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培養同學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
2.搜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同學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3.以“秋天”為主題展開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同學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話能力。
課前準備:
1.實物投影儀。
2.把自身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畫成圖畫。
3.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說說理由,老師可根據同學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畫或掛圖(可以是前面課文的.掛圖,也可生畫的)。
師:秋天真是個美麗的季節,是個豐收的季節。秋天給俺們大家帶來很多的來的快樂,是嗎?板書:秋天的快樂
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自身在秋天做事時高興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開話題。
a、請同學說說自身在金秋時節最喜歡做的事是什么,讓同學自身先說說。
b、具體說說自身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準備。要求:
(1)把做的事兒說清楚。
(2)說出自身的快樂。
(3)可以邊說邊演,可以請同桌一起說說演演。
3.講評結合,促進交流。
a、指名同學上臺口述,師生結合要求評點。
b、以示范為例,和同桌或在小組內互述,并優秀出讓自身感受最快樂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師生評選最佳同學。
4.學習小結,指導實踐。
小結同學交際的情況(以肯定為主的缺乏,以指導同學生活實踐。
5.拓展活動
畫一畫秋天的圖畫或所做的快樂的事。
習作:
一、 談話引入
同學們,在上節課,你們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畫了美麗的畫,那你們能把畫面上的內容寫下來嗎?
二、 寫前指導
1. 請同學們把畫展示給同桌看,并說說畫上的內容。
要求:說話完整、清楚,盡量用上好詞
2. 抽生上臺展示、交流,評價。
3. 交流好詞好句。
三、 寫作
1. 根據自身的畫和描述寫一段話。要求:事情敘述清楚、完整,語句通順,用上了好詞。
2. 同桌相互交流所寫的,并相互提出意見。
3. 自行修改
四、 交流、欣賞
1. 抽生上臺讀,大家評價
2. 佳作欣賞,大家點評寫得好的地方。
3. 自身再次修改。
4. 把話讀給你喜歡的同學或老師聽。
五、 作業
1. 謄寫
2. 家長寫出評價。
3. 把畫和話貼在教室的墻上。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圍繞自己游覽過或了解的一處自然景觀,寫一篇習作。練習修改習作。
3、能一邊讀課文一邊想畫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會作者生動的描寫,體會怎樣才能把句子寫形象。
4、積累對聯,想想上聯和下聯兩聯字相同,意思卻不同的趣味語文,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及優美的詩句。
5、積極參加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學習收集資料。
【教學準備】
1、詞語卡片。
2、學生用各種不同方式表現自己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課時安排】
5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有人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淵、怪石云海當然神奇,風雨雷電、花鳥蟲魚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稱奇的地方。讓我們交流一下我們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觀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這 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二、在小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況。要求:講清楚景觀的奇特之處,還可以說說這樣的奇觀是這樣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舉代表,準備在班組匯報。
三、全班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交流,提醒:
與其他組一樣的不重復說。
四、總結、引導討論
根據學生的匯報交流,總結所掌握的'情況。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們把今天我們交流的情況講給父母聽。
第二課時
習作
一、明確習作要求,自主選擇習作內容
1、師:這一段時間,這個單元的課文讓我們的視線始終停留在美麗的大自然上,通過調查,我們不僅了解了自然景觀的環境狀況,你一定想把它記下來是吧,那么,這節課我們就在上節課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圍繞自己游覽過或了解的一處自然景觀寫一篇習作。
2、根據習作提示,自主選擇習作內容。
二、自擬題目,自主習作
提醒:
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說清楚或把事情的過程想仔細再寫。師巡視個別指導。
第三課時
修改習作
一、自讀習作,初步修改
1、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發現問題,進行修改。
2、讀別人習作,幫助同學修改。
二、指名讀習作,大家共同修改
1、選擇不同內容習作,指名讀,師生評議。
評議要點:
⑴ 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
⑵ 是否把意思表達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 日積月累
一、我的發現
1、出示課本里的兩句話,讓學生想一想發現了?
2、說說自己的發現:
第二句話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說說你還積累了哪些這類的句子。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⑴ 自己讀一讀。
⑵ 指名讀。
⑶ 小組比賽,說說發現了什么?
2、讀讀背背:
⑴ 自己練習讀詩句。
⑵ 指名讀。
⑶ 想一想:
四組詩句有什么特點?你發現了什么?
