帽子(課件出示)請小朋友拿出學具袋里的漂亮帽子分類整理。

      (1)誰愿意把結果拿上臺展示。

     、侔词裁礃藴蕘矸?(顏色,板書)分成幾類?(三類)說明分類不僅可以分成兩類,還可以分成三類,甚至更多類。

     、谶有其它標準嗎?(冬天戴的、夏天戴的)就是按不同用途來分。

      ③除了顏色、季節用途,想一想還有什么分類標準?(樣式)

     。2)小結:遇到問題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對于分類標準的確定也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

      3、狐貍大叔考考你——多角度思考分類標準,動手實踐分一分。

      (1)獨立圖形分類

      ①狐貍大叔聽說小朋友學會了分類,帶來4個圖形(課件出示)想請小朋友幫忙分類。請小朋友拿出圖形學具袋,想一想有幾種分法都動手分一分。

     、趨R報:你想出的各種分法。

     、壅故静煌址ㄌ釂枺喊词裁礃藴蔬M行分類?(板書:大小、形狀……)

     。2)合作車子分類

      ①連精明的狐貍大叔都夸小朋友很聰明,它又拿出一組車子考考小朋友怎么分類,這回同桌合作分類,商量有幾種分法,動手分一分。

     、谡垘鬃琅纱砩险故,并解釋自己的分類情況。

      (可能出現的分類:按顏色、按機動車非機動車、按輪子個數、按用途……)

      小朋友能從不同角度思考確定分類標準真棒!

      四、小組游戲分鉛筆——將知識技能延伸到課外,拓展思維。

      現在我們來玩個“比一比哪組分法多”的游戲。請給我們的好朋友鉛筆分類,看哪一組的分法多。

      讓幾組上來展示,解釋。

     。ò垂P蕊顏色〈用途〉、按外殼顏色、按粗細、按長短……)

      五、談話——將知識技能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

      想一想平時生活中什么事用到分類,舉個例子說一說。

      六、總結

      今天大家學習有什么收獲?分類可以按什么標準進行?

      上面內容就是虎知道為您整理出來的9篇《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您可以復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9。

      2、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9+3=

      9+7=

      9+4=

      9+6=

     、9+9=

      9+2=

      9+5=

      9+8=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9+()=12

      9+()=13

      ②9+()=14

      9+()=15

     、9+()=16

      9+()=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書P10的圖。

      引導學生看圖,提問:誰能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有15個氣球,買了9個,還有幾個?)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該怎樣列式?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板書:15—9=

      提問:如果沒有圖,要算15減9等于幾,該怎樣想?

     。▽W生以四人為一小組,互相商量。教師可提示學生聯系舊知識進行計算。)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9加6得15,15減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減9等于6;

      (3)10減9等于1,l加5等于6;

     。4)15減5等于10,再減4等于6。

      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想法,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多思考。進一步提問:這么多的想法都

      是對的`,那么你覺得哪一種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勵學生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得15,15減9得6)同時板書得數“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戲,投了14個圈,有9個沒套中,套中了幾個?

      提問:

      (1)要求套中了幾個,該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4—9=)

     。2)得多少?怎樣想的?教師板書得數“5”。

      3、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內容?(十幾減9)教師板書課題。

      該怎樣計算這些題目呢?教師指題,引導學生總結出想加算減的方法,同時也鼓勵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擺一擺,邊操作邊小聲地說想的過程。然后指名說,再在方框里填上數。

      2、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3、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3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任指幾題,讓學生說一說最喜歡用什么方法計算。

      四、課堂練習

      完成教科書P11練習二第1、2題。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填寫百數表,使學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構建數與數之間的關系,深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

      2、通過觀察,分析百數表,探究100以內數的規律,并培養學生探究的'樂趣,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發現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的一般規律。

      2、初步構建數之間的關系,建立數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由小精靈帶來一張藏寶圖引出“百數表”

      二、解構百數表,探索數的規律。

      1、觀察百數表,找規律。

      出示41頁百數表第一、二行所給的數,觀察:這些數有什么特點呢?按照這個順序,你能填出它們之間的數嗎?

