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地理教案>七年級地理澳大利亞教案

    七年級地理澳大利亞教案

    時間:2024-02-02 07:35:03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七年級地理澳大利亞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地理澳大利亞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地理澳大利亞教案

    七年級地理澳大利亞教案1

      【教學目的】

      1.了解澳大利亞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廣人稀的國家;

      2.了解澳大利亞地勢地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三大地形的分布;

      3.初步理解澳大利亞氣候分布與緯度位置及海陸位置的關系,以及氣候對人口分布、植被、農牧業發展的影響;

      4.了解澳大利亞在二次大戰后利用本國礦產、草場和土地資源優勢,發展工礦業與農牧業的事實,增強對因地制宜發展經濟重要性的理解;

      5.培養學生認識農牧業發展與自然條件關系的分析能力和比較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

      自然條件的基本特征,現代化的工礦業與農牧業,人口、經濟分布與環境的關系。

      【教具準備】

      澳大利亞掛圖,特有動物圖片或幻燈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講解法、談話法。

      【教學過程】

      教學基本過程

      (新課引入)

      教師:在圖上指出大洋洲包括的大陸和大陸島。

      學生:……

      (講授新課)

      教師:本節課學習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及其附近島嶼的澳大利亞國家。

      師生交流信息的方式與方法

      教師指定一個學生在掛圖上指出,其他學生注意觀察,教師最后給以明確訂正。

      教師指圖說明澳大利亞的范圍。

      [板書]

      第二節澳大利亞

      一、大洋洲最大的國家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地圖冊中大洋洲圖,從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說明澳大利亞的位置特點。

      學生:……

      教師小結:澳大利亞位于東半球,是南半球國家,南回歸線從大陸中部通過;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

      教師:大洋洲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

      教師:大洋洲面積900萬平方千米,澳大利亞面積為768萬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澳大利亞約有人口1600萬人,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國家。請計算人口密度。

      學生:每平方千米2人。

      教師:澳大利亞是地廣人稀的國家。

      教師:澳大利亞在大洋洲有幾個之最?

      學生……

      教師指導學生在地圖上查找出赤道、南回歸線和東經160°經線,要求學生明確澳大利亞所在半球。要求學生在地圖上查找出所臨海洋。

      教師可讓學生查閱課本。

      教師指導學生計算澳大利亞人口密度,并與中國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約為121人)對比。

      [板書]

      1.大洋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2.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國家

      二、東、中、西部地形不同

      教師:讀地圖冊澳大利亞分層設色圖,說明澳大利亞一般海拔高度。

      學生:……

      教師:全國大部分地區海拔在500米以下。東部大分水嶺海拔200—1000米;中部是低平的平原,最低處有艾爾湖,地下水豐富;西部是低矮廣闊的高原,其上分布有沙漠。

      教師要求學生依據高度表說明廣大地區的一般海拔高度。

      指導學生在分層設色圖中查找到基本上呈南北延伸的大分水嶺,并明確其一般高度;在圖中讀出澳大利亞最長的墨累河。教師在掛圖上用指圖桿明確西部高原的基本范圍和大自流盆地的位置

      [板書]

      1.東部大分水嶺縱貫南北

      2.中部是平原

      3.西部分布著低矮廣闊的高原

      三、人口分布特征與環境的關系

      教師:請大家讀“澳大利亞人口分布圖”,依據人口密度圖例,說明人口居住比較集中的地區。

      學生:……

      教師小結:澳大利亞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西部和廣大內陸地區人口分布很少。

      教師:為什么澳大利亞人口分布特別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

      教師: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對澳大利亞人口分布有顯著影響。首先看自然條件對人口分布的影響,請大家閱讀課本中“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圖”,說明哪些氣候分布區最適合人類生存。

      學生:……

      教師:東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區是溫帶和亞熱帶氣候分布地區,溫暖濕潤,適于居民生活,人口集中;廣大內陸為草原和沙漠氣候,干旱少雨,人們居住困難較多,居民較少。

      教師:經濟發展來看,東南沿海有優良的港口,對外聯系方便;經濟發展較快,工礦業、農牧業都較其他地區發達,促成了人口向這里集中,澳大利亞著名城市悉尼,堪培拉、墨爾本都分布在這里。

