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林沖由逆來順受、委屈求全到奮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發展變化;
3、學習本文通過語言、行動、心理和細節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二)過程和方法
1、訓練學生通過揣摩人物語言、動作、及細節描寫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鑒賞主要人物的語言。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認識封建社會里被壓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從而加深學生的社會認識。
教學重點:
1、分析林沖思想性格的發展變化。
2、景物描寫、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心理活動描寫的作用。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設計:
第 一 課 時 教學要點:
1、了解作家作品
2、積累字、詞,理清文章思路和線索
教學步驟: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
梁山好漢,108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傳奇故事。魯智深是拳打鎮關西,楊志是失了生辰綱,武松是景陽崗打虎,那林沖又是因為什么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林沖的一段故事——《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二、了解作者和作品
⑴ 施耐庵 元末明初小說家,生平事跡缺乏可靠記載。
⑵ 《水滸傳》
《水滸》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南宋時期,有關宋江等“劫富濟貧”“扶危濟困”的英雄故事已在民間流傳。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現水滸故事的話本、雜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創作的基礎上,加工編成了《水滸》,它藝術地再現了梁山泊農民起義的產生、發展、經過直至失敗的過程,歌頌以宋江為首的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敗。
《水滸》最早為100回本,后來出現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嘆腰斬《水滸》,刪掉了71回以后的內容,又將第一回改為楔子,成為70回本,這樣故事性增強,情節緊張生動,引人入勝,語言簡練生動,人物性格鮮明,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水滸》和《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并稱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
三、快速閱讀課文,圈出生字、詞,理清文章思路
一)、積累字、詞
1、下列讀音、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C )
A、赍發(jī) 喝彩(hè) 砧辱 模樣(mú)
B、酒撰 調和(tiáo) 迤邐 朔風(shuò)
C、差撥(chāi) 彤云(tóng) 洗漱 央浼(měi)
D、提防(tí) 倉廒(áo) 吹撼 氈笠(zhān)
解析:
A、玷辱 B、酒饌
D、提防(dī)
2、對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D )
A、當時管待林沖酒食(款待,招待)
B、只見那個人將出一兩銀子(拿出)
C、老軍都點見了堆數(點清)
D、街上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減少,消失) 解析:消耗:消息
二)、學生復述故事情節
三)、師生共同理清文章思路
開端(第1自然段): 林教頭滄州遇舊知。
發展(2-5 自然段): 陸虞候密謀害林沖,林教頭買刀尋敵。
進一步發展(6-9 自然段):林教頭接管草料場。
高潮和結局(10-12自然段): 風雪夜山神廟復仇。
四)、分析文章線索
明線:林沖由忍辱負重到奮起反抗的思想發展過程
暗線:敵人對林沖的陷害
四、結束語:
林沖原為東京八十萬禁軍的教頭,家境殷實,生活幸福,這樣的一個人,為何會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我們下節課分解。
第 二 課 時
教學要點:
1、分析林沖的人物形象
2、認識林沖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與意義
教學步驟:
一、根據情節分析林沖的人物形象
1、補充介紹與課文有關故事情節
林沖是《水滸》里一個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個由安于現狀的小官吏最后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原是東京八十萬禁軍的教頭,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兒子高衙內看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陸虞候設下一條毒計,讓林沖買了一把寶刀,然后高俅命令林沖帶寶刀入府,乘機誣陷林沖陰謀行刺,林沖因此被刺配到滄州。在去滄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陸虞候買通,多次想殺害林沖,幸虧被魯智深救下,安全來到滄州。以下是課文的情節。后來林沖逃到柴進家里,柴進又把他介紹到梁山,成了農民起義軍的一員。
2、分析林沖的人物形象
⑴滄州遇舊
①李小二“在東京時,多得林沖看顧”,后又是林沖“救了他免送官司”,并“與他賠了些錢財,方得脫免”,最后還是林沖“赍發他盤纏”才“于路投奔人”。這充分體現了林沖行俠仗義,扶危濟困的性格特征。 ②林沖來到滄州,雖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違心地說自己是“惡了高太尉”才“刺配到這里”,對自己遭受陷害的冤情,雖有怨意,但更多的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說明他安于刑徒生活,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并無反抗之意,抱有刑滿釋放,重獲生路的希望。 ③“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兩個”這淡淡的一句,表明扶危濟困的英雄林沖,身在危難之中,依然不顧自己的苦難,一心為別人著想的高貴品質。
⑵買刀尋敵 當林沖得知陸謙來到滄州陷害他時,他大怒,離開酒店去買了一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地去尋,這時的林沖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但尋了三五日,不見動靜,他“也自心下慢了”,顯示出他安于現狀的性格。
⑶ 接管草料場
①調他到草料場時,他不但沒有意識到是新的陰謀,反而認為是“好差使”。見草屋已“四下里崩壞了”,就想等“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可看出林沖逆來順受,隨遇而安的特點。 ②林沖外出沽酒前,“將火炭蓋了,……把草廳門拽上,……把兩扇草場門拽上鎖了,”一件一件做得很有條理;沽酒回來后發現草廳倒了,“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搬開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這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充分體現了他小心謹慎的性格。
