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4篇[推薦]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會認“莫”等6個生字,會寫“訝”等9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學習列寧善于觀察,認真思考的好品質。
課前準備
、 掛圖、生字卡片。
、谕队皟x或幻燈機。
③列寧的有關資料。
教學重難點
識記生字,正確書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學生介紹收集到的列寧的有關資料。
老師補充介紹并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a.自讀全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正確。
b.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老師隨機引導。(“引”應該讀“yǐn”,不讀“yǐnɡ”。“附近”應該讀“fù jìn”,而不是“fǔ jìn”)
c.競賽讀,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匯報交流識字方法。
三、鞏固識字
、 指名、集體讀生字卡片。
、 做游戲鞏固識字。(游戲規則:請一名同學到前面來,背對黑板站立。老師在黑板上指一個字讓全班同學默記,然后請這名同學猜一猜剛才老師指的是哪個字。這名同學指著黑板上的字問同學位:“是不是×”,如果不是老師指出的字,同學們就回答:“不是×”,這名同學繼續指字問話,如果學生猜對了,同學們就回答:“對,對,對,下一位!崩蠋熢僬埾乱晃煌瑢W猜字)
四、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附”要寫得左窄右寬,單人旁要寫在豎中線上;“寸”的'橫要寫在橫中線上面一點。“派”字的第四筆是撇,不是橫!扒谩钡挠野脒叢恢。
五、練習寫字。
展示學生書寫的字,師生共同評議。
六、自讀課文
學生自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第 二 課 時
一、整體感知
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同桌交流初步感知的課文內容。
二、朗讀感悟
分組朗讀課文的第1、2段。
a.討論:讀懂了哪些內容,還有什么問題?
小組之間交流,隨機理解“附近”“當地”。
b.分別出示(投影儀或幻燈)下面兩句話,把畫線的詞語換一換,不改變原句的意思。
當地有個養蜂的人,列寧常常派人去請他來談天。
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
c.集體朗讀第1、2段。
學習第3段。
a.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可以畫畫,可以表演,可以朗讀,體會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他是怎樣想的。
b.匯報交流。指名請同學匯報,借助學生的畫或老師自己利用簡筆畫,幫助學生理解“花叢”“蜜蜂”“園子與養蜂人”之間的關系。體會列寧的心理活動。
c.談感受。列寧是個怎樣的人?
指導朗讀第4段。(要讀出養蜂人熱情又驚訝的語氣,列寧幽默風趣的語氣)
集體朗讀全文。
三、創編表演
創設口語交際的氛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小組分角色表演,列寧找到養蜂人的經過和心理活動。
四、課外作業
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把你的發現寫下來。
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2
1.初步閱讀。要求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課文介紹了鯨哪些方面的知識,弄清課文條理。
2.小組合作學習。在大致了解課文結構和內容以后,告知學生馬上要召開一個“科學新聞發布會”。要求人人爭當小科學家,準備在發布會上向大家介紹有關鯨的研究成果,前提是必須讀懂課文。然后,讓他們分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研究,填寫下面的表格。在分組學習過程中要提醒學生,為了能講得讓別人一聽就懂,像鯨的呼吸方法和睡覺姿勢等內容,可以通過畫示意圖的方法,直觀形象地展示并加以說明。
3.科學新聞發布會。創設新聞發布會的'情境,教師作主持人,讓每個學習小組推選一名代表作“鯨研究專家”,匯報有關鯨的研究成果。每個小組可以有選擇地圍繞一個方面重點深入地談,以此促進學生消化吸收課文的內容和語言,有意識地把認識事物、學習語言、發展能力和訓練思維有機結合起來。還可以允許學生把課前閱讀收集到的資料向全班同學作介紹,激發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興趣。
語文教案 篇3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創作的一首優美的抒情詩。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詩人用情味深長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三節詩組合成三幅既流動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發了對秋天的喜愛與贊美之情。詩文的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學習此文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更能激發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設計理念:
這首詩的內容簡單易懂,所以教學的重點是通過讓學生反復誦讀,在讀中理解詩意,體會情感,品味語言。教學中采用誦讀法,討論法,想象法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我想體現的是閱讀與口頭表達和寫作相結合,整體感知與深入探究的結合,在深入感受的基礎上,從書本向生活,由課堂向課外的延伸。
教學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在詩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揣摩詩文優美的語言,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3、培養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重點難點:
1、誦讀詩文,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并正確注音。
2、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
3、師生共同準備秋天的圖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一場場涼絲絲的秋雨過后,城市開始換上了它秋天的行裝,金黃成了它的主色調。同學們當中有誰喜歡秋天這個季節,能說說為什么嗎?
