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教案經典[3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音樂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音樂教案1
教學安排
本單元可以安排為2課時。第一課時可安排“音樂故事”和“欣賞”兩項內容,第二課時為“唱歌”和“音樂情景劇”。
在這個單元里,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為開端,拉開了中國古代“人與音樂”的神秘面紗。隨后出現的《陽關三疊》《楚商》《秦王破陣樂》等或揭示了華夏古韻中音樂與詩歌、舞蹈緊密結合的特征,或展示了古代雄渾古樸的樂風。在教學時,教師應對不同材料進行細致分析,合理編排課堂教學環節。
本單元可以按教學計劃建議表中所提示的安排分兩課時完成。
第三單元第一課
教學內容:
1.講音樂故事,欣賞古琴曲《流水》。
2.學習歌曲《陽關三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并能復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樂內涵,認識古琴的音色。
3.學會演唱歌曲《陽關三疊》,并能夠感受和表現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學過程:
(一)講音樂故事
1.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古代有關知音的故事嗎?
2.請學生講故事,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一些關鍵詞。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師適當補充。(如果學生不了解,由教師講故事。)
3.問:同學們,知音的故事對你有什么觸動?
學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間的友情,這為下面學唱歌曲《陽關三疊》做了鋪墊。學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樂溝通人與人之間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現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應予以鼓勵。
4.聽古琴曲《流水》
這項教學內容也可以先安排聽古琴曲《流水》,后講故事。也可以由教師在古琴曲《流水》的音樂聲中講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賞。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自主領會音樂的文化內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可以安排學生先欣賞歌曲《陽關三疊》;也可以先安排學生朗誦詩句,教師彈奏作為背景音樂。
2.讓學生跟隨錄音學唱。
3.請學生分析歌曲在調式、節奏、音程等方面的特點。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較為平緩,音與音之間多為鄰音,節奏上先長后短等。應注意使學生總結出這些特點對歌曲情感表達的作用。
4.教師輔導學生學會這首歌。全班集體演唱。
5.可以讓部分基礎好的學生吹豎笛為其他同學的演唱伴奏,并為下節課的音樂情景劇做鋪墊。
6.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讓學生相互評判在歌曲意境、詞曲準確性上的得與失。
總結并布置下節課的內容。
第三單元第二課
教學內容:
1.編排并表演音樂情景劇。
2.欣賞《楚商》《秦王破陣樂》
教學目標:
1.組織和引導學生根據上節課學習過的歌曲《陽關三疊》編排并表演音樂情景劇。發揮學生自主創造的能力。
2.能夠在音樂情景劇中將舞蹈、器樂演奏(吹豎笛)、吟詩等相關藝術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表現的能力。
3.通過欣賞,使學生了解以編鐘、樂舞等為代表的我國古代輝煌的音樂成就。引導學生將各門學科(如歷史、語文等)的相關知識綜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概念。
4.了解編鐘的音色特點及其在古代音樂文化中的.作用。
5.了解大型樂舞在古代音樂文化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陽關三疊》
采用齊唱、接唱、小組唱等方式復習歌曲《陽關三疊》。
(二)創編音樂情景劇
1.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創編音樂情景劇“送友人”。可以引導學生先討論角色、劇情,然后進行劇本和臺詞創編,最后分角色表演。
2.教科書中有角色和劇情的簡單提示,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參考提示時不必拘泥于課本,可以自主創新;應鼓勵別出心裁的設計方案和表演。
3.對于人數較多的教學班,教師也可以從班級中選出幾位“演員”表演給大家看。對學生觀眾可以做簡單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學在周圍做楊柳搖擺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學吹豎笛或演演奏其他擅長的樂器作為聲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學哼鳴《陽關三疊》的旋律營造某種氛圍……
(三)欣賞
《楚商》《秦王破陣樂》
1.問:聽賞《楚商》和《秦王破陣樂》,你們會有怎樣的感受?請用精練的詞語描述你的感受。
2.播放錄音。
3.教師將學生回答的詞語寫在黑板上,并總結這兩首作品所展現出來的古代音樂風格──凝重、莊嚴、神圣、清虛等。
4.討論:是什么原因使這兩首作品的音響不同于今天我們所聽的音樂?
