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六年級語文教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青山不老》教案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青山不老》教案

    時間:2023-12-16 18:23:30 六年級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青山不老》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青山不老》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青山不老》教案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青山不老》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治理、歸宿、蕩漾、領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語言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關鍵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點撥法、引導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探課文,認識老人

      1、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在這里不僅孕育著中華燦爛的文化,還涌現出了許多人物事跡,他們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纏綿悱惻,有的驚天地、泣鬼神,還有的平凡中透著偉大,今天這節語文課我們就要一起來學習一位81歲的平凡老人的不平凡的故事。

      2、揭題,板書課題

      3、檢查預習情況

      (1)認讀詞語,重點強調“宿”“勁”的讀音。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總結課文主要內容方法:人物+事件+關鍵詞)

      (3)默讀課文,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確實老了,年歲大了?

      (4)全班交流。

      二、再讀課文,感受青山之美,環境之惡

      1、正是這樣一位古稀老人,在年邁之時卻創造了一個奇跡,再讀課文,找找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課件)

      (1)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課件)

      a、點撥: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

      b、計算:一畝等于667平方米,普通教室大概有50平方米,那3700畝相當于多少個這樣的教室呢?(5萬間)

      C、你覺得這是一位怎么樣的老人?

      D、指導朗讀。

      (2)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里,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課件)

      a、讀完這段話,你有什么感受?

      b、你覺的這段話的畫面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

      C、這段話中兩個“全”,你有什么感受?

      D、指導朗讀這段話。

      (3)、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原來的坡形,依著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課件)

      a、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說嗎?

      b、81歲高齡的老人數十年如一日,15年,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在這沙漠地帶創造了一片綠洲,讓我們帶著驚嘆,欽佩,贊美的語氣一起再讀讀老人創造的奇跡。

      2、體驗綠洲所處環境的險惡和老人所處的環境艱苦

      (1)這樣的一片綠洲在祖國的大地上隨處可見,能稱之為是“了不起的奇跡”嗎?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情況下創造的?(課件)

      (2)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a、根據同學交流,課件出示“知識鏈接”介紹晉西北的干旱、霜凍、沙塵暴。

      b、結合注釋理解“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的意思。

      C、理解“肆虐”“盤踞之地”的意思。

      在一片荒無人煙,窮山惡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樹造林,創造出了這片青山,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奇跡啊!那么,老人的生活環境又如何呢?(想象老人戰勝惡劣環境困難種樹的一個場景)

      (3)師引入:“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面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去世時,他繼續種樹;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中老人創造的奇跡,來感受老人的不容易。

      三、深究課文,領悟“青山不老”

      1、看到了這樣一位老人,作者在離開老農的小院時,深有感觸,你能找出作者的感觸的句子嗎?

      2、課件出示。

      3、“山川共存,日月同輝”是什么意思?

      4、老人怎樣實現自身價值?“另一種東西”是什么呢?

      5、作者說“青山是不會老的”是什么意思?

      6、出示資料,介紹老人。

      7、寫話練習。

      四、讀課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卻創造了什么奇跡。用“xx”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點詞語。

      (1)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里,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2)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

      (3)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著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說嗎?

      五、這一奇跡究竟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

      1、“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境”根據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這樣大環境中種樹造林的艱難情景。

      先感受老人在家鄉的大山上植樹造林的大背景:

      (1)晉西北在我國的什么地方?這里的環境有什么特點?交流資料、圖片。

      (2)課文哪個自然段對這里惡劣的自然條件作了生動的描寫?