(詩句都是寫景的,并且每組中都有聯系。)
⑷ 男女生比賽讀。
⑸ 背誦詩句。
⑹ 抄寫詩句。
第五課時
一、趣味語文
二、詞語盤點
1、讀讀寫寫
2、讀讀記記
3、聽寫詞語
三、完成同步單元練習
語文教案 篇3
一、激情引趣,步入課題。
1.學生交流搜集到的資料或圖片,了解孫中山。
2.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孫中山的那么多故事,現在老師和大家一起看看孫中山小時候是怎樣學習的?不懂就問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自主識字。
1.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法解決。
生:我分析字的意思,認識“誦”。背“誦”要說話,所以“誦”是言字旁。“拿”,人要用手“拿”,所以“拿”的上面是“人”下面是“手”。
生:我用的方法認識“既”字。
生:“原”字我不會,我問了我的好朋友王書羽了。
師:同學們將以前學過的識字方法都用上了,非常好。
2.同桌合用一本書讀課文,相互檢查正音。
[點評:此方法既是讓同桌相互對課文朗讀水平的檢查、正音的過程,也是在逐漸培養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過程。]
3.檢查反饋。
(1)小組內開火車讀課文,組長匯報讀書的情況。
(2)課文“擂臺賽”。小組向小組挑戰,將課文讀給同學們聽。
[點評:通過各種形式的課文朗讀后,讓學生進行課文“擂臺”賽,可以很好地激發同學們的閱讀興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同學們體驗到了挑戰的刺激性。]
(3)感知課文大意。
師:剛才同學們都認真地讀了課文,現在請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內容是什么?(先自言自語地說,再同桌交流,后指名說。)
三、細讀課文,悟情明意。
1.范讀課文,生評出師讀得好的自然段。
生:老師,你讀的第一自然段我喜歡。因為你把那時候上課的情況讀出來了。
生:老師,你讀的第二、三自然段我喜歡。給人感覺孫中山提問時,真叫人害怕。
2.(1)自讀第一自然段,小組內互相質疑、解疑。教師巡視輔導學困生。
(2)班內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
生:“私塾”是什么意思?
生:我查過字典,字典上指舊時私人設立的教學的地方。
3.(1)讀第二、三自然段,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質疑、解疑。
生:不明白“照例”是什么意思。
師:可以讀讀第一自然段。
生:我明白了,那時上課,要背讀文章。孫中山照以前那樣背課文了。
生:照以前的'方法去做就是“照例”。
(2)板書“照例”,要求學生用“照例”說一句話,并說說它的意思。思考:“孫中山照例流利地背出了前一天學的功課”,說明了什么?(孫中山學習認真)
(3)師:“地背誦”,還可以怎樣填呢?(出示寫有“地背誦”的小黑板)
先小組內說,其次班內說,最后在“語文天地”中填寫:
地背誦、地背誦、地背誦。(結合“語文天地”的活動,積累詞語。)
(4)“小小辯論會”。
師:“他壯著膽子……”怎么理解?下面開“小小辯論會”,要說出理由。
生1:我認為,這句話說明孫中山害怕。我從文中的“壯著膽子……”和“教室里鴉雀無聲”知道的。
生2:我認為不害怕。我從圖中孫中山的表情看出他不緊張、很平靜。
生3:我猜想孫中山開始害怕,后來給自己鼓勁就不害怕了。
師:剛才,同學們辯論得很激烈,以后學習就要談出自己的看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進步,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5)比較句子,理解詞語。
出示寫有句子的小黑板,讓學生比較。
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念書的同學們嚇呆了,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
這一問,把正在高聲念書的同學們嚇呆了,教室里很安靜。
生:用上“搖頭晃腦”我能想到他們讀得很認真。“頓時”說明同學們安靜下來的速度快。
生:“鴉雀無聲”說明這時教室里非常安靜,一點聲音都沒有。
生:如果去掉這幾個詞句子就不具體、不生動了。
師:對!以后我們在寫話時,要盡量將句子寫具體、寫生動。
(6)指導讀第二、三自然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師指導抓重點詞語讀文。學生練讀。
[點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他們先嘗試地讀,然后教師教給方法,學生通過感悟,再讀,進一步理解了課文。為學生以后通過抓重點語句朗讀去理解課文指明方向。]
(7)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方法。板書:自讀、質疑、解疑、朗讀。
4.用以上方法自學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5.通讀課文,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6.不懂就問”發問站:
師:現在我們組建了“不懂就問”發問站,有不懂的問題,請大膽地提出來。(自評、他評、師評三者結合起來。)
生1:那時候,老師為什么不講解呢?
