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14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 篇1
設計理念:
本設計注重學生讀的訓練,將讀作為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而引導學生品賞課文。并通過泛讀和精讀,抓住課文的重點,讀中體驗,讀中感悟,升華認識,獲得思想啟迪,真正實現閱讀是“教師、學生和文本的對話”。
教學流程:
一、揭讀課題,質疑偉大
1、板書:友誼。
2、誰會讀?個別讀,讀準“誼”,并理解友誼。
3、結合生活實際,暢談友誼:你有沒有好朋友?你覺得你們的友誼偉大嗎?
4、補充板書,揭題:偉大的友誼
4、齊讀課題。讀著讀著,心里有沒有產生小問號啊?
(直奔重點,讀題質疑,使學生盡快產生和文本對話的欲望)
二、初讀文本,淺談感受
1、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自由放聲朗讀課文,如果遇到難讀的字、詞、句,請用筆把它們標出來,去反復的多讀幾遍,好嗎?
2、自由練讀課文,師個別指導。
3、想讀給別人聽聽嗎?和身邊的伙伴來一次合作學習,你讀一段給我聽,我讀一段給你聽。
4、課文讀了好幾遍,我想同學們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感受,想談談嗎?
三、速讀課文,感知特色
1、這篇課文在寫作方法上很有特色。全文有3個自然段是總的概括介紹他們之間的友誼是偉大的,這節課就讓我們去研讀這3個概括介紹的段落,去感受他們之間那偉大的友誼。
2、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在認為是總的概括介紹偉大友誼的段落前面打上星號。完成后,可以和同桌交流,也可以和前后桌交流。當然,你也可以和我這個朋友交流。
四、品讀課文,感受偉大
(一)讀悟第1自然段
1、個別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這一段話在詞語的運用上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你發現了嗎?你能通
過你的朗讀把這個特點展示出來嗎?(5個共同)
3、這個特點是什么?你是怎么聽出來的?
小結:這是一個朗讀的技巧,如果你想突出重點,只要把關鍵詞稍微讀得重
一點點,別人一聽,就能感覺到重點的所在了。
4、從這5個共同,你感受到了什么呢?板書:好朋友
5、引導:他們之間的友誼與你和你好朋友之間的友誼相比,你覺得哪個更
偉大?為什么?
6、小結:是啊,他們這5個共同所做得可都是為國家,為人民的偉大的.革
命工作啊!這偉大的革命事業你和你的好朋友有做過嗎?那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比起你和你好朋友的友誼怎么樣?(更偉大)你覺得自己應該帶著怎樣的心情來讀這一段話呢?
7、指導多元化地有感情朗讀(高興、敬佩……)
7、小結學法,板書:抓特點
(二)讀悟第4自然段
1、個別讀,評議交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這一段話寫了幾個方面的內容?邊讀邊劃關鍵詞
(師板書:生活事業)
3、在這兩個方面中,你覺得哪個方面更加重要?為什么?(體會:更
重要的是)
4、引導理解過渡段的意義:你知道這段話在整篇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嗎?
(板書:承上啟下)
5、指導過渡段的分段:如果,把過渡段前面歸為一段,后面歸為一段,那么這段既講生活又想事業的段落該歸為哪一段呢?為什么?
6、指導分段。(可分3段,也可分4段)
7、指導朗讀。
⑴誰能通過朗讀,來表現后面一個方面的重要性呢?(讀好——更重要的是)
⑵作為讀者,你會帶著怎樣的心情來讀這一段話?為什么?(敬佩、羨
慕……)
⑶如果,你就是馬克思或者恩格斯本人,你又會帶著怎樣的心情來讀這一段
話呢?(自豪、謙虛……)
8、小結學法,板書:抓要點。
(三)讀悟第8自然段
1、個別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找劃出這一段話寫了哪幾個方面?
3、交流,板書:創造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建立了偉大的友誼
4、引導: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偉大友誼的結晶,它對全世界都有
著很大的影響。那么,到目前為止,你和你的好朋友有沒有如此偉大的成果呢?他們的友誼比起你們的友誼怎么樣?你覺得這段話怎么讀才能表達你此刻的心情呢?
5、指導朗讀。
五、總結深化,延伸拓展
1、導:剛才,我們研讀了文章3個概括介紹的自然段,已經掌握了文章的框架,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其實文章的框架就好象是一個人的外部輪廓。(師板畫人的輪廓)如果,把生活和事業這兩個方面再具體描述一下的話,這個人就更加完整了。下節課就讓我們去研讀這兩個部分,(板畫:?)讓這個人變得有血有肉,好不好?
2、課文學到這,你想對誰說些什么呢?(馬克思、恩格斯、自己、好朋友、作者……)想說什么就在寫話本上寫什么?
