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一年級數學教案

    一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3-11-07 18:45:55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級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數學教案

    一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整十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并能正確計算。

      2.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意識。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 (學生回答春天)春天來了,小草綠了,森林里的小動物也該出來活動了,你們看這些小動物在干什么呢?(課件顯示情境圖)

      誰能把這幅美麗的畫面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呢?(學生講故事說圖意)

      原來是小兔在請他的小伙伴們吃果子呢!  板書課題:小兔請客

      (評析教師與學生情感接觸,以談話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確靈活地運用情境教學,使學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1)師: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數學問題嗎? 學生思考后,可能會提出下列問題:

      ①一共有幾盤果子?②一共有多少個果子?重點解決“一共有多少個果子”的問題。

      (2)師: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果子擺一擺,好嗎? 學生操作。(幫助學生建立加減法的表象。)

      (3)師: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果子”怎樣列算式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0+30=或30+20=

      (4)師: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會算的學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來的.,其他學生可用學具代替果子擺一擺。)

      組織全班學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現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先擺2捆小棒,再擺3捆小棒,合起來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為2+3=5,所以20+30=50;③因為2個“10”加3個“10”是5個“10”,所以20+30=50;④用數一數的方法10,20,30,40,50;⑤在計數器十位上先撥2個珠子,再撥3個珠子,合起來5個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師:那你喜歡哪一種方法呢?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你的小伙伴聽一聽。(學生交流。)

      (評析 通過情境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時,學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能充分尊重這些差異,并為學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機會,通過交流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都得到發展,較好地體現了算法多樣化。)

      2.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請看發生了什么事情?(課件顯示第二幅情境圖,學生說圖意。)

      師: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把你的問題在小組內說一說,并試著自己解決提出的問題,好嗎?

      (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小組引導幫助。)(全班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板書:50-10=40或50-40=10。)

      (評析 在學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很容易由加法類推到減法,由此培養學生初步的知識遷移能力。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3.學習加、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師:在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中,每一個數都和你們一樣,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們的名字嗎?(如果有的學生知道,就讓學生介紹。)

      邊說邊板書如下: 20+30=50    50-10=40

      加 加 和 被減 差

      數 數 減 數

      數

      (教師再次舉例說明。)(評析 運用兒童化的語言,再次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師:吃完了果子,小兔子還給同學們出了幾道題呢!(課件顯示下圖)

      (學生口答,并說一說計算過程。)

      2.師: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玩得非常高興,又來了幾只小動物,他們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戲,你能幫他們找到自己的朋友嗎?

      3.師:它們做完了游戲,高高興興地去參加森林聯歡會,許多小動物都來參加了。看!它們正在布置會場呢!(課件顯示情境圖)它們在說什么呢?

      (學生敘述圖意,并解答。可能出現的算法有:80-30=50(張);30+(50)=80(張)。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

      師:開完了聯歡會,小動物們也該回家了,你們看(課件顯示)。

      師:這兩輛車夠坐嗎?你是怎么想的?(學生說思考過程,只要說得合理,都應給予肯定。)

      (評析 以故事的形式貫穿練習,生動、有趣、層次分明。這樣設計既符合兒童的特點,又為學生的思維提供足夠的素材、足夠的空間,使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發展,特別是“乘車”這個開放性的問題,培養了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得高興嗎?你學會了什么?

    一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教學圖,動口、動手。讓學生會讀、數、寫數字8、9,知道9以內的順序,會比較他們的大小,掌握8和9的組成。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2、讓學生通過看、數、擺、說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的表達能力。

      3、開拓思維,培養學生數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8和9的基數,序數含義,8和9的書寫。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有序地數數,理解基數和序數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激活舊知,導入新課

      1.拍手游戲。出示卡片數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

      2.揭題《認識8和9》,理解基數的含義,數數

      師:你已經了解了關于8和9 的哪些知識了?

      生:我知道8象葫蘆,9象哨子(說出了他們的樣子)

      生:我知道8要小,9 要大(你怎么知道的?8 表示什么?9 呢?)

      師: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8和9(拍手,畫畫、擺學具。。。。)

      反饋:數9以內的數(出示學生的作品多種方法數)

      3.給數字卡片排隊,鞏固9以內數的.順序

      師:可以怎么排?0—9 9----0

      師:讀一讀這些數。可以怎么讀?(滲透從大到小,從小到大,以及奇數、偶數的意識)

      4.比較數的大小

      8〈 ( ) 9 〉( )

      二、主題圖,鞏固8和9的認識,引導有序、有效的數數

      三、找生活中的數

      四、關于序數(蝴蝶圖)

      五、書寫8和9

    一年級數學教案3

      學習目標:

      1、學生依據問題經過獨立思考、交流等活動,理解和掌握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能正確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學生在比較數的大小的探索活動中,利用數的認識說明比較的方法,發展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能力,感受數的大小,進一步發展數感。

      3、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獨立思考、互相交流的價值,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發展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習重點:

      掌握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學習難點:

      掌握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并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課前準備:

      ppt課件、計數器。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談話:在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許多可愛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和小朋友一樣,每天都會背上小書包,去學校學習新的知識!小豬和小兔是好朋友,有一天,體育課剛下課,小豬就迫不及待的拿出跳繩,想和小兔子進行一場跳繩比賽!

      ppt顯示:小豬跳了3個,小兔跳了5個。

      提問:誰贏了?

      指出:要知道誰贏了,只要比一比兩個數的大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3<5

      提問:為什么3小于5?

      指出:3在5的前面,所以3小于5。

      2、談話:小豬輸了比賽,決定回家練習之后再戰,而小兔覺得自己贏了就不再需要練習。于是,第二場比拼有了結果。

      ppt顯示:小豬跳了12個,小兔仍然跳了5個。

      提問:誰贏了?你是怎樣比的?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2>5

      師總結:

      ①12在5的后面,所以12大于5。

      ②兩位數比一位數大。

      3、談話:小兔看到比賽結果就愣住了,心里十分難過,難過的不僅僅是輸了比賽,更多的是因為自己太驕傲了而沒有努力。于是,小兔跟小豬商定,三天后再來一次正式的較量!

      4、ppt顯示第三次比賽結果:小豬跳了38個,小兔跳了46個。

      二、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兩位數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1)提問:38和46誰大呢?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互相說一說。

      指名學生交流,可能的想法,只要回答合理都給予表揚和肯定。

      (2)四十幾個比三十幾個多,所以46大于38。

      (3)在百數表里,46在38的后面,所以46比38多。

      (4)46比40多,38不到40,所以46比38多。

      (5)46的十位上是4,38的十位上是3,4>3,所以46大于38.

      (6)師:借助計數器,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來比一比這兩個數的大小。

      出示計數器,將這兩個數都在計數器上撥出來。(出示圖片)

      提問:我們剛才很多種比較大小的方法,其實比的都是哪一個數位上的數字?

