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1-11 08:58:41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優】語文教案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優】語文教案6篇

    語文教案 篇1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徐斌的>總結:剛才我們進行了條件的整理,可以把題目中找到的已知條件摘錄下來,也可以畫線段圖。如果用列表的方法,先把已知條件這樣整理。

      教師>試題中兩個表格的異同)

      師:其實,列表時根據需要,也可以把問題填進去。

      評析:在嘗試解決問題這一環節中,徐老師再次選擇了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件,不斷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善于開發和利用學生這一潛在的課程資源,不斷豐富他們的數學認識與體驗。同時,為了加深學生對于列表方法的理解,徐老師沒有強調列表的重要性,而是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加強了知識之間的比較,使學生在摘錄信息,制表、列式計算的過程中,在靜態的思考中,學會合理選擇信息,處理有效信息,最終使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列表法的優越性。

      三、解決問題,拓展應用

      師: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列表或用箭頭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出示書上65頁)

      學校圖書室的桌子上放著一摞摞的字典,請你仔細觀察他們的對話,你能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嗎?你可以用列表法或者用箭頭表示的方法來整理,解決這兩個問題。

      師:你覺得圖中哪些信息是已經直接告訴我們的?看這個圖時,要特別注意些什么?有的同學還不知哪里入手,誰來當個老師提醒提醒大家。

      生:有一個本數是需要自己數出來的。

      師:是哪一個?(左邊的)對,這個條件是隱藏的,先要找到。

      學生繼續練習。

      師:講評學生作業。讓學生說出每一步求什么?(學生作業中出現了列表和用箭頭的表示方法。教師逐一講評)

      (1)168÷6=28(毫米) 420÷28=15(本) 28×18=504(毫米)

      (2)168毫米→6本 420毫米→?本 ?毫米→28本

      師:解決這兩個問題時,都是先求什么?你覺得用這種方法解題,感覺怎么樣?

      生:很清晰,列表后,一看就知道接下去求什么。

      師:生活中經常用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像一開始我們播放的錄音。下課后,同桌可以商量什么時候用列表方法比較簡單些。

      (機動練習)

      評析: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學習心境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活躍,才思敏捷,可以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教師積極的情感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問題意識。最后一個環節計算一摞字典的高度,讓學生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他們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與課始呼應,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活動的興趣,另一方面,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發展自己的個性。

      總評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徐老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貼近了學生的生活實際,使枯燥的解決問題策略變得生動、有趣、易懂。課始,請學生觀察情景圖,描述問題與條件,加深了學生對事情發生、發展的了解,使學生真正走進具體的情景中,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課中,教師非常重視與學生的交流,積極引導,合理調控,設計了以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為主線的一系列活動。其間,徐老師不是靠語言的描述來突出教學重點,而是不著痕跡地讓他們不斷嘗試、觀察、比較,進而體會用列表法整理實際問題所提供信息的重要性。由此說明教師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充分的心理自由度,使學生一直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課末,老師又將生活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真正學以致用。

      綜觀整堂課,學生不僅學會了合理地摘錄信息,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觀點,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認真傾聽別人的觀點,相互接納、合作、交流,并不斷反思自己和別人的想法,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課堂的生活氣息。短短40分鐘,真正是教學“無痕”,精彩“有痕”!(作者為江蘇省張家港市沙洲小學副校長)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只梅花鹿一只金絲猴都覺得自己的本領大,通過一次比賽,他們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學目的:

      一、知道金絲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過程,就是認識合作很重要的過程,懂得合作的必要性。

      二、學會本課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學寫7個字。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目標:通過初讀課文,知道金絲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過程;在詳細解讀中深入感悟,合作的必要性,并在讀文中隨文識字,認識新字詞。

      第二課時學習目標:鞏固生字與新詞,學會書寫。分配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更深入體會合作精神的可貴與必要。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1、出示梅花鹿、金絲猴、小貓、公雞的圖片,逐個認識。

      2、說說這些動物都會什么?

      梅花鹿會(),金絲猴會(),小貓會(),公雞會()。

      3、老師:這些動物的'本領可真不小。其中梅花鹿和金絲猴都覺得自己的本領大,于是它們就進行了一場比賽。

      4、板書課題:比本領

      二、初讀課文

      1、提出初讀課文的要求:

      (1)把穩重生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

      (2)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3)思考:比本領的最后的結果怎樣?

