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小學語文教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時間:2024-01-08 07:50:29 小學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練習寫好鋼筆字。

      2、熟記成語,積累詞匯。

      教學過程:

      教學第二題:

      1、讀讀背背

      2、下面請大家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由認讀,全對的請舉手。錯了的'同學可要再接再厲啊。

      3、指名讀、齊讀、小組比賽讀,自由練讀這8個成語,讀準每個音。

      4、來把你會讀的詞語帶著大家一起讀一讀?(指名讀)

      5、開火車讀。齊讀。

      6、同桌商量這8個成語是什么意思。

      7、交流。

      8、看誰背得最快。

      指名背。齊背。同桌互背。

      教學第三題:

      1、寫好鋼筆字

      2、教師范寫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狀也不同

      3、筆筆誰的鋼筆字寫得最棒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體了解課文內容。

      3.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著精神,并能把讀后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二、教學重點:了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

      三、教學難點: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

      四、教學準備:世界地圖,地球儀,幻燈片

      五。學法指導: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六、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師:同學們,我們地球分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學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現在,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學習小組學習課文:

      1)自讀課文,邊讀邊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初步感知內容,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2)小組內交流不懂的問題,再讀課文,思考:魏格納的奇妙想法是怎樣產生的?有了這個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復述課文,并說說讀了課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課文,領悟道理

      1.指導學生觀察世界地圖,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陸突出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去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像書上說的那樣驚人的吻合。

      2.反復讀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納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陸漂移的意思;并聯系上下文,體會魏格納的這一假想是在反復地、仔細地端詳地圖上的一塊塊陸地和一條條海岸線的形狀之后才得出來的。3.讀第7自然段,要讓學生理解,魏格納發現了一個什么重要的證據,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龍既見于巴西東部,也見于非洲西南部。中龍是爬行動物,不可能飛渡重洋。中龍當時是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陸以前是連在一起的。

      三、總結課堂,遷移升華

      1.交流學習了課文,有什么感受和啟示。圍繞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么讓學生體會到: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復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

      2.學生可以繼續交流查閱到的有關大陸漂移學說的其他資料。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榆畔帳”三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詞的大意。

      4、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重點難點:

      1、感知詞的大意,懂得詩句的意思。

      2、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

      1、師:同學們,在李白的眼中,鄉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潔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兩岸的徐徐春風。那么,在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么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詞,納蘭性德的《長相思》。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3、師簡介,長相思既是這首詞的題目,也是詞牌名。

      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呢?

      長相思分為上闕和下闕兩個部分,內容多為思念家鄉或者思念親人。

      4、簡介納蘭性德。

      二、整體感知

      1、①(指名讀)誰來讀一讀?小黑板出示生字詞:

      榆關那畔,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

      ②解釋字詞。

      2、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多讀幾遍,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3、再讀,解決詩歌節奏。

      下面,我們全班一起,把這首詞有節奏地讀一讀,三、學習詩句

      (一)默讀

      請大家默讀這首詞,聯系書上的插圖和注解,想想這首詞主要在講什么。

      (二)學習上闕

      請一個同學讀詞的上闕。

      1、誰來說說,作者身向何方?(板書:身)

      在榆關

      2、那山海關是他們最終的目的地嗎?

      你是從哪個詞語知道的?(那畔)

      是的,……(簡介背景)。

      3、山一程,水一程,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從“一程一程”體會到了什么?

      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萬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長,……)

      在這萬水千山的長途跋涉中,他們可能遇到什么困難?(路陡,山高,水深……)

      4、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詞的上闕的意思?

      5、指導朗讀。

      指名讀,讀出行軍的艱難來。

      從你的朗讀中,老師體會到了將士們“山一程”的爬山之難,誰還能通過朗讀體現“水一程“的涉水之難呢?

      齊讀。是啊,行軍多難啊!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是和納蘭性德一起艱難行軍的將士們,來,把上闕讀一讀。

      (二)學習下闕

      是啊,夜深了,勞頓了一天的將士們本該在營帳里好好休息,為什么他們營帳里的燈還亮著呢?

      請同學們輕聲讀詞的下闋,邊讀邊思考這個問題。

      1、為什么燈還亮著?

      2、是什么聲音勾起了他們的思鄉之情呢?

      3、這樣的聲音在將士們聽來好聽嗎?哪個詞告訴你聲音嘈雜不好聽?(聒)

      你是怎么體會的?(出示風雪畫面)

      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故園無此聲

      好一個故園無此聲!那故園指哪里?故園會有什么?

      想想故園會有什么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把它寫下來。

      (故園有什么樣的什么,有……的……,還有……)

      5、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下闕的意思?