⑷ 手刃仇敵
當林沖在山神廟得知敵人的狠毒陰謀時,他再也無法忍耐下去了。當他聽到“拾得他一兩塊骨頭回京,府里見太尉和衙內時,也道我們也能會干事”等話語時,他怒火中燒,舊恨新仇,一齊涌上心頭,拽開廟門,挺著花槍,大喝一聲“潑賊哪里去!”這山崩地裂的一聲大喝表明,經過艱苦思想斗爭的林沖,終于忍無可忍,拋棄了幻想,同從前所依附的封建統治集團徹底決裂,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二、認識林沖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義
1、原因:關鍵在于一個“逼”字
①相國寺里辱嬌妻
②白虎堂上遭陷害
③野豬林里謀性命
④火燒草料場斷后路
2、意義:
①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
②深刻揭示了“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三、合作探究: 林沖殺差撥和富安,用的是花槍,為什么殺陸謙用的是尖刀?而且如何認識其手段的殘忍? 殺陸謙的解腕尖刀本就是為他而準備的'。林沖殺陸虞侯的手段是殘忍了些,但唯其如此,方能顯示敵人的陰險狠毒和林沖的被逼無奈,最終忍無可忍,以此來釋放心中的憤怒。因而林沖殺陸虞侯,是借殺人來控訴,控訴陸虞侯的不義和社會的不公,從而顯示林沖造反的正義性;林沖殺人,既是殺掉自己的結義兄弟,也是在殺“自己”,殺掉那個逆來順受、委曲求全的自己,而一個全新的林沖也從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第 三 課 時
教學要點: 分析文中的細節描寫和景物描寫及作用
教學步驟:
一、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然后分析其作用
1、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
①開頭細致描寫了陸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談舉止,暗示他們是在密謀害人的事,而且和林沖有關系。這些細節描寫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引出了李小二給林沖報信,林沖尋敵復仇的情節。
②林沖要去沽酒來吃,離開草料場時,“將火炭蓋了……把兩扇草場門反拽上鎖了。”草廳被雪壓倒后,林沖“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便“探半身入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這才“把門拽上,鎖了”,到山神廟里去安身。這些細節描寫,一方面表現了林沖安分守己、辦事謹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訴讀者,草料場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林沖疏忽,使情節發展合情合理。
③林沖進了山神廟,“入得廟門,再把門掩上。旁邊止有一塊大石頭,掇將過來靠了門。”這個細節描寫為下文“用手推門,卻被石頭靠著了”埋下伏筆,陸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廟外邊看火邊說話,林沖躲在廟內聽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轉變。看來,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細節。
④關于刀槍武器不離身的細節描寫。林沖離開天王堂時、到市井買酒時、奔山神廟安身時,都有關于隨身攜帶尖刀、花槍的細節描寫,最后,才有“挺著花槍”沖出門去殺死仇人的情節。這個細節描寫,既符合林沖禁軍教頭的身分,表現他細心、謹慎的性格特點,又使故事情節天衣無縫。
⑤關于方向位置的細節描寫。關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滄州城東15里有草料場,草料場東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場和市井中間有一座山神廟。林沖買酒、到山神廟,都是往東走。發生在同一時間的陸虞候等到草料場來放火陷害林沖是由草料場西面而來,這樣雙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卻至關重要,使情節發展入情入理。
2、合作探討: 文章兩次寫到了偷聽,請找出來并比較它們的不同之處。
①店里:李小二的妻子有意去聽,但由于陸謙等人是在謀劃害人的虧心事,因而做賊心虛,怕人聽到,只能暗中私語,隔墻之耳也就聽得不甚清楚了。
②廟里:林沖無意中聽到了陸謙等人謀害自己的全部對話。陸謙等人放火成功,根本沒想到深夜冷落蕭條的山神廟里會有人,更想不到會是林沖;加上他們自以為陰謀得逞,按捺不住內心的狂喜,免不了得意忘形,無所顧忌;林沖又僅隔廟門,因而聽得清清楚楚。
3、作用:表現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
二、分析景物描寫——風雪的作用
1、直接描寫
①.剛去草料場,“正是嚴冬天氣,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
②.出門沽酒時,“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 迤邐背著北風而行。那雪下得緊。”
③.沽酒返回時,“看那雪, 到晚越下得緊了。”
2、用側面描寫 到草料場后,“仰面看那草屋時,四下里崩壞了,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這些描寫,使讀者對當時風大雪緊,留下具體印象。正因為風大雪緊,林沖才出去沽酒,才會途中見到山神廟;正因為風雪越下越大,草屋才被大雪壓倒,林沖才去山神廟安身;正因為風雪大,為了抵擋風雪,林沖才將大石頭堵門;正因為廟門被抵推不開,才有機會讓陸謙等人的陰謀暴露,促使林沖性格變化,起到推動情節層層發展的作用,同時渲染了氣氛,襯托了人物性格。那密布的彤云,怒號的朔風,飛揚的大雪,破敗的草料場,孤寂的破廟,形成一種荒涼、寂寞的冷酷氣氛,而草料場那“必必剝剝”地爆響,“刮刮雜雜”地燃燒起來的熊熊烈焰,也點燃了林沖反抗的怒火。正是在這悲壯、凄涼的氣氛中,林沖完成了他性格的重大轉變,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3、作用: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性格
三、布置作業
1、課外閱讀《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2、完成學案和習案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植物與雨水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植物與雨水的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老師今天給同學們帶來一個謎語,看誰最聰明,能把它很快猜出來(出示課件謎面:千條線,萬條線,數不清,剪不斷,落在田間秧苗綠,掉到河里看不見)(生猜:雨點)揭題
注意“點兒”的'兒化音,齊讀課題
二、復習生字
1 開火車讀生字,齊讀生字
2 指名讀詞語,齊讀詞語。
三、自由讀課文,要求:
1 把字音讀準確,不添字,不漏字
2 數數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3 投影機反饋
四、學習新課
1 出示多媒體動畫課件,觀看動畫,想:課文中講了誰和誰的故事?
