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乘法》教案(通用14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乘法》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乘法》教案 1
教材簡析:
在三年級下冊,學生已經學習了根據分數的意義,用整數乘、除法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這里再次安排教學,一是讓學生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從而擴展對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二是通過溝通兩種方法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加深對相關數量的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學習用分數乘法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完善對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提高正確計算相關分數乘法式題的能力。
2. 豐富對用分數表示的數量關系的認識,使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探索過程,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情,導入新課
談話: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求幾個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掌握了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有關整數與分數的計算方法,以及相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上節課的延續,使學生在明確的學習目的指引下,迅速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
二、合作探索,獲取新知
(一)小黑板出示P40,練一練第1題的圖
提出要求:涂色表示“12的”、“20的”,涂完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列式計算?在小組內交流后組織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使學生明確:涂色“12的”,就是把12個○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3份,涂色表示出這樣的1份,列式:12÷3=4;涂色 “20的”,就是把20個□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5份,涂色這樣的4份,列式20÷5×4=16
[設計意圖:把練一練第一題提前作為學習新知的'鋪墊 ,旨在幫助學生喚醒已學過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一般方法和分數乘法的意義。為學生學習新知識作好心理和知識上的準備。]
(二)例題教學,探索新知
談話:剛才我們用之前學過的分數意義的知識,用整數的乘、除法解決了這兩個問題,那么,像這樣的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是否有更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1.出示例題及圖,交流題目中告訴了我們哪些條件?
引導學生看圖描述題中兩個分數的具體含義。
(估計學生能夠說明:把10朵綢花作為單位“1”,紅花的朵數是10朵的,綠花的朵數是10朵的。)
[設計意圖:看圖說題意,可以幫助學生理清題目中相關數量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利于學生學習新的知識。]
2.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問題⑴:紅花有多少朵?
①通過前面的鋪墊估計學生能很快列式10÷2=5(朵);
②教師說明:像這樣求10朵的是多少的問題,還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列式10×= ( )
③引導學生比較這兩種計算方法,有什么想法?
引導學生在比較中認識到:10朵的,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而計算10×,要先約分,也就是用10除以2,得出一份是多少。體會兩種計算方法思路的一致性。
得出結論并板書: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
問題⑵:綠花有多少朵?
師:你能用求紅花朵數的方法,求出綠花的朵數嗎?
(有了求紅花朵數的經歷,估計學生能很快地列式
①10÷5×2=4(朵)②10×=4(朵)。)
進一步引導學生比較這兩種方法,體會它們之間內在的聯系。
(估計學生通過問題⑴的比較,能夠認識到綠花的朵數是10朵的,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綠花是其中的2份;計算10×,也要先約分,也就是先把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通過比較,再一次得出結論: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教學是本課的重難點,求紅花和綠花的朵數,每個問題都用了兩種方法解決,通過這兩種方法的列式、計算與比較,得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的知識點,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組織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P40,練一練
第1題:在導入時,學生已經通過涂色理解了題目的意義并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決了這一問題,此時再看這題,旨在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這一問題,列式:12×、20×,并和同桌說說這樣列式的理由。
第2題,通過填空,引導學生理解:求根(或根)長多少米,就是求這根鋼管的(或)是多少,進一步得出結論: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可以用乘法計算。
2. 完成練習八第6題
通過一組實際問題的比較,溝通分數乘法意義與整數乘法意義的內在聯系。知道“求3瓶是多少毫升”就是求3個900毫升相加的和;求“瓶是多少毫升”,就是求900毫升的是多少;求小明喝了多少毫升,就是求900毫升的是多少。
3.完成練習八第7、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體會分數乘法的實際問題在生活的運用。
4.完成練習八第9題
學生獨立讀題后交流,明白題目意思,“估計這個月哪個城市空氣質量達Ⅰ、Ⅱ級的天數最多”,可以直接比較分數的大小;“計算各有多少天”,是以這個月的總天數“30天”為單位“1”進行計算的,計算得出結果后,再與估計的結果進行比較,檢驗估計的準確性。
5.完成練習八,第10、第11題
通過讀題、列式計算,使學生認識到“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求一個數的幾倍一樣,都可以用乘法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一系列的練習,繼續鞏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可以用乘法計算”的知識。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分數乘法與整數乘法的內在聯系,感受分數乘法是整數乘法的進一步發展,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小結,幫助學生梳理本課所學知識點,有利于學生新知識的建構。]
[總評:本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經歷了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在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等數學活動中,積極主動的獲取了新的知識,同時提高了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提高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乘法》教案 2
第一單元
分數乘法
第五課時
小數乘分數
教學內容:
教材第8頁例5,做一做,練習二1~4。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并掌握小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2、經歷小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
3、體會算法多樣化的數學思想,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選擇不同的計算方法,熟練地進行小數乘分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計算
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和計算過程中的約分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分數化成小數。
1.2()
0.4()
3.5()
1.25()
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將一個小數化成分數?
