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1-06 10:00:31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語文教案集合(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語文教案集合(5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

      1、掌握本課10個生字,培養學生在具體語文環境中理解詞義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讀懂第3段是怎樣具體寫兩塊奇石的奇形怪狀,又是怎樣把并列的兩個內容連接起來的,并能仿照第3段寫法說一段話。

      3、能背誦2、3段,聽寫第4段。

      4、了解黃奇石的神奇,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讀懂得并列關系的段落。(第3段)

      教學難點 :仿照第3段說一段話,并紹“天狗望月”和“仙女彈琴”這兩塊奇石。

      教學準備:投影片、錄音帶

      教學過程 :

      一、開門見同引入課題。

      1、出示課題,齊讀。

      2、從課題上看,課文主要寫什么?(奇石)哪里的奇石?(黃山)重點詞

      是哪個(奇)

      3、教師語:黃山是一大風景區,叫。它在我國南部。

      今天,教師和同學們到黃山風景區游覽一番。

      二、初知課文。

      1、聽配樂朗讀錄音,看投影片,用1句話說說黃山風景區是怎樣的地方,有什么廳特的景色。

      2、學生自由暢說,并引導學習詞語。

      ①黃山風景區是個的地方。

      “秀麗神奇”什么意思?(美麗、奇妙)

      ②黃山風景區還是個的地方。

      “聞名中外”的.“聞”什么意思?整個詞的呢?

      ③黃山風景區還有的巖石。“奇形怪狀”什么意思?

      是那些怪石,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

      給“尤其”換個詞,代進去讀一讀。(特別)

      3、課題中的“奇”就是神奇、奇形怪狀的意思。

      4、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默讀課文,用“——”劃出奇石的名稱。

      5、具體介紹了哪幾塊奇石?用“△”標出其名稱。

      三、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二段

      導語 :我們先來到“猴子觀海”這地方,看看這塊奇石。

      1、釋詞。“觀”什么意思?與課文中哪個詞意思相同?

      2、出示投影片。

      請一位小朋友當導游介紹奇石,其他同學看投影,師指圖。

      要求:邊看邊聽邊想,這巖石奇在哪里?

      3、討論

      ①它神奇在哪兒?

      (它兩只手抱著胳膊,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去海——樣子奇特。)

      ②請用“·”標出主要的動詞。(板:抱、蹲、望)

      ③指導讀句子。

      ④聽老師讀一句話,與剛才的有什么不同?

      句子:它兩只手抱著胳膊,蹲在山頭,望著去海。

      ⑤這奇石還神奇在哪兒?(陡峭的山峰)

      “陡峭”什么意思?用圖示幫助理解。

      ⑥這塊巖石多奇,多有趣呀!最后一名。

      概括地說——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4、仿說“天狗望月”這奇石。

      (二)學習第三段

      導語 :我們繼續往前看,會看到更有趣的奇石。

      1、默讀第3小節,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奇石?想想這小節寫法上與第2小節有什么不同?

      2、一段話中,并列寫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內容,該怎么學呢?這就是我們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看課文的學法提示。聽老師讀一讀,想:分幾步學?

      3、理解學法提示。根據學生回答貼出學習方法卡片。()

      4、按學法提示學懂這段話。

      第一步齊讀想:講了哪兩個內容?(“仙桃石”、“仙人指路)

      第二步干什么?(每個內容是怎樣寫的?)

      ①“仙桃石”怎樣寫的?這句話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出示投影片,各種形式朗讀至會背。

      ③“仙人指路”是怎樣寫的?也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④小結:這兩塊巖石都用打比文的方法寫出它的神奇。

      第三步干什么?

      ①課文用了哪個句子把它連接起來的?用“~~”劃出。板:更有趣。

      ②連接兩項內容的句子不只有這種,還可以怎么說?

