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領略朱自清筆下的梅雨潭充滿生命力、洋溢著勃勃生機的自然美,感受作者真摯充沛的情感。
2、學習作者是如何選用恰當的動詞來點染感情的波瀾,從而達到情隨景生,移情于景的。
3、情感教育:感受綠色之美。培養熱愛大自然,珍惜綠色,珍惜環境的美好情懷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1、學會以段落閱讀訓練帶動全文的閱讀鑒賞的閱讀方法。
2、培養學生欣賞自然美的情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教師導讀、學生討論
教學過程:
一、感知課文
1、導入新課:在臨水騁懷單元我們感知了小石潭水的清澈見底,領略了黃果樹瀑布巨大的聲響和驚心動魄的氣勢,今天我們一同來欣賞朱先生對水的全新演繹。課件顯示課題
2、熟悉課文
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標段序。
課件顯示問題:
1、建立我 的字詞庫和同學交流。
2、請從課文中找出能概括全文內容的句子 。
3、請找出兩個能概括梅雨譚綠的特征的詞語 。
二、研讀課文
1、課件顯示問題
課文中有一個從寫梅雨瀑過渡到寫梅雨潭的句子,請找出來。并分析這一句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
2、解決問題
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早已沒有瀑布了
(1)從寫開始追捉過渡到寫步步追捉;
(2)明確關鍵句是點明上段寫梅雨瀑的目的,在于襯托美的令人驚詫的梅雨潭的綠。
3、能力訓練
1、學習作者是如何選用恰當的動詞來點染感情的波瀾,從而達到情隨景生,移情于景的。
課件顯示文中幾個重要動詞分析解決問題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吸引)著我們;
--招引緊扣閃閃的綠,似乎它本身用閃閃的綠光在主動招呼誘引游人,動態感強。這正是驚詫的原因之一。反襯了我急于賞綠的迫切心情。吸引則顯得一般。
我們開始追捉(追逐)她那離合的神光了。
--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閃閃的綠的意思,點點閃光如星星螢火蟲,似伸手可捉。追逐則沒有這層含義。
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彎)下去,
--探身與小心相呼應,準確的描寫了向下走時腳試探性的朝下伸的樣子。
例詞還有鑲、踞、展、浮、送、鉆、扯、揪、攀、裁、挹、拍、撫摩、掬、吻
2、問:對梅雨潭的綠,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寫出了綠的哪些特點?
明確:
比喻:仿佛一張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厚積著的綠;
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
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
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樣嫩;
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
擬人: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
寫出了綠的迷人可愛。
對比:綠楊太淡了,綠壁太濃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太暗了。寫綠的明暗適度、濃淡相宜。
想象和聯想:裁你為帶,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
挹你為眼,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睞
3、課文結構
(1)第二段為第三段鋪墊和蓄勢,強有力地襯托出綠的令人
驚詫的美。
(2)開頭與結尾首尾呼應,強化了感情的力量
三、主題升華
1、通過課件小組交流單元使學生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學習如何以情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全文以熱情的筆調對梅雨潭的景色進行了細致的描寫,抒發了對綠的由衷喜愛,那么,作者為什么如此熱情的謳歌綠色呢?
