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歷史《遠古的傳說》教案優秀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歷史《遠古的傳說》教案優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歷史《遠古的傳說》教案優秀1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1、識記遠古傳說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漢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黃帝與農業起源傳說的實質。
3、理解“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二、能力與方法
1、培養從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傳說印證史實的方法。
2、回憶已學知識并聯系資料,理解傳說與歷史間的關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熱愛歷史的情感。
2、了解華夏族形成歷史,培養崇敬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體會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民的優秀品行,培養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
傳統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確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
炎帝和黃帝的傳說
1、農業起源的傳說
(選定一位或兩位同學上臺講述炎帝或黃帝的傳說,以此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聯系炎帝和黃帝的傳說,開展討論,根據課本介紹的有關炎帝、黃帝的傳說事跡,總結歸納炎帝黃帝對中華文明演進所做的貢獻。
師:大約在4000多年前,我國大地上分布著許多部落。相傳,黃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最為有名。華夏族的形成與炎黃部落有著密切的聯系,可究竟誰的功勞最大?誰才是真正的華夏之祖呢?
師:通過同學們激烈的爭論,我們可以知道無論是炎帝還是黃帝都對華夏族作出了巨大貢獻。讓我們一起走進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
(課件展示:中國古代地圖、炎帝畫像,《白虎通》記載的傳說:“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耕”)
老師講解:炎帝又號稱神農氏。傳說他姓姜,生下來是牛頭人身。他剛做首領的時候,人們主要靠采集、狩獵為生,經常挨餓。想到人們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寢食難安。后來經過仔細觀察,他發現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長規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實能吃,那些果實不能吃,將那些能吃的果實采集起來,春天把它們埋入地下,秋天就會結出果實。這樣一來,人類的'生存問題不是解決了嗎?于是他不辭辛勞,翻山越嶺,嘗遍百草。據說,他在嘗百草、定五谷的過程中,有時一天就中毒達70多次,最后終于知道了哪些東西可以吃。傳說中炎帝首先教人選擇土地的干濕、肥瘠、高低,教人觀察氣候,選擇五谷的類別,并制作勞動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稱為中華原始農業的創始人。
2、華夏族的形成
師:隨著炎帝、黃帝部落逐漸發展壯大,為爭奪土地和財富,雙方產生尖銳矛盾,終于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在戰爭中各個部落逐漸融合在一起,促進了華夏族的形成。
學生分組討論,歸納華夏族的形成過程,并且思考回答:為什么我們自稱炎黃子孫?
【課堂小結】
這堂課我們一起了解了大量遠古傳說中關于中華文明起源的傳說。我想知道同
學們有怎樣的感想,得到了哪些收獲?
學生自主發言,暢談本課學習的感悟和收獲。
【課堂延伸】
1、探討傳說與歷史的區別和聯系。
2、收集有關炎黃、堯舜禹的成語或典故
3、收集本課涉及的遠古傳說或其他遠古傳說。
七年級歷史《遠古的傳說》教案優秀2
教學目標
1、識記遠古傳說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漢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黃帝與農業起源傳說的實質
3、理解“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4、培養從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傳說印證史實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
1、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熱愛歷史的情感
2、了解華夏族形成歷史,培養崇敬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體會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民的優秀品行,培養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確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
教學重點
1、農業起源的傳說和華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貴的品行
3、“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教學難點
1、部落、部落聯盟的構成和性質以及他們之間的戰爭與融合
2、“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教師準備
炎、黃帝的肖像掛圖、對二人陵墓的。簡介課件、祭奠活動的圖片、禹治理水的幻燈、布置學生收集我國歷史上的傳說
學生準備
了解、收集我國古代的傳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導入
1、同學們都應該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你們知道我國一共有多少個民族嗎?
2、肯定補充學生的回答,在56個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還要多一些,而你們知道漢族的由來嗎?
3、根據學生的表現引出內容:簡要敘述漢族的由來(重點抱握幾個轉換: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而華夏族是由炎黃部落的組合發展而來的。告訴學生,在歷史發展、人類演進的進程中,華夏族不斷融合周邊的民族,逐步發展壯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局面,因此,漢族和其她少數民族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的
二、炎黃的斗爭與融合
1、談話轉承:剛才我們將到了漢族的由來,下面就讓我們具體去了解一下緣故時期的部落是這樣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漢族的。大家都知道,在遠古時代,人類是以部落為單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與部落之間結成聯盟,聯盟中會推舉出一位德才兼備的人作領導。大約四千多年前,我國黃河流域出現了兩位著名的部落首領,這就是炎帝和黃帝。
(積極叫學生思考炎帝和黃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嗎?)