      2、按以上要求進行初讀,師巡視。

      3、檢查讀書情況:

      (1)出示生字卡(摘蘋果做成的)認生字。

      (2)小組接龍讀課文,糾正朗讀中的錯誤。

      (3)大家說說比本領最后的結果怎樣呢?

      三、讀中感悟,深入體會。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默讀第一段,并畫出梅花鹿和金絲猴的想法。

      (2)學生匯報:“梅花鹿想……”“金絲猴想……”

      2、老師:那真象它們想的那樣嗎?

      (1)同桌共同學習第二段,并討論討論:它們摘到果子了嗎?為什么摘不到?

      (2)學生匯報:“沒有。”“梅花鹿雖然跑得快,但是果樹太高摘不到。”

      “金絲猴雖然會爬樹,可它過不了河。”

      3、學習第三、四段。

      (1)老師范讀第三段。

      (2)聽了大象的話它們怎么想?怎么做呢?請生說說。

      (3)學生討論發言。

      (4)讀一讀,第四段。

      四、深入感悟課文思想。

      (1)出示句子指名讀:

      A 它倆一下子明白了。

      B 梅花鹿和金絲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2)考:它倆明白了什么?為什么笑了?

      (3)學生匯報……

      (4)老師小結……

      五、課后思考題:

      1、什么叫合作?舉身邊的例子說說。

      2、試著寫一寫自己和同伴合作完成的一件事。

      課后反思:

      上完這一課,本人通過反思,看到了這一課的成功點與不足之處。

      首先要肯定的是,本課的學習任務基本完成了。在教學過程中,導入課題時的設計,本人還是較為滿意的。我認為學生一開始的學習興趣真正被調動了。再者,學習生字時,采用摘蘋果認生字活動,學生興致極高。在學習整體課文時,孩子們都能積極參與、踴躍發言表達自己對課文理解的觀點。看到孩子們的表現,本人隱隱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但是,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弱點,在教學中,過與教帶,不夠放開。今后還得注意把新課標的理論要求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來。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17個字,會寫10個字、重點會寫“季、忙、苦”等漢字、

      2、準確、熟練地朗讀課文,讀出節奏感,背誦課文、

      3、認識農作物,了解農事,培養尊重勞動人民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17個字,會寫10個字、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認識農作物,了解農事,尊重勞動人民、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農事圖片,欣賞、

      2、也許你領略過農家的清新風光,也許你見過農家的辛勤勞作,但是,你知道農家一年四季的農事嗎?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田家四季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聽范讀,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自由讀課文,認讀生字、把畫出來的生字,小組研究一下、

      三、讀認生字:

      1、出示詞語,檢查朗讀情況、共分兩組、自讀,輪讀、

      2、小組學習、

      (1)組長檢查生字讀音、

      (2)交流識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筆畫”、“形近字對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減筆畫”等識字方法的運用、

      (3)接讀課文、

      3、檢查小組學習情況、

      課件出示生字、詞語、

      四季 蝴蝶 麥苗 桑葉 化肥 農民

      回歸 穿戴 谷子 米粒 雖然 辛苦

      去掉拼音朗讀、齊讀、開火車讀、

      4、以生字“季、粒”為例,分別說一說漢字的結構,說一說它們的組成部分、給它們組詞、

      四、合作探究:

      課件出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學習、出示題目:

      1、課文中提到了哪些農作物?

      2、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些作物的?

      學生分組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五、學寫生字:

      1、課件出示“季、吹、肥……”等9個生字、

      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認字,說說哪些字是自己已經認識的,是從什么渠道或通過什么方法認識的、

      2、打開“優教學生字”,逐個學習,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書空,注意筆順、

      3、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季、吹、肥……”等生字、

      (2)觀察字的結構,說說書寫注意點,以及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范寫,引導學生再次邊觀察邊書空,注意筆順、重點講解“季”上面是禾,不是木,“吹”左窄右寬,“辛”“丨”占中線,“苦”橫占中線等、

      (4)學生在田字格里仿寫,教師提醒寫字姿勢、

      4、鞏固生字:抄寫今天學的生字、

      六、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試著背誦課文、

      2、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課件出示詞語、

      春季 化肥 連忙 愛戴 辛苦 吹風 農事 歸來 過年

      (1)指名開火車領讀詞語

      (2)齊讀

      (3)選擇最喜歡的一個詞語說一句話

      2、聽寫詞語

      二、理解表達:

      1、認識農作物

      (1)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么農作物?課文怎樣描寫的?