3、交流,評議。
4、延伸:★搜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資料。
★★閱讀有關友誼的文章。
★★★以“--和我是好朋友。”為總起句,寫一段話。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 篇2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打開課文,一只漂亮、乖巧、馴良、可愛的小松鼠向我們走來。它那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行為清晰地定格在我們的頭腦中。我們在喜愛小松鼠的同時,不能不嘆服作者精心細致的觀察、生動傳神的描寫及準確精練的說明。
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著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范圍──樹上(不侵犯人類)、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等兩個方面著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征──馴良。第3.4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動特征──乖巧。一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來表現它的智慧;二從“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三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四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五從不高興時發出的恨恨聲來表現它豐富的感情。作者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從選址、建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等方面來表現它的聰明、勤快,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凈的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感情,增強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二是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領會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它以準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說明的角度來看,《鯨》側重于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本文側重于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鯨》的語言精煉平實,而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教學本文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松鼠的特點,并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
這段話簡直類似于文學作品中的肖像描寫。一般“清秀”極少用來形容動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現在拿來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閃閃有光”的眼睛,寫得非常惹人喜愛。特別是在寫尾巴時,更加細致生動:先寫其形狀,把它比作“帽纓”,給人以聯想和美感,表現出松鼠尾巴的美麗;再寫具體功能,能“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表現出了松鼠形體的奇特之處。
②有人說,松鼠橫渡溪流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舵。
“橫渡”是指從江河等的這一邊過到那一邊。這句話介紹了松鼠橫渡溪流的方法,兩個“當作”寫出松鼠不僅知道以樹皮為船,而且還會用尾巴“揚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③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窩里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這句話用“只要……就……”這一句式來表現松鼠靈敏的反應與動作。作者用了三個動詞“跑”“躲”“逃”來表示松鼠對于微小危險的快速應變能力,從而更顯出它“十分警覺”的靈性,由此表現出它的“乖巧”。
(2)對詞語的理解。
乖巧:合人心意,討人喜歡;機靈,巧妙。
馴良:和順善良。
橡栗:橡樹的果實,外表皮有一層硬殼,圓形,呈棕紅色,內仁如栗子,可食用。
矯健:強壯有力。
玲瓏:精巧細致。
蟄伏: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食不動。
警覺:對危險或情況變化的敏銳感覺。
苔蘚:苔蘚植物的一綱,屬于這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 篇3
《鯨》是一篇說明文,講了鯨的形體、進化、種類和生活習性。根據說明文的特點,可采用如下方法進行教學。
一、填一填
課文寫到了鯨很大,為了把這個特點說清楚,作者列舉了箐多數字來說明。教師可指導學生讀書,畫出描寫鯨很大的'有關數字,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練習:
鯨是一種很大的動物,最大的有( )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 )公斤。我國捕獲一頭( )公斤重的鯨,有( )米長,舌頭就有( )頭大肥豬重。( )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書,還顯得寬敞。長須鯨剛生下來就有( )長,( )公斤重,一天能長( )公斤到( )公斤。兩三年就可以長成大鯨。
通過讀、畫、填讓學生體會到鯨確實很大。
二、說一說
課文第二自然段為了講清鯨是哺乳動物,不是魚這個問題,主要寫了鯨的進化過程。學生對這段不太容易理解。根據這一情況,我讓學生仔細讀書,然后把自己當作是鯨魚,將這一段話轉述給同學聽,這樣學生興致盎然,效果頗佳。
三、比一比
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按鯨的種類寫了它的生活習性,可引導學生讀書并找出描寫須鯨和齒鯨生活習性的語句,并比較它們的不同,然后填寫下列表格: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 篇4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理解冀中地道的構造特點。學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地道戰的發生及作用。
2、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進程:
一、理解單元要求。
二、導入新課文,提示課題。
“冀中”什么意思?你是怎樣了解“地道戰”的?
三、課堂預習。
1、默讀課文。
2、各自小聲朗誦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3、思考預習題。
4、提出不了解的內容。
四、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指名按自然段朗誦課文。
2、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3、全文可分幾段?
(1—3)(4—7)(8)
五、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
2、討論交流。
(1)為什么稱“掃蕩”?
(2)敵人為什么修封鎖溝、封鎖墻?
3、總結第一段段意。
(講了地道發生的時間、原因及作用)
六、作業:
1、朗誦課文。
2、思考文后1、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地道的構造特點和地道戰的歷史位置。
2、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教學進程:
一、溫習導入。
1、出示生字詞卡片,讀詞。
2、有感情朗誦課文。
二、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
2、讀后討論。
(1)地道的式樣和特點是在第幾自然段講的?這段話講了幾層意思,每層說了什么?
(2)地道的出口是怎樣的,有幾種情況?“孑口”有什么作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3)“想方設法”是什么意思?
冀中人民是怎樣湊合敵人的進攻的?
(4)人們在地道里怎樣進行通訊聯絡?
“無線電”和“有線電”為什么加引號?
“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這句話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
3、總結段意。
(這段主要講地道戰的特點。)
三、學習第三段。
1、指句讀第三段。
2、這段有兩句話,第一句講了什么?第二句講了什么?
3、這段話主要意思是什么?
四、自由朗誦全文。
五、練習背誦第四自然段。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依據課文第二段的內容,畫一張地道示意圖。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練習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2、理解記敘辦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進程:
一、溫習引入。
交流地道示意圖?!
二、概括中心。
1、冀中人民怎樣利用地道打擊敵人的?
2、舉例說“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
3、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表達了什么中心?
(這篇課文通過講冀中地道戰的'發生、作用,以及地道的構造特點,表現了冀中人民在對敵斗爭中的頑強斗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
三、理解記敘辦法。
1、課文是怎樣一層一層將中心表達出來的?
