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3-12-13 09:37:19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經典]語文教案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語文教案6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培養初步鑒賞古典詩歌能力;

      2、提高解答古典詩歌鑒賞題能力。

      教學重點:把握重要環節,抓住關鍵詞句。

      教學難點:對詩歌背景及其所用典實的了解。

      教學方法與思路

      1、從高考古典詩歌鑒賞題考查的內容歸納所要復習的重點;

      2、掌握具體方法;

      3、實例訓練,形成能力。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引言導入,板書課題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詩的王國,優秀的詩人像群星燦爛,優美的詩篇流傳久遠。古典詩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也是近年高考的必考內容。然而在實際學習中,由于年代相去甚遠,許多同學對古典詩歌的理解總是有一定的難度,有時似懂非懂,有時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在考試中失分較多。這說明我們有必要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提高古典詩歌鑒賞題的解答能力。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古典詩歌鑒賞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板書課題:古典詩歌鑒賞)

      二、從高考題歸納古典詩歌鑒賞的要點

      1、投影顯示1996年高考古典詩歌鑒賞題(習題1)。

      引導學生思考:鑒賞的內容有哪些?

      明確:第一題是元曲句子的鑒賞,第二題涉及結構、內容、主旨、風格。

      2、投影顯示1997年高考古典詩歌鑒賞題(習題2)。

      引導學生思考:鑒賞的內容有哪些?

      明確:

      3、歸納古典詩歌鑒賞題的鑒賞要點:

      (1)字詞

      古代詩人在用詞方面可謂孜孜以求。苦吟派的盧延江曾說: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賈島推敲的詩壇趣話更是流傳千古。

      提問:你還能舉出表現古人講究煉字的例子嗎?

      明確: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

      一詩千改始心安。(袁枚)

      (2)詩句

      詩句的理解往往是理解全詩的關鍵所在,因此,對詩句的考查也是重點之一。它的內容包括詩句的意義,修辭技巧,表現手法,有時還考查詩句所涉及的典故等。

      (3)意境

      詩歌的主題通常借助意境來表達。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繪的生活圖景融合而成的境界,因此,鑒賞古典詩歌,必須體味意境。體味意境的主要方法是抓住詩歌的畫面和氣氛去理解此時、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4)評價

      包括作者評價、內容評價、思想評價、藝術評價等,往往是總體評價。

      三、借鑒題例,把握鑒賞三個環節

      1、顯示題例:習題1、習題2

      2、思考與練習

      3、把握鑒賞三個環節:了解感悟聯想

      板書設計:

      詞語把握

      語言選詞煉字

      句義把握

      1、了解名物

      典實

      背景

      2、感悟

      3、聯想

      三種境界:

      (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3)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四、實例訓練,形成能力

      1、出示材料甲,訓練對詞語的把握能力。

      材料甲對李清照《如夢令》一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D)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實際指的'是消不盡的傷感和煩躁情緒。

      B、綠肥紅瘦中,綠、紅分別代替葉和花,肥、瘦分別內形容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這首詞從一般敘述,轉入到一問一答,然后是設問和慨嘆,層層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對春光留戀和惜別的一種傷感情緒。

      2、出示材料乙,訓練整體把握能力。

      材料乙讀陸游的《小園》,選出分析有誤的一項(D)

      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枳陰陰一徑斜。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

      A、第一、二句是描寫,B、第三、四句是敘述。

      C、臥讀陶詩是指D、臥度陶淵明的詩。

      E、這首詩屬于田園詩歌,F、其選材和表達的意蘊與陶淵明的詩很相似。

      G、陸游不H、可眼不I、愧為愛國詩人,J、即使是寫田園生活,K、也表達出憂國憂民之心。

      4、出示材料丙,5、訓練整體鑒賞能力。

      材料丙對以下一首詩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A、作者在詩中用一秋字,主要是為了交待送別友人的季節。

      B、江南江北在詩中有照應的作用,突出了江水的阻隔;望字傳出思念之神態。

      C、第四句寫望中所見,給人以孤獨、寂寞、空虛的感觸;水悠悠暗含著無限的思念之情。

      D、作者將對友人的感情滲透在景物的描寫之中,做到了言盡而意無窮。

      五、小結

      六、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課后寫一篇關于張炎《南浦*春水》的鑒賞文字。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尊嚴、逃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體會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從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嚴。

      重點難點

      體會什么是尊嚴,學習通過描寫人物外貌、動作的語言,表現人物的品質。

      教學準備

      1、動畫課件《尊嚴》;