二、探索新知
1、例題5:松鼠的尾巴長度約占身體長度的 。松鼠歡歡的身體長2.1分米,松鼠樂樂的'身體長2.4分米。
(1)提取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已知條件:
①松鼠的尾巴長度約占身體長度的34
②松鼠歡歡的身體長2.1dm。
所求問題:松鼠歡歡的尾巴有多長?
(2)確定單位1,根據松鼠的尾巴長度約占身體長度的34可知,應把松鼠歡歡的身體長看作單位1,單位1已知,所求松鼠歡歡的尾巴有多長,就是求2.1dm的34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列式為2.134
啟發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前面學習的分數乘法有什么不同?
(3)探討小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提問:小數乘分數,可以怎樣進行計算呢?想一想,試一試。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計算。組織交流,得出可以把2.1化成分數,也可以把 化成小數。匯報交流計算方法,教師結合交流情況進行板書。
小數化成分數: = = (分米)
分數化成小數: =2.10.75=1.575(分米)
3、解決問題二。
(1)出示問題:松鼠樂樂的尾巴有多長?
(2)學生獨立解答。
組織交流匯報。交流時,先讓學生說說列式的依據,再交流計算方法。
學生可能會采用問題一中學習的方法進行計算,這時教師可以追問:同學們,想想分數乘整數時,我們是怎樣進行約分的,小數乘分數也能這樣約分嗎?
當學生有所發現后,讓學生進行嘗試計算,最后匯報交流。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板書
小數和分母約分: (分米)
4、觀察比較,回顧思考。
提問:觀察上面三種計算方法,你想發表自己的什么見解?讓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小組交流討論,是后進行全班交流 。(三種方法中,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適用于所有的小數乘分數的計算;當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時,一般不采用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進行計算;當小數和分母不能進行約分時,一般不采用小數和分母約分的方法進行計算。三種方法中,小數和分母約分的方法計算起來最簡便,因此在計算小數乘分數時,先觀察這個小數能不能和分母進行約分,如果可以進行約分,一般采用先約分再乘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8頁做一做。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組織匯報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選擇這樣的方法進行計算。
2、教材第10頁練習二第2題。
3、教材第10頁練習二第3題。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乘法》教案 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導學過程】
【情景導入】
(一)探索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1、教學例1(課件出示情景圖)
師:仔細觀察,從圖中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這里的“ 個”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獨立思考)
師:想一想,你還能找出不一樣的方法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嗎?
2、小組交流,匯報結果
預設:(1)x(個);(2)x(個);(3)x(個);(4)3個x就是6個x就是x,再約分得到x(個)。(根據學生發言依次板書)
3、比較分析
師:我們先來比較第(1)和第(2)兩種方法,請分別說說你是怎么想的?預設:
生1:每個人吃x個,3個人就是3個x相加。
生2:3個x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為 。
提出質疑:3個x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嗎?為什么?
預設: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只是這里的相同加數是一個分數。
引導說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板書)
師:我們再來比較第(2)和第(3)兩種方法,這樣算可以嗎?為什么?
引導說出:這兩個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個x相加是多少”。
師:再來看這里的第(4)種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嗎?結合圖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進行交流。
4、歸納小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三個算式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并且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它們的計算方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乘法》教案 4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出示復習題。
1、根據題意列出算式:
5個12是多少?
3個14是多少?
2、下列句子中那些可以看做單位1
獵豹的速度是獅子的七分之三。
參加合唱隊的同學占全班人數的五分之一。
紅花比黃花多二分之一。
十月比九月節約四分之三。
3、計算: 3/10 +3/ 10 + 3/10 =
3/10 + 3/10+ 3/10 這題我們還可以怎么計算?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乘法。
二、 新授
1、利用 3/10 + 3/10 + 3/10 教學分數乘法。
(1) 這道加法算式中,加數各是多少?(都是3/10)
(2) 表示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計算?怎么列式?(乘法, 3/10 ×3)
(3) 3/10 +3/10+ 3/10=9,那么 3/10 + 3/10 + 3/10= 3/10 ×3,所以3/ 10 ×3=____________=9。 同學們想想看,3/10 ×3=9計算過程是怎樣的?
誰能把它補充完整
2、出示例1,(1)理解題意: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 2/11 ”,就是把袋鼠跳 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整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 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
(2) 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理解,“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2/11 ”是 什么意思?如何理解“相當于”?再通過線段圖幫助理解。畫一條線段,表示袋鼠跳一下的距離。“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
跳一下的2/11 ”,就要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條線段看作單位 “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求“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 就是求3個2/11 是多少?
(列式:2/11×3 = 6/11 )
有沒有更簡便的計算方法呢?獨立完成。指生板演。出示課件演示。
3、結合以上兩題,歸納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分數乘整數,用分數的的分子和整數 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4、練習:練習完成“做一做”第2題。
5、教學例2
(1)出示3/8×6,學生獨立計算。
(2)根據計算結果,學生觀察討論:乘得的積是不是最簡分數?應該怎么辦?