2、討論。
3、小結:學習課文有條理地記敘。
四、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學習生字,識記字形。
“廁”“虛”半解圍。
2、默記本課生字,然后寫在練習本上。
3、指名讀本課呈現的生字新詞。
4、用“如果……就……”“不但……還……”造句。
(指導結合句式理解詞語用法。)
五、作業:
預習《赤壁之戰》。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既然是是通過詩歌這種體裁來表現愛國情懷這這一主題,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就應該抓住“詩歌”和“愛國”者兩個重點來確定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體會古詩的韻律,領略古詩的音韻美,凝練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過程與方法: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做到學以致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法學法
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在詩歌的學習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礎積淀,所以在這堂課中我覺得應充分的貫徹老師作為輔導者,學生才是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的理念。在教法上,老師主要還是要通過講授的方法來行課引導學生的學習,而學生在的學法上主要是通過誦讀和討論來學習這首詩歌,來體會詩歌中的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杜甫是學生已經接觸過的詩人,所以我覺得在導入這個環節選擇介紹作者來導進課文。一方面,先讓學生說出現在他們對杜甫的一些了解,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相互學習和積累文學常識,而且還可以讓老師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積累和掌握情況,再者課堂一開始的師生互動,能夠使得課堂能夠融洽些,學生也能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在學生回答完后,老師再對學生的回答的內容作總結和補充,提出學生要掌握的文學常識,并且抓住其中的一個要點來引入正課,而這個要點自然是要抓住愛國情感這個點來過渡到正課。
2、詩歌講解
詩歌的講解評析是課堂的主題部分,在這個部分我想不僅要講解詩歌也要教會學生怎樣的分析詩歌和記憶詩歌。在講解的過程中我們要抓住個線索來分析這首詩歌,而在這里我想抓住情感這個線索來分析,在了解學習完字詞后先讓學生嘗試朗誦一下這首詩歌,當然這時學生還沒能很好的把握這首詩歌的情感,所以就需要進一步的分析這首詩歌了,由此正式進入詩歌。所在這一部分我想有以下的幾個部分。
(1)了解字詞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等解決生字詞:抵:值渾:簡直勝:承受簪:zān
(2)初讀詩歌及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引出把握詩歌情感這個線索。
(3)分析講解詩歌
A、學生先結合課下的注解以及小組的討論嘗試翻譯下詩歌。
B、請一為同學翻譯下詩歌的首聯和頷聯
C、講解詩歌的首聯和頷聯,確定首聯和頷聯的聯系,首聯:一幅國破后的衰敗凄涼的畫面
頷聯:以“花”“鳥”作為主體的觀畫傷情。有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在分析詩歌的詩歌可將這一思想貫徹在分析中,首聯是勾勒出了一幅衰敗的景象,通過和學生一起的分析出這幅畫面,而緊接的頷聯我們可看到“花”“鳥”
兩個物象說到“花濺淚”“鳥驚心”那么就可由此提出問題:花為何濺淚,鳥又是為何驚心?這樣兩聯的聯系也就確立了。
所以在這里主要的提問有:
首聯向我們展示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花為何而濺淚,鳥又是為何而驚心?
D、分析完兩聯之后可讓學生朗誦首聯,朗誦時可在腦海中勾勒出剛才的分析出的畫面,然后再由勾勒的畫面嘗試背誦這兩聯。
E、請學生翻譯詩歌的頸聯和尾聯
F、講解頸聯和頷聯,確定這兩句的聯系。頸聯:國家戰亂,思念家人尾聯:一個頻頻搔頭的白發老人的形象,頸聯的結果。“白頭搔更短”這是為什么呢?那是因為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戰爭的殘酷的痛恨。所以以此作為連接點建立兩聯之間的聯系。
主要的提問設計:
為什么會“家書抵萬金”;體現了什么?
為什么會“白豆搔更短”?
G、學生根據兩聯之間的聯系朗誦頸聯和尾聯,腦海中浮現一個頻頻搔首的老人形象,然后再由這個老人形象老嘗試背誦這兩聯。
H、據剛才的分析,嘗試背誦全詩。
3、探究感悟
A、分析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講解互文修辭手法。
互文: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兩個部分,看似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情。
詩句理解:由于為國事擔憂,為離別感到遺憾,花兒也不禁落淚,鳥兒也為此驚魂。
B、分析尾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中的典型的愛國人物形象。
藝術形象:詩人滿頭白發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這一細節含蓄而又深刻的表達詩人的內心世界。
4、課堂總結
這是一首抒發(愛國情感)的詩歌,他刻畫了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他充滿了怎樣的情感,那么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來誦讀這首詩歌?
本詩歌的名句是哪句,它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根據腦海中的畫面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5、課后練習
再搜索一首杜甫表現愛國情感的詩歌,并對其進行分析,體會是怎樣表現愛國情感的。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簡介扼要,要能清晰明確的反映教學的重點,所以在板書設計的方面,我選擇板書各聯描述的主要內容,并使這些內容能夠建立起聯系,使得學生對詩歌的理解能夠渾然一體,而且通過這個板書能夠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
畫面,而由這幅畫面能夠背誦出這首詩歌,做到所謂“詩中有畫,花中有詩”。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首聯:一幅國破的衰敗凄涼的圖畫↑↓畫→觀畫
頷聯:以“花”“鳥”為主體觀畫傷情
頸聯:國事戰亂,思念親人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漣漪”“舒適”“心曠神怡”“踱步”“鉗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蘊含的哲理,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從中受到的啟發。
4、領悟作者按時間順序記敘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領會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和自己從鷸蚌相爭中受到的啟發。
教學準備
課件或掛圖、小黑板。
教學時數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孩子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幾個謎語。不過,這是幾個畫謎。認真地看,從每一張圖中都能猜出一個成語來呢!
