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大全(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1.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和課內交流,知道對聯是我國獨特而寶貴的文學遺產,是我國文學園地中的一枝奇花異草。
2.豐富、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了解對聯的特點,并嘗試對簡單的對聯。
3.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說話和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向學生推薦一些談對聯的書籍和文章,并要求學生摘錄一些對聯故事、知識,收集精彩的對聯,準備課內交流。
教學過程:
一.教師談話引入
泱泱中華大地,孕育了多少靈秀人物;滔滔歷史長河,流淌著多少文化特產。這些文化傳統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異草,裝飾著千姿百態、美不勝收的人類文化大觀園。對聯就是其中的一種。
古人學語文,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學對聯。古往今來,許許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對對子來展現自己的`才華,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豐富的軼聞趣事。
二.說對聯故事
A聯諷洪承疇
洪承疇是明朝萬歷年間的進士,到崇禎時已是兵部尚書,同時封為薊遼總督,崇禎把一個朝廷的命運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禎知遇之恩,素以忠節自命,在自家客廳上懸掛了自撰的對聯一副:
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
崇禎十五年,督師與清軍死戰于松山,兵敗被俘,消息傳到京師,說洪承疇已經殉國,崇禎大痛,親自設靈祭悼洪的亡靈,不知此時洪承疇被俘已經降清,并為清廷籌劃開國規劃,一時京城士人大嘩,洪承疇后來官至武英殿大學士,七省經略,殘酷鎮壓農民起義及抗清活動
有一年春節早上,洪府大門上貼起了副新聯,上下聯均是當年洪承疇舊句,不過后面各添了一個字,兩句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臣節重如山乎?
兩個虛詞眼,一嘆一問,極盡譏諷。洪承看著也是無可奈何。
B魯迅先生小時侯在三味書屋從壽鏡吾先生讀書時,就有對聯課。一次老師出題“獨角獸”,同學中有的對“二頭蛇”,有的對“九頭鳥”,老師都不滿意。魯迅對“比目魚”,老師點頭贊同。還有一回,老師出了五字上聯:“陷獸入阱中”,魯迅對“放牛歸林野”,也得到了老師的夸獎。
“比”對“獨”雖不數目字,但都含有數字之義。“獨角獸”是麒麟。屬天庭祥物:“比目魚”是海中珍品。珠聯壁合,絕妙無雙。所以很絕。
C我們所熟悉的清朝國學大師紀曉嵐,他不僅學士淵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維敏捷,伶牙俐齒,享有“鐵嘴銅牙”的美譽。同時,他也是一位對聯圣手,在對聯百花園里留下了許多佳話。
有一次,紀曉嵐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時候,乾隆皇帝看見桌子上放著兩碟豆,就想考考紀曉嵐。于是出了一句上聯:
兩碟豆;
紀曉嵐環顧四周,略一思考就對出了下聯:
一甌油。
(你覺得紀曉嵐對得如何?)
乾隆見難不倒紀曉嵐,便改口道:
“我說的是——兩蝶斗”。
(如果你是紀曉嵐,你會如何對下聯呢?我們來看看紀曉嵐的下聯,你覺得怎樣?)
紀曉嵐隨即說:“我說的是—一鷗游”。
乾隆是個很聰明的皇帝,他見紀曉嵐又對上了,就在上聯前加了兩個字:林間兩蝶斗;
這是,紀曉嵐又是怎樣對的呢?