(3)學生通過自己的想法的來約分:
A、先約分再計算;
B、先計算得出乘積后約分。
(4)對比,讓學生體會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比較簡便,同時向學生說明先約分的書寫格式。
6、練一練,課件出示,學生獨立計算。然后訂正。
三、鞏固練習
比賽:
第一回合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題。(提醒學生,計算前先觀察分數的分母與整數是否可以約 分,養成先約分在計算的習慣)
第二回合
2、“做一做”第3題。(提醒學生,計算前先觀察分數的分母與整數是否可以約 分,養成先約分在計算的習慣)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 、布置作業 :
練習二第1、2、4題。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乘法》教案 5
教學目標:
1、能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數量關系。
2、會用線段圖分析分數乘法一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3、經歷分析數量關系的過程,提高學生分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經歷“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數量關系分析過程。
教學難點:
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教學方法與手段:
小黑板、多媒體
教具準備:
主題圖、小組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同學們,我國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應控制人口增長并需要保護好耕地。據統計,20xx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為2500平方米,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2/5.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是多少?誰愿意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積極舉手發言)
師:這是用分數乘法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進行有關的知識的學習,揭示并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①、從題目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決的問題又是什么?
②、要解決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就要分析其中的條件和問題,怎樣分析呢?(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
師出示課本的線段圖。
③、你會表示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嗎?(生動手畫圖指名板演)
④、給大家說說你是怎樣表示的?
⑤、從線段圖中你還知道什么?(師出示)“要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就是求……”(指多名說)
(師出示)“求2500的2/5是多少?“ ⑥、你們會算嗎?動手試試。(指名板演): 2500x2/5=1000(平方米)
為什么要這樣算?還有其它方法嗎?(預設:2500÷5×2)
⑦、通過計算知道了20xx年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是1000平方米,你知道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減少的原因是什么?
結合計算結果,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進行國情教育。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一頭鯨長28米,一個人的身高是鯨體長的2/35 。這個人的身高多少米?
①、找出單位“1”,誰能解決,動手試試
②、列式解決,講評。
2、練習四第2題:讓學生先找出題目中隱藏的單位“1”——全世界的丹頂鶴數20xx只。
3、練習四第3題:讓學生先找到單位“1”,再獨立列式解答。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這節課你們一定有不少的收獲吧,誰能說說?
板書設計:
求2500的2/5是多少?2500x2/5=1000(平方米)
教學反思:
本堂課是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教學中,我能緊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進行復習,并事先復習如“20的是多少?”的文字題,為解決與此相似的應用題做好準備。由于本節課是分數應用題學習的初始,因而教學中,我除了幫助學生分析、理解題意之外,更重要的還在于教給學生分析、解答分數應用題的方法,特別是在如何找單位“1”這個關鍵點上,更是花了較多的時間,但我認為這是十分必要的。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乘法》教案 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及算理,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經歷數學建模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通過觀察比較,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系,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及算理,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通過觀察比較,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系,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準備】
課件、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建立“算法”模型
(一)直觀體驗
1.出示:小新、爸爸一起吃一塊蛋糕,每人吃塊,2人一共吃多少塊?
(1)列出算式,并說說這樣列式的道理。
(2)匯報并板書:或。
引導得出:求幾個幾分之幾相加,可以直接列乘法算式。
(3)這道乘法算式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有什么不一樣?(板書課題:分數乘整數)
(4)如果用直條圖表示1塊蛋糕,你能在圖中表示嗎?
(5)根據圖,的結果是多少?(板書:)
2.如果有4個人一共吃多少個?
(1)列出算式。(板書:)
(2)在直條圖中表示,并寫出結果。
(3)板書:
3.如果有7個人一共吃多少個?
(1)列式,并在直條圖中涂一涂找到結果。
(2)板書:
(二)比較發現。
1.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2.思考:為什么分母不變,分子乘整數?
(1)結合圖,從分數的意義上解釋:里有1個2份,表示有2個2份,所以一共涂出4,其他兩道算式同理。
(2)轉化為加法算式,利用同分母分數計算法則解釋。
其他兩道算式同理。
3.驗證。
出示
(1)直接算出結果。
(2)在方格圖中涂一涂,表示。
(3)驗證計算結果是否與實際涂色結果一致。
(三)推而廣之。
1.每人吃塊蛋糕,C人一共吃多少塊?
列式并計算。(板書;)
2.每人吃塊蛋糕,C人一共吃多少塊?
列式并計算。(板書;)
(四)回顧反思。
1.說一說,分數乘整數可以怎樣算?(板書:用分子乘整數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2.我們怎么找到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的?
二、應用“算法”模型
(一)在應用中優化。
1.介紹另一種算法--先約后乘:
2.感受優越性。
出示:
(1)展示做法:
(2)比較兩種做法:你覺得哪種方法好?好在哪里?