(生答:大雨點和小雨點。師相機板書)
2 指名讀課文的第一段,問:你有沒有哪個詞語不明白?
引導理解“數不清”除了雨點外,還有什么東西數不清?
“飄落”實物演示飄落
仿照例子說說“從 ………出來”句型
3 這些雨點兒從 云彩里飄落下來,他們可高興了,還在半空中說起話來呢,想知道他們說些什么嗎?自瀆課文的2——4段
從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么?(生答,相機板書)
指導讀出疑問的語氣
大雨點要去無花無草的地方,說明大雨點怎樣?(善良,愿意幫 助有需要的事物)
4大雨點和小雨點去了他們想去的地方,看看這些地方起了什么變化?(播放課件)指名說,相機板書
你知道為什么這些地方起了這些變化嗎?
(因為雨水給植物補充了水分)
指導朗讀
五、齊讀全文
六、學唱《小雨沙沙》
板書:
雨點兒
大雨點兒 小雨點兒
↓ ↓
無花無草 有花有草
↓ ( 補充水分) ↓
長出紅花綠草 花更紅草更綠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個板塊由兩部分組成:提示語及故事插圖。
本課提示的主要內容:
1、提示故事的主要內容。
2、提出問題要通過畫面看懂圖中人物在做什么,想像圖中人物在想什么,說什么,特別要想像圖中人物的對話。
3、指出本次口語交際的方法是角色表演。
教學理念: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交流合作的機會與氛圍。
2、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運用語文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懂得在社會交際中,與人打交道態度要親切,有禮貌,要說普通話。
2、讓學生體驗交際的過程,體會交際的必要性,并提高交際技能,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與社會交往。
3、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評價,學會辨析與欣賞。
教學重點:用禮貌用語,講普通話。
教學難點:體驗交際的過程,學會文明的進行人際溝通與社會交往。
教具準備:出示課件、掛圖
課時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教學情境,漸入交際話題。
同學們,今天小熊生病了,小鹿、小猴和小兔帶著禮物看望它。小狐貍因為有事不能去,委托小兔代他問候小熊,那么請你想一想,見到小熊大家會說些什么?小兔是怎么說的.呢?小熊又是怎么答謝的呢?
其實,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怎樣與人打交道,這些也都是有學問的,你們想學嗎?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以《到同學家去》為題進行練習。(板書課題)
二、圖文創造情境,深入交際主題。
1、出示課件或掛圖,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2、小組討論圖中小熊、小兔、小猴、小羊都是怎么想的,說了什么?