      2、收集有關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教學時間

      2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古人有餓死不吃嗟來之食的名言,講做人要有尊嚴。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的是一位外國的年輕人,他的行為和做法,會給我們許多新的啟示。

      二、學生自讀、聽讀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

      2、播放動畫課件《尊嚴》的課文范讀部分。

      3、質疑問難。

      4、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和理解。

      這一環節可利用課件《尊嚴》字詞部分輔助教學

      2、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4、指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短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執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了食物,贏得了做人的尊嚴。)

      五、課堂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概括地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深入朗讀,品味詞句。

      1、要求學生邊讀書,邊畫出:

      描寫小伙子神態的句子: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

      描寫小伙子動作的句子: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描寫小伙子語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2、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這些句子,從內容上體會思想。

      3、從描述中看,這個年輕人是怎樣的人?他是怎樣想的?

      二、點播,揭示中心

      1、討論:年輕人的表現令人欽佩,更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2、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提問:這個年輕人是誰?是什么使他從一無所有,到擁有一筆使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呢?

      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誠實的勞動和做人的品質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結合自身實際,談感受

      鼓勵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什么時候都要靠自己的誠實勞動來獲取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四、指導學生帶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指名讀。

      3、分角色讀。

      五、布置作業

      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可以出示有關“尊嚴”和做人方面的格言。可提示學生從“什么是尊嚴”和“尊嚴的意義”以及如何做人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掌握相應的生字生詞的基礎上,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詩歌整體含義。

      2、讀出詩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3、感受詩歌中的愛國主義及詩人憂國憂民悲己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感受詩歌的愛國主義情懷。

      難點:讀出詩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導入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現代詩人艾青《我愛這土地》中的一句話,在那硝煙彌漫的抗日戰爭年代,詩人艾青借助一個鳥的形象表達自己對祖國對民族的愛。就在幾千年前,同樣是在戰亂的環境中,同樣有一位詩人通過詩歌來表達自己對祖國,對民族的愛。今天,我們就穿過歷史的煙云,回到唐朝,去走進這位詩人,去感知一種苦難,體驗一種傷痛。那就是杜甫的《春望》這首詩。

      一、作者介紹

      1、出示杜甫畫像,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回顧有關杜甫的文學常識。(先請同學們回答杜甫的文學常識)然后老師簡要補充介杜甫生平、思想。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愛國主義詩人,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圣”,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世稱杜工部、杜拾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2、介紹《春望》寫作背景,揭示課題。

      “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安指安祿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亂是指他們起兵反對唐王朝的一次叛亂。前后達八年之久。這次歷史事件對唐朝后期的影響尤其巨大,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在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詩人得知唐肅宗在靈武即位后,不顧安危投奔而去,想要再有一番作為,結果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安史叛軍擄至長安,過了半年多囚徒一樣的生活。這時的'首都長安已被搶掠一空,滿目荒涼。此時杜甫與家人久別,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鳥語花香,草木茂盛,生機勃勃,但這只能增加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痛苦和傷感。詩人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五言律詩--《春望》。

      二、初讀詩篇,整體感知。

      1、老師先泛讀一遍,認讀生詞

      濺()抵()搔()渾()勝()簪()

      2、個別學生范讀,教師正音。

      3、齊讀

      學者周汝昌說:古詩“音樂性極強,節奏性特美,乃是世間上千種語文的唯一的一種‘詩的語文’,無與倫比!”請大家大聲地、自由地朗讀,用自己的聲音來詮釋古詩無與倫比的美吧![學生自由讀,組長組織讀]

      三、合作研讀,品味意境,交流感受。

      (一)簡述律詩,各聯和近體詩(二)簡述平仄(三)梳理詩意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國、城:國都指長安破——形容國都淪陷,城池殘破深——形容荒草叢生,滿目凄涼譯文:故國淪亡,空留下山河依舊,春天來臨,長安城中荒草深深。

      引導學生想象:和平年代繁華的國都是一番什么景象?(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街上是比肩接踵,集市上是人聲喧嘩,一派繁榮的景象。)

      對比——而今,叛軍占領的長安城只見草木不見人,人到哪去了?(被抓、被殺、逃難)指導學生朗讀:語調低沉,語速稍慢。

      提問:面對人煙稀少、雜草叢生的長安城,詩人的心情如何?哪句詩最能表達詩人此時的心情?——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感:感嘆濺淚:落淚恨:悲傷驚心:心驚、害怕

      譯文:感嘆時局,看到花開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提問:花香鳥語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夠給人帶來愉快的心情,但詩人卻為何對花落淚、聞鳥驚心呢?