      春季里,春風吹,花開草長蝴蝶飛、麥苗兒多嫩,桑葉兒正肥、想象畫面,感受美好的春光

      (2)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么農作物?課文怎樣描寫的?

      夏季里,農事忙,采了蠶桑又插秧、早起勤耕作,歸來戴月光

      用四字詞語概括這句話、披星戴月:是指身披星星,頭頂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3)課件出示圖片:

      秋季里,稻上場,谷像黃金粒粒香,身上雖辛苦,心里喜洋洋、

      你還知道ABB式的詞語嗎?

      預設:笑呵呵、美滋滋、樂呵呵、喜盈盈等、

      (4)課件出示:

      冬季里,雪初晴,新制棉衣暖又輕,一年農事了,大家笑盈盈、

      “了”怎么讀?什么意思?學習多音字“了”、

      2、比一比、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的比賽,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三、拓展延伸:

      1、讀一讀,記一記

      播種 插秧 耕田 采桑

      除草 割麥 打谷 積肥

      2、播放音樂《四季童謠》,一年四季,你最喜歡什么季節?為什么?你能仿照課文的.格式寫一寫嗎?

      四、學寫生字:

      1、課件出示生字、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認字,說說哪些字是自己已經認識的,是從什么渠道或通過什么方法認識的、

      2、打開“優教學生字”,逐個學習,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書空,注意筆順、

      3、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生字、

      (2)觀察字的結構,說說書寫注意點,以及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范寫,引導學生再次邊觀察邊書空,注意筆順、

      (4)學生在田字格里仿寫,教師提醒寫字姿勢、

      4、鞏固生字:抄寫今天學的生字、

      五、鞏固練習:打開“基礎訓練-《田家四季歌》”,一起來闖關吧!

      板書設計: 田家四季歌

      春--風 花 草 麥苗 桑葉

      夏--采桑 插秧 勤耕作

      秋--稻 谷 喜洋洋

      冬--雪 棉衣 笑盈盈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課本第七冊第21課《鸕鶿》是一篇語言優美,情景交融,適宜于學生朗讀和背誦的課文。它描繪了一幅鸕鶿捕魚圖:在幽靜的環境里,漁人指揮鸕鶿出沒在湖面捕魚。

      二、教學目標

      本文的教學目標有四個: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和漁民捕魚的樂趣。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理解5個新詞語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復”造句。3、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4、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三、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和漁民捕魚的樂趣。

      教學難點:

      理解湖面從平靜-躍動-平靜的過程及鸕鶿捕魚的關系。

      四、教學設計

      (一)、多媒體展示鸕鶿,簡介鸕鶿,揭示課題。

      (二)、指導自讀。

      1、那么漁人是怎么用鸕鶿捕魚的呢?請同學們自由的讀讀課文。

      2、檢查交流:讀了課文,你了解了什么?

      (三)、默讀課文。

      1、一面讀一面想,鸕鶿捕魚和湖面的變化有什么關系?并填表。

      湖面的變化

      鸕鶿的活動

      漁人的活動

      2、檢查交流,現在你們有什么新的收獲?

      3、那么課文哪些部分寫捕魚前的情景?哪些部分寫捕魚時?哪些部分寫捕魚后?

      (四)、再讀課文。

      1、現在請同學們再來讀讀課文,看看你最喜歡課文哪個部分,把這個部分多讀幾遍,努力讀得精彩些。

      2、現在請同學們來讀讀你所喜歡的課文段落。

      (五)、研讀課文。

      第一段

      (1)誰也喜歡這一自然段?

      (2)好!其他同學邊聽邊觀察圖畫,我請一個同學來根據課文內容帶領同學們看圖。

      (3)還有誰也喜歡這一自然段?那我們這些喜歡的同學一起來讀。

      (4)那同學們為什么喜歡這一段?

      (5)你們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

      “悠然”是什么意思?

