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3-12-24 13:27:12 小學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0人,男生18人,女生12人。大部分學生活潑好動,接受能力也較強。經過一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好多生字,積累了一些詞匯,語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部分同學學習沒有自覺性,依賴性較重,所以班級中學習成績層次分明。對于這部分學生有待于今后教學中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其主動地發現、探究。使他們感到學習語文的快樂,進而不斷產生學習的動力,并逐漸使學習成為自身發展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依次是:美麗的

      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關愛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每個專題的涵蓋都比較寬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內容比較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具有一定的德育價值。每組教材都包括導語、一課?識字?、四~五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課的形式多樣,有詞語、成語、諺語、三字經、對聯、兒歌等。全冊課文共三十四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本冊課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隨文注音,生字在當頁文下列出,注有漢語拼音并配有賞心悅目的背景圖,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語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及字詞的一些規律,掌握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復習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口語交際---在雙向互動的口語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展示臺——給學生提供展示課內外學習所得的舞臺。

      (一)全學期教學目標總要求:

      雙基: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本冊要求認識常用漢字450個,要求會寫的漢字250個;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了解意思就可以了,要求會寫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通過練習,能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準確運用。在此基礎上還能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認字。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逐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使用音序查字法,學會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喜歡閱讀,對閱讀感興趣,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學習借助讀物中的圖畫入情入境地閱讀,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出來,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了解日記的格式,學習寫日記。

      (二)思想教育:

      每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專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在良好的人文環境中愉快的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扎扎實實的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加強與家庭,社區聯系,使學校,家庭,社區這三位一體形成強而有力的德育合力。

      (三)教材分析簡要:

      第一單元:

      1、教學內容:識字1、課文《秋天的圖畫》、《黃山奇石》、《植物媽媽有辦法》、《古詩兩首》、語文園地一。

      2、教學目的:

      通過閱讀與秋天有關的四字詞組、韻文、古詩等,結合生活實際,感悟、發現秋天的美好,領悟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隨文認識62個生字,寫好42個生字。通過看、找、畫、寫、做等各種有趣的活動,積累詞匯。

      3、重點難點:

      通過閱讀與秋天有關的四字詞組、韻文、古詩等,結合生活實際,感悟、發現秋天的美好,領悟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隨文認識62個生字,寫好42個生字。第二單元:

      1、教學內容:識字2、課文《一株紫丁香》、《我選我》、《一分鐘》、《難忘的一天》、語文園地二。

      2、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與學校有關的詞組,詩歌、故事,結合生活實際,感悟,發現學校生活的豐富多彩。隨文和生活中會認57個生字,會寫46個生字。學習部首查字法,學會按部首個漢字歸類,認識部首。

      3、重點難點:

      通過學習與學校有關的詞組,詩歌、故事,結合生活實際,感悟學校生活的豐富多彩,會認57個生字,會寫46個生字。學習部首查字法,學會按部首個漢字歸類,認識部首。

      第三單元:

      1、教學內容:識字3、課文《歡慶》、《北京》、《我們成功了》、《看雪》、語文園地三。

      2、教學目的:

      (1)初步感知?三字經?這種語言形式,感悟豐富的文化內涵。

      (2)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蘊涵的思想感情,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3)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搜集有關資料,加深對祖國的了解。

      3、重點難點:

      (1)初步感知?三字經?這種語言形式,感悟豐富的文化內涵。(2)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蘊涵的思想感情,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第四單元:

      1、教學內容:識字4、課文《坐井觀天》、《我要得是葫蘆》、《小柳樹和小棗樹》、《風娃娃》、《酸的和甜的》、語文園地四。

      2、教學目的:

      (1)初步感知成語的特點并有收集成語的興趣。

      (2)引導學生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世界聯系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3)啟發學生大膽想象,編輯故事。

      3、重點難點:

      (1)初步感知成語的特點并有收集成語的興趣。

      (2)引導學生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世界聯系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第五單元:

      1、教學內容:識字5、課文《稱贊》、《藍色的樹葉》、《紙船和風箏》、《從現在開始》、語文園地五

      2、教學目的:

      (1)通過閱讀諺語,童話、兒歌,聯系生活實際,懂得團體合作的道理,領悟到在生活中與人友好相處。

      (2)會認54個生字,會寫40個生字。

      (3)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的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3、重點難點:

      (1)會認54個生字,會寫40個生字。

      (2)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的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第六單元:

      1、教學內容:識字6、課文《假如》、《日記兩則》、《古詩兩首》、語文園地六。

      2、教學目的:

      (1)會認52個生字,會寫38個生字。能用自己喜歡的、習慣的、獨特的方式識字,有識字的愿望和興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積累語言,訓練查閱資料的能力。

      (4)學習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在生活中體會關愛,理解真情。

      3、重點難點:

      (1)會認52個生字,會寫38個生字。能用自己喜歡的、習慣的、獨特的方式識字,有識字的愿望和興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理解課文內容

      第七單元:

      1、教學內容:識字7、課文《?紅領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淺水洼里的小魚》、《父親和鳥》、語文園地七。

      2、教學目的: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和實踐活動,讓學生逐步樹立環保意識。

      (2)會認44個生字,會寫40個生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口語表達要說完整,說清楚。

      3、重點難點:

      (1)會認44個生字,會寫4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八單元:

      1、教學內容:識字8、課文《我是什么》、《回聲》、《太空生活真有趣》、《活化石》、《農村的變化真大》、語文園地八。

      2、教學目的:

      (1)在識字、讀書的同時,吸引學生關注科學,愛科學。引導孩子們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動口,又動手,走出校門,擴展自己的視野。

      (2)會認65個生字,會寫46個生字。

      (3)本單元的主題課文是帶說明和記敘性的,因此讀通,讀好,讀懂成了重要目標之一。

      3、重點難點:

      (1)會認65個生字,會寫46個生字。

      (2)本單元的主題課文是帶說明和記敘性的,因此讀通,讀好,讀懂成了重要目標之一。

      三、教學方法及措施:

      1、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適時采用?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

      2、繼續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分析記憶字形,看圖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發揮創造性,設計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游戲中、在活動中、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3、閱讀教學中給學生比較充分的讀書,交流閱讀感受的時間,重視朗讀指導,讀中悟,讀中積累并學會運用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培養,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口語交際教學要提前做好準備,教學時重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和點撥引導,放手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5、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篇段并復習鞏固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教學時,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主動積累詞句,將積累的詞語運用于口頭和書面語言之中。

      6、充分利用教材,展開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將游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入課堂,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科學童話,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可討論交流得知花生的果實長在地里這一特點,從而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中其他植物的特點,初步培養觀察的興趣。此文圖文并茂,利于老師創設情境;小松鼠找花生中,心情由高興變焦急再變奇怪,利于學生朗讀練習;課文最后留下疑問: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利于學生續編故事,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學會“生、里、果”三個生字,理解“鮮艷”、“奇怪”、“自言自語”等三個詞語意思,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花生的果實長在地里這一特點,初步培養觀察植物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一盆花。

      四、教學設計:

      〈一〉自主探索與合作,解決字音和課文大意

      1、學生通過自己讀文,爭取讀準字音;同桌互讀,幫助對方糾正錯音;學生找出難讀字音,老師正音。

      2、學生邊看圖,邊講故事,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二〉創設情境,理解重點詞

      老師用生動的語言再講《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邊講邊操作。如講到“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鮮艷”,可出示一盆鮮花,讓學生感受花的鮮艷,再可將花放在太陽底下或強光下,讓學生體驗“格外鮮艷”,并用“鮮艷”或“格外鮮艷”說說話。還可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從而指引學生用恰當的語氣讀出。

      當講到“小松鼠感到很奇怪”時,可提問:小松鼠怎么會感到奇怪?從而更好的理解課文。當說到“自言自語地說”時,可問:哪位小朋友知道自言自語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自己學著小松鼠自言自語地說一說。

      故事講完后,老師以“花生真的被偷走了嗎?”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從而明確花生的果實是長在地里的。可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可以吃的東西也長在地里。