      教師提示學生可按方位說明人口分布集中的地區。

      教師小結時,在黑板掛圖上準確指出人口集中分布的東南沿海,并要求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掛圖。

      教師問題提出后稍停頓,讓學生思考;也可以組織學生議論。

      讀圖時,可請一些學習較好的學生簡述各類氣候的基本特征,說明與人類生存的關系。

      講解經濟發展對澳大利亞人口分布影響時,可指導學生閱讀“澳大利亞城市和鐵路分布圖”。介紹三個城市的性質及人口分布。

      在將人口分布特征與環境關系講解后,教師啟發學生歸納總結在該問題內共講解2個問題,①是人口分布特點,②是人口分布特點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

      [板書]

      1.澳大利亞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2.氣候溫暖濕潤地區人們居住困難較少,人口集中

      3.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地區,人口稠密

      四、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工農牧業和工礦業

      教師: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過與澳大利亞有關的農牧產品嗎?

      學生:……

      教師:對,有利用澳大利亞羊毛生產的各種毛紡織品……,人們之所以喜歡“澳毛”,是因為澳大利亞羊毛質地優良……,澳大利亞畜牧業發展很早,牧場多分布在東南部和西南部……(參看教參)羊毛的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澳大利亞是世界小麥重要生產國(簡介發展條件和分布地區),因人口較少,小麥大量出口,所以是世界小麥重要出口國之一。

      教師: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你們知道我國從澳大利亞進口什么礦產嗎?

      學生:……

      教師:正確,我國上海寶山鋼鐵廠使用的鐵礦石就是從澳大利亞進口的。澳大利亞除蘊藏有豐富的鐵礦外,還有煤……,儲量居世界前列:煤、鐵等礦石出口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二次大戰后,澳大利亞經濟發展很快,尤以采礦、機械、化學、紡織等工業發展迅速,工礦業的出口收入已超過農牧業,成為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關于經濟狀況講解內容力求豐富、生動,聯系生活,但應掌握的內容則要簡單明確。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澳大利亞的礦產分布圖”,了解澳大利亞的礦產種類和鐵、煤、鋁土等礦的分布。

      [板書]

      1.羊毛、小麥產量多,出口量大

      2.工業發展迅速,煤和鐵礦石出口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教師總結]請談談你們印象中的澳大利亞。

      學生:……

      教師小結:澳大利亞是一個領土遼闊,人口稀少的南半球國家,二次大戰后,經濟發展迅速,羊毛、小麥、鐵礦石、煤的出口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復習鞏固)請同學們想想,澳大利亞在人口、城市分布方面與加拿大有哪些相同點?是怎樣形成的。

      (答案見教師教學用書)

      教師提示學生先說明澳大利亞人口、城市分布特點;再說明加拿大人口、城市分布特點。可讓學生閱讀加拿大地圖,幫助回憶分析比較。

      【板書設計】

      第二節澳大利亞

      一、大洋洲最大的國家

      1.面積最大

      2.人口最多

      二、東、中、西部地形不同

      1.東部大分水嶺縱貫南北

      2.中部是低平的平原

      3.西部是低矮廣闊的高原

      三、人口分布特征與環境的關系

      1.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2.氣候溫暖濕潤地區,人們居住困難較少,人口易于集中

      3.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地區,人口稠密

      四、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農牧業和工礦業

      1.羊毛、小麥產量多,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2.工業發展迅速,煤和鐵礦石出口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七年級地理澳大利亞教案2

      一、xx學習目標

      課標要求:

      在地圖上指出某一地區的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某一國家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和突出的自然災害,并簡單說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系某一國家自然條件特點,說出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

      運用資料和地圖,說出某一國家交通運輸特點以及主要城市。

      課標解讀:

      1、運用地圖說出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領土范圍和首都。記住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獨占一塊大陸的國家。

      2、運用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并記住澳大利亞氣候特征及其分布特點。

      3、知道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并運用資料說明澳大利亞生物的獨特性及其成因。

      4、記住澳大利亞地形的主要特點、主要地形區和河流。

      5、了解澳大利亞的經濟特點,記住其主要出口的農礦產品。運用地圖和資料分析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對農牧業和工礦業發展的影響,樹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觀念。