3.專項練習。
先判斷能否先約分,再計算出結果。
三、在解決問題中應用。
1.一袋面包重千克,3袋重多少千克?
2.李老師用鐵絲圍了一個正方形,圍成的正方形的邊長是,那李老師圍這正方形用去多少鐵絲(接頭處忽略不計)?
(三)在應用中分化。
《分數乘整數》教學設計說明
《分數乘整數》是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乘法,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掌握了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學生學習分數乘分數和分數乘百分數的重要基石。
本節課設計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注重依靠算理掌握算法。
計算課的教學不僅需要掌握算法也需要講清算理,算理是算法的`理論依據,算法是算理的提煉和概括。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學中采用數形結合、轉化等教學策略促成算理與算法的有效融合。
二是注重“算法”的模型的建立。
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就是一個數學模型,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在理解算理時適時、適度、抽象地提煉算法,有效建模。
本節課設計的說明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在直觀體驗環節中,通過具體的涂色操作,一方面加深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另一方面通過數形結合,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算理。
2.算法模型的建立不是靠一個例子來完成的,而是在不同算式的背后找到共性,并通過驗證活動,讓學生先初步建構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然后逐步將數抽象為字母,讓學生用簡練、準確的符號將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表達出來,形成模型,最后通過回顧反思,幫助學生將獲得算法模型的過程進行有效梳理。直觀操作、比較分析、猜測驗證、概括抽象等活動是形成模型的必要環節,經過學生的整理與總結,模型的建立更加扎實,同時積累了相關建模活動經驗。
3.在應用環節的教學中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通過比較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先約后乘”
方法的優越性。方法的優化不是刻意的,而是學生在應用對比中樂于接受的。第二個層次,將計算教學與應用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利用模型求解可以幫助學生深刻領會所學知識,順利構建數學體系,從而大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數學素養得以提升。第三個層次的練習,便于讓學生進行模型與模型之間的區分,明白模型與模型的建立和使用是在特定范圍內的。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乘法》教案 7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兩步應用題。
2.培養分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先說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義,再口算出得數。
2.指出下面每組中的兩個量,應把誰看作單位“1”。
(1)梨的筐數是蘋果的 。
(2)梨的筐數的 和蘋果的筐數相等。
(3)白羊只數的 等于黑羊的只數。
(4)白羊的只數相當于黑羊的 。
3.教師給上面的第2題每個小題補充一個已知條件,再要求學生口頭提出問題并解答。
(1) 有40筐蘋果,梨的筐數是蘋果的 。( )?
(2) 梨的筐數是 和蘋果的筐數相等,有40筐。( )?
(3) 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數的 等于黑羊的只數。( )?
(4)白羊的只數相當于黑羊的 ,有40只黑羊。( )?
二、新授。
1.出示例3。
小亮的儲蓄箱中有18元,小華儲蓄的錢是小亮的 ,小新儲蓄的是小華的 。小新儲蓄了多少元?
(1)指名讀題,說也已知條件和問題。
(2)怎樣用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
先畫一條線段,表示誰儲蓄的錢數?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畫線段圖。
再畫一條線段,表示誰儲蓄的錢數?畫多長?根據什么?學生回答:
根據“小華儲蓄的錢數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錢數作為單位“1”,平均分成6份,再畫出與這樣的5份同樣長的線段。
然后畫一條線段表示誰的`錢數?畫多長?根據什么?引導回答:
根據“小新儲蓄的錢數是小華的 ”,把小華的錢數作為單位“1”,平均分成3份,再畫出與這樣的2份同樣長的線段。
(2)分析數量關系。
引導學生說出,從已知條件或從問題分析,說出要求小新儲蓄的錢數,必須先求小華儲蓄的錢數。因此這是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3)確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計算。
①求小華儲蓄的錢數怎樣想?
引導學生回答:根據“小華儲蓄的錢數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錢數看作單位“1”,就是求18的 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列式:
(元)
②求小新儲蓄的錢數怎樣想?
引導學生回答:根據“小新儲蓄的錢數是小華的 ”,把小華的錢數看作單位“1”,就是求15的 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計算。列式: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綜合算式,該怎樣列?
(元)
(4)檢驗,寫答語。答:小新儲蓄了10元。
2.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第19頁下的“做一做”,先畫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獨立解答后,進行訂正。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確定計算方法的。
3.小結。
從上面的分數乘法兩步應用題看,與前一節所學的一步應用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解答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怎樣判斷計算方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今天學的是連續兩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解答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要能正確地判斷第一步把誰看作單位“1”,第二步把誰看作單位“1”。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五的第6、7題。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了什么?
解答這類分數乘法兩步應用題關鍵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五的第8~10題。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乘法》教案 8
教學目標:
1、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乘法同樣適用,并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大膽猜測,勇于實踐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會進行分數的混合運算,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明確目標)
1、運算定律。
我們在四年級時學習過乘法的運算定律,同學們還記得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運算定律)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這些運算定律有什么用處?你能舉例說明嗎?