      〈三〉續編故事,展開想象

      老師引導:小松鼠感到很奇怪,自言自語地說:“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后來,小松鼠又會怎么做呢?請小朋友想一想,和別人說一說。

      〈四〉鞏固生字,練習書寫

      1、讀詞語。

      2、書寫生字,注意“里、果”的不同筆順。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要求:

      1、加強識字教學,學會8個生字,認識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課文形象的語言和生動的畫面使學生了解上海廣播電視塔雄偉壯觀的景象,培養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3、激活學生的經驗,使他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學會在反復朗讀中體會句子的意思,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朗讀能力和背誦能力。

      4、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

      教學過程:

      低年級閱讀教學是學習閱讀的起步階段,面對的是六、七歲的蒙童,必須從最基本的東西抓起,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打好基礎,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第一位的要求是能夠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興趣。

      一、引言激趣,大膽猜測

      讀書之前,為了造成懸念,教師引導學生大膽猜測,并借助貼畫,用簡潔生動的導語把學生帶入課題情境,同學們,你們猜一猜我國最大的城市在哪里?并貼出上海全景圖點出14多萬人口,世界最高的塔是什么塔?亞洲最高的塔是什么塔?貼出廣播電視塔并說明是世界第三高塔,隨即引入課題“東方明珠”。

      [這樣導入旨在給學生營造一個“入境悟情”的氛圍]

      二、自讀嘗試,在課文中找尋興趣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要使學生始終保持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要把學生的注意焦點集中到“喜歡”和“能讀”上來,而不是理解多少。

      1、初讀課文,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借助拼音嘗試小聲自由地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丟字,不添字,并且知道文中有幾句話,幾個自然段,每段都寫了哪些內容,懂得課題為什么叫“東方明珠”。

      (2)通過幾次自由朗讀,讀通全文,圈出生字,生字多讀幾遍。

      (3)及時檢查學生對生字讀音的掌握情況,在讀通階段,學生感知的是課文一幅輪廓式的鳥瞰圖。

      [低年級的學生閱歷淺,知識少,教師對學生“自讀嘗試”的引導不可忽視]

      2、細讀課文,突出重點,理解詞句,采用上下文,結合自己生活經驗,觀察實物,看掛圖,投影,演示等方法有所側重地理解一些重點詞句。

      (1)觀察“明珠”,興趣激發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讀,說說有幾句話?(兩句)

      ②指名讀第一句,觀察“東方明珠”的掛圖,知道由11個圓珠球,6條腿組成,并且思考,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③指名讀第二句,理解“美麗的名字”,想想你們吃的、玩的`東西有好聽的名字嗎?(比如吃的有:漢堡包、娃哈哈、酸奶、喜之郎果凍、qq糖、沙琪瑪……,玩的有:溜溜球、碰碰車、滑滑梯……)“東方明珠”名字美在哪里?

      ④這么好聽的名字,我們該怎么讀呢?指導讀第二句

      ⑤齊讀第一自然段

      ⑥嘗試背誦

      小結: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上海廣播電視塔的位置和美麗名字

      (2)表現“明珠”,其樂無窮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通過自由朗讀,引導學生匯報,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在教師的指導下讀懂重點詞句。

      ①理解“像一個巨人”,從哪里看上去像人?“巨”是什么意思?從哪里可以看出高而大?(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再讀出塔的壯觀。

      ②理解“五光十色”、“五顏六色”,看圖“東方明珠”塔上的燈光有哪些顏色?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五顏六色)這些燈光不僅顏色多,而且閃著五光十色的東西?(節日的煙花、彩虹、圣誕樹,舞臺的燈光……)閉眼想橡“東方明珠”五光十色的情景,師描述,在夜晚,我們來到黃浦江邊,看到塔上成千上萬盞燈亮得像一個小小的太陽,五顏六色變化多端,一會兒像飄蕩的彩云,一會兒像飛舞的浪花,一會兒像閃爍的星斗,美麗極了。學生睜開眼睛美美地讀這句話。