紀曉嵐道:水上一鷗游。
乾隆開心大笑。就這樣,他們在游玩過程以對對聯為樂,充滿了情趣。
D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書法蓋世,為世人所景仰,他寫的對聯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了春聯,惟獨自己家門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個辦法。
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副,寫完后,讓家人先將對聯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張貼與門前: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夜間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見這副對聯寫得太不吉利,盡管王羲之是書法家,可也不能將這副充滿兇險預言的對聯取走張掛啊。他只好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剛亮,王羲之即親自出門將昨日剪下的下半截分別貼好,此時已有不少圍觀人,大家一看,對聯變成: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眾人一看,齊聲喝彩,拍掌稱妙。
1.討論對聯的特點。
從這些對聯故事中,你發現對聯有什么特點呢?四人小組討論。
2.教師小結:
教師歸納對聯的三個基本特點。
A.字數要等,就是要求兩個句子的字數相等,配好成對。
B.詞性相同,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
C.結構相當
D.意義相關,上下聯也不是隨意的
E.平仄相對,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
3.對聯對古人來說真是不用說文人墨客,上至皇宮貴族,下至山野村婦,垂髫小兒,都能對上一對,甚至有些被傳為佳話。那么古人為什么對起來那么得心應手的呢?有沒有什么方法?下面向同學們推薦一本書,這本書就是古人學對的一本教科書,我們有興趣不放也看看,也許會有幫助。
《聲律啟蒙》是諸多應對訓練中的一本,是清朝車萬育撰。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瑯瑯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
如:(請齊聲朗讀)
三.學生交流對聯故事
1.同學們課前都收集了許多有趣的故事,請說給邊上的同學聽聽。
2.指名說。
四.練習寫對聯
欣賞了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也來寫寫對聯?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
首先老師給大家介紹一種對對聯的簡便辦法:
1.先來簡單一點的,選擇題:
樓臺藏綠柳
A.前樹夕照明斜陽鳥外落
B.新日樹端生木落山覺瘦
C.雨晴天似高遠渡孤煙起
D.籬落露紅桃四面湖山歸眼底
E.滿目春色杏花紅云霧撥開天地恨
F.浪淘洗盡古今愁一片曉煙楊柳綠
G.萬家憂樂到心頭
2.接下來當然要稍難一點了,有沒有做好準備了呢?有信心嗎?
蠶吐絲——蜂釀蜜辭舊歲——迎新年
畫餅充饑——望梅止渴行千里路——讀萬卷書
家中世界小——網上天地寬處處春光好——家家氣象新
春種滿園碧玉——秋收遍地黃金冬去山清水秀——春來鳥語花香
3.我這里還有不完整的幾副對聯,請大家幫忙對一對。
(1)填寫缺字聯:
活到老,學到老,老不服老。畫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2)猜數字聯:
快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忙著貼對聯,一個窮得快揭不開鍋的老秀才為自己寫了
橫批:南北——沒有東西
上聯:二三四五——缺一(衣)下聯:六七八九——少十(食)
四.欣賞對聯
對聯有著廣泛的用途,你在哪些地方,哪些場合看到過對聯呢?
請猜一猜一下對聯各代表什么行業?
此時此刻,我們趣談對聯將近尾聲,但是老師還感到意猶未盡,所以我想到一個上聯:陽光普照、談古論今師生趣味話對聯。
面對我們周莊中學如此欣欣向榮的局面,我要求同學們想一個下聯,中間必含“周西”二字,而且要體現周莊中學開拓進取的風貌。
繼往開來周西勵志創輝煌
五.小結:
對聯是節慶賀婚滿堂生輝的使者,是華夏民族文墨精華的象征。通過這一堂課的學習,我們對對聯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讓我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多多注意對聯,用心去感受這一文化精髓所蘊涵的豐富的精神營養。
語文教案 篇2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公開課教案和板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
3、教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心、相互支持、相互鼓勵、相互幫助。
教學難、重點:
1、理解小英獲得的兩次掌聲的含義。
2、理解小英的心世界。
教學流程:
一、生活導入,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三、再讀課文,概括課文大意
四、品讀課文,感悟理解
(一)分析人物性格,形成對比,引出掌聲
(二)抓住人物動作、神態描寫,分析人物心理,感悟掌聲所代表的意義
(三)結合課文,分析寫作方法,積累寫作手段
(四)再讀課文,揭示課文主題
五、拓展沿深,升華主題
教學設計
一、生活導入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得到別人的掌聲嗎?因為什么,當然你的心情怎樣?
生:回答問題。
師:是啊,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3課《掌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理解的生字詞,想辦法學會。
生:自讀課文,自主認字
師:同學們喜歡玩“掃雷”游戲嗎?