      小結:兩位數比大小,十位大就大。(用紅粉筆描出十位上的4和3)

      2、鞏固

      (1)談話:看見小豬和小兔在比賽,動物們也紛紛加入了進來,小猴子還自告奮勇的做了裁判。

      ①小馬跳了24個,小牛跳了33個。

      ②小狗跳了45個,小雞跳了76個。

      ③小羊跳了60個,小貓跳了80個。(①不動;②改成小狗跳了60多個,小雞跳了70個;③改成下面的小鴨跳了40多個,小鹿跳了50多個。這樣形成三個遞進的層次了)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一說是怎樣比的。(兩位數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2)粗心的小猴子裁判在記錄小鴨和小鹿成績的時候沒有記全,只知道:

      ①跳的個數都是兩位數。

      ②小鴨跳的個數十位上是4,個位上不知道,小鹿跳的個數十位上是5,個位上也不知道。(①②改成小鴨跳了40多個,小鹿跳了50多個,誰贏了?為什么?不要啰嗦)

      小猴子著急了,不知道該怎么辦。聰明的小朋友有辦法幫助小猴子嗎?

      根據學生回答,再一次總結:兩位數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3、十位相同比個位,個位大就大。

      談話:小猴子非常開心,在小朋友的幫助下學到了一個新的知識!接下來是老虎和獅子的較量了,小猴子想比較兩位數,比十位就可以了,于是只將十位上的數字記錄了下來。

      ppt顯示:老虎跳了5??個,獅子跳了5??個。

      提問:小猴子又被難住了,這下該怎么比呢?

      根據學生回答,總結:十位相同比個位。(1.這里直接出示老虎跳了53個,獅子跳了56個,然后要讓學生討論,再交流他們的比較方法,并用計數器演示,最后總結:十位相同比個位,個位大就大2.其次,再編故事,老虎跳了53,說小猴子寫字比較潦草,只看得清獅子跳了50多個,那知道誰贏嗎?獅子要跳幾個才贏?你是怎知道的?3.最后,再深化,如果有兩只動物都跳了80多個,你能比較他們誰贏誰輸嗎?這里分三個層次,就層層遞進了,你的設計都不是遞進,是倒退的。動物名稱自己改)

      談話:細心的小老鼠將成績記錄了下來。

      ppt顯示:老虎跳了53個,獅子跳了56個。

      提問:誰跳的多?(顯示撥號數珠的計數器。)

      根據學的生回答,板書53<56,并總結:十位相同比個位,個位大就大。

      4、兩數比大小,數位多就大。

      談話:經過比賽的選拔,狐貍和大象跳的最多。

      ppt顯示:狐貍跳了100個,大象跳了98個。

      提問:誰獲得了本次比賽的冠軍?

      出示計數器,撥出100和98,問:你是怎樣比較的?

      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回答,可能的想法:

      ①100里有10個十,98里有9個十,所以100比98大

      ②100在98的后面所以100比98大。

      ③100是三位數,98是兩位數,三位數比兩位數大。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00>98,指出:狐貍獲得了冠軍!

      追問:100和8呢?67和5呢?

      總結:兩數比大小,數位多就大。(三位數>兩位數>一位數)

      5、課堂小結

      全班齊讀師生共同總結的三個規律。

      三、組織練習,深化提高

      談話:小朋友們真厲害,很快就學會了怎樣比較數的.大小。在小朋友的幫助下,跳繩大賽圓滿落下帷幕,狐貍最終成為了冠軍。接下來,我們小朋友之間也要進行一場比拼啦,看一看誰能獲得第一名!

      1、想想做做第1題。

      (1)請學生說說六十幾的數有哪些。

      (2)將六十幾的數分別與六十和七十比大小。

      (3)總結:六十幾在六十和七十中間,所以六十幾比六十大,比七十小。

      (4)追問:四十幾在幾十與幾十之間?八十幾比幾十大,比幾十小?

      2、想想做做第2題。

      請學生先根據計數器寫出數字再比較大小,注意寫數字的時候數位對齊。

      指名交流,并說說是怎樣比的。

      3、想想做做第3題。

      (1)學生直接填符號。

      (2)指名回答,說說怎么想的。

      4、游戲小貓釣魚。

      46,78,99,14,58,33,85,62,100,55

      (1)小于50的數:

      (2)大于70的數:

      (3)大于50小于70的數:

      5、誰的反應快。

      (1)說出比60大,比80小的數。

      (2)說出個位是5的數。

      (3)說出十位是5的數。

      6、想想做做第4題。

      (1)每人按從小大大的順序寫出3個個位是6的兩位數

      說說個位上是6的兩位數一共有幾個?是哪幾個?

      (2)每人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寫出3個十位上是6的兩位數

      比比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3)寫出大于77小于82的數

      (4)寫出3個十位數字比個位數字多1的兩位數

      7、想想做做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交流。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對數字是否有更深的認識?把你的收獲說給大家聽一聽。

    一年級數學教案4

      課題七練習

      課型:練習課授課時間:第周第課時

      教學內容:練習八1~3題,口算練習。

      教學目標:鞏固本單元所學內容。

      教具準備: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題: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做練習,復習一下我們所學的知識。

      二、練習:

      1、口算練習(寫在課堂練習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練習八1~3題。

      (1)第1題:這是一道按順序填數的題。

      根據要求在括號里填數。學生獨立完成,訂正。

      ①所填數中,哪個數最接近100?

      ②67接近60還是更接近70?62呢?

      (2)第2題: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數的題。

      把下面的卡片按從小到大的順序重新排列,想一想:從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樣數放在最前面?什么樣的數放在最后面?

      學生拿出數字卡片,在小組中完成。指名板演訂正。

      (3)第3題:這是一道游戲形式的比較大小的題。

      幫小蜜蜂回家,學生獨立完成連線。

      ①大于60的數有哪些?

      ②小于60的數有哪些?

      三、小結:

      談談這節課你的收獲。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100以內數的認識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40、63、70、19、29、36、38 19、29、36、38、40、63、70

      課后小記:

      課題八練習

      課型:練習課授課時間:第周第課時

      教學內容:練習八4~8題。

      教學目標:鞏固本單元所學知識。

      教學過程:

      一、揭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做練習,完成練習八余下的練習。

      二、完成練習:

      1、第4題:這是一道估數題。

      根據小青蛙說的話,估計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蟲。

      學生獨立完成,訂正。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第5題:這是一道計算題。

      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

      (1)教師提出要求:統一計時,完成下面各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學生獨立完成。

      (3)訂正答案。

      3、第6題:這是一道用數學的題。

      (1)教師讀題,學生明確要求。一個學生說:“有40個學生,3個老師。”教師提出問題:“每人一瓶礦泉水,45瓶夠嗎?”

