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走進西洋交響音樂》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的精彩內容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走進西洋交響音樂》教案(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進西洋交響音樂》教案 1
教學分析
課前我了解到,現在絕大多數中學生喜歡流行音樂,對西洋的音樂文化接觸較少,大多數都不甚了解,一部分學生甚至存在“西洋交響樂,高深莫測,聽不懂”的偏見,因此,我確定了緊緊圍繞單元“管弦和鳴”予以展開,每一課時選擇一個不同的主題,并圍繞此主題進行教學的設計思路。《管弦和鳴》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音樂》(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這個單元主要是為學生了解西洋樂器及西洋音樂而設立的。《走進西洋交響音樂》就是我在進行本單元第一課時所選擇的主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有:認識西洋管弦樂隊中的每一件樂器、聆聽感受其它樂器的音色,并且欣賞旋律優美動聽、又表現不同樂器特色的器樂獨奏曲。通過鮮明的音樂形象,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為學生走進西洋音樂、了解西洋音樂、喜歡西洋音樂打下基礎。
音樂是民族性的文化,也是多元化的文化,本課選擇了風格各異的西洋音樂經典曲目為主要教學內容,旨在讓學生通過聆聽感受、體驗西洋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及相關文化的了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方式,良好的心態,對待世界多元文化,增強對多元文化的了解、采納和包容的意識。
在“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一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本課鞏固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游戲搶答環節:其一,讓學生分成小組,培養集體榮譽感;其二,將本課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以游戲搶答的方式增強同學們的短時記憶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學生享受課堂學習的樂趣,讓枯燥的樂曲欣賞變得生動有趣,提高了學習效率。
教學目標
1.通過觀看圖片,了解西洋管弦樂隊的編制,認識樂隊中的每一件樂器。
2.通過欣賞樂曲片斷,感受西洋管弦樂隊中每一件樂器的音色。
3.通過欣賞獨奏曲,能夠正確聽辨小提琴、大提琴、長笛、小號和單簧管的音色。
4.通過欣賞獨奏曲,感受不同的音樂表現內容和音樂風格的西洋音樂的獨特魅力。
教學準備
1.西洋樂器的圖片
2.多媒體教學設備和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人
1.走進西洋交響音樂
課件:播放電影《加菲貓》片斷。
教師:認真觀看下面這段錄像,聆聽背景音樂,能說出是什么樂器演奏的嗎?
[以大家喜愛的電影作品切入主題,讓學生感受其實西洋交響音樂就在我們身邊的生活中。]
2.確定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教師:本節課我將帶領大家去西洋音樂的王國里參觀,向同學們介紹認識這個音樂王國里的每一位成員,每一件樂器,希望大家能和它們成為好朋友。
[通過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帶領學生走進西洋交響音樂的王國,拉近了學生與西洋音樂文化的距離]
二、新課展開
(一)、認識樂器
1.出示課件:什么叫管弦樂隊?西洋管弦樂隊?
[通過教師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
2.西洋管弦樂隊的編制以及樂器外形、音色的學習。
A、全班分成四個小組分別代表交響樂隊中的木管樂器組、銅管樂器組、弦樂器組和打擊樂器組。
B、在欣賞樂器圖片的同時仔細聆聽每件樂器的音色。
C、每個樂器組總結出本組樂器的聲音特色和代表性樂器的音色,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予以表達。
[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將樂器圖片與聲音有機結合,形象直觀,而且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營造競爭、合作的學習氛圍]
(二)、欣賞樂曲
1.《夢幻曲》
欣賞樂曲,感受大提琴渾厚、甜美的音色,并隨音樂展開想象。
教師:今天,我將和大家以《夢幻曲》拉開序幕,在夢幻般的西洋音樂世界里,欣賞四首不同風格的樂曲。
[以《夢幻曲》為引子,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幾首獨奏舞曲的欣賞
A、《查爾達什舞曲》――小提琴獨奏
B、《西西里舞曲》――長笛獨奏
C、《拿波里舞曲》――小號獨奏
D、《單簧管波爾卡》――單簧管獨奏
要求:
A、感受西洋樂器的`音色及其豐富的表現力
B、感受不同舞曲的風格特點及音樂要素的異同,感受西洋音樂的魅力。
[通過欣賞,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聆聽音樂、感受音樂,培養音樂鑒賞能力]
三、鞏固知新
課件展示:
1.挑戰你的眼力(西洋樂器圖片)
請說出以下樂器的名稱以及在樂隊的分組。
2.挑戰你的聽力(五首獨奏曲片斷)
請選擇你喜歡的動畫圖片,聽聽他們帶給你的是什么樂器演奏的什么樂曲?
3.挑戰你的知識點(西洋管弦樂隊知識以及各首樂曲相關知識點)
[以小組合作、搶答游戲的方式進行本課的鞏固學習,幫助學生整理、記憶本課學習重點、要點,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課后反思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在本節課可真是立了大功,如果沒有樂器圖片與聲音的有機結合,西洋交響樂隊中的每一件樂器不會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比如單簧管和雙簧管這兩件樂器,在外形上極相似,如果沒有圖片,單憑老師的描述,學生的記憶不會這么鮮明、深刻。而且將音樂做到課件里,省去了繁瑣的放音、倒帶過程,鼠標輕輕一點,就可以聽到、看到,而且可以反復聆聽、觀看。所以碰到類似這樣的欣賞課,還是應該在課下備課時多下點功夫。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上起課來輕松、活潑,課堂容量大,教學效率高.我覺得新課改下的音樂教師必須要掌握多媒體課件制作這項技能。
特色案例
游戲搶答
――學生喜歡的鞏固教學手段
“老師,我最喜歡這個圖片,請點擊坐在月亮上的女孩。”隨著我的鼠標輕輕一點,舒曼的大提琴獨奏曲《夢幻曲》從遠處慢慢地飄了過來。“是大提琴演奏的”“是《夢幻曲》”學生們爭先恐后的舉手搶答。“可是誰又能說說曲作者的情況和這部作品的相關知識?”我的提問顯然有一定的難度,教室里霎時間安靜下來,大多數同學瞪大眼睛看著我,也有的同學好似在思考……這時一位女生站了起來“是德國的舒曼吧?”我贊許的點了點頭,“還有呢?”這時鋼琴彈得不錯的常樂站了起來“老師,《夢幻曲》是舒曼的鋼琴曲集《童年情景》里的一部作品,換成大提琴演奏,我覺得是因為大提琴的音色渾厚、低沉,更能表現夢幻的主題。”“好,每個組分別加上10分!”