2、通過課件我的收獲單元接收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反饋。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
四、拓展延伸
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再次感受綠色之美。培養熱愛大自然,珍惜綠色,珍惜環境的美好情懷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
五、布置作業
摘抄文中所有比喻句,并寫出比喻句的作用,背誦課文第三自然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初讀破題,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品讀、美讀,賞析語言,理解重點。
3.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研究自然、利用自然的熱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祖國大好河山風光圖片導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熱情。
二、介紹作者:伊林(1895—1953),前蘇聯自然科學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萬個為什么》《在你周圍的事物》《自動工廠》《原子世界旅行記》《人怎樣變成巨人》等。
三、字詞:淫 雨 鐵 砧 漂 礫 毒 蕈
四、介紹伊林作品特點:內容豐富 文筆流暢 深入淺出 回味無窮
五、串講課文:主要內容:⑴說明書本上的文字及其作用,引出大自然的文字
⑵介紹了幾種大自然的文字,說明其中蘊含的知識和生活的智慧。
⑶學會大自然文字的方法及意義。
結構形式:總——分——總 結構清晰 詳略得當
說明方法:打比方 分類別 舉例子
寫作特點:
1.語言生動淺顯,明白如話
2.比喻、擬人修辭方法的運用
3.說明與記敘、描寫、抒情相結合
4.多種說明方法的.運用
六、作 業
1、寫一篇說明文,向大家介紹一種你熟悉的大自然的文字。
2、課外閱讀《十萬個為什么》 《生存手冊》
語文教案 篇3
江蘇無錫 盛宏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
2.搜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3.以“秋天”為主題展開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課前準備
1.實物投影儀。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畫成圖畫。
3.詞語卡片。
教學設計
口語交際
1.創設情境。
a、語言引述:同學們,這一段時間我們欣賞了五彩繽紛的秋色,聆聽了美妙的`秋天的聲音,感受到秋雨帶給我們的歡樂,也體驗到在秋陽中放飛風箏的樂趣。在這美麗的秋天里,你們快樂嗎?讓我們進行一次快樂的展示會,把所有的快樂與大家分享,好嗎?
b、師生共同制訂快樂展示會的規則:
◇把事情過程說清楚。
◇講的時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樂表現出來,使聽的人受到感染。
2.快樂展示。
a、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親手所畫的圖畫,可以張貼在教室四周墻上,全班學生一起觀看、欣賞。
b、分組介紹:
◇按不同的興趣,同學自由組合成小組,輪流講述最快樂的事情,與大家分享。
◇按照展示規則評選出代表參加課堂展示。
c、課堂展示:
◇各小組代表參與課堂展示,可用實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圖畫,有感情地講解。
◇ 評選最佳展示員。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內容:手套
二.教學目標:
1. 認識手套,并能說出其名稱。
2. 理解用途,并學會使用。
3. 能夠聯系學過的詞語說一說手套的特征。
4. 小朋友們要愛惜它們,不要亂丟亂放,弄臟了。
三.教學準備:
1. 課件(小朋友在下雪天里戴者帽子、圍巾和手套。)
2. 每位小朋友自備一付手套。
四. 教學過程:
(一) 兒歌練習:《下雨》、《12345》。
(二)新授:
1.導入:
⑴ 朋友們看一段動畫片,完了以后啊,告訴陳老師你們看到了什么?
⑵ 學生自由發言:動畫片上刮大風, 下大雪了,小朋友戴著帽子、圍巾,在雪地上走。
⑶ 冬天刮的是什么風啊?大風,是北風,北風一吹天就冷了,小朋友,手上有沒有戴手套啊?
⑷ 我們來學一首兒歌:
北風吹,冬天到,
小朋友們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興興上學校。
2.認識手套:
⑴簡單理解兒歌內容。
師:兒歌里面講北風吹,冬天到,手冷了,要保護好,戴上手套,不冷了,高高興興的上學校。
⑵ 朋友們認識手套嗎?
出示圖片:各種各樣的手套
出示詞語卡片:shou tao手套
發音方法:sh (先擺好口型---翹舌)送氣音
t 舌前音,送氣
shou 第三聲注意頭甩一下.
⑶ 出示實物:一副皮手套、一副布手套
練習說句:這是皮手套。
這是布手套。
這是 黑色的皮手套。
副紅色的布手套。
游戲:猜猜跳。
小朋友們聽一聽、找一找老師說的東西在哪兒?然后跳進去
⑷認識手套的作用。
小朋友們有沒有手套啊?手套戴上了,就會覺得—暖和了、不冷了。
⑸用句式練習說句:
a. 戴 手套。
(師出示大、小手套,問:誰戴大手套?誰戴小手套?)
b. 的手套是 。
(師:這副手套是什么顏色啊?)
c. 的手套 , 的手套 。
(這是誰的手套啊?這兩只手套有什么不同啊?)