      6、運用地圖,記住澳大利亞主要城市和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點并分析其成因。

      重點:

    (1)澳大利亞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環境;

    (2)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特點;

    (3)xx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難點:xx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與農牧業、工礦業發展的關系。

      二、xx過程與方法

      學習主題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1、看以下圖片,回答問題:

      (1)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被稱為活化石的有xxxx等。

      (2)登上澳大利亞國徽的是:xxx和xxx。

      2、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寫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Axx(國家)、

      Bxx(國家)、

      Cxx島、

      Dxx洲、

      Exx洋、

      Fxx洋。

      (2)圖中紅色粗線為xx緯線,這說明A國位于xx半球。

      (3)從圖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亞大陸上有xx個國家,國名是xx。

      (4)A國領土包括xx大陸、xx阿xx島及附近的一些小島。

      3、閱讀下面的資料,回答問題:

      據統計,澳大利亞有植物12000種,其中有9000種是其他大洲所沒有的,占植物總數的75%;有鳥類650種,450種是特有的,占鳥類總數的69%。全球有袋類動物150種,南美洲只有幾種,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特有生物,是在地球演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古老生物種類。在今天看來,他們雖然顯得有些原始,但是卻成為人類研究地球演化歷史的活化石。澳大利亞也因此被譽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1)這段文字說明,澳大利亞的特有生物數量和種類xx。

      (2)澳大利亞被譽為xx。

      (3)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亞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

      ①位置(聯系大陸漂移學說);

      ②自然條件(對比南極大陸)xx。

      學習主題二:"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1、閱讀下面的資料,回答問題:

      澳大利亞的養羊業

      在200多年前,澳大利亞沒有羊。18世紀后期,歐洲的殖民者隨船帶到澳大利亞29只綿羊。由于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適于綿羊的生長和繁殖,綿羊的數量迅速增加。歐洲殖民者看到了養羊業的大好前景,隨后又從西班牙引進了美利奴羊。經過不斷選種改良,培育成產毛量高、毛質細長柔軟的美利奴新種細毛羊。現在,澳大利亞的綿羊大部分是這種羊。

      (1)這段文字說明,澳大利亞養羊業發達,羊的數量多的原因是xx自然xx條件和人為因素:xx挑選優良品種xx等,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沒有大型的食肉動物。

      (2)自然條件一般包括xx地形、氣候、水文、xx等因素。

      2、讀澳大利亞地形圖,回答:

      (1)澳大利亞大陸地勢xx,地形大致可分為西部xx、

      中部xx、東部xx。

      (2)中部地勢最低處有湖面海拔為—16米的xx湖。還有地下水豐富的xx盆地,在低處鑿井,地下水可以自動流出地面,成為xx井,但井水鹽度高,不宜作灌溉用水,可作牲畜飲水。

      (3)東部有自北向南縱貫的xx(山脈)。

      (4)全國最大的河流xx河,從大分水嶺西側發源,向xx注入xx洋。

      (5)在東北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xx。

      (6)對照課本P74圖8。37,回答澳大利亞農牧業的分布與地形的關系:

      ①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區,是低矮xx的和大面積的'xx(地形),xx豐富,有優良的牧草,沒有大型野生食肉動物,因此適合露天圍欄放牧,所以這些農牧業區為xx帶和xx帶;

      ②東南部和西南部沿海xx(地形)地區,既適合牧羊,又適合發展耕作業,而且二者在時間上不會發生沖突,所以發展混合農業——xx帶和xx帶。

      3、關于澳大利亞,讀下圖回答:

      (1)判斷下列各圖所表示的氣候類型,寫在圖下橫線上,并將其代表字母填到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圖的相應位置

      (2)這里氣候具有xx半環狀xx分布特點。

      (3)xx緯線橫穿澳大利亞中部,澳大利亞大部分位于xx帶和xx帶,南部一小部分位于xx帶(填溫度帶)

      澳大利亞氣候分布

      (4)對照課本P74圖8。37,回答澳大利亞農牧業分布與氣候的關系:

      ①中、北、西部地區為廣大的熱帶沙漠氣候區和熱帶草原氣候區,氣候xx干燥xx,適宜牲畜過冬和繁殖,農牧業生產方式為__粗放_式畜牧業;