2、答疑:炎帝和黃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原因我們會在以后的學習中慢慢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出示炎帝和黃帝的掛圖,講:這兩位就是炎帝和黃帝,他們是我們共同的祖先。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他們分別領導了黃河流域的部落,由開始的斗爭到后來的聯合,再到后來的不斷融合。最終成為了漢族的前身(華夏族)。古往今來很多華夏兒女都以各種形式祭奠自己的祖先。
4、播放課件,講述:這就是為了紀念他們而修建的陵墓。炎陵在湖南,黃陵在陜西。每年清明節或者是其她重大的節日,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會回來祭奠我們的祖先。
5、播放陜西祭奠活動的記錄片,向學生作介紹。
6、設疑:同學們看到的是今年在陜西舉辦的祭祀盛況,那么,老師請教你們一個問題,為什么人民會如此虔誠地懷念遠去的炎帝和黃帝,他們究竟做了哪些貢獻?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看教材上是怎么介紹的。
7、鼓勵學生匯報閱讀收獲,并適時補充引導,讓學生認識炎帝和黃帝在華夏子孫心中的崇高地位。
匯報閱讀收獲:A.炎帝:改進農具、發明醫藥、是中華原始農業和醫藥的創始人,號稱神農氏;發明陶器,開辟集市。B.黃帝:創制歷法,指導人民生產;發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工具;還發明了車船、銅器等;C.他們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領,為人們所愛戴。
三、組織討論
A.炎帝和黃帝的貢獻、他們的精神、他們給后人留下的精神財富及其在華夏兒女心中的地位,還應包括學習體會等。(教師)
B.與同學充分討論把今天學習的知識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有關見聞結合起來,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和體會,使自己在學習知識、了解傳說的過程中受到傳統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第二課時
一、講解傳說引入新課
1、激發方式講: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等傳說,引發學生的興趣,引出大禹治水的傳說,告訴學生,早期的人類幾乎住在大江大河邊,就為水患埋下了伏筆,也是大禹治水的傳說提供了依據。
2、設疑:為什么是大禹治水而不是其她人呢,大禹有什么特別的能耐嗎?(這都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大禹治水與“禪讓制”
1、出示大禹的頭像圖片,講解大禹治水的經過及其相關知識,包括治水的方法、所用的時間、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
2、設疑:同學們還不知道吧,大禹治水是舜給她的一個鍛煉的機會,鍛煉什么呢?辦事能力啊。在那個時候,部落首領都是大家民主推選出來的,這種推選產生首領的方法,歷史上稱為“禪讓”。這個制度大概興起于黃帝以后的很多年,首先是堯擔任首領,接著是舜,后來就是禹。
三、討論小結
1、引導:傳說畢竟是傳說,因為它無從考證,它是人們在口頭流傳的,但卻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思想認識等情況,反映了當時人類的良好愿望,但由于認知水平有限,世界上的傳說大都帶有神學的色彩,也就是把人都神化了。盡管如此,傳說對于我們仍然有一些學習和了解的價值。象大禹治理水的這個傳說,他的智慧、毅力、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無不是我們學習的好素材,所以,現在你們就了解到的大禹的故事,大膽的發表你的意見和看法。
(明白傳說有利有弊,但是值得大家學習的仍然很多,利用傳說也很重要)
2、巡查、傾聽、融入學生的討論活動
3、小結本課,布置作業。
【七年級歷史《遠古的傳說》教案優秀】相關文章:
七年級歷史《遠古的傳說》教案04-06
七年級上冊歷史《遠古的傳說》教案08-26
七年級上冊歷史遠古的傳說教案12-31
七年級歷史《遠古的傳說》教案(4篇)01-16
七年級歷史《遠古的傳說》教案4篇01-15
七年級上冊歷史《遠古的傳說》教案4篇11-22
七年級上冊歷史《遠古的傳說》教案(4篇)11-22
七年級歷史上冊《遠古的傳說》教案11-30
七年級上冊歷史遠古的傳說教案5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