三、指導表演
1、讓學生先分小組進行練習,引導表演時注意加入對話。要借助手勢表演,語氣等再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個性和品質等特點。
2、選出幾個在組里表演最好的同學重新組合,代表小組在全班表演。
3、互相評議,學會評議。學會欣賞與鼓勵。
四、推薦作業:
讓口語交際回歸生活
根據今天的練習寫一篇日記。
能說會寫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編排了四篇課文。《鄉下人家》描寫了富有詩意的鄉村生活,《牧場之國》展現了異國的田園風光,《古詩詞三首》更是生動地再現了一幅幅鄉村風光、田園意趣的圖畫,《麥哨》則側重于描繪了鄉村兒童在鄉間田野無拘無束、充滿樂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雖然從不同角度描寫了鄉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寫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達了對鄉村田生活由衷地熱愛、贊美與向往。配合本組專題,在21課的后面和語文園地里相應地安排了“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習作”“展示臺”等項訓練,即引導學生開展觀察、了解鄉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動;說、寫有關農村的景物和生活情況,對田園風光的感受、體驗,活動過程中的見聞、趣事,表達自己對鄉村生活的熱愛與向往;“我的發現”引導學生發現和體會作家描寫景物的語言特點。進行課文教學時,教師要統籌安排,加強教材整合的意識,把讀與思、讀與寫,讀書與活動結合起來。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感受充滿了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
2、體驗洋溢著泥土氣息、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并由此產生熱愛與向往之情。
3、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能抓住景物的特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掌握習作方法。
4、認識生字生詞,按課標要求會寫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5、體會文章的表達方式,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6、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提高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7、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激發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興趣,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和書面的能力。
8、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體會作家描寫景物的語言特點,積累詞句,養成認真閱讀、多讀多想的好習慣。
3、培養通過語言文字想象畫面的能力,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4、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能抓住景物的特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掌握習作方法。
5、感悟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讀。
6、體會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和我們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現代人相比較,他們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樂、幸福、自由的主人。
四、課時安排:
1、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0—14課時
2、精讀課文4—5課時
3、略讀課文2—4課時
4、口語交際1課時
5、習作2課時
6、“我的發現”“日積月累”“讀讀、寫寫、背背”1—2課時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作者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2、學習借梅議政這種托物言志的寫法;
3、掌握、積累“使”“病”“解”“本”“窮”等文言實詞,學習“以”“之”等文言虛詞,復習使動用法。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
誦讀、文言實詞的積累、復習使動用法、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托物言志的寫法。
[媒體設計]
多媒體課件以聲音畫面渲染氣氛,突出教學目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多媒體課件腳本):
一、課前營造氣氛
(CAI播放鄧麗君演唱的《梅花》,畫面中一組梅花在背景中移動。)
二、導入
(CAI一幅梅花的畫面,配以文字說明:梅,落葉喬木或落葉灌木,性耐寒,因而與松、竹一起被譽為“歲寒三友”,又與蘭、竹、菊合稱“花中君子”。1987年5月,在中國傳統十大名花評選中榮膺榜首,被譽為“花魁”。)
(CAI顯示盆栽梅花與土栽梅花的比較圖)請同學們從審美的角度說說對畫面上不同梅花的感受。(學生應該說出盆栽梅花更具美感)
在今天,園藝師們創造的包括梅花在內的盆栽藝術點綴了我們的生活,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但是,在晚清,卻有一人視這種“藝術”為扼殺天性的舉動,并專門寫下一篇文章來表明他的觀點,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病梅館記》(板書課題)(CAI梅館,作者簡介)
三、明確學習目標(CAI顯示,教師讀出來)
為達到這幾個學習目標,本堂課我們將采用“誦讀—積累—領悟—表達”的四步法來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誦讀—積累—領悟—表達)
四、誦讀
1.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誦讀時必須讀準字音,讀清句讀,還要讀出語氣。下面先請同學們聽老師范讀,聽的時候注意以上三個要領,并劃出理解有困難的文言詞語。(CAI配樂朗誦)
2.我來檢查一下聽讀的效果。
(1)生字的讀音(CAI顯示讀音,解釋)
(2)分清句讀,把握朗讀節奏(CAI顯示練習)
3.下面同學們根據誦讀的三個要領,自由朗誦,所謂“自由”就是你覺得怎樣讀感覺好就怎樣讀,把聲音放出來。朗誦時進一步發現問題,呆會兒提出來討論。我給大家配一段音樂。
(學生朗誦時間控制在3分鐘以內,讀完后,稍加評點。)
五、積累
1.現在請同學們把在書上劃出來的理解有困難的詞語提出來,我們一起來研究解決。請1、2小組的同學提第一自然段中的問題,第3組的同學提第二自然段中的問題,第4組的'同學提第三自然中的問題。(CAI即時顯示文句詳解)
2.我們發現文中有兩個虛詞“之”“以”出現得比較多,我們做兩道練習來鞏固一下對這兩個詞的理解。
(1)CAI顯示“之”的練習題及答案。
(2)CAI顯示“以”的用示練習題及答案。