生:喜歡。
師:出示課件,找生點擊“地雷”認讀生字。
(疾病 驟然 情緒 鞠躬 憂郁甚至)
生:學生跟讀
師:同學靠自己的努力,認識了本課的生字,恭喜同學們掃雷成功。同學們,我們再來玩一個“聽提示 找詞語”的游戲,要不要。
生:要
師:師說提示,學生對答
突然的近義詞——(驟然)
找出一個動詞——(鞠躬)
表示意思的更近一層——(甚至)
生病了——(疾病)
開朗的反義詞——(憂郁)
表示心情的詞語——(情緒)
師:同學們不僅詞語讀得好,意思理解得也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吧。
三、再讀課文,概括課文大意
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品讀課文,感悟理解
(一)分析人物前后性格,形成對比,引出掌聲
師:小英是怎樣一個女孩呢?誰愿意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想信同學們一定能夠找到答案。
生:小英是一個憂郁的女孩——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小英是一個可憐的女孩——她一條腿落下了殘疾。
生:小英是一個自卑的女孩——她不愿意讓人看到她走路時的樣子。
生:(略)
師:是啊,小英和我們的年紀相仿,也正值花季年華,她也想像同學們一樣唱啊,跳啊,是小英悲慘的命運倒至了她自卑、憂郁。誰能帶著這種情感來讀一讀這一段。
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評價)
師:可是,不久以后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這時的小英是怎樣的一個女孩呢?
師:誰來讀一讀課文的第五段。
生:讀文。
師:誰來告訴老師,這時的小英是怎樣的一個女孩呢,你是從哪里告訴的。
生:小英是一個開朗的女孩,她開始和同學們一起交談了。
生:小英是一個活潑的女孩,她開始和同學們一起游戲。
生:小英還是一個勇敢的女孩,她不怕別人嘲笑,走進了學校的舞蹈房。
師:現在的小英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她還是做些什么呢?
生:暢所欲言
師:同學們,你們看到這樣的小英你們高興嗎?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種心情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吧。
生:齊讀課文
(二)抓住人物動作、神態描寫,分析人物心理,感悟掌聲所代表的意義
師:同學們看黑板(憂郁——開朗),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這是一對反義詞。
師:是啊,小英前后性格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是什么力量改變了小英呢?
生:掌聲(板書)
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第2-4段,在這節語文課上共響起幾次掌聲。
生:兩次。
師:請同學再次默讀課文,想一想,第一次掌聲為何而響起。畫出小英動作、神態描寫的句子,多讀幾遍,把你的感受寫在一旁。
生:學生默讀課文,完成教師留下的任務。
師:請同學們按自然段的順序匯報。(課件出示相應的句子)
A:“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四十多名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匯報讀書感受。
師:此時同學們的目光里包含著什么呢?
生:鼓勵,希望,支持
B:“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來。我們注意到,小英的眼圈紅了。”
匯報讀書體會
師:小英為什么猶豫了?
生:分析小英的心理。
師:這里我們能不能把“慢吞吞”“眼圈紅了”去掉,為什么。
生:體會詞語在句子中的重要性。
師:假如此時小英就在你面前,你會對小英說些什么?
生:自由發言。
師:小英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終于一搖一晃的走上了講臺,就在她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師里響起了:
生:掌聲。
師:這掌聲的特點是什么?
生:經久不息、熱烈、持久
師:這掌握代表著什么呢?
生:鼓勵(板書)
師:第二次掌聲又是為可而響起,這次掌握又代表著什么呢?請同學自讀課文
生:故事講得精彩,掌聲代表著贊揚。
生:故事講得生動,掌握代表著肯定。
生:她普通話講得好,掌握代表表揚
師:這次掌聲的特點是什么?
生:經久不息的。
師:此時在小英心中有千言萬語在涌動,他一定有萬語千言要對同學們表達。你想小英會對同學們說些什么?
生:自由發言。
師:可是小英卻什么也沒有說,只是向同學們深深的鞠了一躬,這又是為什么呢?
生:因為她無法表達了。
生:因為她太激動了
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師:當小英走下講臺時,她的表情是怎樣的?
