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數學活動走小路教案設計與反思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活動走小路教案設計與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數學活動走小路教案設計與反思 1
理論依據: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數學主要來自幼兒的生活,并運用于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按規律排序對大班孩子來說并不陌生,本次活動我試圖從生活中導入,并創設情境,給小貓鋪一條有規律的小路,引導幼兒運用身邊常見的材料,采用層層遞進的方法,提升幼兒的原有經驗,從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規律的排序方法。
教育策略和方法:
發現法,觀察生活中的圖片,發現其中的規律;操作法,運用身邊的材料幫小貓鋪一條有規律的小路;多種感官體驗法,用身體,用耳,用手等進行排序活動。
活動目標:
1.能夠發現周圍環境中物體排列的規律,并感受其規律美。
2.能夠按兩種以上的規律進行排序并自創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規律進行排序。
3.愿意與同伴共同游戲,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重點:能夠自創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規律進行排序。
難點:在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中,發散幼兒思維。
活動準備:
PPT,瓶蓋,雪花片,小木棒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課件,讓幼兒發現并說出生活中的規律,并感受規律的美。
你會找規律嗎?我帶來了幾張圖片,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二、自創規律排序
1、創設情境,提出要求
小貓蓋了一座新房,要鋪一條有規律的小路,可以是兩個一組,一組一組的重復下去,也可以是三個一組,四個一組,或者更多。
2、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四人一組為小貓鋪路。
教師巡回指導,拍照。
3、集體講述。
三、拓展排序方法
1、引導幼兒自由探索身體排序。
如果沒有材料,只用自己的身體,你會進行有規律的排序嗎?
2、聽音樂,找規律,并自創有規律的節奏與同伴交流。
小結:小朋友們很棒,不僅會用物品進行有規律的排序,還能用身體進行排序,用耳朵也能聽出樂曲里有規律的節奏。
3、引導幼兒尋找時間中的有規律排序。
四、活動結束。
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有有規律的排序,我們的幼兒園里有嗎?我們一起去找找好吧!
大班數學活動走小路教案設計與反思 2
目標:
1、讓幼兒探索不同的玩法,促進幼兒腳底等部位的血液循環。
2、培養幼兒的堅持性。
玩法:
一、活動身體
二、走小路:家長和孩子一起走鵝卵石小路,并鼓勵幼兒不怕疼,勇敢的走下去。
三、探索不同的玩法。家長讓幼兒自己在小路上玩耍,對幼兒的創造給予及時表揚,做好記錄,并跟孩子一起做。
四、按摩腳底:大人和孩子坐在草地上自己按摩腳底,并互相交流感受。
建議:
1、要求幼兒赤腳走。
2、做到循序漸進,時間逐步延長。
2.大班數學活動綠毛龜走小路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能夠發現事物間的排列規律并續排。
2、能夠自己、合作創造不同的排列規律進行排序。
3、感受合作成功的快樂。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ppt一張、綠毛龜、青蛙圖片各四張、
2、學具:操作板人手一份、四色吸管各100根、泡沫墊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聽故事,引出規律。
1、提出要求:在故事中,聽到“綠毛龜”三個字的時候馬上坐下。
2、教師講述故事,并依次貼出綠青蛙、綠毛龜、綠青蛙、綠毛龜、綠青蛙、綠毛龜。提問:你發現了什么?
3、教師小結:原來它們的排列是有規律的。
4、師:如果我要接著排,后面會是什么呢?(綠青蛙、綠毛龜、綠青蛙、綠毛龜……)
二、觀察ppt,探索規律,了解按物體顏色、數量、量的差異、方位排序的知識。
1、師:它們想去誰家找誰玩?(小熊)
2、師:我來介紹一下小熊,這是一只喜歡有規律生活的熊,在它周圍環境中有很多東西都是有規律的。請你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跟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3、幼兒自由講述發現的規律,引導幼兒說完整。
4、教師帶領幼兒由易到難逐個講述并續排。
(1)柵欄排列(藍色、白色、藍色、白色、藍色、白色)
(2)向日葵排列(高、矮、高、矮),帶領幼兒用身體動作模仿、續排,扮演向日葵排列。
(3)魚排列(兩上、兩下、兩上、兩下),帶領幼兒用身體動作模仿、續排,扮演魚排列。
5、師:天空中飄來了一些氣球,中間還有一些云,一朵、兩朵、三朵,后面會是什么呢?
6、幼兒續排。
7、教師小結:這種排列也是有規律的,它是一種遞增的規律,是越來越多的。
8、教師總結:我們發現了這么多有規律排列的東西,它們有的按物體名稱,有的按數量,有的按上下左右的方向,還有的按遞增的規律進行排列。
三、幼兒操作
1、師:現在,綠毛龜準備去小熊家了,可以沒有路走呀,怎么辦呢?它想請小朋友幫它鋪一條小路,而且還有一個要求,這條小路必須是有規律的。
2、出示兩種顏色的吸管,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會按照什么規律鋪路。
3、幼兒人手一份材料操作。
4、展示、交流,師幼總結創新之處——顏色、數量、方位等方面的變化。
四、合作操作
1、師:小路鋪好了,可是綠毛龜想走一條大路,這樣可以快一點到達,它還想請小朋友幫忙,要三個小朋友一組,一起鋪一條大路,這條大路也必須是有規律的。
2、出示三種顏色的紙,幼兒分組、商量。
3、小組合作用三色紙在泡沫墊鋪出有規律的路。
4、師幼互相介紹、檢查。
五、結束。
1、師:在你們的幫助下,綠青蛙和綠毛龜很快就到了小熊家,它們說要謝謝小朋友,還送了一條圍巾給你們,瞧!這條圍巾是什么圖案的?
2、引導幼兒發現圍巾上黑白格子的規律。
3、師:其實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有規律排列的東西,我們一起回去找一找。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大班數學活動走小路教案設計與反思】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活動走小路教案10-20
大班數學走小路教案08-02
大班數學教案:鋪小路09-26
《故鄉的小路》教學反思02-24
《鄉間的小路》教學反思04-11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及反思08-02
大班活動教學反思10-18
大班體育教案:走大鞋教案及教學反思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