3.另外,本文實詞的使動用法也較多,請同學們找出含有使動用法的句子。
(讓學生找1分鐘,然后CAI顯示使動用法的練習題)
六、領悟
前面我們提到在本文中龔自珍所要表達的觀點,與我們一般的審美取向不同,我們認為是“藝術創造”的東西,作者卻認為是在扼殺天性。這到底是為什么呢?讓我們通過對文章具體內容的分析來解答這個問題吧。(CAI顯示文章內容分析)
其實,如果我們運用歷史的眼光來看這篇文章,就能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了。清朝,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朝代,清后期,封建統治日趨腐朽,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內加強思想統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治之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龔自珍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敏銳地預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機,對統治者扼殺人才、禁勉錮思想表示了極大的憤慨,強烈地呼吁社會改革與個性解放,殷切地希望統治者能“不拘一格降人才”,《病梅館記》就寫作于這樣一個時代。
文章中的“梅”的意義顯然不僅僅是一種植物了,它象征著什么呢?(學生回答:人才)那么相應地,文人畫士及他們的品梅觀等分別象征什么呢?(CAI顯示)
我們看到,文章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呢?(CAI托物言志)。
(CAI顯示文章思想內容的小結及《己亥雜詩》)
七、表達
托物言志這種寫法可以使要表達的意思既含蓄又深刻,避免空發議論,為眾多的寫家所采用。本文借“梅”這一意象,寄托深意,假如現在要求同學們借“荷”來寫意,那么你將借此抒發怎樣的情懷呢?(CAI顯示荷花的畫面)
托物言志,詠物抒情,要抓住所托之物的特征。例如花草之類,或抓住外部形態,或瞄準其生活習性。《愛蓮說》及我們上學期所學《荷塘月色》,都抓住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特點,表達潔身自好的情操。
課后如有興趣,可就松樹或菊花寫一篇托物言志的練筆文章。(CAI顯示畫面)
八、朗誦課文(CAI)
語文教案 篇6
一、我的發現
這一項安排了兩組漢字,每組的前一個字都是學過的熟字,后一個字都是要學習的生字,而后一個字都是前一個字表示讀音的部分。教學時應引導學生辨一辨,從中發現規律──利用形聲字聲旁識字的方法。在我會讀中應采用多種形式進行鞏固,記住生字。在我會寫中引導學生寫出帶有木、月、艸、宀偏旁的字,從中加以鞏固和運用識字方法。
〖過程建議
1、我會認:
⑴學生看拼音讀字、讀詞,在詞語中認讀生字。
⑵辯字形,讓學生自己去找出每組中兩個字的異同。
⑶組詞語,區別每組兩個字的意思。
⑷書中的學習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學會生字的呢?你能幫她告訴大家嗎?(形聲字聲旁識字的方法或熟字減一減的方法。)
⑸出示我會認中生字,讀準字音。重點指導:翹舌音支,后鼻韻龍。
⑹擴詞練習。引導學生采取多種方式擴詞。
⑺改變語境,在不同語境中鞏固生字。
出示下列詞語,學生認讀:
交朋友
交通
支招
一支筆
九龍坡
龍頭
巨龍
龍舟
利益
有利
平凡
利用
要求
請求
凡人
凡是
2、我會寫:
⑴
出示四組字引導學生認讀。
⑵
引導學生發現每組字的相同點。回憶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頭代表的意思。
⑶
書中的學習小伙伴還能寫出幾個這樣的字,你也能嗎?
木字旁:樹、林、枝、楓、樣、楊、梅、柳
月字旁:明、肚、臉、膽、腿、腳、腦
草字頭:草、花、藍、苗、蘋、苦、荷
寶蓋頭:寶、它、安、完、家、定
二、日積月累
這部分是由我會讀和讀讀背背組成。我會讀是本組教材中所學生字的復現,幫助學生加以鞏固。讀讀背背是一首表現秋天豐收景象的兒歌,與我會讀共同起到促進學生對語言積累的作用。
〖過程建議
1、我會讀:
⑴
學生分小組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后全班進行讀詞訓練。
⑵
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造句。
⑶
交流詞語的記憶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找出記住詞語的好方法,全班交流,互相促進。
2、讀讀背背:
⑴
教師示范讀。
⑵
輕聲讀兒歌,不認識的字,看看音節多讀幾遍。
⑶
引導學生品讀,比一比誰讀得有味道。
①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兒歌。
②
拓展:
將收集的秋天的兒歌讀給同學聽或自己寫一寫兒歌展示給同學。
(朗讀時需注意:輕聲:莊稼、高粱、葡萄;一聲:黃澄澄、紅彤彤)。
三、口語交際
這次口語交際是進行秋游的前期準備,主要是討論去哪,要做些什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做事要有一定的計劃性,培養學生創造力。激發學生想說的熱情,能說清自己的計劃和理由,并能用商量的口吻與別人交流。在交際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取長補短的'好品質。
〖交際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搜集的有關景點或秋游路線的資料。
〖組織過程
1、創設情境、走進秋天: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出秋天的美麗景色。教師啟發談話:同學們,秋媽媽已來到了我們身邊,給我們帶來美景,帶來豐收,帶來樂趣。我們在這樣美好的季節里去秋游那有多好呀!可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你們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2、小組匯報,組內討論:
引導學生出示自己課前搜集的有關景點或秋游的路線資料,結合資料向小組的伙伴說說自己的打算,其他人要進行評價。
小組討論誰的計劃好,達成共識,進行補充完善本組的秋游計劃。
3、全班交流,統一計劃:
各組陳述本組的計劃和理由,進行評價,引導學生用商量的語氣進行討論,集中大家的意見,確定秋天計劃。
4、討論具體事宜:
引導學生討論秋天的前期準備工作和秋游的分工。
5、總結評議,提出建議:
教師總結秋天的計劃研究情況,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建議。
四、展示臺
這次展示臺是在本組教學開始就引導學生平時進行動手、動腦,創作關于秋天的作品,積累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的內容是學生自制的書簽、賀卡、圖畫、詩歌等都是有關秋天的,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成果的平臺,可讓學生盡情享受學習的快樂。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我眼中的秋天活動:布置一個展示角或課上展出并交流。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自我表現的意識。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讀b p m f。
2.學會在四線三格中正確書寫b p m f。
3.學習拼讀音節。
教學重點:
認清形、發準音,掌握拼讀方法,正確拼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認讀生字。
(一)師:請拿出你手中的生字卡片,讀一讀、認一認。
誰想給大家介紹你認識的字朋友?