答案可能會涉及樂器的音色、生活環境、音樂的作用等。
(四)總結
教師自己總結(或引導學生總結)本課的學習內容、學習效果等。
初中音樂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音樂材料、音響,初步認識常見的電聲樂器及其音色特征。
2.感受與鑒賞電子琴、電聲樂隊所演奏的樂曲,擴大藝術視野。
3.體驗歌曲《橄欖樹》所表達的基本情感并學會演唱歌曲。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課前播放樂曲:電聲樂隊演奏的器樂曲《致愛麗絲》。
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為導入新課做好準備。
2.介紹電子音樂的發展。
師:現在是電子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子設備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音樂創作和表演領域。那么,人們是如何運用這些電子設備制作電子音樂的?電子音樂又是如何發展的?上節課布置同學們回去查找資料,現在就請同學們來說說查找的結果。
生1:大約在70年前,美國人約翰·凱奇利用電子管振蕩器和留聲機進行音樂創作。
生2:法國人皮埃爾利用磁帶錄音機通過改變磁帶速度、顛倒方向、隨機剪輯、多軌錄音等方法制作一種合成的音樂——具體音樂。
生3:德國人艾默爾特利用電子合成器制作電子音樂。
生4:隨著計算機的發明,人們又利用計算機制作電腦音樂。
師:同學們知道得真多,電子音樂就是這么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創作電子音樂的電聲樂器。
二、介紹電聲樂器。
多媒體顯示各種樂器的圖像和聲音并做相應的介紹。
電子琴:電子樂器。用電子元件來發聲,能模仿各種各樣的聲音,并帶有多種自動功能。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現代電子琴也能與電腦連接,將音樂和樂譜合二為一,既能打印出樂譜,也能自動演奏音樂。
電聲吉他:電子樂器。現代流行音樂中經常使用的撥弦樂器。
電聲貝司:電子樂器。現代流行音樂中經常使用的低音撥弦樂器。
爵士鼓:爵士鼓不是電聲樂器,但它是電聲樂隊中起重要作用的打擊樂器。加世紀初,由美國新奧爾良的一種黑人爵士音樂中用的鼓演變而來。
電子鼓:電子樂器。用電子技術來模仿各種鼓聲的打擊樂器。
這一層次通過多媒體介紹電聲樂器,讓學生對平時接觸較少的電聲吉他、電聲貝司、電子鼓有了更直觀的了解。
三、欣賞電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
師:在這些電聲樂器中,電子琴以它的豐富音色、變化多端的自動伴奏系統列居首位。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電子琴獨奏曲《西班牙斗牛舞》,在欣賞的同時,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四個問題。
多媒體顯示:
①斗牛是哪一個國家獨特的民俗活動?
②這首樂曲表現了什么樣的斗牛場面?
③有幾種節奏型(伴奏音型)?
④音色以弦樂還是管樂為主?
師生一起完整欣賞電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聽的'時候暗示學生邊聽邊拍節奏。
四、欣賞《絲綢之路》。
1.讓學生說說所了解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師: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猜一個謎語,看老師描述的是一條什么路——這條路是從我國陜西渭河流域開始,向西綿延數千里,聯結著歐、亞、非三大洲,是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增進友誼和文化交流的橋粱。
生:絲綢之路。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說說你所了解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學生回答略。)
這一層次通過學生講述張騫、玄奘等人的故事,將文學、藝術相結合,讓學生從學科滲透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識。
2.觀看絲綢之路的地理風貌。
師:我們來看一組絲綢之路的風光圖片。
教師播放絲綢之路的地理風貌片,有圖像,沒聲音。
師:看完這一組絲綢之路的風光后,假如你是一個作曲家,你準備用什么樣的音樂來表現它?