      (3)學生自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這里自然條件極為惡劣的重點句子,并有“△”打出句子內的重點詞語,旁注自己的感受。

      交流:

      A、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

      B、“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

      (4)、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桿旱煙袋的瘦小老頭,竟創造了這塊綠洲。”我句話有哪幾個明顯對比的地方?(如此險惡的地方——瘦小老頭)

      (如此險惡的地方——創造綠洲)

      (瘦小老頭——創造綠洲)

      再根據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這樣大環境中種樹造林的艱難情景,說一說。

      2、“我還知道這個院子里的小環境”根據第三自然段,想象:說說老人在這樣小環境中植樹了一天疲憊不堪回到這個院子里時的事情。

      六、總結課文

      同學們,讓我們學習這位老人,用自身的雙手植樹造林,綠化家園,讓綠色流進每一個人的心中。

      七、布置作業(略)

      八、板書設計:

      16青山不老

      大環境——險惡

      創造——奇跡小環境——艱辛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青山不老》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初讀課文,了解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了解奇跡是在何種情況下創造的。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3.通過大、小環境和老人創造的環境的對比,體悟“青山不老”的內在含義。

      4.感悟老人的精神,產生對老人的崇敬感,有傳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學重點

      1.知道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了解奇跡是在何種情況下創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產生對老人的崇敬感,有傳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學難點

      理解“青山不老”的內在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課前已經請大家查閱了資料,在你的印象中,晉西北是個怎樣的地方呢?

      2.今天,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創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跡。(板書:青山不老)齊讀課題。

      二、教學新課

      (一)檢查預習

      大家都已經預習過課文了,現在我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

      1.出示詞語:

      肆虐、盤踞、淤泥、勁挺、蕩漾、綠洲

      風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緊不慢、如臂如股

      誰來讀一讀這些詞?

      指名讀,師生評價,糾正。生齊讀一遍。

      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課文講述了一位山野老農,將畢生的精力用于植樹造林工作,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創造了一片綠洲,以此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子孫后代。)

      (二)了解奇跡,感悟精神

      1.讓我們現在一起真正走近這位老人,走進這不老的青山。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習略讀課文,我們一般可以從哪里入手?(課文前的鏈接#教案# 導語)

      (1)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

      (2)這一奇跡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創造的?

      (3)想一想課文為什么以“青山不老”為題?

      2.了解奇跡

      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老人到底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奇跡呢?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一句話來說明。

      (1)學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話,出示句子: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2)理解“了不起”

      ①請大家自己讀讀這句話,想想“奇跡”是什么意思?那這句話中“了不起的奇跡”指的是什么?

      ②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了不起”?

      ③指名學生回答體會到的“了不起”含義,重點引導把握這4個數字(將數字圈紅):

      點撥: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

      十五年、八條溝、七條防風林帶、三千七百畝林網

      看到這樣的一組數據,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嗎?這一連串的`數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個日日夜夜的枯燥歲月;這一連串的數字面前卻是滿山遍野的綠。這就是——生:“奇跡”,一個了不起的奇跡!

      (3)請同學們一起再來讀一讀,把這一奇跡展示出來。

      3.明白創造奇跡的艱難,感悟老人的精神

      那么,這樣一個了不起的奇跡是在什么情況下創造的呢?

      (1)請大家默讀課文的2—3自然段,細細找一找,找到后標上序號,并寫一寫批注。師巡回了解情況。

      (2)反饋,共同評議。

      ①第2自然段的教學

      學生提出“這個了不起的奇跡是老人在自然環境極為惡劣的情況下創造的”時,轉入第2自然段的教學。(板書:大環境)

      A.學生說后,出示句子。

      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

      B.指名學生回答,按以下模式進行評議:

      請自由讀讀這句話,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這里的環境,你會用什么?

      (板書:惡劣)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點撥:“肆虐”,什么叫“肆虐”?——任意殘殺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亞大風經常吹刮,給當地造成很大的破壞和損失。課文中指什么東西在哪里肆虐?

      在這里狂風肆虐到什么程度我們來看看?