生:微笑
師:從那以后,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教師引讀)
生:接讀。
(三)結合課文,分析寫作方法,積累寫作手段
師:是掌聲改變了小英,想一想作者是運用了( )寫作方法來突出掌聲的作用呢。(師可利用板書引導學生)
生:對比。
師:文中有幾處對比
生:小英前后的性格對比
生:小英走上講臺前后的'表情對比。
師:老師希望你們也能將這種寫作方法運用到你們的寫作之中去。
師:多年以后,小英憑借掌聲的力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她還給同學們來信了呢,你們想看嗎?
生:想
師:(讀信的內容)
師:誰能用一句語來根據信的主要內容。
生:我感謝掌聲
生:我忘不了掌聲
師:同學們,你們感覺小英的故事講得怎么樣。
生:很感人,很真實
師:因為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不僅使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還在課文的開頭處做了文章。請同學們讀一讀第一話
生:在我上小學的時候
師:這件事發生在作者小的時候,是作作的回憶,我們把這種開方法式叫作:回憶式開頭。這種開頭方式會使故事列加生動感人。
(四)再讀課文,挖掘課文主題
師:讓我們齊讀最后一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生:要珍惜別人的掌聲
生:我們不要忘記用自己的掌握去鼓勵別人。
生:人人都需要掌聲。(板書)
師:是啊,人人都需要掌握,如果給你一個機會,你會把掌聲送給誰呢?(注意引導學生,發言思維不要有局限性。掌握可以送朋友,送同學,送親人,送老師,送給英雄......)
生:學生互動,自由發言
五、拓展沿深,升華主題
師:掌聲是一句溫馨的話語,掌聲是炎炎夏日中的一標涼茶,掌聲是風雨中的一把小花傘,掌聲是黑暗中的一只一支蠟燭.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掌握告訴我們身邊的人
生鼓掌并接讀)人人都需要掌聲.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觀潮》。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什么?(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發明的奇異景象。
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么?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推薦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推薦,教師和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身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和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和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墻”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身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布置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身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身的想法。
四、總結
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假如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2、(放錄像)編導游詞,然后向同學們介紹。(可以加上自身收集的資料內容)
3、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語文教案 篇4
一、了解駢文的文體特點。
二、學習本文優美的語言。
三、掌握故、盡、屬、即等實詞的義項,體會且、矣等虛詞的用法。
四、背誦課文2~5段。
教法及思路:以誦讀法學習本文。
一、讀注釋,疏通文意,體會駢文特點。
二、指導誦讀,注意停頓,通過誦讀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
三、利用句式特點理解實詞的義項及虛詞的作用。
四、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介紹寫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讀全文。
一、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導入
課文。
1、作者:見課下注釋①。教師補充:王勃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
2、寫作背景:見課下注釋①。教師補充:《新唐書·文藝傳》記滕王閣詩會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可見當時王勃年輕氣盛,才華橫溢,揮毫潑墨,語驚四座的情景。
二、通讀全文。
1、通讀課文,把生字找出來,看注釋注音。
2、看注釋,粗通文意。
3、集體齊讀課文。要求:分段讀,師個別指導正音,節奏校正。
明確:誦讀的停頓關系到語氣的準確性,本文是駢文,都是偶句,字數或四或六,也少數七字句。
四字句的讀法只有一種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讀法有五種模式:
(1)、孟學士/詞宗;訪風景/崇阿。
(2)、臨/子之長洲;窮/嶼之縈回。
(3)、鐘鳴/鼎食/之家;誰悲/失路/之人?