      (2)學生根據題目要求獨立思考:要知道45瓶礦泉水夠不夠,要先算出什么?怎樣算?

      (3)指名說自己的想法。

      4、第7題:這是一道按順序填數的題。

      按照數的順序填數,學生獨立完成。訂正,說一說怎樣想的?

      5、第8題:這是一個游戲形式的估數的題。

      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師引導學生明確要求,帶學生猜一個數。

      (2)學生在小組中完成該項活動。通過這個游戲,加深學生對數的大小的體會,同時感受一種樸素的“區間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練習

      40+3=43(人)43<45

      課后小記:

      實踐活動擺一擺,想一想

      課型:實踐活動課授課時間:第周第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4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把某一數量的圓片分別擺在座位表的十位和個位上,得到不同的數,鞏固對100以內數的認識。

      2、通過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每一組數的特點,探索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歸納能力。

      3、通過活動,使學生在操作實踐中發展形象思維能力,通過找規律發展學生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進行初步的歸納。

      教學準備:教師:根據學生寫出得出做的表;學生:數位板,小圓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回憶一下:前邊我們學過了100以內數的認識,誰能告訴大家,數位順序哪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計數器:

      個位上的數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數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數呢?

      計數器的十位和個位都是兩顆珠子,請你說一說這兩顆珠子分別代表多少?

      3、下面請你們把計數器放在桌角,把數位表和準備的圓片拿出來,我們來搞一個有趣的活動。這個活動我們就叫“擺一擺,想一想”(出示課題)。在這個活動中大家要善于動腦筋,找規律,使我們的活動進行的又快又好。

      二、學生活動:

      1、瞧!我們的好朋友誰來了?(聰聰和明明。)這兩個數學王國里的小精靈呀,也來參加我們的活動了。(出示問題。)看,聰聰給我們提問題了“你們能用2個圓片表示不同的數嗎?”

      2、小精靈明明他也要給大家提問題(出示問題)。

      (1)你能用3個圓片表示不同的數嗎?大家能回答他嗎?

      (2)用3個圓片擺數,請動手擺一擺,看能擺出幾個數?說一說你是怎么擺的?

      教師提出要求:作記錄的同學要綜合你們小組這三個同學擺的數,不要有重復的數。比比看,哪一組擺的又快,寫的又好,寫字的同學字要大一些,寫工整,活動開始。

      每組4名小朋友3名在數位板上擺圓片,1名小朋友對擺出的結果進行綜合、記錄。

      3、全班一起用2個圓片擺出不同的數,引導學生討論一下問題:

      (1)為什么兩個圓片擺在個位上得到的數十2,而擺在十位上得到的數十20?

      (2)記錄擺出的數是需要注意什么?

      (3)怎樣才能知道擺出的數不遺漏?

      4、從剛才小朋友們用圓片擺數的過程,你發現有沒有規律?下面我們不擺圓片,能不能在腦子里想擺圓片的方法,直接寫出6個圓片,7個圓片,8個圓片,9個圓片都能表示哪些數?好,四個人合作,看哪一組填寫的又快又好!

      學生分組活動:分別用3、4、5、6、7、8、9個圓片擺出不同的數。

      5、從以上我們所擺的圓片個數和寫出來的數來看,同學們觀察到有什么規律了嗎?誰能說一說。

      6、教師根據學生寫出來的數列出下表,讓學生觀察表中哪些數是用1個圓片表示出來的數,哪些是用2個圓片表示出來的數……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三、小結:

      誰能說一說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獲?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擺一擺想一想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課后小記:

    一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初步理解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確計算.

      2.使學生初步知道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相同時,這個分數就是l,從而加深對分數的知識.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與觀察類推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2.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法.

      教學難點

      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復習舊知.

      (1)用分數表示圖中涂色部分(投影)

      問: 是幾個 ? 是幾個 ? 是幾個 ?

      (2)填空

      是4個 是 是個 是個 .

      (3)口算并說明計算理由.

      30+280 56+6 139+20

      二、探究新知.

      1.導入 新授.

      這樣的分數加法應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簡單的分數加法.

      (板書:簡單的分數加法)

      2.教學例1.【演示課件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1)出示例1

      一張長方形紙,做紙花用去 ,做小旗用去 ,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2)分析數量關系,列出算式.

      教師板書:

      教師提問:這道題應該怎樣想呢?(演示動畫分數加法例1)

      是2個 , 是1個 ,2個 加上1個 是3個 ,就是 .因此

      (板書: )

      (3)計算并說出思考過程

      3.教學例2.【演示課件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1)(演示動畫分數加法例2)

      提問:怎樣列式?

      (板書: )

      思考: 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師出示圖片,板書

      (3)再讓學生說 的思考過程.

      4.練習.

      (1)口答:

      (2)計算并說思考過程.

      提問:1用分數怎樣表示?(可表示為 、 、 、 )

      小結:可以根據我們的需要寫成分子、分母相同的任意分數.

      三、隨堂練習.

      1.填空

      (l)2個 加上3個 ,是5個 ;就是

      (2)3個 加上4個 ,是個 ,就是

      (3)2個 加上7個 是個 ,就是.

      2.判斷正誤,把不正確的改正過來.

      (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計算.

      4.一塊皮子,做皮包用去這塊皮子的' ,做皮鞋用去這塊皮子的 ,一共用去這塊皮子的幾分之幾?(列式計算,并說明理由.)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法,你們發現了什么規律嗎?

      五、課后作業 .

      1. + + + +

      + + + +

      2. + + + +

      3.講桌寬 米,長比寬多 米.講桌長多少米?

      4.一塊布,做衣服用去了這塊布的 ,做床單用去這塊布的 .一共用去這塊布的幾分之幾?

      六、板書設計

    一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并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2、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積極思考、正確比較,善于與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我知道你們已經學習了數的組成,數的讀寫和數的順序,老師想來考考你們,你們敢不敢接受老師的考驗:

      (1)、6是x位數,100是x位數,82是x位數。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個x;2在x位上,表示x個x。

      (3)、36是由x個十和x個一組成的;4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數是x;99里有x個十和x個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數據的順序填數:

      34、35、x、3769、70、x、72

      2、同學們學得真不錯,下面再來看看這兩道題。

      (1)、在○里填入“>”、“<”、“=”。

      15○20xx○98○8

      (2)在66、25、9、89、75、100這些數中,最小的是x,的是x。

      生回答后,問:“你怎么能這么快就知道哪個數最小,哪個數?”引導學生說出一位數比兩位數小,兩位數比三位數小,最終得出:位數多的數較大。

      3、即時練習。

      4、如果都是兩位數,我們能不能也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老師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兩位數,我們請兩個小組派出一位代表來抽取卡片,看看哪組抽取的卡片上的數更大。

      開始游戲。

      在游戲中使學生明白比較兩位數大小的方法。

      2、小結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比較大小,先看數的位數,位數多的數更大;如果都是兩位數,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個位。

      三、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2頁的“做一做”,再指名學生說說是怎么比的。

      2、你能說一說六十幾有哪些數?(按順序說一說)這些數與六十相比,比六十大還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幾在幾十與幾十之間?八十幾比幾十大,比幾十小?