      縣志載:“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關鍵把握“縣志”(二字,讓學生明白縣志中的內容是真實的。)志:文字記錄;縣志:記載一個縣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等的專書。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請結合課文下面的注釋來說一說。

      幾百斤重的牛馬都能吹到天上,更別說人了,除了狂風肆虐,這里還有什么肆虐?(干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

      出示圖片:晉西北環境、風景圖片。看,這就是晉西北,黃沙漫漫,山野荒荒,干旱,霜凍,沙塵暴肆虐,據有關資料記載,晉西北氣候惡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屬于沙塵暴高發區,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右玉縣老城12米高的城墻如今已被黃沙埋沒,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墻;五寨縣許多村莊,由于風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遷一次。聽了這樣的介紹,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C.教師總結:在這樣險惡的大環境下,這個手端一桿旱煙袋的瘦小老頭卻創造出了這樣的一個奇跡,真是不簡單啊!我們不由得贊嘆——生讀(15年啊,綠化了8條溝,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②教學第一段

      當作者帶著對晉西北環境惡劣,荒無人煙的印象來到老人居住的山溝里時,他卻看到了——

      A、指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山溝?

      B、你覺得這山溝怎樣?

      (生答:綠、美、舒適、樹木大等)

      C、現在,我坐在土炕上感受著這份舒適、這份愜意,而這里在以前卻是窮山惡水,荒無人煙的死亡之地,而就在這如此惡劣的環境里,這位老人卻15年如一日植樹造林,創造出這一片青山秀水。這真是一個——奇跡(生講),對著這奇跡,我們不由贊嘆——生讀(15年啊,綠化了8條溝,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過渡:老人用他的堅毅抵住了環境的惡劣,而他生活的小環境又有著怎樣辛酸的故事呢?(板書:小環境)

      ③第3自然段的教學

      學生交流,反饋:老人是在孤單的情況下創造出這個奇跡的?說說從哪里體會到的(一排三間房,只剩下老人一人。)

      引導學生重點把握:

      “a.獨自一人的孤單;b.生活的簡單清苦;c.同伴離去的堅持;d.老伴去世當天仍在植樹;e.有福不享;f.選擇青山為歸宿;g.年紀雖大,依然堅持”等7個方面。

      (板書:艱苦)

      小結: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青山,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4.奇跡延續,感悟精神

      (1)奇跡在采訪后還在延續,因為老人還有宏偉設想——生講(還要栽樹,直到自己爬不起來為止。)了解了老人創造的奇跡以及創造奇跡過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你有什么話要對老人說呢?

      生先寫,之后點名講述,師隨機點評。

      (2)15年啊,綠色披上了青山,而青絲卻變成了白發,死亡帶走了他的親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為(課件出示)生讀:“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他不走,因為(課件出示)生讀“他覺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師(引)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老人要把一生奉獻給山溝,要把生命奉獻給青山)

      (3)師(引)看眼前翠綠的青山,聽耳邊樸實的話語,我被老人的行為所感動,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發高大起來。

      出示: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換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生質疑:另一種東西是什么東西?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什么意思?

      鼓勵學生想一想:“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可是老農能和山水永遠存在嗎?能像日月一樣發出光輝嗎?請大家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呢?

      小結:是啊,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與環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的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就是作者所說的另一種東西,這一切將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讓我們帶著對老人的崇敬再讀一讀這句話吧!(板書:無私奉獻)

      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生命的意義卻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讓我們滿懷敬佩之情與作者同呼:

      出示:青山是不會老的!