      5、賞讀。

      6、回顧學法。

      7、課堂練習。P22 NO:6

      8、用“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塊奇石任選兩塊說成一個并列段式。

      四、鞏固生字形。

      1、卡片認讀詞語。

      2、字形用復合投影與“微”比較。

      五、課堂作業 :作業 本P20 NO:1

      板書設計 :

      抱、蹲、望

      更有趣

      教后感:

      這堂課中,我覺得重點訓練與常規訓練處理得比較好。本堂課訓練重點是讀懂得并列關系一段話(即第三段)。我教學第三段中,注重指導學習學法提示,先讓學生自學學法提示,然后師生共同運用學法去讀懂課文,最后為弄清這并列段的結構,我又安排了這樣二環節,用“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塊奇石任選兩塊說成一個并列段。通過以上幾步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并列段結構在學生腦中清楚形成了。課題理解的訓練、字詞訓練、聽說訓練在本堂課中都屬于常規訓練,在課堂教學中也都得到了較好的落實。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二、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三、課時劃分: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說說。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禾:禾苗。“鋤未’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l)自讀。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著烈日在內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1)“午”獨體字,與”干”、“牛”相比較、

      (2)“粒”左窄右寬。

      (3)“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五)教學后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說說。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么樣做?

      (二)指導看圖。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三)講讀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1)粟:小米。泛指谷拉。

      (2)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么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1)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2)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四)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五)指導寫字。

      1、收:左窄右寬。

      (1)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2)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六)教學后記:

      學生對舊社會的農民的悲慘生活,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愛惜糧食,不吃剩一粒米飯。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作者反對臆斷、重視考察的觀點。

      2、了解記敘、說明、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二、教學設想:

      1、結合語境揣摩詞類活用后的具體含義。

      2、理清思路,背誦全文。

      3、安排二課時。

      三、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簡介作家作品;疏通文意。

      (一)預習課文、實詞析疑:

      鼓:①樂器。例。噌吰如鐘鼓絕。②擊鼓;例:一鼓作氣。③彈秦。例:令趙王鼓瑟。④鼓動、掀動。例:微風鼓浪。

      是:①是。例:問今是何世。②正確。例:辨清是非。③這、這樣。例:是說也。所在皆是也。

      得:①得到、找得。例:得雙石潭上。②能夠。例:因得觀所謂石鐘者。③收獲。例:此余之所得也。

      遺:①遺留;例:先帝之遺德。訪其遺蹤。②遺失、遺棄。例:得遺金一餅。

      鳴:①鳥叫。②一切物體發出聲音。例;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徐:慢慢的。與”疾”相反。

      適:往。

      固:①鞏固。例:固國不以山溪之險。②堅決。例:相如固止之。③本來。例:余固笑而不信也。

      莫:①不要。例:莫用眾人之廣議也。②沒有誰。例:莫不響震失色。③通暮(mù)。例:莫夜月明。

      磔磔:見注釋。

      罅:見注釋。

      當①對、向。例:當窗理云鬢。②阻擋。例:豺狼當道。③抵敵。例: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操者。④在。例:有大石當中流。

      向:①去向。例:聞操已向荊州。②從前、剛才。例:尋向所志。與向之噌吰者相應。

      斤:①重量單位。②斧頭。例: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二)導入新課。

      提問:這篇就是說跟我們剛學過的《游褒禪山記》有相同之點嗎?請說出主要的。(都有記游的內容,都有相當多的議論成分,”記”和”議”又都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

      指出:能看出這些相同點,說明同學們能夠舉一反三,這是閱讀能力提高的一個標志。這兩篇文章還有一些不同點,而且是很大的不同。這一點現在先不討論,但同學們在誦讀過程中要認真加以領會。現在請看”預習提示”的第2段。

      提問:“未能進一步從”形“的方面作全面考察”這句話是對蘇軾的批評嗎?(是。)這個批評是嚴了一點?

      教師作解釋后,進一步指出: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有一個過程,一開始不完善是難免的。蘇軾的論斷被人們承認八百年之久,這是很了不起的。

      (三)教師示范背誦全文和學生齊讀全文。

      要求學生在聽教師背誦的過程中給難字注音,并認真品味每句話的語氣。

      教師背誦完畢,出示小黑板,再次正音:

      蠡(lǐ)枹(fú)鏗(kēng)磔磔(zhézhé)噌吰(chēnghóng)罅(xià)窾坎(kuǎnkǎn)莫(mù)鏜鞳(tāngtà)識(zhì)無射(wúyì)