(課件出示圖畫:滴水穿石、藕斷絲連、狐假虎威、守株待兔。)
呀,都猜對了!瞧,電腦博士獎勵我們一本書作為獎品。(課件出示一本書。)認真看,你發現了什么?
(“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
聰明的孩子們,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指名說或齊答。那你知道學習寓言要先學什么?再學什么?
(先學故事,再學道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鷸蚌相爭》這則寓言。(板書課題,“鷸”“蚌”兩個字寫在田字格里,“相爭”寫在下面。)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
1?自由讀這則寓言,讀準字音。
2?同桌讀,互相聽一聽,讀得正確嗎?
3?讀詞記形:
鷸:“鷸”是一個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記,不好寫,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嗎?(指名說)從這個字的字形我們就能知道——?“鷸”是一種鳥,瞧,(出示圖),所以它是鳥字旁。左邊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面是“矛”字,下面不是“同”,可要仔細觀察了,是同字框里加“八”“口”。認識了,也記住了。能在作業本上端端正正地寫一個嗎?別著急,先觀察一下老師在田字格里寫的這個字。相信你會比老師寫得更好!
蚌:從這個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圖,這有一個蚌,你見過嗎?啄:什么意思?能做個動作嗎?啄一下。
鉗:什么意思?做一做這個動作。能用這四個詞語,結合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嗎?別著急,先快速地把課文瀏覽一下。(鷸啄蚌,蚌鉗鷸。)
(板書:啄 鉗)過渡: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地方,鷸和蚌會怎么說,怎么做?結果怎樣呢?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表達的?
(二)讀故事。
1、過渡:故事的發生都有時間、地點。
(1)請大家默讀課文第1、2段。
(2)指名匯報。
(3)指導朗讀:這么美的地方,我們應該怎樣朗讀?(引導學生帶著一種欣賞陶醉的情感,用優美舒緩的語氣來朗讀,邊讀邊想象這幅迷人的畫面,想象水鳥和河蚌們的自由自在。)
(4)指名把自己想象到的畫面描述出來。
2、了解故事是怎樣發生的。俗話說有果必有因,那么它們相爭的原因是什么呢?
(1)默讀課文第3~5段,然后與周圍同學交流在朗讀中的發現。
(2)全班交流,了解:和暖的`陽光、柔柔的微風,是河蚌張開蚌殼,在舒適愜意中進入夢鄉的原因。正因為河蚌張開了蚌殼,又睡著了,所以才沒發現身邊的危險,使得鷸鳥有機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3)指導朗讀。引導學生用一種享受的語氣,讀出河蚌的舒適愜意、心曠神怡,讀出鷸鳥看到鮮嫩的河蚌肉時迫不及待的心情。
3、了解鷸蚌相爭的過程:講讀第6~12段。
(1)過渡:由此發生了鷸蚌相爭的故事。此時,它們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是怎樣的呢?哪幾段進行了描寫?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讀描寫河蚌的語句,一組讀描寫鷸鳥的語句。讀后評議,是否讀出了河蚌的生氣和鷸鳥的后悔。
(2)它們相爭的時間有多久呢?用“——”勾畫句子(課件或小黑板出示):“時間慢慢地溜走了,太陽的唇已經吻住了山峰。”學生讀句子,結合課文插圖,想象鷸蚌相持的畫面,感受相持時間之久。
(3)此時,在你們頭腦中產生了什么問題嗎?指名說:鷸蚌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小組合作找原因,再全班交流。
(4)指名讀9~12段,男女生對讀,師生分角色讀,或兩人一組,邊讀邊做動作,把鷸蚌相爭的過程表演出來,再指派代表上臺表演。課件(小黑板):鷸鳥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有死蚌肉吃。”河蚌反唇相譏:“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會有只死鷸鳥留在沙灘上。”讓學生反復對讀,感受它們的互不相讓。板書:互不相讓 引導學生從鷸蚌的心理和語言描寫中了解相持的直接原因:它們都只想傷害對方,打敗對方。
(5)猜一猜:鷸和蚌這樣互不相讓,最終會有怎樣的結果?(估計:兩敗俱傷;被漁夫捉走)
4、是這樣嗎?齊讀第13、14段,學生談收獲。教師相機板書:漁夫得利5?快速默讀課文,梳理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表達的,怎么判斷的?
(三)明道理。
1、發散思維,同桌說一說。課件或小黑板出示:漁夫提走了鷸和蚌,心想:。這時的鷸和蚌垂頭喪氣,鷸心想:,蚌心想:。
2、這則寓言故事想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合作討論、交流,再全班分享。
3、小結:課文在優美的景物描寫、生動的語言描寫、準確的行為描寫、細膩的心理描寫中告訴了我們一個哲理:生活中如果像鷸蚌那樣互不相讓、爭執不下,只會落得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
三、拓展延伸
1、這則寓言故事出自古書《戰國策·燕策二》,這是原文,讀一讀吧!(課件或小黑板出示原文。)
2、“鷸蚌相爭”也由此變成了一個成語。像這樣出自寓言的成語還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盜鈴。你還知道哪些?