      ②東南部為夏季xx高溫多雨xx,冬季xx溫和濕潤xx的xx溫帶海洋性xx氣候和xx亞熱帶濕潤xx氣候,南部和西南部是冬季xx溫和濕潤xx,夏季xx高溫干燥xx的xx地中海xx氣候,既適宜發展畜牧業,也適宜耕作業,農業生產方式為xx混合xx式農牧業。

      (5)澳大利亞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東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經營地帶,其他廣大地區放養的羊只相對較少,養羊業地區差異大的自然原因是:

      東南部和西南部地區地形較平坦。而南部地區,氣候適宜,降水相對于其他地區較為豐富,東南部地區雖然只處于大分水嶺的雨影區,但引水灌溉可以滿足其小麥種植業和畜牧業的利用,因此這個地區發展混合農業比較有利,澳大利亞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這里。其他地區大多屬于半干旱區,實行的是利用天然草場實行粗放的放牧飼養,低投入低產出。

    七年級地理澳大利亞教案3

      教學目標

      1、運用地圖說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

      2、運用地圖分析說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夠在地圖上找出非洲幾個著名地形區

      教學重點:運用地圖說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運用地圖分析說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夠在地圖上找出非洲幾個著名地形區

      教學難點:訓練讀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啟發討論講授式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海陸分布的內容,可以考察學生亞洲、歐洲相臨近的大洲——非洲。而非洲的名稱“阿非利加”的本意是“陽光灼熱”的意思。為什么會這樣呢?在上學期的`學習中我們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種,這又是為什么呢?創設地理情境,提出假設,調動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圖。

      板書:

      ㈠國家最多的大洲

      二、講授新課

      1、通過讀圖總結非洲的地理位置:

      海陸位置:

      北面與歐洲之間隔著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東北與亞洲之間隔蘇伊士運河、紅海;東臨印度洋,與大洋洲隔海相望;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西臨大西洋,與美洲隔海相望。

      經緯位置:

      最北在30oN以北,最南在30oS以南;赤道、北回歸線、南回歸線都穿過非洲;最東在50oE以東,最西在20oW左右。

      半球位置:

      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

      2、主要在東半球通過閱讀課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爭歷史,重點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大洲。

      ㈡高原為主的地形

      學生回答問題。引導學生自學,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自己總結。通過讀地形圖和各種統計圖表,逐步回答問題總結亞洲地形的特點。

      1.根據“不同海拔高度的陸地面積占總面積的比重”(餅狀圖)及地形圖上山脈高原的名稱總結“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有“高原大陸”之稱。

      2.根據“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較”(柱狀圖)總結“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定基礎。

      3.根據“全球、各大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比較”(柱狀圖),計算相對高度,總結“非地形地面起伏不太大”

      4.根據地形圖,總結“非洲地勢東南高,西北低”通過地圖、課本使學生觀察到非洲的幾處特別之處:

      非洲東部的東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長的陸地裂谷;非洲中部的剛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非洲的海岸線十分平直。

    七年級地理澳大利亞教案4

      教學目標

      1、運用圖文資源描述拉丁美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習俗。

      2、在地圖上找出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圍,說出其主要的國家和首都,讀圖說出改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

      3、運用地圖描述拉丁美洲的地形分布特點,說明地形對于人類活動的影響。

      4、認識正確處理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關系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拉丁美洲的位置和范圍,主要地形區和河流。

      教學難點

      地形對于拉丁美洲人類活動和氣候的影響。

      教法學法

      直觀演示,分組討論[來源:學科

      教學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補充與反饋

      課前預習

      閱讀教材51—————55

      導入新課

      源: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老的印第安人在這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至今保留許多珍貴的歷史遺跡。閱讀51頁資料,了解瑪雅文明

      展示拉丁美洲國家和地區圖

      指導學生分組討論完成:(1)拉丁美洲的組成。(2)拉丁美洲的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3)拉丁美洲主要的國家及首都。

      總結講述:拉丁美洲主要指美國以南的美洲部分,包括北部的'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和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東臨大西洋,西鄰太平洋。大部分地區位于熱帶。主要國家有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其中智利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

