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8課《百家爭鳴》優秀教案范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8課《百家爭鳴》優秀教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貢獻,知道“百家爭鳴”中的主要派別及代表人物。
過程與方法:
本課教學以學生活動為主,通過分組活動這一形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協作性;通過假設歷史情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發其歷史學習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了解老子的哲學思想,培養辨證看待事物的能力;學習諸子百家在社會大變革時期,敢于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創造性探索的勇氣和精神,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學思想;主張如何認識、理解春秋戰國時期各家學派的思想。
【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與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展示各家學派代表人物的圖片進入新課的學習。
【自主預習】
展示曲阜三孔的圖片指導學生自主預習課文內容
(一)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ɑ顒樱赫埥o孔子先生做一個名片,那我們該如何介紹呢?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國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歷史文化名人。
(學生討論):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張和學說是什么?
(主張恢復西周的奴隸制度,提出“仁”的學說。)
(講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最高的道德準則
什么是“仁”?包含一切美德
“仁者愛人”統治者要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苦役和任意刑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ǘ 思想家老子
讓學生閱讀教材中有關內容,并指導學生歸納出以下內容:老子是春秋時期人,道家學派創始人。著有《道德經》一書。
由教師或學生講述塞翁失馬的故事,通過對失馬、得馬、傷人到避戰禍的關鍵內容的分析,體會到老子思想中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即各種事物都有對立面。
(三) 百家爭鳴
學生結合課文及課見圖片,總結了解各學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合作探究】
1、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是什么?你最喜歡的是哪家的學說?為什么?
2、哪家的學法更適合當時社會的需要?
3、如果你是一校之長,一班之長你認為應該如何治理學校、班級?
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小結提升】
以學生為主總結各學派的代表人物、著作、主要思想,完成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