生:我認識“媽”,**的“媽”。(齊:媽媽)
師:我們都有一個好媽媽,老師不僅有媽媽,還有姑媽。你們呢?
(生:舅媽、姨媽、親媽……)
一起讀讀“八”吧!講:“我們班有八個學習小組。”你們能像老師一樣用“八”字說一句話嗎?
在復習生字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詞匯,進而讓學生練習說話。
三、認識聲母b p m f。
(一)認識b
師:我們會用“八”說這么多詞句,有沒有哪個同學會拼讀“八”呢?
(如果學生表示會,就從這里開始)
你能給大家拼拼嗎?
(如果學生表示不會,就從這里開始。)
1.課件演示,音節閃動,問:這個音節有幾個拼音字母?
哪一個是我們已經認識的韻母寶寶?第一個字母寶寶念什么?大家都試試“b b b ”。
2.問:我們是怎樣發出這個音的呢?上下唇輕輕相碰,突然張開。
3.師:在聲母家庭里,有二十多個聲母寶寶呢。我們剛認識的b,你們看,象什么?
4.課件演示:錄音機上閃出b,聲音“丁丁、丁丁、聽廣播。”
問:你們猜猜丁丁在聽什么節目?
講:原來這一天是八月八日——丁丁的生日,爸爸出差就通過電臺,為丁丁點歌,祝他生日快樂。
(音樂即將結束,傳來一陣敲門聲。丁丁,是我們,我們來祝賀你的生日。)
由認識字母,引申到給丁丁過生日,充滿生活情趣。
(二)認識P
1.課件出示書上插圖
講:看,冬冬已經到了,洗好了水果,正在往水池里潑臟水呢。(水閃)
課件聲音:這里藏著一個聲母寶寶,你能找出來并叫出它的名字嗎?
2.講:P就好象是水盆里倒出來的水。
課件聲音:冬冬、冬冬、來潑水
(三)認識m、f
1.課件出示書上插圖
問:我們也趕快進去吧。咦?怎么打不開?
課件聲音:看看我在干什么?(師做摸門動作)再仔細看看這兩扇門,第三個聲母寶寶就在這里!
2.師:我們一起來說歌謠吧。
“丁丁、丁丁、聽廣b,冬冬、冬冬、來P水。兩扇小門m m。爺爺的拐杖ff。”
3.問:看看f,你覺得它還像什么?
三個聲母教學層次。通過自編歌謠與手勢,使學生在濃濃的參與興致中,分辨聲母的形狀、發音。伴著歌謠學字母,使學生興趣高漲,記憶牢固。
四、學習書寫聲母b p m f
1.師:時間不早了,小朋友們該回家了。4個聲母寶寶也要回家了,你們知道聲母寶寶住在哪嗎?它的家就在四線三格里。
2.課件演示:聲母b p m f筆順。(伴歌謠)。
3.重點指導f的書寫。師板書,并講解:先在上格起筆寫右彎,不抬筆穿過第二線寫豎,碰到第三線停住。再貼著第二線寫一短橫。
4.在你的紙上試著寫寫。
5.講評。
有重點,有講評,指導扎實有序。
五、練習拼讀音節
(一)通過練習拼讀,引導學生總結出: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拼猛一碰。
講:在一個音節中,聲母要讀的`又輕又短,韻母要讀的重一些、響亮一些。從聲母到韻母就象滑梯一樣,滑過來,不間斷。
(二)試拼ma
(三)按四聲順序試拼。
1.板書pa,指名拼讀。
2.出示ā á ǎ à,講:一個一個試著拼拼。
3.師:你們自己又發現了一種拼讀音節的方法——按韻母四聲順序一個一個找讀,一個一個試拼。
4.課件出示:fā bō pō mō fō bī pī mī bū pū mū fū及四聲。
多種形式練習拼讀,充分發揮了小組學習的優勢,使每一位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提高。
六、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四個聲母寶寶。知道聲母和韻母連在一起可以組成音節。我們還發現了不同的拼讀方法。今后,就可以通過拼音認識更多的漢字,學習更多的知識了。
語文教案 篇8
一、 教學目標:
1、 理解小說折射出的時代信息。
2、 從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角度欣賞人物,理解景物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3、 學習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樸、自尊、執著與堅毅的品質。
二、 教學重點:
從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角度欣賞人物,理解景物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三、 教學難點:
品味小說清新淡雅的語言特色。
四、 教學時數:
一課時
五、 教學過程:
我們課下已經預習這篇課文了,那么這個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哪兒呢?(板書:大山)是什么打破了這里的寧靜?(板書:火車),在這里發生了什么變化嗎?