。▽W生自由發言后)師:是的,很多人都喜愛秋天,愛它的疊翠流金,愛它的落葉繽紛,愛它的.菊香滿園,也愛它的天高氣爽……但是相信你們所體味到的秋天只是城市中的秋天,鄉村中獨有的秋天是另一個世界,今天,就讓我們隨著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秋日的私語》一起走進現代詩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領略鄉村的秋之風采。
二、聽讀課文
1、師配樂誦讀詩歌。
【設計說明】賞秋,旨在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初步感受詩中美的意境、語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相信大家都會被詩中所描繪的美景深深打動。那么詩中描繪了哪些美景呢?
3、你們所描繪的景色又分別組成了三組畫卷,誰能給三節詩起出漂亮而整齊的名字?
明確: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教師板書)
【設計說明】說秋,旨在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初步感受課文中秋天的美好,同時鍛煉學生的總結、歸納的能力。
4、師:通過你們的總結,相信在你們的腦海中已經組合成了三副美麗的畫卷,現在就請你們閉上眼睛再次感悟秋天的美好吧。師再次配樂朗誦。
三、初讀課文
1、資料助讀:作者簡介。
2、學生齊讀詩文。
【設計說明】讀秋,旨在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
3、指名朗讀。
師:學詩歌的關鍵是朗讀,誰愿意為大家朗讀一下?讀的時候注意語調、語速。
指名朗讀。
師:要把握好詩文的語調,掌握好語速關鍵是要把握詩文中孕育的思想感情,本文抒發了怎樣的感情呢?
明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4、小組合作:一人朗讀,其他三人點評得失。
5、師小結,生回顧?创笃聊簧弦唤M秋景圖,配樂齊聲誦讀全詩。
四、研讀課文:
1、師:詩文語句優美生動,引發人們的想象,產生了獨有的意境,這是因為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擬人,并且啟動了聽覺、視覺、味覺等多中感官,請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對這些句子的理解?
明確:伐木聲丁丁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讓人滿口生香,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比喻,一層意思說,青鳊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設計說明】品秋,旨在使學生充分發揮個性化理解,在交流中既鍛煉口語組織能力,又互相啟發,加深理解和感悟。
2、師:在對詩文的進一步理解下,讓我們再齊讀詩文,讀時注意重音。
師: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都明確了讀時應重點突出的字,但卻千篇一律的把音讀得很重。重讀不是一定要把音讀重,而是在讀的過程中或輕或揚或緩或急,達到預期的表達效果。
學生自由朗讀,并品味詩句的讀法。
師:哪位同學能根據你的理解讀一下詩文,并說說這樣讀的理由?