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用平時學到的知識為畫面配樂;同時,也能讓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生1:用樸實無華的旋律來表現它。
生2:用帶有濃厚中國情調的旋律來表現它。
生3:用舒緩柔美的旋律來表現它。
師:我們課本里面也有一段表現絲綢之路風光的主題音樂。請把課本翻到。大家先在下面小聲視唱一下。(教師巡回指導。)
3.視唱《絲綢之路:》主題曲。
師:現在老師完整彈一遍,同學們小聲地跟唱。
這里安排視唱是為了檢驗學生的音樂知識技能,同時也讓學生的視唱能力得到提高。
4.讓學生選擇音色、節奏、速度。
師:電子琴有很多種音色,老師試犖幾種,大家選擇一下,哪幾種最能體現《絲綢之路》的意境。學生回答略。師:那你們準備用什么樣的速度來表現它?(學生回答略。)
師:電子琴也有很多種節奏,你們聽聽哪種節奏比較合適?(學生回答略。)
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參與到音樂配器方面來,難度較大。由于時間關系沒能讓學生親自動手,也是考慮到學生對電子琴功能不熟悉,如果班級有學生學過電子琴,可以考慮讓學生親自動手。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大家都當了一回配器大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日本電子音樂大師喜多郎如何為它配樂的。
5。欣賞電子合成器演奏的《絲綢之路》音樂。(有圖像,有聲音。)
五、學唱歌曲《橄欖樹》。
師:電聲樂隊既可獨立演奏各種各樣的樂曲,也常常為歌曲伴奏。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電聲樂隊伴奏的歌曲《橄欖樹》。
1.播放電聲樂隊伴奏的歌曲《橄欖樹》,有圖像,有聲音。
2.讓學生結合歌詞,說說樂曲所表達的基本情感。
3.學生跟唱歌曲。
4.完整地演唱歌曲。
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體驗歌曲所表達的基本情感并學會演唱歌曲。
六、歸納總結,布置作業。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電聲樂器及其音色特征,懂得它能使音樂色彩更加獨特,更加豐富。課后請同學們收集用電聲樂器演奏或伴奏的錄音資料。下節課帶來和同學們交流。
用作業的形式把課堂的知識延伸開來,可以激起學生學習電子音樂的興趣,進一步鞏固本堂課學過的知識。
初中音樂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分析體驗認識等教學環節,體會作品所表現的情境,同時掌握維也納圓舞曲的風格特點。
2、學生能在欣賞和互動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體會樂曲內在的情感。
3、能試唱第一小圓舞曲主題。
4、通過創編活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創造能力及合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品所表現的溜冰時的情景,體驗維也納圓舞曲的節奏特點。
2、能深入地去理解該曲。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風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請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運動員。
2、播放圖片(申雪趙宏博)
師:有哪位同學能說出他們是什么運動員?(花樣滑冰運動員)
3、教師做簡單介紹:
他們曾在20xx年世錦賽上奪得中國在雙人滑項目上的首個世界冠軍。
4、師:花樣滑冰運動員在比賽時都會配以優美的舞曲,引出課題:《溜冰圓舞曲》
二、聆聽感受
(一)整體感受
1、讓學生欣賞申雪與趙宏博著兩位運動員對這首作品的精彩演繹。
師:請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仔細聆聽,特別注意樂曲的節奏有什么特點。
2、課件:溜冰圓舞曲溜冰視頻樂曲欣賞
3、作品介紹:作于1882年,十九世紀后半葉的'巴黎,溜冰和圓舞曲同樣風行,成為上流社交活動之一。在本曲中,作者將溜冰和圓舞曲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4、作者介紹:瓦爾德退費爾(1837—1915)
5、樂曲的節奏特點:圓舞曲(課件)
(二)分段賞析
1.序曲:
(1)提問:a.序曲部分的速度是怎樣的?(徐緩的)
b.使用了什么樂器?(圓號:銅管樂器,又稱法國號,被稱為交響樂中的樂器之王。)
C.音樂使你們想到了什么季節?(冬天)
(2)學生聽后討論并回答問題。
(3)復聽音樂。