      三、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總結:同學們,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植樹造林、綠化荒山,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讓我們像晉西北的老農一樣,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板書設計:

      青山不老

      大環境 惡劣

      小環境 艱苦

      無私奉獻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青山不老》教案 篇3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對于寫人記事文章雖說已不陌生,但是要把人物特點寫鮮明,把人物形象寫具體并不容易。現在的孩子都是在親人們的細心呵護下成長起來的,對于他們來說,接受關愛似乎已成為習以為常的事,但他們卻很少細心關注身邊的人,發現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去關愛他人。在這組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對于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有了更多更深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寫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事情,要有真情實感,注意環境描寫與心理活動的刻畫。養成自己修改習作的習慣。

      2、學習通過環境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再現生活,引發學生傾吐欲望,培養學生習作能力。

      3、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人,發現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關愛他人。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通過環境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方法刻畫人物形象。

      教學流程:

      一、圖片導入,引出習作主題。

      課件出示圖片《地獄和天堂的長勺子》,學生觀察后說一說感受。

      師小結: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今天咱們就來寫寫有關關愛的習作。(板書:關愛)

      二、讀題審題,明確要求

      1、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習作要求:

      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關心、幫助。這次習作,我們就來寫一寫體現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寫之前先想一想,事情發生在怎樣的環境里,是怎樣發生的,事情發展變化的過程怎樣。寫時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要表達真情實感。寫完后可以和同學交換意見。

      2、學生讀一讀,想想這次習作為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生讀)

      生:寫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事

      生:作文中要用上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

      3、老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歸納要點

      師:在這些習作要求中的關鍵是什么?

      生:寫人與人之間關愛的事。

      師:寫事的習作要把握好兩點,一是真實,二是在此基礎上要把事寫具體。怎樣才能把事情寫具體呢?

      第一,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只有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才能有切身的體會,寫起來才有話可說,也更可以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第二,從小處著眼,以小見大。第三,寫自己的所見所聞。

      三、聯系生活,拓寬思路,指導習作

      〈一〉選擇好事例

      課件出示一組圖片,引發學生大腦中的有關記憶。

      請同學們聯系自己親身經歷的事,用一兩句話概括內容并交流。

      師小結:真情無處不在,關愛充滿人間。最自己感動的事就是本次習作的好材料。有了題材,怎樣去表現人物的特點塑造人物的形象呢?

      〈二〉用上描寫人物的方法,敘述好細節

      1、在敘事的過程中,同學們可運用我們所學到的一些描寫方法,對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活動進行細致刻畫,以此來抒發真情實感。

      (出示本組課文相關片段)師:請同學們默讀這些片斷,交流:用到了哪些描寫方法,有什么好處?

      2、出示《窮人》第一自然段,體會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的襯托作用。

      師:這一片斷中對環境一冷一暖的對比,抒發了情感,表達了桑娜的勤勞。

      3、課件出示圖片及范文

      (1)原文閱讀

      小麗和小欣高高興興地走在放學的路上,她們邊走邊聊天,不知不覺又來到了十字路口。

      她們看見一位老奶奶想過馬路,但車子太多,老奶奶嚇得不敢過馬路了。小麗和小欣連忙跑過去,對老奶奶說:“老奶奶,您是不是要過馬路呀?”老奶奶說:“是的,已經等好久了。”“奶奶,別擔心,來,我們扶您過馬路吧!”小麗說。接著,她倆扶著老奶奶慢慢地走到人行橫道線旁,慢慢地向對面走去。

      當她們成功地走到馬路對面時。奶奶高興地說:“謝謝你們,你們真是好孩子呀!老奶奶就回家了,她們也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2)對比閱讀

      小麗和小欣高高興興地走在放學的路上,她們邊走邊聊天,不知不覺又來到了十字路口。

      此時正是下班的高峰期,來來往往的汽車川流不息,有的自行車,摩托車還在七拐八拐地玩起“絕技”,引得汽笛喇叭聲此起彼伏。道路更加擁擠了。這時,一位老奶奶站在路邊,幾次想走過去,但刺耳的喇叭聲嚇得她又退了回來。小麗拉拉身旁的小欣說:“看,前面的這位老奶奶肯定是想到馬路對面去,我們去幫她吧。”小欣立即說好。兩人連忙跑過去,對老奶奶說:“老奶奶,您是不是要過馬路呀?”老奶奶點點頭,流露出焦急地神色,嘆氣說:“是的,我要到對面去買菜。可現在車太多了。我年紀大了,眼睛不好使,腿腳又不方便,已經等好久了。”“奶奶,別擔心,來,我們扶您過馬路吧!”小麗說。