      重難點教學過程

      一、印第安人的故鄉

      展示拉丁美洲地形圖

      學生活動:(1)找出拉丁美洲主要的山脈,高原,平原和河流。(2)分析安第斯山脈對于兩側氣候和農業生產的影響

      分析講述:拉丁美洲的地形分東西兩部分,西部的高聳的安第斯山脈,他是世界最長的山脈,阻擋了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使東部平原降水稀少,草原廣闊,因此阿根廷以畜牧業為主,是出口牛肉最多的國家。東部高原平原相間分布,有世界最大的巴西高原和亞馬孫平原。亞馬遜平原上有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巴西高原蘊藏著豐富的鐵礦。

      二、地形與人類活動

      學生活動:閱讀54頁課本資料,了解安第斯山脈的情況。

      展示拉丁美洲移民構成圖

      講解:這里的居民構成非常復雜,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屬于黃色人種,歐洲殖民者的入侵和奴隸貿易使白種人和黑種人也大量進入,各種族相互通婚,形成混血人種。現在的拉丁美洲以混血人種為主,同用西班牙語,巴西通用葡萄牙語。

      三、多姿多彩的文化

      展示玉米節,狂歡節的圖片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結合自己的經驗和認識,說說拉丁美洲的不同文化相互交融形成的多姿多彩的文化形式。

      總結應用

      拉丁美洲是一塊美麗而富饒的土地,這里生活著勤勞勇敢的印第安人,由于殖民入侵和奴隸貿易使這里人種復雜,以混血人種為主。地形對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影響很大。

    七年級地理澳大利亞教案5

      一、 學習目標

      課標要求:

      在地圖上指出某一地區的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某一國家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和突出的自然災害,并簡單說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系某一國家自然條件特點,說出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

      運用資料和地圖,說出某一國家交通運輸特點以及主要城市。

      課標解讀:

      1、運用地圖說出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領土范圍和首都。記住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獨占一塊大陸的國家。

      2、運用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并記住澳大利亞氣候特征及其分布特點。

      3、知道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并運用資料說明澳大利亞生物的獨特性及其成因。

      4、記住澳大利亞地形的主要特點、主要地形區和河流。

      5、了解澳大利亞的經濟特點,記住其主要出口的農礦產品。運用地圖和資料分析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對農牧業和工礦業發展的影響,樹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觀念。

      6、運用地圖,記住澳大利亞主要城市和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點并分析其成因。

      重點:(1)澳大利亞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環境;(2)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特點;(3) 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難點: 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與農牧業、工礦業發展的關系。

      二、 過程與方法

      學習主題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1、看以下圖片,回答問題:

      (1)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被稱為活化石的有 、 、 、 等。

      (2)登上澳大利亞國徽的是: 和 。

      2、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寫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A (國家)、

      B (國家)、

      C 島、

      D 洲、

      E 洋、

      F 洋。

      (2)圖中紅色粗線為 緯線,這說明A國位于 半球。

      (3)從圖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亞大陸上有 個國家,國名是 。

      (4)A國領土包括 大陸、 阿 島及附近的一些小島。

      3、閱讀下面的資料,回答問題:

      據統計,澳大利亞有植物12000種,其中有9000種是其他大洲所沒有的,占植物總數的75%;有鳥類650種,450種是特有的,占鳥類總數的69%。全球有袋類動物150種,南美洲只有幾種,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特有生物,是在地球演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古老生物種類。在今天看來,他們雖然顯得有些原始,但是卻成為人類研究地球演化歷史的活化石。澳大利亞也因此被譽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1)這段文字說明,澳大利亞的特有生物數量和種類 。

      (2)澳大利亞被譽為 。

      (3)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亞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

      ①位置(聯系大陸漂移學說)

      ②自然條件(對比南極大陸) 。

      學習主題二:"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1、閱讀下面的資料,回答問題:

      澳大利亞的養羊業

      在200多年前,澳大利亞沒有羊。18世紀后期,歐洲的殖民者隨船帶到澳大利亞29只綿羊。由于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適于綿羊的生長和繁殖,綿羊的數量迅速增加。歐洲殖民者看到了養羊業的大好前景,隨后又從西班牙引進了美利奴羊。經過不斷選種改良,培育成產毛量高、毛質細長柔軟的美利奴新種細毛羊。現在,澳大利亞的綿羊大部分是這種羊。