2、第一圓舞曲:
分AB兩個主題,速度形成對比。
主題A:
(1)欣賞音樂。旋律寬廣平穩,流暢明快,使人聯想到溜冰的人們舒展優美的舞姿。
(2)請幾位同學跟旋律跳一段舞蹈。
(3)學生用“la”音隨音樂哼唱主題旋律,并仔細看譜,看能否發現譜中的弧線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4)連音線:
分圓滑線和延音線
A.圓滑線:是用于(一般是兩個以上)相同或不同音高的音符之上,表示要唱得圓滑。
B.延音線:是連于兩個或多個音高相同的音符之間的連音線,功能是延長這個音,唱法則按節拍唱完即可。
(4)教師范唱主題A旋律。
(5)學生跟唱旋律。
(6)讓學生用小打擊樂伴奏演唱旋律。
主題B:運用了八分音符,并強調其節奏,使樂曲充滿了輕快活潑的情緒。
(1)欣賞主題B音樂
(2)讓學生隨音樂輕聲哼唱旋律,并與主題A對比。
3、第二圓舞曲:
主題A:表現溜冰中矯健的騰空動作,樂曲情緒歡快而有力,有聲有色的描繪了溜冰場上溜冰者灑脫的姿態。
主題B:出現急速的音樂片段,輕松而詼諧,仿佛腰上系著鈴鐺的溜冰者在冰上表演滑稽的舞蹈動作。
4、第三圓舞曲
主題A:主要由弦樂奏出與第一小圓舞曲同樣舒展平穩、流暢悠閑的特點。
主題B:輕松活潑,與主題A形成生動的情緒對比。
5、第四圓舞曲:
由整個樂隊奏出如同微風般柔和輕盈,委婉甜美的旋律,后面還有一段表現運動員在冰上做出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動作和華彩樂段。
6、結尾
歡樂的華彩段落之后,音樂進入結尾部分,再現第一小圓舞曲與第三小圓舞曲,并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7、作品結構圖:
序奏+四小圓舞曲+再現+尾聲
||||
(美麗的冬景)(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一小、三小)(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三)《藍色的探戈》
1、了解探戈:先讓學生說說他們自己了解的探戈,然后教師簡介:探戈是十九世紀末,發源于阿根廷的一種民間舞蹈,20世紀初,發展為一種社交舞蹈,其舞蹈音樂逐步形成一種音樂體裁。探戈含有混融文化的特色,在其發展過程中既受到拉丁美洲音樂文化的影響,也接受了歐洲、非洲音樂文化的影響并形成不同風格。
2、作者簡介:安德森(1908——1975)美國作曲家、指揮家。畢業于哈拂大學,獲碩士學位。1935年起在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任作曲。由于擅長寫作較嚴肅的輕音樂樂曲,被人們稱為“半古典音樂作曲家”。其代表作品有:《打字機》、《藍色的探戈》、《撥奏爵士樂》等。
3、《藍色的探戈》
1)、聆聽《藍色的探戈》,感受樂曲主題。
如果你感受到樂曲中旋律主題發生變化請舉手?(師生討論得出結論:樂曲有三個主題。)聽老師唱三個旋律主題,聽辨是否有相似的主題?(師生討論得出結論:樂曲可分兩段)
2)、復聽全曲
a)感受樂曲出現幾種探戈節奏?
b)教師總結
歐洲即西班牙風格的典型節奏:
拉丁美洲即阿根廷風格的'典型節奏:
c)敲擊這兩種節奏感受其不同風格
3)、分段欣賞
a)聆聽主題A運用哪種風格節奏?音樂情緒如何?這一主題使用了歐洲風格節奏,這種節奏帶有明顯的推動力量,這段音樂的情緒頗為活潑。
b)復聽主題A,跟音樂打節奏。
c)聆聽主題B運用哪種風格節奏?音樂情緒如何?這一主題使用拉丁美洲風格節奏與主題A形成明顯對比,這個主題的旋律節奏寬廣,因而造成一種飄逸、悠遠、幸福、歡樂的音樂情緒。
這一主題包括了兩個頗為近似的旋律,好像后者是前者的變化發展。
d)復聽主題B,跟音樂打節奏。
4、總結探戈的音樂特點
探戈的旋律多為二拍子或四拍子,中速,其舞蹈節奏以切分節奏為主要特點。歐洲風格的探戈節奏比較輕快、活潑,富有動感;而拉丁美洲風格的探戈節奏則顯得更優雅、舒展。
三、音樂創編:
1、讓學生分成幾組,分別為第一小圓舞曲旋律創編歌詞。例:冬天來了,雪花飛舞,優美的身姿舞動起來。
2、.選學生展示創編成果,可用小擊打樂器配合演唱。
3、選出最佳歌詞,師生一同隨音樂演唱。
四、課堂小結:
冬天雖然寒冷,但我們的作曲家卻能去充分挖掘冬天帶給我們的快樂,如我們可以滑雪,打雪戰,還可以去溜冰,希望我們的每位同學都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讓自己過得快樂,充實并有意義。
【初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音樂教案07-01
初中音樂教案04-02
初中音樂教學教案06-09
初中音樂教案優秀11-15
初中《小放牛》音樂教案11-22
初中音樂教學教案01-12
初中音樂教案模板12-11
【精】初中音樂教案11-27
【推薦】初中音樂教案11-26
初中音樂教案《小草》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