      (6)夕陽斜照,水平如鏡,多美的田園風光啊!讓我們通過朗讀再一次來感受這分寧靜、這分溫馨。

      第二段

      (1)教師也很喜歡這部分內容,你們同意讓老師來讀讀這段內容嗎?我在讀的時候,你們可以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當時的情景。

      (2)剛才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3)書上是怎么寫的?誰來讀讀。

      1、辨析“一抹”,體會內涵意。

      (1)這些列隊的士兵在等待一個怎樣的命令?這個命令是怎樣的?

      (2)“一抹”是什么意思?“抹”還可以換成哪些詞?

      (3)課文為什么要用“一抹”?你覺得用“一抹”好在哪里?

      (4)四人一組合作研究“課文為什么用‘一抹’”。

      (5)交流研讀成果:

      2、研讀“一抹”,領略捕魚樂。

      (1)同學們對“一抹”的研究真是精彩,但老師相信好戲還在后頭,你想漁人這“輕輕一抹”,會抹出些什么?請同學們讀課文第2至第4自然段,同桌討論研究。

      (2)同桌合作學習第2至第4自然段,研讀“會抹出些什么。”

      (3)交流研讀成果:

      (4)交流:

      (5)真了不起,同學們對漁人這“輕輕一抹”的研究成果真多,如此豐富地體會到漁人捕魚的忙碌和喜悅。讓我們也一起來享受這種快樂,請大家一起讀2至4自然段。

      第三段

      1“岸上炊煙四起,裊裊地升上天空。漁人不再趕鸕鶿下水捕魚了……”,這時湖面又(生接:漸漸恢復了平靜)。

      2。是啊,湖面又恢復了平靜。(教師出示課件:捕魚后湖面平靜圖。并在圖上映出“湖面又恢復了平靜”,其中恢復為不同色。)

      3。為什么要用“恢復”?對,湖面原來是平靜的,現在又像原來那樣平靜了,所以可以用上“恢復”。在哪些情況下我們可以用上“恢復”?(師邊說邊整理板書)

      4。但請再研究一下,這時的靜與原先的靜是不是完全一樣?(師在兩個“靜”間連線并設問)這時的靜是怎樣的靜?

      5。你能把這種忙碌之后的洋溢著幸福的靜的感覺讀出來嗎?

      6。師生品讀第5至第7自然段。

      (六)、小結

      五、教學新理念運用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四年級的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完成初步感知課文,認識生字詞,理清課文脈絡,這里教師只要作適當點撥就可以了,要勇于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理解湖面從平靜-躍動-平靜的過程及鸕鶿捕魚的關系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我們可以列一個表格來幫助學生理解。豎著看表格三行,可以看出文章的結構,作者按事情的先后,分三段記敘漁人用鸕鶿捕魚的經過,把表格縱橫聯系起來,就可以初步理解湖面從平靜-躍動-平靜的過程及鸕鶿捕魚的關系了。開始,小湖水平如鏡,鸕鶿站在船舷上,漁人悠然地吸著煙。后來,漁人趕鸕鶿下湖捕魚,小湖一片歡騰。再后來,漁人讓鸕鶿停下來,喂完才回去,小湖恢復了平靜。