      四、拓展題:

      1、連線。(課件)

      2、填上合適的數。

      26<2□47="">□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誰嗎?(課件)

      五、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數位的含義,加深對萬以內數的認識。

      2、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確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3、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和認真審題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

      熟練進行數的大小比較。

      教具準備:

      例11(3)汽車圖,師生準備算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出下面的數,說說各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它們各是幾位數,最高位是什么位。在369 1438 3740 6900

      2、在○里填上"〈 "或"〉"。

      61○56 45○47 100○98等

      讓學生獨立思考填寫。并分別提問:你是怎樣進行比較的?

      [評析: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是本節課新知識的重點,教師運用復習幫助學生喚起對原有知識的回憶,為學生學習新知作了銜接和孕伏。]

      二、新課

      1、導人新課,揭示課題,交待目標。

      師:我們已經會比較百以內數的大小,那么怎樣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呢?

      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師:本節課的學習要求是: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確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2、教學例11、

      (1)教學位數不同的數的大小比較。

      ①比較1230和965的大小。

      師問:1230是幾位數?最高位是什么位?比一千大。還是比一千小?在算盤上撥出來。965是幾位數?最高位是什么位?夠不夠一千?在算盤上撥出來。

      指導學生觀察思考:1230是四位數,最高位是千位,這個數超過一千;而965是三位數,最高位是百位,這個數不夠一千。那么1230與965哪個數大?

      板書:1230 〉965。

      ②反饋練習:999○1000 836○99 1015○989

      師提問,學生思考后回答: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先比什么?怎樣確定誰大誰小?

      小結: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評析:教師應用學生已有"百以內數大小的比較"。以及"萬以內數的數位排列順序"等知識,把它作為上位知識,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著力點總是放在引導學生應用前邊已學過的知識去探索新知,通過提問、啟發、點拔的方法,誘導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設情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逐步感知到數位不同的數的大小比較方法,豐富了原認知。]

      (2)教學位數相同的數的大小比較。

      ①比較5640和8790的大小。

      讓學生讀題,然后在算盤上撥出5640和8790

      師問:這兩個數都是幾位數?最高位是幾?5640最高位是幾千?8790呢?

      啟發學生思考:5個千與8個千哪個小?

      板書:5640〈 8790

      ②反饋練習:4005○3989 5798○6010

      讓學生說一說,位數相同的數怎樣比較數的大小?

      小結:位數相同的數,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數大的數大;反之,則小。

      ③出示例11(3)的汽車圖片。師述:在全縣開展的"萬人簽名"植樹活動中,濱工飲料廠的叔叔阿姨們為了慰勞同學們,高高興興的運來了許多汽水。看!運汽水的車來了。(師出示圖片)師問:誰來說說左邊的一輛車運了多少瓶?(3854瓶),右邊的一輛車運了多少瓶?(3529瓶),哪輛車運的汽水多?3854和3529都是四位數,最高位也相同,該怎樣比?

      師:根據已掌握的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請填寫在書上。

      ④反饋練習:6809○6810 3059○3057

      師問:位數相同的數,最高位上的數也相同再怎么比?

      小結:如果兩個數的位數相同,最高位上的數也相同,就從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數的大小為止。

      [評析: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某一問題總是在積極思考而又沒搞通,或已經有所思考但尚未成熟,處于欲言而無法表達的心理狀態中,教師就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和時機,啟發、提問,激發學生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心憤憤"、"口悱悱"的心理狀態,這是學生心理發展的動力。它使學生在認識上、情感上、意志上予以高度專注,利于學生對新知的理解掌握,從而構建了新的知識結構。]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九第1—5題。

      第1題

      師問:有幾組數?哪些組位數相同?哪些組位數相同?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讓學生獨立練習。

      第2題:

      指名學生讀題。

      師問:(1)小題這4個數中,最小的數是多少?最大的數是多少?剩下的兩個數941和914哪個小?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嗎?

      師問:(2)小題這4個數都是幾位數?請你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出來。然后讓學生說出排列的結果,集體評講。

      第3題:

      先讓學生讀出各數。

      師問:這些數的位數相同嗎?哪個數的數位最少,怎樣找出最大的數?讓學生練習后說一說。

      第四題:

      師問:最大的三位數是幾?最小的三位數是幾?最大的四位數是幾,最小的四位數是幾?

      讓學生在算盤上撥出來,教師課堂巡視了解情況。

      第5題:

      讓學生獨立練習,指名2人上黑板板演,然后集體訂正。

      [評析:教師對練習九第1—4題都作了提示,學生不但解題的.目的明確,還便于學生主動探求新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學會怎樣去思考解答問題的方法。]

      四、課堂小結

      師問:這節課學了什么內容?

      師問:在比較數的大小的時候應注意的問題是什么?

      師述:今天學習比較數的大小分為兩種情況:一是主位數不同的數比較大小,其方法是先比較位數,位數多的數就大;二是位數相同的數比較大小,其方法是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數大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從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數的大小為止。

      這節課大家都學得很好,希望繼續努力。

      [總評:比較數的大小,首先看它們各是幾位數,然后接著數位的排列順序,依次進行比較,確定誰大誰小。教師在教學中緊緊地抓住這一"課眼",使教學從一個較高的層次審視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程序,使全課的各個環節成為有機聯系的整體,使整個教學過程具有內在的邏輯力量,正所謂"契領而頓,百皺皆順"。由于教師的教學抓住了"課眼",也為學生創造這樣一個契機,即把認知上遇到的矛盾、困惑、內化為學生探求新知的迫切需要,喚起學生主動探求問題的強烈愿望。所以,這樣的課總是耐聽、耐品、有韻味。

    一年級數學教案8

      一、說教材

      分類和比較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也是學生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本課教學以“幫媽媽放衣服”為主情境,通過媽媽與小朋友的對話,引發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學習比較“厚薄”,同時根據圖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馬等物品還可以比較“長短”、“多少”、“大小”、“輕重”、“粗細”、“高矮”等。通過“在情境圖中找一找,比一比”,讓學生自己尋找可比的對象,選擇比較的標準來“比”,給學生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體現“以人為本”、“以發展為宗旨”的素質教育新理念和目標。

      二、說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學會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

      (2)、讓學生在比一比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有關“比較”的簡單數學問題,能初步匯報和交流自己的想法。,(2)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積極參與、勇于交流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經歷比較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