四、總結
一個簡短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興趣的話,課下可以多讀一些寓言故事,你會懂得更多。
五、作業
許多年后,鷸和蚌的子孫再一次在河邊相遇了。這次,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續編故事) 許多年后,鷸和蚌的子孫再一次在河邊相遇了……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
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3.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課文介紹鯨的知識
【難點】體會在介紹鯨的形體特點時所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及好處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文章既展現了一幅幅關于鯨的生動畫面,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動物世界的科學之門.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有關鯨的科學知識;二是體會作者的說明方法,并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三是培養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學情分析:
鼓勵學生質疑,找出本文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培養學生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方法:
1.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渠道搜集相關信息以擴展
知識面。
2.體會作者的說明方法并運用到作文中去。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引入:上節課學習了《鯨》的第一部分,知道鯨是一種很大的動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鯨的特點。
二、圍繞重點,繼續學習
1.自由讀第
2自然段,說一說鯨是怎樣進化的?把你自己當作鯨,給同組同學說一說“你”的進化過程。
預設學生匯報:我們鯨在很遠古的時代,和牛、羊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后來環境發生了變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時間,我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
三、延伸擴展
1.總結: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鯨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其實,我們人類對鯨還有許多地方都不夠了解,這些都等待著同學們去探索。
2.出示“資料袋”的內容,自由朗讀,談談感受。
四、作業布置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領略鏡泊湖的美麗景色,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體會靜態和動態的描寫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鏡泊湖的奇觀以及吊水樓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課文是怎樣描寫鏡泊湖的靜態美和動態美的。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三)閱讀課文,給課文分段,了解各段段意。
(四)學習課文第1段,弄清鏡泊湖是怎樣形成的及其有關的傳說。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給課文分段,說出各段段意。
(二)了解鏡泊湖的形成及有關傳說。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啟發談話。
我們祖國不僅有遼闊美麗的大草原,而且有許多高山大川,江河湖泊。鏡泊湖是位于我國黑龍江省寧安縣境內的一個有名的湖泊,那里的景色迷人,今天我們就隨作者到鏡泊湖去游覽一番。“奇觀”是什么意思?(題目中的“奇觀”是指雄偉美麗而又少見的景象。)
(二)聽錄音,邊聽邊想:
鏡泊湖在什么地方?是個怎樣的湖?那里有些什么奇觀?
(三)學生自學生字、詞。
(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消災弭禍:消除災禍。弭同“彌”,止息的意思。忌妒:這里指因為別人擁有自己所沒有的好東西而心懷怨恨。熾熱:極熱,熾,是火旺的意思。繽紛:種類很多,五顏六色。綺麗:形容風景鮮艷美麗。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看不過來。勝,能夠承受。不勝,接受不完的意思。聳峙:高高的直立。斛:過去的量器,一斛等于五斗。郁郁蔥蔥:形容森林蒼翠茂盛。欣欣向榮:形容林木繁密,生機勃勃。)
(四)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可以先讓學生置疑。)
(五)默讀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第1段〈第1、2自然段〉:講鏡泊湖的形成和傳說。第2段〈第3自然段〉:從整體上描寫鏡泊湖景色的最大特點——“自然樸實而又綺麗多變”。第3段〈第4自然段〉:重點描寫吊水樓瀑布的壯觀情景。第4段〈第5自然段〉:重點描寫地下森林景色的奇觀。)
(六)指四名同學分段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鏡泊湖在什么地方?課文主要講了鏡泊湖哪些主要景點?讀后讓學生回答。
(鏡泊湖在黑龍江省寧安縣境內。課文主要寫了吊水樓瀑布和地下森林兩個主要景點。)
(七)學習課文第1段。
1.學生輕聲自讀課文第1段。
2.提出自學中不懂的地方。學生提后給予解答。(可先讓其他同學給予解答,然后老師再給予補充糾正。)
3.讓學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復述課文中的傳說故事。
4.說說鏡泊湖是怎樣形成的?
(八)作業。
1.朗讀課文。
2.復習詞語:
消災弭禍 天廷 忌妒 索取 爭執 熾熱 阻塞 綺麗 別墅 點綴
一望無際 繽紛 聳峙 奇幻 俯視 黝黑 美不勝收 郁郁蔥蔥 欣欣向榮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課文第2、3、4段。
(二)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了解吊水樓瀑布和地下森林兩處景點的具體情景。
(二)了解作者是怎樣抓住景點的特征進行靜態和動態描寫的。
(三)體會文中的靜態美和動態美。
三、教學過程
(一)指名讀第1段課文,并說說第1段所寫的內容。
(二)學習課文第2段。
1.學生自讀課文。
2.說出這段話的段式待點是什么?
(總——分段式。先總說鏡泊湖景色的最大特點是“自然樸實而又綺麗多變”,然后再具體展開說明它怎樣“自然樸實”,又怎樣“綺麗多變”。)
3.課文是怎樣寫鏡泊湖是“自然樸實”的`?讀出有關語句。
4.課文是怎樣寫鏡泊湖“綺麗多變”的?讀出有關語句。
5.“有的直插湖中如屏似壁,有的退避三舍形成水灣,湖心石島聳峙,湖心倒影奇幻……”說一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幾句話的?
6.仿照這段話,自己組織語言說一段話。(要求運用:“……除了……沒有…………只有……然而……”這些詞語。)
小結:課文第2段,作者是從整體上向我們描述了鏡泊湖景色的最大特點即:自然樸實而又綺麗多變。
7.齊讀第2段。
(三)學習第3段課文。
1.學生自學第3段課文。邊讀邊思考:
(1)吊水樓瀑布在什么地方?