(40頁“這短暫的一分鐘,攪亂了臺兒溝以往的寧靜。從前,臺兒溝人歷可來是吃過晚飯就鉆被窩,他們仿佛是在同一時刻聽到大山無聲的命令。于是,臺兒溝那一小片石頭房子在同一時刻忽然完全靜止了,靜的那樣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訴說著自己的虔誠。如今,臺兒溝的姑娘們剛把晚飯端上桌就慌了神,她們心不在焉地胡亂吃幾口,扔下碗就開始梳妝打扮。她們洗凈蒙受了一天的黃土、風塵,露出粗糙、紅潤的面色,把頭發梳的烏亮,然后就比賽著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換上過年時才穿得新鞋,有人還悄悄往臉上涂點姻脂。盡管火車到站時已經天黑,她們還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著服飾和容貌。然后,她們就朝村口,朝火車經過的地方跑去。香雪總是第一個出門,隔壁的'鳳嬌第二個就跟了出來。”)
“大山”“火車”并不僅僅是實物,它象征著封閉、傳統;開放、現代。
火車的進入,使臺兒溝的少女們得以接觸外面的世界,那么她們的追求相同嗎?
(或者:她們的關注點是否一致?)
① 鳳嬌——對“北京話”的情感,鳳嬌說話大膽直率:“呦,我們小,你就老了嗎?”縮小了年齡距離,暗示下文鳳嬌對“北京話”非同一般的感情,她們之間的感情很純潔——依附型。
② 香雪——她的追求與被人不同,她更注重的是皮書包、鉛筆盒之類的文化用品,因為她是臺兒溝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她對鉛筆盒的執著追求,表現了什么?
析:她想獲得與別人同樣平等的權利,想獲得尊嚴,對文化知識的追求使她與其他姑娘們在物品需求上迥然不同,也正是這樣,原本膽小的她才能第一個登上火車,第一個走出這個小山村,第一個對山外的世界有了認識。
小說重點描寫了香雪一段小小的歷險經歷:她在那停車一分鐘的間隙里,毅然踏進了火車,用積攢的四十個雞蛋,換來了一個向往已久的帶磁鐵的泡沫塑料文具盒。
當她一個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時,她的內心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
板書:怕——不怕——猶豫——堅定
她的內心變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關的景物描寫:
景物描寫:
⑴45頁“現在她害怕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靜,當風吹響近處的小樹林時,她又害怕小樹林發出的窸窸窣窣的聲音。”——怕
⑵46頁“她站了起來,忽然感到心里很滿意,風也柔合了許多。她發現月亮是這樣明凈。群山被月光籠罩著,像母親莊嚴、神圣的胸脯;那秋風吹干的一樹樹核桃葉,卷起來像一樹樹金鈴鐺,她第一次聽清它們在夜晚,在風的慫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⑶46頁“她環視群山,群山沉默著;她又朝著近處的楊樹林張望,楊樹林悉悉萃萃地響著,并不真心告訴她應該怎么做。”——猶豫
⑷46頁“小溪的歌唱高昂起來了,它歡騰著向前奔跑,撞擊著水中的石塊,不時濺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堅定
以上幾處景物描寫給讀者展現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圖畫,它在為人物的活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背景的同時,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內心活動,惟妙惟肖地表現了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我們想一想:每個人在做出選擇時,都會經歷一番心理斗爭)害怕——不再害怕——猶豫——堅定,這一變化雖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卻跨越了由自卑、封閉、落后到自信、開放、進步的巨大心理障礙,這一障礙的跨越正是小說要著力表現的內容——自強型
③ 其他姑娘們——她們喜愛的是法卡、絲巾、尼龍襪,追求的是一種物質——享受型
香雪是一個什么樣的女孩呢?
析:香雪追求知識,有著山里人特有淳樸、真純、尊嚴。
討論:文章到這里雖然結束了,但我們設想一下,這些人物在追求所謂文明的時候會變成什么樣呢?
析:鳳嬌和北京話跑了
香雪考上北京的學校了
有的人經商了
我們在追求所謂的文明即物質,知識的時候,不要失落了人性中那份固有的尊嚴、真純和淳樸。
小結:小說的情感基調是清新、婉麗、優美、純凈的,但并不意味著纖弱、單薄、淺顯,相反它寄寄予了作者對時代現實的嚴峻思考:那淳樸、淡遠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賞和贊美,但它恰恰又是與貧窮和閉塞聯系在一起,在時代列車的呼嘯聲中,當人們在瘋狂地追求所謂文明的時候,這種淳樸、迷人的美還能保留多久呢?
板書設計:
大山——火車——變化?