      三、 說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學會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

      難點:讓學生在比一比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

      四、 說教學策略

      1、說學情

      根據日常的生活經驗,學生對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考慮比較的多種方法。

      2、設計理念

      本著讓學生學習身邊的數學,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的理念。設計了一定要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感悟、體會、認識。基于這樣的理念,設計了一個個游戲,讓學生去動手實踐,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3、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氣球、彈力球

      五、課前游戲:對口令。

      師說上句,生對下句。

      我說大,我對小;我說高,我對矮;我說低,我對高;我說長,我對短;我說薄,我對厚;我說輕,我對重;我說寬,我對窄;我說遠,我對近……

      熱鬧的師生互動的對口令游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對口令的內容緊扣本課知識點,便于學生感知、理解,為“比一比”的學習做好鋪墊。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請班里一名比較高的.同學與自己合作比一比個子。得出老師比同學矮的結論。

      2、再請兩個同學與第一個同學比個子,分別得出結論。

      3、引出課題。這些結論都是通過“比一比”得到的(板書:比一比),今天我就來研究“比一比”,看通過“比一比”的活動,還能知道些什么?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學習,使他們切身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師民主地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教師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大膽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反駁,培養學生敢于發表自己見解的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研究“比一比”問題的積極性。】

      二、引導探究。

      1、整體感知情境圖。(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仔細觀察,說說圖上都有什么?

      學生們通過觀察說出畫面中左邊有掛衣櫥和存衣柜,放有爸爸、媽媽和小明衣服;右邊是博古架,擺放著瓷馬、花瓶、琉璃球等。

      2、比多少、厚薄。

      (課件播放)小明說:媽媽的衣服真多呀!

      師: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樣嗎?你怎么知道的?

      (多媒體突出放大存衣柜,便于學生觀察。)

      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數一數媽媽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多。

      (2)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媽媽的衣服多。

      (多媒體演示比厚薄的過程)……

      小結:同學們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較出媽媽的衣服最多,通過“比一比”,我們還可以發現許多問題呢。

      3、比長短。

      師:秋天到了,天氣涼了,媽媽準備了三件外衣掛在衣櫥里,(多媒體突出放大掛衣柜),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討論并在全班匯報。

      學生們會出現許多不同的結論,如: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長;小明的衣服比媽媽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長;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長,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長,小明的衣服最短……對于能用多種標準進行比較的小組進行表揚。

      小結:比較的時候一定要確定誰跟誰比,比的標準不同,結果也會不同。

      3、你還能比什么?

      仔細觀察情境圖,小組確定研究內容,選擇一樣主題圖中的一件物品,合作進行比較研究。

      小組匯報,其它組補充、評價。

      小組可以選擇琉璃球比較大小、輕重等;可以選擇瓷馬比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選擇花瓶比較胖瘦、高矮等。

      小結:(根據小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先帶領學生充分感知情境圖,說一說看到了什么,由“媽媽的衣服真多呀,你也這樣認為嗎”這個問題,激起學生運用生活經驗進行自主探索的興趣。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先是領著學生比較衣服厚薄,再半放給小組交流比較衣服長短,最后通過“還可以把什么東西比一比”,讓小組自選研究題目,進行比較,這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互相補充、互相啟發,使他們對新知識得到比較清晰、全面的認識。】

      三、“闖關”鞏固。

      第一關比多少、厚薄(多媒體出示第23頁第1題)

      師問:哪邊的書最多,哪本書最厚?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第二關比輕重(第24頁第2題)。

      用多媒體模擬天平稱量水果的過程,學生獨立思考后判斷輕重。

      說說理由。(學生可以結合壓翹翹板的生活經驗直觀感受天平杠桿重的一端下沉,輕的一端上翹的原理。)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演示,變教材的靜態呈現為動態呈現,引起學生對已有的生活經驗感受,從而更直觀形象的感知天平稱重的有關原理。】

      第三關比手的長短(第24頁第4題)。

      演示活動:教師演媽媽,大同學扮演“我”,小同學扮演“弟弟”,比手。誰的手最長?

      【設計意圖:結合自主練習中的的插圖在課堂上組織分角色表演演示活動,緊緊抓住了學生們的注意力,符合兒童欣賞、認知特點,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第四關:實踐應用活動:誰哪合適?

      1、出示一個氣球和一個彈力球。

      師:請你猜一猜哪個球重?哪個球輕?

      2、學生們掂一掂、試一試后,說說實際比較的結果。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猜測一下哪個球重,哪個球輕?熟悉這兩種球的孩子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快判斷出彈力球比氣球重,對與沒有這種生活經驗的孩子教師要組織他們親身試一試,體會大得物體不一定重,小的物體不一定輕的辨證思想。這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開放題,一定要留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在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五關:實踐拓展活動

      找一找,生活中、教室里還有什么可以比的東西,小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說一說。

    一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數感。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會用不同的方法數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會根據生活實際選擇最合適的數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玩過串珠游戲嗎?出示例7。這里有些珠子,你會穿嗎?

      二、互動新授

      1、教學例子

      出示題目的要求:有58個珠子,10個穿一串,能穿幾串?

      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要想知道能穿幾串,該怎樣解答?

      (1)畫圖,圈一圈

      (2)數的組成。58里面有5個十和8個一。

      驗證:1串是10個,5串就是50個,剩下的8個,正好是58個。

      2、想一想:如果是5個珠子穿一串,能穿幾串?

      三、鞏固梳理,拓展應用。

      1、完成第46頁的做一做。

      有82塊餅干,10塊裝一袋,可以裝滿幾袋?

      2、完成第47頁第1--4題。

      第1題:5個蘋果裝一袋,裝了8袋。如果10個裝一袋,可以裝幾袋?

      第2題:有26個杯子,3個裝一盒,8個盒子能裝下這個杯子嗎?

      第3題:一筒能裝12個羽毛球,40個羽毛球能裝滿幾筒?

      第4題:9 9= 18-6= 10 9= 11-2=

      14-4= 13 5= 15-10= 12-7=

      一、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做幾道練習。

      板書課題

      二、估一估、數一數

      課件出示10個方格

      師:估一估,有幾個方格,數一數你估對了嗎?

      師:10格有這么多,那這里有多少方格呢,誰來估一估。(課件出示百格圖)

      有不同意見嗎?數數看估得對不對?

      師:你是怎樣數的?

      生:一行有10個,有10行,所以是100個。

      師:我們一起數

      生從1個十一直數到10個十

      師:10個十就是100并板書。

      師:有沒有一個一個數的,如果這樣要數幾次

      生:100

      師:也就是說100個一也是100(板書:100個一是100)

      這副圖由100個格子組成,所以我們叫它百格圖。

      三、數星星

      師:有些調皮的星星跑到這些小方塊里來了,一共有多少顆?