(2)吊水樓瀑布是怎樣形成的?
(3)“千軍萬馬”、“聲聞數里”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4)在冬季氣溫低達零下三四十攝氏度時,吊水樓瀑布結冰嗎?為什么?
2.分小組討論、交流上面的思考題。
(在學生自學后,分組討論,啟發學生充分發言。)
小結:課文第3段,作者重點介紹了鏡泊湖的著名景點:吊水樓瀑布的壯觀景象。由于瀑布流水處在劇烈的運動中,即使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下也從不結冰,這是動態的描寫,與第2段的靜態描寫形成鮮明的對照。
3.齊讀課文第3段。
(四)學習課文第4段。
1.學生自學課文第4段。邊讀邊思考:
(1)地下森林為什么要說“所謂地下森林”?
(2)為什么能在這里長起郁郁蔥蔥的森林?
(3)什么叫“俯視”?游客們爬上火山口的頂部俯視時感覺怎樣?
(4)為什么地下森林的樹木會“欣欣向榮,充滿了活力”?
2.自學后,分小組討論、交流。
小結:由于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陽光照射,鏡泊湖這里的地下森林長得郁郁蔥 蔥,欣欣向榮,充滿了活力。
3.指名讀第4段課文。
(五)朗讀課文。
(六)鏡泊湖的景色有靜有動,舉例說說課文是怎樣描寫鏡泊湖的靜態美和動態美的。
(七)總結(略)。
(八)作業。
1.復習課后練習第1題。
2.填空。
(1)除了鏡泊山莊有一些( )別墅外,這里沒有多少人工的點綴,只有( )山巖,( )的湖水,( )的花樹,( )林海。
(2)本來清澈的湖水靜靜地( )著,一到陡崖,突然下( ),頓時( )萬斛珍珠,( )起千朵銀花,水霧( ),勢如千軍萬馬,聲聞數里,同幽靜的鏡泊湖形成鮮明的( )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驚心動魄”、“閃爍”造句。
3、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閱讀賞析,理解含義較為深刻的句子,學習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保衛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感情朗讀課文,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子弟兵的'大無畏精神。
三、教學準備:
(1)vcd光盤
(2)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大江保衛戰》。今天,我們繼續學習。
2、讀課題。
3、過學習,大江保衛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氣壯山河驚心動魄過渡:你的概括能力真強!我們先隨記者去抗洪搶險的第一線去親身體驗當時的情景。
(二)第2節
1、節中有一句很特殊的話概括了本節的內容,請找出來。
2、句話講是什么內容?師引導:點與面的關系
3、本節中找出能體現這副對聯內容的句子生找、畫、讀全班交流點撥:狂風、暴雨、巨浪只能阻擋戰士們前進的步伐,為什么這里卻說為他們吶喊、助威、加油呢?師總結:同學們感受的深刻,讀得也投入,正如對聯所說齊讀師:官兵們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保護大堤奮不顧身的大無謂精神無不讓人欽佩。我們有必要再來完整的讀一讀這一節,加深感受。
4、讀第二節。
(三)學習第3、4兩節。
過渡:面對肆虐的洪水,更顯示人民子弟兵錚錚鐵漢的本色。分開一部分同學演黃曉文接受采訪,一部分當記者進行采訪演黃曉文的同學自由讀課文,當記者的擬訂采訪提綱(以三題為宜)分別活動指名表演:一個記者,一個黃曉文。師總結,過渡:大堤終于保住了,戰士們又投入了救護受災群眾的戰斗中去。
(四)習第5節。
1、做批注
2、全班交流
3、抓住省略號交流搜集的有關抗洪搶險的人和事4、齊讀全節是啊!(師范背)“哪里有洪水,哪里……,……看到了大救星。”同學們想不想把這感人至深的語句永遠銘記在腦海中呢?練背——指名背——齊背。過渡:千言萬語不足以表達人民的心聲,讓我們記住這樣一句話
(五)觀看vcd
讓我們聽一聽人民的心聲,看一看人民子弟兵英勇抗洪的生動場景。
五、教學結束:
作業:《給抗洪戰士》的一封信。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 篇10
教材介紹:
本文介紹綠色千島湖的形成與美景,揭示一個道理,與大自然保持和諧就會創造綠色奇跡。教學圍繞這一主題展開。
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千島湖的形成,理解綜合工程及水上森林的作用,了解人們為千島湖的綠,所做出的努力。
感受千島湖良性發展的生態環境,體會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人們保護自然,遏制水土流失,使島更綠水更清。從而突破文章主題“綠色”及單元主題“家園的呼喚”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千島湖的美景與它的形成,明白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
突破方法: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感受千島湖的自然美,通過對日趨惡化的環境問題的認識來珍惜人與自然的和諧美。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同學們都喝過“農夫山泉”嗎?你知道“農夫山泉”牌的水取自哪里嗎?(“農夫山泉”水全部取自國家一級水體千島湖)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綠色千島湖看看吧!(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課文同學們都預習了,你知道為什么叫“千島湖”嗎?(有1078個島嶼)
你讀書真細心。
2.那為什么又稱它為“綠色千島湖”?(板書:水綠島翠山青)
3.水、島、山都是綠的,當然要叫綠色千島湖。那如果說水綠、島綠、山綠,你覺得怎么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中國的語言真豐富)
4.這個句子讀起來也是很有韻味的,齊讀句子:“那里水綠、島翠、山青,因此人們都叫它綠色千島湖。”
5.現在,你一定想快點了解千島湖吧!來打開書,先來看看作者在欣賞了千島湖之后,是怎樣評價它的?(指導學生找到文章最后一句話,全文的中心句畫下來:千島湖是一首人與大自然合寫的詩,是一個人工創造的`綠色奇跡。)
6.(課件出示中心句)在作者眼中,千島湖是——(引讀)是——(引導學生讀完)詩,大家都讀過,詩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7.作者把千島湖比作一首詩,說明千島湖——很美!