2574 0.36101
(學生口述自己是怎樣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簡算上面各題的。)
二、自主探究(自主學習,探討問題)
1、引入
同學們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可以使整數、小數的一些計算簡便,這些運算定律能不能應用到分數乘法中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能否推廣到分數乘法)
2、推導運算定律是否適用于分數。
(1)學生發表對課題的見解。
(2)驗證
有些同學認為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能適用于分數乘法,而有些同學認為不能,你們能找到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3、教學例5.
(1)出示: ,學生小組合作獨立解答。
4、教學例6.
(1)出示: ,學生小組合作獨立計算。
(2)小組匯報學習成果,說一說你們組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5、小結
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在計算時,要認真觀察已知數有什么特點想應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三、拓展總結(應用拓展,盤點收獲)
1、完成練習三的第6題。
學生說一說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完成課本第10頁的做一做題目。
其中第2題引導學生討論解題思路,把87改成86+1應用乘法分配律計算比較簡便。
3、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乘法》教案 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相同,初步理解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2.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經驗探索并解決問題的意識,體驗探索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以及算法的優化。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了分數的加法和減法,下面口算。
2.今天我們來學習分數乘法。板書
誰能編一道分數乘法算式(擇幾道板書黑板一側)
分數乘法有很多,今天先研究其中一種:分數乘整數。
看了今天的課題,可能有同學馬上想知道分數乘法怎么算呢?其實,每一個新知識的產生都與原有的舊知密切相關,對于分數乘整數來說,當然也是如此。下面我們來討論!
二、探究
1.理解意義。
出示例題1:做一朵綢花用 米綢帶。
(1)小芳做了3朵這樣的綢花,一共用了幾分之幾米綢帶?
課件: + + =(米)
(2)小華做7朵這樣的綢花,一共用了幾分之幾米綢帶?
課件: + + + + + + =(米)
(3)學校慶國慶活動一共要做15朵這樣的綢花,你能用加法計算出幾分之幾米綢帶?
+ + + + + + + + + + + + + + =?
這么多米加起來,你有什么感覺?有沒有什么好辦法?有沒有什么好辦法?
導入:如果把這道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你特別需要知道什么?
板書: ×3= 7×= ×15=
誰能說說 ×3表示什么意思?7×呢?
前面大家所說的`(黑板一側板書的)乘法算式,誰能說說他們的意思?對比一下,你們覺得是分數加法簡便,還是分數乘法簡便?
2.探究算法。
現在我們來看分數乘整數怎樣計算。我們先來研究×3, ×3=怎么算呢?請大家嘗試解決。指名板演典型算法。
×3= =
×3=++=
……
交流:第二種按照加法計算,不簡便,重點體會第二種和加法有著聯系:×3=+ + = = = (教師板書),符合加法計算結果,是正確的,也是簡便的。同時借助直觀圖觀察驗證。
練習:×7,與原來加法結果比較,完全正確。
誰能試著總結一下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分母不變,分子和整數相乘,所得積做分子。
繼續研究:×30
提示:這道題與前面幾題相比可能有些新情況,你看出來了嘛?先試試看,再同桌交流。
指名板演新情況:都有相同點?(約分),不同是什么?(主要是約分的區別)
討論:約分的先后序。(先乘后約,還是先約后乘),體會到先約后乘的簡便。
練習:先判斷可不可以約分?怎樣約分?
總結注意事項:能約分的先約分再乘。
三、練習
填一填:練習第一、二題。
算一算:完成3第三、七題。
四、總結
本節課學習了那些內容?通過學習你有那些收獲?還有那些疑問?
五、作業
練習八第2題、第4題。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乘法》教案 10
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學信息,發展初步的分數乘法的能力。
2、知識目標:學習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出一個分數乘以另一個分數的結果。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分數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出分數乘以分數的結果。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教學參考書、教科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下列分數乘法運算題。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并提問學生說說自己如何計算的?
學生尋找完畢,紛紛舉手準備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整數乘以分數,整數乘以分子,分母不變。注意兩種約分方式。)
二、講授新課
教師出示課本例題:一張長方形的紙條,第一次剪去它的,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此時,剩下的.部分占這張紙條的幾分之幾?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那么剩下的部分占這張紙條的幾分之幾?
教師讓學生思考這個例題,并對學生進行提問。
?分析第一次剪去它的,第二次再剪去剩下的,那就是。也就是
教師讓學生從圖中看出是,讓學生從=中思考,分數乘以分數的運算規則,讓學生同桌之間相互討論。
教師提問學生說說分數乘以分數的運算法則。并對學生的說法給以鼓勵。
教師和全班學生共同總結出分數乘以分數的運算法則:分數乘以分數,分子乘以分子作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為分母。
驗證法則:讓學生折紙驗證?,并讓學生分析為什么?