      依次出示兩支特殊的數隊伍(兩個斜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剩下的數你能填出來嗎?(學生按一定順序把百數表填完整)。

      2、涂色,找規律。

      (1)完成41頁例4(1)的涂色活動。并交流涂色中發現的規律。

     。2)你還發現哪些新的規律了嗎?

      自己觀察,想一想。

      和同桌或前后桌小朋友說一說。

      全班交流。

      3、課堂小結。

      三、依據規律,拓展提升。

      1、給數找家:

      (1)34和56

      (2)78和45

      2、完成41頁“做一做”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數數活動,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2、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百以內的數,知道10個10是100。

      3、通過選擇合適的數數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設計思路:

      1、體現數與生活密切聯系,強調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認識數。課前安排小調查,課中利用生活中常見物品分類、數數等,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

      2、促進學生主動、個性化地學習。數數中鼓勵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或自認為最快的方法進行,對于方法不作統一要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老師今天第一次給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課,先給大家來個自我介紹吧!我姓吳,今年34歲,身高155厘米,體重46千克,家住東山大道138號,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車。我平時喜歡聽歌,這不剛買了個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們能象老師這樣說一句帶有數字的話嗎?(指名說一說)

      看來生活中的數字可真多,你們會數數嗎?誰能從1數到20?(指名數)

      誰能接著往下數?(數字接龍數到100)

      除了一個一個地數到100,誰還有其它的數法?(指名2個2個地、5個5個地、10個10個地數到100)

      小朋友們真聰明,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來認識100以內的數。

      板書課題:100以內數的認識

      二、數100以內的數

      課件演示主題圖:春天來了,草原上來了許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學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對不對呢,我們還是來數數看吧!(學生翻看書上的主題圖數一數)

      匯報一下你們數得結果吧!(100只)100可比我們以前學的數多得多呢,你們是怎么數的呢?(學生匯報)

      課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個十。教師邊演示學生邊數:1個十、2個十、3個十……9個十、10個十)

      10個十是多少呢?(學生齊答100)

      教師板書:10個十是100

      學生學著老師的樣子在書上畫圈再數一遍。

      三、學生操作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小物品,數出100個來,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個,比一比誰數得又快又準。

      學生匯報自己是怎樣數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數的組成

      老師在黑板上擺小棒,學生觀察,并說說一共擺了多少根。

      師:誰能說說老師是怎么擺的呢?(先擺了2個十根,再1根1根地擺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呢?

      師:你們能照老師的樣擺一擺嗎?

      老師說一個數學生擺出來,并說說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五、鞏固練習

      完成課后相應的習題。

      六、游戲

      數字接龍:老師報一個數字,學生接著數出它后面的5個數或前面的5個數來。

      小學一年級數學第四單元經典教案匯總四:《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計算;

      2、鞏固數的組成概念,滲透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滲透加法交換律;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價值,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思想。

      教學重點:

      整十數加一位數的計算及實踐運用

      課前準備:

      口算卡、教學掛圖(自制)、小紅旗、小棒

      教學流程:

      一、溝通交流、興趣導入

      1、教師出示口算卡,進行口算練習

      師:小朋友們,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奪紅旗比賽

     、、教師出示掛圖,請學生看圖寫數。師:小朋友,加油啊,寫得又對又快的同學將會獲得一面小紅旗。

      ②、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寫數。

      ③、誘導學生說說以上幾個數的組成。

      3、興趣導入

      師: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棒,老師很高興,你們還想不想解決更好玩的問題呢?

      生:想。

      師:好,那就讓我們繼續努力吧!

      二、提出問題,師生互動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

      師:誰能告訴大家,他們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們正在買東西呢!

      生2:……

      師:說得好!圖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歡喝牛奶啦!這幾天,小明表現得特別好,特別聽爸爸、媽媽說的話,他媽媽很高興,就帶小明到商店去買牛奶。售貨員阿姨先給小明媽媽30瓶牛奶,再給小明2瓶牛奶,F在,老師想問大家,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生1: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錢?