      6、誰來讀一讀下闕

      是啊,在這風雪交加的夜晚,故園那美好的'畫面全都碎了,故園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納蘭性德連夢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關,心卻在故園,這是怎樣一種身心分離的痛苦啊!

      指名與師合作讀。

      師:在這里,沒有故鄉那熟悉的小河,這里只有(生:風一更,雪一更……)

      師:在這里,沒有故鄉那熟悉的大槐樹,這里只有……

      師:在這里,沒有故鄉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喚,這里只有……

      誰還想再讀?假設你就是納蘭性德,正在忍受思鄉之苦的納蘭性德。

      齊讀。

      四、配樂讀,悟感情

      納蘭性德身向榆關,心卻在故園,他在忍受著身心分離的痛苦啊,同學們,身向榆關,心卻在故園的僅僅是納蘭性德一個人嗎?

      全班一起讀。(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是正在風雪之夜苦苦思念家鄉的將士們,我們有感情地讀一讀)

      1、同學們讀得真好,我們把整首詞連起來讀一讀。

      2、范讀(配樂):

      3、男生女生讀,齊讀

      在這里,沒有鳥語花香,沒有親人的絮絮關切,這里只有——

      在這里,沒有皎潔的月光,沒有在皎潔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溫暖,這里只有——

      在這里,沒有牧童的短笛,沒有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聲笑語,這里只有——

      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齊讀)長相思

      師: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

      生:(齊讀)長相思

      師:愛故園,思親人,字字化作——

      生:(齊讀)長相思

      五、拓展

      搜集表達思念家鄉的詩詞或歌曲,讀一讀或唱一唱。

      配套資源(點擊可預覽)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時的生字、詞語。

      2.邊讀課文,邊從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

      3.感受小豌豆在長葉、爬藤、開花的過程中給生病的小姑娘帶來的無限愉快和生機。

      【過程與方法】

      1.理解文章內容,準確把握五粒豆的語言,內心活動。

      2.分角色朗讀,體會童話魅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在品讀課文中,學習梳理問題,解決問題。

      難點

      理解和體會最后一粒豆的發芽、開花,給窗子邊躺著的生病的小女孩帶來了愉快和生機。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安徒生童話讀本、圖片、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查閱安徒生童話及相關信息。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培養學生在學習課文中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難點

      培養學生在學習課文中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初讀文章,認識字詞

      1.了解安徒生寫這篇童話時的一個小故事。

      2.自由讀文,讀通句子。

      3.檢查初讀情況。

      二、再讀文章,整體感知

      1.再讀課文,思考: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中都發生了什么事?

      2.讀后小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體會到了什么?

      (2)提出疑難問題。

      三、默讀課文,積極思考

      1.提出問題,列出問題清單,準備小組交流。

      2.老師提示提出問題的方法。

      發問的詞有:誰什么怎么樣

      發問的地方可以是:對課題、對主要人物、對主要事件、對結果、或者對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小組交流各自提出的問題,并對能解決的問題討論解決,對自己足夠滿意的答案提出來大家討論。

      4.展示各小組問題,梳理出問題清單。對照課后的問題清單,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5.討論解決:

      小豆子像“一個囚犯”,卻長得很好,為什么?

      一株豌豆苗為為什么稱為“一個小花園”?

      哪一粒豌豆最了不起?

      四、總結本課學習方法

      1.提出問題,讀中思考,梳理相關內容,找到答案。

      2.課后再讀童話,體會人物的情感。

      板書設計: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

      “一個囚犯”

      “一個小花園”

      為什么——了不起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伴隨著豌豆苗的成長,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學習閱讀中梳理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伴隨著豌豆苗的成長,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難點

      學習閱讀中梳理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五粒豆的不同經歷,提出了要解決的問題并作了初步的探討。這節課來品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感情。

      二、角色體驗,品讀感悟

      1.創設情境,練習對話。

      (1)這個童話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們說了一些什么呢?默讀課文,將對話用不同的符號標記出來。

      (2)自主練習朗讀各位童話人物的“臺詞”,體會他們的內心活動。

      (3)小組分角色朗讀。

      2.合作表演,集體交流

      (1)師演生病孩子的媽媽,師生合作朗讀對話。

      (2)推選小演員,帶上頭飾,合作“配音”朗讀表演。

      三、探討解決問題

      1.理解伴隨著豌豆苗的成長,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找出童話中相關內容,品讀體會。

      點拔:豌豆苗的成長讓小女孩感受到勃勃生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對美好生活充滿向往,心情也開朗起來。這樣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說小豆子像“一個囚犯”是什么樣子的?

      像“一個小花園”又是什么樣子?前后描寫是否矛盾?為什么?