      指出哪些通假讀的字(莫、識),哪個字是古音異讀(射)。

      正音后學生齊讀全文。

      (四)劃分結構的探究主旨。

      說明:本文說的是石鐘山命名的來由,文中的敘事因此而發,言論也因此而發,用的是卒章顯志的寫法,全文的結構都是為“顯志”服務的。作者的“志”即文章的主旨在最后一段說得十分明白,首先抓住作者的“志”,全文結構就可以一目了然。據此,這五項內容擬采用“倒析法”,也就是從最后一段著手分析,先探究文章主旨。這種分析是綱要式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一個統率全文的初步概念,然后在誦讀過程中逐步加深體會。

      1、主旨的分析。

      提問:先將最后一段讀一遍,從中找出兩句話來說明作者的意圖(“嘆酈元之簡,萬而笑李渤之陋”)。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①文章開頭提的正是這兩個人關于石鐘山山名來由的說法,前后對照,可見作者用心;②這兩句被置于文末,正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提問:作者這一“嘆”一“笑”,有什么深刻含義?(酈元是經過實地考察的,然而“言之不詳”,所以使人有“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之疑,這是可嘆的;李渤“以斧斤考擊而求之”這種做法本身就很可笑,是自欺欺人之談。)

      提問:作者依據這兩件事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反對臆斷——“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擔倡實地考察——“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2、結構的分析。

      現在再來看看作者是怎樣依據這個主旨給全文作出恰當的布局的。

      學生概括第1段大意。(“對石鐘山命名緣由的兩種說法表示懷疑”。)

      問:這是作者的言論,它跟下文敘事有什么關系?(疑而后察。)作者對酈說用“人常疑之”,對李說則用“余尤疑之”,從這里可以看出什么問題來?(“人常疑之”,我未必疑,或疑參半,不是完全否定,但僅據文字表面意思,又難以肯定;“余尤疑之”,疑的程度勝過他人,有否定之意,而又拿不出證據__可見對酈、李二說的態度是不相同的。)指出:這是為下文寫“察”作鋪墊的。

      學生概括第2段大意。(通過實地考察證明李說純系臆則,而酈說是正確的。)

      問:這段話中哪些語句是對上述二說的表態?(對李說——“笑而不信”;對酈說——“古之人不余欺也”。)為什么說酈元沒有欺騙他?(作者發現聲源有兩處,一是山下石穴罅,一是中流之大石,都是因“水石相搏”而發聲。)到此可以指出:全文的結論,即由這里所說的事實導出。

      (五)誦讀第1段。

      1、學生齊讀一遍。

      2、教師領誦一遍,并作簡釋、簡評。

      ①“《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此句秘下名合為第一層,為下文質疑張本。按:湖口縣有石鐘山二座:上鐘山在城西,下鐘山在城東。下鐘山即蘇軾作記處。作者引《水經》而不釋,筆法何等簡潔。

      ②“酈元以為……聲如洪鐘”——這是轉述酈元的話,“水中相搏”一語耐人尋味。,下文。寫作者的發現,可謂道貌岸然盡“相搏”之狀,但世人不親臨其境,便無法想象。由此導出第二層。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

      1、能按“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的讀書方法學習課文。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按課文的內容進行說話。

      4、能體會山里孩子童年的勤勞。

      教學重難點:

      學會“抓住課文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的讀書方法學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這一單元的“學習提示”和《背篼》這篇課文的生詞,我們知道,背篼光從外表看,平平常常,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它對山里的小朋友來說,是好伙伴,好朋友,給山里的孩子帶來許多童年的生活樂趣,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還是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聽朗讀(第一自然段),想象畫面。

      邊聽邊想象畫面,說說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2、學生談想到的畫面。

      3、朗讀、背誦。

      三、明確學習方法

      1、剛才,我們學習了課文第一自然段,老師想和大家商量商量,接下來該怎樣學呢?誰來出出主意?

      2、這一單元的學習提示教給我們什么讀書方法?

      四、學習重點詞句

      1、什么叫重點詞句?

      2、快速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是哪一句?

      3、自由朗讀這句話,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4、有沒有讀不懂的地方?(背篼里怎么盛得下童年?)

      5、用贊揚的語氣讀這句話。

      五、學習2-7小節

      1、我們已經找出了重點詞句,該怎樣做才能深入理解課文呢?