誦讀建議:
伐木聲丁丁飄出幽谷——為了突出幽谷的深、靜,“飄”可以讀出拖音;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稻香”展示豐收的圖景,要重讀。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表明秋天舍不得離開農家,說明農家豐收了!皸ⅰ币刈x,讀出豐收的喜悅。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漿——“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安適的神態,“輕輕”要讀出這種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寫出漁民捕魚時歡快的情景,可讀的歡快一點。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寫出了少女的情懷,她的眼里都是秋天,心里一定微顫著喜悅與夢想,要重讀,且“眼里”要輕讀,表明詩歌將結束。
【設計說明】誦秋,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學習朗讀的技巧;進一步深入理解詩文,品味優美的語言以及獨有的語境。
3、師:請大家再次齊讀詩文,可以背誦的同學,請背誦詩文。
五、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資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較此詩與課文的異同。
【設計說明】培養學生比較與欣賞能力,在比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詩人不同的詩風,不同詩作不同詩味。
六、教師小結
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以及聽覺、視覺、味覺等多種感官的運用下,原來秋天可以變的這么愜意,悠閑,可以變的這么富有詩意,更可以編織進這么多美麗的情懷和美麗的夢想。同學們,生活在城市中的你們呢?對城市的秋天有沒有獨到的見解呢?
七、作業
寫一篇作文《島城的秋天》。提示:可以運用擬人等多種手法,充分展開聯想,寫自己熟悉的、熱愛的別于書本的美麗秋天;或選取詩文中一個詩節或幾句話,發揮想象力,進行再創作。
【設計說明】從課本中得到啟發,由課內到課外,發揮學生想象聯想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激發表達興趣,享受寫作帶給自己的快樂體驗。
語文教案 篇4
小學語文課本第八冊上的《我們家的貓》,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在語言表達上有獨到的魅力。他生動細致,形象逼真地描述了貓長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時候的淘氣可愛。特別是寫貓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對比的方法,充分表現了貓的行為令人難以捉摸。在作者的心里和筆下,家中的貓就像個既可愛又頑皮的孩子,喜愛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間。如何憑借教材特點,抓住重點,找準訓練點,強化朗讀練習,切實加強語言與思維的訓練,這應是本課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一、走向教材要動情
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攻方向,說到底,在于引導學生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充分發揮“愿意學”和“知道如何學”的綜合作用。那么在課伊始,就要求教師結合課文內容,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了在課文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情感的橋梁,一上課,我就利用學生上網收集的一幅幅貓的生活圖編輯成《貓咪寫真集》,投影給學生們欣賞。屏幕上一只只活潑稚氣、天真可愛的小貓一下子吸引住了學生。他們個個瞪大了驚喜的眼睛,情不自禁地發出“呀!”“哇—”“好可愛—”“太逗了,像小孩!”等贊美聲。他們的愛貓之情油然而生。這時我順勢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學的《我們家的貓》指的是誰家的貓?他家的貓是怎樣的呢?把學生的興趣轉移到隨老舍爺爺的文章去認識他家的貓上。這樣引入課文,猶如一臺戲的序幕,迅速安定了學生的情緒,牢牢地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動情地走向教材,從而為整堂課定下了基調——一種愛貓的情結,貼近了與作者的情感。