      (1)這段文字說明,澳大利亞養羊業發達,羊的數量多的原因是 自然 條件和人為因素: 挑選優良品種 等,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沒有大型的食肉動物。

      (2)自然條件一般包括 地形、氣候、水文、 等因素。

      2、讀澳大利亞地形圖,回答:

      (1)澳大利亞大陸地勢 ,地形大致可分為西部 、

      中部 、東部 。

      (2)中部地勢最低處有湖面海拔為-16米的 湖。還有地下水豐富的 盆地,在低處鑿井,地下水可以自動流出地面,成為 井,但井水鹽度高,不宜作灌溉用水,可作牲畜飲水。

      (3)東部有自北向南縱貫的 (山脈)。

      (4)全國最大的河流 河,從大分水嶺西側發源,向 注入 洋。

      (5)在東北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 。

      (6)對照課本P74圖8.37,回答澳大利亞農牧業的分布與地形的關系:

      ①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區,是低矮 的和大面積的 (地形), 豐富,有優良的牧草,沒有大型野生食肉動物,因此適合露天圍欄放牧,所以這些農牧業區為 帶和 帶;

      ②東南部和西南部沿海 (地形)地區,既適合牧羊,又適合發展耕作業,而且二者在時間上不會發生沖突,所以發展混合農業-- 帶和 帶。

      3、關于澳大利亞,讀下圖回答:

      (1)判斷下列各圖所表示的氣候類型,寫在圖下橫線上,并將其代表字母填到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圖的相應位置

      (2)這里氣候具有 半環狀 分布特點。

      (3) 緯線橫穿澳大利亞中部,澳大利亞大部分位于 帶和 帶,南部一小部分位于 帶(填溫度帶)

      澳大利亞氣候分布

      (4)對照課本P74圖8.37,回答澳大利亞農牧業分布與氣候的關系:

      ①中、北、西部地區為廣大的熱帶沙漠氣候區和熱帶草原氣候區,氣候 干燥 ,適宜牲畜過冬和繁殖,農牧業生產方式為__粗放_式畜牧業;

      ②東南部為夏季 高溫多雨 ,冬季 溫和濕潤 的 溫帶海洋性 氣候和 亞熱帶濕潤 氣候,南部和西南部是冬季 溫和濕潤 ,夏季 高溫干燥 的 地中海 氣候,既適宜發展畜牧業,也適宜耕作業,農業生產方式為 混合 式農牧業。

      (5)澳大利亞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東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經營地帶,其他廣大地區放養的羊只相對較少,養羊業地區差異大的自然原因是:

      東南部和西南部地區地形較平坦。而南部地區,氣候適宜,降水相對于其他地區較為豐富,東南部地區雖然只處于大分水嶺的雨影區,但引水灌溉可以滿足其小麥種植業和畜牧業的利用,因此這個地區發展混合農業比較有利,澳大利亞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這里。其他地區大多屬于半干旱區,實行的是利用天然草場實行粗放的放牧飼養,低投入低產出。

    七年級地理澳大利亞教案6

      教學目標

      1、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特點。

      2、熱帶雨林的危機

      3、巴西主要的熱點經濟作物

      4、巴西的工業布局及城市分布特點。

      能力目標

      1、運用巴西的地形圖、氣候圖分布圖,掌握巴西主要的熱帶經濟作物分布

      2、運用巴西的礦產資源圖及主要的工業區和工業城市圖,揭示礦產資源對巴西工業區的影響。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地理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巴西的位置范圍、地形、氣候、農業生產特點、工業特點以及種族構成等。

      教學難點

      熱帶雨林對于全球氣候的影響

      教法學法

      教學媒體

      教學過程

      1、教學環節

      2、教學內容

      3、補充與反饋

      4、課前預習

      一、導入新課

      1、創設情景導課。

      大家看錄像,說出展現的內容。

      播放日韓世界杯,巴西隊獲得冠軍時的錄像片斷。

      說說看,你還知道巴西的哪些事物?