      點拔:說小豆子像“一個囚犯”是因為青苔縫隙小,不能動彈,被裹得嚴實;說像“一個小花園”是因為小女孩每天躺在病床上只能看到豌豆苗,現在豌豆苗要開花了,小女孩就擁有一個一粒豌豆形成的花園。

      3.體會小豆子的發芽、開花,給窗子里躺著的生病小女孩帶來了愉快和生機。

      四、放飛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是豆莢里的一粒豆,你會說些什么?你會怎么做?

      2.小豆子們這么可愛,你一定有很多話對他們說,先說一說。

      3.把你說的寫下來。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對童話的喜愛,引導在讀中質疑,在讀中體會,在讀中品味。并根據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尋找重點段落,領悟童話的內涵。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自主學習效果很好。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習運用幾個詞語說一段描寫雨景的話。

      3。聯系上下文品讀體會反問句的表達效果。

      4。通過品讀理解課文,體會薩沙一家人關愛弱小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聯系上下文品讀體會反問句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理解課文,體會薩沙一家人關愛弱小的優秀品質。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讀題

      板書:我不是最弱小的,指讀

      你認為什么樣的人就是最弱小的?

      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是一家人中最小的孩子——四歲的薩沙說的一句話。他為什么這樣說,怎樣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是一個什么的孩子?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那個美好的假日,走進薩沙的內心世界,相信大家會對弱小,對薩沙一家的美好品質更深刻的理解。(齊讀課文)

      二、學習第2自然段

      假日里薩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度假,森里是那么美好。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2自然段,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森林的美好?

      2。學生自讀

      3。組織交流,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一是野薔薇美;二是一家人非常溫馨和諧。)

      4。小結:是啊,森林里的景美,相應投影出示圖、文: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

      看著這一朵粉紅粉紅嬌嫩的薔薇花,聞著它一陣陣沁人心脾撲鼻芳香,你情不自禁的相對他說句什么話?帶著你的這種情感在讀這句話。

      在森林中有這美麗的薔薇花陪伴,薩沙一家人聊天、看書,生活是那么溫馨美好。

      5。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正在這時一場大雨突然來臨,請同學們讀描寫雨景的語句,劃出體現雨大的詞。

      ①相應出示:大雨如注,“注”是什么意思?(灌入)“大雨如注”就是……?

      ②形容雨大的四字詞語,你能說出幾個嗎?(生回答后再適當補充:)

      滂沱大雨傾盆大雨瓢潑大雨

      狂風暴雨疾風驟雨暴雨如注

      ③課文雖只有寥寥三個詞,卻把雨前、雨中的情景描寫得生動逼真。誰能選用大家提供的這些詞說一段描寫雨景的話?

      指名說,點評。

      6。就在這雨中,一場溫馨的關愛弱小的傳遞開始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段,邊讀邊劃出薩沙說的話,聯系上下文想一想他說每一句話時心里在想什么?試著在書上做標注。

      三、品讀對話、體驗真情

      1。學生默讀自學。

      2。組織交討論

      誰來和大家交流第一句?生讀后交流。

      面對薩沙的疑問,媽媽做出回答大家讀—————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板書)

      面對媽媽的回答薩沙又說了什么?

      交流第二句,這是什么句?(反問)可以把它變成這樣嗎?為什么?(不甘弱小————)

      投影出示:這么說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這么說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這就是反問句的魅力———表達豐富而強烈的情感。

      面對薩沙的反問,媽媽笑著說———生讀,這下薩沙該怎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

      生回答,出示投影語段和圖

      薩沙是一家中最弱小的,把雨衣讓給他,我們是懂得的,那薩沙為什么要把雨衣讓給野薔薇呢?

      我們來看看雨中的野薔薇是怎樣的?

      投影出示圖和文: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

      指名讀,并說說:看,雨中的薔薇花正向我們呼喊什么?你想說什么,你更想做什么?

      此時的'薩沙做了什么?誰來讀?

      是啊,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寫了薔薇花帶給我們美麗和芳香,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第7自然段又寫了大雨中的可憐薔薇花,需要我們的保護。這樣前后照應是要告訴我們弱小者不僅僅是年齡、力氣、身體比我們弱小的,一切身處困境急需幫助的人或其他事物都是弱小的,都需要我們的保護。(刪掉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中“人”副板書)

      薩沙保護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他又說了什么話?

      生讀————你會把它變成帶句號的句子嗎?對比讀,你認為他這句話里飽含著什么意思?