(4)、響窮/彭蠡之濱;氣凌/彭澤之樽。
(5)、撫/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偉餞。
七字句讀法有四種:
(1)、襟三江/而帶五湖;潦水盡/而寒潭清。
(2)、龍光/射/牛斗之墟;賓主/盡/東南之美。
(3)、臺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長天/一色。
(4)、都督/閻公/之雅望。
4、熟讀課文。
三、
作業:背誦課文2~~5段。
語文教案 篇5
【學習要點】
1.了解“神州二號”無人飛船測控回收的經過,感受我國在尖端航天感受我國在尖端航天技術的發展,技術的發展,增強民族自豪感。
2.體會本文時間與空間巧妙結合的組織結構及其妙處。
3.領會本文語言運用必要的限制更為準確明白。
【學習重點分析】
本文學習重點是通過了解“神州二號”飛船測控回收的過程,感受我國在尖端航天技術的發展。飛船的回收,首先要將其橢圓的軌道調整距地球表面340千米高的圓軌道上,并始終維持這樣的軌道;當飛船飛行完規定的時間和飛行到規定的地點時,由在預定海域等待的航天測量船向飛船發出有關指令和數據,調整飛船的飛行姿態,使軌道艙和返回艙分離。
飛船返回的整個過程是人和科學技術的決戰,是人和宇宙空間的決戰,在整感受我國在尖端航天技術的發展,個過程中每秒鐘都充滿著失敗的危險,只有駕馭了最尖端的航天技術,才能在這個決戰中取勝,只有高度協調的集體,才能在這個決戰中贏得勝利。這篇文章報道了我國“神州二號”無人飛船測控回收的過程,表現了我國航天技術穩步走向成熟和在世界上的先進地位。
【難點分析】
1.通過時間和空間的巧妙結合組織結構,是這篇通訊最顯著的特點。文章總體以時間為序,按照飛船返回的操作過程報道事件。在這個過程中,又突出寫幾個關鍵的階段。這樣可以把一個很復雜的過程用不很長的筆墨寫得很完整很清楚,也突出了“決戰”的幾個主要方面。巧妙的是,作者在按照時間順序、按事件過程組織材料的同時,又極為自然地變換著空間,使時間和空間達到了和諧自然的結合。從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到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到南大西洋海域的“遠望三號”船,再到內蒙古大草原飛船著陸場,每一個重要階段,寫一個重要的地點,這樣的組合最大可能地報道了飛船返回過程中的全方位的內容。
2.運用必要的限制詞,使語言表達更為準確明白。如“地面發送的軌道控制數據差之毫厘,對在太空中飛行的.飛船來說,調整后的軌道便有可能相差幾十甚至上百千米。”句中“在太空中飛行”,限制了說明的對象,使說明更準確;“有可能”說明不是必然的,而且相差的程度也只是一個大致的范圍。
【學習思路與方法】
第一步,通讀全文,圈點出文章的生字詞,查閱工具書,正音釋義。
第二步,通過網絡、書刊查閱有關“神州二號”的資料如圖片、文字等,了解相關信息。
第三步,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總體脈絡。文章除了開頭以外,其他的則根據回收的主要階段安排四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有標題提示:時間、地點、核心事件,抓住這些提示,切實了解飛船測控回收的過程。
第四步.了解了飛船測控回收的過程后,思考記錄這一歷史時刻有何意義.再一次閱讀文章,從字里行間搜索相關信息,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同步練習】
一.閱讀課文,請用簡要的語言敘述“神州二號”無人飛船測控回收的過程,并說說你對標題中的“決戰”二字的理解。
二.必要的限制,可以使語言的表達更為準確、明白。找一找下列句子中哪些部分起了這種作用。
1.不久,從飛船上傳回的數據表明,飛船已按照指令成功進行了軌道調整。
2.18時33分,按預定計劃,飛船將飛臨“遠望三號”上空。
三.課文中有這樣的兩段話:
1.16日18時南大西洋“遠望三號”船浩瀚的南大西洋上,陽光普照,暑氣蒸騰。
2.16日19時內蒙古中部地區雖然剛進入夜晚,但夜幕已將大草原罩得嚴嚴實實,嚴寒仿佛把天地間的一切都凍成了堅冰。
為什么只相差1個小時,兩地的氣候差異就這么大呢?結合你學習的地理知識,收集資料,寫一篇小論文論述這個問題。
【自我測評】
1.給下列字詞注音
橢()圓瞬()時翹()首以待
屏()蔽遨()游晝()夜浩瀚()清晰()
2.課文主要敘述了“神州二號”無人飛船測控回收的過程,請你用簡要的語言敘述這一過程,并說說你對標題中“決戰”兩字的理解。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園地》教案05-21
語文樹教案12-11
語文將心比心教案08-26
語文《夾竹桃》教案09-26
語文荷花教案09-02
語文《秋游》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