8.什么是奇跡?奇跡,你見過嗎?
9.作者為什么這樣評價千島湖呢?讓我們從文章中找答案。先瀏覽課文,看看哪幾段重點介紹了千島湖的美?哪幾段介紹千島湖是個奇跡?(1-7、8-10)
三、學習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的讀一讀1-7自然段,一手扶書,一手握筆,邊讀邊找看看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出千島湖像詩一樣美?(學生自學)
2.集體交流:
第1自然段:
學生讀第1自然段的第3句話,談自己的理解。(教師引導:那里有山、有島嶼、有森林,自然美景盡在其中;顯示大自然中所有美的東西都集中在這里。我們從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體會了西湖的美,千島湖竟然比西湖還要美!)還從哪里能看出千島湖像詩一樣美?
桂花島:(不僅眼前看到的景色讓人賞心悅目,鼻子里還聞著花香,真讓人——心曠神怡,美!
猴島、五龍島、清心島:(出示相應的圖片,教師引導進一步理解。)
這里不僅景色優美,而且還有這些跳躍的歡樂的生命,也使千島湖顯得生機勃勃!
島上的動物與人相處的怎樣?(板書:和諧)和諧就是美,美就是和諧!
梅花鹿和人們合影留念,人與動物真是和諧相處啊!
3.這里的島嶼,有的因動物知名,有的因花樹著稱,各有特色,可是環繞在這些島嶼周圍的湖水中確有一個共同的景觀——“魚躍千島湖”。誰來讀一讀第7自然段?
4.指名朗讀。
5.這里的魚不僅數量——多,而且品種——多,真是物產豐富,用課文中的一個詞語是——富庶。(板書:富庶)
6.想看看這個優美富庶的地方嗎?請欣賞。(教師放課件)
7.配樂欣賞,教師相機介紹。
8.教師小結:千島湖真是一首優美的詩,讓我們用有感情的朗讀來贊美千島湖吧!從1-7自然段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自由練習朗讀。
9.誰想用你的朗讀帶我們再次走進這詩一般的千島湖。
10.指名讀1-7自然段。(讀得太美了!)
11.這么美的千島湖在作者眼中是一首詩,而且還是一個奇跡,為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8-10自然段,看看千島湖奇在哪?邊讀邊畫下相關的句子。
12.學生反饋:
第8自然段:
原來一片光禿禿的山地,三十幾年后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確實是個——奇跡!
千島湖是個水庫,是個人工湖,這是你預料中的嗎?
相當于3184個西湖的水容量。
水上森林:能在水里泡200天也不會淹死。
建設千島湖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我們的科研人員都克服了!人類在改造環境方面顯示了聰明才智和強大的力量。
第9自然段:
你找的是第9自然段,這段中有一句概括了全段的意思,是哪一句?(畫出第一句:新安江水電站是一項綜合工程)
你能快速找出有幾方面作用?哪4方面?(發電、灌溉、航運、養殖)
你找的這么快,有什么好辦法?(課件:出示分號)
一項工程有這么多的作用,真是一舉——多得,確實是一項綜合工程!是一個人工創造的奇跡!
這項工程是人類在無節制的濫用自然資源嗎?(不是)(點:和諧)
13.了解了千島湖后,你能想想作者為什么說千島湖是個綠色奇跡嗎?(板書:綠色)
還記得《楓葉如丹》中的句子嗎?“綠是播種者的顏色,是開拓者的顏色,人們說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
14.教師小結:我們的開拓者建造了這么美的千島湖,這里到處有跳躍歡快的生命,人與自然相處的如此和諧,在環境日益惡劣的今天,千島湖的成功改造,帶給我們多少希望啊!所以千島湖是一個——(引讀:人工創造的綠色奇跡)
15.正因為千島湖的這些魅力,所以作者要這樣評價千島湖,(引讀:)千島湖是一首人與大自然合寫的詩,是一個人工創造的綠色奇跡。
16.是啊!千島湖的成功改造,帶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課件出示句子:)大自然造福與人類,人類要和自然保持和諧,只要我們與自然保持和諧,就一定會創造出更多的綠色奇跡!
17.現在你希望給什么東西冠以綠色名稱?(你們的愿望多么美好啊!)
只要人類共同攜手,就一定能建造出一個綠色家園!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 篇11
學習目標
1.通過回顧、交流學習本組課文后的收獲,引導同學體會讀書的樂趣,并學習一些讀書的方法.
2.讀背古詩句,積累古詩句,品味讀書的好處及方法.
課前準備
查找有關介紹讀書方法的資料.