課堂討論:讓學生能夠根據課本7頁中的插圖,說一說,紅色部分占斜線部分的幾分之幾?占整張紙的幾分之幾?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初步理解求分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做課本8頁試一試,讓學生運用分數乘以分數的法則來進行計算。注意能約分的先約分,如:中的7和14先約分。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分數乘法
分數乘以分數的運算法則: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約分的要約分。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乘法》教案 1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掌握分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明確目標)
1.計算下面各題
2.通過計算引導學生回憶分數乘整數和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并強調能約分的先約分再計算會更簡便。(讓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加以引導與整理。)
3.導語: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乘整數和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分數乘法的有關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分數乘整數和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與學習技能,為學習分數乘小數埋下伏筆。同時,簡明扼要地導入新課,讓學生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生成問題)
(一)閱讀理解
1.出示呈現例5情境圖(數學信息),從圖中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想解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教師選擇問題板書。)
(1)松鼠歡歡的尾巴有多長?
(2)松鼠樂樂的尾巴有多長?
【設計意圖:由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的知識引出例5,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了解題目中有哪些數學信息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
1.自主解答
松鼠歡歡的尾巴有多長?怎樣列式?你能計算出來嗎?在練習本上試一試。(板書:,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請不同做法的學生板演。)
2.交流探討,體會不同算法
先在小組內交流計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出現的不同計算方法。
(1)可以把2.1化成分數,再跟相乘,結果是,化成帶分數。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數0.75,再跟2.1相乘,結果是1.575。
2.1×=2.1×0.75=1.575(dm)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交流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在小組內交流,給每個學生參與的機會,使交流活動不至于成為個別學生的專場展示,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二是全班交流,使全體學生在理解自己算法的同時,知道解決同一道題目還有不同的思路,享受不同算法帶來的快樂,并掌握自己未考慮到的計算方法,逐步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師小結:同學們說得都很不錯,這道分數乘小數的題目我們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來計算,既可以把小數化成分數再計算,也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再計算,這兩種方法用到了我們學過的分數乘分數和小數乘小數的知識。
【設計意圖:教師的這段簡單小結以舊引新,促進知識遷移,鞏固掌握新知識,實現了有意識的學法指導。】
三、合作探究(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1.自主解答
剛才例5第(1)題大家完成得很不錯,下面第(2)題有沒有信心做對呢?(出示課件,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2.交流反饋
(1)可以把2.4化成分數,再跟相乘,結果是。
(dm)
(2)可以把化成小數0.75,再跟2.4相乘,結果是1.8。
2.4×=2.4×0.75=1.8(dm)
3.自學課本
(1)除了上面兩種計算方法,這道題還有另一種算法。同學們打開課本第8頁,看一看,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學生看書自學。)
(2)這種算法你看懂了嗎?引導學生說計算過程。(課件逐步出示第三種算法。)
小數2.4和分數的分母先約分得到0.6,0.6再跟分子3相乘,結果是1.8。
4.對比思考。
為什么可以這樣約分?你覺得這樣約分計算簡便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完例5第(2)題,既復習了分數乘小數的兩種計算方法,起到鞏固練習的作用,又通過自主閱讀教材學習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準確掌握計算方法,更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分數乘小數先約分再乘比較簡便。】
四、回顧反思
1.既然先約分再計算這種方法這么簡便,為什么第(1)題沒用這種簡便方法計算呢?
2.師小結:先約分再計算雖然簡便,但只在小數與分數分母有共同因數的情況下適用,如果小數與分數分母沒有共同的因數,就不能直接約分,只能采用把小數化成分數或把分數化成小數再計算的方法。所以在實際計算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觀察算式中小數與分數分母的特征,明確小數與分數分母是否有共同的因數,然后再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計算。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通過思考“為什么第(1)題沒用這種簡便方法計算呢?”,讓學生體會到先約分再計算的局限性,從而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靈活選擇合適的算法。】
五、拓展總結(應用拓展,盤點收獲)
(一)對比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
2.反饋:計算時你更喜歡哪種算法?
【設計意圖:在前面學習分數乘整數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充分感受了先約分再計算的簡便性,在這個練習中,學生會進一步感受到這種算法不僅在分數乘整數中可以讓計算更簡便,在分數乘小數中同樣適用,培養學生簡便計算的意識。】
(二)基本練習
教材第8頁做一做
1.學生先觀察每一道題的特征,思考:每道題可以用幾種方法來做?哪種方法更簡便?然后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2.反饋交流時提問:哪幾題可以先約分再計算?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計算嗎?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通過四道題的對比練習,讓學生發現不僅先約分再計算有局限性,分數化小數這種算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引導學生比較各種方法的優缺點的同時,進一步感受計算方法的靈活性與合理性。最終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共同歸納出結論,以豐富學生體驗知識獲得結論的過程,加深記憶。】
(三)提高練習
教材第10頁“練習二”第2題:美國人均淡水資源量約為1.38萬立方米,我國人均淡水資源量僅為美國的。我國人均淡水資源量是多少萬立方米?