追求 “北京話”:情感(依附)
文具盒:平等、知識(自強) 怕
不怕
猶豫
堅定
頭巾、法卡:物質(享受)
香雪:知識+尊嚴、知識、淳樸
追求 失落
語文教案 篇9
一、指導思想
教學中以興趣為先導,時刻注意培養學生語文喜歡的態度。在教學過程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在語文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礎以此為教學的主體理念,分析教材、學生的基礎上制定學期計劃。
二、教材分析
1、 內容及編排
本教材從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分八個專題;(每組教材以“導語”的形式點明專題)多彩的秋天;學校生活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協作;關愛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每組課文包括導語、識字、4-5篇課文心臟“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形式多樣,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
2、 教材特點
⑴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每一組教材均以“導語”的形式點明專題,識字課、課文以及“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展示臺等內容都圍繞著本組的專題安排。
⑵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識字課的內容圍繞本組的專題,而且形式多樣。有的描寫秋天美麗景色、反映學校生活和引導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詞語,有的表達愛國之情的三字經,有講思想方法、給人啟迪的成語,有提倡團結合作的,有教學生怎樣做人的對聯,還有反映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拍手歌。
⑶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具有時代感,貼近兒童生活。
本冊教科書與九年義務教育同冊教材相比,大幅度地更新了課文,更新率達50%。課文體裁多樣。童話、寓言、詩歌、散文、故事、科普文章以及日記等應有盡有,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⑷課后練習重視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著眼于積累語言,啟發思維,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⑸突破傳統教材的呈現方式,增強親和力。編寫角度由服務于教師的教轉向服務于學生的學。教材的呈現方式,有利于學生發現、探究。 “語文園地”里設有“展示臺”一欄,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和才能的機會。
⑹教材內容具有開放性和彈性。
本冊教材規定了識字量認識450個,但同時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認字,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多認字,超過規定的識字量。在識字方面,每課要求認識的字體現基本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多認。
三、學習目標: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
2、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養成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3、會使用音序查字法,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4、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斷。
5、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
6、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嘆號。
8、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和愿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9、對寫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了解日記的格式,學習寫日記。
四、教學措施
這冊教科書是以專題形式編排的,語文園地中安排的各項訓練也都圍繞專題設計的,所以備課時胸中要有全局。我們領會“語文首先是一種文化”這種編排理念,要在通讀全冊的基礎上,一組一組地鉆研教材,設計教學。每組教材圍繞哪個專題,有哪些內容,有哪些要求,重點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習慣,怎樣進行教學設計,在體現自主、合作學習上有哪些措施,什么時候布置學生進行哪些學習準備,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教師備課時胸中要有全局,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既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學充滿活力。
1、采用多種形式的見面活動,增加學生與生字的接觸機會,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
2、在寫字教學中力求做到指導要細,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同時應把培養興趣與提高書寫有機地結合起來。
3、樹立大語文觀,把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4、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努力開發、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通過語言文字訓練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語言訓練和思想品德教育融為一體。聯系實際,進行行為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重視識字教學,教給學生識字方法。重視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較,加強邊讀邊寫,試默自查;重視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運用中掌握所學的生字。
3、閱讀教學要訓練學生逐步學會閱讀,培養閱讀能力。重視朗讀訓練,在朗讀中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課堂上要有充分時間進行朗讀訓練,要人人都有讀的機會。開始訓練默讀。重視字詞句的訓練,要把字的教學放在詞和句的教學之中,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詞句教學要抓重點、難點,為學生設置思考的路子,訓練學生逐步學會閱讀。重視自然段教學,為中高年級的段、篇訓練打好基礎。
4、聽說訓練要在學生的語言實踐中進行。給學生創造各種聽話、說話的機會,激發學生聽說的愿望,保證訓練時間,堅持大面積訓練,及時糾正語病,讓全班學生都有練習說話的機會。
5、繼續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做到抓兩頭。
語文教案 篇10
1、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2、學生質疑。
3、教師小結:同學們,你們提出的問題太好了。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了解這個新同學,然后,我們再作決定,是否和他成為朋友吧。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新詞。
1、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自己讀瀆課文。畫出本課的生字,標出自然段的序號。然后和你的伙伴在組內交流自學情況。
2、學生自學后在組內交流。
三、認識本課中的'生字、新詞
1、教師出示紅、白兩色的生字卡片,指導學生認讀生字
紅色卡片:十分 要 沒有 一位 孩子 挑選
白色卡片:花盆 一位 挑選 并 宣布 十分
規定 盛開 一絲 發芽 表情 煮熟
2、說說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呢?(四個自然段)
3、同桌互讀課文,并相耳評價。要求,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
四、再讀課文,初步解疑。
1、(小黑板出示)解題時學生提出的問題
思考題:(1)這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誰”
(2)他怎么捧著空花盆呢?
(3)他為什么要捧著花盆?
(4)他和放羊的孩子一樣嗎?他愛撒謊嗎?
2、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個別讀),你能解答哪個問題呢?
3、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4、全班匯報。
5、教師小結:同學們對文章的內容都比較清楚了,此時,你們還有什么疑問嗎?
6、學生質疑。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詩經教案05-31
《語文識字》教案08-20
《語文天地》教案08-08
語文荷花教案09-02
語文樹教案12-11
《語文園地》教案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