      生:38顆

      師:怎么這么快就知道啦?

      生:一行是10顆,有三行就是30顆,再加下面的8顆就38顆。

      師:下面有8顆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1:數的(有沒有別的方法)

      生2:因為空了兩格,所以是8

      師:這個方法真好。

      師:注意看現在又有幾顆星星呢。

      討論為什么不是40,并用課件演示。

      小結:看來數的時候要好好開動腦筋哦。這些調皮的星星給大家帶了一道題,請小朋友把百格圖填完整。

      四、填百格圖

      小朋友練習紙上就有這張圖,比比看誰填得又快又好。

      師:填好后和屏幕上的對照一下,你填對了嗎?

      挑你喜歡的`一個數說說它的組成。

      師:剛才很多小朋友都說了自己喜歡的數,那老師喜歡哪個數?請小朋友猜一猜?

      (引出并板書50)

      師:50后面連續數5個數,誰會

      師:同意嗎?他是往后一個一個增加的,如果往前數5個,會嗎?一起數。

      師:剛才我們是一個一個數的,還有其他數法嗎?猜猜他是怎樣數的,按照他的規律你能再往下數一個嗎?

      師:還有很多小朋友想說,看來數數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只要有規律就行。

      五、找百格圖的規律

      其實百格圖里的這些數排列都是有規律的,橫著看你發現了什么?

      生:每次增加1

      生:每一行除了最后一個,十位上的數字都相同。

      師:第二行除了最后一個,十位上的數字是幾,第三行除了最后一個,十位上的數字是幾,那第七行呢

      師:豎著看,你又有什么發現?

      生:每一列個位上的數字都一樣

      師:第一列個位上的數字都是幾,第3列個位上的數字呢?最后一列呢?

      生:0

      師:個位上是0的數我們把他叫做整十數。一百是整百了。

      師:斜著看,你發現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運用規律闖關。

      第一關:找一找

      1、最小的三位數是幾,百位上的數字是誰,表示什么意思?

      2、最大兩位數是幾,再添上多少是100

      3、87相鄰的兩個數是幾?

      4、24在第幾行第幾列?79在第幾行第幾列?

      5、個位和十位上的數字一樣的兩位數有哪些?

      6、個位是6的數有哪些,那十位是6的又有哪些?

      第二關:猜一猜

      1、第2行第2個數是誰,睜開看看猜對了嗎?問為什么不是22。

      2、第7行第6個數是誰,睜開看看猜對了嗎?

      第三關:填一填。

      1、29、59、89、99后面的一個數分別是()、()、()、()

      2、第7行第6個數是()

      3、第3列的數,個位上都是()

      師:恭喜小朋友順利過關,老師有禮物獎給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先回答老師一個問題再告訴你

      問題:個位上的數字加十位上的數字是6,這個兩位數可能是幾?

      最后出示獎品:糖

      先讓學生估,然后提問如果每人一顆夠不夠?

    一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退位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2  掌握計算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  培養學生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計數器。

      教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

      考考你。師說數,生說數的'組成。

      二、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出示情境圖,松鼠媽媽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三、解決問題,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媽媽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

      25+4=29(個)

      通過多媒體演示,學生擺小棒、撥計數器等過程,讓學生體會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算理。

      練習:32+5= 5+74= 74+3=

      2. 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小松鼠比媽媽少采了多少個松果?)

      25-4=21(個)

      生經歷動動手、動動腦,試著總結出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的算理。

      練習:38-6= 77-3=

      四、完成練習,鞏固新知。

      1.生獨立完成課本52頁第4題,集體糾錯、訂正。

      機動作業:課本第1題、第3題。

      五、課堂小結

      暢談本節課的收獲。

      板書設計: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 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

      25+4=29(個) 25-4=21(個)

    一年級數學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理解“9加幾”的計算方法,從中體驗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比較簡便,初步理解湊“十“法,并運用它正確計算。

      2、逐步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并感受到合作的快樂。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算式。

      2、難點:理解湊十法,且正確運用到9加幾的運算中來。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

      1、10+6=10+8=10+5=10+9=10+7=10+4=

      2、3+7+6=7+6+3=8+5+2=

      3、10的組成及湊十得有關組成。

      師:大家算得又對又快,你們怎樣計算第2題的后面兩道小題呢?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得出結論:先湊成十再跟另一個數計算。)

      師:10是我們的好朋友,他能幫我們計算得又對又快。大家想跟它交朋友嗎?好!我們這節課就叫他來幫大家解決9加幾算式。板書:9加幾

      二學習新課

      1、感知湊“十”法

      (1)出示媽媽買的水果圖(9個蘋果、3個桃)

      師:昨天媽媽買了一些水果,這些水果一共有多少個?用什么方法計算?請寫出算式吧。

      (2)引導學生探究算法:9+3等于幾?請大家跟自己的同桌一起探究,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小木棒,擺一擺、想一想,再說說想法。)

      師:你們真聰明,算式里沒有10,也能創造出一個10來,幫我們更快的計算。

      2、進一步感知湊“十”法

      (1)師:請大家打開課本第89頁,自己學習例1。

      (學生看書,教師巡視并輔導學困生。看完后,學生說算法,教師板書。)

      (2)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

      9+5=7+9=

      (學生操作并計算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3)總結:剛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計算9加幾的算式?

      三找規律

      口算:9+2=9+3=9+4=9+5=9+6=9+7=9+8=9+9=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答案的'個位比算式中第二個數少的1到哪里去了?)

      四鞏固練習

      1、9+6=3+9=7+9=9+2=

      2、明明用14元買食品,請大家幫她設計一個購買方案。

      餃子5元一袋面包9元一袋牛奶7元一瓶

      學生討論購買計劃:

      (1)買一袋餃子和一袋面包,算式是:5+9=14

      (2)買一瓶牛奶和一袋面包,算式是:7+9=16

      (3)買一袋餃子和一瓶牛奶。

      師:買一袋餃子和一瓶牛奶該花多少錢?怎樣列式計算?

      (讓學生擺小木棒,思考計算方法,再匯報,教師板書。)

      教師總結:10,這個朋友好不好?他不僅幫我們計算9加幾的算式,還幫我們計算7加幾的算式。他還能幫我們計算哪些算式呢?請大家課后再探究吧!