參考句:
① 媽媽戴大手套。
② 爺爺戴大手套。
③ 小朋友戴小手套。
④ 我戴小手套。
⑤ 阿姨的手套是紅色的'。
⑥ 奶奶的手套是蘭色的。
⑦ 哥哥的手套大,弟弟的手套小。
⑧ 姐姐的手套大,妹妹的手套小。
(三)鞏固練習:
讀一讀兒歌
北風吹,冬天到,
小朋友們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興興上學校。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理解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
3、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情感,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激情導入,初讀課文
1、播放一幅幅梅花圖片,配《梅花三弄》背景音樂。
在樂聲中,教師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梅花嗎?梅花,主要有紅、白兩種顏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濃。由于它不畏嚴寒、不怕風欺雪壓,在萬花凋零的初春時節開放,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梅花,歷來是我國詩人、畫家贊美的對象,你能背出一兩句與梅花有關的詩句嗎?
2、指名學生背一背課前收集的詩句:
師:正像詩人們贊美的一樣,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每當梅花盛開的時候,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總會使作家陳慧瑛想起飄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讓我們來讀一讀她講的故事。
3、齊讀課題:
梅花有魂嗎?這個“魂”在課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請默讀課文,看看通過自學,你能讀懂哪些內容?在感受深的地方畫一畫、寫一寫,有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稍后一起討論。
4、學生默讀、自學、畫批。
二、了解大意,理清結構
1、說說自己讀懂了哪些內容?教師相機板書:思念故鄉、喜愛梅花
2、認讀本課新詞。
3、說說課文大意。(板書:外祖父)
4、課文是通過哪幾件事向我們展現了一位有著濃濃愛梅情結的、思念故鄉的老人的?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
5、指名學生說一說,邊說,邊引導學生讀好相關的內容。
6、學生交流、讀書的過程中,教師提煉板書(或出示電子板書):
⑴讀詩落淚。
⑵珍愛梅圖。
⑶不能回國。
⑷贈送梅圖。
⑸送梅花巾。
7、師小結:
《梅花魂》這篇課文,寫了外祖父——一位華僑老人“思念故鄉”、“喜愛梅花”,課文深情回憶了他讀詩落淚、珍愛梅圖、因不能回國而哭泣以及送墨梅圖和梅花手絹給外孫女,并讓她好好保存的幾件感人的`故事:
第1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葬身異國的外祖父。
第2~15自然段:回憶了5件具體的事。
第16自然段:作者從珍藏的梅花圖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
整篇文章寄托了一位華僑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地拼讀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詞在詞語中的意思。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3、能用讀懂兒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閱讀課文,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了解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三、教學難點:改變人稱介紹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四、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解詞語。
(二)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學過程
1、揭題導入
玻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誰想介紹一下自己對玻璃的了解?(學生交流)
你們知道得還真不少。今天我們要學的內容與玻璃緊密相關(板書課題《新型玻璃》),理解新型
這篇課文所介紹的玻璃與我們已知的玻璃有什么不同?同學們想不想知道?
2、確定方法
先熟讀課文,然后召開產品新聞發布會,推選五名同學扮演玻璃廠的新聞發布人(組長任廠長),介紹新產品,其余同學以組為單位,分別扮演各媒體的記者,對新產品進行采訪。老師也以一個記者身份參加。這么學習行嗎?
3、自學課文。
1)教師提出讀書要求:1、認真自讀課文,要求讀通順,讀流利,讀懂;
2、抓住文中描述新型玻璃的名稱、特點與作用的部分,深入思考,變成自己的'理解,在發布會上宣講。
2)學生自學
4、課堂交流發布會
教師隨機穿插提問學生遺漏疏忽之處,隨機理解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從特點和作用兩方面宣傳產品。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繼續介紹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用我想發明-----玻璃開頭寫一段話。
二、教學過程
1、繼續召開產品新聞發布會
2、拓展訓練
教師順勢以記者的身份提問:能談談貴廠產品開發的設想嗎?
3、推銷產品
1)熟讀課文,自由準備。
2)學生推銷介紹
4、聯系實際,寫話訓練
1)說說我們的生活中,還需要哪些新型玻璃。
2)學生討論交流
3)用我想發明-----玻璃開頭寫一段話。
4)反饋交流
5、總結,布置作業。
查找資料:還有哪些新型玻璃?
6、板書設計
新型玻璃
特點
作用
夾絲網防盜玻璃
夾絲玻璃
變色玻璃
吸熱玻璃
吃音玻璃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觀潮》教案07-22
《語文天地》教案08-08
《語文識字》教案08-20
語文詩經教案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