      課文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和漁民捕魚的樂趣。閱讀教學就應以讀為本。全國小語研究會理事長崔巒教師說過:“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新課標在目標定位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鸕鶿》這篇課文景美、境美、情美,在教學中我覺得更應重視對學生的誦讀訓練。通過各種方式的反復誦讀,較好地感受和領悟到文中那物靜人寧的靜態美和魚躍人歡的動態美。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地讓學生讀,讀他們自己喜歡的段落。因為是學生自己喜歡的,自己選的,讀起來也更投入。我們可以請喜歡同一段的小朋友一起站起來讀一讀,然后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一段,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談。如《鸕鶿》這一段可指導學生在想象中讀,讀語言文字,想象小湖水平如鏡,鸕鶿站在船舷上,漁人悠然地吸著煙的畫面。可以在思考中讀,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反復讀。還可以指導學生在感受中讀。“夕陽斜照,水平如鏡,多美的田園風光啊!”讓我們通過朗誦再一次來感受這份寧靜、這分溫馨。通過這一系列地朗讀訓練,第一段的背誦就水到渠成了。課文教學的第四個目標就不難完成的。這里我覺得應特別重視的是通過誦讀感悟來品美麗意境。《鸕鶿》一文中捕魚前的靜和捕魚后的靜并不是完全一樣的,這兩種靜雖然相似,但不是簡單的重復。俗語說:“境由心造”,捕魚前的靜主要是一種賦予了人內心感受和情感體驗的美。這種意境與心境只有通過投入地誦讀和研究學生在課堂上才能感受和意會到。有了這種感悟后再讓學生把這種忙碌之后洋溢著幸福的靜的感覺讀出來。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這是《鸕鶿》一文的第3個教學目標。完成這個教學目標,我積極倡導學生開展探究性閱讀。這樣能較好地體現“自主研讀,享受課堂”的教學理念,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性學習并不意味著放手讓學生漫無邊際地隨意學習,而是應由師生合作建立宜精不宜多的富有探究價值的專題。《鸕鶿》一文中的“一抺”可謂牽一發而動全文,課文內容是高度聚集在這“一抺”一詞上的。所以在教學中可以以“一抺”為切入口,幫助學生確立三個探究專題:(1)為什么用“一抺”?(2)抺出了什么?(3)捕魚后的靜是一種怎么樣的靜?而后保證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與發現。這樣確立研讀專題引導自主探究,使教學走出教師繁瑣提問,學生被動應答,主體的主動性失落的局面。

    語文教案 篇5

      設計理念:

      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根據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力提倡綜合性學習這一理念,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時,立足于學生自己體會感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只作適當點撥引導。讓學生在開放自主、歡快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激發欣賞情趣,調動體驗與感悟,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了解西湖美麗的自然景觀,體會西湖擁有人間仙境明珠稱謂的獨特內涵。

      (二)情感目標: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引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背誦自己喜歡的詞句或段落,積累語言,提高文字欣賞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

      1.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西湖優美的風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初步感知運用打比方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嘗試用比喻詞說句子。

      教學準備

      1、課件設計。

      2、課前要求學生查找與西湖有關的資料、及圖片,并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收訂和處理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調動積累,激趣揭題

      1、(出示幻燈片)同學們一定都看到了上面這句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出示句子)蘇杭指哪里,你知道嗎?(板書:杭州 杭是生字,跟讀)。

      2、你覺得天堂是什么樣的地方?而西湖(板書:西湖),就是鑲嵌在天堂杭州的一顆明珠。

      3、天堂是非常神秘、令人向往的、像仙境一樣美好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就說明蘇州、杭州像天堂一樣美。你知道嗎,杭州向來就有人間天堂的美稱。(出示文字)指名讀,齊讀。這句話中還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嗎?(理解:素有選擇詞義)

      4、你去過杭州嗎?杭州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點是哪里呢?(板書課題)西湖給你留下了哪些美的印象?(和學生多聊一聊)

      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出示文字)

      5、齊讀,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不理解的地方嗎?(鑲嵌結合生活中媽媽的戒指理解)

      (先讓去過杭州的學生說說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點,聊一聊對西湖的印象,激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也讓沒去過西湖的同學對那里產生了想了解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圖文結合,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為什么說西湖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呢?下面請大家跟隨老師的攝像圖片去游覽一下西湖,好嗎?請大家一邊看一邊聽課文錄音,等會兒請大家來說說看過之后的感受。(播放幻燈片,同時播放課文錄音)

      2、生談感受。

      (通過幻燈片的放映,課文的配音朗讀,讓學生游覽西湖,感受西湖的`美,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有了較真切的感受,也更加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激情。)

      3、小朋友都聽得很認真。有些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來讀了,那就讀吧,讀的時候要做到: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⑵、碰到生字組成的詞語多讀幾遍,并想想他們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可以輕輕用鉛筆打個問號;(3)讀完后標好小節。

      4、檢查自學效果:現在,老師想聽聽你們讀得怎么樣。

      (1)出示詞語(帶拼音):誰來讀讀這些詞語?(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重點讀準后鼻音、翹舌音)

      素有 連綿起伏 淡 猶如格外

      漂浮 掩映 一般 令人心曠神怡 夜幕初垂

      ①重點指導:前鼻音:綿、淡、掩、般翹舌音:初 后鼻音:令

      ②去掉拼音讀。

      5、了解大意:小朋友都很聰明。現在請4個小朋友來讀課文,邊讀(聽)邊想:文中描寫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板書:山巒 湖水湖堤 小島華燈 )