    一年級數學教案12

      一、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教材小學數學第一冊第23-24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與同伴交流5以內加法的算法過程,會有適合自己的算法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使學生感受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3)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傾聽他人想法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

      激勵每人學生說出計算4+1=5的過程。

      四、教學難點:

      使學生會有數的組成知識來計算5以內的加法

      五、教法、學法

      ⑴情景教學法

      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藝術化重組,再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情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再導入新課時,我先創設一個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動感畫面,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到了最高處。

      ⑵直觀演示法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鮮明的色彩和生動直觀的畫面。所以,我設計的練習都憑借直觀的畫面,讓每個學生在輕松活潑氛圍中積極思考,主動發展。

      ⑶合作交流,主動發展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再鞏固、內化的過程中創造一種師生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

      六、教具準備:

      樹林情景圖、P24-做一做的圖片(做成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先出示一個多媒體的動感畫面;然后老師導入:今天,老師帶大家到美麗的大樹林里看看請仔細觀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組的小伙伴說一說。最后交流匯報:①大樹上有4只小鳥,又飛來1只,一共有5只小鳥。②我看到樹上有4只小鳥,又飛來1只,合起來就是5只,列式為:4+1=5(只)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4+1=5(只)。

      (二)、合作交流,探索發現

      (1)老師導入:4加1等于5,你們是怎樣算出來的?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學流程:①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②小組交流,探討多種算法。③全班交流,代表匯報。學生可能有以下的說法:

      第一種:我是看圖1、2、3、4、5數出來的。

      第二種:我是數手指頭或小棒算出來的。

      第三種:我會心算。

      第四種:我先數4只,接著再數1只,就是5只了。

      第五種:原來有4只小鳥,又飛來1只小鳥,合起來就是5只小鳥,4和1組成5,所以4+1=5。(給予高度的評價)

      (2)對學生的回答,老師都給予充分的肯定;最后提出質疑:一道題有很多的算法,讓學生說說最喜歡哪種算法?為什么?重點引導學生用數的組成知識來進行計算比較簡便。

      (3)最后小結:老師介紹自己喜歡用數的組成知識來計算,因為這樣計算比較簡便、比較快。

      (三)分層練習,辨析算理

      (1)第一層練習:教科書24頁上做一做的第1題。把左、右兩幅圖制成電腦課件,直觀展示貓的活動情景。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同桌互相說說圖意再填上數,并說說計算方法最后,可將算式3+2=5 2+3=5 排列起來,如:{3+2=5。}讓學生比較異同,使學生直觀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一規律。24頁第2題也是通過(看圖說圖意填數說計算方法)的過程進行練習,最后把算式排列起來,加深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一規律。27頁第4題的練習方式和前面兩道題基本相同。

      (2)第二層練習:聯系生活,豐富聯想。讓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如: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個蘋果,下午又吃了1個,一共吃了多少個蘋果?②今天媽媽買了3條金魚回來,爸爸又買了2條,合起來有幾條金魚?

      (3)第三層練習:分組進行拼圖比賽。要求:先算出圖片上算式的得數,然后拼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小組合作,比一比哪個小組算得快,圖畫拼得最美,最后由學生互相評選出優勝小組,獎勵一面勝利紅旗。

      (四)總結、歸納:

      先詢問學生學會了什么?最后質疑。

      八、教學反思: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成為主動探索知識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參與計算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

      5以內的加法是新課程教材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該內容是在學生已認識了5以內的數和初步理解加法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標準》認為: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本冊計算教學部分的突出特點是體現算法的多樣化。所以,根據這一理念和現代教學觀念并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以下的教學思路:1、利用多媒體的動感畫面,導入新課。2、分小組互相交流,探究發現。3、結合教學內容分層練習,鞏固深化,加深對加法的理解。4、總結、歸納,提出質疑。從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造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觀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嘗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學習數學是為了能用它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最主要的目的之一。這一練習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的含義。讓學生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識,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放飛學生的想象,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并且又遷移、默化地滲透了美育,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一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退位、不進位)的計算。

      3.體會加法的交換律。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退位、不進位)的計算。

      教學難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退位、不進位)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出示主題圖,引出課題。

      問:圖中是什么動物?在干什么?(松鼠媽媽和小松鼠在采松果)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松鼠采松果,板書課題:采松果

      2.觀察主題圖,提問題。

      你能看圖提出數學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松鼠媽媽采了25個,小松鼠采了4個。一共采了多少個?

      松鼠媽媽采了25個,小松鼠采了4個。松鼠媽媽比松鼠多采了多少個?

      二、解答問題。

      1.你能根據“一共采了多少個”“松鼠媽媽比松鼠多采了多少個?”列出算式嗎?

      學生說,板書:25+4= 25-4=

      得多少?怎樣想?小組討論,匯報。

      2.操作驗證。

      (1)擺小棒:左邊擺25根,右邊擺4根,5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9根,20加9等于29,板書:5+4=9 20+9=29

      (2)擺小棒:左邊擺25根,右邊擺4根。5-4=1 20+1=21

      3.看算式撥計數器練習。

      32 + 4 = 26 + 3 = 54 + 4 =

      48 – 5 = 87 – 7 = 66 – 5 =

      三、作業。

      1.圖意提問題。原來有19個草莓,吃了9個,還剩多少個?

      列式:19 – 9 = 10(個)

      2.第2題:觀察算式,有什么規律?

      (兩位數加一位數,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計算并照樣子寫一組算式。

      3.根據“大恐龍比小恐龍長多少米?”這個問題列式。

      25-2 = 23(米)

      4.獨立完成第3、5題。

    一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知識間的遷移能力,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的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1、出示:"小小圖書館"的主題圖。

      請學生觀察圖和統計表,然后提出數學問題,請學生先在小組中討論。在小組中討論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寫出所提的問題,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

      學生可能提出:(1)兒童畫報還剩多少本?

      (2)故事書還剩多少本?

      (3)連環畫還剩多少本?……

      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給予鼓勵

      (二)、自主學習,探索算理。

      1、嘗試解決問題。

      先對"兒童畫報還剩多少本?"進行討論。要求這個問題,需要哪些條件,并列式: 33 - 7 =

      讓學生嘗試計算,有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并讓學生有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

      2、探索算理。

      請學生匯報,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補充,幫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計數器,進行撥珠計算,先撥出33,減7時,個位不夠減,向十位上借1,個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減7得6,,合起來就是26。

      方法三:13 -7 =6 ,20 +6 = 26 。

      方法四:7 - 3 = 4 ,30 -4 =26。

      方法五:3 3

      - 7

      2 6

      豎式計算:(1)、數位要對齊,個位對準個位,十位對準十位。

      (2)、從個位開始計算,個位不夠減,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個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減7得6,,合起來就是26。

      3、比較討論算法的簡便性。

      一、二兩種方法,比較直觀,需借助實物,所以三、四、五的計算方法較為可取。

      (三)、實際應用。

      1、完成教科書第58頁的"試一試"第(1)題。

      故事書還剩多少本?

      讓學生觀察統計表,在書中獨立試著完成。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只要對就應給予肯定。

      2、"試一試"的第(2)題。

      連環畫還剩多少本?