      討論解疑:關鍵在于兩個詞

      時——為動亂時局而感傷

      別——為生離死別而激憤,因為作者此時心情感傷、激憤,再美好的事物也不能給作者帶來愉悅的心情,所以```````

      提問:在這樣動蕩的年代,在這樣“恨別鳥驚心”的年代,詩人最盼望的是什么?(——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烽火:戰火連:連續三——復數,幾個月抵:值,相當

      譯文:戰火連綿,久久不息,家書珍貴,足抵得上萬兩黃金。

      質疑:薄薄的家書怎值萬兩黃金呢?

      答:親人的平安,親人的健康比萬兩黃金還珍貴。

      提問:詩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戰亂早日平復,他多么希望得到一封報平安的家書啊。他盼到了什么程度?——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4、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白頭:白頭發搔:抓短:稀疏渾:簡直勝:禁不住(“勝”在古代讀作shēng)簪:簪子(注意寫法)

      譯文:痛苦中我的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明確:老師可以告訴大家,當時杜甫年紀45歲,同學們認為杜甫年紀大嗎?沒錯,不大,45歲正直壯年,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詩人只是不惑之年卻已經滿頭白發,這是為什么啊?沒錯,因為杜甫他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與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他憂國憂民,為祖國,為百姓白了頭發,那么我們來總結一下杜甫是怎樣一位人呢?總結:愛國,眷戀親人。

      同學們知道了杜甫是怎樣的詩人,那么接下來,同學們回顧全詩,帶著杜甫對國家的熱愛與擔憂之情有感情重讀此時,配樂朗誦(男齊讀——女齊讀——一起讀)

      四、感情基調

      這首詩的情感基調是怎樣的?(感情基調是指作品的基本觀點的情感取向,是語句中具體思想感情的綜合表露。如:歡快、憂愁、寂寞、傷感、恬淡、閑適、激憤、堅守節操、思念等)這首詩感情基調:憂愁、傷感

      找相應的字詞來說明。

      (破、深、感、花濺淚、恨、鳥驚心、烽火、白頭、不勝簪)

      五、主題探討

      全詩通過寫作者春天望見的長安城的景象,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眷戀親人的感情。

      六、合作探究——本詩修辭手法

      1、反襯手法,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答:“國”是指都城,即長安--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繁華熱鬧可以想見。但是,目前的長安,惟有“山河在”,這不就意味著過去的繁華都城已被叛軍糟蹋殆盡,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嗎?春天來了,城里到處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著人煙稀少才讓草木叢生嗎?用反襯的手法突出戰亂給祖國,人民帶來的傷害。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擬人對偶

      3、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夸張七、遷移拓展:師小結:詩人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用悲憫的目光觀照現實,用寫實的筆法進行藝術創造,再現了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全過程,也傳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七年之后,當詩人聽到官軍勝利的消息后,會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看:杜甫《春望》與其《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詩比較練習。(學生討論)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一)本詩寫了作者聽到勝利的喜訊后怎樣的心情?——喜極而泣歸心似箭。

      (二)一悲一喜,但卻表達了作者同樣的思想感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呢?——關心國家命運,憂國憂民,眷念親人

      結束語

      是啊,“落日悲江漢,中宵淚滿床”詩人因國破而憂傷;“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因民生而落淚,這就是詩圣杜甫。他為我們后人樹起的,既是文學的豐碑,亦是人格的豐碑。懷著對詩人的敬仰,我們齊背這首詩。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自主學習5個會認字,學寫6個會寫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能夠熟練地朗讀課文。

      3.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并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想。

      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矛盾”這則寓言故事。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寓言故事,在朗讀中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悟出寓言的寓意。

      教學準備

      生字卡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寓言二則,板書課題,認識“寓”。

      2.你聽過寓言故事嗎?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誰來給大家說說。

      3.聽了這么多的寓言故事,現在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嗎?(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來說一個道理的文章)。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的兩則寓言,你發現了什么讓你奇怪的地方?

      指名學生回答后,師述: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2.在看課文之前,你是否聽過、看過這兩則文言文?