      ③嘗試背誦

      (3)贊美“明珠”,又增新趣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齊讀,展開想像

      ②師講述,上海廣播電視塔既高大又美麗,她高高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真是一顆美麗的“東方明珠”,指名讀。

      ③當你看到這段美麗景象你會怎么贊美?假如你站在塔下會問什么?(如這座塔是誰建的?什么時候建成的?建了多長時間?總投資多少?有什么作用……)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無限情趣。

      ④嘗試背誦這自然段

      [根據兒童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從具體可感的觀察實物,看圖像,演示等入汽船引導理解,根據其無意注意占優勢的特點,在“樂”和“趣”上下功夫]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2、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重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欣賞剪紙

      1、姥姥的剪紙是什么樣的?課文里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姥姥的剪紙?請分別找出來,朗讀體會剪紙的特點。

      2、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體會相應的特點。

      3、了解學生朗讀感悟情況,并隨即點撥,引導學生欣賞姥姥的剪紙。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無所不能”這個句子寫出了姥姥剪紙的內容廣泛,題材對偶,也說明了姥姥的確是剪紙行家,(抓住“無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雞能打鳴”這句話生動地說明姥姥的剪紙形態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顯示了姥姥的神剪紙技藝高超。(指名帶著贊美的語氣來讀)

      (3)“嗬……無可挑剔”這句話是“我”發自內心的贊賞。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紙形神兼備,是完美無缺的工藝品。

      (4)“我搶過來一看……老牛背上。”(5)姥姥又剪出……肯食青草

      4、出示幾幅剪紙,一起欣賞

      5、通過欣賞這些剪紙,用一個詞來贊美一下這些剪紙。

      姥姥的剪紙真是啊!(板書:剪紙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二、認識姥姥

      1、姥姥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藝術作品?

      2、到文中找一句最有代表性的話(“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1)出示“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2)“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

      (3)姥姥靠什么才能“熟能生巧”?

      指導讀好第6自然段:

      A 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剪

      B.用不管……還是……不管……還是……不管……還是……

      C.分組讀

      (4)現在姥姥的手巧到什么程度?

      (5)什么叫“準頭”?

      (6)書中舉了個什么樣的例子來說明的?

      A 工夫不大……

      B 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剪成的?

      C 我是個怎樣的孩子?從哪些詞語能感受到?這些詞語在感情色彩上是什么詞?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D 指名分角色朗讀,演出作者的調皮

      (7)舉舉生活中的例子,用下面句式來說一說。

      熟能生巧,總(),()!”

      3、從中說明姥姥是一位怎樣的人?(板書:姥姥心靈手巧)

      4、除此之外,姥姥還是一個怎樣的人?

      (1)出示第3自然段

      (2)抓住“廣結良緣、有求必應”進行理解

      (3)指導朗讀

      (4)板書:勤勞善良

      三、體味祖孫之情

      1、姥姥對鄉親們是如此友好、熱情,對我這個孫子更是疼愛有加,她是怎么通過剪紙傳達這份情的呢?

      2、讀讀第三段,找找在這里具體寫了幾幅姥姥的剪紙?是什么樣的'?

      (1)指名交流

      (2)出示描寫剪紙的語句

      一只頑皮的小兔子騎在一頭溫順的老牛背上。

      一頭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一頭老牛定定地站著,出神地望著一只歡蹦著遠去的小兔子,聯結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

      (3)這三幅剪紙的圖案有什么特點?兔子和老牛各代表什么?

      (4)剪紙中的老牛和兔子有什么特點?你體會到什么?

      理解:12小節(抓住幾個“總是”指導背誦)

      (5)說說這三幅圖仿佛在告訴我們什么?

      (6)重點理解第三幅圖

      A 一片開闊的草地指什么?老牛是怎樣的神態?