      總結:今天我們就一起認識巴西

      重難點教學過程

      板書:第二節巴西。

      2、展示世界政區圖。

      要求:指圖說出巴西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總結:巴西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緯度較低,光熱資源豐富。

      板書:位置、環境、熱帶面積廣大。

      電腦播出巴西的地形圖(多媒體課件)

      讀圖回答:

      1、二條特殊的緯線:赤道、南回歸線。

      2、巴西所處的溫度:熱帶

      3、巴西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景觀圖展示)

      4、巴西的主要地形:亞馬孫平原———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占面積的1/3巴西高原———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占面積的2/3

      (提問):

      (一)為什么巴西是世界上熱帶雨林面積最大國家?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

      1、地理位置決定。

      2、亞馬孫流域經過這里。(讓學生自己來介紹亞馬孫河并展示圖片)

      3、安第斯冰雪消融帶來大量流水

      (二)熱帶雨林有何作用它為人類提供了那些資源?

      (活動):學生分組討論并推選代表舉例說明。

      教師提供圖表總結。

      1、經濟價值——提供木材

      2、提供全球氣候

      3、提供新鮮空氣

      4、環境效益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

      5、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6、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

      (三)巴西是怎樣開發和利用熱帶雨林的.?

      (活動):由學生出示資料進行角色扮演:角色分工

      1、林業部長

      2、外國開發商

      3、當地農民

      4、生態學家。

      (小組成員認領角色,通過討論,然后上臺表演。各小組經過角色表演,討論,最后得出正確的結論)

      (教師總結):開發和利用熱帶雨林的同時,要注重保護處理好二者的關系

      二、熱帶經濟作物王國

      1、看圖9.35請回答:巴西有哪些主要的農作物?分布在哪一地帶?結合圖9.33,34圖說明這里有哪些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有哪些產量居世界前列的作物?

      咖啡、甘蔗、柑橘、橡膠、可可、玉米、棉花、大豆等,分布于東南沿海一帶。

      這里地形平坦,海拔較高,氣候宜人,沿海多港口,海運便利;這里城市密集,人口眾多,便于就地消費。

      總結:巴西大部分國土位于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熱帶土地廣闊,為熱帶作物的種植提供了有利條件。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是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

      三、民族工業的發展

      1、導入:巴西是拉丁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同時也是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較高的國家。它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工農業生產又有什么樣的特征呢?這些是下面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

      2、閱讀課本,自學探究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經濟特征。

      (1)殖民初期,出口“巴西木”。

      (2)16世紀中期,種植甘蔗,制糖業興起。

      (3)17世紀末,掀起采金熱。

      (4)19世紀初,大量種植咖啡。

      總結:單一生產農礦產品,現代工業不發達。

      3、展示“巴西的農產、礦產和工業”圖,觀察該圖,看看巴西有哪些豐富的礦產?分布在何處?對巴西的現代工業有何影響?(主要礦產有鐵、錳、金、煤等,集中分布于東南部。富的鐵、錳等金屬礦產,便于發展重工業;而礦產的分布,又影響著工業的分布在接近東南沿海的礦產地。

      總結:的確,依據豐富的礦產資源,使巴西的鋼鐵、造船、汽車、飛機等制造業都已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家的行列。

      4、引導:巴西重工業集中于東南沿海地區,除靠近礦產地等因素以外,還受哪些因素影響?

      提示:從交通、氣候等方面考慮。(東南沿海多港口,便于海上運輸;這里緯度較高,氣候涼爽宜人。)

      5、引導探究:巴西的能源礦產如優質煤、石油等都不多。想一想巴西該怎樣解決能源不足的問題?

      (1)利用水能,合作修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

      (2)進口能源。

      (3)大力發展生物能源等。

      (4)研究利用太陽能、風能、潮夕能等。

      總結應用

      四、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了“桑巴王國”巴西,知道了它是世界上占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熱帶雨林最多的國家,該國鐵礦豐富,工業發展很快,熱帶經濟作物產量占世界重要地位

      板書設計:

      一、位置和自然環境

      1、位置:緯度位置:主要位于南半球,熱帶

      海陸位置;東臨大西洋

      2、地形和河流:巴西高原,亞馬孫平原,亞馬孫河

      3、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二、熱帶雨林的危機

      1、經濟價值——提供木材

      2、提供全球氣候

      3、提供新鮮空氣

      4、環境效益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

      5、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6、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