      她倆攙著老奶奶,一左一右,慢慢地走到人行橫道線旁,說:“老奶奶,這兒是人行橫道線,我們從這里走!”說著,她們小心翼翼地扶老人,瞧準這邊車道沒車過來的空檔,緊挨著老人把她攙扶著走到中線上,等對面的車流行駛過去了,又瞧準一個空檔,才慢慢地向對面走去。

      當她們成功地走到馬路對面時。奶奶高興地說:“謝謝你們,你們真是好孩子呀!今天多虧你們了呀。”她們說:“不用謝,老奶奶,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老奶奶說:“再見!”小麗和小欣她們也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3)學生體會文中環境描寫和動作描寫的妙處。

      〈三〉擬定一個點睛的題目

      題目一定要緊扣中心,簡潔新穎,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青山不老》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交流平臺:閱讀文章,首先要讀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詞句段運用:體會排比句的特點以及這樣寫的妙處;說說分號的用法;路牌的讀音。

      3、通過看圖、感悟、體驗、誦讀,體會古詩《過故人莊》。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閱讀要聯系生活經驗,從課文的內容往生活方向聯想、想象,從而使理解深入。

      2難點: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背誦,借助畫面,理解古詩大意,體會古詩的意境與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準備排比句的課件。

      2、準備《過故人莊》的錄音、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語文園地”的內容。(板書:語文園地)

      二、學習“交流平臺”

      1、復習本單元學習的課文。

      2、本單元學習的方法。

      感受課文中豐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內容。

      3、閱讀“交流平臺”的內容,你明白這段話的要點是什么嗎?

      (1)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圈畫重點語句。

      (2)可以圍繞重點寫寫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閱讀文章,首先要讀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為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關鍵要想。

      5、怎樣在閱讀中想呢?請聯系課文談談。

      (1)閱讀的時候,要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想開去。

      (2)閱讀的時候,可以從課文的內容聯想到更多,比如作者的其他作品,寫同一景物或事物的作品,以及文章的寫作方法,等等。

      舉例子的時候,要選擇本單元中的內容,可以換成“草原”那一課的例子。

      6、總結:

      閱讀文章時,要由課文內容往外想,這樣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夠活躍思想,激發創造力喲!

      三、學習“詞句段運用”

      1、出示排比句課件。

      A、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予死者最后的祭獻。

      B、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C、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

      2、朗讀,理解句子意思。

      3、認識排比修辭手法以及特點。

      排比是一種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排比的行文有節奏感,瑯瑯上口,有極強的說服力,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和氣勢,深化中心。

      4、你喜歡哪個句子,從哪里可以看出是排比,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5、學生選擇,并思考,然后交流。

      6、總結排比句的特點,然后試著寫一兩個排比句。

      四、總結訓練點,布置作業。

      1、本節課學習了閱讀文章的方法和認識排比句。

      2、從學過的課文中找一找排比句,并整理下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交流大家整理的排比句。

      2、朗讀排比句,并談談這樣寫的好處。

      二、學習“詞句段”

      1、談談你認識的標點符號。

      2、老師書寫分號“;”提問:在怎樣的情況下運用分號呢?

      3、出示相關語句。

      A、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我醒來時,白晝的那只碩大無朋的獨眼向我凝視。

      B、太陽曬著地面,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多,那里的空氣就比較熱;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少,那里的空氣就比較冷。空氣有冷有熱,才能流動,成為風。

      4、學生交流討論,認識分號的.用法。

      分號用于復句內部并列分句之間的停頓。比如A句可以這樣表示:

      第一組:

      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

      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

      第二組:

      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

      我醒來時,白晝的那只碩大無朋的獨眼向我凝視。

      像這樣表示并列分句之間的停頓,就要用分號。如果句子之間不并列,就不必用分號了!