教學過程
回顧“詞語盤點”
1.同學自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2.組織記憶競賽、謄寫競賽,引導同學積累本組所學詞語.
交流平臺
1.圍繞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組內交流本組語文學習的收獲和體會.
2.全班交流、展示.引導同學口頭交流這段時間課外閱讀的`收獲、綜合性學習的收獲:所了解的新的讀書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學習效果加以展示.
日積月累
1.激情導人.
俺們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素以樂學好讀為高尚美德,古代許多賢人學士寫了許多這方面的警句,激勵俺們做個熱愛讀書的人.
2.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句子.
a.同學自由誦讀,注意讀準字音.
b.嘗試理解:同學交流對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誦名言.
4.交流其他有關讀書的名言同學收集的以及老師推薦的,拓展積累.同學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英)莎士比亞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蘇聯)高爾基
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俺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無限廣闊的海洋.——(瑞士)凱勒
至樂無如讀書.——鄭勝利
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用書不難,能記為難.——張潮
5.鼓勵同學課后將自身喜歡的讀書名言制作成書簽.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認識到10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讀記本課的一些詞語。
3、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意思,認識人民的力量是偉大的,體會對人民群眾的歌頌和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在淮海戰役中人民群眾所起的巨大作用。
教學流程:
一、情趣導入
介紹三大戰役。
二、初讀感知
1、讀讀通順流利。
2、讀說說講了哪個人的小故事。
3、讀說說這個故事講了什么事?
4、讀你對哪段最感興趣,為什么?有感受情的讀一讀。
三、理解升華
1、小組交流
讀出你最感興趣的場面,說說你為什么感興趣,在故事情節和寫作手法兩方面加以說明。然后有感情的進行朗讀。
2、全班討論
為什么說滄海戰役的`勝利,是解放區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請聯系課文內容和自己收集到的資料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播放課件,讓學生直觀形象的了解歷史。
四、教學字詞
1、小組內自學本課詞語。
2、小組自學本課生字。
五、積累內化:
摘抄課文中出現的詞語。
六、拓展升華
匯報收集到的三大戰役的資料。進入知識補充,加強對歷史的了解。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了解詩歌所表達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那個日子嗎?1997年7月1 日。對,就是香港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風飄揚;在那一刻,美麗的紫荊花在香港四處開放,中華民族又圓了一個團聚的夢,祖國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教學一首詩歌:《最后一分鐘》。播放歌曲《東方之珠》。
二、初讀感知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后,同桌間互相檢查,或教師指名讀。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3、默讀詩歌,想想每節詩主要講了什么。不懂的詩句提出來,和小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
三、討論交流
1、指名讀詩,讀后評價是否正確流利。
2、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3、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四、體會詩歌內容
1、讀第1節,想一想:還有最后一分鐘,香港就要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此時此刻,所有中國人的情感是怎樣的?(激動無比的。)讀出這種情感。
2、讀第2、3節,想一想:作者分別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歡樂,挺直了中國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條約終被撕毀,領土、主權的回歸。)有感情地朗讀第2、3節。(自豪、激動、喜悅。)
3、讀第4節,想一想:"第一朵紫荊"是什么?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情感來讀?(急切、盼望。)
4、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課后小結
1、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什么?(中國強大了,祖國領土更完整了,中國人是愛自己的祖國的,盼望祖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大業。)
2、觀看香港回歸時的圖片或影視資料,感受那令人振奮的一刻。
課后習題
閱讀有關回歸的資料,了解香港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了解香港的過去與現在。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詩歌中的重點字詞及主要內容。
2、能力目標: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誦讀并背誦詩歌。
3、情感目標:領會作者的拳拳愛國之心。
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誦讀并背誦詩歌。
難點:
領會作者的拳拳愛國之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一年,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曾經強大的清帝國行將沒落;這一年,腐朽沒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大肆打壓,官吏,百姓民不聊生;這一年,力主改革時弊的龔自珍憤然辭官南下,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在了315首日記體組詩——《己亥雜詩》中;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農歷己亥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龔自珍寫于己亥年的雜詩當中的一首。
二、呈現目標
三、解題
《己亥雜詩》共315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這一年作者憤然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迎眷屬,往返途中將見聞感受寫成三百一十五首雜詩,統名曰《己亥雜詩》。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鴉片戰爭的前一年。本文選自《己亥雜詩》的第五篇。
四、作者簡介
龔自珍,號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他人排擠,48歲那年憤然辭官南歸。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有《龔定庵全集》。
五、朗讀全詩
1、教師范讀,學生輕吟。
2、全體學生齊讀并背誦。
六、理解詩句
①句:在無邊無際的離愁中,眼看夕陽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離開京師回南方,馬鞭東指,從此便同朝廷遠隔了。
③④兩句: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有新花生長。
七、理解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景。望著夕陽西下,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這離別之愁,不僅是離別家眷,更是離別朝廷。詩人的馬鞭所指,東即天涯海角,可見辭官的決心之大。但辭官不等于放棄理想,亦未割斷自己與朝廷的感情牽連。
后兩句抒情。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育新花生長。作者以落紅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詩后兩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愛民之心的形象體現。
八、小結全文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至死不變的執著態度。作者以“落紅”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尋味。
九、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完成練習冊。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1-11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06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5-07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05-06
語文五年級上冊的教案02-01
語文上冊教案03-05
語文上冊教案01-17
松鼠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8-19
五年級上冊語文鯨教案08-20
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