      3.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對照譯文慢一點讀;(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意思。

      4.指名學生說讀的過程,需要幫助的地方。

      5.分別指名學生讀兩則寓言。正音:寓(yù)憫(mǐn)揠(yà)曰(yuē)槁(gǎo)鬻(yù)矛(máo)盾(dùn)

      6.老師范讀,聽的時候自己不會讀的生字注音,不會停頓的做好標記。

      三、深入理解第一則寓言。

      1.自由地讀一讀第一則寓言,對照譯文把不理解的詞語標出來,把知道的字、詞的'意思用筆寫上。

      2.討論交流:你讀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點撥理解以下詞語:

      憫:擔心

      揠:拔高

      者:指代人

      芒芒:匆忙的樣子。芒,通“忙”。

      曰:說

      病:指累了

      槁:干枯的意思

      3.小組合作讀,齊讀。讀的時候想一想它的意思,看能不能和譯文的意思聯系起來。

      4.挑戰自己:不看譯文,老師讀一句,學生說一句意思。

      5.指名上臺講述這個故事。

      四、總結全文,明白寓意。

      1.解題。

      (1)逐字分析。揠:拔。助:幫助。

      (2)用自己的話說出“揠苗助長”的意思(拔高禾苗,幫助禾苗長高)。

      2.討論:

      (1)這個人幫禾苗長高了嗎?為什么?

      (2)想一想這人錯在哪里?

      (3)學習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你能舉出例子來嗎?

      五、熟讀課文。

      1.指導朗讀。

      2.自由讀。

      3.背誦課文。

      六、學習生字詞。

      1.自由識記字形:寓、憫、曰。

      2.討論交流。

      3.指導寫字:“寓”上下結構,下邊不能寫錯。

      者:上下結構,注意撇的位置。

      寓:上下結構,注意下半部分的筆順。

      七、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并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29寓言二則

      揠苗助長

      禾苗不長

      拔高禾苗 禾苗干枯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憶。

      1.檢查背誦《揠苗助長》。

      2.從《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學習《自相矛盾》。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流利。

      2.再讀課文,試著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自讀自悟。借助譯文,一句一句地讀,想一想每句話的意思。

      ②練習把語句讀正確,流利。

      3.檢查試讀課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況。

      ①指名學生讀。

      ②指名學生說句子的意思。

      ③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導讀好夸的語氣)。

      ④自己把句子的意思連起來,練習講課文故事。

      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矛盾”這則寓言故事。

      三、總結全文,明白含義。

      1.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

      (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后抵觸。)

      2.學習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你能舉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來嗎?

      四、學習生字詞。

      1.讀準字音。

      2.自由識記字形。

      3.指導書寫。

      “矛”字不能丟掉最后一撇,“盾”字是半包圍結構,“陷”的右邊框內兩短橫不能連在一起。

      五、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并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自相矛盾

    語文教案 篇5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字詞。

      能力目標: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體會人物的精神

      教學難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傳說中最重要的故事,幾乎被所有宗教畫家描繪過。但在達芬奇為米蘭格雷契寺院食堂畫《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畫家對畫面藝術形象處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把猶大與眾門徒分隔開,畫在餐桌的對面,處在孤立被審判的位置上。這是因為畫家們對人的內心復雜情感無法表現,從形象上難以區別善惡。由于達芬奇對人的形象和心理作過深入的'觀察和研究,能從人物的動作、姿態、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并表現出來。

      二、學習課文

      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墻壁上的宏大畫面,嚴整、均衡,而富于變化,無論從構思的完美、情節的緊湊,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現手法的純熟上都堪稱畫家藝術的代表。它也是人類最優秀的繪畫作品之一,由于它的問世而使達芬奇名揚世界。

      三、掃清文字障礙。

      1.讀準字音、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水滸傳:“滸”與“許”區別

      女傭:傭讀yōng。敷藥:“敷”與“縛”區別。

      追悼:悼(dào)與“掉”音、形、義的區別。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問家屬。

      囫圇吞棗:把棗整個吞下去不辨滋味,比喻讀書不認真、不仔細、不理解意思。

      硼酸水:“硼”與“繃”區別。

      殯儀館:停放靈柩、辦理喪事的地方。

      2.注意多音字。

      3.學生質疑。

      簡要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你認為他成為著名畫家的最決定因素是什么?

      五、請學生談一談從達芬奇的成長過程中,獲得了哪些人生啟示

      六、積累內化

      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記住達芬奇的名言:“好,但還要做得更好”。

      七、拓展活動

      課文閱讀更多有關達芬奇的故事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設計思路:

      通過認讀、書寫、組詞掌握本課生字、新詞。通過拼讀、朗讀,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理解文章內容,進而體會燈塔爺爺的話義。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讀本課10個生字,并學會書寫“爺”、“明”、“交”、“立”、“好”、“樂”、“明”這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燈塔爺爺說的話的含義。

      3.情感目標

      (1)體會燈塔爺爺無私奉獻的精神。

      (2)激發教育學生要以誠待人,以心待人。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

      2.體會燈塔爺爺無私奉獻的精神。

      3.激發學生以誠待人,以心待人的情感。

      教學方法:朗讀理解法 多媒體教學法 討論交流法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燈塔”幻燈片。

      2.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生自由發言。)

      3.師介紹。

      這是燈塔,它的作用非常大,在茫茫的黑夜中,船只是靠著這光芒來尋找并確定方向的.。沒有它,麻煩可大了。

      4.板書課題:16.燈塔爺爺的朋友。

      5.生質疑課題:

      學生A:燈塔爺爺有多老了呀?