二、走進教材重感悟,理解“古怪”要到位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語言不是一種純客觀的認識過程,而是一種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感性與理性相統一的感悟過程!边@種感悟過程必然會經過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概括的認識與體察過程。這就要求教學設計一定要遵循學生認知思維發展軌跡。在探究大花貓的性格特點時,我在學生充分讀書的情況下,提出了“讀了 ,我知道了大花貓 !薄白x了 ,我覺得大花貓 !边@兩個富有彈性的句式要求學生回答。第一句式只是檢查學生在感性的層面上對課文內容掌握的信息量,學生能否通過復述或轉述來反饋他們的對句子、段落的了解,難度較低。后進生也能輕松作答:“我讀了‘我們家的貓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句話知道了大花貓很古怪。”;“我讀了‘說它老實吧,它有時的確很乖’這句話,知道大花貓很老實。”……第二個句式只是衡量學生在悟性的層面上對課文內容是否讀懂。通過學生“潛心會文”、“切己體察”等用心用情去感悟,獨立思考,然后萌生自己獨到的見解,以歸納、提煉、闡發的形式來反饋他們對課文的理解。 有的學生答道:“我讀了‘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覺得大花貓等老鼠時很專心,很有耐心,非常盡職!庇械难a充道:“從‘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中看出大花貓決心很大,的確很盡職!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相互啟發,并在討論中得到補充和校正。這樣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水平輕松作答,在自信中體會到參與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為了使學生對大花貓獲得一個完整的印象,必須把他們通過細讀、感悟出的大花貓的點滴印象 :古怪、老實、貪玩、盡職、 不高時一聲也不出、高興時溫柔可親、膽子、勇猛綜合起來。我請他們把目光從課本移向卡片,讓他們仔細觀察這些特點之間的聯系按
。 )( )( )
。 ) ( )( )
( )( )
這種形式擺一擺。學生恍然大悟,“古怪”一詞統率其余,而其余又是一一相對。從這種矛盾的性格:老實又貪玩,貪玩又盡職;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也不出;既膽小又勇猛中體現出大花貓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樣使學生比較透徹理解了“古怪”一詞,同時也體現了學生認知先易后難,先具體后概括的特點。
三、捕捉聽說點,拓寬訓練內容
說,是用嘴寫作 。教師善于捕捉文章的聽說點,滲透聽說訓練,把聽說訓練和理解內容結合起來,深化對“古怪”的理解。
(一)抓課文語言素材,進行“仿說”
教師引導學生去發現老舍爺爺的語言表達方式:老舍爺爺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他用什么句式把貓的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矛盾性格連起來的?通過男女學生分別讀相對的詞串成的句子,學生不難找到“說它……吧,的確……,可是......”這個轉折語言的表達方式。師提示:這樣連起來說才見貓古怪。然后抓住課文中語言素材進行訓練。
設計三個層次的說話訓練。
1.基本題:說它老實吧,的確 ,可是 。(第一自然段內容)
說它貪玩吧,的確 ,可是 。
2.提高題:說它溫柔可親吧,的確 ,可是 。(第二自然段內容)
說它 吧,的確 ,可是 。(第三自然段內容)
3.發展題:仿照句式進行遷移訓練,說一種具有矛盾性格的人的表現。
有的`說:媽媽的性格真古怪,說她小氣吧,的確是呀,我向她討錢最多只給一元。可是,她又那么慷慨,為奶奶治病,她毫不猶豫地拿出了5000元。
(二)抓課文插圖,進行“補說”
本文中的第一幅圖畫的是大花貓正在追趕一只拼命逃竄的小老鼠,而在整篇課文中竟沒有關于這幅圖的描寫。深究課文不難發現:在等待老鼠出洞時,大花貓就非常盡職;當時老鼠出現時,大花貓一定更盡職,不抓到老鼠不罷休。編者巧妙地在文字空白處畫了這幅捉鼠圖,讓學生充分理解這是一只盡職的貓。教師就利用這幅圖引導學生補說:等呀、等呀,老鼠終于出現了……
(三)抓重點詞語,進行“聯說”
兒童的閱讀活動,離不開其固有的生活經驗,離不開想象與聯想。兒童對于課文中的信息,只有在他的記憶貯存中能夠找到與它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組塊以后,才能被理解,才能被積累運用!捌料⒛暋笔裁匆馑?學生一般根據工具書查得“抑制住呼吸,集中注意力地看”。為了使這些文字化為生動,可感的圖畫,我請同學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貓“屏息凝視”的情形。“貓一聽到老鼠的響動,就弓起背,悄悄地來到洞口,只見它瞪大眼睛,連呼吸也不敢,……”生活中遇到過屏息凝視的情況嗎?學生聯系過去的生活經驗運用“屏息凝視”說話練習。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訓練的高度、廣度和密度。
四、 指導背誦,內化語言
眾所周知,小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就是將范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過程。要實現范文語言的內化,就得熟讀、背誦,就得積累運用。學生通過初讀、細讀、感悟、有感情朗讀等,對段的內容已了然于心,此時,就得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背誦。可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關懷教案03-18
《語文園地》教案05-21
語文《檢閱》教案06-10
語文詩經教案05-31
語文小學教案01-03
語文優質教案01-06