生2:因為老師很懶。
生3:不是,老師可能認為,講了他們也不明白。
生4:因為,老師想看誰能大膽地提出不懂的問題。
生5:孫中山上學時是幾歲?……
師:現在請剛才提問的同學進行自評,也請其他同學對別人進行評價。
生:我認為我今天能夠起來提問題是最大的進步。
生:我認為某某回答別人的問題,回答得好。
師:剛才,站起來提問、回答問題、評價的同學都是“孫中山”式不懂就問的人,而且你們也能自主地理解課文內容了,值得表揚。還有些問題老師暫時不回答,老師想在課外和同學們一起查找答案好嗎?
[點評:此刻,師生將評價作為了重點。有水平的問題得到了肯定,水平不高的問題師生從精神上也給予了認可。因為善問是要逐步才能形成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想問、敢問、善問的習慣。]
四、演繹故事,再現生活。
師:同學們想當“演員”嗎?現在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把這個故事演一演,你們當“導演”,選人,分配角色。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同桌互認本課生字。
2.小組內分析易錯的字。
3.班內交流易錯的字。
生:“良”不能少了上面的點。
生:“孫”左邊的“提”不能寫成“橫”。
4.描紅。
5.同桌交換書寫本寫字。
[點評:學生之間有一種競爭意識,也有一種想得到別人認可的愿望,因此在別人的本子上書寫會更努力、更用心,寫出的字也就可能更好,用這種方法激勵學生,他們會努力寫出好字并能熟記字形。]
六、課外拓展。
1.將《不懂就問》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2.學了《不懂就問》后你有什么想法,把它寫出來,讀給爸爸、媽媽聽。
[點評:將課堂內外緊密地結合了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又將學生的獨特體驗融于寫作之中,為以后寫作做了鋪墊。]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明月”為主,編排了兩首古詩,一篇散文和一篇記敘文,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體描寫月亮,介紹月亮。《古詩二首》借月抒情,寄托了詩人對明月的贊美。散文《月跡》是作家對童年時代的一段美好回憶,充滿童真童趣。《飛向月球》真實地再現了19xx年人類首次登月的過程。
學生分析:
學生對月亮有好奇感,在學文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質疑,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教學目標:
1、通過查字典或有關資料,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能夠大致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
2、通過多種形式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了解孩子們在哪里尋到月亮,并理解“月亮屬于每個人”的深刻含義。
3、自讀課文,采用多種形式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類在離開地球后的奇妙變化及月球的神秘面紗,激發對月球的好奇心,幫助學生樹立探索科學奧秘,向宇宙進軍的遠大理想。
重點難點:
1、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感受詩人表達的對明月及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2、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美好生活是流露出的對家鄉深沉的.愛。
教學策略:
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以讀代講,感悟詩句、文章內涵
1、《古詩二首》
第一課時(學習內容:古詩《暮江吟》)
一、欣賞古詩,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古詩嗎?想必大家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誰背首古詩給大家聽聽?
2、我這還有幾首古詩的圖畫,咱來看圖猜古詩、背古詩,怎么樣?敢不敢試一試?——誰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詩,就站起來大聲背給大家聽!其他同學會背也可以站起來一起背。
(課件演示:游子吟,早發白帝城,清明,望廬山瀑布——沒難倒你們,咱再來一首;看來這首古詩有一定難度;想繼續試試嗎?)
(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碧云端。——我已經感受到同學們對古詩的喜愛之情。望著一輪明月,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感受。這節課,讓我們走進《古詩二首》,再來學習兩首與明月有關的古詩。先來學習唐代詩人白居易寫得《暮江吟》——我來板書題目,請大家仔細看。(板書:暮江吟,請大家齊讀課題)
3、知道“暮”是什么時間嗎?“吟”是本課生字,一個口字旁,一個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嗎——表示歌詠、作詩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詠傍晚江邊的美景。
二、學習古詩《暮江吟》。
1、讓我們快來讀讀這首古詩吧!多讀幾遍,請你試著讀準字音。
2、誰有信心站起來讀讀這首詩?
評價:(指名3個學生)
字音讀準了,看得出你已經有所收獲;
讀出了古詩的韻味;
同學們的朗讀水平很高,個個讀得好,還有誰想讀?