      讓學生觀察統計表,在書中獨立試著完成,并匯報。

      3、完成教科書第59頁的."練一練"第1題。

      利用計數器,通過圈小棒的過程,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在操作的基礎上將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進行討論與交流,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及時指導。

      4、書59頁的第2題。

      48-9= 53-6= 70-7= 32-3=

      獨立豎式計算。

      (四)、總結。

      今天有什么收獲?結合算式,說說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板書設計:

      小小圖書館

      33 - 7=26 13-7=6 33 7-3=4

      20+6=26 - 7 30-4=26

      26

      (1)、數位要對齊。

      (2)、從個位開始計算,個位不夠減,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個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減7得6,合起來就是26。

    一年級數學教案15

      1、 通過數數、比較活動,體驗多少的比較方法。

      2、 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讀法和作用,并能用符號來表示比較的結果,建立符號感。

      3、 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掌握比較多少的方法。

      教學難點:會用“〉”、“〈” 表示比較的結果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動物頭像學具、﹤、﹥和1—5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發現問題

      1、課件演示:動物樂園場景

      師:今天,動物樂園要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小動物們都到動物樂園幫忙,熱鬧極了。我們看看都有哪些動物?它們各有幾只?

      2、匯報交流。

      學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匹馬、3只猴子,2只小鳥。

      3、動手操作 。

      (1) 師:誰愿意用動物頭像來表示你觀察到的動物? 請用學具(動物頭像)表示出來。

      (2) 學生擺完,設疑激趣 :來了這么多的動物,到底哪一種動物比較多,老師很想知道,你們想知道嗎?那我們來比一比看。

      ①小組討論:可以把誰和誰作比較?怎么比?比的結果是什么?

      A、獨立思考

      B、 小組交流

      C、 全班交流

      ②匯報。根據學生的匯報,可能出現的三種情況: 和 同樣多; 比 多; 比 少。

      (教學設想: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情景圖后,讓學生自己在心里數一數,在班級匯報時說一說,在自己的桌面上擺一擺,引導孩子動腦、動口、動手全方位地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1、認識等號。(研究第一種情況)

      (1)學生匯報:我把熊和鹿做比較。

      師:那么這兩種動物,誰多?誰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A:我用數的方法來比較。鹿有4只,熊有4只,所以鹿和熊一樣多。

      學生B:我用擺的方法進行比較,熊擺了4只,鹿也擺了4只,所以熊和鹿一樣多。 ……

      (教學設想: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之間的交流,這是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一個重要方式。教師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圍繞“誰和誰比?誰多?誰少?你怎么知道?”進行討論,給學生思考、探索與表達留下了較大的空間。同時教師以兒童化的語言,以商量的語氣、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們共同學習,能激發孩子更高的學習熱情,使孩子們敢說、敢想、敢做、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樂于參與課堂學習。)

      (2)展示學生各種不同的擺法,比出好的,將學生引導到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課件出示)

      (教學設想:算法多樣化是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樣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而是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地滲透、培植,只有在學生想法多樣化、擺法多樣化、說法多樣化……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出現算法的多樣化。)

      (3)、認識 “=”

      熊有4只,鹿也有4只,我們就說熊和鹿的只數同樣多,4和4同樣多,要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等號”) 課件 出示 4 = 4 讀作:4等于4

      等號

      (教學設想:現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經不同程度地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所以在認識同樣多和“=”的過程中,應突顯學生的主體作用,只要是學生能說的讓他們自己說,能做的讓他們自己做,能教的就讓他們自己來當小老師,教自己的小伙伴。)

      (4)找找動物樂園里還有誰和誰同樣多,幾等于幾?(馬和猴子同樣多,3=3)

      (5)舉例:除了3=3,4=4以外,你還能舉出別的例子來嗎?根據匯報,師板書。(1=1,5=5……)看黑板上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等號兩邊的數一樣)“兩邊相同用等號”

      2、認識“>”、“<”(兔和猴比、猴和鳥比……)

      (1)認識“>”。

      ①匯報。學生A:我是把猴子和兔比,兔子有5只,猴子有3只,所以兔子比猴子多。

      學生B:我是擺一擺知道的,兔子擺5只,猴子擺3只,多出了2只,所以兔子比猴子多。(課件出示一一對應的`擺法) ……②引出大于號。

      師:5比3多,在5和3的中間要用一個什么符號表示?等號行嗎? “我們把這個等號變一變,”課件動畫演示等號變大于號:把等號左邊的口張大點,右邊的口變小點,就成了大于號。(讓學生體會到符號之間的聯系)

      ③這個式子5>3怎么讀?(5大于3)。用手勢幫助我們記住大于號,課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撐開,形成一個大于號,“大口朝左大于號”。

      (2)認識小于號。師: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應用什么符號表示? 課件動畫演示:把大于號轉個180度就是小于號。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號)這個式子怎么讀? 3<5(3小于5)。 課件:我們用左手表示小于號,撐開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號”。

      三、練習與拓展 。

      (1)練習使用“<”“>”

      師:其他的動物比較的結果怎樣?小朋友們能不能自己完成?請同桌交流:說一說幾大于幾?幾小于幾?課件逐一出示

      (2)引導發現:開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

      觀察這些算式,用大于號和小于號時你發現了什么?(有的孩子說:口子大的朝大數;有的孩子說:開口朝左的是大于號、開口朝右的是小于號;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編順口溜:“大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大口朝左大于號,大口朝右小于號,兩邊相同用等號”。)

      (教學設想:記住“>”、“<”對孩子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引導學生如何張開想象的翅膀,用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3)揭題:我們今天認識了“>”、“<”,“=”這三個好朋友。(出示課題)(4)課件出示書P18“做一做”第1題。1.左圖:兩邊各有幾只燈籠,誰多誰少,幾大于幾?

      2.右圖:兩邊各有幾只猴子,誰多誰少,幾小于幾?

      學生獨立填寫,教師巡視,再講評。

      (5)游戲:排排隊。請5位學生上來當數字娃娃1、2、3、4、5,小朋友們,你們能給它們排排隊嗎?

      ① 按大小排隊。(學生可以用數字卡片自己擺擺看,再交流)

      ② 誰?誰最小?你能選出其中兩個數比大小嗎?(每個學生用 “﹤”“﹥”擺擺看,看誰想的多?再上臺匯報。)

      四、總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剛才我們學習了比大小,下課后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可以比的?誰和誰比?幾大于幾?幾小于幾?幾等于幾?”

      (教學設想:整堂課的教學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一個問題情景,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從而增強了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一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數學教案11-06

    一年級下數學教案01-27

    一年級北師數學教案02-25

    一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2-23

    一年級趣味數學教案04-06

    一年級數學教案:第幾06-07

    一年級數學教案【薦】01-10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案01-11

    【推薦】一年級數學教案01-1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精品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色五月综合激情六月导航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 |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 日本美女一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