1.學生獨立完成,一生板演。
2.反饋計算過程,強調能約分的先約分再乘。并適時補充我國的水資源知識,進行節約用水教育。
(四)拓展練習(多余條件)(機動)
教材第10頁“練習二”第4題:蜂蜜最主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和葡萄糖的質量占蜂蜜總質量的以上。有一種蜂蜜,果糖和葡萄糖的質量占蜂蜜總質量的。如果有2.5kg的這種蜂蜜,其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共有多少千克?
1.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匯報。
3.教師點撥:在解決含多余條件的實際問題時,要先弄清楚題意,看問題所需的條件是什么,選擇恰當的條件,找出多余條件,然后分析數量關系,列出算式,最后檢驗結果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這道題隱含了一個多余條件,增加了學生的審題難度,所以要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準題目中的關鍵條件,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掌握解決含多余條件的實際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五)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板書課題:分數乘小數)分數乘小數怎么計算?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主回顧本課所學知識,指導學生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知識結構,既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把握學習重難點,又鞏固新知識、強化記憶。】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乘法》教案 1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對生活情景的理解,生活信息的提取、加工,培養學生觀察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會畫線段圖分析分數乘法兩步問題的數量關系。
3.通過學生靈活選擇乘法運算定律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操作,培養學生完整的數學思維和清晰的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分析分數乘法兩步問題的數量關系。
2.抓住知識關鍵,正確、靈活判斷單位“1”。
課前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學生回答。
1.下面各題分別把什么看作單位“1”的量?誰是幾分之幾相對應的.量?
(1)一塊布做衣服用去3÷5。
(2)一條公路,已修了4÷7。
(3)小明有一些零花錢,用去一部分后,還剩下3÷4。
(4)水結成冰,體積膨脹1÷11。
2.口頭列式
(1)32的3÷8是多少?
(2)120頁的1÷6是多少?
3、揭示課題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簡單的分數問題,今天我們繼續研究稍復雜的分數乘法問題。
二、自主探究 掌握新知
1.世界文化遺產秦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目前已發現3個兵馬俑。
2.課件出示兵馬俑資料
(1)1號坑內有6000尊陶俑、陶馬,已清理出它的1÷6。
(2)1號坑面積最大,比2號坑大5÷9,2號坑占地面積約9000平方米。
(3)2號坑內的陶俑、陶馬數比1好少3÷4。
(4)3號坑最小,內有陶俑66尊。
3.讓學生認真閱讀資料并思考: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
結論1:1號坑還剩下多少尊陶俑、陶馬沒有處理?
生2:1號坑占地面積約有多少平方米?
生3: 2號坑有多少尊陶俑、陶馬?
……
4.同學們的提問都很好,現在我們先來解決生1的問題。課件出示:1號坑還剩下多少尊陶俑、陶馬沒有處理?
5.學生選擇有關的信息分析數量關系,為了幫助理解,我們可以借助畫線段圖的方式。
6.引導學生畫線段圖。
怎樣用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呢?師和學生一起邊畫圖。(圖略)
7.借助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列式解答。(師巡視)
8.匯報展示,交流評價。
結論1:先求出清理出多少尊,再用總尊數—已清理出的尊數=剩下的尊數。
6000—6000×1÷6
=6000—1000
=5000(尊)
生2:先求出未清理的尊數占總尊數的幾分之幾。
6000×(1—1÷6)
=6000×5÷6
=5000(尊)
要求匯報時,讓學生說出圖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個單位是表示單位“1”的量。
剛才我們一起解決了生1的問題,現在我們再來解決生2的問題。
1.課件出示:1號坑占地面積約多少平方米?
2.讓學生根據有關信息,自己畫線段圖,教師給予適當的提示。(圖略)
3.師生檢查線段圖畫的對不對。
4.嘗試借助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解答。
強調:誰是單位“1”?
5.匯報展示,交流評價。
結論1:先求1號坑比2號坑大多少平方米,再用2號坑的面積+大出的面積=1號坑的面積。
9000+9000×5÷9
=9000+5000
=14000(平方米)
生2:先求1號坑占地是2號坑的幾倍。
9000×(1+5÷9)
=9000×14÷9
=14000(平方米)
6.對比兩種解法,你更喜歡哪種解法?為什么?
同學們,我們現在已經解決了兩個問題,你們學會了嗎?下面,你們能自己解決問題了嗎?
課件出示:2號坑有多少尊陶俑、陶馬?
說明:要求學生認真審題,畫好線段圖,分析數量、列式解答,師生訂正。
(1)6000-6000×3÷4 (2)6000×(1-3÷4)
=6000-4500 =6000×1÷4
=1500(尊) =1500(尊)
二、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解決稍復雜的分數問題,為了使數量關系更加清楚,我們可以借助什么方法?解決問題要注意方法多樣性,有時可以選擇更加簡便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81頁第1題,填一填。
學生獨立完成,師生訂正。
板書設計
兩步分數乘法問題和簡便運算
1.1號坑還剩多少尊陶俑、陶馬沒有清理?