      7、熱帶雨林的保護

      三、熱帶經濟作物王國

      1、主要作物:咖啡、甘蔗、可可、劍麻

      四、民族工業的發展

      1、主要城市:里約熱內盧,圣保羅,巴西利亞

      2、人口和工業分布在東南沿海

    七年級地理澳大利亞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對氣候資料、地圖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熱帶為主的氣候。

      2、讀圖分析非洲氣溫、降水的特點,以及氣候類型對稱分布的特點。

      能力目標

      1、練習看各種氣候圖,訓練讀圖分析能力

      2、判讀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圖。了解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3、學會通過對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羅河和剛果河的水文特征。

      教學重點:

      1、氣候資料、地圖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熱帶為主的氣候。

      2、分析非洲氣溫、降水的特點,以及氣候類型對稱分布的特點。

      3、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圖。了解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教學難點:

      1、練習看各種氣候圖,訓練讀圖分析能力

      2、讀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圖。了解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等直接過渡到非洲的氣候

      二、講授新課

      讀圖6—21非洲1月平均氣溫

      1.看讀數。

      2.看分布,等溫線稀疏。

      3.看走向,大致與緯線平行,西北、東部、南部有小面積閉合曲線。用一連串的小問題引導學生讀圖分析大部分在20℃~30℃之間,北部以及10℃左右。

      學生根據以前所學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讀圖分析

      讀圖6—22非洲7月平均氣溫

      1.看讀數。

      2.看分布,等溫線稀疏,比1月時密集。

      3.看走向,大致與緯線平行,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區為明顯的'閉合曲線,是非洲的炎熱中心。

      通過這兩幅圖可以總結,非洲無論冬夏氣溫總在0℃以上,且非洲絕大部分地區無論冬夏在20℃以上,說明非洲是“熱帶大陸”并試著分析其中原因。

      三、讀圖6—23非洲年降水量

      1.看讀數,小于200㎜,到大于20㎜的地區都有分布。

      2.看分布,等降水量線密集,差異顯著。

      3.看走向,北部地區大致與緯線平行,中部、南部沿海地區大致與海岸線平行。

      四、讀圖6—24非洲氣候類型

      1.看類型,非洲的氣候類型很少,除高山氣候外都是熱帶氣候類型

      2.看典型,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在各大洲中最大;非洲的熱帶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積在各大洲中面積最大;非洲剛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熱帶雨林區之一。

      3.看分布,氣候類型呈帶狀分布,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

      五、氣候、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

      指導學生讀圖歸納

      讀圖6—25完成題目要求學生讀圖分析

      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練習讀圖分析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圖分析。

      1.乞立馬扎羅山位于赤道附近,為什么山頂卻終年被積雪覆蓋,成為“赤道雪峰”乞力馬扎羅山以5895米的海拔為非洲的最高峰。

      2.說說從山下至山頂自然景觀發生了哪些變化?訓練讀圖分析能力。

      根據上學期所學的知識總結原因(而海拔每增高100米氣溫下降℃。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也就使得非洲的河流作用顯著。

      讀圖6—26尼羅河和剛果河

      1.說出尼羅河和剛果河的流向,比一比哪一條河的支流更多。

      2.尼羅河和剛果河的干流各流經哪些氣候區?想一想,哪條河的水量較小、水位季節變化大?

      3.找出尼羅河的兩個源頭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結合圖6—24,看看他們分別位于哪個氣候區。你能解釋歷史上尼羅河定期泛濫的原因嗎?

      4.尼羅河與剛果河在流經山區時,形成一系列峽谷,多險灘瀑布。所以,尼羅河與剛果河的水利資源都很豐富。請問這種推斷是不是正確?

    【七年級地理澳大利亞教案】相關文章:

    地理澳大利亞教案11-09

    七年級地理教案11-05

    七年級地理教案08-23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01-20

    七年級地理教案11-09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12-06

    七年級地理教案《法國》04-23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06-08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1-1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观看免费网站看v片 | 网站不卡在线观看资源精品 | 亚洲欧美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美女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另类婷婷久久 | 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