我真的太高興了!在剛剛結束的新課講授――樂曲欣賞環節,我帶著學生們用20分鐘的時間聆聽了五首樂曲,容量真的很大,可我認為學生若能掌握與樂曲相關的更多知識,會對作品有更好的理解和記憶,所以第一遍的聽賞雖然時間很緊,我還是輕描淡寫地講了一點,可是我的講述并沒有引起大多數學生的注意。但在以“游戲搶答”為主要手段的課堂鞏固檢測這一環節時,個別特長學生的搶答卻讓全班每一位學生以最短的時間對作品的相關知識做了了解,并且記憶在腦海里。
我和我的學生們真得很喜歡這種鞏固教學的手段。搶答游戲可以激起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的記憶力在短時間內提到最高。而且小組合作參與游戲,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競爭合作意識,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以搶答游戲代替我們平時課堂上的鞏固檢測和課堂小結,你不想試試嗎?
《走進西洋交響音樂》教案 2
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交響樂團中常見樂器的種類、外觀、音色特點及演奏方式。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各類樂器的音色區分;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樂器在交響樂團中的協作關系。
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導入:
播放一段精彩的'交響樂演奏視頻,引發學生興趣。
樂器介紹:
依次介紹弦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樂器(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巴松管)、銅管樂器(小號、圓號、長號、大號)和打擊樂器(定音鼓、小軍鼓、镲等),展示樂器圖片、播放音色音頻并講解演奏姿勢。
互動環節:
讓學生分組討論不同樂器音色的特點,每組推選代表發言。
總結:
回顧本節課介紹的樂器,強調其在交響樂團中的重要性。
《走進西洋交響音樂》教案 3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賞析經典交響樂作品,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情感和音樂表現力;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音樂結構。
教學方法:
欣賞法、分析法、比較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導入:
播放交響樂片段,讓學生猜測曲目名稱,引出本節課賞析曲目。
作品賞析:
以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為例,分段播放并講解,分析主題旋律、節奏變化、和聲運用等元素,引導學生感受音樂傳達的抗爭精神。
比較欣賞:
播放同一作品的不同演奏版本,讓學生對比不同演奏風格的`差異。
總結:
總結作品的特點和賞析要點,鼓勵學生課后繼續欣賞經典作品。
《走進西洋交響音樂》教案 4
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西洋交響音樂的發展歷程,知曉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格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梳理各時期音樂風格的演變;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音樂風格與時代背景的關聯。
教學方法:
講授法、舉例法、多媒體展示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導入:通過提問學生對交響音樂的初步印象,引出歷史發展的主題。
歷史講解:
從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到現代主義時期,依次介紹代表作曲家(如巴赫、莫扎特、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及其作品風格,展示時代背景圖片,播放對應時期的音樂片段。
小組討論:
組織學生討論不同時期音樂風格差異的原因,教師巡視指導。
總結:
回顧西洋交響音樂的發展脈絡,強調時代對音樂的影響。
《走進西洋交響音樂》教案 5
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音樂實踐能力,讓學生嘗試簡單的`交響樂創作。
教學重難點:重點是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創作要素;難點是幫助學生將零散的音樂靈感整合成完整的作品。
教學方法:啟發法、實踐法、指導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導入:播放一段由學生創作的簡單交響樂作品,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創作知識講解:介紹音樂創作的基本要素,如旋律、節奏、和聲等,分析經典作品的創作手法。
實踐創作:讓學生分組進行創作,可使用簡單的音樂創作軟件或樂器,教師巡回指導。
作品展示與評價:每組展示創作成果,其他小組評價,教師總結并給予建議。
《走進西洋交響音樂》教案 6
教學目標:
讓學生理解西洋交響音樂與西方文化的緊密聯系,拓寬文化視野。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分析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難點是引導學生從文化角度深入理解音樂。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分析法、討論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導入:
展示西方文化元素的圖片,如建筑、繪畫等,引出音樂與文化的關系。
案例分析:
以瓦格納的歌劇作品為例,分析其中蘊含的日耳曼神話、哲學思想等文化元素,講解音樂如何反映文化價值觀。
討論交流:
組織學生討論交響音樂在西方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對其他文化領域的`影響。
總結:
強調音樂與文化相互交融的關系,鼓勵學生在欣賞音樂時關注其背后的文化內涵。
【《走進西洋交響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音樂教案-走進西藏02-27
音樂教案-《走進大自然》教案02-27
音樂教案-走進新世紀02-27
《走進化學世界》教案04-25
音樂教案-走進京劇02-27
中班美術教案走進未來的森林02-20
走進化學世界優秀教案03-05
《走進青春》的教案(通用7篇)01-17
《走進風景寫生》教案設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