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在全國廣泛開展,高職院校進展相對緩慢。本文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模式探索三方面進行分析,旨在提高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進展緩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嚴重不足,專業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課程設置不到位。有些高校沒有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些高校只作為選修課開設,也沒有列入教學計劃;有些高校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視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這些都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的需要。
二、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必要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既可以減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人員不足的壓力,又可以作為發展性輔導的渠道之一,向大學生宣傳心理健康常識,增強自我保健意識,促進人格的健全,為今后適應社會、發揮個人潛能、實現人生價值奠定基礎。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模式探索
課堂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確保教學效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它有效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使有限的投入發揮最大的效益。
(一)教學內容要以學生需求為導向
在心理健康課的教學中,課程內容的選擇要結合實際,結合大學生心理特點和當前存在的問題選擇教學內容。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教學計劃,合理分配學時,設計教學環節,突出重點和實踐指導性。
心理健康教育課要培養大學生的理性思維和適應社會的行為模式,必須減少理論知識的傳授,注重對心理學知識的應用與實際操作。通過教學,讓大學生系統地了解自身心理發展變化規律,掌握心理健康的常識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徑與方法,認識并識別異常心理,優化個性中的良好品質,以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學形式要多樣化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大學生的個人成長,側重操作性的內容,教師通過聯系大學生的實際生活,采用恰當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自我探討,促進其個人成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當好引導者,構建和諧的氣氛,要時刻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1.案例教學法。此教學法強調通過教師對案例進行具體描述,再現當事人經歷的事件與情境,引導大學生對當事人所處的情境進行充分地討論,提出不同的解決辦法,促進大學生的思考,提高問題解決能力。案例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提供的案例要具有現實性,要和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增強大學生的興趣;案例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導向,注意做好案例中當事人的保密工作,也要避免與學生有關的案例,以免對號入座。
2.團體心理輔導。是指在特定團體中開展的、以心理學相關理論知識為基礎,借助游戲活動這一載體,促進團隊成員的交流與思考,最終幫助個體獲得成長與適應的輔導課程。團體心理輔導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通過精心設計的訓練活動,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分享討論、自我察覺與反思,幫助其了解自己的行為將如何影響這個團隊的動力,讓參與者沉浸在獲得知識的體驗情景中,通過概念化及類比過程,將此經驗轉移到真實的生活情境,同時也幫助個人培養參與團隊合作所需要的技能。
3.體驗式教學。即通過親身體驗、現場教學,實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注重個體的差異性,強調溝通、交流和共享,強調主動性、過程性、情境性和實踐性。體驗式教學以體驗為中心,引導學生互動,變被動為主動,有效地克服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達到教學目標。此種教學方式既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掌握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素質,培育心理品質;也可以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所思所想,幫助學生自我認知、自我剖析、自我領悟,有利于提高教師綜合教學能力。為此,高職院校應進一步探索體驗式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實踐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2-30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04-27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07-09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01-06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5篇(通用)02-19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必備3篇01-29
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案03-15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心得09-25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