      6、教師描述引讀,初步學習第1節:西湖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平靜,碧波蕩漾,倒映著柳絲飄逸的湖堤,黛綠的小島,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們常說

      (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齊讀。

      ①學習生字素,理解素有的意思:

      字典上共有 種解釋:abc這里選第種。

      ②第1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過渡:為什么西湖會被稱為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呢?下節課再學習。

      三、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換一換:綿棉 猶優、憂 浮乳 掩淹

      加一加:令鈴、嶺、冷、領

      2、如何把字寫漂亮?

      重點提醒:掩:左窄右寬,大要舒展,蓋住電;

      般:注意舟的筆順;右上部分不要寫成幾;

      初:左右部分的起筆一樣高。

      四、作業:

      1、鋼筆生字描紅。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過渡導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板書: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的秀麗,不僅表現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現在環抱她的群山,不論從哪個角度來遠眺、近詳,西湖總是那樣的秀麗,令人流連忘返。現在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西湖風光吧。看,遠處就是西湖!

      1、出示西湖的圖片。

      (1)眼前的西湖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柳絲輕拂的圖片)(學生自由說)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電腦出示西湖青山綠水的畫面(自由讀第二段)

      思考:你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看到了什么?自由讀書

      A:你覺得這山怎樣?(板書: 山巒)從哪里體現出來的?(引導理解:層層疊疊,讀一讀、連綿起伏、)這連綿起伏的山顏色也很有層次,(看圖引說,這山綠,--有濃--有淡:讓我們看了感覺就像一幅優美-----)

      (那你能把這優美的景色讀出來嗎?自己讀,指名,齊讀。)通過你的朗讀,真的使我看見了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B:你還看到了什么?(板書:湖水)讀讀描寫西湖水美的句子。你覺得水怎樣?美在哪里?

      猶如可以換成好像,仿佛,碩大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把湖面看作銀鏡?

      靜靜的湖面有了這白鷗,顯得更有生趣了。你能把這兩句讀好嗎?自由試讀,邊讀邊想象西湖湖面上點點白鷗飛掠的景色。指名讀,齊讀。

      2、站在湖邊眺望,真是遠山近水皆有情。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讓我們一起把這畫面展現出來吧!(讓我們有感情地背誦第2自然段。)(你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這美麗的山水景色)

      3、過渡:是呀,正因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個比作美女西施的名字--西子湖。西湖之美,使人賞心悅目。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電腦出示畫面)

      1、課文中寫了哪些景點呢?自己讀一讀第三自然段,把你喜歡的景點多讀幾遍,想一想為什么喜歡它呢?

      2、文中寫了哪些景點呢?所有這些景點都在這綠色的鑲邊之中。(看,出示圖片,綠色鑲邊)

      你喜歡西湖中的什么景點呢?

      A:十里名湖中,蔥綠的孤山顯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顏色很美,看多么秀麗雅致的孤山啊!)小結:西湖周圍全都是蔥蔥郁郁的樹木。孤山在碧水之間,顯得格外秀美,它并不險峻,十分典雅。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它的美嗎?(指名讀)

      B: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這里的白堤和蘇堤就是為了紀念白居易和蘇軾兩位詩人。(板書:湖堤)

      似青綢綠帶的長堤在漂浮波動的水面上,有著一種動態的美(朗讀體會)

      C;湖心仙境一般。(朗讀體會)小島在樹木的遮掩下,若隱若現,十分迷人。(板書:小島)

      D:這連綿起伏的群山,水平如鏡的湖面,秀美典雅的孤山,似青綢綠帶的湖堤,樹木掩映下的小島,仿佛仙境一般。看了后我們感到十分舒暢,真是心曠神怡啊!

      你能把心曠神怡的舒暢心情讀出來嗎?讀最后一句。

      小結:你還知道哪些景點嗎?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己來介紹一下搜集到的西湖景點。(曲苑風荷柳浪聞鶯)

      3、說話練習:看到了這樣的美景,我()

      4、我們一起把第三段有感情地朗讀好嗎?