      5、學生談談B組句子為什么要用分號?

      6、寫一個句子,要用上分號。

      三、繼續學習“詞句段”

      1、出示路牌,激發興趣。

      2、引導學生觀察書中的路牌,同桌相互討論。

      3、交流。

      (1)路牌中的路名的拼音全部大寫。

      (2)地名的拼音全部大寫。

      4、老師相機點撥。

      還有人姓名的拼音也全部大寫。

      5、總結。

      這一題是關于路名、地名以及人名的拼音寫法——全部要大寫。

      6、鞏固練習。

      寫一寫下面的路名與地名。

      中同路魯迅巴金鼓樓路

      四、學習“日積月累”。

      1、舊知導入。

      (1)古詩中有很多表現朋友之間深情厚誼的,你能不能背誦一句這樣的詩句?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朋友之間真摯友情的古詩——唐代詩人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板書)

      2、教師范讀,畫出節奏。

      3、學生齊讀。

      4、教師吟讀一句,學生譯讀一句。

      故人具雞黍——老朋友準備好了雞和飯。

      邀我至田家——邀請我到他家里做客。

      綠樹村邊合——村外綠樹環繞。

      青山郭外斜——村外遠處有青青的山崖。

      開軒面場圃——打開窗戶面對場圃和萊園。

      把酒話桑麻——邊喝酒邊談論著莊稼。

      待到重陽日——等到重陽節的那一天。

      還來就菊花——再來賞菊和喝酒吧。

      5、想象古詩中的畫面,并說一說。

      詩人啊,一棵棵茂盛的綠樹把村子圍了一個圈,小鳥展開翅膀在藍天中飛翔,亮著自己清脆的喉嚨,歡快地歌唱著,一只大公雞在悠閑地漫步,村外有青青的山峰斜立著。

      詩人啊,你輕輕地打開窗戶,一縷暖和的陽光照。在窗子上,空曠的打谷場上,不時走過大公雞,菜園里蝴蝶在飛翔,花兒把菜園子裝扮得那么美麗,你手里拿著酒杯,在和朋友暢談今年的好收成。

      6、“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朋友間依依惜別之情。

      7、背誦古詩。

      五、總結訓練點,布置作業。

      1、認識了分號的用法,并正確運用分號。

      2、認識路名、地名、人名的拼音寫法。

      3、理解、背誦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青山不老》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課標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美,現實和過去互相比照,敘述與描寫互相輝映,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跡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于后代讓我們看到了我國人民保護自然,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堅定決心本課是略讀課文,要求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我針對以上教材的分析,從三維度出發,將本課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知識能力目標

      認讀生字詞,能理解詞語的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說說青山不老的意思,領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認讀、理解詞語的意思達到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圍繞學習目標通過閱讀引發思考,敢于質疑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激發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思想感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是體會“青山不老”的真正含義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沙塵暴時風沙肆虐,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治理就會導致更大的災難。《青山不老》這篇課文就向我們講述了一位老人將荒山變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讀課文

      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通讀課文,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問題:

      (1)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樣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樣子?

      (3)老人為什么綠化這片山地,如果不綠化行不行?

      (4)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后果會怎樣?

      4、提出不懂的問題。

      5、全班匯報,檢查學習情況

      三、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1、老人既然這么辛苦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兒家享福?

      2、為什么老人說“保住了這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3、“青山是不會老的。”你是如何看待這句話的?

      板書設計:

      15青山不老

      大環境—險惡

      創造奇跡老人——青山是不會老的

      小環境—艱辛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青山不老》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上冊教案01-25

    青山不老語文教案02-21

    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4-10

    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21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青山不老教案06-15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7-16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21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01-21

    小學六年級語文的上冊教案01-0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a∨ | 中文字幕无线免费 | 亚洲中文AⅤ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密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