      學生B:燈塔爺爺在哪兒呀?

      學生C:燈塔爺爺都有哪些朋友呢?

      學生D:燈塔爺爺跟他的朋友好不好呢?

      6.這么多問題呀!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7.全班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意

      1.錄音范讀。

      2.生思考:燈塔爺爺有哪些朋友?

      3.聽后反饋。

      大輪船 星星

      生述,師板書:海浪

      飛鳥

      4.學生自由大聲地拼讀課文。

      5.小組內互相讀,互相正音,互相幫助。

      6.展示個人朗讀。

      (1)小組推薦個人朗讀。

      (2)自告奮勇個人朗讀。

      (3)師生共同評價朗讀。

      7.全班分組分段朗讀。

      8.自主學習課文。

      9.反饋學習信息。

      你讀懂了什么?

      學生A;讀懂了燈塔爺爺獨自站立在大海中,很孤獨。

      學生B:讀懂了燈塔爺爺不孤獨。

      學生C:讀懂了燈塔爺爺有許多朋友,他不會孤單。

      學生D:讀懂了是海燕覺得燈爺爺不孤獨。

      你遇到了什么困難呢?

      學生A:為什么燈塔爺爺在大海中他不孤單呢?

      學生B:燈塔爺爺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朋友呢?

      學生C;海燕說的話我不是全部理解。

      10.師適時板上質疑的問題。

      三、認讀本課生字

      1.再次輕聲朗讀課文。

      2.邊讀邊圈出本課生字。

      3.反饋圈畫生字情況。

      4.出示生字幻燈片。

      tǎ dú lì nín ɡuài wā

      燈塔 獨自 站立 您 奇 怪 哇

      dí tán shēn pánɡ

      汽笛 談心 身 旁

      5.指名認讀生字。

      6.全班齊讀以上生字。

      7.課件出示要求書寫的7個生字。

      (1)指認讀這7個生字。

      (2)全班齊讀。

      8.全班齊讀所有生字。

      9.指名逐個組開花詞。

      10.抽讀生字詞語卡片,評出“認字高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幻燈出示本課10個生字。

      2.指名認讀。

      3.幻燈出示要求會寫的7個生字。

      2.師生共同評價朗讀情況。

      3.討論上節課“質疑”內容。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討論交流。)

      4.反饋學習情況。

      問題(1):為什么燈塔爺爺在大海中他不孤單?

      學生A;因為燈塔爺爺有很多朋友。

      學生B:因為大輪船是他的朋友,用汽笛和他談心。

      學生C:因為天上的星星眨著眼睛和他逗樂。

      學生D:因為海浪是他的朋友,向他訴說著心里話。

      問題(2):燈塔爺爺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朋友?

      (引導學生抓住:燈塔爺爺在心里把它們當作朋友,所以他有很多朋友,他并不孤單。) (讓學生充分自由地發言。)

      問題(3):怎樣理解海燕說的話?

      學生A:要把別人當作朋友。

      學生B:要從心底里把別人當作朋友。

      學生C:要以誠待人,以心待人,這樣才能有許多朋友。

      5.師順著學生的話引導小結。

      二、課外延伸,情感升華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

      學生A:要從心里把別人當朋友。

      學生B:要以誠待人,才會有許多朋友。

      學生C:要以心待人,才會有知心朋友。

      2.談談你和好朋友間是怎樣交往的。

      (讓學生充分發言。)

      3.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師生共同評價。

      三、指導書寫生字

      1.幻燈出示字。

      2.全班齊讀以上7個生字。

      3.指名認讀以上7個生字。

      4.說說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5.自悟書寫筆順。

      6.課件演示生字書寫筆順。

      7.教師展示臺上范寫生字。

      8.生練習書寫,師巡視并糾正雙姿。

      9.展示學生作品。

      10.師生共評。

      11.生繼續練習書寫。

      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詩經教案05-31

    《語文識字》教案08-20

    《語文天地》教案08-08

    語文荷花教案09-02

    語文樹教案12-11

    《語文園地》教案05-2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播放国产不卡免费视频 | 日本私人免费观看手机版 | 中文字幕丝袜精品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中文字幕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