      媽媽又將怎樣回答他?你會怎樣稱贊他?(自豪、自強、自信、善良)

      (爸爸把雨衣讓給媽媽,媽媽把雨衣讓給薩沙,薩沙又把雨衣披在了野薔薇身上,因為他們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他們這種自覺保護弱小者的精神讓人感動。現在讓我們再次用心用情讀這一段話)

      分角色朗讀薩沙的三次對話

      投影出示三次對話分角色讀,讀好母子對話。

      3。總結

      父母言傳身教,用自己保護弱小的實際行動教育了薩沙;而年僅4歲的薩沙內心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別人給予的保護,而努力的去保護比自己更弱小者更讓人感動、欽佩、學習。

      四、聯系生活,檢測導結

      1。你會用那些詞形容薩沙

      ()()()()

      薩沙只是四歲的孩子,他已經不甘心做弱小者,盡一份自己綿薄的力量去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那么你們是否也曾伸出過援助之手,保護過比你弱小的人或者其他東西呢?

      2。投影出示仿寫語段:一棵小樹正在狂風中劇烈搖晃,它是弱小的,我要保護它,于是······

      3。總結:許多都會事物發生了變化,也許原來的強者會變成弱者,而原來的被關愛者又變成了主動關愛別人的人,但是不管怎樣,不變的是要有這樣的意識——(齊讀課題:)我不是最弱小的,我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護比自己弱小的……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高傲、鄭重、局促不安、京劇、毫不相讓、一日三餐、滋味、倘若、從容不迫、侍候、脾氣、揚長而去、空空如也、責備、供養不周、鄰近、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詞語。

      2、整體感知課文,了解白鵝的特點。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先總寫后分述的寫法。

      教學重點:

      1、 讀寫生字新詞。

      2、 整體感知課文,了解白鵝的'特點。

      教 具:

      生字、詞語卡片

      教 法:

      引—讀—議—悟

      學 法:

      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 背誦古詩《詠鵝》,激發學生興趣。

      2、 導入,揭題? 板書:白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要求:①大聲朗讀讀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 ②標畫自然段,畫出生字新詞,邊畫邊讀新詞,并用你喜歡的方法記憶字形?

      ③讀文,整體感知:課文中的白鵝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學生自主學習。

      3、 檢查自學情況,并相機糾錯、點撥。

      ① 認讀生字詞語.指導書寫“餐”“脾”“蹲”.

      ② 學生匯報: 白鵝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討論: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鵝的高傲?( 姿態、叫聲、步態、吃相)

      2、快速讀文,標出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別寫了白鵝的姿態、叫聲、步態、吃相。

      白鵝的姿態(第1自然段) 白鵝的叫聲(第3自然段)

      白鵝的步態(第4自然段) 白鵝的吃相(第5—7自然段)

      3、認識過渡段(第2自然段),并了解其作用。

      承上啟下,統領全文。

      4、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先總寫后分述的寫作方法。

      四、積累

      抄寫生字新詞,朗讀課文。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

      一、指導預習《題西林壁》

      1.聽范讀

      2.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檢查預習

      緣廬峰

      4.指名讀《題西林壁》

      5.齊讀

      6.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古詩給你的初步印象(描寫廬山的景色)

      7.質疑

      二、學習《題西林壁》

      1.知詩人,解詩題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散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詩詞造詣很高。

      題西林壁:書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學習1、2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2)討論句意:(從正面看形成嶺,從側面看形成峰,遠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讀重音

      讀出氣勢,有強弱對比,如遠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讀出起伏,遠強一些,近弱一些,高強一些,低弱一些。

      (4)學習3、4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不認識,看不清。緣:因為。題:書寫。

      (5)討論句意

      看不清廬山的本來面目,只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看來看去,只能看到廬山的'一部分。

      (6)指名說全詩意思

      3.想意境,悟詩情

      (1)放廬山幻燈片,讓學生想象當時意境,領悟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讓學生聯系生活試講3、4句詩的含義。

      (2)引伸:對于比較復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觀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準確地認識這個事物。

      (3)提問:我們評價一個同學時,應該怎樣看?

      (是只看他缺點,以此評價他呢?還是只看他優點呢?引導學生說出看問題要從不同解度看。意思講明白即可。)

      小結:《題西林壁》把廬山特色濃縮成絕句,概括貼切,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我們還從中獲得啟示。

      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體會詩情。

      附:板書: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上冊教案01-25

    蘇教版小學語文上冊教案01-08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案04-19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案01-01

    語文小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22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07-18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0-15

    小學語文上冊教案15篇01-25

    小學語文上冊教案(15篇)02-07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觀潮》教案08-0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综合男人的天堂色婷婷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A∨ | 在线播放亚洲国产 | 亚洲国产视频67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中字幕无砖欧美日韩一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