      B從剪紙中看出了,從姥姥的眼神中,你仿佛看到了一份。

      四、作業

      1、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板書設計: 姥姥的剪紙

      剪紙: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姥姥:心靈手巧、勤勞善良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進行詞、句訓練,體會句子語氣的不同。

      2.積累帶有動物名稱的成語。

      3.閱讀介紹浣熊的短文,擴展知識面。

      4.練習猜謎,并說己的根據,激發學生猜謎的興趣。

      教學難、重點:

      1.理解個別成語的意思。

      2.培養學生的交流及合作。

      教學準備:動物圖片,課前與動物有關的成語。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1.練。

      (1)仿寫句子。

      先讓學生獨立寫,再小組、全班交流,要注意肯定學生所填的新穎答案。

      (2)用帶點的詞語說句子。

      a讓學生自己閱讀,理解題目要求,獨立完成,再相互說說、評議,看誰說得正確、恰當。

      b適當補充一些關聯詞語,做擴展練習。

      (3)體會句子語氣的不同。

      學生反復讀這三個加上不同標點符號的'句子,體會語氣。小組試讀、全班交流,評議,教師講解。最后學生再試著用句號、問號、嘆號分別寫一句話,同桌互讀,體會句子語氣的不同。

      2.日積月累。

      (1)先出示缺少動物名稱的成語及12個動物圖片,讓學生幫動物找家,選擇試填。

      (2)學生試填后,互相交流,然后讀一讀這些成語。

      (3)學生質疑,這些成語中哪個詞語的意思不太明白,師生共同討論、釋疑。

      (4)“動物成語之最”小競賽。看誰知道的含有動物名稱的成語多。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時間:

      教學流程:

      1.知識窗。

      先讀一讀文章的內容,同時欣賞浣熊圖片,理解浣熊名字的由來,從中感受它的可愛。同學之間可相互講一講自己知道的動物名字的由來的小故事。

      2.開心一刻。

      (1)自讀謎語,讀通讀順。

      (2)小組互讀,試猜謎語。

      (3)推薦代表,全班匯報。

      (4)擴展:教師或學生出有關動物的謎語,共同猜。

      (5)選一則謎語背下來,回去說給家人或小朋友猜。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復習內容:讀課文趣味識字13~18課,古詩《風》,快樂宮3。

      復習目標:正確朗讀本單元6課文。背誦課文3,古詩一首。

      學習重點:復習鞏固部首、生字、新詞;學會運用數量詞,積累反義詞

      復習時間:2課時

      復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象形字真奇妙》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復習部首:同字框,積累帶有該部首的字:同

      3、讀準生字字音:形、狀、造、勺、川。

      4、書空:苗波川

      5、形近字比較:像象;波坡

      二《識字的小秘密》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讀準生字字音:豐足食饒

      3、形近字比較:澆燒撓翹饒;悶聞問。

      4、書空:澆燒撓豐

      5、讀詞語:日出東方豐衣足食富饒聲旁形旁容易

      三《你姓什么》

      1、熟讀課文

      2、讀準生字字音:章雙陳孫

      3、書空:吳雙耳孫

      4、兩個字組成一個字:古月口天立早木子子小

      四《風》

      1、熟讀并背誦古詩

      2、復習生字:解能竿斜

      五《數量詞》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讀準生字字音:頂

      3、書空:頂顆件棵

      4、復習部首:頁字旁,積累頁字旁的字:頂顆

      5、形近字比較:竿干;顆棵;句勺

      6、數量詞搭配使用:一條一塊一件一頂一瓶一杯一包一盒一輪一顆一棵一只一架一一艘一座

      六《反義詞》

      1、熟讀課文

      2、讀準字音:詞腦鬧

      3、復習部首:門字框,積累帶有門字框的'字:閑鬧悶聞問

      4、書空:閑鬧反義

      5、復習反義詞:壞-好大-小矮-高笑-哭厚-薄忙-閑靜-鬧光明-黑暗謙虛-驕傲

      七《部首歌》

      1、熟讀課文

      2、讀準生字字音:首旁

      3、書空:部首旁昏

      4、讀詞語:烏鴉鴨子白鵝公雞晴天清水拂曉澆水

      八《語文快樂宮3》

      1、讀準字音:翹撓澆饒曉燒

      2、說話訓練:什么是什么。

      _____是點心。_____是水果。_____是飲料。

      什么什么什么

      第二課時:做單元復習卷

      教后反饋:

      復習情況良好,包括后進生掌握也比較好。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古詩的學習,體會將士們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2.體會詩的韻律美,感受中國古代詩詞的美好。

      3.認識4個生字,會寫6個字。

      4.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1.查找有關詩人王翰的資料。

      2.準備三至五首題為《涼州詞》的詩對比、拓展學習。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要求認識的生字中要注意“催”字的讀音是平舌音“cu”。

      要求會寫的生字中要注意“葡”“臥”字的寫法。另外,“葡萄”“琵琶”兩個

      詞語在構詞方式上比較特殊,可以讓學生再舉出一些類似的詞語,但不必和學生

      講構詞的方法。

      2.閱讀教學

      學習這首古詩的主要任務在于引導學生進行背誦積累,理解詩意,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后在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解決問題。在了解邊塞詩的風格的同時,體會全詩慷慨激昂、豪放明快的感情。具體建議如下:

      (1)通過查工具書、閱讀書后注釋等,加深對詩意的理解,進而體會意境。

      (2)在理解和感悟意境的過程中,可以配樂讀詩,可以給詩配畫,把古詩改編成一個小故事,上網查找資料,還可以用多媒體展示意境等,促進學生對古詩的感悟。

      (3)要調動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探究式的學習,用多種形式理解詩意。

      3.活動提示

      (1)“背誦這首詩”。這道題旨在促進學生對古詩的積累。教師要根據教材的指示,指導學生朗讀背誦的方法。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與學生總結更多的朗讀背誦的方法。

      (2)“讀一讀,想一想,寫一寫”。這道題旨在引導學生認識詞語,進行詞語的積累。可以引導學生認識這類詞語的特點,但不必講構詞的方法。

      (3)“討論交流”。這道題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學習理解詩意的學習情境。學生可以根據詩的前兩句,展開想象,畫一畫邊關將士在一起舉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據詩的后兩句,想象將士們在一起互相勸酒的語言,寫一段對話;還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學之間互相解答。

      (4)“讀一讀,比一比,說一說”。這里列出了三個句子。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會發現這三句詩都渲染了戰爭的殘酷和無情,自古以來,有多少人在戰爭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戰爭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帶給人們無盡的災難。

      (5)“積累”。這道題旨在引導學生積累另一首《涼州詞》。這也是一首邊塞詩,

      作者是唐朝的王之渙。這首詩寫了出塞遠征的士兵的哀怨之情,悲壯蒼涼,表

      現了詩人慷慨激昂的心胸。

      詩歌第一、二句勾勒出涼州蒼茫遼闊而又寂寞荒涼的景象。接著,第三句筆鋒一轉,寫出了戍邊士兵處境的孤危和思鄉的情緒。在這時,忽然傳來羌笛聲。而羌笛吹奏的正是“愁殺行客兒”的《折楊柳》曲。唐代盛行折楊柳送別的.風俗,因此楊柳容易引起離別的傷感。“何須怨楊柳”,按字面解釋,是不必怨楊柳的意

      思,而實際上更加深切地提示了戍邊士兵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詩歌以“春風不度

      玉門關”句結尾。玉門關這荒涼孤寂的塞外,連春風都不會吹到,還有誰來關心

      士兵的疾苦呢?流露出詩人對戍邊士兵的無限同情。

      4.課時安排:建議2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教學中,學生對于詩意的理解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意見。例如:“欲飲琵琶馬上催”一句中的“馬上”“催”往往使人容易聯想到“出發”,以為這是在催促將士們馬上出發去打仗。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在這里,“琵琶馬上催”,是著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教師在教學時對這句詩的

      理解應予以關注。

      5.相關資料

      涼州詞:樂府舊題。

      夜光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以白玉制成的酒杯,猶如“光明夜照”,故稱夜

      光杯,此指精美的酒杯。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假如》教案08-13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一本色综合久久 | 制服丝袜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日本欧洲欧美视频 | 亚洲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不卡人成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