      生3:小明喝了2瓶,還剩多少瓶?

      師:你們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F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決下面幾個問題吧!

      教師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出“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和“還剩多少瓶?”的問題板書,逐一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2、教學30+2

      師:媽媽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計算呢?

      生:一共買了32瓶牛奶,用加法計算。

      師:說得真好,那為什么要用加法來計算呢?誰來說說?

      生:媽媽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問“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媽媽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來,一共是32瓶。

      師:你真棒!那誰來告訴老師,應該怎樣列式?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列式(板書):30+2=32

      3、教學32-2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媽媽一共買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還剩下多少瓶?應該怎樣列式呢?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32-2=30

      師:誰能告訴大家,32-2=30,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教師引導學生采用多種算法,多讓幾位學生說一說他們的算法,鼓勵學生上講臺擺演用小棒演示計算過程。

      4、教學2+30

      師:同學們表現都很棒,現在老師想再出一道題考考大家,比一比誰最聰明?

      教師板書:2+30=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匯報。

      三、知識點拔

      師:結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師:我們以前已經知道“3+2和2+3”的結果是相等的,只是變換了一下數的位置而已,所以“2+30與30+2”的結果也是一樣的。這也是我們以后將要學習的“加法交換律”。

      四、實踐操作

      1、擺一擺,算一算

     、佟⒔處熛葦[小棒,學生認真觀察后寫出算式,并計算

      a、先擺3捆(每捆10根),再擺6根

      教師巡視指導,指名擺演,集體糾正。

      b、先擺3捆與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凇⒔處熛葘懞盟闶,讓學生擺

      a、30+5=b、6+40=c、46-6=

      教師鼓勵學生進行板演,讓學生自由發揮,引導學生自主評價,集體糾正。

     、邸ⅰ靶±蠋煛睂懰闶剑瑢W生擺小老師寫算式,學生跟著擺,小老師評價。

      2、看圖列算式

      ①、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學生交流,討論。

      如圖:

      先擺擺出

      再擺拿走

      一共□○□=□還!酢稹=□

      請學生板演,并說一說這樣做的理由,最后集體糾正。

      五、鞏固與拓展

      1、數學小游戲(小馬過河)

      師:今天,同學們的表現太棒了!現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學的數學知識來幫助別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師:真是好樣的!你們個個都樂于助人,都是好孩子。(邊說邊貼出游戲圖)

      師:“三月三”快到了,馬媽媽叫小馬把節日的禮物送給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邊,小馬必須算完這些題,才能到達外婆家。小馬遇到困難了,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吧!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圖上的題目,最后的三道題為開放題,沒有固定答案,應讓學生多說一說,要鼓勵學生用小棒進行演算。

      師:同學們的數學學得真好,輕輕松松就能用自己的知識幫助小馬做一件好事,小馬和外婆都非常感謝你們,還祝你們“三月三”快樂。

      2、小結

      你們今天過得快樂嗎?為什么?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呢?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并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2、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積極思考、正確比較,善于與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我知道你們已經學習了數的組成,數的讀寫和數的 順序,老師想來考考你們,你們敢不敢接受老師的考驗:

     。1)、6是( )位數,100是( )位數,82是( )位數。

     。2)、28的8在( )位上,表示( )個( );2在( )位上,表示( )個( )。

     。3)、36是由(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4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數是( );99里有( )個十和( )個一,它后面是( )。

     。4)、按照數據的順序填數:

      34、35、( )、37 69、70、( )、72

      2、同學們學得真不錯,下面再來看看這兩道題。

     。1)、在○里填入“>”、“<”、“=”。

      15○20 11○9 8○8

     。2)在66、25、9、89、75、100這些數中,最小的是( ),的是( )。

      生回答后,問:“你怎么能這么快就知道哪個數最小,哪個數?”引導學生說出一位數比兩位數小,兩位數比三位數小,最終得出:位數多的數較大。

      3、即時練習。

      4、如果都是兩位數,我們能不能也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老師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兩位數,我們請兩個小組派出一位代表來抽取卡片,看看哪組抽取的卡片上的數更大。

      開始游戲。

      在游戲中使學生明白比較兩位數大小的方法。

      2、小結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比較大小,先看數的位數,位數多的數更大;如果都是兩位數,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個位。

      三、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2頁的“做一做”,再指名學生說說是怎么比的。

      2、你能說一說六十幾有哪些數?(按順序說一說)這些數與六十相比,比六十大還是?比七十呢?四十幾在幾十與幾十之間?八十幾比幾十大,比幾十?