6000-6000×1÷6 6000×(1-1÷6)
=6000-1000 =6000×1÷6
=5000(尊) =5000(尊)
2.1號坑占地約多少平方米?
9000+9000×5÷9 9000×(1+5÷9)
=9000+5000 =9000×14÷9
=14000(平方米) =14000(平方米)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乘法》教案 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數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嶺南小學六年級有45個同學參加學校運動會,其中男運動員占。男運動員有多少人?
獨立解答,說說“其中男運動員占”的含義及解題思路。
如果把問題改成:“女運動員有多少人?”就成了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新內容了。
二、教學例2。
1、出示例2嶺南小學六年級有45個同學參加學校運動會,其中男運動員占。女運動員有多少人?
(1)比較復習題與例2的不同。
問題不同:復習題要求“男運動員有多少人?”而例2要求“女運動員有多少人?”
(2)說說“其中男運動員占”的含義
是哪兩個量比較的結果?比較時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單位“1”的是哪個量?
(3)讓學生在線段圖上分別表示出男女運動員所占的.部分。
獨立完成在書上,評講。
(4)要求“女運動員有多少人?”可以先求什么?并列出綜合算式。
板書:45-45
說說45的含義,獨立解答。
(5)想一想,還可以怎樣計算?
板書:45(1-)
說說(1-)的含義,獨立解答。
(6):怎樣解答這類應用題?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先說一說可以怎樣想,再獨立解答。
2、做練一練第2題。
獨立完成,可以先畫圖思考,再列式解答。
3、做練習十六的第1題。
讓學生先畫線段圖表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列式解答。
獨立解答,說說解題思路。
4、做練習十六的第3題。
先說說題中兩個分數的含義,再列式解答。
四、全課,揭示課題。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在解題時要注意什么?
結合學生的回答,揭題板題。
五、課堂作業
6、做練習十六的第2、4題。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乘法》教案 1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
2.培養分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重點:
正確分析數量關系,找準單位1
教學難點:
依題意正確畫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先說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義,再口算出得數。
2.指出下面每組中的兩個量,應把誰看作單位1。
(1)梨的筐數是蘋果的。
(2)梨的筐數的和蘋果的筐數相等。
(3)白羊只數的等于黑羊的只數。
(4)白羊的只數相當于黑羊的。
3.教師給上面的第2題每個小題補充一個已知條件,再要求學生口頭提出問題并解答。
(1)有40筐蘋果,梨的筐數是蘋果的。( )
(2)梨的筐數是和蘋果的筐數相等,有40筐。( )
(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數的等于黑羊的只數。( )
(4)白羊的只數相當于黑羊的,有40只黑羊。( )
二、新授。
1.出示例3。
小亮的儲蓄箱中有18元,小華儲蓄的錢是小亮的,小新儲蓄的是小華的。小新儲蓄了多少元?
(1)指名讀題,說也已知條件和問題。
(2)怎樣用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
先畫一條線段,表示誰儲蓄的錢數?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畫線段圖。
再畫一條線段,表示誰儲蓄的錢數?畫多長?根據什么?
學生回答:
根據小華儲蓄的錢數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錢數作為單位1,平均分成6份,再畫出與這樣的'。5份同樣長的線段。
然后畫一條線段表示誰的錢數?畫多長?根據什么?引導回答:
根據小新儲蓄的錢數是小華的,把小華的錢數作為單位1,平均分成3份,再畫出與這樣的2份同樣長的線段。
教師畫:
(2)分析數量關系。
引導學生說出,從已知條件或從問題分析,說出要求小新儲蓄的錢數,必須先求小華儲蓄的錢數。因此這是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3)確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計算。
①求小華儲蓄的錢數怎樣想?
引導學生回答:根據小華儲蓄的錢數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錢數看作單位1,就是求18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列式:
②求小新儲蓄的錢數怎樣想?
引導學生回答:根據小新儲蓄的錢數是小華的,把小華的錢數看作單位1,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計算。列式: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綜合算式,該怎樣列?
(4)檢驗,寫答語。答:小新儲蓄了10元。
2.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第19頁下的做一做,先畫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獨立解答后,進行訂正。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確定計算方法的。
3.小結。
從上面的分數乘法兩步應用題看,與前一節所學的一步應用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解答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怎樣判斷計算方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今天學的是連續兩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解答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要能正確地判斷第一步把誰看作單位1,第二步把誰看作單位1。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四的第6、7題。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了什么?
解答這類分數乘法兩步應用題關鍵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四的第8~10題。
【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乘法》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教案:分數乘法02-17
數學分數乘法教案02-10
分數乘法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1-16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分數乘法教案03-14
《分數乘法》數學教案優秀09-04
小學數學分數乘法教案02-21
小學數學《分數乘法》優秀教案09-19
數學教案:分數乘法15篇02-17
數學教案:分數乘法(1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