3、看來大家已經對這首詩感興趣了。那就請你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可以像古人那樣搖頭晃腦地讀;可以站起來大聲讀;也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讀,把這首詩美美得多讀幾遍。
4、大家讀得又投入又熟練。詩的意思讀懂了嗎?有什么問題提出來,咱們一起解決。
——(課件變紅字“殘陽、瑟瑟、可憐)能提出問題的孩子最愛動腦筋;產生問題能解決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書:殘陽;為什么不說“照”而用“鋪”呢;瑟瑟
可憐——在這里是什么意思,你讀懂了嗎?這么多的同學不明白,為什么不問?大膽提出你的問題,還有不明白的嗎?)
5、殘陽——夕陽。指快要落山的太陽。
鋪——此時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貼著水面斜射,陽光非常平緩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看圖可以更好的理解這個詞。
6、就用這個方法來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細小的波紋,波峰受光多呈現紅色,波谷受光少呈現碧色。你們看!(演示課件——夕陽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紅綠相間,難怪詩人稱贊道:“半江瑟瑟半江紅”。
(1-2句)邀請學生來讀。
當白居易陶醉在夕陽美景中,天色漸漸暗下來,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樣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當)——多么美的夜景啊!為什么不用“可愛”而用“可憐”呢?想想看,“可憐”不僅有可愛的意思,還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憐惜之情。(你是結合第四句話讀懂了“可憐”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這般美景?請你閉上眼睛用心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結合詩句暢所欲言)
(板書:江邊殘陽月夜美)
8、的確!這般美景怎能不讓人陶醉?帶著你們的想象,誰能讀出它的美?
評價:(指名3—4個學生)
最后一句讀得回味悠長;
他描繪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給你配上優美的音樂,想試試嗎?
我聽出你對這幅美景的喜愛——邊讀邊想象畫面是個好方法;
因為你能讀懂,所以讀出韻味來了。
9、如今詩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謂物是人非。欣賞著江邊美景,我們也來當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陽美景讓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詩一首……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散文。從多個角度寫了夏天的“迷人”。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掌握要認的生字和課文中的部分其他生字。
2、暢所欲言,闡述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將體會融入朗讀中。
3、培養合作學習的方法,提高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掌握要認的生字是重點。不僅能讀,還能表達自己的想法是難點。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放輕快的音樂,屏幕出現語文天地中的題目。蟋蟀螢火蟲青蛙知了打燈籠彈琴唱歌敲鼓跳舞請同學們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在迷人的夏天里想象一下,這些可愛的小動物會做什么?每人一張連線紙,讀一讀、想一想、連一連。說說你的想法好嗎?上來的同學把自己的連線紙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擬人化的詞語搭配方式展開了學生的想象,把窗外迷人的夏天世界帶進了課堂。做了這道題,你有什么想法?
2、引出課題:《多彩的夏天》
二、認識生字
1、在小組中自己學習生字。
2、指名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認讀生字。自己認為特別難的字重點講解,其他同學可補充。
3、識字游戲:從要認的字中,任意挑選兩個字,小組合作連成一句話。如:“辣”——太陽火辣辣的照著我。即熟練了要認的字,又提高了組詞造句的水平,還鍛煉了靈活運用的能力,更加強了合作參與意識。
三、朗讀理解
1、按照“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順序,自己朗讀課文。 五分鐘!看通過你們的努力能讀到什么程度?
2、你最喜歡哪一段?讀給大家聽。 讀到哪一段,就展開哪一段的自主學習:讀了這一段,你想說什么?想問什么?同學互相幫助解答,說說自己的看法。 教師相機板書這一段的重點詞語。 例如:讀到第二段夏天是多彩的時,展示圖畫,用各種生動的詞語表現夏天的五彩斑斕。然后,圖文對照,朗讀課文。 學生評價的內容也要充分利用,老師機智應對,轉化為新的問題。 如:學生說“他讀的真好!”老師順勢問“你認為好在哪里?”“很有趣!”“你能讀的也讓我們感到這么快樂和有趣嗎?” 這樣的設計給了學生一個較大的自主空間,讓他們成分地讀書、思考、發表意見。展開討論不僅僅是鍛煉口語交際能力,更重要的是啟發他們的思維,使他們敢想敢說,思維活躍。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結合課文內容,適時地指導他們讀好課文的每一段話。
四、從課文走出回到自己你喜歡夏天嗎?為什么?這樣是給孩子一個自由表達的機會,真正讓孩子走進生活,讓孩子自己感受身邊的夏天。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詩經教案05-31
語文《觀潮》教案07-22
《語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