      四、拓展題。

      1、連線。(課件)

      2、填上合適的數。

      26<2□ 47="">□7 100>3□ 58<5□ 78<□2

      3、你知道我是誰嗎?(課件)

      五、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本單元教學簡單的方位知識,使學生能夠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會應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間的相對位置。由于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這些方位,而且以自己為中心的前后、上下很容易界定,所以例題及“想想做做”都以辨認左右作為教學重點,對于上下、前后,教材只是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使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位置關系的過程中自主獲得認識。教材設計的學習活動有看圖說話、游戲、操作等。

      1、例題的教學內容分三個層次編排。

      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發言的請舉右手”既是對學生的常規教育,也讓學生記住自己的右手。接著以“練習本在數學書的左面”“數學書在練習本的右面”為例,教學用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然后讓學生看圖說說其他物體間的位置關系,初步學會語言描述。

      在教學練習本和數學書的位置關系時要注意三點: 一是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這兩個物體哪個在左面、哪個在右面;二是指導學生用“×在×的哪面”進行表達;三是兩句話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達了練習本與數學書的位置關系,可以這樣說,也可以那樣說,而且從其中的一句話可以推理得出另一句話。要體會這兩句話之間的必然聯系,但不要求學生同時說兩句話,不要刻意進行這樣的練習。

      看圖說一說以左、右關系為主。圖中的小明、小紅、小剛、小芳四人的朝向與學生是一致的,學生按自己對左、右的感受確定小明在小紅的左邊、小芳在小剛的右邊等位置關系不會有困難,也不會有歧義。如果說出前后或上下關系也是可以的。

      2、聯系自己的身體作出判斷。

      一年級學生辨別左右的時候,大多數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斷,這是學生年齡、心理發展特征的表現。“想想做做”第1題遵循這個規律設計游戲活動,先是握拳頭,記住自己的左手與右手;再拍手,體會左手那邊是左邊,右手那邊是右邊;最后是摸耳,從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對的'。這些游戲要反復進行,讓學生學會辨別左右。

      “想想做做”第2、4、6題涉及左右的時候,要提醒學生先想自己的左手與右手,分清左面與右面,然后回答問題和操作活動。即使發生錯誤,也要聯系左手和右手認識錯誤,從而改正。

      3、在開放的情境中練習。

      “想想做做”第3題通過“蘋果上面是雞蛋”引導學生在開放的情境中觀察和表達。教學物體之間的上、下位置關系要注意三點。一是讓學生充分地說。圖中的五種物體放在冰箱的四層里,每兩層物體的位置都有上、下關系。因此,可說的內容很多。讓學生充分地說,既能調動積極性,又給他們大量的練習機會。二是語言結構不要過分單調、機械?梢韵窠滩氖痉兜哪菢诱f“什么的上(下)面是什么”,也可以說“什么在什么的上(下)面”。在注意語言準確、完整的同時,鼓勵說法多樣,通過語言的靈活促進思維的靈活,但不要進行說法多樣的訓練。三是收集一些相關的語言,如蘋果的上面是雞蛋,雞蛋的下面是蘋果;面包的上面是蘋果,面包的下面是白菜;牛奶在蘋果的下面,牛奶在白菜的上面等,讓學生從中體會位置關系是相對的。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7-21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31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06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下冊)07-22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2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合集]03-11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品]11-08

    【優選】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02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模板01-0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首页中文有码中文字幕20 | 亚洲字幕一区二区精品 | 久久精品成年人电影 | 性色开放主播在线直播 | 日韩中文字幕理论在线 | 婷婷丁香五月欧美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