      西湖的美景使中外賓客目不暇接。每當秋高氣爽,湖面平靜如鏡,明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別有一番景象。現在,請隨我一起去游賞月下的西湖吧! (板書:夜游)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配樂范讀第四自然段。

      (1)游客們,月下的西湖美嗎?你們看到了什么?

      華燈倒映在湖中比作什么?朗讀這個比喻句。(板書:華燈)

      (2)明月東升,湖光燈光交相輝映,此時如果你伴著悠揚的琴聲(板書:琴聲)泛舟湖上,會有什么樣的感覺?指導朗讀最后一句

      2、指名讀(電腦出示畫面)

      3、看著這樣一個畫面,聽著優雅的聲音,你是否也想來做一次配音演員呢?

      4、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同學們,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詩、如畫,如夢。真像到了人間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寫到:

      齊讀第一段。

      五、總結: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六、作業

      1、背誦課文。

      2、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

      6西湖

      山巒 湖水 (遠眺)

      湖堤 小島 (近賞)

      華燈 琴聲 (夜游)

    語文教案 篇6

      知識目標:

      1、掌握課文中的字詞及相關的文學常識。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

      1、體會作者蘊含的思想感情。

      2、體會本文風趣幽默、生動形象的語言。

      情感目標:體驗生活中的童真童趣,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同能力目標)

      學習設想:課文是作者多自己童年往事的追憶,有無窮的孩童生活趣味,針對這一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細,有整體到局部,從故事內容、主題到寫作手法、語言特色進行感知、感受、感悟,讓學生勾起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從而達到情感升華。

      教學用具:電視機、多媒體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 課件展示童年情景

      2、 引入課文,板書課題

      3、 出示學習目標(課件)

      4、 作者簡介(課件)

      二、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合作探究)

      1、散讀課文 。(閱讀過程中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2、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都講了哪些童年往事?

      3、試著概括一下這一幕幕趣味盎然的童年故事,并給它們加上小標題。

      4、作者想我們展示她的童年生活,蘊含著什么思想感情?

      5、小組合作探究完成,教師抽學生匯報。

      明確:

      (2)裝扮布娃娃、初學識字、自扎小辮、和表妹比唱歌、洗地板、幫妹妹退敵、夏天度假、春天怕梅雨……

      (3)玩具風波、多彩童年、可愛玩伴、四季感受

      (4)抒發了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表達了追求自由與快樂的純真童心的贊美之情。

      三、重難點探究

      (一)對比手法的的理解

      1、本文多處運用對比,有今昔對比,有自己感受與他人態度的對比,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來,分析一下。

      2、 明確

      (1)第1段與第3段,鮮明的對比留給人不盡的深思。

      (2)第4段與第7段,作者童年生活的豐富多彩與現在的孩子生活的單調枯燥形成鮮明的`對比。

      (3)第11段與第3段,寫自己童年沒有雨鞋而在梅雨季節的痛苦狀況與今天的兒子給他買雨鞋進行“撅嘴跺腳”對比。

      (4) 第5段,剛識幾個字的我讀精裝英漢大字典的自我陶醉與行人的捂嘴而校;自己梳妝打扮覺得漂亮極了與媽媽等人的“前俯后仰”“差點背過氣去”。這里將自己的感受與旁觀者的反應對比,更突出我的稚憨可愛。

      (二)幽默生動的語言

      1、本文語調詼諧,真切地寫出了童年心情,充滿童趣,請從文中找出來。

      2、結合課本38頁練習分析。

      四、思路拓展

      1、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2、作者愛勞動的習慣是怎樣養成的?對他今后有何影響?你對此有什么想法?

      五、布置作業

      1、配套練習

      2、小作文 《童年往事》

      六、板書設計

      一、玩耍的樂趣

      二、自豪的往事

      三、可愛的玩伴

      四、四季的感受

      【教學總結】

      記敘怎樣做到生動,特別是在敘事時怎樣做到生動,這是我們時常思考的問題。我們時常說,一個好故事讓有的人一講,就變得了無趣味,沒有生動可言,這大約是不會敘事的緣故。

      我們先來讀一讀舒婷《童年絮味》中的第一段:

      “童年的玩具只有一個布娃娃,她的塑膠面具很快就損壞剝落,剩下一個光禿禿扁平的布腦袋。我只好用鉛筆、綱筆、彩筆為它整容,隨心所欲描繪鬈曲的睫毛、整齊的劉海、鮮紅的櫻桃小口。我懷中的寵物因此面目常新。我還搜遍外婆的針線篋,尋出碎布頭,做小帽子做超短裙,甚到做了一件游泳衣。我的妹妹羨慕極了,她也有一個極不成形的小布娃,為央救我也給打扮打扮,主動勤奮地給我的洋娃娃洗澡。結果我的可憐的嬌滴滴的小美人,真正成了一個濕漉漉的細糠,吊在晾衣繩上晃蕩。那幾天妹妹畏畏縮縮小老鼠一樣,我臉上自然是雷霆萬鈞。”

      這里是回憶性地敘述兒時為玩具——布娃娃“整容”的事兒。作者為了使簡單的敘述搖曳多姿,采用了兩種不同的視角:首先是從自己的視角去敘述如何地給布娃娃打扮,然后是從妹妹的視角寫妹妹求她為自己的的洋娃娃進行整容,而“主動勤奮地給我的洋娃娃洗澡。結果我的可憐的嬌滴滴的小美人,真正成了一個濕漉漉的細糠”。寫同樣的事,從兩個不同的視角寫,就讓故事豐滿起來。所以,我們敘述同樣一個事情的時候,如果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寫,那遠比只從一個角度敘述豐富得多。由此看來,敘述角度選擇是讓故事豐滿的一個很重要的手段或是技法。

      為給布娃娃“整容”是很多小姑娘所做的事兒,在這“整容”的過程里,多半反映出小姑娘的玩皮與天真,愛好與情趣,似乎也從中看出小姑娘的審美觀來。一個簡單的很差勁的布娃娃,如果小姑娘對它很鄙視,這當然也是一種情感態度,也是真實的.態度。如果僅是這樣去寫,就沒有什么趣味可言。本來,對簡單的差勁的布娃娃的鄙視,是一種常態的情感。然而,作者卻對它表現出具大的興趣與偏好,沒有嫌棄它,反而是十分地愛惜它,而且還認真地為它整容。這樣寫來,就激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我倒要看看你是如何為這布娃娃整容的。我們敘事時敘什么,從哪個方面敘述它,這是一個選材的問題。我們常說選材要新,或是從不新的材中創出新來,讀了這一段文字是或許有某些啟示的。

      要做到敘述的有味,有可讀性,當然是要靠語言了。敘述的語言是要具體生動形象的。這一段文字的語言就很有特色。“我”為布娃娃“整容”,這是相當嚴肅的事情,可是“我”做起來卻是“隨心所欲”;既是“整容”,那就是為它修飾容貌,把布娃娃打扮得相當好看,可是“隨心所欲”地把它打扮得“面目常新”,只能說布娃娃的美是符合兒時的審美趣味了。本是一種嚴肅的工作,在自己的專注態度中卻是“隨心所欲”地做著,一個“損壞剝落”的布娃娃,卻如此隨意地打扮得“面目常新”,讀起來不人不讓人覺得有味。這味從哪里來呢?來自于作者的語言使用。一般地看來,這幾個詞很有“用詞不當”之嫌,但是就是在這用詞不當中使二者形成極度的反差。本是這樣做事是很隨意的,卻用很莊重的語言,就形成了荒謬,而這種荒謬里便隱藏著詼諧的趣味。對于這一點,我們從妹妹“主動勤奮”地給洋娃洗澡,卻把它變成了“一袋濕漉漉的細糠”也可以看出來。

      使描繪語言有味,生動、具體、形象是必不可少的。你看,“我的可憐的嬌滴滴的小美人”——洋娃娃——變成了“一袋濕漉漉的細糠,吊在晾衣繩上晃蕩”,這多形象呀。而“主動勤奮”地把事做壞后的妹妹幾天都“畏畏縮縮”跟小老鼠一樣,“我”又是“雷霆萬鈞”的樣子,這又多形象呀。看來,要使描繪的語有味,非在生動、具體、形象方面下功夫不可,而這種功夫重又在語言的使用上。用反差強烈的詞語,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天地》教案08-08

    語文關懷教案03-18

    語文翠鳥教案05-02

    語文詩經教案05-3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 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爽aⅤ 亚洲图片在线视频 | 亚洲视频在线高清观看你懂得 |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按摩不卡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黄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