      出示:

      (1)想想課文中哪些具體事例是表達重點詞句的意思的。

      (2)想象課文所描寫的情景。

      (3)圍繞重點詞句想想,課文主要給我們什么啟發。

      2、學習5、6小節。

      (1)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將體現山里孩子勤勞的具體事例劃下來,待會兒請這樣回答:勤勞體現在_________上。

      (2)學生自學,回答。

      (3)按句式回答:“勤勞不僅體現在( )上,還體現在( )和( )上,更體現在( )的想法上。

      (4)說說理由,為什么從這里可以看出山里孩子的勤勞。

      (5)體會采藥的辛苦。

      (6)指名朗讀背誦。

      3、學習第7小節。

      學得真不錯,就這樣學,我們繼續研究課文。

      (1)指名讀第7小節,找找“( )是勤勞的象征”

      (2)誰來做做撩起圍裙一角,揩去臉上汗水和泥漬的動作。

      (3)媽媽給孩子擦汗,孩子的'表情怎樣?

      (4)你能說說他仿佛在說什么?

      (5)老師這兒有三種答案,想想,哪一種是山里孩子的回答。

      a、“媽媽,瞧我多能干!”b、“媽媽,我的柴夠您燒一陣子了,明天可以不上山了吧?c、“媽、我不累,您放心!”

      (6)朗讀。

      4、學習第三小節。

      (1)還有哪一段寫到了媽媽,指名讀。

      (2)想想媽媽怎么呼喚?

      (3)真是媽媽的手臂嗎?是什么?用什么比作什么?

      (4)朗讀。

      5、學習第5小節。

      (1)引讀。

      (2)學生表演,教師朗讀。

      (3)抓住描寫動作的詞背誦。

      6、學習第2小節。

      (1)聽音樂。(流水聲、鳥鳴聲)

      (2)誰能把聽到的音樂說出來。

      (3)比較句子,朗讀指導。

      小溪在嘩嘩地流著。

      小溪在說著悄悄話。

      小鳥在樹上叫著。

      小鳥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4)觀看動畫,進一步體會情感。

      (5)再次朗讀,邊讀邊想象描寫的畫面。

      六、談啟發

      1、回憶剛才學習的過程,看是否按“單元學習提示”的要求來學習。

      2、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發,拿自己跟山里的孩子比一比,想對山里的孩子說些什么?

      3、朗讀詩:《山娃子》

      歸來了,山娃子,

      帶著一身的汗水、泥漬,

      帶著一路的雨露、晚霞,

      歸來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天地,

      山風、小溪、鳥兒,是您親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

      是您夢的小徑。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著一座大山,

      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語文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論語》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詞語

      2、 理解前五則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3、 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由《論語》和孔子直接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二、誦讀感知

      1、 學生范讀,讀畢師生評點,明確文言文的朗誦要求

      2、 教師范讀

      3、 學生齊讀

      三、研讀分析

      1、“學而時習”章

      (1)“學”指的是孔門弟子要學的功課——詩、書、禮、樂等,學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嗎?

      不行,還要“時習之”,“習”是實踐,是練習,《〈論語〉十則》簡案,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論語〉十則》簡案》。拖得太久也不行,還要經常、按時練習。這里的“學”與“習”有什么區別?

      好比游泳,先學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學會了,會有什么感覺?(說,高興,同“悅”)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從遠方來,為什么會感到快樂呢?(自由作答,適當引導與學習聯系起來)

      孔子有門徒三千,來自全國各地,來的時間也不一樣,有早的有晚的,孔子這句話是對門徒說的,有什么用意?

      (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認為,什么樣的人才配稱作君子?

      (4)這段話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譯時要譯做“不也……嗎”

      (5)這一則談的是什么問題?

      2、“吾日三省”章

      (1)這段話是誰說的?“曾子”是什么人?

      (2)曾子說,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講了三件事,同學們能把三句話翻譯一下嗎?(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3)學生翻譯,教師糾正問題

      (4)講述“曾子殺彘”的典故,問,這個故事大致能照應哪句話?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8-05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天地》教案08-08

    語文關懷教案03-18

    語文翠鳥教案05-02

    語文蠟燭教案08-26

    語文將心比心教案08-2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综合 | 日本特黄特色特刺激大片 |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 日本免费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动漫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